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子曰参乎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5收藏

4-15 子曰参乎章,第1张

参,所金反。唯,上声。○参乎者,呼曾子之名而告之。 贯,通也。唯者,应之速而无疑者也。 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 曾子於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尔。夫子知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曾子果能默契其指,即应之速而无疑也。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馀之辞也。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 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 。自此之外,固无馀法,而亦无待於推矣。 曾子有见於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尽己、推己之目以著明之,欲人之易晓也。 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或曰:「中心为忠,如心为恕。」於义亦通。○程子曰:「 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 忠恕一以贯之: 忠者天道,恕者人道 ;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又曰:「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忠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 」又曰:「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吾道一以贯之,惟曾子为能达此,孔子所以告之也。曾子告门人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亦犹夫子之告曾子也。中庸所谓『忠恕违道不远』,斯乃下学上达之义。」

“一以贯之”,犹言 以一心应万事 。

一是一心,贯是万事。看有甚事来,圣人只是这个心。

一者,忠也;以贯之者,恕也。

忠是本根,恕是枝叶。非是别有枝叶,乃是本根中发出枝叶,枝叶即是本根。

天地是无心底忠恕,圣人是无为底忠恕,学者是求做底忠恕。

问:“曾子何必待孔子提醒?”曰:“ 他只见得一事一理,不知只是一理。 ”曰:“使孔子不提之,久还自知否?”曰:“知。”可学。

或问:“一贯如何却是忠恕?”曰:“ 忠者,诚实不欺之名。圣人将此放顿在万物上,故名之曰恕。 一犹言忠,贯犹言恕。若子思忠恕,则又降此一等。子思之忠恕,必待‘施诸己而不愿’,而后‘勿施诸人’,此所谓‘违道不远’。若圣人则不待‘施诸己而不愿’,而后‘勿施诸人’也。”

曾子是事实上做出,子贡是就识上见得。看来曾子从实处做,一直透上去;子贡虽是知得,较似滞在知识上。

颜子聪明,事事了了。子贡聪明,工夫粗,故有阙处。曾子鲁,却肯逐一用工捱去。捱得这一件去,便这一件是他底,又捱一件去。捱来推去,事事晓得,被孔子一下唤醒云:“吾道一以贯之”,他便醒得。盖他平日事理,每每被他看破,事事到头做,便晓得一贯之语是实说也。大学致知、格物等说,便是这工夫,非虚谩也。

子贡寻常自知识而入道,人杰录作:“自敏入道。”故夫子警之曰:“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盖言吾之多识,不过一理尔。曾子寻常自践履入,事亲孝,则真个行此孝,为人谋,则真个忠,朋友交,则真个信。故夫子警之曰,汝平日之所行者,皆一理耳。惟曾子领略于片言之下,故曰:“忠恕而已矣。”

程子曰:“ 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圣人之仁;“能近取譬”,便是学者之恕。(628)

直卿问:“程子言‘如心为恕’,如心之义如何?”曰:“ 万物之心,便如天地之心;天下之心,便如圣人之心。天地之生万物,一个物里面便有一个天地之心。圣人于天下,一个人里面便有一个圣人之心。 圣人之心自然无所不到,此便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圣人之忠恕也。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推己之心做到那物上,贤者之忠恕也。这事便是难。且如古人云:‘不废困穷,不虐无告’,自非大无道之君,孰肯废虐之者!然心力用不到那上,便是自家废虐之。须是圣人,方且会无一处不到。

问“以己”“推己”之辩。曰:“以己,是自然;推己,是着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以己及人也。‘近取诸身’,譬之他人,自家欲立,知得人亦欲立,方去扶持他使立;自家欲达,知得人亦欲达,方去扶持他使达,是推己及人也。 ”

参乎:叁,曾子名。呼其名,欲有所告。

吾道一以贯之:贯,串义,亦通义。如以绳穿物。孔子言道虽若所指繁多,实可会通,归于一贯。

唯:应辞。直应曰唯,不再问。曾子自谓已明孔子意。

门人问曰:门人,孔子之门人。时同侍孔子,闻其言,不明所指,俟孔子出,问于曾子。或说:子出,当是孔子往曾子处,曾子答而孔子出户去。门人,曾子弟子。今按:《论语》,孔子弟子皆称门人,非孔子之弟子则异其辞。孔门高第,曾子年最少,孔子存时,曾子未必有弟子。盖曾子与诸弟子同侍于孔子,孔子有事离坐暂出。

何谓也:也,通邪。疑同辞。

忠恕而已矣: 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及人谓之恕。 人心有相同,己心所欲所恶,与他人之心之所欲所恶,无大悬殊。故尽己心以待人,不以己所恶者施于人。忠恕之道即仁道,其道宴一本之于我心,而可贯通之于万人之心,乃至万世以下人之心者。而言忠恕,则较言仁更使人易晓。因仁者至高之德,而忠恕则是学者当下之工夫,人人可以尽力。

