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所用的教科书有什么
考古学所用的教科书有《考古十八讲》《汉唐考古学讲稿》《史前考古导论》《科技考古学概论》《中国考古学通论》 《体质人类学》《田野考古》《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考古》《两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剑桥考古插图史》等。
考古学,即考究古代的学科,属于人文科学,在中国是历史学的分支,而世界其他国家则多从属于人类学。考古学旨在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多了,分区域、分时段的说比如做南方新石器时代考古,北方长城地带的汉文化等等。也有研究对象较窄的方向,做玉器啊,瓷器啊。也有做出土文献、做中外交流考古的,也有做某种方法的考古,比如科技考古、环境考古、民族考古等。
你困惑是正常,一般来说,考古实习过后,你就会明白考古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适合考古。
考古毕业以后去向很多,考古所、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也有转行的。
^^^^^^^玉器、瓷器在于你怎么看,如果是鉴赏的话,那毫无疑问是文物学,但研究的角度还有很多,通过玉器研究社会生活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大有人在,最近杨晶、朱乃诚等等的考古学家也做了不少玉器的研究,瓷器考古这几年很是兴盛。出土文献我就不说了,很多学校的研究生招生都有开出土文献方向的。
考古专业要选历史、地理科目。
考古专业的选科要求:
目前全国开设的考古学专业的院校并不多,根据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方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校招生显示:全国各高校的考古学专业多与历史、地理相关。
因此,学考古专业高中应尽量同时选择历史、地理两门科目,剩下的科目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实力、职业规划等方面综合选择。
考古专业的选科建议:
建议历史一定要选。如果以后想做科技考古,可能物理/生物用处更大;做文物保护,就是化学用处更大;如果是从事传统考古,那可以选择地理。综合来看的话,传统考古建议历史、物理/化学、地理;文物保护建议历史、化学、生物/地理;科技考古建议历史、生物、化学/物理。
考古学专业简介及主要课程:
专业简介:
考古学,即考究古代的学科,属于人文科学,在中国是历史学的分支,而世界其他国家则多从属于人类学。考古学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历史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博、历史及人类学知识。
考古学旨在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国考古学史、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田野考古等。
核心课程:中国考古学通论、考古学导论、考古学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历史文献、文字学概论等。
文物学与考古学的学科划分标准是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1)文物学是一门以研究、整理和保护文物为目的的学科。
(2)考古学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2、研究对象:
(1)文物学是以文物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即对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遗迹做系统的研究。
(2)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考古学的研究集中在对过去的研究上,包括过去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所以它的研究对象是属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
3、研究方法:
(1)文物学是依靠传世和考古出土的文物,结合史料记载、时代特征、工艺技术,以及运用近现代高科技,对古代文物做以年代、价值和重大意义的研究。
(2)考古学家更多的时候面对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废弃物、先民们日常生活的垃圾和残留在大地中的细微的痕迹,并从中搜寻有价值的信息,以复原文化历史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考古学名称由来:
考古,即考究古物。东汉时已有“古学”这个名词,泛指研究古代的学问。北宋时诞生了一门研究青铜器和石刻的学问——金石学,即中国考古学的前身。这时“考”“古“”二字也开始被连用。公元1092年成书的考证古代铜器和玉器的《考古图》就首先使用了“考古”这一名词。
考古学是一门实证学科,以田野实践为基础,以古代遗物为研究依据,来探讨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
收藏,保管,保护,陈列,研究,宣教为博物馆主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它不本质是要人们通过遗迹遗物来了解历史,以最直观的手段展现历史
文物坚定是依靠文物的史料记载,时代特征,工艺技术的代代相传,再结合近现代高科技,对古代文物做以年代,价值和重大意义的研究和鉴定
考古学/博物馆学/鉴定是相互联系,相互承接的学科没有考古的田野部分就不会有博物馆的大量藏品(博物馆的大量文物来自田野考古),没有博物馆的展现,所以的文物都无法被大多数人了解,而鉴定则是一门涉及面更广的学科,博物馆选什么文物,为什么选它,选他的意义需要鉴定,热爱文物收藏的人们更需要文物鉴定文物坚鉴定也能直接体现经济价值
考古学以考古为主: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青铜时代考古==断代考古
博物馆学:博物馆基础,博物馆官藏,博物馆陈列,博物馆管理考古学(基础)文物学基础==
目前就我知道的还没有哪个大学专门以文物鉴定我专门学科,多把它参与进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专业里,一它为主的课程有: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家具,瓷器,杂项,珠宝
