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面文言文(《西游记》节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翻译下面文言文(《西游记》节选)?,第1张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朝代:明代第一回古文翻译: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在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一天仙石崩裂,从石头中滚出一个卵,这个卵一见风就变成一个石猴,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涧中的泉水,饿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整天和山中的动物一起玩乐,过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气特别热,猴子们为了躲避炎热的天气,跑到山涧里洗澡。它们看见这泉水哗哗地流,就顺着涧往前走,去寻找它的源头。猴子们爬呀、爬呀,走到了尽头,却看见一股瀑布,像是从天而降一样。猴子们觉得惊奇,商量说∶“哪个敢钻进瀑布,把泉水的源头找出来,又不伤身体,就拜他为王。”连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来,高声喊道∶“我进去,我进去!”那石猴闭眼纵身跳入瀑布,觉得不像是在水中,这才睁开眼,四处打量,发现自己站在一座铁板桥上,桥下的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着流出来,将桥门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石猴走过桥,发现这真是个好地方,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样样都有。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过一样,天然的房子,安静整洁,锅、碗、瓢、盆,整齐地放在炉灶上。正当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高兴得不得了,忙转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猴子们见石猴出来了,身上又一点伤也没有,又惊又喜,把他团团围住,争著问他里面的情况。石猴抓抓腮,挠挠痒,笑嘻嘻地对大家说∶“里面没有水,是一个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风我们有地方躲,下大雨我们也不怕淋。”猴子们一听,一个个高兴得又蹦又跳。猴子们随着石猴穿过了瀑布,进入水帘洞中,看见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一个个你争我夺,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争床的争床,搬过来,移过去,直到精疲力尽为止。猴子们都遵照诺言,拜石猴为王,石猴从此登上王位,将石字省去,自称“美猴王”。美猴王每天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过去了。一天正在玩乐时,美猴王想到自己将来难免一死,不由悲伤得掉下眼泪来,这时猴群中跳出个通背猿猴来,说∶“大王想要长生不老,只有去学佛、学仙、学神之术。”美猴王决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学那长生不老的本领。第二天,猴子们为他做了一个木筏,又准备了一些野果,于是美猴王告别了群猴们,一个人撑着木筏,奔向汪洋大海。大概是美猴王的运气好,连日的东南风,将他送到西北岸边。他下了木筏,登上了岸,看见岸边有许多人都在干活,有的捉鱼,有的打天上的大雁,有的挖蛤蜊,有的淘盐,他悄悄地走过去,没想到,吓得那些人将东西一扔,四处逃命。这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前,突然从半山腰的树林里传出一阵美妙的歌声,唱的是一些关于成仙的话。猴王想∶这个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顺着歌声找去。唱歌的是一个正在树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从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这座山叫灵台方寸山,离这儿七八里路,有个斜月三星洞,洞中住着一个称为菩提祖师的神仙。美猴王告别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树林,走过山坡,果然远远地看见一座洞府,只见洞门紧紧地闭着,洞门对面的山岗上立着一块石碑,大约有三丈多高,八尺多宽,上面写着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时,门却忽然打开了,走出来一个仙童。美猴王赶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说明来意,那仙童说∶“我师父刚才正要讲道,忽然叫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来了个拜师学艺的,原来就是你呀!跟我来吧!”美猴王赶紧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着仙童进到洞内,来到祖师讲道的法台跟前。猴王看见菩提祖师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两边站着三十多个仙童,就赶紧跪下叩头。祖师问清楚他的来意,很高兴,见他没有姓名,便说∶“你就叫悟空吧!”西游记原版名著第一回原文: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缯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蔽名瀑布,真似挂帘帷。扩展资料明代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旧传为丘处机,此说随着钱大昕对《长春真人西游记》原书的披露而不攻自破。乾隆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新说法,有位籍贯江苏淮安的学者吴玉搢认为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是他同乡明朝人吴承恩。在他撰写的《山阳志遗》卷四里说:“天启旧志列先生(指吴承恩)为近代文苑之首,……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无疑。”这是指明天启《淮安府志》卷一九艺文志“淮贤文目”中,著录有“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其中包含题名为“西游记”的作品;同时,章回小说《西游记》中也多有苏北方言,由此两点判定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后来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的《西游记考证》都采用了吴玉搢这个说法,并对吴承恩的事迹作了考订,从此吴承恩著西游记这件事就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常识。然而学术界就此仍存有争议。《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中指出,从《西游记》问世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里,各种刊本或署朱鼎臣编辑,或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处机撰,没有一本承认吴承恩的著作权。胡适1921年的《西游记序》也说此作“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鲁迅先生力主吴承恩说,胡适得到鲁迅抄给他的材料,便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主张。章培恒指出,在清初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里是把“吴承恩西游记”著录进卷八史部地理类的,可见前述《淮安府志》著录的吴承恩的《西游记》,应是地理类的游记而并非章回小说,而且吴承恩曾仕明荆王府的纪善官职,从他的故乡苏北淮安到湖北蕲州的荆王府正可说是“西游”。从方言看,西游记的作者也可能并非苏北人吴承恩。章文已考知百回本《西游记》中“实是长江北部地区的方言与吴语方言并存”,又考知《永乐大典》所引“梦斩泾河龙”一段中“本存在苏北地区的方言,却无吴语方言,经百回本的作者加工后,增添了吴语方言,但没有再增添苏北地区的方言”。黄永年赞同章培恒的观点,并补充论据:其一,百回本的原本初刻应在嘉靖初年就已出现,而吴承恩其人一般估计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才出生,到1522年(嘉靖元年)他才二十二、三岁,写成百回、二十卷的大部头西游记,而且写得如此“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可能性很有限。其二,黄寿成注意到,百回本二十九回的回目是“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如果吴承恩真是作者,不应在这里用上“承恩”二字,而且用在形象并不光辉的“八戒”前面。吴承恩著《西游记》说的流行并非偶然,具有丰富的证据支撑。主要有:吴承恩曾任职于湖北荆宪王府,符合《刊西游记序》中指出的“《西游记》出于藩王府”这个条件;《淮安府志》关于吴承恩生平个性,特别是“吴承恩著《西游记》”有明确记载;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后编为《吴承恩诗文集》)与《西游记》存在多方互证;《西游记》具有诸多淮海地缘特征,如一说孙悟空原型为淮河神猴无支祁、唐僧籍贯为海州聚贤庄等。但从学理上作仔细考量,“吴著”说也难以成为定案。-吴承恩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十香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注意 310 规格 311 密藏 4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6 《千金翼方》卷五方之十香丸 61 组成 62 功效 6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65 用药禁忌 7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十香丸 71 组成 72 功效 7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青囊全集》卷上方之十香丸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84 加减 85 用药禁忌 9 《赤水玄珠》卷十三方之十香丸 91 组成 92 主治 9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十香丸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串雅外编》卷三方之十香丸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十香丸 十香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í xiāng wán