解《论语》,异说尽多。尤著者,则为汉宋之两壁垒。而此章尤见双方之歧见。孔子告曾子以一贯之说,曾子是一性格敦笃人,自以其平日尽心谨慎所经验者体认之,当面一唯,不再发问。《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孔子亦自言之,曰:“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曾子以忠恕阐释师道之一贯,可谓虽不中不远矣。若由孔子自言之,或当别有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只当认此章乃曾子之阐述其师旨,如此则已。曾子固是孔门一大弟子,但在孔门属后辈。孔子殁时,曾子年仅二十有九,正值孔子三十而立之阶段。孔子又曰:“参也鲁”,是曾子姿性较钝,不似后代禅宗所谓顿悟之一派。 只看吾日三省吾身章,可见曾子平日为学,极尽心,极谨慎,极笃实。 至其临死之际,尚犹战战兢兢,告其门弟子,谓“我知免夫”。此其平日尽心谨慎之态度可见。此章正是其平日尽心谨慎之所心得。宋儒因受掸宗秘密传心故事之影响,以之解释此章,认为曾子一“唯”,正是他当时直得孔子心传。此决非本章之正解。但清儒力反宋儒,解贯字为行事义。一以贯之,曲说成一以行之,其用意只要力避一心字。不知 忠恕固属行事,亦确指心地。 必欲避去一心字,则全部《论语》多成不可解。门户之见,乃学问之大戒。本书只就《论语》原文平心解释,后儒种种歧见,不务多引,偶拈此章为例。读者如欲由此博稽群籍,则自非本书用意所欲限。

又按: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后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此正可以见学脉。然谓一部《论语》,只讲孝弟忠恕,终有未是。此等处,学者其细参之。

先生说:“参啊!我平日所讲的道,都可把一个头绪来贯串着。”曾子应道:“唯。”先生出去了,在座同学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呀?”曾子说:“先生之道,只忠恕二字便完了。”

孔曰:“ 直晓不问,故答曰唯。 ”

[疏]“子曰”至“已矣”。

正义曰: 此章明忠恕也。 “子曰:参乎”者,呼曾子名,欲语之也。“吾道一以贯之”者,贯,统也。孔子语曾子言,我所行之道,唯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曾子曰:唯”者,曾子直晓其理,更不须问,故答曰唯。“子出”者,孔子出去也。“门人问曰:何谓也”者,门人,曾子弟子也。不晓夫子之言,故问於曾子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者,答门人也。忠,谓尽中心也。恕,谓忖已度物也。言夫子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更无他法,故云而已矣。

