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六十 志第十二(3)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元史》卷六十 志第十二(3),第1张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至元二年,授雅州碉门安抚使高保四虎符,高保四言:“碉门旧有城邑,中统初为宋人所废,众依山为栅,去碉门半舍,欲复戍故城,便于守佃。”敕秦蜀行省:“彼中缓急,卿等相度,顺得其宜,城如可复,当助成之。”三年,谕四川行枢密院,遣人于碉门、岩州西南沿边,丁宁告谕官吏军民,有愿来归者,方便接纳,用意存恤,百姓贫者赈之,愿徙近里城邑者以屋舍给之。)

 礼店文州蒙古汉儿军民元帅府(自河州以下至此多阙,其余如朵甘思、乌思藏、积石州之类尚多,载籍疏略,莫能详录也。)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九、府三,属府二,属州三十六,军一,属县八十一。蛮夷种落,不在其数。(本省陆站四十八处,水站八十四处。盐场十二处,俱盐井所出。井凡九十五眼,在成都、夔府、重庆、叙南、嘉定、顺庆、广元、潼川、绍庆等路所管州县万山之间。)

 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

 成都路,(上。)唐改蜀郡为益州,又改成都府。宋为益州路,又为成都府路。元初抚定,立总管府,设录事司。至元十三年,领成都、嘉定、崇庆三府,眉、邛、隆、黎、雅、威、茂、简、汉、彭、绵十一州,后嘉定自为一路,以眉、雅、黎、邛隶之。二十年,又割黎、雅属吐蕃招讨司,降崇庆为州,隆州并入仁寿县,隶本府。户三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口二十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县九、州七。州领十一县。

 录事司。

 县九

 成都,(下。唐、宋为成都府治所。至元十三年,以本县元管大城内西北隅并入录事司。)华阳,(下。)新都,(下。)郫县,(下。)温江,(下。)双流,(下。)新繁,(下。)仁寿,(下。唐为陵州。宋为隆州。元至元二十年,以此州地荒民散,并为仁寿县,隶成都府路。)金堂。(下。宋属怀安军。元初升为怀州,而县属如故。至元二十年,并州入金堂县,隶成都府路。)

 州七

 彭州,(下。)唐置蒙州,又为彭州。宋及元因之。领二县:

 蒙阳,(下。)崇宁。(下。)

 汉州,(下。)唐为德阳郡,又为汉州。自唐至宋,苦于兵革,民不聊生。元中统元年,复立汉州。领三县:

 什邡,(下。)德阳,(下。至元八年,升为德州。十三年,仍为县,隶成都路。十八年,复来属。)绵竹。(下。至元十三年,以户少并入州,后复置。)

 安州,(下。)唐置石泉县。宋升为军。元中统五年,升为安州。领一县:

 石泉。(下。)

 灌州,(下。)唐导江县。五代为灌州。宋为永康军,后废为灌口寨。元初复立灌州。至元十三年,以导江、青城二县户少,省入州。(青城陶坝立屯田万户府。)

 崇庆州,(下。)唐为唐安郡,又为蜀州。宋为崇庆军。元至元十二年,立总管府。二十年,改为崇庆州,并江原县入州。(本州有屯田万户府。)领二县:

 晋原,(下。)新津。(下。)

 威州,(下。)唐维州。宋改威州,领保宁、通化二县。元至元十九年,并保宁入州。领一县:

 通化。(下。)

 简州,(下。)唐析益州置。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并附郭阳安县入州。二十二年,并成都府所属灵泉县来隶。而本州有平泉,以地荒,竟废之。

 嘉定府路,(下。)唐初为嘉州,又改犍为郡,又仍为嘉州。宋升嘉定府。元至元十三年,立总管府。旧领龙游、夹江、峨眉、犍为、洪雅五县。二十年,并洪雅入夹江。领司一、县四、州二。州领三县。(户口数阙。)

 录事司。

 县四

 龙游,(下。)夹江,(下。)峨眉,(下。)犍为。(下。)

 州二

 眉州,(下。)唐改嘉州,又仍为眉州。元至元十四年,隶嘉定路。领二县:

 彭山,(下。)青神。(下。)

 邛州,唐初置邛州,又改临邛郡,又仍为邛州。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抚司,兼行州事。二十一年,并临邛、依政、蒲江三县入州。领一县:

 大邑。(下。)

 广元路,(下。)唐初为利州,又改益昌郡,又复为利州。宋为利州路,端平后兵乱无宁岁,地荒民散者十有七年,元宪宗三年,立利州治,设都元帅府。至元十四年,罢帅府,改为广元路。户一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万六千四百六。(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县二、府一、州四。府领三县,州领七县。(本路屯田九顷有奇。)

 县二

 绵谷,(下。)昭化。(下。元初并葭萌入焉。)

 府一

 保宁府,(下。)唐隆州,又改阆州,又为阆中郡。后唐为保宁军。元初立东川路元帅府。至元十三年,升保宁府。二十年,罢元帅府,改保宁路。初领新得、小宁二州,后并入阆中县,又并奉国入苍溪县,新井、新政、西水总入南部县,仍改为府,隶广元路。(本府屯田一百一十八顷有奇。)领三县:

 阆中,(下。倚郭。)苍溪,(下。)南部。(下。)

 州四

 剑州,(下。)唐为始州,后改剑州。宋升普安军,又为隆庆府。元至元二十年,改剑州。领二县:

 普安,(下。至元二十年,并普城、剑门入焉。)梓潼。(下。)

 龙州,(下。)唐初为龙门郡,又改龙州,又改江油郡,又改应灵郡。宋改政州,继复旧。元宪宗岁戊午,宋守将王知府以城降。至元二十二年,并江油、清川二县入焉。

 巴州,(下。)唐初改巴州,又改清化郡,又为巴州。宋领化城、难江、恩阳、曾口、上通江、下通江六县。元至元二十年,并难江、恩阳二县入化城,上、下通江二县入曾口。领二县:

 化城,(下。)曾口。(下。)

 沔州,(下。)唐初为兴州,又为顺政郡,又改兴州。宋改沔州。元至元十四年,隶广元路。二十年,废褒州,止设铎水县,迁沔州而治焉。领三县:

 铎水,(下。倚郭。)大安,(下。本大安州,至元二十年,降为县以来属。)略阳。(下。至元二十年,并长举及西县入焉。)

 顺庆路,(下。)唐为南充郡,又改梁州,又改充州。宋升顺庆府。元中统元年,立征南都元帅府。至元四年,置东川路统军司,后改东川府。十五年,复为顺庆。二十年,升为路,设录事司。户二千八百二十一,口九万五千一百五十六。(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县二、府一、州二。府领二县,州领五县。

 录事司。

 县二

 南充,(下。至元二十年,并汉初入焉。)西充。(下。至元二十年,并流溪旧县入焉。)

 府一

 广安府,唐属宕渠、巴西、洛陵三郡。宋置广安军,又改宁西军。元至元十五年,废宁西军。二十年,升为广安府。旧领渠江、岳池、和溪、新明四县,后并和溪、新明入岳池。领二县:

 渠江,(下。倚郭。)岳池。(下。)

 州二

 蓬州,(下。)唐改蓬山郡,又仍为蓬州。元初立宣抚都元帅府,后罢。至元二十年,立蓬州路总管府,后复为蓬州。领三县:

 相如,(至元二十年,以金城寨入焉。)营山,(下。至元二十年,并良山入焉。)仪陇。(下。至元二十年,并蓬池、伏虞入焉。)

 渠州,(下。)唐初为渠州,又改濆山郡,又为渠州。宋属潼川府。元至元十一年,立渠州安抚司。二十年,罢安抚司,以渠州为散郡。领二县:

 流江,(下。)大竹。(下。至元二十年,并邻山、邻水入焉。)

 潼川府,唐梓州,又改梓潼郡,又为梓州。宋改静戎军,又改静安军,又升潼川府。兵后地荒,元初复立府治。至元二十年,并涪城及录事司入郪县,通泉入射洪,东关入盐亭,铜山入中江。领县四、州二。(户口阙。)

