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要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有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要文言文),第1张

少年曹冲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锐,即施行焉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手”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三国志 武文世王公传》

何晏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世说新语》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少年孔融

融幼有异才[一]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

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

则融与君累世通家”觽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

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注[一]融家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后汉书 孔融传》

少年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并为宾友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竺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绩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

1、《两小儿辩日》——春秋战国

列御寇

2、《司马光砸缸》——宋

作者不详

3、《杨氏之子》——南朝

刘义庆

4、《曹冲称象》——晋

陈寿

文言文故事简介:

1、《两小儿辩日》: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同班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机智与勇敢。

3、《杨氏之子》:

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面对客人的提问机智回答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4、《曹冲称象》:

小小少年曹冲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称出大象的重量,被称赞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古代智慧少年的故事有:

1、元嘉—神仙童子:

北朝时有个叫元嘉的孩子,因为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件事情,被称为神仙童子。元嘉曾做过这样的表演:双手均拿著笔,左圆右方的画著,口中则一字不漏地背诵文章,同时也能准确无误地数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数目。

他的脑子也没有闲著,正构思著一首五言诗,并用脚夹著笔把这首五言诗工工整整地写在在地面的纸上。他同时做著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无不惊讶万分。

2、司马光—破瓮救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3、李贺—奇才惊韩愈:

李贺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十分赞赏他的诗文,便亲自到李家去见李贺,并让他以自己来访为题,即席写一首诗。

李贺想了想便挥笔疾书起来,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篇古体诗《高轩过》。韩愈一看,只见全诗流畅自然,极具文采,写出了韩愈出访的声势,赞扬了韩愈文学上的成就,还道出了诗人的远大志向。

韩愈十分欣赏李贺的才华,便徵得李父的同意,带他回家,亲自教他写诗作文。李贺有了名师指点,才学更加突飞猛进,长大后更成了著名的诗人,有诗鬼之称。

4、方仲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仲永长到五岁,还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某日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便借邻居的给他,他立即写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全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但后来他被自己的父亲毁掉了。

5、蔡文姬—六岁能辨弦音的:

六岁那年,蔡文姬缠着父亲要他教她弹琴,蔡邕于是先弹一曲。但由于弹奏时用力过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弹断了,自己还没察觉,照弹不误。文姬却马上听出说:“父亲,您弹断了第一根弦。”

蔡邕吓了一跳,女儿从来都未学过弹琴,甚至连琴都未摸过,怎么就听得出他弹断了第一根弦呢?蔡邕继续弹著,故意把第四根弦弹断。

文姬又立刻辨出:“父亲,您又把第四根弦弹断了!”蔡邕这才相信,女儿的确无师自通,掌握了音律。蔡文姬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琴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

1、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浮上来了。  

2、诸葛恪得驴

孙权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诸葛亮之兄)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 

3、曹冲称象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4、孔融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5、甘罗

甘罗12岁任秦相吕不韦的侍从,朝野鲜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吕不韦请老臣张唐应命,屡劝无效。甘罗去见张唐,分析天下大势。数列出使利弊,说得张唐叹服,遂欣然应命使燕,吕不韦大加赞赏甘罗之才。

此事不久,经吕不韦荐举,甘罗作为秦王特使。奉命赴赵,以雄辩说服赵王发兵攻燕,秦不费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罗立下奇功,满朝为之震动,被秦昭王封为上卿,并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赐还给他。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有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要文言文)

少年曹冲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