孔德

于2019年1月12日

若兰居

目录

上一章 4-14 不患不位章

下一章 4-16 君子喻于义章

1《原道救世歌》  

——洪秀全 

道之大原出于天, 谨将天道觉群贤。   天道祸*惟福善, 及早回头著祖鞭。   道统根源惟一正, 历代同揆无后先。  享天福, 脱俗缘, 莫将一切俗情牵, 须将一切妄念捐。   开辟真神惟上帝, 无分贵贱拜宜虔。  天父上帝人人共, 天下一家自古传。   盘古以下至三代, 君民一体敬皇天。   其时狂者崇上帝, 诸侯士庶亦皆然。   试辟人间子事父, 贤否俱循内则篇。   天人一气理无二, 何得君王私自传!   上帝当拜, 人人所同, 何分西北, 何分南东。   一丝一缕荷上帝, 一饮一食赖天公; 分应朝朝而夕拜, 理应颂德而歌功。   人而舍此而他拜, 拜尽万般总是空。   非为无益且有损, 本心瞒昧罪何穷。   人苟本心还不失, 自知呼吸赖苍穹。   五行万物天造化, 岂有别神宰其中!   即谓上帝须辅助, 断非菩萨赞化工, 如果化工赖菩萨, 从前未立理难通。   暄以日兮润以雨, 动以雷兮散以风, 此皆上帝之灵妙, 天恩能报得光荣。  勿拜邪神, 须作正人; 不正天所恶, 能正天所亲。   第一不正*为首, 人变为妖天最2_; *人自*同是怪, 盍歌麟趾咏振振。   歪俗移人谁挺立, 但须改过急自新。 颜回好学不贰过, 非礼四勿励精神。   过而能改方无过, 古人所以诲谆谆。 自古君师无异任, 只将正道觉斯民。   自古善正无异德, 只将正道淑其身。 凡有血气心知者, 何可乱常而败伦。   凡属顶天立地者, 急宜返璞而归真。   鬼心既革, 孝经当明。   第二不正忤父母, 大犯天条急自更。   羊有跪乳鸦反哺, 人不如物忝所生。  历山号泣天为动, 鸟为耘只象为耕; 尊为天子富四海, 孝德感天夫岂轻。   父兮生我母鞠我, 长育劬劳无能名; 恩极昊天难答报, 如何孝养竭忠诚。   大孝终身慕父母, 视于无形听无声。   孝亲即是孝天帝, 培植本根适自荣。   逆亲即是逆天帝, 戕伐本根适自倾。   蓼莪诗可读, 胞与量宜恢。   第三不正行杀害, 自戕同类罪之魁。   普天之下皆兄弟, 灵魂同是自天来。   上帝视之皆赤子, 人自相残甚恻哀。   是以先代不嗜杀, 德合天心天眼开。   宠绥四方惟克相, 故能一统受天培。   夏禹泣罪文献洛, 天应人归无可猜。   嗜杀人民为草寇, 到底岂能免祸灾。   白起项羽终自刎, 黄巢李闯安在哉!   自古杀人杀自己, 谁云天眼不恢恢?   自古救人救自己, 灵魂超拔在天台。   自古利人利自己, 福自己求易为推; 自古害人害自己, 孽自己作难挽回。   无言不仇德有报, 终身可行恕字该。   忠厚可师, 廉耻须知。   第四不正为盗贼, 不义不仁非所宜, 聚党横行天不佑, 罪恶贯盈祸自随。   君子临财无苟得, 杨震昏夜尚难欺。   管宁割席因歆顾, 山谷孤踪志不移。   夷齐让国甘饿死, 首阳山下姓名垂。   古来善正修天爵, 富贵浮云未足奇。   杀一不辜行不义, 即得天下亦不为。   人能翼翼畏上帝, 乐夫天命复奚疑。   岂认杀越人于货, 竟非其有而取之!   营谋珍道义, 学习慎规模。   第五不正为巫觋, 邪术惑众犯天诛。   死生灾病皆天定, 何故诬民妄造符?   作福许妖兼送鬼, 修斋建醮尚虚无。   自古死生难自保, 岂能代祷保无辜?   自古师巫邪术辈, 累世贫穷天不扶。   鬼人送鬼终惹鬼, 地狱门开待逆徒, 欲肥己囊增己孽, 何不回头早自图!   术艺固须正, 品概更宜方。   第六不正为赌博, 暗刀杀人心不良。   戒,戒,戒! 理不当。   求之有道得有命, 勿以诈骗坏心肠, 命果有兮何待赌, 命无即赌愿难偿。   总之富贵天排定, 从吾所好自徜徉。   孔颜疏水箪瓢乐, 知命安贫意气扬。   人生在世三更梦, 何思何虑复何望!   小富由勤大富命, 自古为人当自强。   嗟尔有众, 勿谓无妨。   无所不为因赌起, 英雄何苦陷迷乡; 不义之财鸩止渴, 士农工商耐久长; 千个赌钱千个贱, 请尔易虑细思量!   他若自驱陷井者, 炼食洋烟最颠狂; 如今多少英雄汉, 多被烟枪自打伤。   即如好酒亦非正, 成家宜戒败家汤; 请观桀纣君天下, 铁统江山为酒亡。   更有堪舆相命辈, 欺瞒上帝罪无强; 富贵在天生死命, 何为惑世顾肥囊。   其余不正难枚举, 在人鉴别于微茫。   细行不矜终累德, 坚冰未至慎履霜。   禹稷勤劳忧饥溺, 当身而显及后狂。   周文孔丘身能正, 陟降灵魂在帝旁。   真言语, 不铺张, 予魂曾获升天堂, 所言确据无荒唐, 婆心固结不能忘, 言之不足故言长。  积善之家有余庆, 积恶之家有余殃, 顺天者存逆天亡, 尊崇上帝得荣光。  

2《 原道醒世训》

——洪秀全     

从来福大则量大,量大则为大人;福小则量小,量小则为小人。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 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成其德。凡此皆量为之也。      无如时至今日,亦难言矣!     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故以此国而憎彼国,以彼国而憎此国者有 之。甚至同国以此省此府此县而憎彼省彼府彼县,以彼省彼府彼县而憎此省此府此县者有之。更甚至同省府县以此乡此里此姓而憎彼乡彼里彼姓,以彼乡彼里彼姓而憎此乡此里此姓者有之。世道人心至此,安得不相陵相夺相斗相杀而沦胥以亡乎!无他,其见小,故其量小也。其以此国而憎彼国,以彼国而憎此国者,其见在国,国以外则不知,故同国则爱之,异国则憎之。其以此省此府此县而憎彼省彼府彼县,以彼省彼府彼县而憎此省此府此县者,其见在省府县,省府县以外则不知,故同省同府同县则爱之,异省异府异县则憎之。其以此乡此里此姓而憎彼乡彼里彼姓,以彼乡彼里彼姓而憎此 乡此里此姓者,其见在乡里姓,乡里姓以外则不知,故同乡同里同姓则爱之,异乡异里异姓则憎之。天下爱憎如此,何其见未大而量之不广也。      遐想唐、虞、三代之世,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涂,举选尚德。尧、舜病博施,何 分此土彼土;禹、稷忧溺饥,何分此民彼民;汤、武伐暴除残,何分此国彼国;孔、孟殆车烦马,何分此邦彼邦。盖实见夫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近而中国是皇上帝主宰化理,远而番国亦然;远而番国是皇上帝生养保佑,近而中国亦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奸邪谋闭而 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而今尚可望哉!然而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于今夜退而日升矣。惟愿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跳出邪魔之鬼 门,循行上帝之真道,时凛天威,力遵天诫,相与淑身淑世, 相与正己正人,相与作中流之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行 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几何乖离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几何陵夺斗杀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智不诈愚,勇不苦怯之世也!在《易》, 同人于野则亨,量大之谓也;同人于宗则吝,量小之谓也。况 量大则福大,而人亦与之俱大;量小则福小,而人亦与之俱小。凡有血气者,安可伤天地之和,而贻井底蛙之诮哉!     诗 云: 上帝原来是老亲, 水源木本急寻真; 量宽异国皆同国, 心好天人亦世人。 兽畜相残还不义, 乡邻互杀断非仁; 天生天养和为贵, 各自相安享太平。   