  萧捴,字智遐,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性温裕,有仪表,在梁封永丰县侯。东魏遣李谐、卢元明使梁。梁武帝以捴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受币于宾馆。历黄门侍郎,累迁巴西、梓潼二郡守。及侯景作乱,武陵王纪称尊号。时宗室在蜀,唯捴一人,封捴秦郡王。纪率众东下,以捴为尚书令、征西大将军、都督、益州刺史,守成都。又令梁州刺史杨乾运守潼州。

 周文帝知蜀兵寡弱,遣大将军尉迟迥总众讨之。迥入剑阁,长驱至成都。捴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于是率文武于益州城北,共迥升坛歃血立盟,以城归魏。授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封归善县公。周闵帝践阼,进爵黄台郡公。

 武成中,明帝令诸文儒于麟趾殿校定经史,仍撰《世谱》,捴亦豫焉。寻以母老,兼有疾疹,请在外著书,诏许之。保定元年,授礼部中大夫,又以归款功,别赐食多陵县五百户,收其租赋。三年,出为上州刺史。为政以礼让为本,尝至元日,狱中囚系,悉放归家,听三日然后赴狱。主者争之,捴曰:「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以之获罪,弥所甘心。」诸囚荷恩,并依限而至,吏人称其惠化。秩满向还,部人季漆等三百余人上表,乞留更两载。诏虽不许,甚嘉美之。

 及捴入朝,属置露门学。武帝以捴与唐瑾、元伟、王褒等四人,俱为文学博士。

 捴以母老,表请归养私门,帝弗许。寻以母忧去职。历少保、少傅,改封蔡阳郡公。卒,武帝举哀于正武殿,赠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傅、益州刺史,谥曰襄。

 捴善草隶,书名亚王褒,算数医方,咸亦留意。所著诗赋杂文数万言,颇行于世。

 子济,字德成,少仁厚,颇好属文。为东中郎将,从捴入朝。周孝闵帝践阼,除中外府记室,后至薄阳郡守。

 萧圆肃,字明恭,梁武帝之孙,武陵王纪之子也。风度淹雅,敏而好学。纪称尊号,封宜都王,除侍中。纪下峡,令圆肃副萧捴守成都。及尉迟迥至,与捴俱降。授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封安化县公。周明帝初,进棘城郡公,以归款勋。别赐食思君县五百户,收其租赋。后拜咸阳郡守,甚有政绩。寻改授太子少傅,作《少傅箴》。太子见而悦之,致书劳问。改授丰州刺史,寻进位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历司宗中大夫、洛州刺史,进位大将军。隋开皇初,授贝州刺史,以母老请归就养,许之,卒于家。有文集十卷,又撰时人诗笔为《文海》四十卷、《广堪》十卷、《淮海离乱志》四卷,行于世。

 萧大圜,字仁显,梁简文帝第二十子也。幼而聪敏,年四岁,能诵《三都赋》及《孝经》、《论语》,七岁居母丧,便有成人性。梁大宝元年,封乐梁郡王,丹杨尹。属侯景杀简文,大圜潜遁获免。景平,归建业。时丧乱之后,无所依,乃寓居善觉佛寺。人有以告王僧辩,乃给船饩,得往江陵。梁元帝见之甚悦,赐以越衫胡带,改封晋熙郡王,除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时大圜兄汝南王大封等犹未通谒。元帝性忌刻,甚恨望之,乃使大圜召之。大圜即日晓谕,两兄相继出谒,元帝乃安之。大圜恐谗忻酝生,乃屏绝人事;门客左右,不过三两人。不妄游狎,兄姊间,止笺疏而已。恒以读《诗》、《礼》、《书》、《易》为事。元帝尝自问《五经》要事数十条,大圜词约指明,应答无滞。帝甚叹美之,因曰:「昔河间好学,尔既有之;临淄好文,尔亦兼之。然有东平为善,弥高前载。」及于谨军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请和,大圜副焉,其实质也。出至军所,信宿,元帝降。

 魏恭帝二年,大圜至长安,周文帝以客礼待之。保定二年,大封为晋陵县公,大圜始宁县公。寻加大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俄而开麟趾殿,招集学士,大圜预焉。《梁武帝集》四十卷、《简文集》九十卷各止一本,江陵平后,并藏秘阁。大圜入麟趾,方得见之,乃手写二集,一年并毕,识者称叹之。

 大圜深信因果,心安闲放,尝云:

 拂衣褰裳,无吞舟之漏网;挂冠县节,虑我志之未从。傥获展禽之免,有美慈明之进。如蒙北叟之放,实胜济南之征。其故何哉夫闾阎者有优游之美,朝廷者有簪佩之累,盖由来久矣。留侯追踪于松子,陶朱成术于辛文,良有以焉。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

 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累。北山之北,弃绝人间;南山之南,超逾世网。面修原而带流水,倚郊甸而枕平皋。筑蜗舍于丛林,构环堵于幽薄。近瞻烟雾,远睇风云。藉纤草以廕长松,结幽兰而援芳桂。仰翔禽于百仞,俛泳鳞于千寻。果园在后,开窗以临花卉;蔬圃居前,坐檐而看灌畎。二顷以供饘粥,十亩以给丝麻。侍儿五三,可充纟任织;家僮数四,足代耕耘。沽酷牧羊,协潘生之志;畜鸡种黍,应庄叟之言。获菽寻汜氏之书,露葵征尹君之录。烹羔豚而介春酒,迎伏腊而候岁时。披良书,采至赜,歌纂纂,唱乌乌。可以娱神,可以散虑。有朋自远,扬榷古今;田畯相过,剧谈稼穑。斯亦足矣,乐不可支,永保性命,何畏忧责。

 岂若蹙足入绊,申颈就羁。游帝王之门,趋宰衡之势。不知飘尘之少选,宁觉年祀之斯须。万物营营,靡存其意;天道昧昧,安可问哉

 嗟乎!人生若浮,朝露宁俟。长绳系景,实所愿言。执烛夜游,惊其迅迈。百年几何,擎跽曲拳。四时如流,俯眉蹑足。出处无成,语默奚当。非直丘明所耻,抑亦宣尼耻之。

 建德四年,除滕王逌友。逌尝问大圜曰:「吾闻湘东王作《梁史》,有之乎余传乃可抑扬,帝纪奚若隐则非实,记则攘羊。」对曰:「言之妄也。如使有之,亦不足怪。昔汉明为《世祖纪》,章帝为《显宗纪》,殷鉴不远,足为成例。且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彰于四海,安得而隐之如有不彰,亦安得不隐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讳国之恶,抑又礼也。」逌乃大笑。后大军拔晋州,或问大圜:「师遂克不」对曰:「高欢昔以晋州肇基伪迹,今本既拔矣,能无亡乎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居数月,齐氏果灭。闻者以为知言。

 隋开皇初,拜内史侍郎,卒于西河郡守。撰《梁旧事》三十卷、《寓记》三卷、《士丧仪注》五卷、《要决》两卷,并文集二十卷。

 大封位开府仪同三司、陈州刺史。

 论曰:诸司马以乱亡归命,楚之最可称乎!其余碌碌,未足论也。而以往代遗绪,并当位遇,可谓幸矣。刘昶猜疑惧祸,萧夤亡破之余,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俱称晓了,盛当位遇。虽有枕戈之志,终无鞭墓之成。昶诸子狂疏,丧其家业;宝夤背恩忘义,枭镜其心。萧赞临边脱身,晚去仇贼,宠禄顿臻,颠狈旋至,信吉凶之相倚也。梁氏云季,子弟奔亡。王表动不由仁,胡颜之甚。祗、退、泰、捴、圆肃、大圜等虽羁旅异国,而终享荣名,非素有鎡基,怀文抱质,亦何能至于此也。方武陵拥众东下,任捴以萧何之事。君臣之道既笃,家国之情亦隆。金石不足比其心,河水不足明其誓。及魏安之至城下,旬日而智力俱竭,委金汤而不守,举庸蜀而来王。若乃见机而作,诚有之矣;守节没齿,则未可焉。

