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个特殊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这是为什么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个特殊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这是为什么呢?,第1张

如果说起当今收藏圈,1955年出生于京城的马未都绝对是一位绕不过去的风云人物。由于在收藏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很大,许多人干脆称呼马未都为“马爷”,这种现象在国内收藏圈也绝无仅有。

很多时候,马未都的名字已经跟“收藏”划等号,提起收藏自然会说到马未都,说起马未都,也避免不了谈收藏。马未都毫无疑问是收藏圈的超级玩家。

马未都是一位聪明透顶的人,这从他的职业和身份在社会变化中不断与时俱进,完全能看出来。从小说家、编辑、编剧、商人到收藏家,马未都的眼光始终是超前的,什么能扬名,什么能赚钱,他就干什么。对于这样的聪明人,若没有积累出巨大财富就有些说不过去。

80年代文学很吃香,血气方刚的马未都进军文学圈,并且创作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作品,如《今夜月儿圆》,立即在文坛刮起一阵旋风,他由此成名了。

成名后,他看到了做编辑的种种优势,就进军编辑圈,因为在“文学热”的大背景下,作家预想发表文字,必须通过编辑来支持和提携,可以说,编辑掌握着一名作家的生杀大权。因此,在做编辑那些年,马未都比大部分作家还要吃香喝辣。

又过几年,“**热”在全国火爆起来,有钱的人做制片人或出品人,口袋不瓷实的人,则做起了导演或编剧。因为写作功底突出,所以,马未都参与了许多影视的编剧,又以剧作家的身份在全国行走起来。

同时,下海潮在国内十分活跃,那些有能力有关系的人,纷纷下海经商。作为文化人的马未都自然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他大刀阔斧地趟进了下海潮。凭借着聪明脑瓜,他的财富在这时逐渐积累起来。

直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结识了大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他一头扎进了收藏圈,到现在,干了有30余年。

1996年的马未都,虽然才在收藏圈浸*了10多年,但他通过时代机遇和灵活头脑,以及自己的那份执着精神,已经摇身变为收藏界的大腕,无人不对他心服口服。

在这年国庆过后,马未都投资建造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人人赞不绝口的大事和好事。

收藏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说的高尚一点,就是以一己之力挽救古代的遗存,延续传统文化的命脉。说的低俗一点,就是占有稀有资源,到时为自己换来巨额财富。

对于在收藏圈打拼了几十年的马未都来说,名利于他已经没有多少诱惑,所以他玩起了情怀。情怀这玩意是虚词,可大可小,可雅可俗,怎么说它都在理。也只有马未都这样的玩家,才能把收藏玩出情怀。

虽然在古董收藏上一掷千金,但面对字画,马未都一直说不,甚至还有这样的规定:观复博物馆不收藏任何字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他术有专攻,不打没把握的仗。

古董这玩意是实打实的东西,什么年代就有什么样的形制、风格、材质和做工,因此,只要研究好这几点,就不怕收到赝品。

而字画不同,尤其那些几百年前,上千年前的古字画,想判别出真伪,手续要复杂得多,即使同一名书画家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和不同心情下创作出的字画,差异也很大,这就给鉴别带来很多不便之处。

马未都长期研究古董,对字画来说,他跟门外汉差不多,所以,他不愿触碰字画这个陌生领域。

其二,字画比古董更难保存。

流传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字画,由于快接近宣纸的寿命极限,纸张变得脆弱不堪,而且怕光怕潮,怕虫蛀,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工具和措施,很难有效保护。

古董这玩意,要么瓷质,要么陶质,要么金属质或石质、木质,这些东西本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比较固定,不担心轻易受到损坏,保存起来,要比字画省事不少。

其三,字画价格过于坚挺。

从古至今,字画一直有较高价位,一直在艺术品市场和收藏圈占据重要地位。尤其那些名人字画,历来价格不菲,并且,字画保存不易,流传下来的很少,一名书画大家一生创作了多少作品,也都有文字记录在案,总体稀少,这就更助长了价格的坚挺。

我举一个例子,“长安画派”奠基人赵望云先生的四尺国画作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能卖到1万元,或者1克黄金,深受西北地区达官贵人的追捧。而那时,像什么瓷器,陶罐,瓦当,奇石等玩意,基本无人问津,或者说有价无市。

确切地说,古董收藏才是进入21世纪后,被炒作起来的。在21世纪之前,大凡去文玩市场买卖古董,若运气好,完全存在捡漏的可能,可以用很少价格买来宝贝,甚至连字画也可以捡漏,但现在绝无可能。

