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中适合少儿国学的都有哪些?求帮助
国学经典中适合少儿国学的都有哪些?求帮助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治家格言》、《家诫要言》、《重订增广贤文》、《心相编》、《小儿语》、《续小儿语》、《女儿经》、《女小儿语》、《弟子职》、《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幼学琼林》、《笠翁对韵》、《龙文鞭影》
汇贤雅少儿国学有没有寒假班呀?少儿国学的课程都有哪些?这位家长您好,我们汇贤雅少儿国学目
课程介绍:
经典诵读:
《三 百 千》、《弟子规》、《孝经》、《论语》、《中庸》、《大学》等。
其他课程:
素质—生活辅导、德育课程、故事、影片、音乐等。
学文—国学基础、语言表达、拼音识字、安全教育等。
做事—礼仪课程、习劳指导(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指导帮父母干活)。
游艺—国学艺术、文体活动(音乐、手工、画画、游戏)。
教学重点:
国学学习、心性养成、习惯培养、基本礼仪
前没有寒假班,平时的有全日制班,和周末班。
汇贤雅少儿国学联络电话:010-58499223
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文献有哪些一、经类5种
1《诗经》(简称《诗》)
当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可专读国风、二雅程俊英译注本或清陈奂《诗毛氏传疏》
2《春秋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通称《左传》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杨伯峻注本或晋杜预集解本(笑独行按:梁启超先生以为,或与《国语》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当合读之徐元诰集解本或三国吴韦昭解本)
3《论语》
当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杨伯峻译注本、清焦循通释本或宋朱熹《四书集注》
4《孟子》
当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杨伯峻译注本、清戴震字义疏证本或宋朱熹《四书集注》南怀瑾《孟子旁通》可参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清段玉裁注本(笑独行按:另推荐中华书局版无注本)
二、子类6种
6《荀子》(又称《孙卿书》)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其余亦须全部游览张觉校注本、梁启雄简释本或清王先谦集解本
7《孙子》(通称《孙子兵法》)
杨炳安等校释本或魏曹操等十一家注本
8《管子》
姜涛新注本、颜昌峣校释本或唐房玄龄注本
9《老子》(又称《道德经》)
当熟读成诵;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陈鼓应注释及评介本或朱谦之校释本南怀瑾《老子他说》可参
10《庄子》(又称《南华经》)
内篇与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刘文典补正本、陈鼓应注释及评介本或清王先谦集解本马恒君《庄子正宗》可参
11《六祖坛经》(简称《坛经》)
郭朋《坛经校释》或丁福保笺注本
三、史类5种
12《史记》(又称《太史公书》)
以下前四史可根据需要和兴趣摘读,其列传均当全体游览一过,并选取若干篇熟读(笑独行按:在下向以韩兆琦先生《史记选注集说》为选文精当,兹推荐所选为精读篇目,即项羽本纪、越王勾践世家、陈涉世家、留侯世家、伯夷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商君列传、平原君列传、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屈原列传、刺客列传、李斯列传、淮阴侯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游侠列传、货殖列传等二十篇当然,韩先生的视角是文学的,不是历史的)南朝宋裴骃等三家注本(笑独行按:另推荐上海古籍版精装全二册与浙江古籍版精装全一册横排无注本,省钱且版本不俗、印装精良)
13《汉书》
清王先谦补注本(笑独行按:另推荐上海古籍版精装全三册与浙江古籍版精装全一册横排无注本,省钱且版本不俗、印装精良)
14《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当全部精读一过元胡三省音注本(笑独行按:另推荐岳麓书社版全四册横排无注本,省钱且版本不俗、印装精良)
15《战国策》(简称《国策》,又称《长短书》)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缪文远新校注本或汉高诱注本
16《水经注》
杨守敬、熊会贞纂疏本
四、集类8种
17《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宋洪兴祖补注本、宋朱熹集注本或汉王逸章句本
18《经史百家杂钞》
宜熟读,能成诵最佳
19《十八家诗钞》
宜熟读,能成诵最佳
20《世说新语》(简称《世说》)
徐震堮校笺本、余嘉锡笺疏本或南朝梁刘孝标注本张永言主编《世说新语辞典》可参
21《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