 地理下

彭城郡旧置徐州,后齐置东南道行台,后周立总管府。开皇七年行台废,大业四年府废。统县十一,户一十三万二百三十二。

彭城旧置郡,后周并沛及南阳平二郡入。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郡。有吕梁山、徐山。蕲梁置蕲郡。后齐置仁州,又析置龙亢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谷阳后齐置谷阳郡,开皇初郡废。又有巳吾、义城二县,后齐并以为临淮县,大业初并入焉。沛留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复。有微山、黄山。丰萧旧置沛郡,后齐废为承高县。开皇六年改为龙城,十八年改为临沛,大业初改曰萧。有相山。滕旧曰蕃,置蕃郡。后齐废。开皇十六年改曰滕县。兰陵旧曰承,置兰陵郡。开皇初郡废,十六年分承置郐州及兰陵县。大业初州废,又并兰陵、郐城二县入焉,寻改承为兰陵。有抱犊山。符离后齐置睢南郡,开皇初郡废,有竹邑县,梁置睢州,开皇三年州废,又废竹邑入焉。有女山、定陶山。方与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复。

鲁郡旧兖州,大业二年改为鲁郡。统县十,户十二万四千一十九。

瑕丘旧废,开皇十三年复,带郡。任城旧置高平郡,开皇初废。邹有邹山、承匡山。曲阜旧曰鲁郡,后齐改郡为任城。开皇三年郡废,四年改县曰汶阳,十六年改名曲阜。泗水开皇十六年置。有陪尾山、尼丘山、防山。有洙、泗水。平陆后齐曰乐平,开皇十六年改焉。龚丘后齐曰平原县,开皇十六年改焉。梁父有龟山。博城旧曰博,置泰山郡。后齐改郡曰东平,又并博平、牟入焉。开皇初郡废,十六年改县曰汶阳,寻改曰博城。有奉高县,开皇六年改曰岱山,大业初州废,又废岱山县入焉。有岱山、玉符山。嬴开皇十六年分置牟城县,大业初并入焉。有艾山。有淄水。

琅邪郡旧置北徐州,后周改曰沂州。统县七,户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

临沂旧曰即丘,带郡。开皇初郡废,十六年分置临沂,大业初并即丘入焉。有大祠山。费颛臾旧曰南城武阳,开皇十八年改名焉。又有南城县,后齐废。有开明山。新泰后齐废蒙阴县入焉。沂水旧置南青州及东安郡,后周改州为莒州。开皇初郡废,改县曰东安。十六年又改曰沂水。大业初州废。东安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复。有松山。莒旧置东莞郡。后齐废,后置义唐郡。开皇初废。

东海郡梁置南、北二青州,东魏改为海州。统县五,户二万七千八百五十八。

朐山旧曰朐,置琅邪郡。后周改县曰朐山,郡曰朐山。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带郡。有朐山、羽山。东海旧置广饶县及东海郡,后齐分广饶置东海县。开皇初废郡及东海县,仁寿元年,改广饶曰东海。有谢禄山、郁林山。涟水旧曰襄贲。置东海郡。东魏改曰海安。开皇初郡废,县又改焉。沭阳梁置潼阳郡。东魏改曰沭阳郡,置县曰怀文。后周改县曰沭阳。开皇初郡废。怀仁梁置南、北二青州。东魏废州,立义唐郡及怀仁县。开皇初郡废。

下邳郡后魏置南徐州,梁改为东徐州,东魏又改曰东楚州,陈改为安州,后周改为泗州。统县七,户五万二千七十。

宿豫旧置宿豫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下邳郡。又梁置朝阳、临沭二郡,后齐置晋宁郡,寻并废。夏丘后齐置,并置夏丘郡,寻立潼州。后周改州为宋州,县曰晋陵。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州废,县复曰夏丘。又东魏置临潼郡,睢陵县,后齐改郡为潼郡。又梁置潼州,后齐改曰睢州,寻废,亦入潼郡。开皇初郡县并废。徐城梁置高平郡。东魏又并梁东平、阳平、清河、归义四郡为高平县,又并梁朱沛、循仪、安丰三郡置朱沛县。又有安远郡,后齐废,后周又并朱沛入高平。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更名徐城。淮阳梁置淮阳郡。东魏并绥化、吕梁二郡置绥化县。后周改县为淮阳。开皇初郡废。又有梁临清、天水、浮阳三郡,东魏并为甬城县,后齐改曰文城县,后周又改为临清,开皇三年省入焉。下邳梁曰归政,置武州,下邳郡。魏改县为下邳,置郡不改,改州曰东徐。后周改州为邳州。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有峄山、磬石山。良城梁置武安郡,开皇初郡废,十一年县更名曰良城。有徐山。郯旧置郡,开皇初废。

《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彭城、鲁郡、琅邪、东海、下邳,得其地焉。在于天文,自奎五度至胃六度,为降娄,于辰在戌。其在列国,则楚、宋及鲁之交。考其旧俗,人颇劲悍轻剽,其士子则挟任节气,好尚宾游,此盖楚之风焉。大抵徐、兖同俗,故其余诸郡,皆得齐、鲁之所尚。莫不贱商贾,务稼穑,尊儒慕学,得洙泗之俗焉。

江都郡梁置南兖州,后齐改为东广州,陈复曰南兖,后周改为吴州。开皇九年改为扬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统县十六,户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四。

江阳旧曰广陵,后齐置广陵、江阳二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为邗江,大业初。更名江阳。有江都宫、扬子宫。有陵湖。江都自梁及隋,或废或置。海陵梁置海陵郡。开皇初郡废,又并建陵县入,寻析置江浦县,大业初省入。宁海开皇初并如皋县入。高邮梁析置竹塘、三归二县,及置广业郡,寻以有嘉禾,为神农郡。开皇初郡废,又并竹塘、三归、临泽三县入焉。安宜梁置阳平郡及东莞郡。开皇初郡废,又废石鳖县入焉。有白马湖。山阳旧置山阳郡,开皇初郡废。十二年置楚州,大业初州废。有后魏淮阴郡,东魏改为淮州,后齐并鲁、富陵立怀恩县,后周改曰寿张,又侨立东平郡。开皇元年改郡为淮阴,并立楚州,寻废郡,更改县曰淮阴。大业初州废,县并入焉。盱眙旧魏置盱眙郡。陈置北谯州,寻省。开皇初郡废,又并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入。有都梁山。盐城后齐置射阳郡,陈改曰盐城,开皇初郡废。清流旧曰顿丘,置新昌郡及南谯州。开皇初改为滁州,郡废。又废乐钜、高塘二县入顿丘,改曰新昌。十八年又改为清流。大业初州废。有白禅山、曲亭山。全椒梁曰北谯,置北谯郡。后齐改郡为临滁,后周又曰北谯。开皇初郡废,改县为滁水。大业初改名焉。有铜官山、九斗山。六合旧曰尉氏,置秦郡。后齐置秦州。后周改州曰方州,改郡曰六合。开皇初郡废,四年改尉氏曰六合,省堂邑、方山二县入焉。大业初州废。又后齐置瓦梁郡,陈废。有瓜步山、六合山。永福旧曰沛,梁置泾城、东阳二郡,陈废州,并二郡为梁郡。后周改梁郡为石梁郡,改沛县曰石梁县,省横山县入焉。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县曰永福。有香山、永福山。句容有茅山、浮山、四平山。延陵旧置南徐州、南东海郡,梁改曰兰陵郡,陈又改为东海。开皇九年州郡并废,又废丹徒县入焉。十五年置润州,大业初州废。有句骊山、黄鹄山、蒜山、长塘湖。曲阿有武进县,梁改为兰陵,开皇九年并入。

钟离郡后齐曰西楚州,开皇二年改曰濠州。统县四,户三万五千一十五。

钟离旧置郡,开皇初郡废。大业中复置郡。定远旧曰东城。梁改曰定远,置临濠郡。后齐改曰广安。开皇初郡废。又有旧九江郡,后齐废为曲阳县,县寻废。又有梁置安州,侯景乱废。化明故曰睢陵,置济阴郡。后齐改县曰池南,陈复曰睢陵,后周改为昭义。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县改名焉。涂山旧曰当涂。后齐改曰马头,置郡曰荆山。开皇初改县曰涂山,废郡。有当涂山。