2 概述

十香丸为方名,同名方约9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十香丸成方制剂标准,方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近。

3 十香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Shixiang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167394

33 处方

沉香100g、木香 100g、丁香100g、小茴香(炒)100g、香附 (制)100g 陈皮100g、乌药 100g 、泽泻 (盐水炒)100g、荔枝核 (炒)100g、猪牙皂100g

34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30~ 150g 制 成大蜜丸,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 页)。

37 功能与主治

疏肝行气,散寒止痛。用于气滞寒凝引起的疝气、腹痛等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 丸,一日1~2次。

39 注意

孕妇慎用。

310 规格

每丸重 3g

311 密藏

密封。

4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组成为丁香、苏合香、檀香、沉香、木香、香附(炒,去毛)、白术、高良姜、安息香、麝香、熏陆香、朱砂、冰片各半两,炒荜拨、诃子皮(煨)、犀角屑、姜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温酒送下,日四至五次。治中恶、霍乱不识人,心腹胀痛,不思饮食[1]。

41 组成

丁香半两,苏合香半两,白檀香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莎草根(炒去毛)半两,白术(锉,炒)半两,高良姜(锉)半两,安息香(研)半两,麝香(研)半两,薰陆香(研)半两,丹砂(研)半两,龙脑(研)半两,荜茇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犀角(镑屑)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

4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主治霍乱、中恶,不识人,心痛腹胀,不思饮食。

4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温酒送下,1日45次;甚者,温酒研下。以愈为度。

44 制备方法

上17味,除别研者外,为细末,与别研者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瓷盒收贮。

5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又名十香舒郁丸、十香正痛丸。木香、沉香、泽泻、乌药、陈皮、丁香、小茴香、煨荔枝核、皂角(微火烧烟尽)各等分。为末,酒糊为丸,弹子大者磨化服,桐子大者汤引下;癫疝,温酒送下。治气滞、寒滞诸痛[1]。

51 组成

木香、沉香、泽泻、乌药、陈皮、丁香、小茴香、香附(酒炒)、荔核(煨焦)各等分,皂角(微火烧烟尽)1两。

52 功效

舒气、散寒,止痛。

53 主治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主治气滞、寒滞诸痛,胃疼,腹痛,妇女行经腹痛,男子疝气,气郁不舒,两胁痛腹胀肠鸣。

54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者,磨化服;丸梧桐子大者,汤引下;疝,温酒下。

6 《千金翼方》卷五方之十香丸 61 组成

沉香1两,麝香1两,白檀香1两,青木香1两,零陵香1两,白芷1两,甘松香1两,藿香1两,细辛1两,芎1两,槟榔1两,豆蔻1两,香附子半两,丁香3分。

62 功效

《千金翼方》卷五方之十香丸具有令人身体百处皆香之功效。

6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绵裹,日夕含之咽津,味尽即止。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5 用药禁忌

忌五辛。

7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十香丸 71 组成

麝香1两(细研),沉香1两,丁香1两,安息香1两,木香1两,降真香1两,藿香1两,甲香1两1,苏合香1两,薰陆香1两,牛黄3分(细研),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3分,芎3分,白茯苓3分,当归3分(微炒),桂心3分。

72 功效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十香丸具有破积血,除疫病,去恶气,好音声,畅六腑,调五脏,壮气,益心神之功效。

7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不拘时候,以温酒嚼下15丸。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300500杵,丸如梧桐子大。

8 《青囊全集》卷上方之十香丸 81 组成

沉香1钱,檀香5分,母丁1粒,广香8分,乳末1钱5分,槟榔1钱,茯苓1钱5分,枳壳1钱,台乌1钱5分,官桂8分,伏毛1钱,藿梗3钱,青皮1钱。

82 主治

《青囊全集》卷上方之十香丸主治腹痛。

8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为丸服。

84 加减

小腹胀痛,加小茴(研),酒下3钱。

85 用药禁忌

气弱人禁用。

9 《赤水玄珠》卷十三方之十香丸 91 组成

甘松(炒)4两,益智仁(炒)4两,香附子4两,京三棱2两,莪术2两,青皮3两,陈皮3两,砂仁1两半,木香1两,甘草(炒)1两。

92 主治

《赤水玄珠》卷十三方之十香丸主治伤饮食,胸膈腹疼,或气滞积聚。

9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姜汤送下。

94 制备方法

水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十香丸 101 组成

茴香(淘去沙,炒)1两,乳香(别研)1两,沉香(微炒)1两,蓬莪术(炮)1两,木香(湿纸裹煨)1两,枳壳1两(去瓤、麸炒),肉豆蔻2两(炒),槟榔半两,吴茱萸2分(用米醋半盏浸1宿,取出炒干,用1分),丁香3分(不见火)。

102 主治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十香丸主治一切气注刺,心腹胀痛,痰涎壅逆,不美饮食,脏腑多泄。

10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1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阿魏1钱研开,入面为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串雅外编》卷三方之十香丸 111 组成

乳香1钱,没药1钱,花椒1钱,硫黄1钱,水银3钱(用唾研如泥),麝香3分,蛇床子(炒)5钱,大风子(去壳)2两。

112 主治

《串雅外编》卷三方之十香丸主治疥疮。

11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外擦用。

114 制备方法

殷淳,字粹远,陈郡长平人也。曾祖融,祖允,并晋太常。父穆,以和谨致称,历显官,自五兵尚书为高祖相国左长史。及受禅,转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复为五兵尚书,吴郡太守。太祖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领竟陵王师,迁护军,又迁特进、右光禄大夫,领始兴王师。元嘉十五年卒官,时年六十,諡曰元子。

淳少好学,有美名。少帝景平初,为秘书郎,衡阳王文学,秘书丞,中书黄门侍郎。淳居黄门为清切,下直应留下省,以父老特听还家。高简寡欲,早有清尚,爱好文义,未尝违舍。在秘书阁撰《四部书目》凡四十卷,行于世。元嘉十一年卒,时年三十二,朝廷痛惜之。

子孚,有父风。世祖大明末,为始兴相。官至尚书吏部郎,顺帝抚军长史。

淳弟冲,字希远,历中书黄门郎,坐议事不当免。复为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御史中丞,有司直之称。出为吴兴太守,入为度支尚书。元凶妃即淳女,而冲在东宫为劭所知遇;劭弑立,以为侍中、护军,迁司隶校尉。冲有学义文辞,劭使为尚书符,罪状世祖,亦为劭尽力。世祖克京邑,赐死。

冲弟淡,字夷远,亦历黄门吏部郎,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大明世,以文章见知,为当时才士。

