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昆仑山的传说,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说到昆仑山,在古籍《山海经》当中就已经对昆仑山有过记载,昆仑山确实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甚至在明朝的时候还有刘伯温斩龙脉这么一说,在昆仑山烟雾缭绕当中蕴藏着多少秘密?昆仑山的名声在中国也是相当大的,甚至还被称为“龙脉之祖”,这边的龙脉数量非常多,所以也注定了昆仑山很不一般。
不少人都觉得西母王就住在这里,甚至连王母娘娘的瑶池也在这边,我们都知道,我国一直流传着不少的神话故事,大部分都脱离不了昆仑山,就比如《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但照样还是和昆仑山有关,甚至还有《白蛇传》也是如此,据说昆仑山是天上神仙的栖息之地,连着天上和地下,神仙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会到昆仑山,就连刘伯温,那么神的一个人,在帮助朱元璋斩龙脉的时候,看到昆仑山有条龙脉很独特,都不敢去碰。
真正的昆仑山也确实很可怕,地势险恶,而且雾也特别大,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还有昆仑泉,是常年的不冻泉,在六月份的时候你都能看到雪,是很神奇奇妙的,除了这些环境很吸引人之外,小编今天还要说一下关于昆仑山的三个传说,而且还都是在1979年的时候出现的,这个巧合让人实在是不可思议。
首先第一个传说是死亡谷。这个传说有点吓人,也就是说去这边探险过的人,最后遇难的几率都非常大,基本上去了就很少能好好的回去的,而且很多牧民在路过这边的时候,都能看到一些尸体,让他们看到十分的惶恐,所以为昆仑山又添加了一个神秘的色彩,让人们望而生畏,不敢再继续探险。
第二个传说就是螳螂人。也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吧,说是昆仑山附近居然有一个很大的蟑螂,而且长得比较像人,传说是考古人员进去之后看到过关于螳螂人的一些痕迹,依稀能够判断出来,这些螳螂人的身高比我们正常人类要高上很多,差不多有2米左右的样子,而且还有很大的爪子,对于这种动物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目前科学也给不了我们答案。
第三个传说:尸体会动。1979年的时候,附近的村民之前发现在昆仑山上居然有那么多的尸体,虽然说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在昆仑山这么神秘的地方有尸体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不少人都困在这里面最后去世,所以村民也就不当回事,只是可怜这些人遇难了,但是越往前面走他们就越害怕,仿佛看到前面的尸体居然在动,但也没有人去验证过到底是真的,还是产生的幻觉,总之一直在昆仑山周围有这样一个传说。
对于昆仑山的这几个传说,也许只是人们在吓唬自己,因为毕竟没有科学家出来证实真假,相信有一天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经外奇穴名·下昆仑 4 经穴别名·下昆仑 41 昆仑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昆仑穴的定位 47 昆仑穴的取法 48 昆仑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昆仑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昆仑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昆仑穴的配伍 413 文献摘要 414 昆仑穴研究进展 4141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4142 对血压的影响 4143 对痛阈的影响 4144 治疗坐骨神经痛 4145 治疗落枕 4146 治疗足跟痛 4147 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 4148 治疗眉棱骨痛 4149 提高显影率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下昆仑 1 拼音
xià kūn lún
2 概述下昆仑: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
3 经外奇穴名·下昆仑下昆仑为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别名内昆仑。位于跟腱前缘,平外踝尖下1寸处。主治冷痹、腰痛、半身不遂、腿脚重痛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直刺01~03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2]
4 经穴别名·下昆仑下昆仑为经穴别名,即昆仑[2]。出《针灸大全》。
穴位 昆仑 汉语拼音 Kunglun 罗马拼音 Kunlun 美国英译名 K'un Lun Mountain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60 日本 60 法
国 莫兰特氏 V60 富耶氏 V60 德国 B60 英国 B60 美国 BI60
昆仑为经穴名(Kūnlún BL60)[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下昆仑[4]。属足太阳膀胱经[3]。昆仑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火[3][5]。昆仑为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昆仑[3]。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足跟肿痛,外踝疼痛,癫痫,小儿癫痫,下肢麻痹或瘫痪,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眩晕,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等。
41 昆仑穴的别名上昆仑、内昆仑(《太平圣惠方》),下昆仑(《针灸资生经》),足太阳(《灸法残卷图》)。
42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
