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写作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写作文,第1张

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在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一直占领着印刷市场的主导地位。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隋朝。先是把木板刨平,然后在木板涂一层浆糊,再把写好的确文稿翻贴在版面上,刻字工人把字一个个刻出来。待到印刷时,将油墨涂在制好的文字版上,再盖上白纸,用刷子轻轻刷平,文字就印在纸上了。雕版印刷比手工抄写方便很多,对我国早期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雕版印刷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了,不仅笨拙费力,又浪费材料,每一版只能用一次,而且存放不便,如遇错别字又极不易更改。据史料记载,在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一部《大藏经》的印刻,立时12年,雕版达13万块之多,可见工作之繁琐。

毕异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印刷工作的人员,更是越发感到雕版印刷的弊病急需改进。他认真总结前人和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反复琢磨,试图找到更先进的方法,但却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一群小孩子在他家门口玩捏泥巴,才豁然开朗。孩子们用泥巴捏出了各种动物、树木、房子、椅子等东西,然后,就把这些东西随心所欲地进行排列,编出不同的故事来。毕舁看着看着,灵光一现,心想:如果用泥巴捏成一个个的字,然后再排列成句子,不就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效率了吗?

想到这一方法后,毕舁立刻着手实践起来。他经过不断实验,反复摸索,最后还是决定用泥巴,不同的是,他在泥巴里面加入了一些胶水。这样,即容易刻又刻不坏。他先把泥巴切成小方块,在上面刻上字,烧硬,冷却,再将刻好的单字按韵排好。以便查找。印刷时,按文章找出活字,将其排列在铁板上,四周用铁框固定。除此,他还在铁板上预先铺一层纸灰、松脂和蜡混合成的黏合剂。然后,把活字版放在火上烤,黏合剂熔化时,就用平板将单字牢牢地压平,等冷却后,每一块活字版就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接下来,只要在版上刷上油墨,敷上纸,轻轻一压就可以了。等印完后,再用火将铁板烤热,黏合剂熔化后,就可以将活字取出来,保存,以备下次使用。为了提高效率,毕舁采用两块铁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交替使用,使印刷速度大为提高。

毕舁发明的这种胶泥活字印刷术概括起来有五大步骤,即制作活字、排版、印刷、拆版和活字归韵,比起雕版印刷,这种方法制版迅速,印刷质量高,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材料又缩短了印刷周期,堪称印刷史上划时代的突破。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更是印刷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全世界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雕版印刷术,说明文作文500字

阖上手中的书本,脑海里依然徘徊着书中隽永的话语,抬起头来,看看眼前这数以万计的书本摆满了书架,在这偌大的图书馆里,不知收藏了多少古今中外智者苦心 钻研的成果、人类智慧的结晶,究竟是何等的“魔法”,得以将世界各国不论文学、科技、天文、地理、经济、历史等等知识全网罗在这名为“图书馆”的建筑物里?是“印刷术”!是印刷术这项伟大的发明,使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了划时代的巨大转变与影响,因此,在我心目中,生活里最伟大的发明非“印刷术”莫属 了!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知识的传播仅能靠口耳相传或手抄。口耳相传容易造成讹误,而手抄既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因此知识的保存与流传相当不容易,如此不仅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更使文化的传播遭受延宕及损失。直到隋朝开始有了雕版印刷,至宋仁宗时,有个叫毕升的刻字工人,他用质地较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并在其上刻了反写的字,一个印一个字,放进土窑里烧,制成活字,然后再依文章内容依序排列文字,做成印刷版,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此种印刷术方法虽然原始简单,但已与现代铅字排版印刷原理相同,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和泥活字,使印刷术愈来愈进步。

