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什么喜欢留胡子?古代男人的毛发有哪些特殊含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古代人为什么喜欢留胡子?古代男人的毛发有哪些特殊含义,第1张

我们看古装影视剧,会发现里面大部分的男性都有留胡子的习惯,而且像关羽那样胡子都快跟头发一样长了,感觉有些太过夸张。古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身体,有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所以头发、胡子都不会轻易刮去,但男性的毛发实际上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含义。在西方就没有儒家这套说法了,但他们也会留胡子,而且几乎是人人都留。其实在西方男性毛发的浓密程度就决定了他的魅力和魄力,这点同东方就有些不一样了。

毛发和形象气质的关系,比单纯的“壮秃很man”要复杂得多。

简而言之,从性别分别上来看,所有时代与族群的人类都欣赏体表光洁、体毛稀疏的女性,不过同一族群在短时间内,男性的无须和美髯,政治审美和性别意义很可能整个颠倒。

从地理和体质人类学来看,在营养摄入普遍不过剩的漫长人类史上,生活在气温低于亚热带的地区的人类,更欣赏浓密、整齐、色泽鲜明的体表毛发;生活在酷热地区的人类,更欣赏稀疏毛发。

这个规律的理由也很好理解。直到现在,很大一部分人类仍然更爱用“元气”、“生命力”这些准巫术概念来解释免疫、新陈代谢、内分泌、性征、生殖优势等等生理状况。不同温度带的人类,须发的疏密程度都是这些状况的直接外在征兆,也就直接被当作“生命力”、阳刚程度的指标。

1温差与毛发的审美差异

因此按毛发疏密、健康指标、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越冷的地方,毛多就越美;越热的地方,毛少就越美。虽然这一大略规律存在,但同一时代,南北距离不超过现在高铁两小时的路程,两地人对须发的美感就可能截然相反到难以置信。

比如在几乎同一时代的近东与北非,两地对毛发的观感就是相反的。公元前3000年直至公元前1世纪,古埃及的诸王朝国家占据炎热的尼罗河谷,因此以毛少为美。古埃及的统治阶层不论男女,脑袋都要剃成个秃瓢,浑身都得褪毛。毛少被当作神性在人间的体现,秃瓢贵族与祭司们自然就是代天理民的半神。所以刮毛的青铜刀片、蜜蜡粘黏褪毛法,这些沿用至今的技术都来自古埃及。

英剧《罗马》剧照,剧中埃及的神庙女祭司。

但几乎同时的近东,贵族以长髯为美。源自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000的考古实物与神话史诗,都以长须密发为王公贵族的神性标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创世女神捏黏土造人,创造的第一个人类英雄就是毛发浓密的汉子:“全身被毛,密发及腰……狂暴勇力不输战神”。公元前27世纪至公元前21世纪的雕绘中,苏美尔帝国的国王也是长髯及腰的形象。

公元前21世纪的苏美尔帝国舒尔吉王刻绘

公元前27世纪的吉尔伽美什雕像

2古代中国“美髯”的政治意义

古中国全在温带,自然毛发审美传统以毛多为美。记载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文字典籍中,《国语·晋语九》中提供的优秀贵族继承人标准判断是“五贤”,首要就是“美鬓长大”,也就是身材高高壮壮,胡子头发飘飘长长。

关于头发的政治审美意义,时代差不多的《左传》还有这么一段故事:“齐侯田于莒,卢蒲嫳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稚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说的是齐侯在打猎时遇到被流放的前贵族,前贵族求情,说“我都快秃了,还有什么精力敌对您呢高抬贵手放我一马吧”。齐侯的小儿子知道之后阻止他爸爸心软:“这家伙虽然没头发了,但心思密得很,放不得。”可以看出在古代中国,毛发量等同于人身精力、政治能量。

