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四大发明吗?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众多规模宏大、意义深远、价值极高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精神财富。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需求也不只是停留在保护层面,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探索出一条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现在历史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逐渐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保护的体系和保护内容不断完善。2012年6月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中,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就被提上议程。2016年12月《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中,再次强调了文物保护过程中,要将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放在同等位置。同时,文物周边环境应也纳入保护范围,进行整体性保护。但当前,我国古建筑的风险保障主要以政府为主,商业为辅,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涉及文化遗产灾害应对的法律体系,有关文物保护防灾减灾的规定都散见于按照较为单一灾害类别制定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中。宏琳厝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信息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不仅拥有极高的_史、科学、艺术、社会、文化价值,更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宏琳厝的保护需要引起政府及大众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宏琳厝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思路,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视角,探索宏琳厝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2 系统协调理论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框架上说,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涵盖了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领域。城市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城市这个复杂系统最能充分体现出人类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其理论研究的视角较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加具体,更加接近现实。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城市生态角度、经济发展角度、城市空间结构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对于发达国家的城市而言,可持续发展重点强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言,可持续发展要重点强调“发展”,同时兼顾资源、环境的利用保护。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协调理论认为,城市系统是一个由诸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子系统通过互相作用、互相依赖、互相制约而构成的紧密联系的复杂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来讲,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就表现为这几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属于城市系统下的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生态等子系统均需发生相互作用。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现状31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现状我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由梁思成先生提出“整体保护”的理念,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刘红婴、王健民从法律角度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陶伟从历史、美学、艺术、哲学等角度切入,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地在可持续性的发展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解决策略;魏小安等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出发,说明将文化遗产作为市场资源进行开发,是对于经济发展最有利的选择;而郑玉歆则认为,历史文化遗产不能等同于一般资源,对其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有度,必要时可设置“准入门槛”。9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引入风险管理思想,但理论方法均有待提升,主要借鉴国际上的管理措施。32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风险防范的思想在国际上萌芽较早,最早由意大利人布兰迪提出,他在《文物修复理论》一书中说道:“所谓修复,是为了维持某件物品物质性上的无欠缺性、为保证其文化价值的保全、保护而实施、处理的行为。”