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轶事:大禹会盟诸侯为什么会选择在南越的会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大禹轶事:大禹会盟诸侯为什么会选择在南越的会稽?,第1张

大禹何以会到荆莽未开的南越大地会盟诸侯?翔实资料证明——

汉代以后,登会稽之山而探禹穴、访苍梧之野以拜舜陵,为读书人的一种雅兴。西汉的司马迁去过,北魏的郦道元去过,唐宋以后的文人墨客、迁者骚人去的多不胜数。我在文革期间,借大串连之名,也曾经效仿古人附庸风雅去过这两个地方。我是河东人,河东是虞舜和大禹的故乡,想到他们为国家为百姓劳瘁一生,却最终客死他乡,油然而生出许多伤感来。后来,读了一些书,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虞舜卸任时已经百岁高龄,何以能够爬山涉水去了湖南?大禹会盟诸侯,按照惯例应在自己国家的疆域,何以会到荆莽未开的南越大地?疑问有了,答案却没有。及至最近研读了许多资料,有了一孔之见,却又踌躇起来,深恐个人见解落入乡土文人借助名人以光大桑梓的窠臼。后一想,所有学问无不是由个人见解而来,遂即释然。本文所述即是力辨大禹会盟诸侯之会稽不在浙江之绍兴而在山西之运城。

※从《禹贡》说起

有关大禹的记载,传说多于文字。

《尚书》里的《禹贡》篇是有关大禹的最早记载。关于《禹贡》是否是大禹时代伯益所写,后人质疑颇多,其中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禹贡》里有一些地理名词是春秋以后才有的。另一种意见是,虽然《禹贡》里有一些春秋以后的地理名词,不排除是后人在整理时加进去的,但纵观整个《禹贡》关于山川地理描写以及行文风格,尽管不能确定是夏代伯益所写,起码也应该比西周更早一些。《禹贡》之成书年代,学界向称不一,迄无定论,晚近有代表性的说法大凡有四:一、辛树帜的西周说;二、王成组的春秋孔子说;三、顾颉刚的战国中期说,四、日本内滕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其中顾颉刚先生的战国中期说,学界尊此说者较多。《禹贡》所述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大禹治水的路线,二是九州土地等级、物产以及贡赋。据《禹贡》所述,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由冀州往东再往南,接着向西到凉州、雍州结束。天下九州都是大禹所管辖的疆域,亦即当时所谓的天下。《逸周书》说:夏代疆域南望过于三涂,北望过于岳鄙,顾瞻过于有河,延瞻过于伊雒。三涂即三涂山,即今河南嵩山,《左传》昭公十七年: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岳鄙乃太岳山,在今山西中部。左右看去都有黄河流经,当然伊水洛水也在疆域之内。西汉末年黄河治理专家贾让说:大禹治水,凿龙门,辟伊阙,析砥柱,破碣石。龙门在今河津市东,伊阙在今洛阳,砥柱在今三门峡,关于碣石。《书·禹贡》:冀州,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导岍及岐……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可知当时的碣石在冀州境内。不会是秦始皇东临的碣石。何况那时黄河入海并非今日路线,今山东境内的黄河线路古时是济水线路,后世黄河泛滥,夺济入海。济南、济宁、济源实源于济水。由此可知,大禹治水时虞舜国家的疆域并不大,范围也就是冀州、雍州和豫州,即现今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陕西东部,可能还有山东西部和安徽北部一部分。大禹治水也就是在这个范围之内。据钱穆先生在《古史地理丛论》一书的考证,大禹首先治理的乃是蒲、解两州的水患。蒲州、解州在今运城境内,运城的地方戏今称蒲剧。钱穆先生认为,华夏族团世居河东,河东西南平野,东北高丘,唐尧时境内黄河、涑水为患,族人流离失所,被迫居于高丘之上,才有治水的必要。大禹之父鲧治水无功,被舜处死,大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禹贡》说大禹治水既载壶口,治梁及岐。亦即说大禹治水是从冀州的壶口开始的,壶口西北扼控河东盆地,为治水之关键。大禹治水为解本族群之困,以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大禹不可能遍治天下九州之水。所以大禹的行迹也只能仅限于冀州、豫州和雍州。若果《禹贡》是由战国人整理,定然是后人加了许多想象在内。

※大禹会盟诸侯之会稽在哪里?

说实话,即使今天我们对夏朝历史也是知之甚少。

二十世纪前半世纪,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人们才确切知道商王朝的真实存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夏朝根本就是一个传说,无以为证。随着山西陶寺遗址的发现,人们才对夏文化有所了解。关于大禹,可说的事情也仅仅限于大禹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会盟诸侯于会稽,如此而已。我们无法从田野考古获得会稽的真实位置,所以本文关于会稽位置的考证也只能从古代文献中去寻找。

何谓会稽?会者,聚也,诸侯会聚即为会盟。稽者,计也,稽考之谓。《史记》载,舜传位于大禹后,大禹仿效舜避尧之子丹朱例,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当时情况几乎与舜接班时一模一样。这种历史的巧合很可能是后人所伪托,以烘托尧舜的高风亮节,未必就是历史的真实。《竹书纪年》的记载就持完全相反的态度,说舜囚禁尧而逼其让位,丹朱集其旧部与舜决战云云。孰真孰伪,实难以确定。唯有大禹会盟诸侯于会稽之事,古籍所载基本一致。

