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在哪些书中有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在哪些书中有记载?,第1张

1、这十个太阳的出发地十分荒凉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个深谷叫汤谷,汤谷是太阳洗浴的地方。汤谷的上面有棵扶桑树,太阳洗浴之后,就在扶桑树上休息。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值,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

出自《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2、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盘古开天地后,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

出自《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4、十个太阳居住在汤谷,轮流出巡,这样天地之间一片和谐。有一天,这十个太阳一起周游天空。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烧死许许多多的人和动物。人们在火海灾难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他看到人们生活在火难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射掉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为大地提供光明。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晚上从西边山上落下,温暖着人间,保万物生存,人们安居乐业。

出自《山海经》:羿射九日,落为沃焦。

5、三足金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亦称“踆乌”、“阳乌”。三足金乌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金乌形象原是二足,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详见马王堆汉墓一号墓T型帛画右上角太阳中的二足金乌。

出自《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

一、神话渊源

后羿射日的故事出自江苏省射阳县,射阳县相传由精卫填海而成陆,后羿射日而得名。为纪念后羿射日,射阳建成地标性建筑——中华后羿坛和著名旅游景点——后羿公园。根据“射阳”县名的来历及“后羿射日”的传说,在公园入口处设置八面景观墙,上置八个石球,与不远处的“中华后羿坛”遥相呼应,寓意后羿射下九颗太阳,降福人间。此外,园内的每一处特色景观,都与“后羿射日”的文化相联,串起了一个古老而又美丽动人的传说。

另说,羿射十日,即羿射杀夏后“相”,盖因古书传抄之误,将夏后“相”字误写成了“十日”。羿射十日,实为后羿射死相。

太康失国后不久死去,族人立其弟仲康,流落于洛水附近,仲康死,子相立,后相在后羿的追杀下,逃往帝丘(今河南濮阳)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这时斟寻氏已从伊洛平原迁往豫东北,斟灌氏则在今豫鲁接界处的范县北。寒浞为防止夏后相势力复兴,命浇率师“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然后封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县东南),封豷于戈(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中偏东部)以控制东方。当寒浞攻杀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鲁西南母家有仍氏(有任氏,今任城)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又,《山海经》:“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更加令学者确信,“十日”绝不是什么是十个太阳,而是人名!“十日”即“相”。夏后仲康之子相,被后羿、寒浞射死后,相之子少康逃奔有仍氏,在有仍氏、有虞氏帮助下,一举发兵灭掉寒浞,成功复国,光伏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二、古籍记载

据《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大荒东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出现,“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于是羿弯弓搭箭,“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人间的秩序又得到了恢复。十个太阳都是天帝俊的儿子,羿要射落九日,不仅需要神技,还要有超人的胆略。

三、故事

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是东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中心是只鸟。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每夜一换。

当黎明预示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

那时候,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动物像邻居和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动物将它们的后代放在窝里,不必担心人会伤害它们。农民把谷物堆在田野里,不必担心动物会把它们劫走。人们按时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满。人和动物彼此以诚相见,互相尊重对方。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

森林着火啦,烧成了灰烬,烧死了许多动物。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动物流窜于人群之中,发疯似地寻找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涸了。所有的鱼都死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许多人和动物渴死了。农作物和果园枯萎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大地越来越暗,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太阳的光。

可是,这个剩下的太阳害怕极了,在天上摇摇晃晃,慌慌张张,很快就躲进大海里去了。

天上没有了太阳,立刻变成了一片黑暗。万物得不到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到处横行,人们无法生活下去了。他们便请求天帝,唤第十个太阳出来,让人类万物繁衍下去。

一天早上,东边的海面上,透射出五彩缤纷的朝霞,接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露出海面来了!

人们看到了太阳的光辉,高兴得手舞足蹈,,齐声欢呼。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禾苗得生长,万物得生存。

后羿因为射杀太阳,拯救了万物,功劳盖世,被天帝赐封为天将。后与仙女嫦娥结为夫妻,生活得美满幸福。

两个太阳是幻日现象。

在非常寒冷、出现卷云的高空,分布着大量微小的六角冰晶。当这许多的冰晶在朝阳或夕阳附近时,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形成环绕太阳的 “日晕”。

冰晶在下沉时,会整齐地竖直排列起来,从而使太阳光沿水平方向朝左右折射约22°,从冰柱出来的三路光线射到人的眼睛中,中间那路太阳光线,是由中间位置的太阳直接射来的,是真正的太阳。

旁边两条光线,是太阳光经过六角形晶柱折射而来的。这样,在人们的眼中,在中间真太阳的两边就出现了另外两个太阳,它们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

幻日现象的知识如下:

“幻日”现象一般会出现在早晨5时30分至6时之间或者上午9时左右,傍晚也会出现。但一般不会出现在正午,因为正午太阳直射,不满足折射的条件。而且中午的太阳光线太强烈,即便有这个现象,肉眼也不可能观测到。

