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省兰的藏书列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吴省兰的藏书列表,第1张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纪晓岚撰写的《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即以陆锡熊和吴省兰二人的名义上奏。和珅当政,吴省兰与其兄吴省钦反拜和珅为师,投靠和珅门下。和珅败,去职。

自少博闻多学。喜聚书,搜罗文献勤奋。于嘉庆中辑刊《艺海珠尘》丛书8集,收书136种。

艺海珠麈一百六十六种三百十二卷[清吴省兰编 清乾隆刻本 清徐时栋重定徐时栋跋 十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

楚南小纪或叫楚南随笔[普通古籍] :一卷 / (清)吴省兰撰 清道光30年(1850)金山钱氏潄石轩版

河源纪略承修稿六卷· (清)吴省兰 撰

楚峒志略[普通古籍] : 一卷 / (清)吴省兰撰 清道光30年(1850)金山钱氏潄石轩版

《听彝堂偶存稿》二十一卷。(吴省兰撰。)

续通志谥略 吴省兰撰

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一卷 清吴省兰撰 || 千文广辑二十七种二十七卷[清张海鹏编 周贞亮补 清抄本]

文字辨譌一卷 清吴省兰撰 || 书三味楼丛书七十二种二百二十六卷[清张应时编 清嘉庆十年至道光五年张氏书三味楼刻本 清张文虎跋 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

十国宫词一卷 清吴省兰撰 || 冠悔堂丛书□□种[清杨浚编 清侯官杨氏抄本]存一百二种一百四十七卷

匡谬正俗八卷[唐颜师古撰 清乾隆二十一年卢见曾刻雅雨堂丛书本 清吴省兰注 吴志忠校注并跋]

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 刘宋裴松之注 宋衢州刻元明递修本 明冯梦祯校并抄补 刘世教校 清吴省兰跋 清溪校 十行十九字小字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小字双鱼尾)有刻工]存五卷[魏志一、二、六、七、八]

圭塘欸乃集一卷[元许有壬等撰 清嘉庆吴省兰刻艺海珠尘本 傅增湘校跋并録清吴焯鲍廷博题识 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

《地理秘诀隔山照》蒋大鸿纂、吴省兰辑

《倭情屯田议》一卷,原题赵士桢纂,吴省兰辑,车宸英校。书共二篇,一为《倭情屯田议》,一为《中国朝鲜日本形势图略》。有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刻本。

恶心为症状名,一作恶心。是指感觉胃中有物上拱,急迫欲吐的表现。

恶心常是呕吐的先兆。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后遇冷气所加之,故令火气不宣,则心里澹澹然,欲吐,名为恶心也。”

《罗氏会约医镜》卷八:“恶心者,胃口作逆,兀兀欲吐欲呕之状,或又不能呕吐,觉难刻过,此曰恶心,而实胃口之病也。其症之因,则有寒、有食、有痰、有宿水、有火邪、有秽气所触、有阴湿伤胃,或伤寒疟痢诸邪之在胃口者,皆能致之。能察其虚、实二者,则得其源矣。实邪恶心者,其来速,其去亦速,邪去则止。虚邪恶心者,必得胃气复者方愈。且此症之虚者,十居八九,即有夹食、夹痰之实邪,亦必由脾气不健,不能运化而然。治者,当知实中有虚,勿得妄行攻击,以伤胃气也。”

详见百科词条:恶心 [ 最后修订于2018/4/16 10:51:35 共84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黄丕烈重刻剡川姚氏本战国策并札记序

桑老顾千里为予言,曾见宋椠剡川姚氏本《战国策》,予心识之。厥后遂得诸鲍绿饮所,楮墨精好,盖所谓梁溪高氏本也。千里为予抉卢氏雅雨堂刻本一过,取而细读,始知卢本虽据陆敕先抄校姚氏本历刻,而实失其真,往往反从鲍彪所改及加字并抹除者,未知卢、陆谁为之也夫鲍之率意窜改,其谬妄固不待言,乃更援而入诸姚氏本之中,是为厚诬古人矣!金华吴正传氏重校此书,其自序有曰:“事莫大于存古,学莫大于厥疑。”知言也哉!后之君子,未能用此为药石,可一慨已!

