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中医各家学说的性质如下:
1、综合性。现代中医教育中,学生的知识基本来自教材,教材将知识按学科分类是教学的需要。但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医疗实践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医学生必须经历把分科的知识综合运用、有机整合的过程。学习各家这门课程,特别体现了中医药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的特点,这对学生来说,是进入临床工作之前一次很好的“演习”。
2、深入性。在各家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基本上是记忆大于理解。尤其在基础类课程的学习中,限于低年级学生对中医学较低的理解力和不完善的知识结构,对中医知识很难做到深入理解和深刻体会,有的仅仅是听过而已。然而,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工作者,必须对中医知识做到真正的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地运用,才能达到临床实践的要求。
3、研究性。一般来说,学生在中医其它课程的学习中,都是以教材作为标准和规范的,教师不会轻易地对教材的内容。
4、实践性。各家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一点经常为许多人所忽略。可能是因为课程的名称为“中医各家学说”,致使许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这门课仅仅是介绍“学说”而已,只是一些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不成熟的理论,甚至认为本门课与《中国医学史》区别不大。
中医的介绍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及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中:栝楼瞿麦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栝楼瞿麦丸的用法用量 25 备注 26 摘录 3 《金匮》卷中 31 方名 32 栝楼瞿麦丸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栝楼瞿麦丸的用法用量 37 制备方法 38 栝楼瞿麦丸的临床应用 39 各家论述 310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栝楼瞿麦丸 1 拼音
guā lóu qú mài wán
2 《金匮要略》卷中:栝楼瞿麦丸21 处方
栝楼根6克 茯苓 薯蓣各9克 附子5克(炮)瞿麦3克
22 制法上五味,研末,炼蜜丸,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温肾利水,生津润燥。治肾不化气,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其人苦渴。
24 栝楼瞿麦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一日三次,温开水送下;不知,增至7~8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25 备注本方所治小便不利,是因肾阳不足为患。方中附子温肾壮阳,以助膀胱之气化,肾阳充足,膀胱气化有权,小便自然通利;配伍茯苓淡渗利水,山药润燥止渴,使水湿下行,津液上承,则小便利,口渴止,又用栝楼根生津润燥,瞿麦以增强通利水道之功,二味性寒,又可监制附子之燥热,以期助阳而不伤阴。五药相配,具有补肾阳,利小便,生津液,止口渴的效果。
26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3 《金匮》卷中 31 方名
栝楼瞿麦丸
32 栝楼瞿麦丸的别名瓜蒌瞿麦丸
33 组成栝楼根2两,茯苓3两,薯蓣3两,附子1枚(炮),瞿麦1两。
34 功效化气,利水,润燥。
35 主治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
36 栝楼瞿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饮送下,日3次;不知,增至78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37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8 栝楼瞿麦丸的临床应用①慢性肾小球肾炎《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1:59):刘某某,女,40岁,重庆建设银行职工,1964年12月20日初诊:水肿,小便不利一年许,口渴增剧,水肿加重两月左右。现证:全身水肿,口渴引饮,腰冷腿软,精神萎靡不振,纳差,每餐约1两米饭,小便不利,短少而淡黄,尿无热感,大便23天1次,不结燥,面色浮白,唇淡,无苔乏津,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中西药,治疗一年左右疗效不显,近两月来,病情加剧,其人苦干渴饮,水肿愈增,小便淡黄短少,于是前来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就诊。此系肾阳不足,气化紊乱,形成上燥下寒之渴肿、小便不利证。拟以润燥生津,温阳利水主治,方用栝楼瞿麦丸改用汤剂,加鹿胶以填补精血。方药:栝楼根30g、淮山药30g、茯苓15g、瞿麦15g、制附片15g(另包,先煎2小时)、鹿胶12g(另包,蒸化兑服)。上方服2剂,口渴大减,饮水量减少一半,水肿亦大减,小便量增多而畅利,饮食增加,其余舌脉同上,效不更方,将原方再进2剂。口渴更减,小便畅利,水肿基本消失,饮食接近正常,大便正常,腰冷消失。现觉腰酸腿软,精神仍疲倦,夜尿34次,舌质淡,无苔微润脉沉细。于原方中将栝楼根改用15g,其余药物和剂量不变,嘱进2剂。服药后渴饮,水肿消失,饮食正常,精神比原来大有好转,时而仍感疲乏,尿色淡黄无热感,夜尿23次,腰酸腿软,面色接近正常,唇淡红,舌质淡,无苔津润,脉沉细。②癃闭《山东中医杂志》:(1983;2:8):患者余某,年72岁,患小便点滴不通,曾用八正、五苓及西药利尿、导尿诸法均不效。患者拒用手术,经友人介绍余诊,诊见:口渴甚苦而不欲饮,以水果自憩之,小便点滴不通,少腹胀急难忍,手足微凉,舌质淡胖有齿痕,苔黄腻偏干,脉沉细而数。诊为高年癃闭,投瓜蒌瞿麦丸加车前、牛膝、天花粉12g、瞿麦10g。茯苓12g、山药12g、牛膝12g、车前子12g(包)、熟附子10g。药服1剂,小便渐通,胀急略减,再3剂病去若失。