早期的遗产保护理念是“预防性保护”,主要被应用于博物馆文物保护领域。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借鉴预防性保护理念,积极在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进行具体研究,丰富和充实预防性保护理念的理论知识,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起,加拿大开始在风险管理领域投入大量精力,并取得显著成效。此后,国际组织在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其理论的丰富和策略的切实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管理实践工作的不断开展,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充实,新的技术和方法也被应用到其中,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4 宏琳厝的保护思路及策略41 宏琳厝概况宏琳厝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素有“民间故宫”之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整体建筑布局合理,采光通风充足,结构完善,行居方便,极具建筑的功能性,防敌防火体系配套齐全,整体建筑构成深受地理条件影响,并利用环境特点进行巧妙规划建造。同时又吸取了多元化的精华,建筑构成讲究点线面的运用,色彩搭配简洁鲜明并注重疏密穿插对比,整个建筑在构成上独具艺术性。宏琳厝以纵向中轴布置直入三进的正屋,从大门起,三进大厅逐级升高,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包含了平稳和谐的中庸之道。宏琳厝历史悠久,始建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1795年),建成于道光1823年,前后历时28年。1997年,闽清县政府将宏琳厝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8年6月1日对外开放。2005年宏琳厝成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22日起,位于宏琳厝第一进的宏琳厝博物馆对游客免费开放。2016年台风“尼伯特”登陆带来特大风雨、山洪、泥石流,给福建省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各地普遍受灾。闽清梅溪的水位暴涨,使得宏琳厝被洪水长时间浸泡,给宏琳厝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夯土墙倒了三分之一,第一进的横厝和外横厝倒塌,第二进和第三进部分墙体被推出的洪水击垮,666间房倒塌了110多间。“毁损相当严重,堪称毁灭性”。经过救援力量的抢险救援和当地居民的积极自救,闽清坂东镇的生活秩序正在渐渐恢复。而面目全非、损毁严重的宏琳厝重建十分困难,需要大量的资金。泰禾集团捐赠5000万修复古民居宏琳厝,受损建筑已于2019年修复完成。42 宏琳厝的价值分析宏琳厝是历史物质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是无法取代的。宏琳厝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等。421 历史价值历史价值是历史文化遗产综合功能实现的核心,是体现所有价值的基础。历史文化遗产是某个时代人类活动的特定产物,是真实的历史遗留,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物质情况、时代背景等。宏琳厝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学、建筑学、哲学、书法、风水堪舆学等诸多内容,体现了中原移民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的特色,彰显了南方大家族文化特质,表现出富于开拓进取的民俗文化精神。422 科学价值宏琳厝_后世的科学技术研究及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其中凝聚了古代科学技术,能从中搜集许多重要的科技信息,可以传承祖先们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打下更稳固的根基。423 艺术价值宏琳厝的艺术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的智慧、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感、提升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其中凝聚的智慧和祖先们对美的判定标准,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艺术价值,能促进历史社会的发展和进步。424 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可以分为教育价值、精神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宏琳厝的社会价值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人们理解历史文化有促进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二是有利于构建美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3 宏琳厝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31 宏琳厝灾后修复现状宏琳厝灾后修复面临着层层困难。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宏琳厝的修复工作,福建龙头企业泰禾集团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捐资5000万元对宏琳厝进行修复,以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宏琳厝施工队对建筑受损部位进行高标准复原,从屋顶上的瓦片、到屋檐的雕刻,到厅堂的陈设再到楼宇地板的铺设都是遵照设计原图,按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打造,同时融合了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还原最贴近当年原样的宏琳厝。