出现“幻日”现象需要满足非常严苛的条件。首先要有卷层云,有云才会形成冰晶。其次云层要薄,透光率要好,这样才能把太阳光折射出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太阳与冰晶以及观察者之间的角度要正好,稍微偏一点就看不到。因此,“幻日”这种大气光学现象极为罕见。

“幻日”现象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十分钟。因为空中的云移动较快,云一走,下一块云覆盖了出现“幻日”的地方,就看不到了。

由于幻日是因为天空中规则的六角形冰晶体折射阳光造成的,需要稳定的大气层、适量的云、大量的水汽、冰晶形成角度等条件。

在斗鸡定律中,参与者只有两个,由此而出现了两个纳什均衡点,而使博弈的结果难以预测。而如果出现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参与者,那么就很难出现稳定的纳什均衡点。而此时参与的斗鸡策略选择就要多得多和复杂得多。

首先,两只斗鸡都可以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其次,它们当然也可以选择一进一退的策略,出现两个纳什均衡,使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方也不吃亏;再次,它们可以都选择后退,这样谁也不得利:最后它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第三个参与者,并从第三个参与者身上获得各自应得的利益。

当然,它们中的一个也可以联合第三方来对付另一方。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当它们联合第三方攻击另一方时,一旦打败了另一方,此时在利益分配上就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第三方,而自己所得无几,甚至一无所获,这是两只强人的斗鸡的严格劣势策略,是它们两者都不愿意干的事。

这种博弈的形式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和齐国的身上就有充分的体现。

战国后期各国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通过残酷的兼并战争,秦国和齐国逐渐强大起来,而其他五个国家则逐步衰落下去。此时,如果秦国与齐国相互对攻的话,那么相对较弱的五个国家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并从中获利。

如果秦国或者齐国联合五国攻打对方,那么不管是谁都无法从邻国身上得到它们想要的土地,因为你如果又想跟五国联合又想从五国得到土地,那么五国肯定不会跟你联合(联合不仅不能获利,反而要失去土地,联合没有收益值,无人愿意干)。

如果联合成功,打败了秦国或者齐国,在分战争成果时又存在一个最近原则。秦国与齐国中间就夹着五国,所以任何一方联合五国打败了对方也不可能得到预期的收益值,并且还会使五国趁机强大起来,这是秦国与齐国都不愿看到的,所以联合五国在此时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秦国与齐国联合一起攻打五国,却完全有可能,因为两者都可以从中得到现实的好处,从五国得到土地。所以公元前295年,秦国免除了赵武灵王所信任的楼缓的相位,改用魏冉为相。

第二年,齐国也采取祝弗的计谋,驱逐了亲魏的大臣周最,改任秦的五大夫吕札为相。秦国为了便于攻取韩魏的土地,齐国为了便于灭亡宋国,相互联合起来。

从它们各自的目的就可以看出来。联合最大的获益者是秦国,它可以得到两个国家的土地,而齐国只能得到一个国家的土地。但是如果不联合的话,齐国就不能得到宋国的土地,同理秦国也得不到韩魏两国的土地,两个都没有收益值。而联合后齐国虽然得到的比较少,但比不联合强多了,因此我们认为,联合是它们的优势策略。

由于秦齐两国的联合,韩魏遭到秦的大规模进攻。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在伊阙(今河南洛阳市东南)打败韩魏两国军队,斩首二十四万多人。公元前288年左右,魏昭王通过赵国李兑的关系献地与赵惠文王,企图依靠赵国来攻打秦国。正当这个时候,宋国发生内乱,赵齐联合攻宋,而秦乘机攻赵。这时,李兑虽然发起了赵、韩、魏、楚、齐五国攻秦,但因齐国不能切实合作,只好无功而罢。齐国之所以不愿合作,也是因为怕其他四国从中得利,而自己却得不到许诺的现实利益(远离秦国)。

自楚衰后,在秦、齐、赵三强鼎立而斗争的形势下。并且齐秦在列国中已经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而此时,秦国最担心齐国与其他四国联合起来对自己不利,更是为了打击邻近自己的赵国这个惟一能够在三晋之地与它相抗衡的国家,于是秦昭襄王采用了秦相魏冉的连横的策略,联合五国一举攻灭赵国。

因为当时各国都已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尊贵,魏冉就采用秦齐并称为“帝”而连横的策略。“帝”原来本是天帝的称号,这时从天帝神话演变而成的黄帝传说已很流行,齐威王还因此制作了陈侯因(齐)敦,铭文就是“高祖黄帝”,已把黄帝作为田氏远祖,由此也可以看出“帝”在古史传说中已成为德行比“王”高一级的称号,因而魏冉就用“帝”来作为秦齐两强君主连横结盟的最高称号。秦昭王对此早有准备,公元前290年昭王就曾到宜阳,这年韩的成阳君和东周君来朝,此时宜阳早已建有朝见的行宫。