39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心典》:此下焦阳弱气冷,而水气不行之证,故以附子益阳气,茯苓、瞿表行水气。观方后云“腹中温为知”可以推矣。其人苦渴,则是水寒偏结于下,而燥火独聚于上,故更以薯蓣、栝楼根除热生津液也。夫上浮之焰,非滋不息;下积之阴,非暖不消;而寒润辛温,并行不悖,此方为良法矣。欲求变通者,须于此三复焉。②《金鉴》:小便不利,水蓄于膀胱也。其人苦渴,水不化生津液也。以薯蓣、花粉之润燥生津,而苦渴自止;以茯苓、瞿麦之渗泄利水,而小便自利;更加炮附宣通阳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亦肾气丸之变制也。然其人必脉沉无热,始合法也。
310 附注瓜蒌瞿麦丸(《济阳纲目》卷九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瞿麦丸”。
古籍中的栝楼瞿麦丸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淋。小便即数。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
《张氏医通》:[卷十四]淋门栝蒌瞿麦丸(金匮)治小便不利。有水气。口渴腹中冷。栝蒌根(二两)茯苓薯蓣(各二两)瞿麦穗(一两)附
《药征续编》:[卷下]饮葵子茯苓散、猪苓散、栝蒌瞿麦丸、半夏麻黄丸、干姜人参半夏丸、排脓散、麻子仁丸、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药征续编》:[卷下]瞿麦栝蒌瞿麦丸。上一方。《药征续编》
《伤寒溯源集》:[卷之十厥阴篇]瘥后诸证证治第二十二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外台秘要》卷三十一方之吃力伽丸 31 组成 32 制法 33 吃力伽丸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方解 37 附注 4 《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广济方》之吃力伽丸 41 吃力伽丸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使用注意 46 各家论述 47 吃力伽丸的临床应用 48 附注 49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吃力伽丸 1 拼音
chī lì gā wán
2 英文参考Chiliqie W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外台秘要》卷三十一方之吃力伽丸吃力伽丸为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记载的苏合香丸的别名[1]。
31 组成白术、青木香、犀角、炒香附、朱砂(研,水飞)、煨诃子、檀香、安息香(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拨各二两,冰片、薰陆香(研细)、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2]。
32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2]
33 吃力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丸(老人、小儿每服一丸),空腹井水或温酒化服[2]。
34 功能主治《外台秘要》卷三十一方之吃力伽丸功能温通开窍,解郁化浊[2]。主治中风,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感触秽恶之气,痰壅气闭,胸腹满痛而冷;时疫霍乱,腹痛胸痞,欲吐泻不得,甚则昏迷;近代也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属气滞血瘀寒凝者[2]。
35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2]。
36 方解方中青木香、香附、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苏合香、薰陆香、冰片等诸香药以行气解郁,开窍散寒;伍以荜拨则散寒力强,配以白术则健脾化湿浊之力增;犀角清心解毒;朱砂镇静安神;诃子温敛,以防辛香过散,有伤正气[2]。本方以大量辛香开窍之药配伍,是救治闭证属寒邪、痰浊为患的常用方剂[2]。
37 附注本方原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引《广济方》,名吃力伽(即白术)丸[2]。《苏沈良方》亦有本方,但无薰陆香[2]。
4 《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广济方》之吃力伽丸 41 吃力伽丸的别名安息香丸、苏合香丸、乞力伽丸、苏合丸
42 处方吃力伽(即白术)一两、光明砂(研)一两、麝香(当门子)一两、诃梨勒皮一两、香附子(中白)一两、沉香(重者)一两、青木香一两、丁子香一两、安息香一两、白檀香一两、荜茇(上者)一两、犀角一两、熏陆香半两、苏合香半两、脑香半两。
43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腊(月合)之,藏于密器中,勿令泄气。
44 功能主治《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广济方》之吃力伽丸功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顺气化痰,解郁开窍。主中风、中气,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或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或痰壅气闭,突然昏迷,以及时疫霍乱.腹痛胸痞,欲吐泻不得,甚则昏闭者。
45 使用注意忌生血肉、桃、李、雀肉、青鱼、酢等。
46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病人初中风,喉中痰塞,水饮难通,非香窜不能开窍,故集诸香以利窍;非辛热不能通塞,故用诸辛为佐使。犀角虽凉,凉而不滞;诃黎虽涩,涩而生津。世人用此方于初中之时,每每取效。丹溪谓辛香走散真气,又谓脑、麝能引风入骨,如油入面,不可解也。医者但可用之以救急,慎毋令人多服也。