淮南郡旧曰豫州,后魏曰扬州,梁曰南豫州,东魏曰扬州,陈又曰豫州,后周曰扬州。开皇九年曰寿州,置总管府,大业元年府废。统县四,户三万四千二百七十八。

寿春旧有淮南、梁郡、北谯、汝阴等郡,开皇初并废,并废蒙县入焉。大业初置淮南郡。有八公山、门溪。安丰梁置陈留、安丰二郡,开皇初并废。有芍陂。霍丘梁置安丰郡,东魏废。开皇十九年置县,名焉。长平梁置北陈郡,开皇初废,又并西华县人。

弋阳郡梁置光州。统县六,户四万一千四百三十三。

光山旧置光城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置县焉。大业初置光阳郡。又有旧黄川郡,梁废。乐安梁置宋安郡,及宋安、光城二县,又有丰安郡,开皇三年并废入焉。有弋阳山、浮光山、金山、锡山。定城后齐置南郢州,后废入南、北二弋阳县,后又省北弋阳入南弋阳,改为定远焉。又后魏置弋阳郡,及有梁东新蔡县。后周改为淮南郡。又后齐置齐安、新蔡二郡,及废旧义州,立东光城郡。至开皇初,五郡及郢州并废。殷城旧曰包信,开皇初改名焉。梁置义城郡及建州,并所领平高、新蔡、新城三郡,开皇初并废。有大苏山、南松山。固始梁曰蓼县。后齐改名焉,置北建州,寻废州,置新蔡郡。后周改置浍州。开皇初州郡并废入,又改县为固始。有安阳山。期思陈置边城郡。开皇初郡废,改县名焉。有后齐光化郡,亦废入焉。有大别山。

蕲春郡后齐置雍州,后周改曰蕲州。开皇初置总管府,九年府废。统县五,户三万四千六百九十。

蕲春旧曰蕲阳,梁改曰蕲水。后齐改曰齐昌,置齐昌郡。开皇十八年改为蕲春。开皇初郡废。有安山。浠水旧置永安郡,开皇初郡废。有石鼓山。蕲水旧曰蕲春,梁改名焉。有鼓吹山。有蕲水。黄梅旧曰永兴,开皇初改曰新蔡,十八年改名焉。有黄梅山。罗田梁置义州、义城郡,开皇初并废。

庐江郡梁置南豫州,又改为合州。开皇初改为庐州。统县七,户四万一千六百三十二。

合肥梁曰汝阴,置汝阴郡。后齐分置北陈郡。开皇初郡废,县改名焉。庐江齐置庐江郡,梁置湘州,后齐州废,开皇初郡废。有冶甫山、上薄山、三公山、圣山、蓝家山。襄安梁曰蕲,开皇初改焉。有龟山、紫微山、亚父山、半阳山、白石山、四鼎山。慎东魏置平梁郡,陈曰梁郡,开皇初郡废。有浮阇山。霍山梁置霍州及岳安郡、岳安县。后齐州废。开皇初郡废,县改名焉。渒水梁置北沛郡及新蔡县。开皇初郡废,又废新蔡入焉。有坠星山。开化梁置。有衡山、九公山、蹋鼓山、天山、多智山。

同安郡梁置豫州,后改曰晋州,后齐改曰江州,陈又曰晋州,开皇初曰熙州。统县五,户二万一千七百六十六。

怀宁旧置晋熙郡,开皇初郡废。大业三年置同安郡。宿松梁置高塘郡。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高塘,十八年又改名焉。有雷水。太湖开皇初改为晋熙,十八年复改名焉。望江陈置大雷郡。开皇十一年改曰义乡,十八年改名焉。同安旧曰枞阳,并置枞阳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有浮度山。

历阳郡后齐立和州。统县二,户八千二百五十四。

历阳旧置历阳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郡。乌江梁置江都郡,后齐改为齐江郡,陈又改为临江郡,周改为同江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历阳郡。有六合山。

彤阳郡自东晋已后置郡曰扬州。平陈,诏并平荡耕垦,更于石头城置蒋州,统县三,户二万四千一百二十五。

江宁梁置丹阳郡及南丹阳郡,陈省南丹阳郡。平陈,又废丹阳郡,并以秣陵、建康、同夏三县入焉。大业初置丹阳郡。有蒋山。当涂旧置淮南郡。平陈,废郡,并襄垣、于湖、繁昌、西乡入焉。,有天门山、楚山。溧水旧曰溧阳。开皇九年废丹阳郡入,十八年改焉。有赭山、庐山、楚山。

宣城郡旧置南豫州。平陈,改为宣州。统县六,户一万九千九百七十九。

宣城旧曰宛陵,置宣城郡。平陈,郡废,仍并怀安、宁国、当涂、浚遒四县入焉。大业初置郡。有敬亭山。泾平陈,省安吴、南阳二县入焉。有盖山、陵阳山。南陵梁置,并置南陵郡,陈置北江州。平陈,州郡并废,并所管石城、临城、定陵、故治、南陵五县入焉。秋浦旧曰石城。平陈废,开皇十九年置,改名焉。永世平陈废,开皇十二年又置。有灵光山。绥安旧曰石封,平陈,改名焉。梁末立大梁郡,又改为陈留。平陈,郡废,省大德、故鄣、安吉、原乡四县入焉。

毗陵郡平陈,置常州。统县四,户一万七千五百九十九。

晋陵旧置晋陵郡。平陈,郡废。大业初置郡。有横山。江阴梁置,及置江阴郡。平陈,废郡,及利城梁丰县入焉。有毗陵山。无锡有九龙山。义兴旧曰阳羡,置义兴郡。平陈,郡废,改县名焉。又废义乡、国山、临津三县入焉。有计山、洞庭山。

吴郡陈置吴州。平陈,改曰苏州,大业初复曰吴州。统县五,户一万八千三百七十七。

潼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南朝梁置,治取虑城(今江苏睢宁县与安徽灵璧县交界处)。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改名睢州。

东魏置,治所在安徽泗县县城。

西魏置,治巴中县(今四川绵阳市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江油、安县等市县。隋开皇五年(585年)改绵州。

 萧捴(子济) 萧世怡 萧圆肃 萧大圜 宗懔 刘璠(子祥) 柳霞(子靖庄)

萧捴,字智遐,兰陵人也。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性温裕,有仪表。年十二,入国学,博观经史,雅好属文。在梁,封永丰县侯,邑一千户。初为给事中,历太子洗马、中舍人。东魏遣李谐、卢元明使于梁,梁武帝以捴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受币于宾馆。寻迁黄门侍郎。出为宁远将军、宋宁宋兴二郡守,转轻车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守。

及侯景作乱,武陵王纪承制授捴使持节、忠武将军。又迁平北将军、散骑常侍,领益州刺史军防事。纪称尊号于成都,除侍中、中书令,封秦郡王,邑三千户,给鼓吹一部。纪率众东下,以捴为尚书令、征西大将军、都督益梁秦潼安泸青戎宁华信渠万江新巴楚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守成都。又令梁州刺史杨干运守潼州。

太祖知蜀兵寡弱,遣大将军尉迟迥总众讨之。及迥入剑阁,干运以州降。蜀中因是大骇,无复抗拒之志。迥长驱至成都,捴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捴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语在《迥传》。捴遂请降,迥许之。捴于是率文武于益州城北,共迥升坛,歃血立盟,以城归国。

魏恭帝元年,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归善县公,邑一千户。孝闵帝践阼,进爵黄台郡公,增邑一千户。武成中,世宗令诸文儒于麟趾殿校定经史,仍撰《世谱》,捴亦预焉。寻以母老,兼有疾疹,五日番上,便隔晨昏,请在外著书。有诏许焉。保定元年,授礼部中大夫。又以捴有归款之功,别赐食多陵县五百户,收其租赋。三年,出为上州刺史。为政仁恕,以礼让为本。尝至元日,狱中所有囚系,悉放归家,听三日,然后赴狱。主者固执不可。捴曰:"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导民以信,方自此始。以之获罪,弥所甘心,幸勿虑也。"诸囚荷恩,并依限而至。吏民称其惠化。秩满当还,部民李漆等三百余人上表,乞更留两载。诏虽弗许,甚嘉美之。

