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关于屈原的传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端午节关于屈原的传说,第1张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的说法,现在总结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说法:

1、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2、端午起源于龙的节日;3、端午起源于夏至之说;4、端午起源于恶日之说;5、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接下来对以上的几种说法一一道来。

一、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

这个说法最早能追溯到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政治上的失败、楚王的昏庸、新君继位、楚国灭亡,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跳入汨罗江,以身殉楚,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为纪念他,每年的这一天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此来驱赶蛟龙。

这个说法是最广为流传的,最为大众所知的,我老家在内蒙古东北部,算是广义上的东北,在东北地区,大家基本都相信这个说法,我在小时候,就从父母、小朋友之中就知晓这种说法。包括后来上学,在老师、书本那里学到的也是这种说法。尤其是屈原在跳江前说的那句举世名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另一种说法是: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听到消息后立刻纷拥划船去救屈原,船一直划到洞庭湖,也没有见到屈原的尸体。那个时候,正遇到下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由此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与纪念屈原相关的活动。

二、端午起源于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他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当然,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或者史学家都对端午节的来历进行了各种考古论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闻一多先生的说法算是其中的一种。

三、端午起源于夏至之说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南北朝梁宗懔编著的《荆楚岁时记》,原文记载有:“夏至节曰,食粽”,而在前面五月五日习俗中并未提到吃粽子。因此在南北朝的时候,端午节并非指的是五月初五,而是“午日”的夏至节。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划龙舟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四、端午起源于毒月恶日之说

在先秦朝代的时候,老百姓普遍都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而《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驱毒辟邪,这一天要木兰浴、悬艾草、带五彩丝、禁欲。

因此,从上述典故和文献来看,五月五日是毒月恶日也是有一定的出处,且不论是否迷信或者子虚乌有,这种说法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产物。而保留至今的悬艾草、带五彩丝的活动依然广泛流传于民间,我相信,这是对传统文化保留和发扬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了吧。

五、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

这种说法认为,端午避邪只是其中一个手段,且吃粽子、花生等都是为了传宗接代,其根本意义在于祈求宗子。

这种说法也印证了古代对子嗣和传宗接代看的非常重要,也算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法了

我所了解的端午节:

1、端午节又名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2、我老家在内蒙东北部,我们那里端午节的习俗是,①在五月初四快晚上的时候去野外折柳树枝、挖艾蒿、山花椒。把这几种东西准备好之后,分别放置在大门、房檐、窗户上,有辟邪之说。等到过几天,艾蒿干了之后,在晚上还可以点燃,有驱虫之说。②在端午节前几天,大家会赶集买芦苇叶、马莲(就是包粽子的“绳子”,也是一种植物)、糯米,买来之后,会把芦苇叶和马莲在水中浸泡几天,待到端午节当天,各家开始包粽子、煮粽子,在煮粽子的锅里还会放几个鹅蛋,传说吃了粽子水煮的鹅蛋,一年不会生病,也算是表达了人们对追求身体健康的一种期望吧。③在端午来临之前大人们会去赶集买“葫芦挂件”(如下图所示),表达驱邪平安之意。

④小孩会在这一天在手腕和脚腕上带五彩绳,也是表达驱邪之意。

箬叶,中药名,别称辽叶、茶篰箬叶。为禾本科植物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es (Munro) Keng f和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 (Keng) McClure[Arundinaria lafitolia Keng]的叶。箬竹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湖南零陵阳明山等地。阔叶箬竹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小便不利,喉痹,痈肿。

端午节关于屈原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