王季思校注本
22《桃花扇》
王季思、苏寰中合注本或梁启超注本
23《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
明《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百回本
24《红楼梦》(简称《红楼》,又称《石头记》)
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回本(笑独行按:另推荐人民文学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百二十回校注本)上海市红楼梦学会、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主编《红楼梦鉴赏辞典》、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可参
笑独行按:该首读书叙录序言所称“16位近现代国学大家”为章太炎、梁启超、鲁迅、傅熊湘、汪辟疆、顾颉刚、 、钱穆、朱光潜、胡秋原、施蛰存、蔡尚思、屈万里、张岱年、徐中玉、严耕望
以现代的教学方式,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文献有唐诗、宋词、汉文章、元曲小令。
至于读“四书五经”,以小学、初高中的水平,他们是读不懂的。因为读不懂,所以没兴趣。过去的私塾教学方式是:不懂不要紧,让孩子先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古文水平的提高,自然就明白了。
现代的教学方式,崇尚西学。但西学的思维方式和中学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举个具体的例子:譬如数学,西学对数的研究,创立了“数轴”的思想。以“零”为原点,左负无穷,又正无穷。因为无穷,所以数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
国学有没有数轴,我认为是有的。是什么?就是太极。即九九归一的思想。我们的数轴以一为最小数字,以9为最大数字。把一和就连起来就是太极。我们的数轴——太极是没有西学意义上的“0”。0 是“五四运动”后从西学引入中国的。汉语中的“零”本义没有“无”的意思。因为引入西学,以“零”借代“0”。 那国学中有没有“无”--------即代表西学意义上的0?有!就是数字5 。5---无因声求意。所以八卦中有“5寄中宫”5不代表任何卦。
也就是说:西学的数轴以0为原点。数没有大小;中学的数轴是以5为原点,数是有大小的。
基于国学数轴原点为5的太极思想,我们的思维才有别于西方的思维。这一点从汉众多的语成语就能反映出来:“九九归一,半斤八量、九五之尊、二白五、七上八下、物极必反 等等”。
“九九归一”------我们不考虑最大数字,所以我们的数轴把1和9连起来,化为太极。我们的思维崇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而西方的数轴妄想穷极数的最大最小,所以他们的思维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其思想用语实践,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憨劲。如西学物理,苦苦追寻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半斤八两”——典型的中国思维。为什么我们的老秤半斤是八两?这是因为:我们是太极思想,八卦九宫格,把数字5寄于中宫,横竖斜三数相加均为15 ,太极思想5即无,所以,15为一斤,但半斤为7两5,用于衡量,0。5斤很麻烦,所以我们老祖宗采用“七上八下”硬性规定半斤八两。
这样的例子很多。 所以我说,什么国学经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两种思想的不同。明白我们的思维和西方思维的差别,在阅读中加以注意,那什么经典都适合学生阅读。否则,“以己昏昏”,来“使人昭昭”。学生会找不道北的。
国学经典对幼儿的作用有哪些国学经典是孩子开启智慧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升孩子的气质,更注重自身的修养。而且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事物的本质,有根本性的认识,遇到问题还能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建议首先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国内最好的少儿国学机构都有哪些夫子宝贝不错! 北京的教育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教育机构建议去了解一下教育质量高的。
自我修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有哪些国学经典是于生命的九天灵宇宣告:本文所述既不是神佛启示,也不是魂游异界见闻,而是纯粹从逻辑上推汇出来的,这是一种科学手段,科学手段就是从已知合理地推导未知,然后再加以验证。
如果你拿了一块砖,砸到另一个人身上,那个人发出一声惊叫。试问他为什么会叫呢?合理的答案是他被攻击后感到了震惊和疼痛。虽然他并没有向我们解释为什么会叫,但根据因果关系等科学要素进行合理分析,答案应该如此,若是他恰好是因为别的原因发出惊叫,显然不合情理。
书归正传,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灵魂到底有没有?灵魂的本质是什么?