张畅,字少微,吴郡吴人,吴兴太守邵兄子也。父祎,少有孝行,历宦州府,为琅邪王国郎中令。从琅邪王至洛。还京都,高祖封药酒一罂付祎,使密加鸩毒。祎受命,既还,于道自饮而卒。

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起家为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诛,畅驰出奔赴,制服尽哀,为论者所美。弟牧尝为猘犬所伤,医云宜食虾蟆脍,牧甚难之,畅含笑先尝,牧因此乃食,创亦即愈。州辟从事,衡阳王义季征虏行参军,彭城王义康平北主簿,司徒祭酒,尚书主客郎。未拜,又除度支左民郎,江夏王义恭征北记室参军、晋安太守。又为义季安西记室参军、南义阳太守,临川王义庆卫军从事中郎,扬州治中别驾从事史,太子中庶子。

世祖镇彭城,畅为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索虏托跋焘南侵,太尉江夏王义恭总统诸军,出镇彭、泗。时焘亲率大众,已至萧城,去彭城十数里。彭城众力虽多,而军食不足,义恭欲弃彭城南归,计议弥日不定。时历城众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建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历城;分兵配护军萧思话留守。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欲席卷奔郁洲,自海道还京都。义恭去意已判,唯二议未决,更集羣僚谋之。众咸惶扰,莫有异议。畅曰:"若历城、郁洲有可致之理,下官敢不高赞。今城内乏食,百姓咸有走情,但以关扃严固,欲去莫从耳。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军食虽寡,朝夕犹未窘罄,量其欲尽,临时更为诸宜,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若此计必用,下官请以颈血汗公马蹄!"世祖既闻畅议,谓义恭曰:"阿父既为总统,去留非所敢干。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张长史言不可异也。"畅言既坚,世祖又赞成其议,义恭乃止。

时太祖遣员外散骑侍郎徐爰乘驿至彭城取米谷定最,爰既去,城内遣骑送之。焘闻知,即遣数百骑急追,爰已过淮,仅得免。初爰去,城内闻虏遣追,虑爰见禽,失米最,虑知城内食少,义恭忧惧无计,犹欲奔走。爰既免,其日虏大众亦至彭城。

焘始至,仍登城南亚父冢,於戏马台立毡屋。先是,焘未至,世祖遣将马文恭向萧城,为虏所破,文恭走得免,队主蒯应见执。至小市门曰:"魏主致意安北,远来疲乏,若有甘蔗及酒,可见分。"时防城队主梁法念答曰:"当为启闻。"应乃自陈萧城之败。又问应:"虏主自来不"曰:"来。"问:"今何在"应举手指西南。又曰:"士马多少"答云:"四十余万。"法念以焘语白世祖,世祖遣人答曰:"知行路多乏,今付酒二器,甘蔗百挺。闻彼有骆驼,可遣送。"

明旦,焘又自上戏马台,复遣使至小市门曰:"魏主致意安北,安北可暂出门,欲与安北相见。我亦不攻此城,安北何劳苦将士在城上。又骡、驴、骆驼,是北国所出,今遣送,并致杂物。"又语小市门队主曰:"既有饷物,君可移度南门受之。"焘送骆驼、骡、马及貂裘、杂饮食,既至南门,门先闭,请龠未出。畅于城上视之,虏使问:"是张长史邪"畅曰:"君何得见识"虏使答云:"君声名远闻,足使我知。"畅因问虏使姓,答云:"我是鲜卑,无姓。且道亦不可。"畅又问:"君居何任"答云:"鲜卑官位不同,不可辄道,然亦足与君相敌耳。"虏使复问:"何为匆匆杜门绝桥"畅答曰:"二王以魏主营垒未立,将士疲劳,此精甲十万,人思致命,恐轻相凌践,故且闭城耳。待彼休息士马,然后共治战场,克日交戏。"虏使曰:"君当以法令裁物,何用发桥,复何足以十万夸人。我亦有良马逸足,若云骑四集,亦可以相拒。"畅曰:"侯王设崄,何但法令而已邪。我若夸君,当言百万。所以言十万者,政二王左右素所畜养者耳。此城内有数州士庶,二徒营伍,犹所未论。我本斗智,不斗马足。且冀之北土,马之所生,君复何以逸足见夸邪!"虏使曰:"不尔。城守,君之所长;野战,我之所长。我之恃马,犹如君之恃城耳。"城内有具思者,尝在北国,义恭遣视之,思识是虏尚书李孝伯。思因问:"李尚书,若行途有劳。"孝伯曰:"此事应相与共知。"思答:"缘共知,所以有劳。"孝伯曰:"感君至意。"

既开门,畅屏却人仗,出对孝伯,并进饷物。虏使云:"貂裘与太尉,骆驼、骡与安北,蒲陶酒杂饮,叔侄共尝。"焘又乞酒并甘橘。畅宣世祖问:"致意魏主,知欲相见,常迟面写。但受命本朝,过蒙藩任,人臣无境外之交,恨不暂悉。且城守备防,边镇之常,但悦以使之,故劳而无怨耳。太尉、镇军得所送物,魏主意,知复须甘橘,今并付如别。太尉以北土寒乡,皮绔褶脱是所须,今致魏主。螺杯、杂糉,南土所珍,镇军今以相致。"此信未去,焘复遣使令孝伯传语曰:"魏主有诏语太尉、安北,近以骑至,车两在后,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畅曰:"博具当为申启。但向语二王,已非逊辞,且有诏之言,政可施于彼国,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诏之与语,朕之与我,并有何异。"畅曰:"若辞以通,可如来谈;既言有所施,则贵贱有等。向所称诏,非所敢闻。"孝伯又曰:"太尉、安北是人臣与非"畅曰:"是也。"孝伯曰:"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畅曰:"君之此称,尚不可闻于中华,况在诸王之贵,而犹曰邻国之君邪。"孝伯曰:"魏主言太尉、镇军并皆年少,分阔南信,殊当忧邑。若欲遣信者,当为护送;脱须骑者,亦当以马送之。"畅曰:"此方间路甚多,使命日夕往来,不复以此劳魏主。"孝伯曰:"亦知有水路,似为白贼所断。"畅曰:"君着白衣,故称白贼邪"孝伯大笑曰:"今之白贼,亦不异黄巾、赤眉。"畅曰:"黄巾、赤眉,似不在江南。"孝伯曰:"虽不在江南,亦不在青、徐也。"畅曰:"今者青、徐,实为有贼,但非白贼耳。"虏使云:"向借博具,何故不出"畅曰:"二王贵远,启闻难彻。"孝伯曰:"周公握发吐哺,二王何独贵远"畅曰:"握发吐飡,本施中国耳。"孝伯曰:"宾有礼,主则择之。"畅曰:"昨见众宾至门,未为有礼。"俄顷送博具出,因以与之。