因此古中国的刑罚中,推秃瓢与剁手剁脚、割鼻子、剁鸡鸡一样,被同列于仅次于死刑的“五刑”中,意思都是除了不杀掉犯人以外,最富含生命力的器官都属于挨刀受刑的目标。头发和手脚、鼻子、鸡鸡一样都是人体生命力蕴藏的所在,割掉它们,受刑者就万劫不复了。

古中国人对毛发的理解如此硬掰与广泛,以至于用来解释植被:大地是人格化的神性存在,所以植被之于大地的意义,就如同毛发之于人体的意义。人秃了,就代表不健康、要死。地表植被稀疏,就代表大地出了问题。古汉语中,“毛”可以直接指代植被。“食毛践土”、“不毛之地”的语源,就来自于这一观点。

3西欧传统:剃毛还是不剃,都有政治道理

这种巫术观念不止古中国人,几乎所有有记载的文明在上古时代都有类似的看法。公元前5世纪的医学之祖、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在归纳“四液说”时,不忘将毛发也硬拗一通:大地精力满溢,所以生发植物。人体精液满溢(是的,不是精力,是精液),就从毛孔中泄漏,形成体毛。男人的脑袋之所以有须又有发,是因为男人的精液更多,而且都储存在脑壳里……

照此说来,以古希腊为宗的西欧文明应该是一直以多毛为美的,但事实却非如此。因为古希腊的通俗文化之后衍生出推论:毛多自然是精力充沛的象征,但最接近永生不老的神祗的体征,是永远年轻、永远不长胡子、精力永不漏泄,自然就和阿波罗一样永远十八岁……所以从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开始到罗马帝国前夜,修鬓剃须成了上流社会象征,胡子拉茬反而不体面。

图左是公元前5世纪的赫克里斯画像,半神英雄一脸大胡子;图右是公元前3世纪的赫克里斯杀九头蛇画像,半神英雄英雄的胡子没了

当然,胡子与长发不久后迎来反攻。罗马帝国的首先一百余年,朱丽叶·凯撒家族注意修饰须鬓的皇帝们行事只有“肆无忌惮”可以形容。在混乱与内战后,“五贤帝”以节制、安民的哲人王形象示人,而地中海流域的哲人形象,永远缺不了一把大胡子和卷卷密发。蓄须又成为政治时尚审美风潮了。

“五贤帝”的代表奥勒留的塑像

世无万世不替之国,“五贤帝”之后,罗马帝国的衰颓无可挽回。在帝国最晚期,皇帝与贵族们试图将社会的一切扳回公元前后的荣光,实现帝国的伟大复兴,连审美也要不忘初心,重新开始面白无须剃胡子修头发。流风所及,连累到这个时段的基督教圣像里,耶稣也是个没胡子的小白脸。

罗马帝国末期的耶稣与使徒塑像,中为耶稣

胡子与浓发的审美波折,直到现代还在继续。摆脱饥馑陷阱的地域,早则从1920年代、迟则从1980年代,对阳刚气质的上限标准,就是摇滚乐手与巨石强森式的“头顶光净得可以看到槽头肉,胡子剪得短短齐齐”。还没有摆脱饥馑陷阱的地域,长须作为营养摄入足够的象征,仍然是男性美的标准之一。

1、审视自己的脸形和下颌。留胡须以前一定要审视自己的脸形 刚开始留胡须以前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脸,每个脸形都是有融入的胡须,不宜的胡型可能会得不偿失哦。 二、不一样下颌合适不一样胡须造型 下巴尖的脸形,不宜留山羊胡。因为山羊胡的造型设计会使下颌看起来更尖。假如可能得话,留络腮使瓜子脸越来越不显著。假如仅留上嘴唇胡子,则胡型不适合太宽,因为宽上嘴唇胡与瓜子脸随便产生极强的比照,而使下颌看起来更尖。鼻底与上嘴唇中间的间距短(即人中短)者,不适合留上嘴唇胡。因为上嘴唇胡有使横着扩宽的觉得,而使人群中看起来更短。嘴形小的人,胡子可适度宽些,应用开阔的胡子外地人掩盖嘴巴的不够。额部狭小,下颚宽敞的人,能用络腮胡子须遮住下颚角,使脸形协调。