②《成方便读》:此为本实先拨,故景岳有非风之名;若一辨其脱证。无论其为有邪无邪,急以人参、桂、附之品,回阳固本,治之尚且不暇,何可再以开泄之药,耗散真气乎?须待其根本渐固,正气渐回,然后再察其六*七情,或内或外,而缓调之,则庶乎可也。此方汇集诸香以开其闭,而以犀角解其毒,白术、白蜜匡其正,朱砂辟其邪,性偏于香,似乎治邪中气闭者为宜耳。
47 吃力伽丸的临床应用①中风《名医类案》:邱信,年43岁,患中风,肚甚疼,口眼斜,苏合香丸服之就愈。后加姜汁、竹沥全愈。
②血卟啉病(腹痛、胁痛)《辽宁中医杂志》(1988;1:31):冯某,女,48岁。有胁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伴全腹剧烈胀痛,昼轻夜重,间歇发作,达13年之久。兼见面色黧黑,夜寐不安,恶梦纷坛,口苦口涩,口渴但不欲多饮,纳差,青紫暗胖嫩边有齿印,苔白而厚,脉沉涩,每次发作,剧痛难忍,疼痛持续2一3小时不等,之后即缓解,但余痛不息(其母亦患此证早亡)。近来病情加重,肝大肋下3-4cm,质硬中等;腹部膨隆,鼓之如鼓.但无青筋暴起。化验室检查:尿卟胆原试验阳性;尿液新鲜时呈深**,经日晒或加酸后转为红色。开始用酚噻嗪类、氯丙嗪、麦啶等药治疗,剧痛未减。急投苏合香丸1粒,令病者嚼碎,以温开水吞服。服后2分钟,疼痛大减,3分钟后,疼痛立止。其后每3天服1粒,共服用4粒,另外加服疏肝理气止痛的中药5O余剂,病愈出院。追访2年未见复发。
③阴缩《辽宁中医杂志》(1988;1:31):马某,男,46岁。小便频数,日10余次,色白而短,淋沥不尽年余,伴见精神萎靡,面色黛黑,少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前医用补肾法治疗,月余未见好转。3月25日下午3时许,突感 抽吸样疼痛,逐渐加重,呼痛声不绝,精神恐慌,面色苍白,额头冷汗渗出,手足冰凉。其妻一手握住患者 ,一手握住阴囊,用力往外拉扯。舌淡苔白,脉沉伏不现。笔者令其妻松开手,见患者 短小,仅寸许,阴囊团缩,小如鸡卵, 和阴囊呈阵发性向腹中收宿,每收缩1次,病人即呼痛1次。证为"阴缩"。嘱服苏合香丸2粒,先以1粒,令病人嚼碎吞服,5分钟后,少腹转温, 抽搐停止,疼痛亦止,随即阴囊皮肤松弛, 外挺,恢复原状。次日上午复诊,病人 无不适感。嘱其将剩余1粒照服,以巩固疗效。
④木薯中毒《广东医学》(1966;1:15):刘某之子,一为7岁,一为10岁,二孩乘家长外出,共煮未去毒的木薯同食。饱食后,至黄昏时,突觉发冷、头晕、胸闷、呕吐,其家长收工回家,始发觉是木薯中毒。当天晚上邀我们医生2人前往抢救。一因呕吐较多,中毒较浅,当时除给予盐汤探吐.使之继续吐水一些清涎外,复磨服苏合香丸2枚,即安然无事。另一病孩因食木薯较多,中毒较重,当时已肢冷,脉伏,手足微抽,面青、唇绀,鼻扇,气促,呈半昏迷状态,情况十分严重。当即注射可拉明一支急救。注射后,情况未见好转。复以针刺人中穴,反复行针数次,虽有功效,但是未脱离危险。因山区交通不便,离城市较远,购药较难。后来细辨其表现症状.属痰厥气闭的寒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即用温开水磨苏合香丸1枚灌服,边磨边灌。服1丸后,其气即顺,效果十分显著,迅即温回脉复,神态安和,语言亦甚清楚,再无中毒证状。为著确保病孩安全,使再服苏合香丸1枚,送韶关市人民医院治疗。在送院途中(约3一4小时)病孩精神安和无异,翌晨回家一切如常人。
⑤吐血《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7:26):一病人,素有咳嗽宿疾,性情忧郁寡欢,1日暴怒后咳呛吐红,胸闷胁痛,治以清肺宁嗽,凉血止红,但咳不止,血不宁。因思吐红乃木郁化火、气逆动血而致。木郁不达,气火不平,血何以归经?郁甚者,仅以疏肝,力怯难畅,必投香窜,气雄易通,故投以苏合香丸1粒,辛香宣达,解郁疏气,再配以肃肺降气之品,药后竟获良效。此法古有记载或可佐证,如《世医得效方》失血门即有以"苏合香丸治因气作衄,或吐呕血"的载述;《苏沈良方》有谢执方一案,"呕血甚久,遂奄奄而绝,羸败己久,手足都冷,鼻息皆绝","研苏合香丸灌之,尽半两遂安"。
⑥胆道蛔虫《陜西中医》(1985;7:322):用苏合香丸治疗胆道蛔虫病9例,获得满意疗效。每服1丸,1日2至3次,温水送下,服药间隔时间为4至5小时。服药后剧痛30至60分钟内症状消失或缓解者,一般用药不超过3丸为疗效好。显效:服药1至2丸后,症状与体征消失,两天以上不复发者6例,占667%;有效:服药3丸后,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两天内有复发者2例,占22.3%;无效:服药后,症状体征稍有好转,1日内复发3次以上者。总有效率89%。
⑦过敏性鼻炎《吉林中医药》(1986;6:17):王某某,男,45岁,工人,1985年11月26日就诊。两年前曾在某医院五官科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每遇寒冷气候时则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流泪、反复发作,近日因气候变化症状加重,经西药对症治疗,效果不显而转中医诊治。证见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鼻渊(寒闭型),治宜辛温芳香开窍,药用苏合香丸,嘱其早、午、晚各服1丸,经服40丸病愈,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48 附注①安息香丸(《中藏经》卷下)。②苏合香丸(《苏沈良方》卷五)。③乞力伽丸(《普济方》卷二三七)。④苏合丸(《赤水玄珠》卷四)。
49 摘录古代名中医非常的多,所以保留和流传下来的名医资料也是非常非常多的,像张仲景、扁鹊、李时珍等非常知名中医资料,还有些非常经典但不太有名的中医古籍那也是非常多的
这些古中医资料多出自图中右下角处,可以说各古名医书籍都有,且不下于十多万本的中医古籍资料
古名医书籍目录:
《中医治验经验合辑(42册)》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7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曹炳章(50册)》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6册)》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33册)》
《中国名医验方汇编(9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15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张氏医通(1-4卷)》