及捴入朝,属置露门学。高祖以捴与唐瑾、元伟、王褒等四人俱为文学博士。捴以母老,表请归养私门,曰:"臣闻出忠入孝,理深人纪;昏定晨省,事切天经。伏惟陛下握镇临朝,垂衣御宇,孝治天下,仁覃草木。是以微臣冒陈至愿。臣母妾褚年过养礼,乞解今职,侍奉私庭。伏愿天慈,特垂矜许。臣披款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肆师掌礼,竟无称职;淅隈督察,空妨能官。方辞违阙庭,屏迹闾里,低徊系慕,恋悚兼深。"高祖未许,诏曰:"开府梁之宗英,今则任等三事。所谓楚虽有材,周实用之。方藉谋猷,匡朕不逮。然进思尽忠,退安侍养者,义在公私兼济。岂容全欲徇己,亏此至公,乖所望也。"寻以母忧去职。

天和六年,授少保。建德元年,转少傅。后改封蔡阳郡公,增邑通前三千四百户。二年卒,时年五十九。高祖举哀于正武殿,赐谷麦三百石、布帛三百匹,赠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傅、益新始信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諡曰襄。

捴善草隶,名亚于王褒。算数医方,咸亦留意。所著诗赋杂文数万言,颇行于世。子济嗣。

济字德成,少仁厚,颇好属文。萧纪承制,授贞威将军、蜀郡太守,迁东中郎将。从纪东下。至巴东,闻迥围成都,纪命济率所部赴援。比至,捴已降。仍从捴入朝。孝闵帝践阼,除中外府记室参军。后至蒲阳郡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萧世怡,梁武帝弟鄱阳王恢之子也。以名犯太祖讳,故称字焉。幼而聪慧,颇涉经史。梁大同元年,封丰城县侯,邑五百户。除给事中,转太子洗马。寻入直殿省,转太子中舍人。出为持节、仁威将军、谯州刺史。及侯景为乱,路由城下,袭而陷之,世怡遂被执。寻遁逃得免,至于江陵。

梁元帝承制,授侍中。及平侯景,以世怡为兼太宰、太常卿,与中卫长史乐子云拜谒山陵。承圣二年,授使持节、平西将军、临川内史。既以陆纳据湘川,道路拥塞,改授平南将军、桂阳内史。未至郡,属于谨平江陵,遂随兄修在郢州。及修卒,即以世怡为刺史。湘州刺史王琳率舟师袭世怡,世怡以州输琳。时陈武帝执政,征为侍中。世怡疑而不就,乃奔于齐。除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寻出为永州刺史。

保定四年,晋公护东伐,大将军权景宣略地河南。世怡闻豫州刺史王士良已降,遂来归款。五年,拜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义兴郡公,邑一千三百户。天和二年,授蔡州刺史。政存简惠,不尚苛察,深为吏民所安。三年,卒于州。赠本官、加并洛永三州刺史。子子宝嗣。

子宝美风仪,善谈笑,年未弱冠,名重一时。隋文帝辅政,引为丞相府典签,深被识遇。开皇中,官至吏部侍郎。后坐事被诛。

  五月丁未朔,日有食之。太庙仁宗室柱生芝九茎。戊申,罢诸路免行钱岁百八万缗。癸丑,以前知泉州宗室令衿讥讪秦桧,遂坐交结罪人、汀州居住。乙丑,金遣李通等来贺天申节。壬申,赐刘锜湖南田百顷。

 六月庚辰,郑仲熊罢。辛巳,以礼部侍郎汤思退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癸卯,以言者追谮岳飞,改岳州为纯州,岳阳军为华容军。是月,安南入贡。

 秋七月丙辰,减四川绢估、税斛、盐酒等钱岁百六十余万缗,蠲州县积欠二百九十余万缗。诏四川营田有占民田者,常平司按验给还。甲戌,封李天祚为南平王。

 八月丁丑,申严诬告加等法。辛巳,命大理鞫赵汾及令衿交通狱。丙戌,以吏部侍郎董德元参知政事。蠲诸路身丁、免丁钱一年。壬辰,建执政府。

 九月丁巳,秦桧上《绍兴宽恤诏令》。

 冬十月庚辰,复置鸿胪寺。壬午,遣王岷使金贺正旦,郑柟贺金主生辰。乙酉,命大理鞫张祁附丽胡寅狱。乙未,幸秦桧第问疾。夜,桧讽右司员外郎林一飞、台谏徐嘉张扶等请拜熺为相。丙申,进封桧建康郡王,熺为少师,并致仕。命汤思退兼权参知政事。是夕,桧薨。丁酉,桧姻党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曹泳停官、新州安置。朱敦儒、薛仲邕、王彦傅、杜思旦皆罢。命有司具上执政、侍从官居外任及主宫观与在谪籍者职位、姓名。辛丑,徙殿中侍御史徐嚞、右正言张扶皆出为他官。

 十一月乙巳朔,追封桧申王,谥忠献,赐神道碑,额为"决策元功,精忠全德"。戊申,夺赵汾二官。壬子,以敷文阁直学士魏良臣参知政事。癸亥,合祀天地于圜丘,大赦。甲子,幸秦桧第临奠。乙丑,复洪皓官,释张祁狱。丁卯,罢大理寺官旬白。庚午,诏监司、郡守,事无巨细,皆须奏闻裁决,毋得止上尚书省。臣僚荐举人才,必三人以上同荐。封叔和州防御使、右监门卫大将军士俴为崇庆军节度使、嗣濮王,福建路提刑令詪为利州观察使、安定郡王。辛未,知建康府王会及列郡守臣王晌、王铸、郑侨年、郑震、方滋俱以谄附贪冒罢。真腊、罗斛国贡驯象。十二月甲戌朔,诏曰:"台谏风宪之地,比用非其人,党于大臣,济其喜怒,殊非耳目之寄。朕今亲除公正之士,以革前弊。继此者宜尽心乃职,毋合党缔交,败乱成法,当谨兹戒,毋自贻咎。"诏张浚、折彦质、万俟禼、段拂听自便。量移李光郴州安置。乙亥,复以禼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戊寅,郑亿年责建武军节度副使、南安军安置。壬午,诏监司、守臣禁羡余,罢权摄,戢苞苴,节宴饮。诏前后告讦者莫汲、汪召锡、陆升之等九人除名,广南诸州编管。甲申,召孟忠厚奉朝请。命胡寅、张九成等二十八人并令自便,仍复其官。乙酉,董德元罢。丙戌,以刘锜知潭州。辛卯,命三省、六部条具续降敕旨来上,审详施行。甲午,以敷文阁待制沈该参知政事。乙未,以王会恃权贪横,停官、循州编管。丙申,复以萧振为四川制置使。复张浚、折彦质、赵汾、叶三省、王趯、刘岑官。移胡铨衡州。丁酉,禁闽、浙、川、广贡真珠、文犀。戒州县加收耗粮。己亥,金遣耶律归一等来贺明年正旦。

 二十六年春正月壬子,省诸州税场,以宽商贾。甲子,追复赵鼎、孙近、郑刚中、汪藻旧职。乙丑,诏选择监司,须七品以上清望官,或经朝擢及治郡著绩者。丙寅,曹泳吉阳军编管。封伯令衿明州观察使、安定郡王,以其从弟令詪让也。戊辰,除民事律。蠲诸路积负及黄河竹索钱。

 二月乙亥,命四川州县,凡预借民赋税分限理析。己卯,定诸州流寓士人解额。庚辰,罢进奏院定本朝报。乙酉,进士林东追谄秦桧,上书狂妄,英州编管。右朝奉郎林一飞坐指使林东,责监高州盐税。庚寅,三佛齐国入贡。辛卯,魏良臣罢。庚子,以左朝散大夫王为秦桧亲党,直徽猷阁吕愿中贪虐附桧,建昌军居住,愿中责果州团练副使、封州安置。

