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论语十二章的句子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论语十二章的句子是,第1张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老 而 无 妻 日 鳏,老 而 无 夫 日 寡,老 而 无 子 日 独 ,幼 而 无 父 日 孤,此 四 者 ,天 下 之穷 民 而 无 告 者。

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

富 贵 不 能 *,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 夫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2

1、"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2、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

3、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苛政猛于虎《论语》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6、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论语》

7、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8、“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论语》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

10、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论语》

1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13、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1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15、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孔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名言3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1)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名句100句

(2)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名言警句(三篇)

(3)关于孔子经典的名言名句120句

(4)关于孔子的名言以及解释50句

(5)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6)孔子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两篇)

(7)孔子人生哲理的名言名句大全

(8)孔子名言名句及解释赏析大全

(9)孔子庙造句,用孔子庙造句

(10)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

孔子认为人要有志向的句子如下: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原文

  子曰:“饭疏食①,饮水②,曲肱③而枕④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①饭疏食: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疏食,粗粮。②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水,“水”就是冷水。③肱(gong):上臂,这用泛指胳膊。④枕;用作动词。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飘浮的云一样。”

  读解

  这一段夫子自道,我们在《雍也》篇里孔子赞美颜回时已经说到过。无论孔子还是颜回,都是安贫乐道的典范,这一段文字与《雍也》里孔子赞美颜回的那一段文字一样,也都成了安贫尔迈精神的著名表述。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在《论语》中能够读到的是《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意思是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但我们找遍《论语》,是找不到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这句话的。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中无法用哪几句话就能简简单单的表达出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不过孔子又的确是秉承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思想教导学生。

比如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

他对人说:“跟我同到陈国蔡国,遇着患难的人,都不在我门下了。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很注意诱导启发,针对学生的弱点,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他对个性刚强、急躁的子路,加以抑制;而对缺乏勇气的冉有,则加以鼓励。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向孔子请教说:“我们听到了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去做?”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应该先问问父亲和兄长,怎能一听到消息就去做呢?”

冉有也提出同样的问题,请教老师。孔子却同意他马上去做。学生公西华觉得奇怪,便问孔子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而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孔子笑了笑对公西华说:“冉有胆子小,性格很迟缓,所以叫他马上去做。子路的性格很急躁,所以叫他慢一些去做。”公西华听了才恍然大悟。

宰我是孔门下的一个比较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用粪土筑成的墙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孔子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我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我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经过老师的严厉批评,宰我改正了缺点,勤奋读书。

对于《论语》中记载的这些,例如《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此有了孔子“因材施教”的说法。

孔子的学生很多,但他对学生却下了不少工夫去了解,不仅知其长,而且知其短,所以他在教育活动中能比较好地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有类”的,就是说,授受教育的权利,把持在少数贵族的手里。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口号。“有教无类”的提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框,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位,受教育的范围放宽了。这一风气的转变,是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贡献。孔子的学生只要献给“束脩”(xiu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就可以随孔子读书。

当时孔子的学生中,从地区说,有鲁国的颜渊、冉求,卫国的子夏、子贡,宋国的司马耕,吴国的子游,楚国的公孙龙,秦国戎族的秦祖。从出身来说,有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宫适,有贫贱出身的冉壅(yong雍),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还有梁父大盗颜涿聚。

学生如此多类,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见有道理的事,心里默默然记着,学这道理,不敢厌烦。把道理教人,没有倦。这三件事,有哪一件是我能够有的。

孔子是不承认什么生而知之的。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们今天应该认真学习的是《论语》中明确记载的“子曰,有教无类”。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论语十二章的句子是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