3《原道觉世训》    

洪秀全      

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     何也?自人肉身论,各有父母姓氏,似有此疆彼界之分,而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其原亦未始不同。若自人灵魂,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 万殊总归一本。孔亻及曰:“天命之谓性。”《诗》曰:“天生蒸民。” 《书》曰:“天降下民。”昭昭简编,洵不爽也。此圣人所以天下一家,时廑民吾同胞之怀,而不忍一日忘天下。而近代则有阎罗妖注生死邪说,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最作怪多变,迷惑缠捉凡间人灵魂。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而世人偏伸颈于他,何其自失天堂之乐,而自求地狱之苦哉! 论道有真谛,大凡可通于今不可通于古,可通于近不可通于远者,伪道也,邪道也,小道也。据怪人妄说阎罗妖注 生死,且问中国经史论及此乎?曰:无有。番国《圣经》载及此乎?曰:无有。无有,则何以起?怪人佛老之徒出,自陷迷途,贪图射利,诳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诱人作福建醮,以肥己囊,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如秦政时,怪人诳言东海有三神山,秦政遂遣入海求之,此后代神仙邪说所由起也。究其始,不过一秦政受其惑,所谓差之毫厘,而后代则叠效尤于后,至于固结不可解,所谓失之千里者也。又如汉武时,怪人诳言祠灶丹砂可化黄金,汉武遂信而祠之,于是燕、齐怪诞怪人,多来言神仙怪事矣。又如近代有怪人,诳言东海龙妖发雨。东海龙 妖即是阎罗妖变身。雨从天降,众目所视者也。孟轲云:“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周诗云:“天上同云,雨雪分分,益之以沐沐,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又考番国《旧遗诏书》,当挪亚时,皇上帝因世人背逆罪大,连降四十日四十夜大雨,洪水横流,沉没世人。此皆凿凿可据, 且众目所视,实降于天者也。而世人亦多信怪诞不经之怪说。即一雨论,而世人既多良心死尽,大瞒天恩矣,又遑论其他哉!又如近代有怪和尚诳言阎罗妖怪事,且有《玉历记》怪书,讹传于世,而世之读死书者亦多惑其说。独不思注生死一事,岂是等闲。既不是等闲,宜为中国、番国各前圣所论及,且笔于书以传后世。而于今历考中国、番国各前圣所论及,且笔于书以传后世者,只说天生天降,皇上帝生养保佑人,未尝说及阎罗妖也;只说死生有命,亦是命于皇上帝已耳,毫无关于阎罗妖也;只说皇上帝审判世人,阴骘下民,临下有赫,又毫无关于阎罗妖也。而世人之读死书者,不信古今远近通行各经典,而信怪人无端突起之怪书,不亦惑哉!此无他,好生恶死,慕福惧祸,恒情也。以恒情而中人心,则其入之也必易,是以邪说一倡,而天下多靡然信之从之。信从久,则见闻熟;见闻熟,则胶固深;胶固深,则难寻其罅漏;难寻其罅漏,则难出其范围。     皇上帝纵历生聪明圣智于其间,亦莫不随风而靡矣。此近代所以多惘然不识皇上帝、悍然不畏皇上帝、尽中蛇魔阎罗妖诡计,陷入地狱沉沦而不自知者也。 噫!后之人虽欲谙天地人之道,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 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仰观夫天,一切日月星辰雷雨风云莫非皇上帝之灵妙;俯察夫地,一切山原川泽飞潜动植莫非皇上帝之功能。昭然可见,灼然易知。如是乃谓真神,如是乃为天下凡间所当朝朝夕拜。 有执拗者说曰:“皇上帝当拜矣,必然有帮皇上帝保佑人 者,譬如君王主治国中,岂无官府辅治也?”不知君王之官府, 是其亲手设立调用,故能辅君王以治事也。至若凡人所立一切木石、泥团、纸画各偶像,且问尔,是皇上帝旨意设立否乎?非也。类皆凡人被魔鬼迷蒙灵心,据愚意愚见,人手造出各等奇奇怪怪也。况皇上帝当初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 物,已设有其神使千千万万在天上,任其差遣,何用得凡人所造各等奇奇怪怪者乎?且叛逆皇上帝实甚。考《旧遗诏书》,皇上帝当初下降西奈山,亲手缮写十款天条在石碑上, 付畀摩西。皇上帝亲口吩咐摩西曰:“我乃上主皇上帝,尔凡人切不好设立天上地下各偶像来跪拜也。”今尔凡人设立各偶像来跪拜,正是违逆皇上帝旨意。尔凡人反说各偶像是帮皇 上帝保佑人,何其被魔鬼迷蒙灵心,蒙懂之极乎!尔不想皇上帝当初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尚不要人帮助,岂今日保佑人又要谁帮助?且问尔,设使皇上帝当初造天不造地,尔足犹有所企立、且犹有田亩开垦否乎?曰:无也。且又问尔,今荷皇上帝之恩,既造天地矣。