焘又遣人云:"魏主致意安北,程天祚一介常人,诚知非宋朝之美,近于汝阳身被九创,落在殿外,我手牵而出之。凡人骨肉分张,并思集聚,辄已语之,但其弟苦辞。今令与来使相见。"程天福谓使人曰:"兄受命汝阳,不能死节,各在一国,何烦相见。"焘又送毡各一领,盐各九种,并胡豉:"凡此诸盐,各有所宜。白盐是魏主自所食。黑盐治腹胀气懑,细刮取六铢,以酒服之。胡盐治目痛。柔盐不食,治马脊创。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中食。胡豉亦中啖。黄甘幸彼所丰,可更见分。"又云:"魏主致意太尉、安北,何不遣人来至我间。彼此之情,虽不可尽,要须见我小大,知我老少,观我为人。若诸佐不可遣,亦可使僮干来。"畅又宣旨答曰:"魏主形状才力,久为来往所见。李尚书亲自衔命,不患彼此不尽,故不复遗使信。"又云:"魏主恨向所送马,殊不称意。安北若须大马,当更送之,脱须蜀马,亦有佳者。"畅曰:"安北不乏良驷,送自彼意,非此所求。"义恭饷焘炬烛十挺,世祖亦致锦一匹,曰:"知更须黄甘,诚非所吝。但送不足周彼一军,向给魏主,未应便乏,故不复重付。"焘复求甘蔗、安石榴,畅曰:"石榴出自邺下,亦当非彼所乏。"孝伯又曰:"君南土膏粱,何为著屩。君而著此,使将士云何"畅曰:"膏粱之言,诚为多愧。但以不武,受命统军,戎阵之间,不容缓服。"孝伯又曰:"长史,我是中州人,久处北国,自隔华风,相去步武,不得致尽,边皆是北人听我语者,长史当深得我。"孝伯又曰:"永昌王,魏主从弟,自复常镇长安,今领精骑八万,直造淮南,寿春久闭门自固,不敢相御。向送刘康祖头,彼之所见。王玄谟甚是所悉,亦是常才耳。南国何意作如此任使,以致奔败。自入此境七百余里,主人竟不能一相拒逆。邹山之险,君家所凭,前锋始得接手,崔邪利便藏入穴,我间诸将倒曳脚而出之,魏主赐其生命,今从在此。复何以轻脱遣马文恭至萧县,使望风退挠邪。君家民人甚相忿怨,云清平之时,赋我租帛,至有急难,不能相拯。"畅曰:"知永昌已过淮南,康祖为其所破,比有信使,无此消息。王玄谟南土偏将,不谓为才,但以人为前驱引导耳。大军未至而河冰向合,玄谟量宜反旆,未为失机,但因夜回师,致戎马小乱耳。我家玄谟斗城,陈宪小将,魏主倾国,累旬不克。胡盛之偏裨小帅,众无一旅,始济融水,魏国君臣奔迸,仅得免脱,滑台之师,无所多愧。邹山小戍,虽有微险,河畔之民,多是新附,始慕圣化,奸盗未息,亦使崔邪利抚之而已,今没虏手,何损于国。魏主自以十万师而制一崔邪利,方复足言邪。闻萧、相百姓,并依山险,聊遣马文恭以十队示之耳。文恭谓前以三队出,还走后,大营嵇玄敬以百骑至留城,魏军奔败。轻敌致此,亦非所衄。王境人民,列居河畔,二国交兵,当互加抚养,而魏师入境,肆行残虐,事生意外,由彼无道。官不负民,民何怨人。知入境土,百无相拒,此自上由太尉神算,次在镇军圣略。经国之要,虽不豫闻,然用兵有机,间亦不容相语。"孝伯曰:"魏主当不围此城,自率众军,直造瓜步。南事若办,彭城不待围;若不捷,彭城亦非所须也。我今当南饮江湖,以疗渴耳。"畅曰:"去留之事,自适彼怀。若虏马遂得饮江,便为无复天道。各应反命,迟复更悉。"畅便回还,孝伯追曰:"长史深自爱敬,相去步武,恨不执手。"畅因复谓曰:"善将爱,冀荡定有期,相见无远。君若得还宋朝,今为相识之始。"孝伯曰:"待此未期。"焘又遣就二王借箜篌、琵琶、筝、笛等器及棋子,义恭答曰:"受任戎行,不赍乐具。在此燕会,政使镇府命妓,有弦百条,是江南之美,今以相致。"世祖曰:"任居方岳,初不此经虑,且乐人常器,又观前来诸王赠别,有此琵琶,今以相与。棋子亦付。"孝伯言辞辩赡,亦北土之美也。畅随宜应答,吐属如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孝伯及左右人并相视叹息。

虏寻攻彭城南门,并放火,畅躬自前战,身先士卒。及焘自瓜步北走,经彭城下过,遣人语城内:"食尽且去,须麦熟更来。"义恭大惧,闭门不敢追。虏期又至,议欲芟麦剪苗,移民堡聚,众论并不同,复更会议。镇军录事参军王孝孙独曰:"虏不能复来,既自可保,如其更至,此议亦不可立。百姓闭在内城,饥馑日久,方春之月,野采自资,一入堡聚,饿死立至。民知必死,何可制邪虏若必来,芟麦无晚。"四坐默然,莫之敢对。畅曰:"孝孙之议,实有可寻。"镇军府典签董元嗣侍世祖侧,进曰:"王录事议不可夺,实如来论。"别驾王子夏因曰:"此论诚然。"畅敛板白世祖曰:"下官欲命孝孙弹子夏。"世祖曰:"王别驾有何事邪"畅曰:"芟麦移民,可谓大议,一方安危,事系于此。子夏亲为州端,曾无同异,及闻元嗣之言,则欢笑酬答,阿意左右,何以事君。"子夏大惭,元嗣亦有惭色。义恭之议遂寝。太祖闻畅屡有正议,甚嘉之。世祖犹停彭城,召畅先反,并使履行盱眙城,欲立大镇。时虏声云当出襄阳,故以畅为南谯王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又欲畅代刘兴祖为青州及彭城都督,并不果。

三十年,元凶弑逆,义宣发哀之日,即便举兵,畅为元佐,居僚首,哀容俯仰,荫映当时。举哀毕,改服,著黄韦绔褶,出射堂简人,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之者皆愿为尽命。事平,征为吏部尚书,夷道县侯,食邑千户。义宣既有异图,蔡超等以畅民望,劝义宣留之,乃解南蛮校尉以授畅,加冠军将军,领丞相长史。畅遣门生荀僧宝下都,因颜竣陈义宣衅状。僧宝有私货停巴陵,不时下,会义宣起兵,津径断绝,僧宝遂不得去。义宣将为逆,遣嬖人翟灵宝谓畅:"朝廷简练舟甲,意在西讨,今欲发兵自卫。"畅曰:"必无此理,请以死保之。"灵宝知畅不回,劝义宣杀以徇众。即遣召畅,止于东斋,弥日不与相见,赖司马竺超民保持,故获全免。既而进号抚军,别立军部,以收民望。畅虽署文檄,而饮酒常醉,不省文书。随义宣东下,梁山战败,义宣奔走,畅于兵乱自归,为军人所掠,衣服都尽。值右将军王玄谟乘舆出营,畅已得败衣,排玄谟上舆,玄谟意甚不悦,诸将欲杀之,队主张世营救得免。送京师,下廷尉,削爵土,配左右尚方。寻见原。复起为都官尚书,转侍中,代子淹领太子右卫率。