《越绝书》说:禹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更名茅山曰会稽。《吴越春秋》说:周行天下,还归大越,更名茅山曰会稽。《水经注》:会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谓之茅山,又曰栋山。说明会稽原本不是地名,大禹会盟于茅山之后,为纪念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盟,才把茅山更名为会稽,会稽是以事而得名。所以欲知会稽之地望,必欲知茅山之所在;欲知茅山之所在,必欲知大越之地望。一说到古越国,后世人就认为在今浙江一带。其实浙江之古越国远在夏朝之后,西周时期黄河流域亦有越国。《逸周书·世俘解》说:吕他命伐越。这个越国就是距当时的商王朝首都安阳不算很远地方的一个小方国。这个方国在商朝既有,也有可能是夏族遗孓。越人自称大禹后人,极有可能是夏亡以后南迁过去的。所以大禹治水之后还归大越的越地只能在黄河流域。

那么茅山在哪里呢?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自茅津济,封ツ盎埂C┙颍原本为靠近茅山的渡口。茅津渡今在河南三门峡市与山西平陆县之间,从古到今就是连接晋豫两省的重要渡口。大禹治水后经茅津渡而返回京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今平陆县茅津渡以北之山称茅山,《水经注》曰:河水东过陕县北,河北有茅城,故茅亭为茅戎邑,津亦取名焉。明确说茅山距陕县不远,在黄河以北,可见现今平陆茅津渡以北的茅山就是大禹更名为会稽的茅山。关于《水经注》会稽在防山之说。《世本》说:舜封丹朱于房。《尚书》说:舜涉方乃死。房、方、防通假。今运城安邑以东的防山,是丹朱封地、商均葬所,也是舜陵所在。这里的防山与平陆的茅山山体相连,为一山之南北两侧,南边在平陆称茅山,北边在安邑称防山。可见现今平陆茅津渡以北的茅山就是大禹更名为会稽的茅山。

王粲(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人,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曾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和《七哀诗》。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196——219)。 这一时期,曹氏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王粲、陈琳、孔融、徐干、 刘桢、应瑒、阮瑀)等人的诗作,能够反映社会现实, 有着刚健遒劲的共同风格,世称“建安风骨”。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大、名声最高,被梁代的大评论家刘勰赞誉为"七子之冠冕"。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鲁恭王后代,八俊之一。灵帝时,代王叡接任荆州刺史。李傕、郭汜控制朝廷后,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

文成公主 任城王李道宗之女,生于济宁任城。

孔尚任,清代著名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墓。位于孔林东北部,距林北墙约150米,封土东西843米,南北770米,高313米,为中型坟冢。墓前石碑圆首,雕二龙戏珠,碑文正收“奉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立石。墓前有石供案。

孟母:邹城人,位居“贤良三母”之首,孟母教子故事对中国的儿童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张湛:字处度,东晋著名思想家和养生学家,高平金乡人。官至中书侍郎、光禄勋,著有《列子注》和《养生要集》等。张湛是东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也是魏晋玄学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用有无两忘的贵虚论结束了玄学长达百余年的有无之辩。张湛《列子注》是佛道合流的代表作,他在玄学中渗入了佛学,形成了儒、道、释三者一体的学风。《养生要集》列养生大要十项,对普及养生学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医心方》和宋《太平御览》都深受其影响。

王禹偁:宋初著名文学家,巨野龙泉寺东酒庄(现山东嘉祥一带)人。他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王禹偁致力于倡导古文,强调以文来传道和明心,要求文道合一,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理论,在提倡平易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他的长篇诗歌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之风。

秦九韶:南宋著名数学家,自称鲁郡(现山东滋阳、曲阜一带)人,幼年时随父亲在四川巴州居住。青少年时饱受战乱,成年后离开四川,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做官,任过县尉、通判、州守等职,死于梅州(今广东梅县)。秦九韶的突出数学成就表现为四个方面:(1)“大衍求一术”。即为一次同余式组解法。(2)线性方程组解法。(3)高次方程数值解法。 (4)“三斜求积”。

孔广森:清经学家、音韵学家、数学家,戴震之弟子。精于“三礼”,著有《春秋公羊传通义》十二卷、《经学卮言》六卷、《礼学卮言》六卷、《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等。孔广森在语言、文学和数学上也颇有造诣。其《诗声类》,将古韵分为十八部,明确提出阴阳对转之说,主张东、冬分部,对古韵学有所发明。他善文学,工骈文,为清代八大骈文家之一,著有《仪郑堂骈俪文》。他对古代数学中“差分”、“均输”、“勾股”、“少广”等原理也颇为精通,著有《少广正负术》六卷。

白英,字节之,汶上颜珠村人,明代著名水利专家。永乐九年下令疏浚黄河决口淤塞的会通河。但在疏浚中遇到了水源不足这个极大的难题。正当疏浚工程的官员苦无良策的时候,白英献上了一个“借水行舟”的计策,顺利地解决了会通河的水源不足和穿越黄河的水位差问题,使会通河500多年来一直畅通无阻。这一绝妙的设计,堪称大运河建设史上的又一经典杰作。为纪念白英的贡献,明正德七年,追封白英为“功曹神”。清雍正年间,又追封白英为“永济神”。光绪年间还加封为“大王”。民国初年,美国水利专家方维观此工程后赞叹道:“此种工作,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胎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令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