设使皇上帝不造成地上 桑、麻、禾、麦、菽、豆及草、木、水、火、金、铁等物,又不造成水中鱼虾、空中飞鸟、山中野兽、家中畜牲等物,尔身犹有所穿、口犹有所食、饔飧犹有所炊爨、器械犹有所运用否乎?曰:无也。且又问尔,今荷皇上帝之恩,万物备足矣。设使皇上帝一年不出日照耀尔凡人,一年不降雨滋润尔凡人,一年不发雷替尔凡人收妖,一年不吹风散尔凡人郁气, 尔凡人犹有收成平安否乎?曰:无也。且又问尔,今荷皇上帝之恩,即有收成平安矣。设使皇上帝一旦怒尔,断绝尔灵气生命,尔口犹能讲、目犹能视、耳犹能听、手犹能持、足犹能行、心犹能谋画否乎?曰:断断不能也。且又问尔,天下凡间欲一时一刻不沾皇上帝恩典得乎?曰:断断不得也。由是观之,天下凡间欲一时一刻不沾皇上帝恩典亦不得,此便 是皇上帝明明白白保佑人矣。既是皇上帝明明白白保佑人,尔凡人却另立各偶像,另求保佑有得食有得穿,曰:“我菩萨灵。” 明明皇上帝恩典,却误认为邪魔恩典,其邪魔敢冒天恩者,该诛该灭无论矣。尔凡人良心死尽、大瞒天恩,究与妖魔同犯反天之罪,何其愚哉!嗟呼,明明有至尊至贵之真神,天下凡间大共之天父,所当朝朝夕拜而不拜,而拜专迷惑缠捉人灵魂之妖鬼,愚矣!明明有至灵至显之真神,天下凡间大共之天父,求则得之,寻则遇著,扣门则开,所当朝朝夕拜而不拜,而拜无知无识之木石、泥团、纸画各偶像,有口不能 言、有鼻不能闻、有耳不能听、有手不能持、有足不能行之蠢物,抑又愚矣! 虽然,流之浊,由源之不清,后之差,由前之不谨。天下凡间无人一时一刻不沾皇上帝恩典,何至于今,竟罕有知谢皇上帝恩典者,其祸本何自始哉?     历考中国史册,自盘古 至三代,君民一体,皆敬拜皇上帝也。坏自少昊时,九黎初信妖魔,祸延三苗效尤,三代时颇杂有邪神及有用人为尸之 错,然其时君民一体,皆敬拜皇上帝,仍如故也。至秦政出, 遂开神仙怪事之厉阶,祀虞舜,祭大禹,遣入海求神仙,狂悖莫甚焉。皇上帝,独一无他也,汉文以为有五,其亦暴悖之甚矣。汉武临老虽有悔悟之言曰:“始吾以为有神仙,今乃知皆虚妄也。”然其始祠灶、祠泰乙、遣方士求神仙,其亦秦 政之流亚也。他若汉宣祠后土,遣求金马碧鸡;汉明崇沙门,遣求天竺佛法;汉桓祠老聃;梁武三舍身;唐宪迎佛骨。至 宋徽出,又改称皇上帝为昊天金阙玉皇大帝。夫称昊天金阙, 犹可说也,乃称玉皇大帝,则诚亵渎皇上帝之甚者也。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其尊号岂人所得更改哉!宜乎宋 徽身被金虏,同其子宋钦俱死漠北焉。总而论之,九黎、秦政作罪魁于前,历汉文、武、宣、明、桓,梁武、唐宪接迹效尤于后。至宋徽又更改皇上帝尊号,自宋徽至今,已历六七百年,则天下多惘然不识皇上帝,悍然不畏皇上帝,又何怪焉。 呜呼!天地之中人为贵,万物之中人为灵。人何贵,人何灵,皇上帝子女也。贵乎不贵,灵乎不灵。木石泥团纸画各偶像,物也,人贵于物、灵于物者也,何不自贵而贵于物乎?何不自灵而灵于物乎?近千百年间能不惑神仙怪事者非无其人,究之知其一,莫知其他,明于此转暗于彼,卒无有高出眼孔彻始彻终而洞悉乎魑魅魍魉之诡秘也。北朝周武废佛道,毁*祠,唐狄仁杰奏焚*祠一千七百余所,韩愈谏迎佛骨,宋胡迪焚毁无数*祠,明海瑞谏建醮,之数人者不可谓无特识矣。第其所毁所焚所谏仅曰*祠、曰佛、曰建醮,则其所不毁不焚不谏者,仍在不知,彼所毁所焚所谏者固当毁当焚当谏,即彼所不毁不焚不谏者又何独非当毁当焚当谏乎? 何也?皇上帝之外无神也,世间所立一切木石泥团纸画各偶像皆后起也,人为也,被魔鬼迷蒙灵心,颠颠倒倒,自惹蛇魔阎罗妖缠捉者也。 故今沥胆披肝实情谕尔等,尔凡人何能识得神乎?皇上 帝乃是真神也。尔凡人跪拜各偶像正是惹鬼。何也?尔凡人 所立各偶像,其或有道德者既升天堂久矣,何曾在人间受享; 其一切无名肿毒者类皆四方头红眼睛蛇魔阎罗妖之妖徒鬼 卒,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     俗语云:“豆腐是水,阎罗是鬼。”尔等还不醒哉!及今不醒,恐怕迟矣。 实情谕尔等,尔凡人何能识得帝乎?皇上帝乃是帝也。虽世间之主称王足矣。岂容一毫僭越于其间哉!救世主耶稣,皇上帝太子也,亦只称主已耳。天上地下人间有谁大过耶稣者 乎?耶稣尚不得称帝,他是何人,敢面见称帝者乎!只见其妄自尊大、自干永远地狱之灾也。 噫,吁!敬拜皇上帝,则为皇上帝子女,生前皇上帝看顾,死后魂升天堂,永远在天上享福,何等快活威风。溺信各邪神,则变成妖徒鬼卒,生前惹鬼缠,死后被鬼捉,永远 在地狱受苦,何等羞辱愁烦。孰得孰失,请自思之。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可不醒哉!若终不醒,则真生贱矣,真鬼迷矣,真有福不知享矣!明明千年万万载在天上永远快活威风,如此大福都不愿享,情愿大犯天条,与魔鬼同犯反天之 罪,致惹皇上帝义怒,罚落十八重地狱受永苦,深可悯哉!良足慨已。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是汉族客家人。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尽,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