2、蓄须者胡子医护需备技术专业梳剪 。有关蓄须者,剪修胡子时能用一把细齿小梳子和一把弯管小剪,先将胡子梳顺,随后再剪去翘起来的胡须和善于胡型的胡须,使剪修后的胡子保持干净整洁笔挺的外形。上嘴唇胡子的外缘要整齐,不然会影响容貌漂亮。假如要改变胡须的形象,能用剪刀将不需要的一部分细心地剪修掉,不必一下子剪得过多,以防错手而影响胡型。

3、清理一定要完全。留胡须的男性要留意胡子的维护保养和清理,每日一定要认真地清理胡须,以防浮尘和脏污环境污染胡子和基石部的皮肤。最好是不能用肥皂、香皂清理,如今一些男士护肤知名品牌都是有专用型的刮胡子啫哩、须后水这类的护肤品。皮肤感性的人最好用多刃电动剃须刀,那样可降低刮的频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个细节,我们在看历史剧的时候,发现古代的男人大多留有胡须,那古人真的很喜欢留胡须吗?留胡须有哪些讲究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这个问题,其实古人是真的喜欢留胡须,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胡须是一个人才华的象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在历史剧中,那些长者或者说智者都留有胡须,其实当时的人认为胡须是一个人才华或者是地位的象征,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神仙都是留有胡须的,所以但凡男人上了年纪之后都会蓄胡须,以此来说明,自己是有才华的,或者已经功成名就了。不信你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所看过的历史剧中,那些员外皇帝或者是丞相,又或者是大地主,他们几乎都留有胡须。所以当时的男人对于留胡须情有独钟,当时的男人在留胡须的时候,特别注重自己的饮食以及对胡须的打理,时刻保持着胡须的干净,胡须也是一个人的标志性特征,古代在寻找人的时候,总是会提到她有长长的胡须或者是大络腮胡子,你增加找到人的几率。

第二,胡须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在古代,那些没有结婚的青少年,他们不会去胡须,因为当时续胡须的男人都是已婚的,所以胡须在古代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一个人一旦结婚后就会开始蓄胡须,他们也喜欢蓄胡须,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才能说明他们已经成熟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当然,这仅仅是当时的男人所认为的,于是,在我国古代一直流行着留胡须的风气。现在当我们在网上去寻找那些古代的诗人或者是皇帝的图像时,你就会发现他们都蓄着长长的胡须,仙气飘飘,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古代的男人都十分喜欢留胡须。

古代男人在留胡子的时候,有这些讲究,首先未婚的少年不留胡须,其次,留胡须时,要保证胡须的干净,最后,胡需要经常清洗,免得有异味儿。综上所述,可得古人真的很喜欢留胡须。

为什么古代人总喜欢把胡须留的很长呢可能很多人都会在内心产生这样的疑问,毕竟蓄胡须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如果想把自己的胡子留成关羽那么长估计起码要个10年左右时间。那蓄胡须对于古人来说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么不然胡子留这么长平时也很难打理,而且上了战场也算是一个负担,当然古人蓄胡须主要还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段话说明人不可自毁自残的观点古已有之,但是人们普遍对“发肤”的定义存在一点误解,以为“发”指的就是头发,实际上发肤指代的还有其他的毛发。比如——胡子。

在中国古代,胡子的叫法有很多种,例如长在腮帮子上的胡子叫做“髯”——梁山好汉第十二把交椅美髯公朱仝便是因此得名;长在下巴上的叫“须”——曹操割须弃袍,就是割了这部分的胡须;而长在嘴唇上面这部分的就叫做“髭”。

至于后来统称为“胡子”,则是因为胡人的影响,大多数胡人都喜欢留胡子,因此个个看上去都非常彪悍,我们非常熟悉喜爱的漫画形象阿凡提也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的角色——所以久而久之,人们把面部留着浓密须发的人称作胡,也叫胡子。这一点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曾提到过。