43 穴名解昆仑为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昆仑[3]。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子午流注说难》中说本穴:“乃是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为水府,穴居足踝后,比井荥俞原各穴较高,昆仑乃水之高原。”足外踝突,较其他踝突为高。以昆仑山为最高山峰,取之以喻本穴。且兼该穴主治头部疾患,即上病下取之意。养生家称百会穴亦为昆仑,又有高大之意,故以“昆仑”名之。[6]
44 特异性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
45 所属部位足部[7]
46 昆仑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昆仑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5]。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3]。
昆仑穴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4]。
[3]
昆仑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47 昆仑穴的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取穴。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3]。
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处取穴[8]。
48 昆仑穴穴位解剖昆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短肌。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分布著腓肠神经。该穴深层结构的血液营养来自腓动脉。该动脉是胫后动脉在腘肌下方2~3厘米发出的,经胫骨后面与(踇)长屈肌之间下降至外踝,终于跟外侧皮。在外踝上方4~6厘米处,发出穿支,穿经肌肉和小腿肌间膜至小腿前面,与胫前动脉的分支吻合。该吻合对于小腿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血液供应有实际应用意义。
4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跟腱前方的疏松结缔组织中[3]。
皮肤→皮下组织→腓骨短肌腱与跟腱之间[9]。
4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并有腓肠神经本干和小隐静脉本干经过;深层有外踝后动脉(发自腓动脉)分支分布[9]。
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4]。
49 昆仑穴的功效与作用昆仑穴厥阴安神清热,舒筋活络的功效。
昆仑穴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3]。
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过头、项、背部,根据“上病下取”之理,昆仑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10]。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过腰部及下肢,止于足小趾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昆仑穴可治疗经脉病[10]。
昆仑穴为膀胱经之经穴,属足太阳经,位于外踝后,太溪为肾经之原穴,属足少阴经,位于内踝后,二穴阴阳相合,表里相通,相互配合治疗难产[10]。
昆仑穴配五行属火,应于心,膀胱经经别入于心,心藏神,故可治疗神志病[10]。
昆仑穴与内踝后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相对应,故相互配合以治疗妇科病和踝关节病为主[10]。
昆仑穴有疏风活络作用。以其位于上也,又以其为治头病之总纲也。窃唯百会之称昆仑,喻山之巅。本穴之称昆仑,喻山之麓也。更以本穴之气贯于巅顶,顺势下行犹昆仑之披沥百川也。故能治头痛、喘满及胎衣不下诸症也。揣本穴名义及所治各病,则对本经经气下贯有瀑然之势矣。[6]
410 昆仑穴主治病证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足跟肿痛,外踝疼痛,癫痫,小儿癫痫,下肢麻痹或瘫痪,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眩晕,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等。
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等[3]。
昆仑穴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9]。
昆仑穴主治头痛,目眩,鼻衄;项强,腰痛,足跟肿痛,外踝疼痛;难产;癫痫[8]。
昆仑穴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以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4]。
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坐骨神经痛、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3]。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3 其它:甲状腺肿大,脚气,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直刺05~08寸[8][9][3],也可深刺透太溪[8],局部有酸胀感[8],可向足趾放散[8]。
直刺05~1寸[4]。
注意:孕妇禁针[3]。《针灸大成》曰:“妊妇刺之落胎。”
1直刺05~1寸,局部酸胀,;
2深刺透太溪穴,针感可向足趾放散;
3向上斜刺2~3寸,局部酸胀,针感扩散至足跟或足趾,治疗甲状腺肿大。
4112 灸法可灸[3][8][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2 昆仑穴的配伍昆仑配风池、后溪,有清头目安神志的作用,主治头痛,惊痫。
昆仑配风市、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昆仑配大椎、百会、后溪、风池,治头痛[8]。
昆仑配申脉、丘墟、解溪、悬钟,治外踝扭伤[8]。
昆仑配合谷、三阴交、至阴、足三里,治难产[8]。
413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痉、脊强、头眩痛、脚如结、腨如裂,昆仑主之。疟、多汗、腰痛不可俯仰、目如脱、项如拔,昆仑主之。大风、头多汗、腰尻腹痛、腨跟肿、上齿痛、脊背尻重不欲起、闻食臭、恶闻人音、泄风从头至足,昆仑主之。女子字难,若胞衣不出,昆仑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瘛疭。