彭越:汉初三大名将之一,中国战争史上游击战的始祖。

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说的,远征西域斩下匈奴单于的首级。

马隆:西晋名将,对阵法颇有研究,留下兵书《握奇经》数卷。

王彦章:五代猛将

申培:西汉今文诗学“鲁诗学”的开创者。

毛亨:西汉经学毛诗学开创者。

仲长统:东汉末哲学家。

郗鉴:东晋名相

檀道济:南朝名将,《三十六计》作者。

储光羲:唐诗人(有争议)。

鲁班:被尊为巧圣先师(工圣、匠圣),伟大的建筑师和发明家。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这个有争议,但墨学研究的专家持鲁国说比较多)

孔安国:经学大师,“尚书古文学”的开创者,后世尊其为先儒。

何休:今文经学大家,东汉晚期思想界的巨擘。

丙吉:著名宰相,汉麒麟阁名臣之一。

韦贤、韦玄成:父子宰相。

穆修:宋初文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戚继光:著名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出生于济宁鲁桥镇)。

桂馥:清代著名朴学家,说文四大家之一。

孔继涑:著名书法家,和梁同书时称“南梁北孔”

  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东邻临沂市,西与菏泽市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的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最北端是梁山县小路口镇邹桥村,为北纬35°57′;最南端是微山县高楼乡柳新养殖场,为北纬34°26′;最东端是泗水县泉林乡历山火车站,为东经117°36′;最西端是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堂村,为东经115°52′;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

  市中—济州古城·运河之都

  以“位置”得名:因其原行政范围于济宁市城区中心而得名。

  任城—风姓古国·运河之滨·有仁之城

  以“姓”得名:远古时期,这里居住着华夏民族先人之一的东夷族原始部落。夏朝时期,太昊 (伏羲氏)后裔有仍氏(亦称有任氏,任、仍古时同音)就在这里建立了仍国。周朝时期,仍国被封为任国。春秋战国时代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国。秦统一中国后,废任国而改为任城县。这是“任城”称号的最早由来。

  兖州—九州古城·齐鲁咽喉

  以“字”得名:兖州之名由来已久,我国上古行政区划中有九州之说。兖州即为九州之一,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的沅水而得名"沅”与“兖”字同音,通用,兖是信义的意思 。《辞源》中有“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谨,故曰“兖”。

  曲阜—东方圣城·孔子故里

  以“行”得名:相传为五帝之一少昊氏的都城,殷商时代的奄国,三千年前的鲁国都城,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东汉应邵曾解释说:“鲁城砂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邹城—邹鲁圣地·孟子故里·修学之都

  以“国”得名:邹城古属夷地,夏属九州中的徐州之域,殷属奄国,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封曹侠于现济宁南郊建立邾国。隶属于鲁国之附庸,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春秋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5年)邾国国君邾文公卜迁于峄,重建国都于峄山之阳,后世又迁于现在的邹城所在。至穆公时(公元前480年前后)改”邾”为“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驺县”。在我国古籍文献中,邾多作邹或驺,邾驺二字古音相同,书邾书邹通用无分。

  嘉祥—中国孝城 ·曾子故里·中国石雕之乡

  以“虚”得名:嘉祥一名,据《左传》记载:十四年(即公元前480年),西狩大野(现巨野东北一带),猎获麒麟一只,麒麟为太平之兽,属吉祥之兆,因获麟地在嘉祥县境内,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置县名,沿用至今。

  微山—中国荷都·微子故里

  以“人”得名:微山县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名启,是殷纣王庶兄,原封地于微,故称他为“微子”(子是爵位),现微山岛主峰顶上有微子启墓。

  梁山—中华武术之乡·水浒英雄故地

  以“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后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说:一说良山属梁国境域,传说为皇家猎场,梁孝王刘武曾游猎于此,故更名为”梁”。二说梁孝王田猎终于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阳,遂易名”梁山”。三说是因避东汉武帝叔父刘良的名字,便改“良”为”梁”。寿张县原名寿良,亦属因避刘良而更名。

  鱼台—鱼米之乡·孝贤故里

  以“地”得名:鱼台县远古时期曾是东夷太昊部族聚居的地方。鱼台之名始于唐代, 因县北有鲁隐公观鱼台改方与鱼台,后隶属关系有所变更。而县名沿用至今。

  金乡—中国诚信之乡·中国大蒜之乡

  因“传”得名:金乡县名起源于西汉,以山得名。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乡山。县名自此始沿用至今。不过至今金乡也没有开采金的历史记载,所以说以“传”得名。

  泗水—中国泉乡·圣源泗水

  以“河”得名: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东陪尾山麓,以趵突、洗钵、响水、红石泉四源并发汇流成河而得名。

  汶上—千年佛都·古之中都

  以“吉”得名:汶上作为专用地名始于金泰和八年,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汶上之名,说汶上在汶水下游,何以名汶上,汶上取名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汶上地处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们也不说下。 因此就有了汶上之名。汶上古“中都”,孔子曾任中都郡

因为孔子在此诞生。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动踪迹,人类始祖伏羲、女娲、黄帝、少昊帝均出生于济宁;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都诞生在这里。杜甫、李白、曹操等文人墨客都在济宁留有足迹。元明清三朝在济宁设立河漕衙门,乾隆等帝王到这里驻足探访。以孔子诞生地曲阜和孟子诞生地邹城为主,代表景点有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孔庙、“天下第一家”的孔府、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孔庙、孔府规模宏大,文物荟萃,是全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邹城代表景点有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