《增广《医方口诀集(上中下卷)》
《增补万病回春(8卷)》
《增补古方药品考(1-5卷)》
《远西医方名物考(45卷)》
《医余(上中下卷)》
《医学至要抄(上下卷)》
《医书六种(12卷)》
《医林蒙求(上中下三卷)》
《医经溯洄集和语钞(1-10卷)》
《医经六书(全3册)》
《医经解惑论(上中下卷)》
《医家医案汇总(99册)》
《医籍考(1-80卷)》
《医方启蒙(一二卷)》
《医方类聚(全11册)》
《医方考绳愆(1-7卷)》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方纪原(上中下卷)》
《医方集解(1-6卷)》
《医方大成论和语抄(8卷)》
《医方大成论钞(1-5卷)》
《医范提纲(3卷)》
《医断(2卷本)》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1-13卷)》
《医便(3卷)》
《一本堂行余医言(1-22卷)》
《疡科秘录(10卷)》
《眼科锦囊(6卷)》
《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全8册)》
《薛氏四十二种(1-29卷)》
《续易简方论后集(1-5卷)》
《续易简方论(1-4卷)》
《续眼科锦囊(上下卷)》
《小青囊(10卷)》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70册)》
《现代临床医学进展丛书
《西医方选(2卷)》
《五方医话合集(5册)》
《瘟疫方论(上下卷)》
《温病学专著(6册)》
《外科新书(2卷)》
《外科精义(2卷)》
《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40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20册)》
《泰西《外科全功(3卷)》
《泰西热病论(6卷)》
《上池秘录(5卷)》
《删补众方规矩(1-4卷)》
《删补药方(4卷)》
《痧胀玉衡书(1-5卷)》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全5册)》
《日用食鉴(上中下卷)》
《青囊琐探(上下卷)》
《七新药(上中下卷)》
《普救类方(10卷 )
《朋百氏药论(一二卷)》
《女科筌蹄(2卷)》
《内科秘录(14卷)》
《内科视频59个859G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全30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15册)》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4册)》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5册)》
《名家方选(一二三卷)》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21册)》
《秘传大人小儿卫生论(2卷)》
《霉疠新书(2卷)》
《霉疮约言(一二卷)》
《麻疹辑要方(2卷)》
《疗治茶谈(10卷)》
《经验医疗手引草(1-7卷)》
《经方名师 经方临床运用(2册)》
《近代《中医珍本集(12册)》
《解体发蒙(5卷)》
《脚气钩要(一二卷)》
《蕉窗方意解(2卷)》
《家方秘笈仙鼎方(上中下卷)》
《济生三方(上中下卷)》
《集验良方(1-6卷)》
《急救选方(2卷)》
《活幼心法附说(上下卷)》
《活人心法(2卷)》
《黄钟录(上下卷)》
《华氏日用新方(上中下卷)》
《护痘锦囊(上下卷)》
《湖湘名医典籍精华(8册)》
《胡希恕电子书全集(39册)》
《红杏秘录(上下卷)
《和兰医事问答(2卷)》
《和兰医话(上下卷)》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合辑(7册)》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广惠济急方(上中下卷)》
《观聚方要补(2卷)》
《古书医言(1-4卷)》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30册)》
《古今名医类案(1-12卷)》
《古方翼(1-5卷)》
《古方条理(上下卷)》
《古方便览(2卷)》
《跟《中医大师学临床系列丛书(7册)》
《葛氏方(上中下卷)》
《格致余论谚解(1-7卷)》
《格致余论疏钞(8卷)》
《妇人良方(8卷)》
《方舆輗(17卷)》
《方技杂志(3卷)》
《多疾汇笺(上中下卷)》
《顿医抄(1-21卷)》
《断毒论(上下卷)》
《痘学真传(4卷)》
《痘科键私衡(6卷)》
《痘科键删正补注(1-6卷)》
《东垣十书(1-20卷)》
《订正东医宝鉴(25卷)》
《第五版《中医院校教材(26册)》
《当代中医世家经验辑要(10册)》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13册)》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8册)》
《当代名医典型医案集(8册)》
《达生图说(3卷)》
《达生录(1-2卷)》
《丛桂亭医事小言(1—7卷)》
《疮症备考方(1-3卷)》
《赤水玄珠(1-51卷)》
《巢氏诸病源候论(1-10卷)》
《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丛书(25册)》
《产育全书(5卷)》
《产论翼(一二卷)》
《产科指南(一二卷)》
《产科新论(3卷)》
《产科探颔图诀(2卷)》
《产科发蒙(4卷)》
《产宝(上下卷)》
《病因精义(8卷)》
《病因精义(10卷)》
《病名汇解(1-7卷)》
《病家须知(又名病家意得草)》(1-8卷)》
《病家须知(4卷)》
《辨证录(1-14卷)》
《辨医断(上下卷)》
《辨惑论(一二卷)》
《碥石集(十五位名《中《医经验传薪)》(8册)》
《本草《医方合编(1-6卷)》
《备急八药新论(1-3卷)》
《贝原先生《养生论》(1-5卷)》
《保婴须知(上下卷)》
《保婴全书(1-20卷)》
《保赤全书(上下卷)》