1 文言文"辈"字有几个意思

释义:

1家族的世代,泛指人际的一种先后次第:~分。先~。长(zhǎng)~。后~。晚~。前~。

2等,类(指人):吾~。尔~。~出。无能之~。

3人活着的时间,毕生:我这一~子。

4车百辆,亦指分行列的车。

详细释义:

〈名〉

(形声。从车,非声。本义:百辆车)

1同本义

辈,若军发车,百辆为辈。——《说文》

也指车列,车队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下车来推崇赞扬他们。)——《史记》

2世;辈分

古人不可见,前辈谁复继?——杜甫《赠李邕》

又如:前辈;后辈;长辈;晚辈

3某类人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吾辈处今日之中国。——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我辈;侪辈;流辈;朋辈;鼠辈;辈类(同辈,同类)

4群,队

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及得解。——《三国志·满宠传》

5等级;类别

马有上中下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副〉

6成批地

名臣辈出。——范晔《后汉书》

〈量〉

7表示人的多数,批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汉书·李广苏建传》

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史记》

拼音:bèi

相关词语:

1俦辈:chóu bèi 释义及出处:同辈。 明 唐顺之 《休宁陈氏墓庐记》:“翁在俦辈中,岸然长者魁杰之气。”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涵 老见其胸襟意气,逈出俦辈,以飞将军目之。”

2渠辈:qú bèi 释义及出处:他们。 宋 朱熹 《答胡季随》:“ 王 氏《中说》,最为渠辈所尊信。”《金史·欢都传》:“君相之位,皆渠辈为之,奈何?” 清 恽敬 《后溪先生家传》:“赖天子甚圣,若疏其恶,暴之渠辈,言不得入,非特免祸,且大用。

3个辈:gè bèi 释义及出处:此辈。 前蜀 贯休 《村行遇猎》诗:“伤嗟个辈亦是人,一生将此关身己。

4时辈:shí bèi 释义及出处:当时有名的人物。《后汉书·窦章传》:“ 章 谦虚下士,收进时辈,甚得名誉。” 唐 王维 《休假还旧业便使》诗:“时辈皆长年,成人旧童子。” 清 唐孙华 《三迭随庵韵》之一:“百叠红牋修版谒,嬾随时辈鬭精神。”

5凡辈:fán bèi 释义及出处:平庸之辈。亦指同辈。《后汉书·李固传》:“明公踵 伯成 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此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 清 刘大櫆 《樵髯传》:“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齐叫化》:“虽不若乃翁,已超於凡辈。”

6朋辈:péng bèi 释义及出处:宋 陈亮 《众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辈之中夺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强,不知所以为策。” 明 何景明 《慈恩寺》诗:“十年复到此,朋辈各天涯。”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冰心《后记》:“自己年纪大了,朋辈自然也多,‘老成凋谢’。”

7辈数:beì shù 释义及出处:

指辈分,行辈。

《 红楼梦》第七一回:“首席便是 薛姨妈 ,下边两溜顺着房头辈数下去。”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韩世才 ﹞为人奸滑,是 韩老六 的远房本家。论辈数,他是 韩老六 的侄子。”

2 给我家的家谱文言文进行加标点

好不容易写好了。。。打括号是很不确定的

中间的“徒”是不是“徙”啊?“徙”是迁移的意思呀。后半部分还有“你”的啊,你确定没打错? 那是我见识少了。看得头都晕了。

我就觉得你是故意把标点符号去掉的。难道是做实验? 看看有没有人像我这么傻会帮你加这么长一篇的标点?

