庄子今注今译
《庄子今注今译》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jij4
该小说讲述了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个人建议看诗经,楚辞,诗词不要看今译的本子,今注,古注都可以看。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今译:太阳顺着山尖落下,黄河流入大海,只有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意境全无。
燃梦行动阅读
目标3年100本书
打卡第189天 20210731
书目24《老子今注今译》
作者陈鼓应
版次2020年7月第1版
页数共335页
感悟这本书是看了《白说》之后种草的第二本书,也是看了《曾国藩》之后被再次安利的书。
说实话,抱着一颗虔诚的心翻开书本,结果前言没看完就晕了。觉得描述的东西,比如一个“道”字的不同阐释就足以把我绕得云里雾里,像太空的边界一样让我触不可及,看得着实有些痛苦。
后来,我就换了一种思想,这本书注定不是看一遍就能懂的,所以第一遍我权且奔着读懂一些句子的目的就好了。
心态变了,读书时候也就轻松多了,这以来也就发现了很多乐趣。有一些句子是以前熟悉的,现在知道了全文和出处;有一些句子借助注释看懂了,论证的方式、说理的套路让我佩服不已;还有一些句子自己看懂了,那更是意外的惊喜。
本书所蕴藏的智慧是无穷的,我还在真理的门外徘徊。再接再厉吧!
第一天
感悟1这一部分主要是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读起来的感觉是特别深奥、难懂,应该不是一两遍能参透的,所以读的囫囵吞枣。
2“道”是贯穿老子思想的核心,但它的含义不是唯一的,对它的各种阐释,字都读得懂,但组合到一块儿,有点儿云里雾里。想想老庄思想曾经给曾国藩极大的心理震撼,是不是要有足够多的积淀才能更多些感悟。
第二天(65)
感悟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一切事物在相反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他们互相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第三天(80)
感悟1以前熟悉的语句,原来并不是我认为的含义,或者对其含义模糊不清。读第一遍,就先弄懂这些句子的确切意思吧。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u二声)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草扎的狗,祭祀用。仁:非仁爱之意,意为偏爱、偏私。
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己发展。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乃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反而能成就自己。
第四天(85)
感悟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圣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F接近于道。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富贵而骄,自取祸患。
功业完成,含藏收敛,适合于自然的道理。
第五天(97)
感悟1《老子》书中的一些章节存异,包括语句的顺序,或者文字产生的分歧,这些有争议的部分不像其他章节一样脍炙人口,但从该版本的理解来看,还是很深邃的。
2三十辐共一毂(gu三声),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yan zhi均四声)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三声)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这说理,真绝。有一年考逻辑,就是拿这个出题。
第六天(123)
感悟1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是感觉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是白岩松在《白说》里解读过的章节,所以印象深刻,感触很深。这个道理可以运用到很多的场合。另外也发现,如果把《老子》里的章节以更具故事性的口吻解读,会不会更好些。
第七天(143)
感悟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想起杨绛的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想起危难关头捐出六分之一身家的鸿星尔克,有舍才有得。
第八天(148)
感悟1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我原理解的是苦难是一时的,终会有风雨后见彩虹。看了注解,原来这句话是说少发教令是合于自然的。所以狂风刮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看来是断章取义了。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脚跟,是站不牢的。跨步前进,是走不远的。说明躁进自恃的行为不可取。
第九天(177)
感悟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是这个宇宙的主宰。尤其是在自然面前,人其实很渺小。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第十天(200)
感悟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认识别人的是智,了解自己的才算明。战胜别人的是有力,克服自己的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就是富有。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根基的就能长久。身死而不朽的才是长寿。
老子的原话并没有很就行,经过改编的好多话语却成了“鸡汤。比如“知足常乐”“坚持不懈”“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
2乐与饵,过客止。
音乐与美食,能使过路的人止步。
感觉这句话很有现代感,愈发感觉古人与今人是相通的。
第十一天(221)
感悟1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是把低贱当作根本吗?岂不是吗?所以最高的称誉是无须夸誉的。因此不愿像玉的华丽,宁可如石块般的坚实。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著名的万物生成论的提法,描述道生万物的过程。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第十二天(236)
感悟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2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完美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口讷一样。
(大智若愚是由此而来的吗?)
第十三天(285)
感悟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说的,多话的就不是智者。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
3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好像煎小鱼。它预示着为政之要,在安静无扰,扰则害民。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轻易允诺的一定会失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遭遇更多的困难,所以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艰难,因此终究没有困难。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
第十四天(335)
感悟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从前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精巧,而是使人民淳朴。
人民所以难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灾祸;不用智巧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幸福。(出乎意料的论证方法,独辟蹊径。)
2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所汇往的地方,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所汇往。
……
因为他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的时候就变成僵硬了。
草木生长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死了的时候就变成干枯了。
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
庄子今注今译
本文2023-10-20 02:21: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