2、运河文化旅游区

济宁市中区的老运河京杭大运河从济宁市区穿过,自元代开始,管理运河的最高衙门就设在济宁,因而,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作为国济宁市中 太白楼家运输动脉的运河,促进了济宁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孕育了济宁灿烂的运河文化。李白、杜甫在此携手漫游,饮酒赋诗;康熙、乾隆在此驻跸,题词作赋。古运河、太白楼、铁塔寺、声远楼、王母阁、东大寺、岱庄教堂等景点星罗棋布于济宁城区,各具特色。

3、始祖文化旅游区

文献记载,炎帝曾在曲阜建立国都,因而,济宁一带曾是炎帝部族活动的区域。《史记索隐•三皇本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故曰炎帝”,又说炎帝“初都陈,后居曲阜”。《帝王世纪》也说:“炎帝都于陈,又徙鲁”。陈即今河南睢阳县。有学者认为,炎帝徙都曲阜之后,因先后与蚩尤、黄帝部族作战,后败退西部,其部族也随之迁于姜水流域,成为姜姓的始祖。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即今曲阜城东旧县村。北宋真宗皇帝为了纪念“黄帝生于寿丘”,于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下诏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县城也迁往寿丘;并下圣旨,建起了1320楹的森森黄帝庙,名为“景灵宫”,以供春秋奉祀。

4、佛教文化旅游区

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塔宫出土的佛牙、舍利子等佛教圣物,震动了国内外济宁 汶上宝相寺佛教界,中都博物馆、供奉殿、大雄宝殿等建筑气势宏伟。

5、水浒文化旅游区

水泊梁山因《水浒传》而闻名天下,忠义堂、断金亭、黑风口、水浒寨、一关、二关等景点构筑了梁山大寨的雄姿,宋江寨墙、扭头门、宋江井、疏财台、试刀石等遗迹诉说着英雄故事,左寨七英、双雄镇关、花荣射雁、逼上梁山等巨型石雕再现了当年好汉的风姿,大型唐三彩壁画《水浒英雄聚义图》、三十六天罡星雕像、大型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记》并称当代三大水浒艺术珍品。济宁 水泊梁山

6、梁祝文化旅游区

梁祝故里在山东济宁(今微山县马坡一带),郭沫若根据清人焦循《剧说》中有“嘉祥县有祝英台墓碣文,为明人刻石”的记录,曾派员来济宁嘉祥了解情况,但因《剧说》中所记的祝英台墓地点不准确,故未找到。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尚未设置微山县,今墓碑所在地属济宁县与邹县交界带。1952年,修浚白马河工程中,梁祝墓碑始见天日,并由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在当地保存。1976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梁祝墓碑再次被深埋地下。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又一次复出。梁祝墓碑立于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可以说今微山马坡——邹城峄山一带就是上演这幕中外闻名的爱情悲剧的舞台。由于梁祝故事与生具有的平民性质,主人翁不可能载入正史,这就决定了它在民间流传的历史命运。因而,对其真实的发源地长期以来语焉不详。[2]

7、微山湖生态休闲旅游区

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荷都,江北水乡,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每年盛夏,湖中数十万亩荷花竞相开放。古朴的民风,错落有致的民居,以船代步的叶叶小舟,千顷荷花与蓝天、碧水、野鸭、苇草,形成天然的水上游乐园,成为度假休闲的绝妙去处。 济宁 微山湖生态区

8、中华文化标志城旅游区

举世瞩目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选址在济宁,主建区为位于曲阜和邹城之间的九龙山区,其规划与建设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海内外同胞的支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开掘和展示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化精华,感召、吸引和凝聚海内外华人,从而增强中华各族儿女的文化认同感、精神归属感,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旅游节庆活动

中华母亲文化节(邹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梁山水浒文化节、微山湖荷花节、嘉祥石雕艺术节、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峄山古庙会等。孔子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四届,被国家旅游局列为我国十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天下汉碑半济宁

济宁是发现和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区之一,数量多,价值高。目前,已知的汉碑刻石藏量多达40种,其中汉碑21种,刻石19种,主要收藏于济宁汉碑和任城王墓、曲阜孔庙、邹城孟庙、嘉祥武氏祠。一个地区发现和保存这么多两汉碑刻,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中国之最,因而素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誉。

[编辑本段]济宁古八景

铁塔清梵

“铁塔清梵”指的是济宁的铁塔寺,位于现济宁市区铁塔寺街路北。铁塔寺,原名崇觉寺,是任城最早的佛教释迦禅寺。寺内建有铁塔、声远楼及殿宇房舍。这一古刹,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石佛铭文记载,这座庙院始建于南北朝时代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叫崇觉寺,寺内原来没有塔。传说北宋徽宗时,济宁人徐永安常年在外经商,成为当地的富户。但婚后多年无子,便到崇觉寺进香求子,许下誓愿,如果得子将重修寺院,并铸铁塔以弘扬佛法。说也奇怪,第二年,徐永安之妻常氏便有孕在身,生下一男孩。徐永安非常高兴,但因经商在外,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便委托妻子常氏出面,出资重修崇觉寺,并在寺内以生铁浇铸释迦牟尼塔,在佛塔里面供奉佛像和舍利,报答佛祖送子之恩。