答:灵魂的确存在,而且绝对不是物质。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用正推法——公认世界上有物质,也有生命,但物质和生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一切物质都被动地遵守物理规律,可生命却具有主动性,会主动趋利避害,物理公式根本算不出某个生命下一刻会在什么位置。如果说生命从物质中产生的,那就好比说一只母鸡生出来一条鱼那样奇怪,为什么永远遵守物理定律的物质,却生出来不遵守物理定律的生命呢?可见生命绝不可能从物质中产生。
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灵魂。那种存在于肉体躯壳中的,具有主动性的事物——灵魂。肉体中有了灵魂,这个生命才是活的。当你看到了面包时,你不能怀疑麦子的存在,当你看到了生命时,你也无法怀疑灵魂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再用反证法,假设灵魂是某种物质,甚至是所谓特殊的物质,那么好,现在有一个人,他在想事情,想到高兴的事他会笑,想到伤心的事他会哭。在他笑或哭时,组成这个人的一大堆原子(或亚原子、场、能量云云)有变化吗?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转快了还是转慢了?体积大了还是小了?……
如果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他会表现出哭笑不同的状态?如果有变化,这些物质为什么会叛离物理定律,突然主动地产生这些变化?到底是哪个原子会笑会哭?是成精了?还是见鬼了?——无法从正常的逻辑中推汇出来灵魂是物质,这不科学,所以说,灵魂绝不会是物质。
只有走出“灵魂是某种物质”这个误区,我们才能彻底摆脱灵魂有、无、生、灭的争论泥潭,走进一个新天地。
既然灵魂不是物质,又会是什么呢?其实,灵魂是另外一种存在:灵质。
宇宙中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存在,物质和灵质。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阴和阳,万物负阴而抱阳。但并非所有的灵质都是灵魂,正如并非所有的石头都是晶玉。
那么灵魂是怎么来的?灵魂与生命是什么关系?灵魂在生命体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说来话长,一言难尽,这是一套理论体系,称为《天机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九天灵宇 接下来聊聊网上常见的有关灵魂的疑问。
一、人类出现不过几百万年,如果有灵魂、有转世,那么之前人类是哪里去了?如果恐龙时代没有人类,那个时代是什么情况?
答:怎么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头儿说起。
已知生命并非从物质中转化而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深入到生命的微观层面,吃惊地发现生命体中存有大量被创造的痕迹,“指纹”、“脚印”比比皆是,就差留张名片了。当然,名片也许有,只是我们看不懂。由此可推断,在生命体出现之前,一定有某种意志存在。
同时,物理学家们也在为宇宙的高度有序性而困惑——宇宙中的所有原子结构形态全都一个模样!很少见到传说中的“反物质”,这是怎么回事?如果宇宙是随机生成的,那应当是无序而混乱的啊!只有在刻意的安排下,宇宙才能是现在这个样子。由此可推断,在宇宙出现之前,一定有某种意志存在。
这是谁的意志?通常认为这是神的意志,但《天机论》中经过详细论证,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种造物的意志属于另一种具有主动性的意识体——灵魂。
可以做如下设想:
在没有宇宙的时候,是一片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混沌世界。我们这些在宇宙中住惯的人们,很难理解那个世界。那个世界是极无序极混乱的,常会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因此某些灵质会莫名其妙产生了自我意识,俗话说就是“成了精”,这就是灵魂。由此可知,灵魂是自生的。
为什么说灵魂是自生的,而不是被创造的,或是某个“总意识”的分支呢?这很简单,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凡是大批量生产的同类产品,都是一个模样儿的,像螺丝帽啊什么的,号称标准件。可灵魂则是各个不同,哪有一大批人是同样的性格呢?如果有个神造出(或分出)这么多各不相同的灵魂,这个神一定是严重的精神分裂、性格分裂,而且是粉碎性分裂。
有人就说了,人家神的境界是人不能理解的,神是空空非非XXXX什么的,怎么能以人的思维去理解神呢?好,要真是这样,我警告你千万别去敬神,你敬神的话,神会用雷劈你。为啥?你想啊,假如你敬神,神就保佑你,这是人可以理解的呀,这是明明就是人的表现嘛!只有你敬神反而被神揍一顿,才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所以啊,就算真有神佛存在,也万万不可搭理他们,否则无端招来一通空拳幻腿不理解脚,把你打得到处跑。
经过种种分析,灵魂应该是在混沌界中自生的,我们个个都是孙悟空。
大家都做过梦吧?梦中有什么特点?当然是光怪陆离、因果关系混乱。这或许是灵魂在睡梦中会进入初始化状态,也就是混沌状态。由此算来,任何生命的灵魂年龄都可达亿万岁。
接下来要说的是宇宙的成因以及如何建造宇宙。
灵魂产生后,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当然是保住小命啦,好不容易有了意识,怎么也要保住啊。然而混沌世界是极乱的,灵魂既然能莫名其妙地出现,完全有可能莫名其妙地消失掉,无因而果的事件太常见了。怎么办?