严格来说,中国在民国以前是没有考古这个概念的,直到1925年,清华大学的李济教授开始在山西夏县进行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挖掘,这才正式开创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考古学科。那么在此之前,中国的古代人是否也进行"考古"呢如果是的话,他们到底是如何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收藏的呢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
古代人的"博物馆"
事实上,考古作为一个笼统的广义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人们就已经建立起了对古物进行收集、收藏和研究的意识。
在东周的首都洛阳,周天子设置了一种名叫守藏室的部门,专门进行国家古籍和珍贵礼器的收藏,就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和档案馆。春秋时代的思想家老子就曾经担任过"守藏室之史"的职位,也就是管理守藏室的一个官员。因此,老子可以说是中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位"博物馆管理员"。
老子
在古代,由于古物的鉴定和收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以一般都由皇家进行运转和操作。汉朝时期,在宫廷之中设立了"天禄阁"、"石渠阁"、"兰台阁"等建筑,专门进行珍贵档案和典籍的收藏。在北宋时期,宋徽宗创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皇家博物馆,并把收录在其中的所有珍贵文物都进行分门别类的记载,形成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文献著作。时至今日,我们很多的考古学家对一些古代文物进行鉴定时,仍然需要参考宋徽宗的这些记录。
宋徽宗虽然是个昏君,却对考古界有巨大的贡献
可以看出,古代人也喜欢发掘、收藏、研究古物,他们虽然不把这种行为称作"考古",但其实是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那么,既然古代人喜欢研究和收藏古物,那他们都发现了哪些类型的文物呢
青铜器
在中国古代,发现最多,被人们收藏和研究最多的古物,当属青铜器。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大都作为祭祀用的礼器,代表着王权和天命。所以,当古人挖掘到青铜器时,一般都会将其献给当时的皇帝,并作为一种祥瑞昭示天下。也正因如此,这种重大的发现也都会被记录在史书之中。
比如在《史记》中记载,汉武帝时期,在汾阴(今山西运城)一带就曾发掘出了一个青铜大鼎。这个鼎的出土被当时的人们视为上天恩赐的祥瑞,所以轰动一时。汉武帝为了把这个鼎迎入长安,竟然亲自前去迎接,后来还专门去了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并且把年号改为了"元鼎"。
除了挖掘,古人还具备了一定的鉴定能力。《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汉武帝有一个古老的青铜器,却无法辨识这件器物的年代。于是,他就去问一个名叫李少君的方士,李少君通过辨识上面的铭文,判断出这件青铜器制造于齐桓公时期。《宋史》中也记载,北宋真宗时期,在乾州(陕西咸阳)一带曾经挖掘出一件青铜鼎,上面有21个字铭文。真宗皇帝命学识渊博的儒臣进行考证,判断出这件文物的名称为"史信父甗"。
诸如以上史料都说明,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早已开始了青铜器的考古和鉴定工作。到了北宋时期,这些收藏和鉴定的成果还被编纂成了书籍,形成了很多著名的青铜器鉴定名录,例如吕大临的《考古图》,以及前文中提到的宋徽宗的《宣和博古图》等等。
《宣和博古图》
玉器
古人们热衷收藏的另外一种古物就是玉器。玉文化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古人认为,玉不仅可以辟邪,而且还和君子的品性有相似之处,也就是所谓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所以,玉器一直备受古人的钟爱和推崇。
关于玉器的收藏和传承,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和氏璧的故事。相传在战国时候的楚国,一个名叫卞和的人在荆山之上开采到一块美玉,并将其献给了楚王,这就是名动天下的和氏璧。后来,和氏璧在楚国、赵国、秦国之间流传,并最终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玉玺。这块传国玉玺又在历朝历代之间传承,历经两汉、两晋、南北朝、隋唐,见证了近900年的王朝更替,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彻底遗失。
完璧归赵
除了传国玉玺之外,古人们也经常发掘到埋在地下的其他玉玺。例如,《魏书》中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当皇帝时曾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灭佛运动,当他命人在邺城(今河北临漳)附近的一所寺庙捣毁佛像时,竟然在佛像的泥胎中间发现了一块玉玺。还有,在晋愍帝建兴年间,大将军刘琨也曾掘地而得玉玺,并将这块玉玺送到了南方的东晋皇帝手中。
除了了玉玺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玉器被发掘和收藏。晋成帝年间,在庐江舂谷县(今安徽芜湖)发现一枚玉鼎;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在江乘县(今江苏南京一带)的地下挖出一块玉璧,直径五寸八分。大明四年,徐州刺史刘道隆在汴水中发现一枚白玉戟。
玉玺
和青铜器一样,这些玉器的现世也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一种祥瑞,所以都在史书中有很明确的记载。不过,由于王朝的兴替和战火的洗礼,这些文物都再一次被遗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石鼓
然而,并不是所有古代人发掘的古物都遗失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件文物被古代人意外的发现,然后被收藏和传承了一千多年,至今都还保存的很完整,这件文物就是陈仓石鼓。
在唐朝贞观年间,一个牧羊人在凤翔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了十块像圆鼓一样的大石头,上面刻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文字,因此被称为陈仓石鼓。自此之后,陈仓石鼓闻名天下,并开始在中国历代王朝之间不断的传承。