铁塔计划建九层,以弘扬佛家九九归一、生死轮回的思想。加上塔座、刹顶共十一层,通高238米是全国铁塔之最。铁塔平面图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形成明显的收分,呈现出刚毅、挺拔、秀丽的卷杀轮廓。每层下部均置厚5厘米的八角形平座,座下每面有斗拱四垛,以作衬托。平座以上,沿边缘安装围栏,栏高30厘米,栏板花纹富有变化,各具特色。有的二方连续“”字纹饰,有的是牡丹花纹,有的是簇四球格眼花纹等。浇铸精细,玲珑剔透。围栏以里过20厘米的游廊便是塔身,塔身每层四面均铸有20厘米的凹槽代替栏额。全塔身开门36个,其余四面,每面各铸有坐佛两尊,共有佛像36尊,盘膝端坐,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每层塔身上部各设飞檐,出挑30厘米,脊饰瓦垄,檐下配斗拱铺座四垛,飞檐深处,斗拱疏朗,铸作严谨。桃形攒类式塔顶为铜质金章,莲花形底座,亦为铜铸。两者紧扣组成塔刹,稳在九层回檐的中央。第九层的回檐有八个脊饰出挑而加长,在飞檐尖端各垂以风铎,非常壮观。塔座深19米,加以夯实,基面以上,平地铺成须弥座,为防扭转,以楠木井字架填心,由一根高大杉木底上贯串。塔座建有一个西向的砖砌塔室,仿木建筑,内设藻井,均有青砖磨砌而成,室内供一碑状大悲观音千手千眼佛,佛座三面刻有佛教神话、讲经、飞天等故事画面,雕刻技法为减地浅浮雕(据考证此碑为北朝之物)。另外,铁塔前边还建造有“声远楼”,上悬一大铜钟。从此,铁塔寺与“太白楼”南北遥相对应,雄视无极,以垂不朽。

整个铁塔,构铸严谨,浑然挺拔,巍然矗立,壮观异常,充分显示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建筑工艺的高度水平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是我国珍贵的范铁艺术遗产。九百年来因风雨浇洗,雷电袭击,地震摇撼,年久失修,造成塔身逐渐向东南倾斜。1973年国家拨款进行了大修,校正倾斜,补铸铁件,使之恢复了它的壮丽雄姿。

太白晚眺

太白楼位于济宁古运河北岸,太白中路中段路北。太白楼即“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任城(济宁),居住在酒楼之前,“常在酒搂日与同志荒宴”。李白去世近百年时,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宋、金、元代对该楼都进行过重建和修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开凿济州河时,任城城池北移今址,明代初期城墙易土为砖。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591年) ,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就是现今的地址),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楼”,留传至今。太白楼建在三丈八尺高的城墙上,坐北朝南,十间两层,斗拱飞檐,雄伟壮观,系古楼阁式建筑。上有李白塑像,碑碣林立,楼门向西,环以围墙。600多年来,由于长年失修和历次战争,遭到一定破坏。解放初在原址上重建。现在太白搂仍坐北朝南,面宽7间,东西长80米,南北进深13米,高15米,楼体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青砖灰瓦,朱栏游廊环绕,占地4000多千方米。二层檐下高悬一楷书匾额,上书“太白搂”三字。四周院内,松柏掩映,花木扶疏,方砖铺地,花墙环绕,台阶曲折,古朴典雅。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人所书“诗酒英豪”四个大字石刻,字体丰硕,道劲豪放;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线镌刻的“三公画像石”,李白居中,杜甫在左,贺知章在右,线条流畅,体态浪漫,风流典雅。

太白楼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墨华泉碧

“墨华泉碧”这一景观指的就是济宁浣笔泉这一独树一帜的园林建筑。它位于济宁浣笔泉路南首路西,此泉最初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地下泉眼。相传李白一家曾在此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

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浣笔泉”原名“墨华亭”,始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由主事白旆在泉旁建一亭,以供宾客游览观光,凭吊古人。到了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主事胡瓒重修,浚泉池,砌石栏,建方亭,植柳竹,泉上榜书“墨华”,从此才有了“墨华亭”或“墨华泉”之称。同时,还于泉北筑堂三楹,以祀李白、贺知章二贤。故而明代文人潘承念在《墨华泉碧》一诗中曰:“何如一勺墨泉水,天宝年来流到今。”以后,明末清初曾多次重修,到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知州席恒轩捐资修葺,在堂房旁边增建配厅、中筑门,并开凿了方、圆二池,皆曰“浣笔”,自此,“墨华亭”更名为“浣笔泉”。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 791年)河督李公重修后堂,起层楼,楼上祀李白、杜甫、贺知章三公像,堂前仍建“墨华亭”,亭后放置了一块一丈多高峥嵘奇突的巨石,石上镌刻“小雷峰”三字,石旁还建了一舫形小屋,跨以小桥。这次重修竣工后,由漕使和琳作记、 内阁学士翁方纲赋诗、运河同知黄易绘图,刻石镶嵌在堂内壁上,被称为浣笔泉的诗、丈、画三绝,也成为“墨华泉碧”中的一大景观。一百多年后,到了1914年,清末翰林杨毓世、单人高为汉等人又重修“浣笔泉”,杨翰林并亲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谪仙乃以往诗人偶尔濡笔随作为千古亦事”,下联是“在我亦将来过客侧身怀古冀保存一线文波”。这使浣笔泉逐渐形成了一座规模宏伟,楼、堂、亭、池、桥为一体的园林建筑,成为流水潺潺、花木扶疏、柳荫竹翠、风光绮丽的名胜游览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进行了两次整修,在原址上凿池筑亭,修建正堂,种植花木翠竹,使浣笔泉以新的面貌迎接游人观光。1986年,济于市人民政府公布“浣笔泉”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台夕照