孝建二年,出为会稽太守。大明元年,卒官,时年五十。颜竣表世祖:"张畅遂不救疾。东南之秀,蚤树风范,闻问凄怆,深切常怀。"諡曰宣子。畅爱弟子辑,临终遗命与辑合坟。

子浩,官至义阳王昶征北咨议参军。浩弟淹,世祖南中郎主簿。世祖即立,为黄门郎,封广晋县子,食邑五百户。太子右卫率,东阳太守。逼郡吏烧臂照佛,民有罪使礼佛,动至数千拜。免官禁锢。起为光禄勋,临川内史。太宗泰始初,与晋安王子勋同逆,率众至鄱阳,军败见杀。

畅弟悦,亦有美称。历中书吏部郎,侍中,临海王子顼前军长史、南郡太守。晋安王子勋建伪号于寻阳,召为吏部尚书,与邓琬共辅伪政。事败,杀琬归降,事在《琬传》。复为太子庶子,仍除巴陵王休若卫军长史、襄阳太守。四年,即代休若为雍州刺史、宁远将军。复为休若征西长史、南郡太守。六年,太宗于巴郡置三巴校尉,以悦补之,加持节、辅师将军,领巴郡太守。未拜,卒。

何偃,字仲弘,庐江灊人,司空尚之中子也。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除中军参军,临川王义庆平西府主簿。召为太子洗马,不拜。元嘉十九年,为丹阳丞,除庐陵王友,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子。时义阳王昶任东官,使偃行义阳国事。

二十九年,太祖欲更北伐,访之羣臣,偃议曰:"内干胡法宗宣诏,逮问北伐。伏计贼审有残祸,犬羊易乱,歼殄非难,诚如天旨。今虽庙算无遗,而士未精习。缘边镇戍,充实者寡,边民流散,多未附业。控引所资,取给根本。亏根本以殉边患,宜动必万克。无虑往岁挫伤,续以内衅,侮亡取乱,诚为沛然。然淮、泗数州,实亦雕耗,流佣未归,创痍未起。且攻守不等,客主形异,薄之则势艰,围之则旷日,进退之间,奸虞互起。窃谓当今之弊易衄,方来之寇不深,宜含垢藏疾,以齐天道。"迁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元凶弑立,以偃为侍中,掌诏诰。时尚之为司空、尚书令,偃居门下,父子并处权要,时为寒心;而尚之及偃善摄机宜,曲得时誉。会世祖即位,任遇无改,除大司马长史,迁侍中,领太子中庶子。时责百官谠言,偃以为:"宜重农恤本,并官省事,考课以知能否,增俸以除吏奸。责成良守,久于其职。都督刺史,宜别其任。"

改领骁骑将军,亲遇隆密,有加旧臣。转吏部尚书。尚之去选未五载,偃复袭其迹,世以为荣。侍中颜竣至是始贵,与偃俱在门下,以文义赏会,相得甚欢。竣自谓任遇隆密,宜居重大,而位次与偃等未殊,意稍不悦。及偃代竣领选,竣愈愤懑,与偃遂有隙。竣时势倾朝野,偃不自安,遂发心悸病,意虑乖僻,上表解职,告医不仕。世祖遇偃既深,备加治疗,名医上药,随所宜须,乃得瘥。时上长女山阴公主爱倾一时,配偃子戢。素好谈玄,注《庄子·消摇篇》传于世。

大明二年,卒官,时年四十六。世祖与颜竣诏曰:"何偃遂成异世,美志长往。与之周旋,重以姻媾,临哭伤怨,良不能已。往矣如何!宜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本官如故。"諡曰靖子。子戢,升明末,为相国左长史。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弟子。父僧安,太子中庶子。智渊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咨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竟陵王诞复版为骠骑参军,转主簿,随府转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诞将为逆,智渊悟其机,请假先反。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

智渊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上燕私甚数,多命羣臣五三人游集,智渊常为其首。同侣末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每从游幸,与羣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

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上每酣宴,辄诟辱羣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上怒曰:"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智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羣臣议諡,智渊上议曰"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羣臣皆骑从,上以马鞭指墓石柱谓智渊曰:"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卒,时年四十六。

子季筠,太子洗马,早卒。后废帝即位,以后父,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季筠妻王,平望乡君。

智渊兄子概,早孤,养之如子。概历黄门吏部郎,侍中,武陵王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后废帝元徽中,卒。

史臣曰:夫将帅者,御众之名;士卒者,一夫之用。坐谈兵机,制胜千里,安在乎蒙楯前驱,履肠涉血而已哉!山涛之称羊祜曰:"大将虽不须筋力,军中犹宜强健。"以此为言,则叔子之干力弱矣。杜预文士儒生,身不能穿札,射未尝跨马,一朝统大众二十余万,为平吴都督。王戎把臂入林,亦受专征之寄。何必山西猛士,六郡良家,然后可受脤于朝堂,荷推毂之重。及虏兵深入,徐服忄匡震,非张畅正言,则彭、汴危矣。岂其身捍飞镝,手折云冲,方足使穷堞假命,危城载安乎仁者之有勇,非为臆说。

《宋书》 南朝梁·沈约

  鲁班书是中国古代一本奇异之书,据传为圣人鲁班所作,上册是整人的法术,下册是解法和一些医疗法术。但除了医疗用法术外,其他法术都没有写明明确的练习方法,而只有咒语和符。

  据说学了鲁班书要“缺一门”,不是无后,就是残废,或者亲人遭殃。

  民间奇书<<鲁班书>>

  该抄本目录:一,鲁班先师源流二,修造起符便法三,论东家修作西家起符照方法。四,伐木吉日五,动土平基吉日六,定(右+桑)竖柱上梁七,折屋吉日八,盖屋吉日九,。。。。。。。“起造立木上梁”“请设三界地主鲁班仙师上梁祝文”“匠人出煞云”“造屋间数吉凶例”“鲁班真尺”“鲁班尺诗八首”“木门诗”“曲尺诗”“曲尺之图”“论曲尺”“推起何首合白吉星”“定盘真尺”“推造宅合吉凶论”“造作门楼”“。。。。。门”缕总论“”“五音造栏法”“造栏用木尺法度”食音指诗“”“牛黄诗”。。。。。”相宅图“”“造房活用轶事”。。。。“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星盘方向定局”“五雷地支灵符”“解诸物魔(?)万灵圣宝符”等等下为玄机兄已收<<鲁班全书目录 >>

