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明清至近代大写意画的人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开拓明清至近代大写意画的人是谁,第1张

明清大写意画派的开山大师是徐渭。

徐渭(1521—1593)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大云坊的观桥庵东榴花书屋(即今绍兴市青藤书屋)内,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他家原是绍兴城里一个名门望族,据他的《赠族兄序》云:“吾宗居会稽,自吾祖而上,代多豪隽富贵老寿之人。”他的叔父徐钥是成化年间进士,徐滋是贡生。但这个家族在徐渭出世后,就迅速败落了。徐渭的父亲徐鏓,历任州县官,后因病退休,回绍兴原籍。原配童夫人生了两个男孩:长男徐淮和次男徐潞。童夫人中年去世,徐鏓又娶苗百户家一守寡的侄女做继室,即苗宜人。苗宜人未生育,徐鏓晚年纳苗宜人的侍女为妾,生徐渭。徐渭出世百日,其父即病逝。因是庶出,在封建社会,凡事都要低人一等,这于徐渭的反抗精神,有一定的作用。

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却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嘉靖十九年(1540年),二十岁的他考中了秀才。此后,徐渭两次参加绍兴府乡试,直到四十一岁时,经历了八次考试的他,始终也未能中举。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冬,升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经过多次相邀,胡宗宪终于将徐渭招入幕府,充当幕僚。此后,徐渭随总督府移驻宁波、杭州、严州(今浙江建德)、崇安等地。他“知兵,好奇计”,为胡宗宪谋划,助其擒获倭寇首领徐海、招抚海盗汪直。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并死于狱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数人受到牵连。徐渭生性本就有些偏激,因连年应试未中,加上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迫害,于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当他去世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徐渭的绘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从而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随意控制笔墨以表现情感的写意花鸟画技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享国276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壮怀激烈,至今余音未绝。能够让“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则是无数将星的拱卫和守护。

第十名:袁崇焕

袁崇焕本是地地道道的南方广东人,又在福建当官。可使命召唤也好、阴错阳差也好,他竟然来到北方苦寒地带,成为抵抗清军入侵的中流砥柱。

袁崇焕长期守卫山海关及辽东,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等胜利,他所构建的“关宁锦防线”,让清军望而生畏、难以逾越。换句话说,袁崇焕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使得清军至少晚进关10年。

不幸的是,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受到清军的离间计,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于自己人之手,悲乎。

第九名:郑成功

郑成功是福建人,父亲郑芝龙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当郑芝龙投降南下的清军时,郑成功却毅然走上了抗击清军的道路。

众所周知,郑成功一生最重大的贡献,是收复了台湾岛。

1624年,荷兰军舰入侵台湾,在台湾建立了殖民统治。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在台湾军民的支持下,郑成功所部经过9个月激烈战争,将荷兰人赶走,结束了荷兰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第八名:李定国

李定国是陕西人。他本是张献忠起义大军中的一员,为推翻明朝统治而冲锋陷阵;清军入关后,他又继承张献忠遗志,率部抵抗清军,长达15年之久。

1652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吴三桂两路大军进攻李定国。桂林严关一战,李定国大军将孔有德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孔有德被包围在桂林,自知走投无路,于是杀掉爱妻,将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自焚而亡。

当年冬天,清廷又派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15万大军前来进攻。尼堪是努尔哈赤的孙子,打仗很有两下子。李定国利用其骄横的心理,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尼堪带入埋伏圈。尼堪被李定国一刀劈为两半。

李定国一人就干掉清军两个王爷,让清军闻风丧胆。

第七名:于谦

于谦是浙江人。他本是一名文臣,却以武扬名。终其一生只指挥了一场战役,却就凭这场战役,跻身千古名将行列。

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在土木堡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随即挥师南下,直逼京师。于谦力主抗战,并积极组织京师保卫战。于谦亲自率军在北京城下迎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击败也先大军。

京师保卫战的胜利,避免了靖康之耻的在明朝的再现,使得明朝延长了近200年的国运。

第六名:蓝玉

蓝玉是安徽人。他的身份很特殊。一方面,他是皇太子朱标妃子的舅父,算是皇亲国戚;另一方面,他死得最惨,以谋反罪被杀,还被“剥皮实草,传示各地”。

蓝玉几乎参与过明朝开国后所有大规模战役。

往北,他多次远征漠北,打得蒙古铁骑四处逃窜。向南,他征讨云南,消灭了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往西,他出征四川,征讨西蕃平叛。向东,他攻克占领兴和(今河北张北),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

然而,随着功劳越大,地位越高,蓝玉日渐恣意骄横,最终被朱元璋以谋反罪杀掉,还牵连杀死了1万多人。

第五名:李文忠

李文忠是江苏人。他是朱元璋的外甥,又是他的养子。他19岁就跟随朱元璋行军作战,第一次作战就立了功。

其后,李文忠转战沙场,屡立战功,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李文忠当时的地位,只在徐达、常遇春之下,名列第三。明朝建立后,又参加了北征和西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李文忠人如其名,忠厚仁慈。1380年,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大开杀戒,杀死胡惟庸、李善长、赵庸、郑遇春、朱亮祖等一帮开国功臣,还株连杀掉了3万余人。李文忠劝朱元璋少诛戮,受到朱元璋斥责。不久,李文忠病卒。

第四名:常遇春

常遇春是安徽人。还记得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常遇春吗,小说里的常遇春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为众多金庸迷所喜爱。