2004年,马未都找人修复黄花梨凳子,完事后,师傅比了一个“1”,马未都随手给了1000块,师傅却摇摇头:“是1万块!”随后还说:“马师傅,1万块,是友情价,别人可不是这个价。”

修个凳子要价一万

有一次,马未都在逛古董店时,看上了一串绿松石的项链,看起来非常精美,他就想买过来作为收藏。老板报价10万块,马未都觉得有点贵,10万块钱也不是一笔小钱了,还想讲讲价。老板却死活不同意:“不是我吹牛,这样的做工和款式非常稀有,绝对值这个价格。”马未都还是有些犹豫,老板突然转了口风:“这样吧,你是收藏界的大家,如果你能帮我个小忙,我愿意把项链半价让给你。”马未都问:“什么忙?”

原来,老板新收回来一个黄花梨的凳子,上边的凳面是藤条编的,但因为年代太久了,已经破损的不行了。本来,这个凳子能价值80万,但因为是破损的,可能也就只值10万块了。现在会这种编织凳面手艺的师傅,市面上特别少,一般人都找不到,就算找到了也要价不菲。马未都是黄花梨家具收藏这方面的专家,通过自己的人脉,还真就找到了会编藤的师傅。

马未都以为被坑

师傅对马未都说:“这个藤条的材料不便宜,而且修复起来比较费事,至少得需要10天。”马未都心想能修就行,满口答应了。等到让他去取时,这个黄花梨凳子藤面编的非常精美,丝毫都看不出是后编上去的,和原本的木架浑然一体。马未都很满意,问多少钱?对方笔了一个“1”,马未都以为是1000块钱,就从包里爽快拿出1000块钱,想要给对方。没想到,师傅说:“马老师,不好意思跟您多收钱,您给1万块钱吧!这算是友情价,别人可不是这个价。”

马未都心想不会被坑了吧?现在手工费这么贵吗?一打听才知道,人家真是没多要钱,物以稀为贵啊!原来,现在做这种编藤的师傅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个东西学起来枯燥,想要学有所成,至少需要好几年的功夫。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浮躁,沉不下心来磨炼技艺,很多人还没等出徒呢,就放弃了。就算有的学徒坚持了下来,也都不愿意给老师傅打工,很快就自立门户去了。所以老师傅空有一身本身,却找不到人传承衣钵,再加上年纪越来越大,只能把价格提的高一点。

师傅一句话让其乖乖掏钱 

这位老师傅能编600多种各式图案,但他若去世,这手艺恐怕就要失传了。马未都听得也是唏嘘不已,有一门手艺多好!年轻人却偏偏要去做网红。后来,老板遵守承诺,还是以5万的价格把项链卖给了马未都,还和马未都成为了朋友。

所以行行出状元,只要手艺专精,什么时候都能养活自己。正所谓有一技在身,便可以走遍天下,尤其是修复古董这么珍贵的手艺。

上世纪80年代,信息还比较闭塞,普通家庭连电话都很少有,所以,马未都做古董收藏捡漏什么的,基本都是靠认识的中间人联系。当时,马未都认识一个在乐团拉小提琴的,乐团的工作很清闲,一年到头也没有几场演出。

这位朋友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没有演出时,他就靠自己的人脉,给马未都这种搞古董收藏的拉些买卖,赚点外快。有一次,朋友兴冲冲地跑到马未都家,对他说:“我发现一个大官窑罐子,特棒,你一定得去,不去不成。

马未都是国内的顶级收藏家,凭借他的好眼力和丰富的知识,和绝妙的“捡漏”本事,收藏了不少价值连城的宝贝,如今已经身价几百亿。除了喜欢逛国内的各大古玩市场,搜寻流落民间的宝贝,他也会到国外去,寻找早年流出到海外的宝贝。

有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拍卖会,顺便去那边的古玩商店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宝贝能带回来。马未都问:“有没有年代久远一点的?越古越好。”老板拿出一个青花瓷,对马未都说:“这个是清代的官窑,从皇宫里出来的,2万欧元

马未都还有点不放心,不知道里面会是什么情况,就把钱交给老婆,对她说:“你先别跟我上去,等我看看再说。”说完,他就自己上楼了。到地方发现,卖东西的地方是个办公室,各种人都忙着手里的事情,马未都进去,都没有人看他一眼。

后来,马未都一回忆,这都是“演员”,设了那么大的一个局,就等你往里钻呢。老板一看马未都来了,就从角落里搬出一个电视机那么大的箱子,一打开一个乾隆官窑大罐,青花的,特漂亮。