有了印刷术,人类的知识、经验、着作、历史等等得以更广泛、更正确的被保存下来,不致因为手抄的困境而谬误或失传,对于知识的传承发挥了绝大的功效,于是人类得以在前人的着作中得到知识、经验的传授与启发,累积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发扬光大,因此印刷术成为人类文化得以承先启后的大功臣,是促使文化跃进的一大助力。并且活字版的发明和发展,使人类得以享受方便、迅速、较低成本的书籍及印刷产品,透过大量印刷复制的过程,使知识可以大量的流传,而透过这些人 类智慧结晶的广为流传,促使文化的交流更为普遍而频繁;并因为知识、书籍的取得更容易,使一般大众都有机会受教育,知识书本将不再只是少数权贵人士的权 利,加速了知识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可说为人类文化划亮黎明的曙光,为文化的广泛传播、交流与传 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而印刷术的发明之所以堪称“伟大”,乃因它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全球性的,对于全人类的文化发展皆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益,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在公元八世纪传入了日本和北韩,木活字技术则大约于十四世纪传入北韩、日本,后又从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使欧洲中世纪的科学从漫长黑夜之后继之以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因此印刷术的发明,可谓对于全人类的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新工具》一书中曾说:“我们应该注意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和后果。最显着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 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军事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诚如所言,印刷术对于世界知识的传播、文明的演进,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印刷术的发明,至今人类文化可能仍在封闭而错误百出的漫漫长夜里跌跌撞撞,知识的传播受阻,现代文明亦将会延迟几百年出现,那么世界就不会 是现在这种繁荣的局面了。

如今我们得以享有印刷术这项伟大发明所带来的丰硕知识、昌盛文明等成果,在心存感激之余,更应善加珍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怀抱梦想,在前人呕心沥血的智慧成果中自我惕励,期盼精益求精,将人类文明继续向前推进。

3 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是什么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

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 ,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在唐朝中后期已经广泛使用。

中国宋代的一介布衣升升发明了泥活字,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

4 印刷术的过程200字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5 标题通过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记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的时间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了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传播;理解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括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过程及其向世界传播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及观察相关实物和培养他们的观察、想像能力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认识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科技文化落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其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1、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流程。2、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导学点拨、直观录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已经学完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国家,都说是上下五千年,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下),大家把课本翻到目录,看看文化包括哪些方面?科技、文学、艺术等等。我国的文化最让大家骄傲的科技成就是什么?(四大发明)大家知道四大发明是指哪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造纸术的内容,再来回顾一下,西汉初期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产生于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十五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课本90页 先大家一起阅读课本的导言部分。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古代科技宝库,对三大发明做一番探索吧! 讲授新课 一、印刷术当印刷术发明之前,孔子招收学生入学,以《诗》、《书》和《春秋》等为教材,那时没有纸,也没有发明印刷术,你想象一下,孔子的学生怎样才能得到一本教材?刻在竹片上,第 1 页 共 5 页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教学设计不方便。后来有了纸,就抄在纸上,一本还可以,要是三千学生都需要的话,就不好办了,速度慢、浪费时间、还容易出错。

怎样才能克服以上的不便呢?后来,受到“印章”的启发。人们便发明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是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一)雕版印刷术请大家阅读91页1、2段,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发明时间及全盛时间发明时间:隋唐 全盛时间:宋朝2、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唐朝 868 年刻印的《金刚经》 现在《金刚经》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洞。1907年被帝国主义文化窃贼斯坦因盗走,现存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师:为了弄清楚它的优缺点,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原理。所谓雕版印刷术,它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前一个是雕版,后一个环节则是印刷。

雕版印刷的工作流程:(视频教学) 优点:可以印刷大量书籍; 缺点:刻字费时、费力;出现错别字难以修改;一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难以存放、管理??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之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二)活字印刷术那么怎样才能克服雕版印刷的缺陷呢?我国劳动人民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发明 北宋 毕升视频教学——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将“死字”变成“活字”,将“死版”变成“活版”,用的时候给按文章内容给组合起来,用完之后,再给折下来,以备下次再用。

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节约。从“死字”到“活字”这样一个小小的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33361改造,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这是毕升给人类给出的巨大贡献。但是细心的同学会注意到毕升制作的活字的材料不是很完善的,因为他使用的是泥活字,容易损坏,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我们的汉字常用字大约有三千多个,不常用的还有很多,如果都堆在你的面前,你觉得制版方便吗?为什么?怎样解决呢? [学生]分类,按顺序排好。 那按什么顺序呢?为了便于检索,元代王桢发明转轮排字盘,从而大大提高了排字制版的效率。

2、活字印刷术的传播过程。由于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先进,于是很快得到了推广,宋朝传到日本、朝鲜,元朝时传到欧洲。

400多年后,欧洲才有活字印刷。 (三)、印刷术发明、发展的意义。

读读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地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罗伯特说的话说明了什么?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二、指南针以上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的过程,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种执着的探索,才能有所发现。

说到“探索与发现”,经常看电视的同学都知道,中央10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探索·发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栏目的标志?展示“探索·发现”的动画。