那为什么古人对蓄胡须这么狂热呢现代学者王力和沈从文曾经就古人是否必须留胡子这个辩题进行过激烈辩论,但是最终不了了之,因为这些事情已不可考。我们能从中所见的,就是胡子对于古代男性的意义远比今天重要的多。

最早的关于胡子的传说大约要追溯到黄帝时期,相传黄帝死后,神龙降世来接,受到人们的崇拜与追捧,狂热者甚至冲上去拔掉了神龙的胡须,这些带着神力的触须化作神弓留在人间。当然这些仅仅是传说,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人对于胡子的崇拜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认为胡子就是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一脸漂亮的胡须,比八块腹肌和人鱼线都让人钦羡。

那么古人对胡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粗暴——就是长度!怎么看都感觉对胡子的迷恋有些生殖崇拜的意味……

说到美髯,历史第一代表人物必定是关羽关二爷,所有关二爷的影视作品中但凡关羽要发言,必定先用手捋一把长长的胡须,给人以庄重的仪式感,哪怕后面说出的内容就是几个字,也让人觉得掷地有声。那么关羽的胡子有多长呢据说“长三尺”,这个三尺如果是以今天的度量衡来算,那么就是接近一米的长度——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从下巴往下量一米,少说也要到大腿,这么长的胡子恐怕自出生起就不能剃须吧

然而这还不算最惊人的。据传曹操有一门生,名曰崔琰,别的没什么突出,但是胡子生的美艳动人,连曹操都羡慕不已,甚至还让他冒充自己去接见使臣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是不是觉得很荒诞因为据记载崔琰的胡子长有四尺,这基本上就是过膝的长度了。长发及腰总让人想起纤纤少女的柔婉,但是长须过膝是个什么情形实在无法想象。

那么如果您以为这已经是史书记载的“长须”冠军,那就太小看我们的老前辈们了。据说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胡子能直接触及地面,怎么算都超过了四尺长,除非谢灵运只有一米四的身高。可是看到这些数据让人不得不生疑——这样长的胡须,是怎样在保证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蓄起来的呢

试想一个人每天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觉,都要手提着胡子吃饭喝水学习工作,这是要有多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坚持下来而且就算是手提着胡子吃饭,怕是也要沾满饭菜的油污吧。数据的真伪如今已不可考,但是古人对胡子的崇拜和追求,是真真切切的。

而且胡子在历史上还有另外一重作用,就是宣告决心。我们经常用到“削发明志”这种说法,就是剃了头发就算是表了某种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其实胡子也有一样的功能——如父亲去世,则儿子要将上唇的胡须保留下来,不再剔除;如母亲不在,则儿子要将下巴的蓄须留下来。倘若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则上下嘴唇的胡须都不能剔除,此所谓“蓄髪明志”。

举一些近代名人的例子:在留下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上唇始终是蓄着胡须的,说明这都是在鲁迅的父亲去世之后照的。抗战时期,周恩来也曾蓄须,以昭抗战之决心,不逐日寇,绝不剃须!同样是面对日寇侵华,京剧大师梅兰芳同周总理一样,蓄须明志,以示国破家亡、天地君亲具没。

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国外的大胡子名人也不胜枚举:比如历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胡子;而距达尔文20公里外的伦敦街道上,另一个大胡子也改变了世界,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他就是卡尔-马克思。还有印度文坛泰斗泰戈尔,也是一副三年不挂胡须的面容。

虽然这些各界的泰斗都有蓄须的癖好,但是并不代表大家都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做法。留胡须从科学角度讲,是弊大于利的,胡须过长会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随呼吸时进入鼻腔,导致病菌的侵入。此外过于浓密的胡须也会让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停留,比如汽车尾气、烟雾中的物质等等。

亚历山大时期就曾给古罗马军队的男人规定不许留胡子,不仅是为了士兵少生疾病、敌我识别,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是在跟别人肉搏的过程中,可以不被对方揪着胡子打(留胡子的男生都知道揪胡子有多痛苦)!