《胎产秘书》卷下: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人参2钱,白术2钱,当归2钱,生地2钱,黄耆2钱,茯苓8分,川芎8分,甘草5分,远志1钱,银花3钱。功能主治产后乳疽乳痈,脓己出而虚弱日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泻,加莲子14粒,肉果1枚;渴,加麦冬、五味;久不收口,加参末膏药贴之。摘录《胎产秘书》卷下《实用正骨学》: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地黄、芍药、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木瓜、牛膝、升麻、桂枝。功能主治骨伤愈后,上下肢浮肿疼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地黄、芍药、当归、川芎补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强心固气;木瓜、牛膝舒筋活血;桂枝畅旺血液循环;升麻解毒消肿,故合成强壮消肿定痛之剂。摘录《实用正骨学》《医门八法》卷三: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党参2两,白术5钱,茯苓3钱,炙甘草3钱,当归身1两,黄耆2两,大熟地1两,乌梅3钱(去内壳),醋白芍3钱,制附片3钱。制法熟地蒸捣,入炼蜜少许为丸,如芥子大。功能主治头痛。用法用量朝夕每服3钱,开水送下。摘录《医门八法》卷三《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泡参1两,白术3钱,白茯苓4钱,黄耆6钱,当归2钱,熟地3钱,肉桂1钱,炙草1钱,龙骨5钱,乌贼1两。功效气血双补。主治产后数日,忽然血崩,大量出血,色红,间有乌红色小块,腹无痛苦,面色淡,舌质淡嫩,脉浮虚无力,属气虚而兼血虚者。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时频服。《青囊秘诀》卷上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当归1两,熟地1两,麦冬1两,甘草3钱,五味子3钱,锦地罗3钱,茯苓5钱,黄耆2两。主治背生痈疽,溃烂之后,或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流清水,自汗盗汗,脓成而不溃,口烂而不收,因五脏亏损,气血太虚所致。用法用量水煎服。《会约》卷十四组成人参(少者,以山药炒黄4钱代之),白术2钱,茯苓1钱5分,当归1钱8分,炙草1钱,川芎1钱,白芍(酒炒)1钱2分,陈皮1钱,半夏1钱5分,干姜(炒)8分。主治
详见百科词条:加减十全大补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0 21:24:36 共83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青金丹 21 青金丹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本事》卷四 31 方名 32 青金丹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各家论述 38 附注 4 《普济方》卷一六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卫生总微》卷五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圣惠》卷九十五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惠》卷八十六 71 方名 72 青金丹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附注 8 《普济方》卷一一九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9 《博济》卷五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七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2 《杨氏家藏方》卷八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活幼口议》卷十九 131 方名 132 青金丹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37 附注 14 《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谭氏殊圣》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博济》卷三 151 方名 152 青金丹的别名 153 组成 154 主治 15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56 制备方法 157 附注 16 《全生指迷方》卷四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幼幼新书》卷九引《聚宝方》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三因》卷十二 181 方名 182 青金丹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主治 18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87 附注 19 《幼科指掌》卷四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196 附注 20 《简明医彀》卷三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活人心统》卷一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普济方》卷三八○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3 《普济方》卷三七五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普济方》卷二五六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茅先生方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6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功效 27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27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青金丹 1 拼音
qīng jīn dān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青金丹21 青金丹的别名