只有创造一个安全空间,住进去才能保命。怎么个造法呢?不用说,必须要造出一个有序空间才行,否则就不用造了,混沌界到处都是无序。
创造有序空间的构想就是宇宙的成因。
可怎么才能造出一个有序的空间呢?灵魂们毕竟不是神,不能想啥来啥,只能从建造材料上打主意。混沌界只有两种现成的材料,一种是物质(也可称为阴质,和宇宙中的物质不是一回事),另一种是灵质(也可称为阳质),为了区别于我们宇宙中的物质,暂时以阴质、阳质称呼这两种材料。
阴质和阳质的特性是:同质相斥,异质相吸。混沌界的无序运动就是阴质阳质乱蓬蓬地相吸相斥造成的。为了打造一个有序的空间,必须把阴阳二质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全是阴质或全是阳质是不行的,因为同质相斥,捏不到一块儿。
经过研究,采用了一种“三合一”的方法造出大量的宇宙单元(要盖房子先造砖嘛),再用这些单元组成一个有序空间。
“三合一”是这样的:先把一个阳质和一个阴质合在一起,由于阴阳相吸,这很容易做到。可是如果所有的宇宙单元只是阴阳相吸的话,宇宙中就不会有运动和相互作用,也没有变化发展,这样的空间就是个死空间。
灵魂们可不愿给自己造一个牢笼,于是就给阴阳结合中塞一个“第三者”,加进去一个阴质或阳质。经过“第三者插足”,在相吸相斥的作用下,宇宙单元就以自旋的形式产生了运动。这样,盖宇宙大楼用的砖就造好了。
看到这里,懂周易的朋友们也许明白了些什么。阴阳三合一,这不正是易经八卦吗?是的!谁都知道易经八卦是破解宇宙、生命的密码,原来密码就是这么个解法。
为什么宇宙单元(又名天机体)都是相同的,有的组成了太空,有的却组成了星球呢?
是这么回事,建造宇宙用的阴质和阳质,阴阳纯度是有差别的。大多数纯度相同的单元构成了太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单元中,阴质或阳质纯度偏高,纯度高则吸引力大,导致这类单元结团成伙,形成了夸克、XX子之类的物质,经过运动中的不断排列组合,形成了原子、分子、晶体等等,最后形成了星球。这是灵魂们故意弄的,宇宙中总要有落脚点才行啊。
因此,在宇宙中,“砖头”们可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构成太空的单元,这些单元个体间达到能量平衡(即吸力斥力平衡),它们不但充满了太空,也充满了原子之间、原子核与电子间的空隙,名为暗物质。
另一种则构成了亚原子、原子、星球,这些单元以团体的形式达到能量平衡,表现为自旋和公转,能够被人类所观测,名为普通物质。
建造宇宙的“砖”准备好了,马上可以开工,然而还有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如何避免混沌界的杂质侵入、渗透到宇宙中呢?这个问题不解决,宇宙就白建了!