  上册,包括上中两卷,分别目录为:

  上卷目录:鲁班先师源流、喜开财门、开门尺码、门光星吉凶定局、五架屋式图、五架后拖两梁、正七架格式、立造架码法、修造符法、鲁班真尺、论曲尺根由、各星分论、三架屋后拖三架法、五架房子格、正七三间格、正五间九架堂屋式、修造门楼、定财门一宗、债不星遂日定局、债不星遂年定局方位、九良修造甚忌、遂月修造吉凶日、开山伐木一宗、立造杂山一宗、内秘祀设香案一宗、起水安胎一宗、又起安胎水一宗、发锤一宗、祭梁一宗、点梁一宗、上梁秘语、清圈一宗、念取解秽咒、修华堂设香案、念取铁围城、安位藏身法、念取金光咒、石匠要令;

  中卷目录:前传后教、 掩煞掩犯、与人退犯、祖师传训示、九龙化骨水、修造禁忌、伐木开山治煞、治倒家煞、习咒方法、上梁驱邪、打灶治偷油婆符、普真祖师传万病一碗水、普庵水、号痒子疮毒法、吹眼睛吹翳子法、催生水法、又催生法、安胎保胎符、止血法、大止血法、石匠扫圈救治猪瘟、合寿棺退煞、合寿棺整人、修房安墙角下石伐墨法、开光点象、祖师传授习咒法、夺取生魂法、解夺取生魂法、火神灭熄法、解火神灭熄法、万病发疯法、解万病发疯法、六畜千斤闸、解六畜千斤闸、木偶人镇法、解木偶人镇法、黑衣盗人入门法、万丈深潭法、解万丈深潭法、心作怪、解心作怪、追影关、解追影关、美女脱衣法、解美女脱衣法、泥木石匠三行四言八句、专戴孝法、先死老母法、解先死老母法、五鬼进宅法、解五鬼进宅法、十二月镇宅符法、开天一咒符、鲁班先师五雷镇宅符;

  下册目录:先天八卦法、后天八卦法、净口咒、净身咒、净心咒、净神咒、净天地咒、金光咒、元始安镇咒、土地咒、祝香咒、步行九洲咒、太极混元咒、祖师咒、启传度恩师咒、鲁班祖师启水法、藏身法、藏身三天后念取魂法、金刀利剪法、解金刀利剪法、千斤拖山榨法、解千斤拖山榨法、九牛造法、解九牛造法、紧箍咒法、解紧箍咒法、天罗地网法、铜楠杆铁楠杆法、金剪飞刀法、解金剪飞刀法、五雷油池火、铁围城、化骨吞芊、定根法、解定根法咒、竹叶变鱼法、草绳变蛇法、大禁山林法、招遣百兽法、百解邪法、烤酒法、解烤酒法、杀猪不死法、解杀猪不死法、煮饭煮肉不熟法、解煮饭煮肉不熟法、推豆腐成水法、解推豆腐成水法、解退整人法、安位藏身法、在路上藏身法、又藏身法、谢师收魂法、铁牛藏身法、百解咒法、止血咒法、铺山发、收邪法、扯锯法、解扯锯法、铁弹子法、解铁弹子法、寄架法、铁鱼鳅搬墙法、解铁鱼鳅搬墙法、雪山令、泥山令、火山令、翻天印法、解翻天印法、耳报通灵法、掌中圆光法、缩地法、破形法、解破形法、迷魂法、解迷魂法、黑天地法、解黑天地法、第二大定身法、解第二大定身法、五瘟法、解五瘟法、种病法、解种病法、飞脱不见法、解飞脱不见法、美女脱衣法、解美女脱衣法、远走法、解远走法、十三大法、起九龙海水法、修造上梁避邪法、封百口法、滑油山法、解滑油山法。

风水书籍推荐

一、峦头形势

1《玉髓真经》 张子微著

2《地学》 沈镐著

3《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 荣锡勋著

4《一贯堪舆-杨曾地理家传心法捷》 唐宗庚著

5《刘国师地理真传》 刘国师著

6《乐山篇地理书》 来木臣著

7《秘传水龙经》 蒋大鸿著

8《寻龙点穴全集》 珍藏本

9《寻龙点穴墓相风水》 不过五著

10《简明地学堪舆泄秘》 汪志伊著

11《地理山洋指迷》 周景一著

12《辟径集》 李默斋著

13《现代风水学峦头总论》 姜国威著

14《寻龙秘诀》 高隐仙藏

15《图解雪心赋》 白鹤鸣著

16《地理啖庶录》 袁守定著

17《地理砂水穴法》

18《地理万山图》

19《仙家救贫术搜地灵》 白云山人著

20《黄囊穴髓》 程天昭演绎

21《地理汇宗》

22《平砂地理玉函经释义》 邱于展著

23《地理点穴大全》 许澹园订

24《地理全书》 刘伯温著

25《立宅安坟风水秘传》 黎浩贤著

26《相墓相宅术》 (四库本)