常遇春没读过什么书,可他似乎注定为战争而生。他作战沉着果敢,一生历经大小数百战,从未败北,为明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常遇春对于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也颇为自信。他曾经说,率兵十万,就能横行天下。因此军中呼为他“常十万”。

1369年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途中,离奇暴病而亡。时年39岁。朱元璋闻讯大惊,亲自出奠,赐葬于钟山之下。

第三名:李如松

李如松是辽东人,抗清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长子。

万历年间,明神宗先后在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李如松一人就参加了两次。

第一次是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此战李如松千里奔袭至贺兰山,引黄河水对宁夏城进行围攻,最终一举攻破城防。

第二次是远征朝鲜半岛,抗击倭寇。当时,丰臣秀吉出动倭寇15万人攻击朝鲜,明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有义务前去救援。李如松率军出征,碧蹄馆一战,以3000铁骑打败4万倭寇。夜袭龙山之战,一把火将倭寇数十万石粮食烧得干干净净。倭寇军心涣散,全线溃败,被迫与明朝、朝鲜达成停战协议,撤出朝鲜半岛。

第二名:戚继光

戚继光是山东人,著名的抗倭英雄。

现代人很难想象,在明朝时期倭寇的战斗力有多高。1555年,一队人数仅仅72人的倭寇,就敢围攻守军达数万的江南重镇南京。在让明朝军队死伤8、900人后,倭寇没有死一人,全身而退。

戚继光的出现,结束了倭寇的嚣张历史。他从阵法、武器、装备、制度入手打造了古代中国第一支特种部队,将为虐沿海的倭患扫荡一空。

此后,戚继光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他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如今,戚继光和韩信、诸葛亮、项羽三人,同为兵法殿堂的宗师。

第一名:徐达

徐达是安徽人,当之无愧的明朝开国第一名将。

徐达一生经历数十大战、恶战,战必胜、攻必取。凭着这样的战绩,徐达就足以进入明朝十大名将之列。

秦至明清的儒家思想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cw5d     

(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还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和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受压制:有些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西汉时期享“独尊”: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因而获得“独尊”地位,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主要原因有三: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经济繁荣;二、江浙地区进士多,学堂多,教育资源丰富;三、读书氛围浓厚,环境适合读书,自然更出成绩。

自古江南出才子,这一点在我们熟知的电视剧《江南四大才子》中便体现的淋漓尽致。明清的进士也大多来自江浙,为此还设立了南北分卷。即使分卷考试后,中进士的人还是大部分来自江浙地区。之所以江浙地区的人那么善于读书,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重心难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江浙地区经济条件明显比北方好,经济发达,士族较多。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江浙地区的知识分子他们本身就出生在黄金屋,他们富人家出身居多,比较重视家庭教育,衣食无忧让他们可以放心的搞学问。当时,江浙一带信息流通便捷、物质条件优厚,在这里的知识分子自然有优渥的条件,所以他们见多识广,博闻多识。

二、有知识的人多,教育资源丰富

因为每年中进士的人数量很多,这些知识分子开设了很多私塾、学堂。所以江浙一带教育资源丰富。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其他进士等知识分子榜样作用的带领下,自然更多知识分子埋头苦读忙于功名。

二、水土滋养,更容易出成绩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读书至关重要,否则古代孟母也不会三迁。江浙人杰地灵,水土滋养,环境稳定,读书氛围浓厚,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此地自然更适合读书,此地的读书人当然容易出成绩。

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江浙人善于读书” 的相关回答,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期待你的分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我和我一起进行中华文史苦旅。本文引用出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笔者。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1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由罗贯中根据民间三国故事和三国志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在明末清初被毛宗岗修正文辞、改换诗文后成为现今流传广、水平高的版本、是中国首部文人长篇小说。

2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由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也是讲述的梁山好汉反抗社会欺压、被宋朝诏安为宋朝征战终消亡故事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不仅是中国早使用白话文写出的具备史诗特征的章回体小说之易,还会东亚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3西游记

西游记是由明代吴承恩编写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描写着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与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起去西天取经的中国古代首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这部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各种版本、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4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是一部作者存在争议的长篇小说,受认可是由明代许仲琳完成在隆庆、万历年间的章回体小说,小说是以历史和珍宝阁之观念为思想框架,掺杂大量的想象来用一百回的故事描述武王伐纣的故事。

5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讲述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位女主人公之间故事的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也是于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的中国首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并位居首位,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和多种戏曲。

6红楼梦

红楼梦这部共120回的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小说中是以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为背景,反映着当时封建社会情况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而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由高鹗所补,现代学术界还专门产生了红学这个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

7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这部由清代吴敬梓创作于清朝乾隆十四年或稍前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通过写实主义的文笔描绘出其中的人们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利用深入细腻的文笔和高潮的讽刺手法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8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在清朝乾隆时期进行编订,由纪昀在内的360多位高官、学者共同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费了13年编成,由经、史、子、集四部共同组成,收录有3462种图书,共79338卷的中国古代规模大的丛书。

9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这本由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全书共491篇短篇小说,其中一部分作品表现出作者理想的爱情观的作品,除此之外,这部短篇小说集中还揭露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作者的观点。

10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这部由清朝长洲人沈复创作于清朝嘉庆十三年的自传体散文集,是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平凡又充满情趣的夫妇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所见所闻的自传体散文集,其中不仅记下了各地美丽风光,还反映出当时的世态人情。

开拓明清至近代大写意画的人是谁

明清大写意画派的开山大师是徐渭。徐渭(1521—1593)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大云坊的观桥庵东榴花书屋(即今绍兴市青藤书屋)内,初字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