再经过研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先将所有宇宙单元拼命压缩,压到一个临界点后,这些单元会产生剧烈反弹膨胀,膨胀冲击力把混沌杂质远远地推挡在宇宙之外,这种方法叫宇宙大爆炸。
就这样,宇宙终于诞生了!
有人要问,灵魂们交流时说哪国话呢?其实他们是不用说话的,全用意念交流。关于意念的使用, 可以入天人学群 5718删字07679 复制里的内容,并删除中间的汉字,组成纯数字,加入。群里档案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三个字的国学经典有哪些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千家诗 等
求助:国学经典里有哪些关于“善”的警句和故事一、善”的警句:
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中〕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2、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
——〔中〕刘昼《刘子·慎独》
3、人之有德于我也,未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思也。
——〔中〕刘向等《战国策·魏策四》
4、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文,不为莫知而止休。
——〔中〕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中〕裴松之《三国志注·蜀书》
6、凡为善者,须是寻常做去,不可分外寻讨。一经寻讨,便属好名。
——〔中〕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二、善”的故事:
1、屈原的故事
“知道吗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来那天我亲眼看见的。”村子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村民们跑来跑去,互相转告著。
屈原的爸爸皱着眉头,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奇怪!米怎么会少了”
他把两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
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树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树后面,他要干什么呢
来了,通往村口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人,个子不高,怀里抱着东西,越走越近,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孩子。“唉!”屈原的爸爸叹了口气,从树的后面走了出来。
“屈原!”他叫道。
“啊,爸爸,你怎么在这儿呀”屈原吓了一大跳。
“回家再说,咱们先把东西放过去。”屈原的爸爸已经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儿子放的。
“嗯,嗯,谢谢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里很多人家穷得没有饭吃,就想出了这个为大家送米的办法。
他的爱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但是爸爸说了另一些话,让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
“你这样能让所有的穷人吃饱饭吗
现在你还小,应该好好读书,长大了,真正地为大家做些事情。”
“哈哈,我明白了。”小屈原笑了。
2、张良拾鞋的故事
张良是我国古代两汉初期的一位大臣,小时候曾在今天的江苏邳县南居住。 相传,有一天,张良出门散步,走到镇东石桥,看见桥上站着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柺杖的老人。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著张良大声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张良心想:“你这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丢下去却让我去捡,就算你不是故意的,我与你素未谋面,为什么要帮你捡鞋子?但是老人家年岁已大,动作不灵便,走下去捡鞋子难免十分困难,还是帮帮他吧。”这么一想,张良就走下桥去帮老人家捡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自己的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招招手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帮他捡了鞋,索性好人做到底,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张良挺直身子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了看张良仰天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了。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家远去的身影,心里闹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竟然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行了个礼说道:“是!”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匆匆忙忙向镇东石桥赶去,哪知道老人居然早就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扭头就走。 过了五天,天还没亮,张良就起了床,向那座桥飞跑过去。老人竟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怒气冲冲的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半夜时分他就哈切连天的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老人家步履蹒跚地走来了。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称赞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啊!”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巨集伟抱负。”张良深深拜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当年姜太公留下的兵书!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3、孙叔敖杀两头蛇