马未都也不太确定这个头盔到底值多少钱,但他认识上面的龙纹样式,是明朝的“五爪龙”,上面来用兰扎体写的梵文,现在已经根本没有多少人认识了。带回国内后,他带着给专家们鉴定,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头盔的主人就是明成祖朱棣,肯定是皇帝戴的。

而且这种头盔非常少见,国内几乎没有见过一样的藏品,价值5个亿。为了慎重起见,马未都把头盔运回国后,直接放入了仓库中。除了库管,任何人都没见过,因为这个头盔的文化价值实在太重要了。要不是有一次马未都讲一个军事节目,也不会把他拿出来。

马未都心里顿时不是滋味,早知道残了东西,过几十年能值这么多钱,还不如当初砍砍价把那个大罐子给买回来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也会因为贪便宜而上当。

明明知道一个很便宜的价格是买不到好的东西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但偏偏还是不信邪,总觉得怎么看都没毛病。他曾说过,会在去世之前,把所有收藏全部捐给国家,一件也不会给子孙留,如果真是这样,也算他给国家做贡献了。

马未都,江湖人称马爷,是一位著名的古董收藏家。在很多人眼里,他和他的官府博物馆几乎成了古董收藏业的代名词。不过,官府博物馆虽然有很多名家产品,但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不收藏任何名家书画。当你走进博物馆,你会发现只有几幅现当代的绘画作品,它们显然只起装饰作用。为什么?

现代红木单板大画框、踏板、桌小盒尺寸:270×91×82厘米;109×30×16厘米;成交价:1265万元

首先,我们应该从在马尾都发财开始。马未都虽然现在很有名,但他不是学者,也不是收藏家。一开始,他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工人。他与杂志社合作编辑了几篇关于古董收藏的文章,并与他一起进入了古董行业。

清初黄花梨上格双层明格柜成双,尺寸为99×495×1815 cm×2,成交价1265万元

然而,书画作品比瓷器和其他器物需要更多的鉴赏知识。因此,当时相对缺乏收藏知识的马未都选择了从器物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他在收集器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扎根于这一领域。

清代中期,紫檀浮雕黑漆山水画,花鸟罗汉床,紫檀无腰炕桌,成交价1150万元

二是当时书画收藏与器物收藏的地位差距。我们都知道,书法和绘画自古以来就没有消失过。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大量的收藏家为名人的书画花了不少钱。这就导致了书画艺术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然而,在马未都收藏初期,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收藏的价值,甚至很少有人关注收藏。因此,它们可以以很低的价格买到。

明末,黄花梨单板卷头箱制作而成。尺寸为1733×342×838厘米,成交价为1050万港元

这正是马未都的心愿。奋斗之初,他手头没有多少钱,所以选器皿是非常合适的。他眼高手低,口若悬河,一次次上演“空手白狼”。这是当时收藏界常见的手法,但马未都发挥得最好。他一步步扩大收藏范围,收集别人鄙视的破瓶子和瓦片。

清代紫檀木雕芙蓉寿山龙云宝座,尺寸:长140厘米,宽90厘米,高120厘米,成交价:952万元

以上两点正是马未都重视实物而非书画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要深入探究马爷不收藏书画的根本原因,就应该回到古董行业对从业者的极高要求上来。我们知道古董收藏行业的设计知识太多了。许多专家专攻技术,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改进,达到顶峰。很难做到全面。著名的马爷也是如此。

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高320厘米,宽190厘米,深75厘米。成交价9438万元

马未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对器物的追求。他已经掌握了这一领域,并培养了一流的鉴赏能力。但由于书画被搁置,马先生鉴别书画的能力不如器物,所以他对书画的收藏一直非常谨慎。马未都在整个收藏生涯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专业。正是这样,冠福博物馆的藏品才是高质量的。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境外的中国文物约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海外民间的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

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 2000件。从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到明清瓷器等。2009年05月30日晚,北京亚洲大酒店三层的拍卖大厅已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保利集团正在这里举行中国绘画艺术拍卖专场。

这次拍卖会上珍品云集,清代顺治、康熙等八位皇帝的15件书法作品,从日本回流,集体在京亮相,但是最引人关注的拍品,是宋徽宗的真迹--《写生珍禽图》,据专家介绍,宋徽宗存世的作品很少,已知的只有十余件,而这件也是目前被发现的存世最为完整的一幅。

这幅稀世珍品在7年前,以2530万元创造当时中国绘画拍卖成交的世界纪录,当年拍得此画的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委托保利拍卖公司,在这次春季拍卖会上进行拍卖。当晚11点42分,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以3800万元的起拍价开始竞拍,最终由572号买家以5510万元竞得该画。

这件国宝几经周折,终于回到了故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境外的中国文物约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海外民间的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约1700万件。