《针灸大成》:中风转筋拘急,行步无力疼痛,妊娠刺之落胎。
414 昆仑穴研究进展 4141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针刺昆仑可使不蠕动及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并产生便意[8]。
4142 对血压的影响针用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8]。
组织学观察发现,昆仑穴针感感受器主要是环层小体[6]。
4143 对痛阈的影响用激光照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昆仑”10 min,约10次后肿胀的关节改善,疼痛级别减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激光照射对皮肤温度、基础痛阈均无明显影响,激光照射后嘶叫阈有明显提高,说明“昆仑”的即时镇痛效果显著。[8]
4144 治疗坐骨神经痛用腧穴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97例,用6542注射液10 mL,注入昆仑,将针头刺入05~08寸深,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44例,占454%;显效32例,占33%;好转16例,占165%;无效5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9%。[8]
4145 治疗落枕针刺昆仑治疗落枕55例,昆仑穴刺入03~0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嘱患者做颈椎旋转活动,每日1次。结果:痊愈50例,占909%;好转4例,占73%;无效1例,占18%。总有效率为982%。[8]
4146 治疗足跟痛用昆仑透太溪治疗足跟痛46例,针刺时使针感传至足跟,同时配用外敷中药法。结果:痊愈18例,显效19例,好转8例,无效1例。[8]
4147 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在昆仑埋针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27例,昆仑快速进针捻转10~20 min,用胶布固定,并令患者抱膝,医者轻轻地拍打腰部,最后让患者下床活动腰部,留针l~2h。结果:1次治愈18例,占67%;2次治愈7例,占26%;无效2例,占7%。总有效率为93%。[8]
4148 治疗眉棱骨痛治疗眉棱骨痛16例,以病侧昆仑为主,如当时不见效的则改为健侧昆仑,用1寸毫针针刺,以达针感。病程长者用平补平泻手法,病程短者用泻法。结果:痊愈15例,占984%;无效1例,占16%。[8]
4149 提高显影率‘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李白诗中所指白玉京说的就是昆仑。
而且昆仑自古就被认为是上古神仙所住的之处,是可以起死回生的地方。《淮南子地形篇》说,昆仑有三层,最下叫凉风,登上去就可不死,中间叫悬圃,登上就具有灵气,最上是天帝所居,登上就可成仙。对昆仑神迹的描写在《山海经》等多种古籍中都有记述,所有书籍一致认为那里是众神的所在,是天帝和西王母的居所,是上古五帝的来源之处,是中国龙脉所在。”
真正到过昆仑拜会过西王母而又有史可查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周天子姬满,在汲冢古墓出土的《穆天子传》中对此有生动的描写。而在他之前的殷帝大戊和在他之后的汉天子刘彻都没能找到西王母的所在都失望而归,也不知道是过于难找还是什么原因,之后的众帝王渐渐的对昆仑和西王母失了兴趣,只留下对昆仑祖脉的崇拜。
当然,基于这份古神畏惧,自古帝王都没有盗窃昆仑龙脉而自享。
昆仑神仙好听的名字有:
广成子、赤精子、云中子、太乙真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灵宝大法师、惧留孙等。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而玉虚峰、玉珠峰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
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在古代的很多神话里,我们都会听到一个很神秘,自带仙气效果的词,“昆仑山”。昆仑山在各种神话中,都是聚居着神仙的代表,如果有一个昆仑派,那么这个帮派也一定是作品当中最厉害的一个门派。不过,这个存在于神话中的昆仑山,和我们现在地图上面的昆仑山,究竟是不是同一座山呢古代的昆仑山又在什么地方
1昆仑山是幻相之山昆仑山这个名字最早在中原先秦至汉代的典籍中出现时,既代表了一座山,又表达了一个宏阔遥远的幻想空间——它孕育的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庞大的体系:昆仑神话。
昆仑神话中,最华丽的情节出于先秦典籍《穆天子传》中:周穆王西征,登昆仑之丘,入西王母之邦,在瑶池受到西王母的款待,二人对饮,言笑晏晏,相约下一次相见的时间。
集上古神话之大成的《山海经》与《淮南子》,则在数个篇章中反复叙述昆仑,在这些叙述中,昆仑被描述为中国西部最高大的一座神山,是上帝在地上的都城,它被数条大川潆洄盘绕,光芒四射;山上住了多位上帝与神,其中最尊贵的黄帝住在昆仑的最高层——增城,城中建筑华美,每个城门都由九头人面的开明兽镇守;山上万物尽有,尤其产玉,神兽雄奇多变,草木泉水可使人不死……
不只是轩辕黄帝与西王母,中国神话体系中的夸父、共工、禹,甚至三苗与楚国的先祖,都与昆仑一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这个围绕昆仑的幻想空间被经年累月地建立起来,并且日益复杂庞大时,所有的阅读者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昆仑山在哪里
此刻,我坐在西昆仑的三峰之下,寂静的喀拉库里湖边,看湖中倒映的慕士塔格的影子。昆仑山在哪里
有人说,中国的昆仑山是与希腊奥林匹斯山一样的圣山,都是神话体系的发源地。这话不确。人们知道奥林匹斯山在何处,而中国神话中的昆仑山却从未被人真正找到。
两千多年来,试图解答这个问题的人络绎不绝,直到当代,仍有无数人致力于此。他们搜尽所有记载昆仑的古籍,精细研究其中记载每一个微小的山川物产特征与古人的考证记录,并与中国的无数山川对应,给出了无限纷繁的答案。太行山、鄂尔多斯北缘之山、祁连山、青海一带黄河源头的山,以及现在的昆仑山,都曾位居答案之列。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喀拉库里湖就是书中记载的西王母的瑶池啊!