古文
孙叔敖为青年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译文
孙叔敖年少的时候,有一次出去游玩,碰到了两头蛇,就把它杀了并且埋了起来。回到家中就哭泣起来。(孙叔敖的)母亲问他哭泣的原因,孙叔敖说:“我听说见到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恐怕(我)要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两头蛇现在在哪?”孙叔敖说:“我怕后来的人又会看见,就把它杀了并且埋了起来。”母亲说:“我听说暗中助人的人上天对他必定有善报,你一定不会死。”等到(孙叔敖)长大,出任楚国令尹,还没有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而国人就已经信服他的仁义了。
4、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我收藏的,算是比较全了吧
《法经》《甘石星经》《荀子、儒孝》《离骚》《战国策》《逸周书》《九歌》《高唐梦》《司马穰兵法》《鬼谷子》《礼记》《周礼》《黄帝内经》《大学》《中庸》《尚书》《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墨子》《孟子》《管子》《商君书》《晏子春秋》《山海经》《越绝书》《国语》《尸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周礼》《世本》(早已散佚清朝时学者搜集重编现有《世本八种》)《荀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三略》《吴起兵法》《穆天子传》《尉缭子》《法经》(早已散佚,只在晋书中有一部分保留) 《考工记》《汲冢书》
还有二十四史,建议选看
最近常常发现有家长向老师们请教:孩子快要进入高年级了,逐渐开始有了文言文的学习,要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文言文只是古代人日常交谈的话语习惯,就像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习惯用语,这种重意会,重顿悟,不重逻辑思维、分析思维的意会观正是一种重视语感及其培养的表现。在这样的文言文学习环境下,我们帮孩子选择一本相对浅显一些的、富有趣味的古籍让他们阅读,这样他们既能从中感悟人生,又能够培养文言语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孩子如果文言文基础薄弱,建议按照以下顺序来学习。
第一阶段:《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诗经(节选)》。
这类古籍都是三字或四字短句,兼有音律美,朗朗上口,可以结合历史故事学习,适合古文初学者。
第二阶段:《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
上述古籍以史书和文白小说为主,浅显易懂而且趣味性较强,可以帮你积累素材增长知识,增强文学素养。
第三阶段:《世说新语》、《颜氏家训》、《菜根谭》、《东坡笑林》、《笑林广记》、《小窗幽记》、《浮生六记》、《幽梦影》、《曾国藩家书》。
这类古文主要涉及古人修身养性,臧否人物,简短易懂,且富含哲理。可以摘选经典段落背诵。
第四阶段:《古文观止》、《洛阳伽蓝记》、《水经注》、《荀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古文观止》较为基础,难度较低。《洛阳伽蓝记》、《水经注》记载较杂,山川地理风情世俗皆有涉猎,这两本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孟子》说理精辟,文字流畅,语言形象;《庄子》多用寓言借喻,汪洋恣肆,极有表现力;《荀子》擅长说理,论辩机锋百出,思想深邃,逻辑周密;《韩非子》以寓言和史料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证,平易中见哲理。这四本都能作为文言文的提高读物,帮助孩子夯实古文基础。
参考《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大概能得出元明清三代的古代文人要做的功课。
用红楼梦影射的清代背景,权富人家比如贾府培养下一代的流程来简单捋一下:
一、家学内容:
学龄前由内亲内眷(姑、姨、姐)开蒙,教“字号”(即单字的大字)。注:似乎别人家也有父母教的,但是这家只让内亲内眷教。
六学入家学
1念书:
六学开始:《三字经》、《小学集解》、《龙文鞭影》、《幼学琼林》。
八岁开始:四书、《孔子家语》、《孝经》。
十岁开始:《诗义折中》、《书经图说》。并开始学对对子与缀句,进而诗赋。
十二岁开始:《周易折中》、《礼记》、《春秋》、《尔雅》、《说文》。
十几岁开始:《古文观止》、《古文释义》、《文章轨范》、《古文笔法百篇》、《古唐诗合解》、《赋学正鹄》、《骈体文钞》、《六朝文絜》、《昭明文选》。
再之后:前三史、《资治通鉴》、《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史论》。
2习字:
六学开始描红,用自家某代祖先特制的四孔格,共三十二字。
八岁开始小楷行书:先选《词林二妙》中一家学习,再临唐晋小楷。
以清代家庭教育比较正统的汉族读书人子弟为例说明,因为这个最为常见。(将家子弟另外有一套培养方案。还有些特殊出身的读书人比如满人考翻译科的,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
二、清代教育质量比较好的省份的童生考上秀才和举人之前的训练流程·是什么样的?