432 宏琳厝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保护意识淡薄,古民居损毁严重。留存至今的宏琳厝古民居,历经200多年的风雨,加上内部居民生活活动的影响,许多建筑构件及部分建筑物破坏十分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宏琳厝的资源价值及其品牌形象。宏琳厝的旅游开发背离古民居的特色文化风貌,耗巨资建造超大尺度的广场,新建仿古建筑、仿古商业街,一味地追求旅游的高绩效,而对于真正承载着优秀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历史古建筑的恢复、整修及日常维护的投入却很少。这种行为无疑将给宏琳厝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2)“三化风”现象严重,古民居遗韵流失。“三化风”是指城市化、商业化、现代化。宏琳厝古民居开发中“三化风”现象严重。宏琳厝前原有大片平整的田园,现被开发为占地30,000_的娱乐休闲广场。宏琳厝的毗邻处,由占地20,000多_的仿古建筑组成的宏琳古商业街也拔地而起,全长达350米。在现代化的广场和高楼林立的仿古街的包围下,占地178万_、堪称中国最大单体古民居的宏琳厝显得如此渺小。浓厚的商业化、现代化气息已遮蔽了宏琳厝古老、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文化遗韵正在逐渐衰减。3)开发层次较低,古民居价值难以实现。宏琳厝当前的开发依托宏琳古建筑及耗巨资打造的宏琳仿古商业街、宏琳广场,以游客的观光游览、导游的讲解、仿古商业街购物、大众化的饮食以及随处可见的娱乐活动为主体业态模式。开发中恰恰忽视了宏琳厝深邃而独特的古民居文化,未能对古民居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深度开发,使古民居成为空建筑,成为简单的观光产品,宏琳厝古民居文化体验被简化为古建筑观光、仿古街购物,丧失了宏琳厝特定文化资源的吸引力,既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也制约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古民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均难以得到实现。4)自然灾害对文物保护带来严峻考验。根据国家民政部和减灾委发布的信息,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大陆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共有6次台风登陆我国大陆地区,其中,1号台风“尼伯特”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初台,也是2011年以来登陆我国造成死亡失踪人数最多的台风。此外,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原因,宏琳厝还面临着暴雨、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害风险,其维修保护十分不易。44 可持续发展策略下的宏琳厝保护及展望441 可持续发展策略下的宏琳厝保护原则1)延续文化脉络。宏琳厝古民居的开发首先应注重保护,以保护为出发点和归宿。保护不仅在于古民居本身的物质实体,更重要的在于保护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其所承载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因子、保护其历史原真性。针对宏琳厝建筑体存在的不同程度损毁,通过修缮、修复、新建、整饬、拆除、搬迁等不同方式,遵循“整旧如故”的原则,恢复宏琳厝原来面貌,使其“延年益寿”,保护其物质文化。针对宏琳厝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应拆除与历史风貌不相协调的假古董、仿古建筑等,尽可能还原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延续其开拓进取、崇俭尚学、家族和睦、天人合一的文化脉络。2)突显文化特质。宏琳厝古民居文化底蕴深厚,除了建筑体本身可见的物质文化外,其承载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宏琳厝古民居历史文化特质的突显应避免单一的导游解说,以及简单化的博物馆、展览馆等粗浅开发方式。建议建立多样化的解说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平台查询、解说员讲演、多媒体播映及互动化的自动解说系统。优化宏琳厝古民居场景的设置,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模拟和再现当年寿礼、婚礼、祭祖等重大节庆及名人名事的片段生活情景,_游客不仅能观摩、听解说,还能通过虚拟场景真实地参与互动,悉心品味宏琳厝古民居中原移民文化与当地居民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同时,建议开设宏琳厝生态博物室,遵照生态原则,博物室总体上不作过多人为的加工,尽量原生态地展现宏琳厝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室内建立比较权威和齐全的宏琳厝名人名事信息库,布置展览仿制珍品,所有展品均可成为游客观光、试用的对象,营造游人与展品和谐互动的情境与氛围,在控制游人流量的前提下,延长游憩逗留时间。此外,可确立百工乐坊工艺文化、明清茶文化、书画文化、黄氏谱谍名人文化等不同主题,在不同时期作不同的布局,以尽显其南方大户家族的文化特质。3)提升开发价值。宏琳厝古民居的开发必须改变传统“你听我说、我展你看”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通过盘活资源,在活动中体验,将静态的历史文化转化成为一系列能够满足游客文化体验参与性需求的活动,使游客在兴奋、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完成对文化的认知、体验和认同,实现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升开发价值。可以开发和创造一些符合宏琳厝文化背景的、反映民俗风情的、娱乐型的互动体验项目,如修学之旅、体验之旅、发现之旅等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其中,修学之旅可以开发鉴画、品茶、赏乐、与古民居人交谈,品味宏琳厝大家族书香文化、历史名人文化;体验之旅可以做一天宏琳厝人,体验祭神与起居民俗、生产民俗和婚庆礼俗、祭祖民俗、食俗,体验宏琳厝古民居民俗文化;发现之旅可以测风水、寻镇宅宝瓶、猜进门礼仪、探立体防卫系统和大宅防火系统、猜家法石作用、寻黄民源流等,游中华最大单体古宅,探索科学与建筑文化内涵。