清金丹(《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22 处方杏仁(去皮、尖)30克 牡蛎(煅取扮,入杏仁同炒**,去牡蛎粉不用)青黛30克
23 制法上药研匀,入黄蜡30克,熔化,搜和为丸,如弹子大,压扁如饼。
24 功能主治
治肺虚,咳嗽喘满,咯痰带血。
2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用柿1个,去核,入药在内,湿纸裹煨,约药熔,方取出,去火毒。细嚼,糯米饮送下。
26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
3 《本事》卷四 31 方名
青金丹
32 青金丹的别名的奇丹
33 组成硫黄1两(研),水银8钱。
34 主治霍乱吐泻不止,及转筋诸药不效者。一切吐逆。
3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煎丁香汤磨化下,热服。如服散子,丁香汤调下1钱。伤寒阴阳乘伏,用龙脑冷水磨下,1日23次。
36 制备方法上2味铫子内炒,柳木篦子不住搅匀,更以柳枝蘸冷醋频频洒,候如铁色,法如青金块方成,刮下再研如粉,留少半为散,余以粽子尖3个,醋约半盏,研稀稠得所成膏为丸,如鸡头子大,朱砂为衣。
37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硫黄气味辛大热,入右肾命门;水银气味辛寒,能行九窍,能伏五金为泥;丁香汤送,以热为引也;龙脑汤送,以凉为引也。此治霍乱转筋,阴阳乘伏,二炁欲离,诸药不能效者,乃急救之方,司是术者当留心斟酌焉。
38 附注的奇丹(《杨氏家藏方》卷六)。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一粒青金丹”。《医方类聚》引《济生续方》本方用法:生姜、橘皮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4 《普济方》卷一六三 41 方名青金丹
42 组成五灵脂半两,豆豉半两,生杏仁4枚,生半夏4枚,生巴豆2枚,生矾1钱半,白矾1钱半。
43 主治涎喘嗽,胸胁刺痛.久积痰饮,痞塞噎闷。
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菜叶裹,食后、临卧以温齑汁送下。
4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青黛为衣。
5 《卫生总微》卷五 51 方名青金丹
52 组成雄黄(末)1钱,朱砂(末)1钱,铁粉2钱,乳香(末)1钱,南星(末)2钱,蝎(微炒)2钱,轻粉3钱,青黛3钱,麝香1字,花头蛇1条(酒浸1宿,取肉,焙)。
53 主治急慢惊风。
5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量儿大小与之1丸,薄荷水送下,煎金银汤亦得,无梨汁用薄荷汁,不拘时候。
55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梨汁和剂,分三等丸之:如黍米、麻子、绿豆大。
6 《圣惠》卷九十五 61 方名青金丹
62 组成水银1两,朱砂1两,硫黄1两,黄丹1两,铅粉1两。
63 主治一切风冷血气。
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酸枣仁煎酒送下。初服须要出汗,即加薄荷汁、生姜汁、白蜜各半匙同服,厚盖取汗。
65 制备方法上件药于铫子内,先下硫黄,消成汁,即下朱砂、水银,结为沙子,候冷,下黄丹、铅粉同细研,入一瓷葫芦中,密固济,以小火养,从旦至午加火,4斤一断,候火三分减二,放冷,取出,其药已青紫色,细研,以纸衬,摊子润地,一复时,出火毒后,用赤箭脂汁,调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7 《圣惠》卷八十六 71 方名青金丹
72 青金丹的别名还命保生丹、夺命保生丹
73 组成雌蟾3枚(仍以端午日午时取之,用绳子系双脚稍宽得所,勿令损伤,以胡黄连1寸许,当心以线系一半,令入蟾口中,须系令定倒悬之,以生铜器盛取蟾涎,至黄昏却解放,勿伤损,只取其涎。其蟾肚下有斑点者是雄,不堪用,白净者是雌蟾也。),芦荟1分,人粪1分,蝉壳1分,猪牙皂荚1分,雄黄1分,青黛1分。
74 主治小儿一切疳。
7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如有小儿患一切疳,先令暖浆水浴,以软帛子拭干后,便以温水下5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若药干,便以乳汁浸,化破与服,须臾似醉勿怪,此是药力。如蟾涎较少和药较硬,即更添入乳汁相和,同研为妙。
76 制备方法上件药用瓷瓶1个,纳药入瓶中,密盖瓶口,黄泥固济,候干。以炭火烧之令通赤,去火候冷,打破瓶,取药细研为末,用蟾涎并麝香1分,和研令匀,丸如绿豆大,用生铜盒子盛之。
77 附注还命保生丹(原书同卷)、夺命保生丹(《普济方》卷三七九)。方中青黛原脱,据《幼幼新书》补。
8 《普济方》卷一一九 81 方名青金丹
82 组成天门冬(去心)1两,麦门冬1两,天麻1分,全蝎(大者)5个,牙消2钱,天竹黄2分,硼砂1钱,雄黄1钱,白附子2钱,紫粉4钱,辰砂1钱,片脑子半钱,生麝香半钱,金箔10片,银箔10片,水粉1两。
83 功效清心解热,阴潮。
84 主治大人、小儿谵语,舌生白苔,痰盛气壅,烦渴引饮;及时行热极生风,并时行热疫,发热如火,连日不愈者。
8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丸用麦门冬、生地黄、灯心、薄荷煎汤磨化服。合时加甘草、人参尤妙。
86 制备方法上另研脑、麝、辰砂、水粉、金银箔,同前药末入白面2两,水为丸,以靛花为衣,如箸头大。
9 《博济》卷五 91 方名青金丹
92 组成巴豆2两(先去心膜皮,用头醋煮之,干,更用硫黄煮一伏时,取出不用硫黄,杵二三百杵,研如膏),木香半两,青橘皮(去瓤)半两,吴茱萸半两,附子(一半生,一半熟)半两。
93 主治男子气痛,背痛,五种疟疾,咳嗽,一切风冷,痢疾,大便不通,妇人血气痛,赤眼,血汗,中毒,赤白带下,霍乱,腹泻。
9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35丸至10丸。服饵如后:丈夫远年气疼,醋汤送下;丈夫背气痛,橘皮汤送下;五般疟疾,艾汤送下;咳嗽,杏仁汤送下;一切风冷,柳枝汤送下;痢疾,乌梅汤送下;大便不通,大麻子汤送下;心痛,胡椒汤送下;妇人血气不通,当归汤送下;赤白痢,黄连汤送下;赤眼,栀子汤送下;血汗,葱汤送下;中毒,桔梗汤送下;赤白带,芍药汤送下;霍乱,木瓜汤送下;水泻不止,米饮送下;宣转,生姜汤送下。