 三月甲寅,以边事已定,罢宰相兼领枢密使。丁巳,诏两淮边民未复业者,复其租十年。己未,以万俟禼参知政事。癸亥,加吴璘开府仪同三司。乙丑,以东平府进士梁勋伏阙上书言北事,送千里外州军编管。丙寅,诏曰:"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岂以其存亡而渝定议耶近者无知之辈,鼓倡浮言,以惑众听,至有伪撰诏命,召用旧臣,抗章公车,妄议边事,朕甚骇之。自今有此,当重置典宪。"丁卯,蠲闽、浙诸州岁供军器所物料三之一,减诸州工匠千人。己巳,募四川民佃淮南、京西闲田,并边复租税十年,次边五年。

 夏四月戊子,增温、台等十六州解额。命湖北路以增户、垦田为守令殿最。庚寅,遣陈诚之等贺金主尊号礼成。癸巳,置武学官及弟子员百人。甲午,禁州郡进祥瑞。戊戌,立六科以举士。加韦谦太尉。诏大辟情犯无可矜悯者,禁刑、寺妄引例奏裁贷减。罢乡饮酒举士法。诏淮南、京西占射官田逾二年未尽垦者,募人更佃。

 五月壬寅,以沈该为尚书左仆射,万俟禼为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汤思退知枢密院事。丁未,诏州军教授毋兼他职。丙辰,蠲楚州、盱眙军民租十年。己未,金遣敬嗣晖等来贺天申节。

 六月辛未朔,罢诸路鬻户绝田。丁丑,以端明殿学士程克俊参知政事。戊寅,复权要亲族中第覆试法。乙酉,诏取士毋拘程颐、王安石一家之说。丁亥,流星昼陨。辛卯,以秦桧既死,命史馆重修日历。

 秋七月辛丑,诏三衙主帅举武臣堪知州者。壬寅,蠲诸路丁绢一年为二十四万匹。丙午,右奉议郎薛仲邕连州编管。丁未,彗出井,避殿减膳。辛亥,诏诸州守贰考各县丁籍,依年格收除。民间市物,官户、势家与编氓均科。丙辰,彗灭。诏进士因事送诸州军听读,特放逐便,仍许取应。辛酉,雨水银。

 八月戊寅,班元丰、崇宁学制于诸路。革正前举登第奏埙、曹冠等九人出身,以淮南提举常平朱冠卿言,秦桧挟私废法,埙等皆其子孙、亲戚、门下憸人,于是有官应试者,所授阶官易左为右,白身者驳放。占用省额,复还后科。庚辰,裁州县吏额。己丑,蠲建康府积欠内帑钱帛。庚寅,安南国遣使入贡。辛卯,程克俊罢。甲子,以吏部侍郎张纲参知政事。

 九月乙巳,以翰林学士陈诚之同知枢密院事。丙午,立互易荐举坐罪法。壬子,诏成都、潼川两路漕臣同制置、总领、茶马司审度四川财赋利害,其实惠得以及民、调度可以经久者,条具以闻。甲寅,以天圣、绍兴真决赃吏指挥班示诸路。丙寅,增大理寺吏禄。戊辰,命吏、刑二部修条例为成法。

 冬十月己巳朔,诏许秦桧在位之日,无辜被罪者自陈厘正。罢浙东常平司平准务。乙亥,诏四川监司、帅臣、制置、总领、茶马司,各举可守郡者。甲午,蠲郴、道、永三州、桂阳军民身丁米。乙未,王会移琼州编管。以宋贶党附秦桧,责梅州安置。丁酉,以张浚上书论用兵,依旧永州居住。辛丑。遣李琳使金贺正旦,葛立方贺金主生辰。

 闰月丙午,罢廉州贡珠,纵蛋丁自便。己酉,命离军人愿归农者,人给江、淮、湖、广荒田百亩,复其租税十年。乙卯,初置临安府左、右厢官,分掌讼牒。

 十一月甲戌,命吏部侍郎陈康伯、户部侍郎王俣稽考国用岁中出纳之数。丙戌,裁定六曹、寺监百司吏额。十二月辛丑,命三省录台谏所言事报枢密院。癸丑,万俟禼上《重修贡举敕令格式》。甲寅,罢诸路铸钱司。庚申,赏应诏论事切当者。壬戌,三佛齐国入贡。甲子,金遣梁等来加明年正旦。

 二十七年春正月乙酉,幸延祥观。戊子,命侍从各荐宗室京朝官才识、治行者二人。

 二月丁酉朔,复兼习经义、诗赋法。庚子,杨政卒。壬寅,太庙仁宗、英宗两室柱芝草生。戊午,以御史中丞汤鹏举参知政事。庚申,更定福建路盐法。癸亥,加刘锜太尉。

 三月己巳,命京局改官人先除知县。乙酉,赤气出紫微垣。丙戌,赐礼部进士王十朋以下四百二十六人及第、出身。丁亥,诏焚交阯所贡翠羽于通衢,仍禁宫人服用销金翠羽。己丑,减三川对籴米岁十六万九千石,夔路激赏绢五万匹,两川绢估钱二十八万缗及茶司引息虚额钱岁九十五万缗。辛卯,万俟禼卒。壬辰,以符行中前在蜀恣横,南雄州安置。甲午,除耕牛税。

 五月癸未,金遣耶律守素等来贺天申节。辛卯,复以五帝、神州地祇等十三祭为大祀。

 六月甲辰,命臣僚转对,尽忠开陈,毋摭细微以应故事。戊申,以汤思退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中书门下平章事。庚戌,复余深、黄潜善并观文殿大学士。乙卯,裁定离军将士诸州添差数。戊午,初命太庙冬飨祭功臣,腊飨祭七祀,祫飨兼之。己未,进钱忱少傅。增命官捕获私茶盐赏典。

 秋七月己巳,复饶、赣、韶三州铸钱监。癸酉,戒监司、郡守举劾守令观望徇私。乙亥,以龙图阁学士李文会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丙子,诏凡出命,令先经两省书读,如旧制。

 八月乙未,以汤鹏举知枢密院事。庚申,复置提领诸路铸钱司于行在,以户部侍郎荣薿领之。

 九月癸酉,张纲罢。戊寅,以吏部尚书陈康伯参知政事。蠲淮南、京西、湖北积欠内藏钱帛。丁亥,校书郎叶谦亨言:"祀典散逸,隆杀不当,名称或舛,请敕礼官、秘书酌景德故事,取祭祀之式,定为一书,名曰《绍兴正祠录》,以为恒制。"诏从之。

 冬十月壬寅,有赤气随日入。癸卯,筑通、泰、楚三州捍海堰。辛酉、诏四川诸司察旱伤州县,捐其税,振其饥民。

 十一月癸亥朔,减福建盐钞钱岁八万缗。乙丑,遣孙道夫使金贺正旦。辛巳,遣刘章贺金主生辰,丁亥,汤鹏举罢。戊子,蠲庐州二税及上供钱米一年。十二月甲午,诏广南经略、市舶司察蕃商假托入贡。丙辰,初命州县置禁历。戊午,金遣高思廉等来贺明年正旦。

 二十八年春正月己巳,申禁三衙强刺平民为兵。己卯,幸延祥观,遂幸玉津园。壬午,禁诸路二税折纳增价。癸未,遣户部郎中莫濛等检视淮南、浙西、江东沙田芦场。甲申,命台谏、侍从三人以上公荐监司治状。

 二月癸巳,命史馆重修徽宗大观以前实录。丙申,以陈诚之知枢密院。戊戌,禁沿海州军博买。乙巳,以工部侍郎王纶同知枢密院事。乙酉,命六曹长贰详定差役旧法。癸丑,加杨存中少师,谥张俊曰忠烈。

 三月辛酉朔,日有食之。丙寅,雪。丁丑,加田师中开府仪同三司。戊寅,诏:"自今用人,选帅臣、监司曾任郎官已上者为侍从,监司、郡守有政绩者为卿监、郎官,朝官二年乃迁,卿监、郎官未历监司者更迭补外。"戊子,责秦桧党宋朴徽州居住,沈虚中筠州居住。

