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是指哪三礼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1收藏

三礼是指哪三礼,第1张

“三礼”是指:《仪礼》《礼记》和《周礼》。

1、《仪礼》

是中国先秦时期一部关于礼制、有关社会习俗的总汇。学术界一般认为,古礼来源的历史久远,就《仪礼》而言,周公可能做过增删,孔子也做过一定的整理,其成书的年代大概在春秋和战国之际。

2、《礼记》

古时候也称作《礼》或者《记》。《礼记》和《仪礼》是什么关系呢?朱子认为,“礼”指《礼经》,即指《仪礼》;而“记”,是对《仪礼》的注释和补充或总结。按朱子的观点,《仪礼》是经,而《记》是传,是用来解释《仪礼》的。至西汉,《礼记》还不是经,但是它的地位在西汉以后就已经得到了确立。到唐代,《礼记》正式成为经。

3、《周礼》

也叫《周官》,是一部记载周代典章制度的书,主要是谈官制,由此关涉到极为丰富的内容。如“天官冢宰”,是将中央一级官员的制度设立、官员设置的。后世官制“六部制”的设立,其实正是本于《周礼》的六官,即本于《周礼》的政治制度设计和官员设置。

“三礼”的理念介绍:

“三礼”是先祖法治思想的滥觞,不能狭隘地曲解礼的内涵和初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有礼度,有原则,有执行,这是几千年不变的行为规范,它公平维系社会秩序,礼治也就是法治的前身,是以敬畏心遵从道德的戒律,履行家国天下的规范与原则,既有宗教式敬畏与情感认同,又有法治的思维与理念。所以才千年不变,可以说已经融进国人血液了。

“三礼”的要义、原则及其具体执行模式亘古不变,深入民心,是中华民族的信仰体系,形成了东方文化的特色,那些带有宗法性质的准则已无可置疑地渗透到人民的观念之中,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性格。

儒家经典三礼是指《周礼》、《仪礼》、《礼记》这三本书,是儒家有关“礼”的三部经典。

《周礼》是记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

《仪礼》是保存中国古代礼仪最完备的书。(据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仪方面的事情)

《礼记》是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的书。

《周礼》、《仪礼》和《礼记》,统称三礼,是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和礼仪理论的总汇。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儒家三礼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昔人谓《周礼》、《仪礼》是周公所作,而《礼记》则是汉代戴德和戴圣叔侄所删记。“三礼”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规范;而《礼记》则偏重对具体礼仪的解释、论述。由这“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也就是“礼”的全部内容。“三礼”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部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和百科全书。

三礼中以《周礼》为首,其又名《周官》。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故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周礼》全书共分四十二卷。

《仪礼》,又称《礼经》或《士礼》,是先秦五经之一,它最初直接被称作“礼”。该书大致形成于春秋后期,有人认为是孔子编订的。孔子确实将礼作为教学的实践环节。《仪礼》的主要内容是冠、昏、丧、祭、朝、聘、燕享等等典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三礼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这三部经典书籍。

1《周礼》 

《周礼》是古代中国周朝时期的一部法制经典,它对中国后世历朝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周礼》主要讲述了周王朝的政治、军事、财税以及礼仪制度,是一部介绍周代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的历史文书。

作为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概括了“上下有序,各取所长”的政治思想,它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建设性的意义。

2《仪礼》 

《仪礼》原名《大义记》,是中华文化古礼仪性质最显著的一部经典书籍。它主要讲述了古代君主的仪式、官员的职守、祭祀礼节、婚丧嫁娶等方面的礼仪规范。《仪礼》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尊卑有序、礼事有别、亲疏有序。

3《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礼制礼仪的著作,是内容涉及范围最广、体系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一部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共包括五十篇,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礼记五种》。

《礼记》主要讲述了古代礼制概念及礼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重要表现了“礼”这一道德规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作用。

三礼是指哪三礼

“三礼”是指:《仪礼》《礼记》和《周礼》。1、《仪礼》是中国先秦时期一部关于礼制、有关社会习俗的总汇。学术界一般认为,古礼来源的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