6 有关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历程的资料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印刷术的起源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1、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铜印。

2、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3、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4、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东汉以后,石碑盛行。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

5、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可靠。于是拓印就出现了。

6、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的。这种技术可能早于秦汉,而上溯至战国。纸发明后,这种技术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纸,把染料改成墨,印出来的东西,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镂空板纸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谷登堡创建活字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虽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晚了400年之久,但是,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谷登堡。

谷登堡用作活字的材料是铅、锡、锑合金,易于成型,制成的活字印刷性能好,像这样的配比成分,甚至到5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在铸字的工艺上,谷登堡使用了铸字的字盒和字模,使活字的规格容易控制,也便于大量的生产。谷登堡还首创了脂肪性油墨,大大地提高了印刷质量,脂肪性油墨也一直沿用至今。谷登堡发明的印书机,虽然结构简单,但改进了印刷的操作,是后世印刷机的张本。以上这些都是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所没有的,也是毕升活字版印刷术没能广泛流传的技术原因。谷登堡的创造,使印刷术跃进了一大步。

谷登保首创的活字印刷术,先从德国传到意大利,再传到法国,到1477年传至英国时,已经传遍欧洲了。一个世纪以后传到亚洲各国,1589年传到日本,翌年,传到中国。谷登堡的铸字、排字、印刷方法,以及他首创的螺旋式手板印刷机,在世界各国沿用了400余年。这一时期,印刷工业的规模都不大,印刷厂多为手工业性质。

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这以后才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过程。

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以后德国相继生产了双色快速印刷机,印报纸用的轮转印刷机,到1900年,制造了6色轮转机。从1845年起,大约经过一个世纪,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70年代,感光树脂凸版、PS版的普及,使印刷迈入了向多色高速方向发展的途径。80年代,电子分色扫描机和整页拼版系统的应用,使彩色图像的复制达到了数据化、规范化,而汉字信息处理睡激光照排工艺的不断完善,使文字排版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90年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推出,表明计算机全面进入印刷领域。总之,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印刷技术也迅速的改变着面貌。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 ,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在唐朝中后期已经广泛使用。中国宋代的一介布衣升升发明了泥活字,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

印刷术的传播过程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随着时间延长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火枪,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国发明,宋朝由于单兵作战素质不高,因此大力发展军事科学技术,以求平衡,影响世界的军事武器由此诞生。明朝期间对各种火药武器都进行了相当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军事科技达到了世界的巅峰。当西方国家,利用指南针环游世界,积极开发殖民地的时候,中国人却从明朝开始对外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世界的兴起一无所知,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各国。 早在西汉时,中国劳动人民就已造纸。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伦他曾被封为“龙亭侯”,所以人们把他创造的这纸叫做“蔡侯纸”。从6世纪开始,造纸术逐渐传往朝鲜、日本,以后又经阿拉伯、埃及、西班牙传到欧洲的希腊、意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开始造纸,建立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此后,法国(1189)、意大利(1276)、德国(1391)、英国(1494)、荷兰(1586)、美国(1690)都先后建厂造纸。到16世纪,纸张已流行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据说抄一本《圣经》要用300多张羊皮,文化信息的传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围极其狭小,纸的发明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国隋唐时期,人们把刻制印章从刻石上拓印文字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代留下的《金刚经》,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中国的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11世纪以后,又由阿拉伯传的欧洲,12世纪左右传到埃及,随着造纸术的传播,纸张先后取代了埃及的纸草,印度的树叶以及欧洲的羊皮等,引发了世界书写材料的巨大变革,14至15世纪欧洲开始流行印刷术。欧洲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国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1423年),晚于中国约600年。1450年前后,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制了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比毕升晚了400年。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在唐朝时期就已发明了火药,并最早用于军事。10世纪初的唐未,出现了火炮、火箭,宋时火器普遍用于战争。蒙古人从与宋、金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从与蒙古人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器。欧洲人大约于13世纪后期,又从阿拉伯人的书籍中获得了火药知识,到14世纪前期,又从对回教国家战争中学到了制造火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欧洲城市市民反对君主专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 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期,人们发明了用人工磁化铁针的方法,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同时传到阿拉伯。13世纪初指南针传入欧洲。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导致了以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

活字印刷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第二步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第三步涂墨印刷,第四步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_(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