公元前288年十月秦昭王就在宜阳自立为“西帝”,就是《吕氏春秋·应言篇》所说“秦王立帝宜阳”;同时派魏冉前往齐国,约合齐王同时把尊号升高一级,向齐滑王致送“东帝”的称号,并且邀约五国订立了共同伐赵的盟约。

因为这时赵正是东方各国合纵的盟主,魏相薛公(即孟尝君)就曾“身率梁王与成阳君北面而朝奉阳君于邯郸”。所谓“北面而朝奉阳君于邯郸”,当是赵相李兑会同魏相田文率领魏昭王、韩成阳君在邯郸朝见赵惠文王,并献河阳、姑密作为李兑之子的封邑。这是秦赵两强在连横合纵的形势下,相互激烈斗争的关键时刻,齐正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这一提议,一方面表示了他们的特殊地位,同时也有着秦齐平分天下的意义,企图达到离间齐与东方其他国家的关系,阻挠它们的联合。齐滑王看到强大的秦国都愿意跟齐国并驾齐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一下子觉得自己好像强大了很多一样,更何况人都喜欢戴高帽子,秦国一下子就承认了他是至高无上的“东帝”了,所以齐滑王很高兴就接受了秦国的建议,他也承认了秦昭襄王为“西帝”。那么齐秦联合称帝后,谁是最大的赢家呢对此,《战国策》有具体的记载。

在斗鸡定律中,参与者只有两个,由此而出现了两个纳什均衡点,而使博弈的结果难以预测。而如果出现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参与者,那么就很难出现稳定的纳什均衡点,博弈的策略选择也会出现多样化,势均力敌的斗鸡定律在这里也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背离斗鸡定律的情况。

《战国纵横家书》记载了秦齐称帝的意图和它们联合的最终结果。秦国和齐国称帝后,齐就攻打宋国,秦就攻取了魏国的上党,韩魏屈从了秦国,这样秦国进而攻打赵国,这样秦又攻取了韩的上地(指赵从韩夺得的上党),齐国也趁机攻取了赵国的河东。

然后秦国又攻取了韩国的上地(指韩之上党),齐国则攻取了燕的阳地(指黄河以北,齐、燕交界处的燕地)。他们不仅攻打韩赵魏三国,而且还攻打楚国,秦国攻取了楚国的鄢地,齐国则攻取了楚国的东国(指楚的东地)、下蔡(即蔡国所迁的东来)。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齐国攻占楚国的土地后,其实很难管理,因为它们远离齐国本土,很容易被其他四国从中拦截,对齐国来说,用处并不大。而秦国则不同了,它攻占了汉中和巴地后,已经和现在所攻占的土地连接起来了,使它的势力范围大为扩大。

虽然它们两国攻占的土地相差不大,但秦国几乎都是本国土地的自然延伸,即使四国联合攻打秦国,秦国也是东面和南面受到攻击,而南面是懦弱胆小的楚国,攻击力很有限,更何况还有黄河天险和函谷关可以把守;而齐国就不同了,它攻取了其他四国的土地,四国都与它接壤,可以从三面进攻齐国(齐国东临大海),而且齐国与四国之间并没有什么天险可以阻隔的,所以一旦四国联合攻打齐国的话。齐国就比秦国危险多了。

因此,从这次联合的实惠来看,秦国要比齐国实惠得多,担的风险要比齐国小得多。

这很有点博弈论中的帕累托优势的味道,在一个博弈一旦存在两个纳什均衡,而另一个均衡点具有帕累托优势的时候。即使另一个均衡要冒更大的风险,但博弈参与者也会选择它。而这里齐国与秦国联合攻打其他四国,具有很大的现实收益值,即使这种收益要担被四国三面攻打风险,但齐国还是选择了它,这就说明联合攻打具有帕累托优势。

它们的博弈矩阵表示如下:

但是,不久齐王就接受了苏秦的计谋,认为“伐赵不如伐宋之利”,要天下“爱齐而憎秦”,以便“间举宋”,乃废除帝号,表示和各国平等。齐王受劝复称王后,秦昭襄王也随之取消了帝号。

秦齐两国互尊为帝的闹剧的时间不长,两个太阳照耀战国的时期也只是昙花一现,但由此可见当时两国势均力敌的情形。

总之,在出现多个参与者的博弈中,博弈的形式会更加复杂,博弈的策略选择也会出现多样化,势均力敌的斗鸡定律在这里也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背离斗鸡定律的情况,这是因为参与者的增加所造成的。

但是如果我们只研究博弈中两者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齐秦这两只斗鸡的联合在博弈的过程中,只是斗鸡定律中的两者都后退的策略选择的一个变化而已,虽然在这个博弈中它们都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值,但这种收益值不是从对方的身上得到的,而是从第三方参与者的身上得到的。

由此可见,斗鸡定律中的所谓优势策略只是在条件完全假定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旦条件出现变化,优势策略也会随之而变。

中国古代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在哪些书中有记载?

1、这十个太阳的出发地十分荒凉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个深谷叫汤谷,汤谷是太阳洗浴的地方。汤谷的上面有棵扶桑树,太阳洗浴之后,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