“凤台夕照”这一景观是说站在凤凰台上“每逢清明、白露节,日夕时,日影照北城;芒种、小暑节,日影照南城。” 凤凰台位于济宁市西北凤凰台村,京杭大运河北岸不远处。《济宁县志》记载:“凤凰台距城八里,周一百四步,台二层,上层高三、四丈,下层二丈奇,上锐下宽”。《济宁胜迹概览》记载:凤凰台是“以商代为主的典型遗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即现中华文明之光。据文载:“任、宿、须句,风姓也,实司太昊有济之祀。”济宁古为任城,乃四个风(风、凤古代相通)姓古国之一,凤凰台即“太昊祭祀台”,就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的地方,此台坐南朝北,正面为三层,其余三面皆为二层,台高115米,底面4241平方米,顶面1341平方米,地阔上窄逐层递减,北有石阶可至顶端,周围皆用砖石垒砌,中为夯土而成,西南亦有不砌台阶曲径而上,可通顶部。

北宋初,开挖赵河时,该地正当河道转弯处,又复土加高。因此台三面环水,荇蓼野花杂草丛生,风景宜人,人们叫它“风花台”。以后人们又在台上种植树木,松柏挺拔,郁郁葱葱。到了南宋时,有道士在台上建寺居住,常有绚丽的珍禽异鸟飞来栖息树上,传说凤凰曾飞来台上,至此,才称为“凤凰台”。从南宋到明代,凤凰台都有修建,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募捐集资,大兴土木,修整有序。总体建筑似凤凰,结构以旧时的“三纲”、“三光”、“五行”、“两仪”、“四象”、“八卦”而建成,并以此累计砌成三十六级石阶,意为三十六天罡,石阶顶门楼为凤头,左右有两块出水石为凤耳;门楼南三米处,东有鼓楼,西有钟楼为凤眼;大殿为凤背,翠绿林木为凤身,殿后一片紫竹林为凤尾,东西两庑建筑为凤翅,鸟瞰俯视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台上还有明代万历年间运河总漕刘东星创建的观音庵,重檐双脊,覆于琉瓦。台上殿宇共二十四间,僧舍十余间。寺院内还有明、清雕龙石碑十余块。殿内正堂供有檀木精雕祥凤一只(现保存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两庑还塑有彩色神像,雕梁画栋,辉煌壮丽。宋、元、明、清以来,凭运河水优势,经贸繁华,南北商贾云集,东西贩运辐辏,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正逢观音圣诞,“凤凰台”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成为鲁西南春会之首,繁华景象达数百年不衰。在凤凰台北面18米处,还建有戏楼一座,每年春节(正月初一),附近村民都来朝凤,敲锣打鼓唱大戏。

凤凰台历经四千多年保存下来,是一宝贵遗产,目前已动工修复,以恢复其原貌,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济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灌冢晴烟

“灌冢”就是汉朝大将军灌婴的墓,位于济宁市东边西灌村北250米处,“灌冢晴烟”是说在阳春三月里,天气晴朗,微风拂过,灌婴的墓地上空会有白色烟气覆盖着,是一道奇异景观。这个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灌冢晴烟”是一种春天地气上升形成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多少年来为人们所赞叹。清代文人王清有七绝诗《过灌冢》:

碚项兴刘莫大功,当时谁不论英雄。

西风荒冢麒麟老,禾黍离离落照中。

目前,灌婴墓地虽夷为平地,享殿毁于早年,碑石遭到破坏,树木被砍伐一光,但地表以下墓地尚完好无缺,乃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所以,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池荷净

“ 南池”就是指“王母阁”,原名“古南池”,建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面积400余亩,位于现在济宁市城南王母阁路西侧。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王母阁在南关外,周围皆水,一阜屹然中立……,取西望瑶池,东降王母之意,遂以名阁。”《济宁县志》记载:“古南池在城南三里许小南门外,小南门即故城也。地周二三里许,内有王母阁,阁西南水中有晚凉亭,夏日荷花盛开时,清香袭人,而白莲尤胜,每有游人宴宴于是。旧有杜文公祠,祀李白、杜甫、贺知章三人。后从州人李毓恒议,并祀许主簿。”由此可见,在盛唐时期,这里是济宁州一游览胜地,特别是到了夏天,满池白莲荷花,阵阵清香,空气新鲜,天地纯净,令人心旷神怡。“南池荷净”这一景观就是来源于此。明、清时代的南池又进行了大规模修建,不仅风景宜人,而且楼阁耸起,曲槛回廊,花木昌茂,松竹交翠。池中有四岛,即王母阁岛、北坛岛、南坛岛、池心岛。岛上建有王母阁、玉皇庙,还有濯缨亭、君子亭、观荷亭、观澜亭等。历代诗人、名流多会于此,吟诗题赋。唐代大诗人杜甫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同任城许主簿游南池留有著名诗篇。

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南巡,驻跸济宁,也到南池游览,康熙御笔题写“王母阁”,乾隆御笔题写了杜甫游南池的诗篇。

王母阁建成后,还吸引了无数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每年农历三月三蟠桃会,周围百多里的人们前来进香, 南池更是香烟缭绕。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1928年,在北伐战火中王母阁不幸被毁。1958年8月,济于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南池内建设鱼种场,挖池养鱼、植荷、栽蒲。现在,济宁市人民政府决定扩建王母阁公园,“南池荷净”盛景的恢复已为期不远。