442 可持续发展策略下的宏琳厝展望1)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保护与利用双管齐下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综合功能的有效途径。宏琳厝的保护与利用是一条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道路,在其过程中,需重视文物和人关系的重建,以实现可持续的传承与利用。可以推动大众参与,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如体验之旅、修学之旅,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互动、互促双向赋能,实现价值共创。2)文旅结合。将资源转换为旅游产品逐渐成为文化旅游的一种方式。遗产地博物馆的旅游让公众不仅能通过历史文化遗产本体,还可以通过旅游产品、文化服务,感受到遗产所传达的信息,有助于旅游质量的提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手段。观众对于高品质的旅游文化需求已经日益提高,在当前文旅结合的新背景之下,重要的是如何满足观众的诉求,把文物资源充分转化为旅游资源,从而有效缓解宏琳厝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在文化旅游政策和环境的框架之下,以观众需求为中心,加强建设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文物保护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市场需求来引导供给,激活静态的文化传统历史,在文化旅游中营造出一个专业性、趣味性、接地气的博物馆形象。3)辐射周边景区资源利用。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形成“以点带面”的旅游开发模式,促进宏琳厝及周边地区旅游产业平衡发展。周边的六叶祠可以与宏琳厝合体,组成融合景区,以丰富旅游资源;还可与邻村合作建立公园,吸引更多人流量。4)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宏琳厝的文化资源,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采用多元化方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和文创深度融合,一是可以衍生文化产品,二是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当下汲取的流行元素中,开发出个性化、适用性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的发展是是面向未来的,其面向的受众主要是年轻人。可将宏琳厝的历史文化与文创产品结合,以多元化产业为抓手,做一些鲜活的东西,提供与时俱进的内容,顺应时代潮流,把宏琳厝的文化元素与年轻人的步伐结合起来。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以及极端的气候问题依然是威胁宏琳厝的巨大隐患,保护宏琳厝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对于保护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加强灾害前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做好重大灾害的预防,降低自然灾害对文物的损害。6)增强多元主体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体,多元参与的保护格局。政府需进一步前置文物保护措施,将自然灾害及人为损害在发生前进行控制,同时也需进一步强化灾后保护相关措施;同时需要唤醒和培养当地民众对宏琳厝的保护意识,可通过扩大宣传,让当地民众学习了解对古建筑科学保护的知识,培养当地学龄阶段儿童对古建筑文化的兴趣,开拓大众视野,引发当地民众的思考并增强保护意识。5 结语宏琳厝古民居既有传统文化特征,又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摈弃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改变粗浅式低层次开发方式,立足其文化特色,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突显,并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提高开发深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宏琳厝的开发首先应注重保护,以保护为出发点和归宿,尽最大程度修旧如旧,延续其开拓进取、崇俭尚学、家族和睦、天人合一的文化脉络。在博物馆陈列及布局方面凸显古民居历史文化特质,实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通过文旅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辐射周边景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多方主体共同保护,采取相关有效保护措施,提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来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基于宏琳厝及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
先回答你这道题目,处理好古籍的“藏”与“用”是主次矛盾的关系。
答题的时候可以这样组织语言: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在处理古籍的“藏”与“用”时,应该正确认识到,藏是次要矛盾,用是主要矛盾。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华古籍资源;与此同时,要做到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做好对估计的收藏保护工作,以实现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可持续开发。)
再来解决你的问题,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非常简单,你就记着一个原则,主次矛盾是怎么“做”,主次方面是怎么“看”/“评价”。(这句话是我所有话的核心!!)
你还记得背这两个原理时怎么背的吧?