一个家长教育观比较有追求(就是说至少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储备文官,不只是考上就好)的小孩,是这样培养的:
四岁发蒙认字,用《千字文》等蒙学书籍。
认了字,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建设基础三观。每天先温习旧书,能背诵串讲则过关,旧书温完,上新书。
其次《论语》《孟子》,建设深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七八岁左右要过学、庸、论、孟四书关。
先读孝、学、庸,后论、孟,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接着过五经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建设高阶世界观。这些读完差不多就十五六岁了,可以去试试考秀才。个别奇葩会专攻一下礼学(把《周礼》《仪礼》都读了)或者专攻春秋学(《左传》外再合读《公羊传》《谷梁传》)所以那种某清代名儒十几岁就遍读十三经的说法,只要这个学生比较勤快,家里看得紧,不冶游浪费时间,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里要管得足够紧,对于没有读书传统的人家,或者家长光挣嚼裹就不容易的人家,真的太难太难了。
三、日常生活:
先带背书,背通了才能上新书。讲解新书时,普通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朱熹注解,文艺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汉晋旧注和唐人义疏,二逼老师会夹带点私货讲讲国朝和前朝大儒的议论。
至于教科书,如果你是书院学生,不一定要自己家里买套书,政府给各州县书院都分发这套教材,可以到书院里去看的。再说了,没有书可以去抄书借书蹭书啊!
书背完了,年纪小的小屁孩念对句;大孩子要学写诗(因为无论考秀才举人进士,都要考试帖诗的!规定很严格,要专门训练,背韵部、历代名作)那些蒙学小书之类其实是教人从浅到深学写试帖诗的。为什么以前科举要考写诗而今天不考?试帖诗格式既然有定规,考官细读一下还是能批改得过来的;当代高考的考生那么多动辄几十万,改格律诗改得过来吗?
四、还有一些特殊小技能,比如:
记住本朝的讳字(皇上的名字和同韵部的字,用了同韵部的字考试时也要被斥退的),知道某些特定的格式怎么写(例如,知道提到“天神”“上帝”时要抬几格,提到“皇帝”和“朝廷”分别要抬几格)。
写一手圆筋光黑大的小楷也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是会试和殿试。
反面例子:龚自珍因为字写不好没能进翰林,恨得不行。
正面例子:乾隆朝某年状元秦大成会试倒数第一,因为房师的嘱咐苦练写字,居然殿试逆袭抡元。
读经是输入的话,写文章就是输出。记得以前看过的资料中,正式开笔写文章(就是学做“制艺”),智商正常的同学,在十二三岁以后可以达成这个人生成就。个别十岁前能写文章写诗的小朋友,大家会颂称之为神童。
五、下面是选修课:
小学(四部分类算在经部,但其实不是经学,是经学附庸,比如《说文》《尔雅》),子学(常用的是《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和史学(前四史和国朝故事)。有追求的同学还是得学,因为越是高级别的考试,越要考策论甚至当朝政事!
(前朝末代探花商衍鎏先生说了,这种时间紧迫、书写繁重、打腹稿时间有限的变态考试也有应付的办法,就是提前分门类别押题,然后各题目预先拟个底稿,再写点套话。无论如何总得有点料在胸中才能写得来腹稿吧。)
数学?是重要选修课(文科生请勿抱侥幸心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平面几何总要的,不然经书中涉及计算的部份怎么办?再高阶一点的,下面请听题:
”问:扬子云不读非圣之书。圣之训通,其能成一家言者即圣也。诸子之学,亦宜涉猎。……天文之学,古重占验,《黄帝》、《巫咸》、甘、石 《星占》 何不见于 《艺文志》《灵台秘苑》、《开元占经》 犹可循览欤“
这是孙星衍在山东学政任上出的观风题。
(观风题性质类似于现代的高考模拟题,省学政大人到属下各县巡视所出,秀才在考乡试前都要做。)
这个还不够酸爽的话再来一个当时文风最盛的省份的乡试真题,不是上面的模拟题了: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凡见于经传者,其词可举欤?