王氏族谱,谱王氏之族也。王氏出於黄帝而蔓延于天下。周灵王时,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谪居太原。其子宗敬为周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王为氏。

自宗敬十六传至西汉元威。元迁琅琊,始分太原、琅琊两派。而威之后世居太原晋阳者也,由威公三十传至唐僖宗中和间。该公字元仁,避地由太原入蜀次(,)由恂徒居庐陵水东。复迁城西,六十里河山金地,置田一万五千亩,好善乐施人,知名人称长者为吴顺义。

辛已“朱梁末帝龙德元年”,龙见所居陂田间 异僧宗会钟门,曰:“是将为佛寺,公宜北去百里,遇三白即止。子孙当繁衍,且多文士长者,听其言行。”至安城北之连岭,遇一人骑白马,问其地,曰:“大白茆坑稍前二里许,曰小白茆坑。”又曰:“长溪乃家焉。”李氏保大中故居紫气竟天(。)龙复见长者,遂施故居地与西峰寺僧宗会,故号为:龙天寺。寺近之天五百亩,并山林施于寺。河塘之田两百亩施于金城观陂(。)江源之田两百亩施于城下之中洲寺。介陂之田一百亩施于性田之光化寺。绪寺各立祠堂,设长者塑像,忌日修佛事,至今不废,几二百年矣。

吾族自长者公迁居以来,传至于予凡十世,其间有显达者、隐逸者、徒居者、外出者、仍居故址者、与其生没年月日者、娶某氏者、葬某所者,皆无实录传信后世,势将湮没而不可考亲。亲相视为途人,甚至忘其所自出矣。是故由长者公而上,上至于黄帝本源总图,可溯而考也。由长者公而下,下至于余,无有纪述不可得而知也。第以宗谱不创,则世次无以纪亲疏,不辨则招募无以序将奚,以考见前德垂示后裔乎。此吾之所以为尤也,此族谱之所以为作也。夫谱所以纪先世之所从来而不忘所自出,则辨世次叙招募别亲疏明贵贱与其穷达善恶,迁徒外出生娶卒葬,巨细靡不毕书要皆律以信实无溢美耳。然则宗谱之作编纪之严讵可不急乎?况自长者公位下,由吾村而各徒者,或余目出其人,或闻先人之传述某迁某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某日卒此。

又皆书而不可缺者,谨按其世详注迁途:二世肱公四世裳公则同徒居赣州七里镇,六世遇公徒居柳树下,七世丰公徒上东,揭宜公徒居黄屯,区公徒居吉州城内,动公徒居汶源,八世若动公徒居栋头,宰公徒居连岭,为西房祖九世有以公徒居南富,长公徒居永新白茅塘,英公徒居南岭于今,十世同七昆弟徒居甚多,若集徒居西山,所徒居袁州东门,参徒居葛州,缉徒居永兴场,玖徒居连村,淑徒居黄牛石,卿徒居丁塘,合徒居青陂,纹徒居大志,云徒居城门朋田,盛徒居防里,谨徒居胡庐坑,素徒居嘉溪,慎徒居常德,行大徒居凤塘,予兄旦近亦徒居连岭。

自各名东房,此皆本于一祖之人,散徒居本郡及他郡间者。但时以往来相聚,吉庆凶吊,此又不可不纪同编于谱也。且年代益远,派徒益繁。虽本出一源,而不能娶处一邑、一乡以致四时祭礼。你能率一吉凶庆吊,不能归统苟谱。弗创而尊毕,罔辨则百固,不能尽识而名亦难以书(,)知木本水源莫问而宗族等之途(。)人岂不甚失先世之传耶?难亲书则情尽,情尽则服书,服尽则喜不庆哀不吊,亦理势然也。而余之心以祖,祖之万殊一本。何有远近亲疏之间哉?今幸际明时得穷录(,)位迩家居优间,乃仿吾友永叔之式创谱。编次有其本末,其可不纪述以昭示方来乎?于是上自始祖,下迄今兹,考古年今次第编之,巨细不遗时,历两载艰辛备常,始成斯谱。俾传后世,则吾王氏之子孙有所凭。以不吻夫尊卑疏戚之序(,)庶不堕先世之传,而贻示于后人者永矣,为吾王氏之子孙者可不勉哉?故书之以弃其端。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7C 8B 9(1)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