我们要“抓”主要矛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因为主次矛盾就是一堆问题中,最需要解决的那个问题,和其他不着急的问题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决定着能不能“做”好这件事。
我们要“看”主要方面,同时也要“看到”次要方面。主次方面是一个矛盾,一个矛盾不是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吗?这两个方面哪个比重大,哪个当然就是主要方面,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性质不就是怎么看,怎么评价某个事物)
好了,举几个例子,你试试用“做”和“看/评价”来判断下是主次矛盾还是主次方面。(答案附上了但是尽量先别看。)
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在对待古籍时,我们是应该处理好藏和用的关系。
4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是昏割线~~~~~~~~~~~~~~~~~~~~~~~~~~~~~
参考答案:
1“正确认识”一词告诉我们了,应该是看、评价,那么当然是主次方面。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同时应该正确认识到,机遇是主流(主要方面),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射、擒是两个动作,是我们做两件事情,那么当然是主次矛盾。射马和擒王分别是这两件事情的主要矛盾。
3藏、用也是两个动作,我们做一件事(处理古籍),哪个动作要优先做?哪个动作要后做?这就是主次矛盾。
4这个有点点迷惑性,不过“看待”一词已经暴露了它的心。。肯定是主次方面咯,套话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华(主要方面),也要善于识别糟粕加以剔除(次要方面)。这里不要觉得剔除是怎么做,关键是题目问你“看待”,所以“识别”的过程就是看待、评价的过程,就是主次方面。
最后,一点儿小窍门。实在不会分的时候,你就找关键词好了:
主次矛盾常见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核心,优先,首要。。。
主次方面常见关键词:主流,支流,主要看。。。
手工码字,望采纳~~
在我国许多古籍中,都有关于生物资源保护的记载。
比如:《尚书》、《史记》、《孟子》中说,舜命伯益为“虞”,就是掌管山泽草木鸟兽虫鱼的官员,伯益曾放火将一些山林烧毁,以赶走毒蛇猛兽;
《禹贡》则记载了大禹在治理洪水时,也曾大规模砍伐树木;
《诗·大雅·皇点》中还记载周人在古公亶父时期,百姓砍除树木,营建居住点和毁林开荒的情况。
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发生这种向自然获取资源的情形是必然的,并且可能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由于人们对森林及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情况日趋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下,一种以预防为导向的风险治理观念为政府和公众所接受,并逐渐渗入公共决策和立法实践。刑法作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手段,开始推行“有风险就有刑罚”的扩张性犯罪化原则。由此导致刑法介入社会生活的节点被大大提前,出现了刑法处罚的前置化现象。综观晚近以来我国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刑法立法,以法益保护前置化和刑事处罚早期化为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刑法前置化已然成为不可阻挡和逆转的共同趋势和潮流。
然而,刑法前置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刑法前置化有利于发挥刑法的法益保护和社会防卫机能,其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刑法参与社会的有效治理、积极应对新时代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刑事立法的前置化、预防化走向必然也潜含着对传统刑法的自由主义与形式法治的重大威胁,其不仅在理论上存在因过度干涉公民自由而导致现代法治国刑法原则崩塌之危险,还在立法上存在大量处罚不当罚行为的疑问。因此,如何在正视刑法前置化发展趋势的同时,从现有的宪法法律体系中发展出有效的制约框架,以保障和提升刑法前置化立法及其司法适用的正当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使现代刑法在法益保护与自由保障之间维持平衡,便成为一个历久而弥新的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议题。
总体上,本书遵循“现象→问题→对策”的研究进路,围绕两条主线(刑法前置化的基本内涵和立法类型),分别从两个教义学层面(刑法教义学的基础理论与中层理论)展开研究。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如下:
第一章,刑法前置化的基本理论。在理论上,刑法前置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法益保护前置化与刑事处罚前置化,二者之间通常属于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但在特定情形下又可以相互独立。在立法上,刑法前置化主要表现为抽象危险犯立法(包括累积犯立法、单纯行为犯)、实质预备犯以及帮助行为正犯化等犯罪类型。刑法的前置化发展趋势具有坚实的社会根基和一定的法理支撑,其外部驱动因素在于现代社会与日俱增的安全和控制需求,内部驱动因素则在于刑法体系自身的预防性面向和机能。
第二章,刑法前置化的法教义学审视。本章先从刑法教义学基础理论层面对刑法前置化的两个基本内涵——法益保护前置化与刑事处罚前置化——分别存在的理论问题予以批判性分析,再从刑法教义学中层理论层面对刑法前置化的三种立法类型——抽象危险犯立法、实质预备犯立法与帮助行为正犯化立法——各自存在的处罚正当性问题展开类型化分析,从而指出刑法前置化在理论上存在背离传统刑法教义学基本原理的倾向,在立法上存在处罚不当罚行为的疑问。