众星之名有以国与人为名者,有以官与爵为名者;中星之义,有以午为中者,有以未为中者,其故可考欤
占天以二十八宿为纲维,分度以赤道为则,而唐一行考四宿分度与古不同,至宋皇祐初又与唐异,绍圣间惟有四宿与旧法合。《宋中兴天文志》 云“黄道横络天体,列宿躔度随岁差而增减”,顾有谓五十年退一度、百年退一度者,有取前二说中数谓七十五年退一度者,又有谓恒星东行、岁本无差者,其说可详欤?
句股算术,西法较古术为密,言天得诸实测,言算取以捷法,如平圆浑圆、八线三角,其详可推欤?
后有取古法 《九章》 句股测量与新法相较者,且有以西术易 《九章》 者,其要可稽欤?
伏读 《御制数理精蕴》,通中西之异同,阐天人之微奥。宜何如悉心研究,以襄敬授人时之至治欤?“
这是嘉庆九年江南乡试的第三场,经史时务策论体第三道,共六个小题,都做完才能给分。那一科的解元叫李兆洛,赏拔他的考官叫张敦仁。
物理的话考到的概率同数学,建议改用“博物学”这个概念,《诗经》、《尔雅》、三礼里面很多有关内容,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基础教育是开蒙到你考上秀才为止,执行者是家庭教师或者私塾(第一阶段)。
高等教育是你成为秀才到考上举人为止,执行者是县立书院和私立书院(第二阶段)。考秀才和举人,训练目标是写制艺、试帖诗、策论。在清代的话,一般人参加科举考试,考到举人就妥妥地够用了,个别文风不盛的边塞之地,本县能有考上秀才的考生就算胜利;会试和殿试真的只是少数人的事,不要以为全国生员都铁了心要成进士。
一部份没有经济压力的举人(称贡士)进京参加会试,这类考试性质是选拔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公务员,不需要再专门接受教育了,只有临考前的补习(第三阶段)。
会试通过,成进士之后,才能冲刺高级政务官,不是进士出身,想做高官,非常困难。考会试和殿试,则专门训练策论和书法。
相关用书有哪些?
明代主要是用国家官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当基本教材。有明一代,治经取士,几乎都以这套教材为根本。不过,后代学者们考证出来《大全》是抄袭元人成书,不但违反学术规范,而且有学无根底之嫌。考生也不认真读四书原文,而是记诵经注,预先成文以备场中应试。简直和现在的高考考生猛背一堆《读者》《青年文摘》风格的范文预备高考作文一样,对学养没什么好处。因此顾炎武吐槽:
《大全》出而经说亡。
《四库提要》批评是:
《大全》出而捷径开,八比盛而俗学炽。
另有选修课教材若干。《大明会典·学校》:
国家明经取士,说书者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者以典实纯正为尚。今后务将颁降《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及当代诰、律、典制等书,课令生员诵习讲解,俾其通晓古今,适于世用。
所以就不要批评当时考试不关心时务了!当然实际讨论政务时,是笔砚党还是真的能干事的,那就两说了。
清朝则稍微讲点学术道德,雍正朝开始海宇平定后,另外编了本朝新定教科书。比如三礼类用钦定周官义疏(2册) 、钦定仪礼义疏(2册) 、钦定礼记义疏(3册) ,这是《钦定国子监则例》里规定过的教材,不是说唐人疏比较绵密,宋人说义理可观,格调比较高,你就能随便用,不是这样的!
儒家儒家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史记
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庄子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孟子
孟子与孔子被后人合称孔孟。《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由荀子及其弟子所著,旨在总结先秦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子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资治通鉴
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二人并称“史学两司马”。
山海经
《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看本《今古奇观》(又名《拍按惊奇》)都是些小故事,不长,意韵深。想修身一定看看《大学中庸》,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尤其是当今社会,修身有德有心胸的人不多,也就更可贵!《世说新语》故事短且发人深省。爱诗词的,《唐诗三百首》《人间词话》《宋词三百首》,少读情词艳赋
国学经典中适合少儿国学的都有哪些?求帮助
本文2023-10-20 09:19: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