27《平砂玉尺经》 刘秉忠原著,李峰编

28《堪舆秘笈奇书》 刘伯温著

29《新注雪心赋》 何聪明著

30《峦头精义》 李默斋著

31《峦头风水大破译》 张健民著

32《地理峦头实务》(上中下) 钟义明著

33《增订台湾地理图记》 钟义明著

34《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 王松寒著

35《地理琢玉斧峦头括歌》 张九仪增释

36《地理捷径秘断》 张哲鸣著

37《阴阳宅宝鉴》 苏立民著

38《一善地理真诀》 妙摩慧度著

39《假日寻龙记》 姜健贤著

40《地理心法-寻地五要捷诀道读》 许人文注 张建民编

41《地理囊金集注-记师口诀节文》 章贡、刘谦著

42《谭天纵留题-乌蒙吉真诀-刘若谷千金赋》

43《本地姜留题》

44《风水寻龙诀》

45《撼龙经》 杨筠松著

46《疑龙经》 杨筠松著

47《泄天机》 廖禹著

48《秘传廖公画夹拨砂经》 廖禹著

49《地理阴阳秘录》 苏立民著

50《地理天机会元》 徐试可著

51《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叶九升著

52《精校地理人子须知》 徐善继、徐善述著

二、郭杨蒋一脉玄空正法

1、《青囊经》 黄石公著

2、《青囊序》 曾求己著

3、《青囊奥语》 杨筠松著

4、《天玉经》 杨筠松著

5、《都天宝照经》 杨筠松著

6、《地理辨正》 蒋大鸿著

7、《水龙经》 蒋大鸿著

8、《天元五歌》 蒋大鸿著

9、《归厚禄》 蒋大鸿著

10、《天元余义》 蒋大鸿著

11、《平砂玉尺辨伪》 蒋大鸿著

12、《阳宅指南》 蒋大鸿著

13、《阳宅天元赋》 蒋大鸿著

14、《杨公滴滴金》 杨筠松著

三、范宜宾滇南派(即连城派)玄空法

1、《风水的研究》 唐正一著

2、《增释地理冰海》 高守中著

3、《地理辨正揭隐》

4、《金氏地学粹篇》

5、《家存玄空大卦地理秘传》

6、《玄空探原录》

7、《乾坤法窍》 范宜宾著

8、《玄空大五行真传口诀 》 托名蒋大鸿著

四、谈养吾玄空六法派

1、《中国绝学、玄空如意理气正宗入门深造》 陈梦国著

2、《玄空本义》 谈养吾著

3、《地理辨正翼》 荣锡勋著

4、《堪舆正经》 陈正儒著

5、《新玄空紫白诀》 赵景义原著、张成春编

6、《地理辨正白话注解》 谈养吾原著、陈世范编

7、《天元五歌阳宅篇注解》 赵景义著

8、《地理小补》 刘杰著

9、《辨正发秘初稿》 刘杰著

10、《玄空法鉴》 曾怀玉著

11、《元运发微》 卢作周著

五、邓恭江西大玄空五行派

1《地理知本金锁秘》 邓恭(梦觉)著

2《地理黄金屋》 邓恭(梦觉)著

3《蒋大鸿地理秘诀稿》

4《玄空河洛先后天心法秘诀》 藏本

5《九经会聚》 李浩洋藏

6《三元地理山水气运挨星图诀》 张庆辑

7《新增大五行图诀》(上下) 张庆辑

8《蒋大鸿三元奥秘手抄本》、《罗经解》、《秘授篇》 邓恭著

9《蒋公阳宅秘授篇》 邓恭(梦觉)著

六、蔡岷山广东玄空派

1《中州派玄空学》(上下) 王亭之著

2《地理心眼指要真解》 王亭之著

3《地学铁骨秘》 吴师青著

4《玄空真秘》 徐宇辰著

5《地理辨正求真》 蔡岷山著

七、章仲山无常派玄空飞星

1《玄空星相地理学》 钟义明著

2《玄空地理丛谈》之一 钟义明著

3《玄空地理丛谈》之二 钟义明著

4《玄空地理丛谈》之三 钟义明著

5《玄空地理丛谈》之四 钟义明著

6《玄空地理丛谈》之五 钟义明著

7《玄空地理丛谈》之六 钟义明著

8《玄空地理逸篇新解》 钟义明著

9《玄空地理断诀汇篇》 钟义明著

10《玄空地理考验注解》(上中下) 钟义明著

11《沈氏玄空学》(上下) 沈竹礽

12《地理辨证抉要》 沈竹礽

13《沈氏玄空学》(上中下) 白鹤鸣注本

14《玄空紫白诀精解》 白鹤鸣著

15《玄机赋飞星赋精解》 白鹤鸣著

16《风水秘传100诀》 白鹤鸣著

17《天理第一地理书》(上下) 冯严筑著

18《古易玄空学新探》 胡京国著

19《玄空精断》 胡京国著

20《大玄空挨星天心水法真传》 张哲鸣著

21《大三元玄空秘旨些子真传》 张哲鸣著

22《大三元玄空地灵秘笈断诀》 张哲鸣著

23《相地指迷》蒋大鸿著

24《沈氏地理疑义答问-地理问正》 李崇仰编

25《玄空指妙》柯建成著

26《玄空指微》柯建成著

27《实用风水学秘籍总断》姜国威著

28《山居手记》陈雪涛著

29《玄空风水之天机妙诀》陈雪涛著

30《风水选旺秘诀》罗量著

31《风水墓相学》姜健贤著

八、朱小鹤苏州玄空派

1《地理辨正补》 朱小鹤著

九、上虞派张心言六十四卦玄空法

1《地理辨正疏玄空秘旨摘秘》 黄春发著

2《三元六十四卦用爻法》 林文松、陈怡诚合著

3《三元地理六十四卦运用》林文松、陈怡诚合著

4《易经地理学》 吴明修著

5《三元法地理理气探原》吴明修著

6《易经三元地理阐微》 吴明修著

7《三元玄空地理堂奥》 珍藏本

8《三元玄空大卦秘传》无际山人著

9《三元地理山水则要》协会合编

10《三元地理抽爻换象》吴相益、谢明道合著

11《分金节气用爻当运秘解》张量矿著

12《玄空大卦及飞星详解》白鹤鸣著

13《玄空风水突破要诀》 黄春发著

14《三元地理讲义》 林国雄著

15《风水活穴建造真诀》张量矿著

16《三元易经地理交媾法诀秘笈》(上下) 张量矿著

17《奇门三元直指》(上下) 余胜唐

18《玄空秘旨-直透玄机》陈昭有著

19《玄空真解-入门要诀》 刘来平著

20《玄空真解-地理经典批论》 又元子著

21《玄空真解-玄空囫囵语》 又元子孙著

22《玄空真解-天元歌批论》又元子孙著

23《玄空真解-归厚录》又元子孙著

24《玄空真解-阳宅觉》又元子孙著

25《玄空大卦秘诀》孙长庚著

十、尹一勺湘楚派玄空法

1、《地理四秘全书》 尹一勺著

十一、钟九华《玉函通秘》玄空法

1、《玉函通秘》原著

2、《玉函通秘》崔汇滨校本

十二、龙门八局(先后天派)