 夏四月丙申,复诏文武官非犯赃罪,并许以致仕恩任子。辛亥,雨雹。严州遂安贼江大明寇衢州,官军捕斩之。

 五月,金遣萧恭等来贺天申节。

 六月壬辰,太白昼见。癸巳,流星昼陨。甲寅,增浙西、江东、淮东沙田芦场租课,置提领官田所掌之。

 秋七月庚申,立江西上供米纲赏格。戊辰,诏:"监司按发官吏,不得送置司州军推鞫。所犯涉重,即以奏闻,命邻路监司选官就鞫。"己卯,命取公私铜器悉付铸钱司,民间不输者罪之。庚辰,亲制郊庙乐章。乙酉,复鬻没官田。

 八月戊子朔,置国史院,修神、哲、徽三朝正史。己丑,检放风水灾伤州县苗税,仍振贷饥民。乙未,增四川十七州举人解额。戊戌,汤思退等上《徽宗实录》。壬寅,命户部侍郎令詪提领诸路铸钱。甲寅,地震。

 九月辛未,定铜钱出界罪赏。甲戌,诏以吏部七司旧制与续降参订异同,立为定法。丁丑,置殿前司虎翼水军千人。庚辰,以中书舍人王刚中为四川安抚制置使。辛巳,封叔建州观察使士輵为昭化军节度使、嗣濮王。癸未,蠲平江、绍兴、湖州被水民逋赋。

 冬十月丁亥朔,遣沈介使金贺正旦,黄中贺金主生辰。辛丑,禁监司、帅、守私役军匠。

本纪·卷七

李延寿

梁本纪中

普通元年春正月乙亥朔,大赦,改元。丙子,日有蚀之。 己卯,以司徒临川王宏为太尉、扬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王 份为尚书左仆射。庚子,扶南、高丽等国并遣使朝贡。

二月癸丑,以高丽王嗣子安为甯东将军、高丽王。

三月,滑国遣使朝贡。

夏四月,河南国遣使朝贡。

秋七月己卯,江、淮、海并溢。

九月乙亥,有星晨见东方,光烂如火。

是岁,魏正光元年。

二年春正月辛巳,祀南郊,诏置孤独园以恤孤幼。戊子, 大赦。 二月辛丑,祀明堂。

三月庚寅,大雪,平地三尺。

夏四月乙卯,改作南北郊。丙辰,诏曰:“平秩东作,义 不在南,前代因袭,有乖礼制。可于震方,具兹千亩。”于是 徙藉田于东郊外十五里。

五月己卯,琬琰殿火,延烧后宫屋三千间。

闰月丁巳,诏自今可停贺瑞。

六月丁卯,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归魏。

秋七月丁酉,假大匠卿斐邃节,督众军侵魏。甲寅,魏荆 州刺史桓叔兴帅众降。

八月丁亥,始平郡石鼓村地自开成井,方六尺六寸,深三 十二丈。

冬十一月,百济、新罗国各遣使朝贡。

十二月戊辰,以镇东大将军百济王余隆为甯东大将军。

三年春正月庚子,以吴郡太守王暕为尚书左仆射。庚戌, 都下地震。

三月乙卯,巴陵王萧屏薨。

夏四月丁卯,汝阴王刘端薨。

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既。癸巳,大赦。诏公卿百僚各 上封事,连率郡国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秋八月甲子,婆利、白题国各遣使朝贡。

冬十一月甲午,开府仪同三司始兴王憺薨。

四年春正月辛卯,祀南郊,大赦。辛亥,祀明堂。

二月乙亥,耕藉田,孝弟力田赐爵一级,豫耕之司,克日 劳酒。 冬十月庚午,以中卫将军袁昂为尚书令,即本号开府仪同 三司。 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蚀之。甲辰,尚书左仆射王暕卒。 十二月戊午,用给事中王子云议,始铸铁钱。狼牙修国遣 使朝贡。

五年夏六月乙酉,龙斗于曲阿王陂,因西行至建陵城,所 经树木倒折,开地数十丈。庚子,以员外散骑常侍元树为平北 将军、北青兖二州刺史,率众侵魏。

六年春正月辛亥,祀南郊,大赦。庚申,魏徐州刺史元法 僧以彭城来降。自去岁以来,北侵诸军,所在克获。甲戌,以 元法僧为司空,封始安郡王。

二月辛巳,改封法僧为宋王。

三月丙午,赐新附人长复除,诖误罪失,一无所问。

夏五月己酉,修宿预堰,又修曹公堰于济阴。壬子,遣中 护军夏侯亶督寿阳诸军侵魏。

六月庚辰,豫章王综奔魏,魏复据彭城。

秋七月壬戌,大赦。

冬十二月壬辰,都下地震。

是岁,魏孝昌元年。

七年春正月辛丑朔,赦死罪以下。

夏四月乙酉,太尉临川王宏薨。南州津改置校尉,增加奉 秩。诏在位群臣,各举所知,凡是清吏,咸使荐闻。

秋九月己酉,荆州刺史鄱阳王恢薨。

冬十一月庚辰,丁贵嫔薨,大赦。

是岁,河南、高丽、林邑、滑国并遣使朝贡。

大通元年春正月乙丑,以尚书右仆射徐勉为尚书仆射。诏 百官奉禄,自今可长给见钱。辛未,祀南郊。诏流亡者听复宅 业,蠲役五年,尤贫家勿收今年三调,孝弟力田赐爵一级。是 月,司州刺史夏侯夔进军三关,所至皆克。初,帝创同泰寺, 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自是晨夕讲义, 多由此门。

三月辛未,幸寺舍身。甲戌还宫,大赦,改元大通,以符 寺及门名。

夏五月丙寅,成景隽克魏临潼、竹邑。

冬十月庚戌,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以涡阳内属。甲寅,曲 赦东豫州。

十一月丁卯,以中护军萧藻为都督侵魏,镇于涡阳。

是岁,林邑、师子、高丽等国各遣使朝贡。

二年春正月乙酉,蠕蠕国遣使朝贡。

二月,筑寒山堰。癸丑,魏孝明皇帝崩。

夏四月戊戌,魏尒朱荣推奉孝庄帝。庚子,荣杀幼主及太 后胡氏。辛丑,魏郢州刺史元愿达以义阳降,封愿达为乐平王。 是时魏大乱,其北海王颢、临淮王彧、汝南王悦并来奔。北青 州刺史元隽、南荆州刺史李志皆以地降。

冬十月丁亥,以魏北海王颢主魏,遣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 卫送还北。魏豫州刺史邓献以地降。

是岁,魏武泰元年,寻改为建义,又改曰永安。 中大通元年春正月辛酉,祀南郊,大赦,赐孝悌力田爵一 级。辛巳,祀明堂。

夏四月癸巳,陈庆之攻拔魏梁城,进屠考城,禽魏济阴王 晖业。 五月癸酉,进克虎牢,魏孝庄帝出居河北。乙亥,元颢入 京师,僭号建武。

六月壬午,以永兴公主疾笃故,大赦,公主志也。是月, 都下疫甚,帝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

闰月,护军将军南康王绩薨。己卯,魏将尒朱荣攻杀元颢, 京师反正。

秋九月辛巳,朱雀航华表灾。癸巳,幸同泰寺,设四部无 遮大会。上释御服,披法衣,行清净大舍,以便省为房,素床 瓦器,乘小车,私人执役。甲午,升讲堂法坐,为四部大众开 涅盘经题。癸卯,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大舍,僧众默 许。乙巳,百辟诣寺东门奉表,请还临宸极,三请乃许。帝三 答书,前后并称顿首。

冬十月己酉,又设四部无遮大会,道俗五万余人。会毕, 帝御金辂还宫,御太极殿,大赦,改元。

十一月戊子,魏巴州刺史严始欣以城降。

是岁,盘盘、蠕蠕国并遣使朝贡。

二年夏四月癸丑,幸同泰寺,设平等会。庚申,大雨雹。

六月丁巳,遣魏汝南王悦还北主魏。庚申,以魏尚书左仆 射范遵为司州牧,随悦北侵。是月,林邑、扶南国遣使朝贡。

秋八月庚戌,幸德阳堂,祖魏主元悦。山贼寇会稽郡县。

九月壬午,假超武将军湛海珍节以讨之。

是岁,魏庄帝杀其权臣尒朱荣,其党奉魏长广王晔为主而 杀孝庄帝,年号建明。

三年春正月辛巳,祀南郊,大赦。丙申,以魏尚书仆射郑 先护为征北大将军。

二月辛丑,祀明堂。

夏四月乙巳,皇太子统薨。

六月癸丑,立昭明太子子华容公欢为豫章郡王,枝江公誉 为河东郡王,曲江公察为岳阳郡王。是月,丹丹国遣使朝贡。

秋七月乙亥,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大赦。赐为父后者, 及出处忠孝、文武清勤,并爵一级。庚寅,诏宗戚有服属者, 并赐汤沐食,乡亭侯各随远近以为差次。壬辰,以吏部尚书何 敬容为尚书右仆射。