石鼓
据考证,石鼓诞生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东周时期,上面的文字是一种比篆书更加古老的字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石刻文字。在那位牧羊人发现它之前,它已经在关中平原上静静的躺了一千多年。
唐代的大诗人韩愈最早认识到了石鼓的价值,并曾经专门写过一篇《石鼓歌》,以引起世人对石鼓保护的重视。到了宋朝,石鼓又一度被名臣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收集起来,并最终送入了宋朝皇宫,最后被宋徽宗所收藏。
靖康之变后,石鼓辗转到了北方,它们几经丢失,又几次被发现,历尽了千年的战火和动荡,最终被保存在北京孔庙之中,安然的经过了元、明、清三代。现在,这件由唐朝老祖宗们发现的文物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镇国之宝,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石鼓上的文字
石鼓的传承和收藏,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的重视。他们当时虽然没有科学的文物保护手段,但却始终秉持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宏愿,将石鼓这件中华瑰宝艰难的保存了下来。
碑刻
石鼓之所以珍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面篆刻的古老文字。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书法和文字有着天生的热衷,由于纸质书法作品不易保存,所以大量的篆体、隶书、楷书的书法精品都是通过碑文拓印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九成宫醴泉铭》碑刻
从东汉末年开始,大书法家蔡邕、钟繇等就已经开始了对古代碑刻的收集和整理。南北朝时期,梁元帝编纂了一部《碑集》,共100卷,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古代碑刻文字。到了宋朝,碑刻的研究和收藏达到了顶峰,还为此专门诞生了一种以研究金文和碑刻文字为主的学科,叫做金石学。我们熟知的大文豪欧阳修就是一位著名的金石学家,他编纂了一部《集古录》,在其中收集了历朝历代数千篇碑文精品。
另外,北宋还有一位很有名的金石学家,他就是大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一生酷爱考古,不仅收藏了大量的铭文和碑刻,还将它们编纂成书,形成了《金石录》。同时,赵明诚还经常对碑刻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史书记载,他曾经多次登上泰山,对泰山上的石刻文字进行现场的拓印和考证,并分析这些文字和古籍记载的差异之处。
《金石录》清朝重印本
正是有了古人对碑刻拓本的收集和收藏,所以才流传下来了大量的魏碑、唐碑等碑刻材料,成为了今天很多书法爱好者们必须临摹的范本。
清朝人的考古
古代人的考古学到了清朝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不仅仅再局限于原有的青铜器、玉器、碑刻、书画等以收藏为目的的考古,而是渐渐开始有了一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其中一些还甚至足以震惊世界。
例如,在清朝的道光年间,清朝人发现了统万城遗址。统万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十六国时期的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造的大夏国的都城。到了清朝时,这座坚城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早已变成了断壁残垣的废墟。但是,清朝人却根据史书的记载和对遗址城墙的考证,论证出了这座废墟正是统万城遗址。
统万城遗址
还有,清朝光绪年间,在甘肃的敦煌莫高窟,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在石窟中找到了一个隐蔽的密室,在其中发现了数万卷的古代珍贵经卷,被称为敦煌文书。这些经卷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当时清政府的重视,却轰动了全世界的考古界,引来了欧美各国收藏家和文物贩子的觊觎。他们纷纷前来购买和收藏这些经卷,最终导致这些珍贵的古籍大量流失海外。
敦煌文书被中国人发现,却遭到了外国人的哄抢
当然,清朝时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考古发现,那就是甲骨文。
1899年,清朝一个名叫王懿荣的官员在在中药龙骨中发现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直接以文字的形式证明了商朝的存在。由于当时的甲骨很多都被人当做中药吃了,造成了很多商朝史料的遗失,所以向来都有"人吃商史"之说。可以想象,假如不是王懿荣的这次考古发现,将会有更多的甲骨文被人吃掉,造成更大的史学界悲剧。
从以上可见,清朝人已经开始了一些考古发掘和考证,其中还运用到了实物和史书记载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近现代考古学的工作模式已经非常接近了。
怀古
除了以上提到的考古,其实古人们还喜欢进行一种另类的"考古"模式,这就是怀古。
所谓怀古,是通过对古代遗迹的探寻和凭吊,以诗文的形式来抒发对历史变迁和王朝兴替的感慨。例如唐末的诗人杜牧曾经亲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在泥沙中发现了一枚折断的铁戟,因而写下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千古名句。
折戟沉沙铁未销
诗仙李白也曾经到访过金陵的凤凰台遗址,在六朝宫殿的废墟中探寻东晋名流们的坟冢,最终创作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佳作。还有元朝的张养浩,更是游径古代潼关,写下了著名的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发出了"山河表里潼关路,宫阙万千都做了土"的感叹。
可以说,这种以怀古诗词的形式进行的另类"考古",是一种只有古人才能玩的转的高雅活动,咱们现代人还真的来不了。
考古学所用的教科书有什么
本文2023-10-20 08:09: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