今年命工,纤悉影橅宋椠而重刊焉。并用家、藏至正乙巳吴氏本互勘,为之《札记》,凡三卷,详列异同,推原卢本致误之由,订其失,兼存吴氏重校语之涉于字句者,亦下己意,以益姚氏之末备。大旨专主师法乎阙疑、存古,不欲敬取文从字顺;愿贻诸好学深思之士。吴氏校每云“一本”,谓其所见浙建括苍本也。今皆不可复得,故悉裁之。宋椠更有所谓梁溪安氏本,今未见,见其影钞者,在千里之从兄抱冲家。其云“经前辈勘对疑误,采正传《补注》,标举行间。”惜乎不并存也。非一刻小小有异。然皆较高氏本为逊,故不复论。嘉庆八年八月八日吴县黄丕烈撰。

顾广圻战国策札记后序

黄君荛圃刻姚伯声本《战国策》及所撰《札记》既成,属广圻为之序。爰序其后,曰:

《战国策》传于世者,莫古于此本矣!然就中舛误不可读者,往往有焉。考刘向《叙录》云:“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是向书初非不可读者也。高诱即以向所定著为之注,下迄唐世,其书具存,故李善、司马贞等征引依据,绝无不可读之云。逮曾南丰氏编校,始云疑其不可知者,而同时题记类称为舛误。盖自诱注仅存十篇,而宋时遂无善本矣。伯声续校,总四百八十余条,其所是正,亦云多矣,但其所萃诸本,既皆祖南丰,又旁采他书,复每简略,未为定本,尚不能无刘原父之遗恨耳。厥后吴师道驳正鲍注,用功甚深,发疑正读,殊有出于伯声外者矣!今荛圃之《札记》,虽主于据姚本订今本之失,而取吴校以益姚校之未备,所下已意,又足以益二家之末备也。见于不可读者,已稍稍通之矣。后世欲读《战国策》,舍此本其何由哉

广圻于是书,寻绎累年,最后于《叙录》所云“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者,恍然而知《战国策》实向一家之学,与韩非、太史公诸家抵牾,职此之由,无足异也。因欲放杜征南于《左氏春秋》之意,撰为《战国策释例》五篇:一曰“疑年谱”,二曰“土地名”,三曰“名号归一图”,四曰“诂训微”,五曰“大目录”。私心窃愿为刘氏拥篲清道者也。高注残阙,艰于证明,粗属草稿,牵率未竟,他年倘能遍稽载籍,博访通人,勒为一编,俾相辅而行,未始非读此本之助也。谂诸荛圃,其以为何如嘉庆癸亥十一月元和顾广圻。

于鬯战国策注序

《战国策》者,经学之终而史学之始也,其书宜无人不读。今学者固无人不读《战国策》,然而考求之者甚鲜。夫国朝诸儒,其能究古籍远迈前贤矣,而从事于《战国策》者,元和顾氏徒托空言,使其欲放杜征南释例有成,必大可观。今则惟推吴黄氏《札记》恪守家法,然不过严字句之异同;高邮王氏《杂志》,摘条立案发明,恨其太少;金山顾氏,能为《编年》;阳湖张氏、歙程氏,专门舆地。类皆具策书之一体者,五人而已矣。若夫林氏《战国纪年》、黄氏《周季编略》、顾氏《七国地理考》等书,亦为读《策》者之助,而作者不专为此书发也。自汉高氏至于宋有鲍氏,自宋鲍氏至于元有吴氏,落落三家。吴氏之后,绝无闻有继起巍然成—家者。至于姚氏,存古之功足多,若其所著,即黄氏师法之所取,亦仅在字句异同,实不足副此书之全量。见吴氏既知姚氏之能存古,鲍氏之窜乱古本,则奚不即补注姚氏之书,顾乃依鲍窜乱之本,而必欲节节为之辨驳,亦可谓舍其康庄,而争步于蹊间者矣。要之,高注既古而多佚,鲍氏缀补之勤,吴氏考校之密,三家固鼎峙千秋也。

鬯不敏,初欲掇鲍、吴两家之注,入之高注之本,俾古本存而义亦备,且义备然后古本赖以久存,于是采录之际,不能不旁征他籍,即不能无意为取舍进退于其间,送成《战国策注》三十三卷,别补姚氏《序录》一卷,作《年表》一卷,附之高本,存于姚氏,至今又分两刻。卢氏之刻不及黄氏之善,故一仍黄刻,其误文不加改,厥文不加补,羡文不加删,错文不加乙,一切具于注中。诚以家法所在,虽读者病不便,不顾矣。意拟他日宜为一塾课本,凡应改、应补、应删、应乙者,悉为雌黄;且易分国而通为《编年》,如陆陇其《战国策去毒》之例,与此本相辅而行,兢兢乎蹈鲍氏窜乱之辙,未敢也。惟是其书既介经终史始之间,则其人其才,必可以注经,可以注史,然后可以注此书。末学疏浅,乡居又艰获佳籍,即经目遗忘亦多,时有不安,辄意改易,顾此失彼,遂相牵动,抵牾纷坛,知不能免,夫恶敢仰承三家之绪哉后有作者,得比而审决更定之,则幸甚!光绪三十有四,(宣统初立之年)十有二月十日南汇于鬯香草序。