九月,狼牙修国遣使朝贡。是秋,吴兴生野稻,饥者赖焉。

冬十月己酉,上幸同泰寺,升法坐,为四部众说涅盘经, 迄於乙卯。前乐山县侯萧正则有罪流徙,至是招诱亡命,欲寇 广州,在所讨平之。

十一月乙未,上幸同泰寺,升法座,为四部众说般若经, 迄于十二月辛丑。

是岁,魏尒朱兆又废其主晔而奉节闵皇帝,改建明二年为 普泰元年。又魏勃海王高欢举兵信都,别奉勃海太守朗为主, 改普泰元年为中兴。

四年春正月丙寅,以开府仪同三司南平王伟为大司马,以 司空宋王元法僧为太尉,以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袁昂为司空。 立临川靖惠王宏子正德为临贺郡王。庚午,立嫡皇孙大器为宣 城郡王,位列诸王上。癸未,魏南兖州刺史刘世明以城降。

二月壬寅,以太尉元法僧还北主魏,以侍中元景隆为徐州 刺史,封彭城郡王,通直常侍元景宗为青州刺史,封平昌郡王, 随法僧北侵。庚戌,新除扬州刺史邵陵王纶有罪,免为庶人。 三月庚午,侍中、领国子博士萧子显表置制旨孝经助教一 人,生十人,专通帝所释孝经义。

夏四月,盘盘国遣使朝贡。

秋七月甲辰,星陨如雨。

九月乙巳,加司空袁昂尚书令。

冬十一月,高丽国遣使朝贡。

十二月丙子,魏彭城王尒朱仲远来奔,以为定洛将军,封 河南王,北侵。随所克土,使自封建。庚辰,以太尉元法僧为 郢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

是岁,魏相勃海王高欢平尒朱氏,废节闵皇帝及自所奉勃 海故王朗,而奉平阳王修,是为孝武皇帝。改中兴二年为太昌, 寻又改为永熙元年。

五年春正月辛卯,祀南郊,大赦。赐孝悌力田爵一级。先 是一日丙夜,南郊令解涤之等到郊所履行,忽闻异香三随风至。 及将行事,奏乐迎神毕,有神光圆满坛上,朱紫黄白杂色,食 顷乃灭。戊申,都下地震。己酉,长星见。辛亥,祀明堂。

二月癸未,幸同泰寺,设四部大会,升法坐,发金字般若 经题,讫于己丑。

三月丙辰,大司马南平王伟薨。

夏五月戊子,都下大水,御道通船。

六月己卯,魏建义城主兰保杀东徐州刺史崔庠,以下邳降。

冬十月庚申,以尚书右仆射何敬容为左仆射,以吏部尚书 谢举为右仆射。

是岁,河南、波斯、盘盘等国并遣使朝贡。

六年春二月癸亥,耕藉田,大赦。赐孝悌力田爵一级。

三月己亥,以行河南王可遝振为西秦、河二州刺史,正封 河南王。甲辰,百济国遣使朝贡。

夏四月丁卯,荧惑在南斗。

秋七月甲辰,林邑国遣使朝贡。 冬十月丁卯,以信武将军元庆和为镇北将军,封魏王,率 众北侵。

闰十二月丙午,西南有雷声二。

是岁,魏孝武帝迫于其相高欢,出居关中。欢又别奉清河 王世子善见为主,是为孝静帝。改永熙三年为天平元年。魏于 是始分为两。孝武既至关中,又与丞相宇文泰不平,未几,遇 鸩而崩。

大同元年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

二月辛巳,祀明堂。丁亥,耕藉田。辛丑,高丽、丹丹国 并遣使朝贡。

三月丙寅,幸同泰寺,设无遮大会。辛未,滑国遣使朝贡。

夏四月庚子,波斯国遣使朝贡。壬戌,幸同泰寺,铸十方 银像,并设无碍会。

秋七月辛卯,扶南国遣使朝贡。

冬十月,雨黄尘如雪。

十一月壬戌,北梁州刺史兰钦攻汉中,魏梁州刺史元罗降。 癸亥,复梁州。

是岁,西魏文皇帝大统元年。

二年春二月乙亥,耕藉田。

三月庚申,诏求谠言,及令文武在位举士。戊寅,帝幸同 泰寺,设平等法会。

夏四月乙未,以开府同三司之仪元法僧为太尉。

五月癸卯,以魏梁州刺史元罗为青、冀二州刺史,封东郡 王。

六月丁亥,诏郊明堂陵庙等令,改视散骑侍郎。

秋九月辛亥,幸同泰寺,设四部无碍法会。

冬十月乙亥,诏大举北侵。壬午,幸同泰寺,设无碍大会。

十一月,雨黄尘如雪,揽之盈掬。己亥,诏北侵众军班师。

辛亥,都下地震,生白毛,长二尺。

十二月壬申,与东魏通和。

三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大赦。赐孝悌力田爵一级。是 夜,朱雀门灾。壬寅,雨灰,**。

二月丁亥。耕藉田。癸巳,以护军将军萧藻为尚书左仆射。

三月戊戌,立昭明太子子謷为武昌郡王,临为义阳郡王。

夏五月癸未,幸同泰寺,铸十方金铜像,设无碍法会。

六月,青州朐山陨霜。

秋七月,青州雪,害苗稼。癸卯,东魏人来聘。己酉,义 阳王临薨。

八月辛卯,幸阿育王寺,设无碍法喜食,大赦。

九月,使兼散骑常侍张臯聘于东魏。

闰九月甲子,侍中、太尉元法僧薨。

冬十月丙辰,都下地震。 是岁饥。

四年春二月己亥,耕藉田。

三月,河南、蠕蠕国并遣使朝贡。

夏五月甲戌,东魏人来聘。

六月辛丑,日有蚀之。

秋七月癸亥,诏以东冶徒李胤之降象牙如来真形,大赦。

戊辰,使兼散骑常侍刘孝仪聘于东魏。

八月甲辰,诏南兖等十二州,既经饥馑,曲赦逋租宿责, 勿收今年三调。

九月,阅武于乐游苑。

五年春正月乙卯,以护军将军庐陵王续为骠骑将军,安右 将军、尚书左仆射萧藻为中卫将军,并开府仪同三司。中权将 军、丹阳尹何敬容以本号为尚书令,吏部尚书张续为尚书仆射。 丁巳,御史中丞、参礼仪事贺琛奏:“今南北二郊及藉田往还, 并宜御辇,不复乘路。二郊请用素辇,藉田往还乘常辇,皆以 侍中倍乘。停大将军及太仆。”诏付尚书博议施行。改素辇名 大同辇。郊祀宗庙乘玉辇。辛未,祀南郊,诏孝悌力田及州闾 乡党称为善人者,各赐爵一级。

秋八月乙酉,扶南国献生犀。

冬十一月乙亥,东魏人来聘。

十二月,使兼散骑常侍柳豹聘于东魏。

是岁,都下讹言天子取人肝以饴天狗,大小相警,日晚便 闭门持仗,数月乃止。

六年春正月庚戌朔,曲赦司、豫、徐、兖四州。

二月己亥,耕藉田。

夏四月癸未,诏晋、宋、齐三代诸陵有职司者,勤加守护。

五月己卯,河南王遣使朝,献马及方物,求释迦像并经论 十四条。敕付像并制旨涅盘、般若、金光明讲疏一百三卷。

秋七月丁亥,东魏人来聘。遣散骑常侍陆晏子报聘。

八月戊午,

《元史》卷六十 志第十二(3)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至元二年,授雅州碉门安抚使高保四虎符,高保四言:“碉门旧有城邑,中统初为宋人所废,众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