9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巴豆膏,炼蜜3两,入青黛半两,研细为丸,如绿豆大。
10 《圣济总录》卷七 101 方名青金丹
102 组成丹砂、水银、胡粉、雌黄、曾青、白矾、铅丹、硫黄各等分。
103 主治中风瘫痪,口眼斜。
10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薄荷汤送下;或温酒亦得。
105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细末,用固济瓶子1个,先入丹砂,次入硫黄,次入水银,次入曾青,次入铅丹,次入胡粉,次入雌黄,次入白矾,递相盖之如法,固济瓶口,候干入炉,渐渐以四两火养一复时,即以半斤火煅之,令通赤,渐渐退火,以湿黄泥罨之,待冷取出药,于地上出火毒,更以白僵蚕末、干蝎末、铅霜等分,研和令匀,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11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111 方名青金丹
112 组成青黛4两,甘草(生,取末)2两,蝉蜕(取末)1两,麝香(研)1分,牛黄(研)1钱半,龙脑(研)1钱半,丹砂(研)1分,龙齿(为末)半两,天竺黄(为末)半两。
113 功效安和脏腑,镇心祛毒,安魂定魄,调畅三焦,解除烦热。
114 主治小儿惊热不安,大人烦躁。
11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1丸分作4服,小儿惊啼,薄荷汤研服,兼涂顶及手足心;大人烦躁,每服1丸,新汲水化下。
11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胶饴为丸,如鸡头子大。
12 《杨氏家藏方》卷八 121 方名青金丹
122 组成晋矾(生)3两,半夏(生)3两,焰消2两,天南星(生用)1两。
123 主治风痰壅嗽,咽膈不利。
12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12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青黛为衣。
13 《活幼口议》卷十九 131 方名青金丹
132 青金丹的别名阴阳丸、青金丸
133 组成水银1钱,硫黄半两。
134 主治小儿阴阳二气不均,霍乱吐逆。伏热吐泻,并诸般吐逆不定。
13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淡生姜汤送下。
136 制备方法上和研,令水银不见星,只作墨色,取生姜汁作糊为丸,如麻子大。
137 附注阴阳丸(《永类钤方》卷二十一)、青金丸(《校注妇人良方》卷七)。方中硫黄用量原缺,据《永类钤方》补。
14 《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谭氏殊圣》 141 方名青金丹
142 组成珍珠(末)2分,石燕(末)3钱,自然银(末)3钱,青黛3钱,滑石3钱,续随子200粒(去皮,研末用之),蜗牛27个(去壳用)。
143 主治小儿疝气,肾疳,遍身瘦弱。
1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冷茴香汤送下,1日2次。
145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胶清为丸,如黍米大。
15 《博济》卷三 151 方名青金丹
152 青金丹的别名青金丸
153 组成真铜青1两,蕤仁(以水浸,去皮尖,与铜青一处浸2宿,去水,烂研)1两,生犀(净水磨,纸上飞过)1两,珍珠母(以水磨,控干)1两,生龙脑(细研)半钱,海螵蛸(水飞过)半钱,白丁香(以水研,飞过,去滓,控干)半钱。
154 主治丈夫、女人一切风毒上攻,眼目赤肿昏涩,时发痒疼;或缘眶赤烂,冷泪频多;及气毒上攻,外障翳膜,赤筋瘀肉;小可暴赤眼肿痛。
15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丸用儿孩子乳汁化点之,余者且以纸盖,如点时干,再入乳汁化之。未用者,常以生脑子养在瓷器中存贮。
156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将铜青与蕤仁同杀研如糊,次入白丁香研,次入下3味,后又杀研令匀细,用细香墨浓研汁,于净器中相度和熟为度,丸如绿豆大。
157 附注青金丸(《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16 《全生指迷方》卷四 161 方名青金丹
162 组成硫黄、水银、木香(末)。
163 主治反胃,心下牢大如杯,朝食则暮吐,春食则朝吐,关脉弦紧。
1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食后米饮送下。
165 制备方法上将硫黄、水银2味同研,令不见水银星为度,合木香再研,用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7 《幼幼新书》卷九引《聚宝方》 171 方名青金丹
172 组成使君子2枚(白面1匙,和作饼子,通裹,烧面熟,去面取之),芦荟1分(研),青黛1钱,麝香1钱,腻粉3钱,白面3钱,蝎梢14个。
173 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17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
175 制备方法上为末,香墨水为丸,作30丸。
18 《三因》卷十二 181 方名青金丹
182 青金丹的别名黑神丹、清金丹
183 组成杏仁(去皮尖,牡蛎煅取粉,入杏仁同炒**,去牡蛎粉不用)1两,青黛1两。
184 主治肺虚壅,咳嗽喘满,咯痰血。
18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用中日柿1个,去核入药在内,湿纸裹煨,约药溶方取出,去火毒,细嚼,糯米饮送下。
186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黄蜡1两熔为丸,如弹子大,压扁如饼。
187 附注黑神丹(《普济方》卷一六三)、清金丹(《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本方方名,《准绳·类方》引作“青金丸”。
19 《幼科指掌》卷四 191 方名青金丹
192 组成人中白5钱,青黛、枯矾3钱,冰片3分。
193 主治走马牙疳。
19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先以盐水洗出血,拭净搽之。
195 制备方法上为末,马鞭草捣汁拌药末晒干,重研。
196 附注方中青黛用量原缺。