这些曾经代表着中华民族辉煌的珍贵文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

《收藏马未都》、《天下收藏》、《鉴宝》、《华豫之门》、《国宝档案》等。

1、《收藏马未都》

广西卫视与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合作筹办的一档古董收藏类电视目 ,5月8日《收藏马未都》节目在广西卫视开播,以文化名人为收视亮点,节目的环节设置还是节目内容,围绕一个人来讲述各种古董的历史、文化、遗传等。

2、《天下收藏》

《天下收藏》是由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藏宝人、明星嘉宾、国内外知名鉴定与收藏家汇聚一起,共同就"宝物"的收藏与鉴赏展开论战的鉴宝栏目。节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品,凸显北京地域特色。这档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及国际化的视角来系统地诠释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精湛与美艳;

与此同时,"去伪存真"的节目宗旨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威严与立场,在温情与柔美之外展现节目冷竣与个性的一面。源自法国的 360 度全景演播室将整个收藏界浓缩为一个"圈"――面对 360 度全景摄像机,在这里,每期上演的都是一场"真"与"假"的较量,"质"与"价"的争锋,一幕幕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悄悄上演在收藏的"天下"。 

3、《鉴宝》

央视二套《艺术品投资》作为一个集收藏与鉴赏的专业化栏目,其定位是反映艺术品最新收藏动态、借助藏品探讨深厚文化底蕴、把握收藏投资理念、传递相关投资技巧与市场行情,节目在开播三年多的今天已形成了相当广泛的固定收视群。该节目以百姓大众化的收藏品为对象,采用演播室现场鉴定的形式,内容有藏品展示欣赏、收藏趣闻轶事、专家鉴定评述、观众竞猜藏品价格等。

节目通过宝物这个载体,利用收藏者与鉴定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发掘宝物所折射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收藏鉴定内容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观众在了解收藏知识的同时,明晰投资理财的新趋势。

4、《华豫之门》

《华豫之门》是河南卫视每周四播出的一档鉴宝类大型文化综艺节目,是河南卫视三大品牌栏目之一。同时段收视率稳居全国前十。每期片长60分钟,节目以知识,趣味,娱乐,时尚为构成元素,用游戏娱乐的形式展示华夏文明,以受众的广普性为目标。

所选主题都比较贴近大众。宗旨是:在文化解析中发现中原,在谈论古今中诠释中原。在欢快的节目气氛中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原文化。《华豫之门》被称为鉴宝节目的“最高法院”。栏目荣获2009年度全国综艺节目30佳。

5、《国宝档案》

《国宝档案》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一档集权威性、故事性、观赏性的日播栏目。 节目每期节目将介绍一个具体的国宝文物,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代传世国宝文物,既有受到政府保护收藏在祖国大陆各个博物馆中的,也有收藏于民间被国人精心呵护的;

既有因历史原因东渡海峡存于宝岛台湾的,也有历尽磨难流失海外漂泊他乡的文物。节目于2004年10月4日起在每周一至周五晚18:50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首播。

-收藏马未都

-天下收藏

-鉴宝

-华豫之门

-国宝档案

提起马未都,相信很多喜欢收藏的人都知道这个人,他可以说是收藏界的大佬了。他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收藏了很多的好东西,虽然说现在身价也挺高,但是他依然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那么马未都这个人究竟收藏了哪些比较有价值的好东西?

其实他收藏了四件可以堪称是国宝级别的藏品,首先就是北宋的汝窑洗,说起汝窑,很多人都知道它在瓷器史上的地位是非常的高的。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预判出这个瓷器是非常的具有价值的,而且之前的和它同款的汝窑都卖了三亿左右,那么我们也可以知道他这个瓷器的价值肯定是非常的高,所以说,这个瓷器堪称为国宝是不错的。

然后就是宋代官窑长颈瓶,要知道,宋代官窑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官方背景的,而且一般来说,官窑烧制的瓷器水平都是比较高的,要知道官窑烧制的瓷器数量都是非常少的。所以说,对于他收藏的这一个瓷器本身数量极少,又加上完好无缺,所以说自然价格不菲。有人说,他当年收藏这个瓷器的时候,花的钱仅用成本的1%,不得不说,他收藏的技巧真是极高。

再有要说的就是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狐,这个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仅此一件,由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它的价值是多么的高,虽然说它是明代的时候仿制的,但是它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是不菲的,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藏品。马未都这个人的收藏品真的令人赞叹。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个特殊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说起当今收藏圈,1955年出生于京城的马未都绝对是一位绕不过去的风云人物。由于在收藏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很大,许多人干脆称呼马未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