1《正三元杨公祖师心法》 杨救贫著

2《三元地理四诀精论》 陈启铨著

3《风水风采录》 陈启铨著

4《地理乾坤国宝》 杨藏华著

5《三元地理观水点地法》 庄文寿著

6《地理特诀》 张渊理著

7《三元堪舆黄金断》 庄文寿著

8《地理乾坤国宝评注》 陈启铨著

9《乾坤国宝龙门八局图解》林志荣著

十三、干支生旺墓三合四大局

1《地理实用集》钟义明著

2《阴阳宅断诀》妙摩慧度著

3《风水指南》 妙摩慧度著

4《三元三合地理精论》黄春霖著

5《地理四弹子》

6《风水预测》 李渊著

7《地理汇宗-元女青囊海角经》

8《立宅安坟风水秘传》 黎浩贤著

9《地理正宗》 广西民族出版社辑

10《地理五诀》 赵九峰著

11《风水照夭镜》 劳大刚著

12《地理阴阳纂要》邓士松著

13《地理学新义》俞仁宇著

14《增补理气图书》 周淳庸著

15《堪舆指南真传》 陈盈芳著

16《二十四山头化作四拾捌局用法》 陈锡元著

17《堪舆辟谬真传》 刘公中著

18《地理诸家开门放水》 吴明修著

19《地理三字经》 程前川著

20《地理直指原真》 彻莹和尚著

21《地理综合水法》梁贵博著

22《风水的研究》 梁贵博著

23《鲁班寸白簿》 鲁班著

24《海底藏珠》 徐试可著

25《地理水法全成》 高隐仙著

26《王德薰地理真传》 陈繁夫著

27《术数精要》 白鹤鸣著

28《古代风水术注评》 王玉德著

19《三合法地理秘旨全书》(上下) 陈怡诚 林文松编著

30《赣州风水秘传》 怡然斋藏本

31《秘本通玄鬼灵经》李崇仰编

32《地理名墓断诀》姜健贤著

33《周易与风水》何宗阳著

34《三元地理连山归藏》陈怡诚 林文松编著

35《三元地理明师盘线秘旨》陈怡诚 林文松编著

36《看风水秘笈大全》御堂龙儿著

37《青囊心印》《青囊心印续编》《天玉经内传心印》王宗臣著

38《天玉经》四库本

39《地理大全辑要》许园甫著

十四、赖布衣天星纳甲派

1《催官篇》 赖布衣著

2《入地眼全书》 静道和尚著

3《地理铅弹子》 张九仪著

4《地理穿透真传》 张九仪著

5《杨公地理图说》藏本

6《入地眼全书》静道和尚著

7《地理正义评注》张九仪著

8《杜氏地理图说》杜奇英著

9《形家集要》刘云岩著

10《山水发微》王德薰著

通揽历代有关古籍的记载,概括如下:

一、单一的“质”、“色”、“纹”赏石欣赏形式

1、以石的质地来欣赏,区分优劣。如春秋战国时。倍受当时君王和世人喜爱的“和氏壁”。这为后人的“美石如玉说”开了先河;

2、以石色取胜。汉代张良的“黄石”、魏文帝建“芳林园”景阳山所用的白、紫和五色大石等都是欣赏石色彩的。

3、而魏明帝在重修“芳林园”时,多“采笋城之文石”。纹理、美丽条纹的山石,这成为以后欣赏纹理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米芾的“相石法”与太湖石鉴赏方法。

北宋文人米芾总结了太湖石后,提出了“相石法”概括为“秀”、“瘦”、“透”、“皱”。清代文人李渔将米芾的“相石法”归纳为“透”、“漏”、“瘦”三字,并为太湖石的鉴赏作了详尽的解释。主要包括形状、声质、光泽、色泽及皱纹。

1、欣赏形状千奇百怪的太湖石,应讲究瘦且有形,如白居易在《太湖石记》描述的那样“有盘拗秀出,如灵邱鲜方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宫神有人者,有缜润削成,如圭瓒者,有谦棱锐判,如剑戟者。又有如此如风,若拳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里将折气

2、欣赏“洞眼”,长年受湖水冲击而形成的洞穴与透眼,古称“弹子窝气

正由于这些洞眼,给太湖石斌予了神秘感,前后左右的洞穴相通者,为“左右逢源气!下相通者,为“关系通天”.因此,历代文人们把它当作神仙栖息的“别有洞天”而具喜爱有加。被称为“神石”,“仙山”.

3、欣赏石的声音。是在敲击太湖石时发生的清脆的声响。清韵者为上品,沉闷者为下品。

4、欣赏石的色泽,是指石的色彩和光泽,一般来说,以及红色、**、绿色、紫色为上品(赏玉的影响),以常见的灰色为中品,墨灰色为下品。

5、欣赏石的润度,则以温润者为上,浮澡者为下。

三、《云林石谱》鉴赏法

这是一部由宋代杜缩所著的,详尽记载了106种奇石的谱记。对后代赏石影响极大.其中鉴赏方面分为:1、形色,2、质地,3、声音,4、硬度,5、纹理,6、润泽,7、晶形,8、透明度,9、吸水性。

四、“近山形石”类的鉴赏法(包括苑石、怪石、峰石、神柱石、山形石等)。

近山形石,又称近景山石,有近观山石的效果。鉴赏因素有:1、形姿:2、洞穴:3、色彩;4,声响;5,润泽:6、纹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姿与洞穴,它决定了山石的形态,在鉴赏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色彩、声响、润泽与山石的化学构成有关,纹理则与山石的物理形成和石表风化水蚀程度有关.近山形石主要表现形式有孤峰、双峰等。玲珑形,险怪形和近山景观.多为高耸秀长,高度大于宽幅。洞穴讲究巧退、穿眼、委曲、透空、相通等;色彩讲究黄、紫、青、白等:声响讲究清脆、微有声、无声;润泽讲究续润、清润、稍润、温润、坚润、微燥等;纹理讲究纵横笼络、多刷道、白纹笼络、石面蟒峋等。

五、“远山形石”类鉴赏法

远山形石主要包括仙山(神仙岛)研山(砚山),盆石,仇池石等相关的景观石。其表现远距离欣赏的群山景观效果,要求视野开阔,视点远.其形姿为宽幅大于高度.一般来说,山峰越多,高/宽之比值越小.这与近山形石不同的是具有群山之峰、峦、崖、壑以及坡脚。峰峦讲究峰峦状、高拔、群山势、十数峰、八九峰、三十六峰、小而起峰等;崖谷讲究险崖、千崖、绝壁、悬崖、飞崖等;洞穴讲究有限透空、苍甄洞天、崖洞相通、崖穴穿眼、玲珑等;色泽更受重视.这是因为远山纹理(即脉络)不消,呈现光滑之肌理,这与中国山水画中“远人无目”、“远山无树”同理.因远山形石宽辐(长度)大于高度.明末文人文震享在其《长物志》中称为“横石”.并称:“横石以蜡地而峰峦峭拔者为上”.色泽讲究黑、碧、青灰绿、青、灰白等等。

六、象形石类赏法

形象石类包括贡石、禅石、玄石、象形怪石、象形供石、寿石、龙骨石等.其石的形状与大自然中的人物、鸟兽、云朵等可类似.如宋代杨康状曾收藏的形状酒醉后的道士形象的怪石,名为“醉道士石”;唐代李德裕于“平泉山庄”收藏的“狮子石”与“似鹿石”二石,这说明唐代己开始欣赏象形石了。

象形石主要讲究形似和神似,形似讲究整个石的外形或局部外形应与某物相似,而神似则与中国画中的“写意”或“大写意”相仿,讲究神态相似,即为佳品。

七、纹样石鉴赏法

用现代的话讲,纹样石就是纹理石,或图案石。即石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天然的,酷似的人物、动植物.以及山水画似的纹样。其品种有:大理石、黄河石、雨花石、菊花石、以及各种化石类等。《云林石谱》记宋微宗所藏一石为“大若桃,上有鸽鸽,如子豆,栖柏枝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