这些答案与论争,就像飘荡在喀拉库里湖上的各种细碎声音,始终无法穿透这亘古的寂静。
人们在多变的答案中唯一达成的认知默契,几乎是对“无解”的妥协:神话空间存在于想象世界,与现实地理终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即使二者在现实山川中偶有重合,现实终不能解释神话中诡谲莫测的灵异幻想——那些幻想,只是古人用想象力来表达已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昆仑山是一座幻相之山。
2地图上的昆仑山神话与现实世界真的有那么大的鸿沟吗如果这个鸿沟不可跨越,那么现实中就不该有昆仑山的存在。然而此刻,我正坐在一座名叫“昆仑”的山中。一定有一条路,让人从神话的纷繁幻相中出走,进入真实的世界之中。
关于昆仑山的幻相,如果换一个提问方式,也许会变得有解。
在神话诞生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书写者对周边地理的认知范围究竟有多大如果能够知道他们的认知边界,昆仑山就会在这个边界之内出现。
太行山、鄂尔多斯北缘之山、祁连山……这些黄河流域附近的山之所以能成为答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后人认为,在先秦时代,假如穆天子(周穆王)真的周游四方,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与他的行动能力来看,他的涉足范围都会是极其有限的,只能进行小范围的旅行。所以,他登上的昆仑山不会太远,会面的西王母也是黄河流域附近的部族首领的化身。
假如“穆天子周游四方”是个虚构故事,书中记载的地理景象就会来自于当时世人对周边地理的认知——可能是作者实际走到的地方,更多的内容则来自周围人们的口耳相传——一旦借助“口耳相传”,这个认知边界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很可能会远远超出黄河流域。比如,当时人们听说,在遥远的西方,有一座名叫“昆仑”的山,这座山产玉,是很多河流的源头,却不知道它在哪里。
在那个对地理知识口耳相传的时代,需要有一个人,从神话传说与书籍考证中走出来,到真实而丰富的西方去看一看。
真的出现了这样一个人。
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后世通常用四个字来概括:“凿空西域”。他是张骞。
公元前2世纪,汉王朝的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大量的见闻与物产,使当时人对西方的认知边界,从玉门关直接逾越到了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张骞为人们揭示了一个过去不为人知的外部世界,除此之外,他还带回了一个不太起眼的东西:昆仑山。
是张骞找到了神话中的昆仑山吗《史记·大宛列传》中大致讲述了这个过程:“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张骞追溯黄河的源头,找到了一座于阗附近的山(这是张骞的一个错误,真正的黄河源头不在这里,但这个错误无关大碍),这座山上产出玉石,汉武帝据此对照古书上的记载,把这座山命名为“昆仑”。从此,昆仑山正式出现在了中国的地图上。
这一刻,我所在的山,就是汉武帝刘彻命名的昆仑山。
3“昆仑山”名字从哪儿来神话幻想且不谈,刘彻命名的这座山,是之前人们在有限的地理认知中听说的那座昆仑山吗
很早之前,就有人发现,“昆仑”二字不是一个出自汉语的词汇,而是一个外来语的音译。那么,就像“祁连”出自匈奴语、“慕士塔格”出自柯尔克孜语一样,“昆仑”二字,应该来自居住在真正的昆仑山附近的族群对这座山的称呼,久之传到黄河流域,汉族人听说了这座山的名字,将其写入古书之中。
既然在先秦时代,汉族人就听说过这个译名,那么,这个为昆仑命名的族群要比后来出现的匈奴还要古老。
是什么族群他们居住在哪座山附近“博望侯”张骞的时代距离先秦并不遥远,他凿空西域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这个族群,有没有与真正的昆仑山擦肩而过
如果这个问题拿来问汉王朝的对手——匈奴人,答案很可能会水落石出。张骞偏偏没有问。这不是他关注的问题,更不是他与匈奴交锋时的任务。
不知昆仑山在何处,是因为人们对玉门关以外的世界太不熟悉了。正因为这种“不熟悉”,才一次次将昆仑山加以渲染,直至其变成一个脱离现实的巨大想象空间,昆仑神话体系才得以完成。