当然,我们不能从现代的目光往回看,毕竟这种医学观念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胡子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造物,只不过是激素作用下的性别特征罢了,但是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却被重复的崇拜、神话,甚至和生殖崇拜相关联,确实是一个令现代人不解的现象。至于那些四五尺长的胡子的记载,大家笑笑就好。

  1、每天摄入生物素能加快毛发和指甲的生长。每天摄取25mg的维他命H能加快胡须的生长,这些所需物品,我们都能从卖维他命商店和质量过关的商场买到。

 2、饮食中加入维他命B以及一些对皮肤有好处的美容产品,维他命B1、B6和B12对促进毛发的生长有显著的作用。

 3、增强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肉类、鱼类、蛋类和坚果中所含的蛋白质能促进毛发的快速生长。

 4、放任胡须自由生长:放任胡须的自由生长,胡须会长得更快。在4至6周后,胡须会长得足够长,那时便可以修剪了。

 5、定期打理胡须会让胡须变得浓密而且生长速度会变得很快,然而,这种想法并不可靠。修理胡须只会减少胡须的数量,并不能加速其生长。

关于胡子问题,著名学者王力和沈从文曾在20世纪60年代有过一场有趣的争论。1961年,王力在《红旗》(第11期)杂志上发表《逻辑和语言》一文中谈了一个观点:汉族男子在古代是留胡子的,并不是谁喜欢胡子才留胡子,而是身为男子必须留胡子。

对此,沈从文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的数千字长文,认为古人并不一定必须留胡子。针对沈从文的质疑,王力随后发表副题为“答沈从文先生”的文章《关于胡子问题》。两位大家的观点究竟孰是孰非这里暂且不论,但古人喜欢留胡子是不争的事实。

古人对胡须的这种特殊情结,或许与对龙的迷信和崇拜有关。原来龙就长着“长胡子”,当年黄帝骑龙上天,追随者把龙的胡须都拔了下来,掉到地上的龙须变成了黄帝遗留在人间的一把弓。此事即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所谓:“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

显然,司马迁所记不过是一种神话,但胡子的神性却被他写得活灵活现。龙有胡子,作为龙种的天子自然得有胡子,胡子因此也成了帝王相貌的“标配”,古代帝王大都有胡子。如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称他:“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胡子长得越长越好吗?秦汉时,“多须髯”是美男子的标志。

据《续汉书》记载,东汉灵帝时钜鹿郡太守司马直“洁白,美须髯,容貌俨然,乡闾奉之如神”。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西汉权臣霍光,也因为有一把漂亮的胡子,成为当时有名的美男子。《汉书·霍光传》记载:霍光“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三国时期的名人更都是“大胡子”,其中最经典的胡子长在蜀国名将关羽的脸上,有“数尺长”。

而最有故事的胡子,是汉魏王曹操的胡子。《三国演义》中专门写了“曹阿瞒割须弃袍”的故事。《三国志·魏书·崔琰列传》记载,曹操手下的谋士崔琰胡子极为漂亮:“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当年匈奴来使,曹操“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安排崔琰替代他接见,他则“捉刀立床头”,结果匈奴使臣说:“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到底什么样的胡子才算漂亮?至少长度要过关。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中列出了几位古代名人胡子的长度——晋太傅王育、十六国前赵政权开国皇帝刘渊“皆三尺”;崔琰“须长四尺”;刘渊之子、前赵昭文帝刘曜“长至五尺”。另外还有,南朝文人谢灵运“须垂至地”;明朝太子太师石亨、首辅张居正长子张敬修“髯皆过膝”。而张居正的胡子也很长,《明史·张居正传》称他:“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

古代人为什么喜欢留胡子?古代男人的毛发有哪些特殊含义

我们看古装影视剧,会发现里面大部分的男性都有留胡子的习惯,而且像关羽那样胡子都快跟头发一样长了,感觉有些太过夸张。古人非常看重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