(2)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 10①凝聚族人;②扭转世风。

(“凝聚族人”,2分;“扭转世风”,2分;如果答出“纪念先人”、“宣传教化”或“恢复家族秩序”,每点可给1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C项,“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前面一句是“古人所以立宗子者”,可见这是对所立宗子的要求——仁孝之道,与“责备”无关;其中“责”应解释为“要求”。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比如本题的C项,可以结合语境来理解“责”的意思,此处是说古人立宗子的要求,故解释为“责备”错误。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B项“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有误;“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人物关系与相关事件。

然后依次浏览题目(包括翻译),并将各题在文中对应处勾画出来。再读文章,思考这些问题点涉及的人与事。

最后看时间地点事件是否一一对应,人物的形象分析是否有误,因果分析是否有误,重点实词是否有误。比如本题的B项,“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有误,选项信息源自文章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其中“几”,几乎,差一点。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第一句中,第一句中,吊,可以联系“形影相吊”来理解,应解释为“安慰”;私,可以联系“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应解释为“偏爱”;诳,欺骗;“妻子”,古今异义,妻子儿女。第二句中,比,等到;视,对待;从兄弟,堂兄弟。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可以到文中找出直接写创作的意图的句子,比如“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还可以从归有光对家族现状的分析中进行概括,主要在第二段。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回归原文,找到答题的区域。

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概括。同时要有抓分的意识。

比如本题中,“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主要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

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

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

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

4 文言文家谱记归有光原文翻译

原文: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mén,污浊之义),将入于禽兽。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miǎo hū 形容甚少,甚微)。俎豆(zǔdòu祭祀器具)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古人成年礼之仪节)之故,而改将事之期。

出庖下之馂(jùn残羹剩肴),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

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翻译:我七八岁的时候,见到家中长辈,就拉着他们的衣服询问先人世代的旧事。

大概因为小时候失去母亲,平时常常不能宽慰自己,对死去的人害怕不能了解他们,对活着的人害怕不能奉养他们,实在是创伤巨大疼痛深重啊。归氏到了我这一世,就一天比一天衰落了。

本族的源头遥远,分支离散,人口众多,人心各异。从我的祖父和叔伯父以外,贪财鄙俗奸诈狠戾的人常常在族人中间夹杂出现。

带领一百人聚居,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人。带领十人学习,没有一个知道礼义的人。

(有人)贫困不得志却不知体恤,(有人)顽劣愚钝却不知教导。丧事不互相吊唁,喜事不互相庆贺。

进入家门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走出家门瞒骗自己的父亲兄长。昏暗污浊,就要堕落到禽兽之中了。

平日呼朋携友(宴饮欢会),有时花费上千钱,而岁末祭祀祖先,则锱铢必较。祭祀用的器皿,少有洁净体面的。

族中的孩子媳妇,排成的行列几乎连不起来。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

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我环顾家族的房宅,阅读归氏的旧族谱,感慨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归度,大概是归家一个有作为的先人)的后代吗?可是为什么到了这步田地!”父母兄弟是我的至亲。

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有着兄弟的情分。

这些人不可以不挂念啊。挂念则虽然饥饿寒冷却能互相愉悦,不挂念则虽然荣华富贵却互相排斥。

挂念则万代也能共聚一堂,不挂念则同胞兄弟也能变成异族仇敌。(区别)只在于挂念与不挂念而已。

人生在世,当他年少时,兄弟在同一个怀抱里啼哭,吃饱了就互相嬉闹,不知道有彼此之分。长大成家了,那时他们情分就不如以往了。

等到他们有了孩子,那时兄弟相见,已经象堂兄弟相见了。到这时,只怕离开对方不够快,而谁又顾念相聚的艰难?这就是天下的形式势一天天趋向分离的原因了。

我爱护自己的儿子而疏离自己的兄弟,我的儿子也各自顾念自己的儿子,这样互相疏离的危害就会祸及我的儿子,这难道可以说是能爱护自己的儿子吗?我每当侍奉父亲,过年时跟着叔伯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满头白发,就会暗中自己想到我的叔伯兄弟,他们这么多人只起源于一个祖父而已。如今每当不能和以往的热闹场面一样,总是会自己深深地伤心哀悼。

然而天下的事情,败坏它的都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也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用自身引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亲人之间呢?古人设立宗子(嗣子)的原因,就是要用仁孝之道来要求他。

宗法制度废除后天下就没有世家了。没有世家则孝顺友爱的道义就衰落了,风气习俗轻佻鄙薄日益加重,这都是有原因的。

我学习圣人的学说,通晓六经的大义。虽然过着贫穷节俭的生活,没有被 录用为官,但私下看到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常常在心中怀有难言的忧虑。

然而看到自己的骨肉亲人,满眼的景象都让我感情触动,想要寻求一个聚合宗族的办法,就从族谱开始。因此我想要编写归氏族谱,但不止是编族谱,是想寻求我。

4-15 子曰参乎章

参,所金反。唯,上声。○参乎者,呼曾子之名而告之。 贯,通也。唯者,应之速而无疑者也。 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