西苇渔歌

所谓“西苇渔歌”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它位于济宁市西,现在任城区安居镇的汪营、胡营、刘营三村东边和西五里营村西边环抱区内,也就是原来的马场湖。据《济宁市郊区水利志》记载:公元1283年(元世祖至二十年),开挖由济宁至安山入济水(大清河)济州河,沟通济、泗以便漕运。公元1441年(明成祖永乐九年),再开会通河(元代称会通河和济州河,明代通称会通河)。由于“蜀山湖弃水,经湖东冯家坝滚入济宁西部的沿运河洼地形成马场湖”。《济宁直隶州续志》也记载:马场湖在州西十里,周约44里,水域540顷。当时,人们在这广阔水乡,植苇栽蒲,养鱼喂鸡。微风吹来,湖水荡起阵阵涟漪,芦苇摇摆起柔软的身躯,好像在轻歌曼舞;特别是红阳西下时,烟波浩渺,渔歌阵阵,真乃是人间美景也,所以人们也称这里为济宁“西湖”。明代崇祯年间,安居出了个徐标,做了兵部尚书,回家祭祖,畅游马场湖,兴致大发,写下了有名的《安居西湖记》(下附),充分描述了马场湖西苇渔歌的风光景致。

附:滨河有湖曰马场,古任城之西湖也。潴水济运,以防胶舟。万历年间,中承潘公建斗闸二,坝口一,以备蓄泄。湖心最深处,俗谓之大坡底,犹渊潭叵测,经旱不涸,周围四十余里,广漾潋滟,莫得其际,但见烟水茫茫而已。贵然水居者不一而足,里人喜渔,隐,则卜筑于此,累土为垣,剪茅为屋,或率妇子,或携友人,其中,而鹤汀一艇,芦渚一丝,则极快事也。“朝则日出,烟消、鸢翔、鸭睡,有挹露之轻红、迎旭之浅绿;暮则反照,归鸭、落霞、孤鹜,有拖影之银汉,分光之玉绳;晴则野色芬菲,澄开鉴,天晴幔卷,草碧云舒,埒虢国之妆;雨则群岗欲螟,密树空蒙,菡浅珠,芡菱泻翠,恍西子之颦。若夫四序递至,景侯各殊,既物换而形胜,以观改而顺变。每见沙暖苹新,水融鱼跃,欧鹭喑喑,或与鸣鸠啼莺,婉转相和;柳荫铺茵,凉水近浦,藕花张锦,香散远滩,采莲之曲,扣舷者喧焉如市;白露横空,红蓼接岸,蒹葭中,征雁一声,菰蒲里,铁笛三弄,客此者动莼鲈之思;元霜栗冽,宿鸟惊寒,深血迷漫,蓑翁独钓,虽景物衰飒,而隐隐鱼矶,淡烟数缕,亦发山阴之兴。至于微波忽动,曲织成文,如纤轻盈;泊而轻侯喷薄,浊浪排涌,又如神龙之出没;空明浩瀚,一望皎然,如玻璃映射;倏尔流光簸荡,灼灼耀目,又如金蛇之闪烁。此则风姿月韵,流转于四时朝暮之间。”“然则之湖也,翠千山之秀,撮万有之奇,尽态极妍,动心豁目,洞庭,彭蠡何多让焉!”

获麟晚渡

“获麟晚渡”这一历史景观,是指位于济宁市城北四十华里有“二济宁”之盛誉的长沟“获麟晚渡”(今任城区长沟镇获麟今谐音回林村)晚上的繁华景象。

据传说,春秋时期,孔子时任中都(现在汶上县)宰时,到长沟附近狩猎,捕获麒麟一对,因此,该地得名“获麟村”,现在名叫“回林街”。元代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兵部尚书李奥鲁赤主持开挖济州运河,长沟便成为有名的重镇。到了明朝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白英“南旺分水”借水济运,使汶水“三分下江南,七分朝天子”,又在南旺南北建节水制闸,十里一闸,共38道。长沟获麟村亦建了节制水闸,名为“获麟闸”,也称“获麟古渡”,这里一闸担京杭万里水运,内引外联,地位突显。更重要的是“获麟古渡”就位于蜀山湖滚水大坝旁。滚水大坝不仅是调节水运的枢纽,而且还是护卫济宁州数万生灵的生命闸。由于百英修“水柜”蓄水调节水运,开挖南旺湖、蜀山湖以济春运。其中蜀山湖就压在回林薛海一带。由于长沟地势比济宁古城墙还要高,因此,蜀山湖就像挂济宁州肩头的一袋水,一旦水大堤决,顺流而下,就会出现“一瓢湖水覆济州,数万生灵漂水中”的灾难,因此蜀山湖堤坝建设和“获麟闸”的维护就至关重要了,明、清两朝均在此设闸官衙门,修河护堤,经营水运,从而使长沟成为水旱两路繁华的商埠码头,河内百舸争流,樯桅如林,浆声纷纷。南言北语之声不绝,东声西音连绵不断,岸上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市喧人嚣;茶坊酒肆,灯光流转;街中夜半更深,行人不断。当时文人凭借这一历史典故,名曰“获麟晚渡”。长沟也有了“二济宁”之称。“获麟晚渡”还因“两山夹一庙”、“掉龙碑”、“黑风口”而名噪一时。