第三章,刑法前置化的制约框架。现有的刑法前置化制约理论要么仅局限于刑法内部的保障机制,要么仅止步于预防刑法的立法层面。事实证明,纯粹刑法体系内部的保障机制无法担起限制刑法过度扩张和处罚前置之重任,而纯粹立法层面的限制理论面对既存的刑法前置化立法显然也于事无补。刑法前置化制约框架之构建应当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预防刑法的制定与适用维度上来看,刑法前置化的制约框架应当包括立法层面上的制约与司法层面上的制约;第二,从制约机制的法律位阶维度上来看,刑法前置化的制约框架应当包括宪法层面上的制约与刑法体系内部的制约。只有立足于整个宪法法律体系,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构建刑法前置化的制约框架,才能真正全方位地将预防性刑法规范的处罚范围限制在合法且正当的界限之内。
第四章,刑法前置化的立法制约。在立法层面,刑法前置化的制约框架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刑法与宪法相结合的“合宪性制约”,具体包括法益保护的宪法关联审查(目的正当性审查)和刑事处罚的比例原则审查(手段正当性审查)。二是刑法体系内部的“教义学制约”,具体包括法益保护原则、行为刑法原理、刑罚的正当化根据等刑法教义学基础理论对立法理念的引领,以及刑法明确性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体系协调性等刑法教义学具体原理对立法技术的指导。
第五章,刑法前置化的司法限制。在司法层面,对于我国刑法中不同类型的前置化立法,应当分别利用各自背后的具体教义学原理限制其处罚范围。对于抽象危险犯立法,需要进一步区分真正的抽象危险犯与准抽象危险犯(适格犯),并对后者采取“个案认定、实质判断、允许反证”的司法适用逻辑。对于实质预备犯立法,根据预备行为的处罚正当性教义,需要确立其预备行为原则上不可罚、兜底条款应作同类解释、仅限保护重大法益等限制适用规则。对于中立帮助行为正犯化立法,应基于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理论限制处罚范围;而对于其他帮助犯的相对正犯化立法,则应确立“以处罚犯罪实行行为的帮助为原则,以处罚犯罪预备行为的帮助为例外”的限制适用规则。
关键词:法益保护前置化;刑事处罚前置化;抽象危险犯;实质预备犯;帮助行为正犯
1。教育部门要筑起思想防线,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2。教育部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3。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法律宣传,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关于预防性侵害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育部门要筑起思想防线,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2。教育部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3。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法律宣传,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性侵和强奸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性侵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只是违背他意愿,与其进行有关于性方面的活动即可,至于是否异性之间不限,是否发生性关系不限;
2、强奸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强奸一定是性侵犯,但性侵犯包含的却不限于强奸。强奸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性侵犯包含的就比较广,只要是违背他意愿,与其进行有关于性方面的活动即可,至于是否异性之间不限。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采用专业的古籍扫描仪,一般是不会对古籍造成破坏的。以汉龙公司的赛数专业古籍扫描仪为例,采用投射式无眩目冷光源技术,非接触式扫描,可为珍贵的古籍和文献数字化提供极其充分的保护,老旧的古籍不能完全打开也可以高精度扫描。
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
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
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11月1日起至2019年3月15日,布达拉宫实行免费参观。
扩展资料
自2019年起,中国官方将实施为期10年的布达拉宫文物(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工程,这也是迄今为止布达拉宫最大规模的文物(古籍文献)保护工作。
此次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程整体实施方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项目主要分为:古籍文献可预防性保护、抢救性保护修复、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四个部分,该工程将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亿元人民币。
据悉,布达拉宫馆藏文物丰富,包含各类古籍文献,总量达10万余件。目前布达拉宫宫藏在册的汉、藏、满、蒙、梵等多文种珍贵古籍文献近4万函。
上世纪90年代,布达拉宫文物建档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仅对文物进行了目录、名称登记,缺乏完整、规范的详细档案,给文物普查以及科研工作带来不便。
-布达拉宫
人民网-中国官方启动最大规模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工作
本文2023-08-04 22:27: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