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起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阴阳的起源,第1张

阴阳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观念之一,它起源于氏族社会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物象的观察。西周春秋时期,形成了具有自然哲学性质的阴阳二气说,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阴阳学说沿着朴素辩证法的阴阳观念和宗法伦理化的阴阳观念两条线索发展,形成了二元化的阴阳学说。

最初的阴阳观念是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天象观测而产生的。进行天象观测的原因是因为聚居在大河流域的先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天象、气候、河水涨落泛监等方面的制约。太阳出没和月亮圆缺变化形成的明暗交替的天象,乌云蔽日和云开日出的天象给了先民们深刻的感受,由此产生了最初的阴阳观念,所谓“其阴其阳,以征以行”(《商周金文遗录•@①伯子@②铭》),所谓“阴者见云不见日,阳者云开而见日”(《说文通训定声》),都是阴阳观念的原始意义。《汉书•艺文志》曰:“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上古氏族社会就有了羲氏、和氏这样观察天象的专职人员,说明阴阳学说与天文知识有关。

尽管阴阳观念形成于氏族社会,但由于受文字、宗教观念等因素的制约,直到西周末年,夏、商时期神事笼罩一切的宗教迷雾渐渐散开,阴阳观念才由伯阳父提出。他把阴阳看作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两种气,用阴阳二气的交感变化来解释地震的现象,已具有自然哲学的意义。老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第四十二章》)的命题,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具有阴阳对立的属性,已包含二元化阴阳学说的萌芽。

至《周易》成书的战国晚期,封建的宗法关系逐渐形成,《易传》的作者在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命题的基础上,把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阴阳观念类比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君臣、父子、夫妇等宗法关系,把宗法关系体现的尊卑贵贱也赋予阴阳的属性,形成了双重的阴阳观念,把具有自然哲学性质的一元化的阴阳学说发展为朴素的阴阳观念与封建宗法关系相结合的二元化的阴阳学说。约从战国中晚期迄于汉代,阴阳学说的特点已不是单纯的自然哲学,而是沿着朴素辩证法的阴阳观念和宗法伦理化的阴阳观念两条线索发展。

阴阳的概念

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

中国的传统学术中,有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及“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的观念。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家,是中国东周战国中期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故名阴阳家,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齐国的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4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他是战国末期齐国人,相传墓地在今章丘相公庄镇郝庄。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

他把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五行说应用到历史观点上,提出“五德始终”的历史观,即整个物质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事物发展变化是通过五行相克相生来实现的;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像自然一样。

根据所提供的知识,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下是大致的时间先后顺序:

- 阴阳: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期,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据传,伏羲氏观天地、察万物,悟出了阴阳之道,用一阴一阳的符号来表现天地间的变化。因此,阴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 五行:起源于周朝,当时人们认识到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相互关联、制约,维持着自然的平衡和万物的生长。五行思想逐渐被后来的道家、儒家等学派接受和应用,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 八卦: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期,他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据传,伏羲氏观天地、察万物,根据阴阳二气的变化,画出了八个基本符号,即八卦。这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是阴阳变化的初步表现。后天八卦则由周文王在监狱中演化而来。

- 干支:起源于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部分。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种形式,它以十干和十二支为基础,通过将它们配合起来形成六十个不同的组合,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变化。这个方法在中国古代历法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综上所述,阴阳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期,五行起源于周朝,八卦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期,而干支则起源于夏商时期。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历法、占卜、风水等领域。

陈鑫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是第一部用阴阳五行解释太极拳的理论著作。

太极为家三大拳种(形意、太极、八卦)之一,之所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承至今,不在慢腾腾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在内含一套独具特色的拳学理论。归纳概括,即阴阳学说、八卦学说和五行学说。

古人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无极,即迷迷茫茫,混混沌沌,在人则为腹内中和之气;所谓太极,即动静变化,开者为动,合者为静,在人则为伸缩卷放;所谓两仪,即阴阳二气,阴动阳静,阴息阳生,在人则为虚实变化;

所谓四象,即前后左右,意注一向,防守四方,在人则为进退顾盼(对应金木水火土);所谓八卦,即太极八手,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在人则为攻防之法。

简而言之,阴阳学说指的是身体的虚实变化,八卦学说指的是手上俯仰翻转,五行学说指的是脚下进退闪躲。以上只是概说,内之精妙,不可尽言,望学者细心揣摩,心悟体会。

扩展资料

掌握太极拳,必须掌握阴阳学说。太极拳吸收引进了阴阳的辩证哲理,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动静相兼。静是阴,动是阳,动从静中生,阳从阴中来。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的运动,无论是先求无极的静中求动,不是行拳走架的动中求静,都以动、静二字为根本。

2、对立统一。太极拳每个动作中的开与合、虚与实、动与静、柔与刚的变化,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运动处于统一的整体之中。所以太极拳强调“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内必有外”的对称平衡运动规律。

3、相互转化。阴和阳是矛盾的双方,以各自的对立面为条件,互相影响,阴阳互济,虚实互助,刚柔相济,蓄发相变,互相转化。

如太极拳中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开先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柔中有刚,刚中含柔,化中有发,发中有化等理论,都说明了太极的本质特征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

阴阳的最初含义是描述自然界中相对而言的两种对立、互补且相互依存的力量和状态。

1阴阳的起源及由来

阴阳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了阴阳思想的初步表述。阴阳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2阴阳的基本含义和相对性

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描述自然界中的两种对立、互补且相互依存的力量和状态。阴指的是阴冷、阴暗、消极、凝聚、负向等属性;阳指的是阳光、热量、积极、扩散、正向等属性。阴阳是相对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规律。

3阴阳的象征意义和应用领域

阴阳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两种力量,也被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的身体健康等多个领域中。在中国哲学和文化中,阴阳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象征着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变化发展。在中医学中,阴阳理论被用来解释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平衡与失衡,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

4阴阳的哲学思想和思考方式

阴阳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互补性和动态变化。通过阴阳的观念,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太极、五行、阴阳学说等,这些思想都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5阴阳的现代理解和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阴阳的理解也在不断演变。现代科学认为,阴阳可以理解为相对而言的一组对立属性,即冷热、明暗、收敛扩散等。在当代社会中,阴阳的概念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在商业、管理、心理学等领域中,人们常常运用阴阳思维进行分析和决策。

6阴阳的启示和深层意义

阴阳的思想不仅仅是描述自然界的一个观念,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智慧的体现。它提醒着人们要认识到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追求生活的平衡和和谐。同时,阴阳的哲学思想也引导人们去思考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探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阴阳的起源

阴阳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观念之一,它起源于氏族社会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物象的观察。西周春秋时期,形成了具有自然哲学性质的阴阳二气说,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