所谓“两山夹一庙”、“两山”指的是获麟村内两个古老破屋的残垣断壁的山墙,中间野草丛生,槐柳争荫,狐兔争穴,鸟雀穿梭。自有一番天然野趣。“一庙”是指在两堵山墙间的“获麟观音庙”,明代兴建,清代重修,正殿三楹,硬山式建筑,殿内壁画辉煌,彩绘斑斓,外墙有明清石刻四块。(现在此庙还存在,但已破烂不堪,残垣断壁,殿内的壁画依稀可辨)。庙前有明代获麟修河碑和掉龙碑斜矗(现残存在村内)。当年“获麟观音庙”香火炽盛,四方商贾叩神焚香以求发财;善男信女云集拜佛以求平安;达官贵人捐资香火以求富贵。据说,明清皇帝路过这里时,也都来参拜观音娘娘。

“掉龙碑”相传是西天一青龙经蜀山湖,低头一看,碧波万顷,荷菱争艳,青苇浩荡,水衔蜀山,银鳞青螺…………,它看得目瞪口呆,竟自天而坠,变为“掉龙碑”。

“黑风口”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是一条南北走向狭长的喇叭状胡同,在获麟古渡东侧,站在北口,放眼便是水波荡漾的蜀山湖。据说这个胡同里狂风阵阵,风速极大,胡同北头,蜀山湖岸边,不敢站人。对着胡同的蜀山湖水面,菱荷不生,芦苇不存,昼夜水惊浪慌,飞鸟不向北来。夜半时分更是阴风嗖嗖,向南举脚难放,向北风拉衣拽,物流风转,两侧住户门窗吱呀咣当。胡同北头湖边,草鹭惊飞,野狐悲鸣,水哭苇嚎,绿光幽幽,鬼影憧憧。身处奇境,不寒而栗……,由此,黑风口传遍南北。据说,清末年间,有一济宁人在南方做官,有一个长沟商人在他辖地犯了法,被捕入狱。堂审时,听犯人说家在济宁长沟,原来是老乡,不觉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提笔判道:“流放到两山夹一庙,掉龙碑,黑风口,永不赦免”。别人以为判得不轻,其实是放他回家。

时光荏苒,“获麟晚渡”虽然不存在了,但其当年的盛景和美丽的传说,仍一代代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济宁的特产

济宁的地方特产非常有名,有玉堂酱园、济宁“三大怪”、鲁锦、彩印花布、楷雕、石雕、碑帖、尼山砚、曲阜香稻、园林花木、柳编、小尾寒羊、鲁西黄牛、微山湖四鼻孔鲤鱼、微山湖松花蛋、微山湖鳖鱼、微山湖菱香酒等。济宁有歌谣:“济宁三大怪,红心萝卜四季卖,蜗牛是好菜,鲜莲蓬争着买。”其中,著名的农牧渔果土特产有曲阜香稻、鱼台"鱼农一号"水稻、金乡金谷小米、嘉祥红皮蒜、白菊花、细毛长山药、金乡白皮蒜、红皮蒜、汶上大荸荠、鲁西黄牛、青山羊、嘉祥大蒲莲猪、泗水裘皮羊、济宁百日鸡、微山麻鸭、南四湖四鼻孔鲤鱼、芡实米、菰、苇、莲藕、湖菱等;著名手工制工艺品有:嘉祥鲁锦、彩印花布、曲阜楷雕、碑帖、尼山砚、泗水鲁柘砚、柘沟土陶、济宁路青猾皮等。曲阜盛产的曲阜香稻、果旦杏、矿泉水被誉为“曲阜三宝”;生产的孔府家酒、楷雕如意、全毛地毯、龙头手杖和尼山石砚被誉为“鲁中五绝”。[1]

玉堂酱园

中华老字号,被誉为“京省驰名,味压江南”,其菜品口感咸香,种类众多,老少皆宜,携带方便。菜品不同,价格不一。

接庄红心萝卜

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济宁萝卜皮”之称。

长沟葡萄

真正的长沟葡萄成熟后呈紫红色、皮薄、肉厚、酸甜可口,香溢齐鲁大地;被评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质量控制示范基地”。

金乡大蒜

济宁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涌现出过许许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出现了无数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他们为济宁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王弼

王弼,字辅嗣,生于公元226年(魏文帝黄初七年),死于公元249年(魏齐王嘉平元年),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孔融

孔融(153―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融是孔子二十代裔孙。然而,他在汉末受到尊崇,却并非因为他是“圣裔”,主要还是他自幼的聪悟及过人的胆识,形成了他逐日增高的声誉。

鲁班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25-680年11月1日),别名汉女氏、甲木萨,唐朝宗室女,多猜测其父为江夏郡王李道宗。贞观15年(641)正月十五,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将其加冕、封作王后,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梁山伯、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据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济宁市梁祝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梁祝文化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之间的故事为历史真实事件,而且他们的籍地都在孔孟之乡。

潘晓婷

1997年开始接触台球,是中国台球界第一位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选手,10次9球世界冠军记录保持者。1998年参加中国北京第一次举办的女子“九球”赛荣获冠军。被誉为中国的“九球天后”。

限于偏于,就不一一细数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发言。

大禹轶事:大禹会盟诸侯为什么会选择在南越的会稽?

大禹何以会到荆莽未开的南越大地会盟诸侯?翔实资料证明—— 汉代以后,登会稽之山而探禹穴、访苍梧之野以拜舜陵,为读书人的一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