20 《简明医彀》卷三 201 方名青金丹
202 组成水银1两,硫黄5钱。
203 主治翻胃及一切寒热呕吐,百药不效者。
20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浓生姜、陈皮汤调下,未止再服。属寒者2钱,姜汁酒热调服,厚被盖出汗。
205 制备方法上同研至不见星。
21 《活人心统》卷一 211 方名青金丹
212 组成半夏2分,南星2分,牙消8分,青黛1分,白矾1分半。
213 主治喘急。
21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淡姜汤送下。
215 制备方法上为末,姜汁为丸,如绿豆大。
22 《普济方》卷三八○ 221 方名青金丹
222 组成定粉、龙脑白丁香(加麝香用之佳)。
223 主治乳癖。
23 《普济方》卷三七五 231 方名青金丹
232 组成黄连半钱,黄柏2钱(生),青黛2钱,巴豆14粒(去皮心油膜,别研),全蝎2枚。
233 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23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金银、薄荷汤化服。
2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作饼子。
24 《普济方》卷二五六 241 方名青金丹
242 组成川乌头(炮)、草乌头(炮)、巴豆(去皮油)、干姜(炮)各等分。
243 主治疳疮,膈气,口吐酸水,诸风气,疥癣,胸膈内痛,砂淋,大小便血,阳毒、阴毒伤寒,夜尿多,心热胀,肺气喘息,胃气不和,溺血块,舌疮,肠风,宿食,咽喉痛,疟疾,眚目,暑气,眼疾等一切诸病。
2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2丸。若疳疮,黄连汤送下;一切膈气,木瓜汤送下;口吐酸水,生姜汤送下;诸风气,防风汤送下;疥癣,姜汤送下;胸膈内痛,杏仁汤送下;一切砂淋,瞿麦汤送下;大小便血,大黄汤送下;阳毒伤寒,麻黄汤送下;阴毒伤寒,葱白汤送下;夜多小便,吴茱萸汤送下;心热胀,金银花汤送下;肺气喘息,紫苏汤送下;胃气不和,盐汤送下;溺血块,豉汤送下;舌上疮,柳枝汤送下;肠风发痛,五灵脂汤送下;宿食不消,米汤送下;咽喉痛,薄荷汤送下;疟疾,桃心汤送下;眚目,夜明砂汤送下;暑气,井花水送下;眼疾,米泔水送下。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45 制备方法上为末,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青黛为衣。
25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茅先生方 251 方名青金丹
252 组成滑石(末)2钱匕,白丁香(罗过)2钱匕,天南星2钱匕,青黛(罗过,平钱满挑)2钱,轻粉2钱,水银2钱(先以锡2钱于铜铫内煮熔,便以水银拌和,泻出于地,冷用),川巴豆(去皮心膜)72片(无缺损者,井花水浸1宿,悬当风处吹干,烂研)。
253 主治小儿诸积,小儿疮疹病后,余毒未清。
25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依形证用汤使下项:伤寒后取积痰,煎葱汤送下;取疳虫,用牛肉炙汁送下;惊风,肚中紧硬,面青黑,金银薄荷、葱汤送下;因伤著肚中及腹皮上,微热肚胀,夜间作热,似疳又不是疳,面青**,眼微黄,此肚中有积,用皂角子27粒,灰内煨过,用水1盏,煎至半盏送下;有积作泻,鱼酢汤送下;积气,炒茴香汤送下。凡下此药,周岁14丸;3岁18丸;7岁24丸。须是四更初下,至天明通下积来。尽时,可依形证候下药补之。临吃此药,恐先吐下些涎来,亦不妨。
255 制备方法上药同拌合,用软饭为此○大。巴豆不出油。
26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 261 方名青金丹
262 组成轻粉1字,天南星1字,滑石1字,青黛1字,巴豆10粒(去心皮油膜),全蝎10个,辰砂1字,蝉蜕7个(炒),夜明砂半钱(炒),天浆子1钱(炒),白附子1钱,麝香少许。
263 主治婴孩惊风身热,手足搐搦,喉中涎鸣,心中不快,睡卧不安,面赤咳嗽,口眼斜,不省人事,或天吊角弓反张。
2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如不利,更加金银薄荷汤下;痄腮或痰甚,葱白汤下;肺壅,杏仁汤下。如不语,急与服之,风痰退愈。
26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27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271 方名青金丹
272 组成芦荟1钱,牙消1钱,青黛1钱,使君子3枚,硼砂5分,轻粉5分,蝎梢14个。
273 功效疏风利痰。
27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薄荷汤送下。
275 制备方法上为末,磨香墨为丸,如麻子大。
276 各家论述《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此方为清热涤痰而设。青黛、蝎梢入肝祛风退热;芦荟、牙消、硼砂清热化痰;使君子、轻粉杀虫消癖;丸以缓之。热痰食积者宜之。
古籍中的青金丹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三]五疳候第二见一切惊门),调理得退三、五分,并进得食,便下青金丹(方见夹惊伤寒门中)一服与通下。肝上被虚涎盖之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二]积聚第一。此因先食硬物,不然冷物所伤在脾。所治者,先下青金丹(方见本门中)取下脾中积,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补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三喘门]喘嗽(附论)气酥火炙香熟)甘草(炒紫)杏仁(炒去皮每日如茶青金丹治涎喘嗽。胸胁刺痛。久积痰饮。痞塞噎闷。五灵脂
《全生指迷方》:[卷四]呕吐寒,虚寒相搏,此名为格,与关格同也,是谓反胃,青金丹、朴附丸主之。青金丹硫黄水银木香(末)上将硫黄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六杂治门]杂病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
本文2023-10-20 14:45: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