吾朝无国策注家,而日本却有之。鬯所见关修龄《高注补正》、横田维孝《正解》、平井鲁堂《讲义》三家。《讲义》不足云,关、横田两家虽学浅,而于虚义理所在时有体会,间出武断,颇可摘取。至于《策》学之难,首在年纪、地理两大端,彼固茫乎其未辩也。尚有谭周者,却主姚氏之本,又有碕明允《通考》,两书并未之见。横田书中有引碕哲夫说,即明允也。鬯又记。

所得旧刻《国策》,单鲍注残本,存西周、东周、齐、楚、赵、韩六卷,书首序叶已失。其赵策“以正殷纣之事”,“殷”字厥笔作“股”,避宋宣祖讳,而他处“殷”字又不阙笔,盖元以后翻宋本也,故其阙笔已校补,而偶失一未补耳。亦小有讹,然不讹者多,合之吴本,间有异。此真鲍本,非如黄《札记》以至正乙巳本为鲍本,未免差尔。十一日又记。

战国策注二十三卷孔昭焕家藏本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

旧本题汉高诱注。今考其书,实宋姚宏校本也。

《文献通考》引《祟文总目》曰:“《战国策》篇卷亡阙,第二至第十、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阙。又有后汉高诱注本二十卷,今阙第一、第五、第十一至二十,止存八卷。”曾巩校定序曰:“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此为毛晋汲古阁影宋钞本。虽三十三卷皆题曰高诱注,而有诱注者仅二卷至四卷、六卷至十卷,与《崇文总目》八篇数合。又最末三十二、三十三两卷,合前八卷,与曾巩序”十篇数合。而其余二十三卷,则但有《考异》而无《注》。其有《注》者多冠以“续”宇。其偶遗“续”字者,如《赵策》一“郄疵”注、“雒阳”注,皆引唐林宝《元和姓纂》;《赵策》二“瓯越”注,引魏孔衍《春秋后语》;《魏策》三“芒卯”注,引《淮南子注》。衍与宝在诱后,而《淮南子注》即诱所自作,其非诱《注》,可无庸置辨。盖巩校书之时,官本所少之十二篇,诱书适有其十,惟阙第五、第三十一。诱书所阙,则官书悉有之,亦惟阙第五、第三十一。意必以诱书足官书,而又于他家书内摭二卷补之。此官书、诱书合为一本之由。

然巩不言校诱《注》,则所取惟正文也。造姚宏重校之时,乃并所存诱《注》入之。故其自序称“不题校人并题续注者,皆余所益”。知为先载诱《注》,故以“续”为别。且凡有诱《注》复加校正者,并于夹行之中又为夹行,与无《注》之卷不同。知校正之时,《注》己与正文并列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汤处方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卷三○一:荆芥汤处方荆芥、黄柏。功能主治玉茎上生疮。用法用量先用上药煎汤,洗患处;后用黄白真蚌粉、荆芥、青黛为末,干掺疮上。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荆芥汤处方荆芥、好茶。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上为散。水煎,洗痔。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直指》卷二十一:荆芥汤处方荆芥、脑荷、升麻、细辛各等分。功能主治风热齿痛。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2钱,以沸汤点,漱口含咽,并擦牙。摘录《直指》卷二十一《圣济总录》卷一六二:荆芥汤处方荆芥穗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干姜(炮)1两,五味子1两,石膏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芍药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伤寒,头目昏痛,咳嗽痰壅,肢节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荆芥汤处方荆芥不拘多少(生锉)。制法上为粗末,用水23碗,入瓶内。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先用枯药涂,再常常水煎,洗患处。如用了,依旧入瓶内用火煨之,可用35次。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三因》卷十六:荆芥汤别名甘桔汤、三神汤、荆芥散处方荆芥穗半两,桔梗2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风热壅肺,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喉中如有物哽,咽之则痛甚。用法用量甘桔汤(《易简方》)、三神汤(《医方类聚》卷七十四引《济生》)、荆芥散(《医方类聚》卷七十四引《澹寮方》。摘录《三因》卷十六《症因脉治》卷三:荆芥汤处方荆芥、防风、薄荷、地肤子。功能主治辛凉散表。主

详见百科词条:荆芥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07:08 共342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吴省兰的藏书列表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纪晓岚撰写的《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即以陆锡熊和吴省兰二人的名义上奏。和珅当政,吴省兰与其兄吴省钦反拜和珅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