2000多年后,有当代学者在对古老语言碎片的拼凑对比中,得出一个不起眼的结论:我们一直以为“祁连山”的名字来自匈奴语,即天山的意思,其实不是。“祁连”二字很可能来自更古老的一种语言,后来被匈奴人化用到匈奴语中,继而被译为汉语。在那个古老的语言中,“祁连”与“昆仑”是同一个词,即“山”的意思。
无穷无尽的昆仑猜想如漫漫长夜,似乎出现了一丝光亮的缝隙。如果这个微小的结论能够被证实,那么,2000多年来,关于“昆仑山”的无数疑惑与猜测,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反转——昆仑不是一座具体的山,在西方的某种古老语言中,所有的山都被称为“昆仑”。
上帝之所隐没在中原人瑰丽华美的想象世界里,真实的昆仑群山与真正的西方世界开始浮现于人们生活的土地上。
这个被考证的语言,就是印欧语系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吐火罗语。
吐火罗语是一种早已消失的语言,直到20世纪初,学者们才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考古中发现了用吐火罗语书写的文献,并为之做了整理与归类——使用吐火罗语的族群在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包括塔里木盆地中的库车、焉耆、龟兹、楼兰、吐鲁番等地。这一广大地区,经张骞西行之后,进入中原人的认知领域,从此被称为“西域”。
在使用吐火罗语的族群中,最为中原人所熟知的一支,是大月氏人。寻找大月氏,正是促使张骞凿空西域的真正目的。
先秦时代,月氏人在河西走廊的西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游牧——这个年代,正是《穆天子传》成书的年代——后被崛起的匈奴所驱赶,被迫向西长途迁徙。匈奴人随之取代月氏占据了祁连山一带,而离开的大部分月氏人沿天山南麓西行,几经辗转,两次西迁,最终定居于帕米尔高原的西部、中亚的河间地区。西迁的月氏人,后被称为大月氏;留下的小部分月氏人,被称为小月氏。
与此同时,汉王朝被崛起的匈奴所威胁,由此试图找寻被匈奴击走的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这才有了张骞西行一事。待张骞找到大月氏时,昔日的游牧民族已经在帕米尔的西边、阿姆河的水草丰沛之地定居,不愿意再卷入对匈奴的战争。张骞西行的外交目的并没有达成。
但张骞追寻大月氏西行的这条路,在两千年多后的19世纪70年代,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所命名,这个名字同时照亮了东方与西方的历史与文明,并将旷日持久地沿用下去——他在一本名为《中国》的书中,将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
4丝绸之路事实上,真正的“丝绸之路”既不是一条起讫点与经行处十分精确的路,也并非自张骞开始才有人行走。相反,这是一个古老的、范围广袤的巨大通道,它有很多分支交叉延展,行走者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时代条件来选择道路。
在张骞之前,最早的东西方道路始自北方草原。“草原像‘未经耕种的海洋’一样,它虽然不能为定居的人类提供居住条件,却比开垦了的土地为旅行和运输提供更为巨大的方便。”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形容草原为交通提供的便利性。相对于农耕民族的自给自足而言,游牧部族有相当一部分生存所需的物品需要与定居社会进行交换,比如粮食或纺织品,早期的贸易活动就这样诞生于游牧部族的迁徙道路上。在汉代以前的很长时间,活跃在蒙古草原、南俄草原、中亚与西亚北部的斯基泰人在游牧过程中就开辟了草原之路,这个宽广的欧亚草原大通道东至大兴安岭,向西一直抵达黑海草原。
但是,在中国古籍中,“草原”这个词汇出现得比描述西域的“瀚海”“流沙”还要迟,这是因为在作为文明中心的黄河流域,中原人的视野并没有随着北方游牧部族的视野而展开,而是直到张骞时代才开始向西方延伸。张骞之前,西域的道路上早已出现了中原的物产,在“凿空西域”之后,除了书写者的记录范围开始拓展之外,还有一队专职进行商业贸易的人群出现在了东西方的通道上,当这群人开始行走时,丝绸之路正式连接起了东西方的文明中心。
有哪些关于昆仑山的传说,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本文2023-10-20 05:30: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