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敦煌壁画介绍,第1张

1、敦煌壁画始于十六国和北魏时期,在西魏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周逐渐成熟,高峰时期是唐期,题材丰富,形象生动,净土变相、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社会现实生活,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艺术在宋朝时期走向了衰落。

2、敦煌壁画特指中国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艺术作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壁画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个石窟历代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4、敦煌壁画描绘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寄托良愿,安抚心灵。

5、敦煌壁画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源于生活,美赏生活;源于艺术,集成艺术;源于世界,分享世界。

6、造型特色:敦煌壁画中有神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衣冠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装,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

7、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是变形。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早期变形程度较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的特征鲜明突出;隋唐以后,变形较少,立体感较强,写实性日益浓厚。

8、变形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一以人物原形进行合乎规律的变化,即拉长成加灾。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时期的菩萨,大大增加了服、手指和颈项的长度,濒骨显露,用日之间的距离牧觅,嘴角上翘,形如花瓣;经过变形彻成为风流潇洒的“秀骨治像”。金刚力士则多在横向夸张,加粗肢体,缩短脖项,头圆肚大,棱眉鼓眼,强调体魄的健硕和超人的力量。这两种人物形象都是夸张的结果。

9、壁画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

1、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2、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3、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4、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5、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6、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敦煌莫高窟的主要景观:

1、九层楼

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2、三层楼

洞窟编号第16~17号,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故俗称“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王道士于16窟甬道北侧发现藏经洞,后编号为第17窟。因此三层楼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

3、藏经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4、藏经洞陈列馆

利用原莫高窟下寺改建而成,陈列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流失到国外的敦煌遗书和绘画的复制品,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和被劫掠的历史回顾,并且有敦煌学的发展现状介绍。

5、莫高窟的画师

创造了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在洞窟里作画,便在洞窟里起居,一旦完工,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恐怕就再也没有走出莫高窟了,正是这样一批优秀而又伟大的无名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

敦煌旅游景点有哪些?详细介绍下可以吗

 莫高窟

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鸣沙山

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

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鸣沙山下,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敦煌西200公里处,分布区长宽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门关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区,因其怪异特点,故有魔鬼城。

敦煌古城

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造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玉门关

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千米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

阳关

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阳关镇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阳关名扬千古。

三危山

旅游区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三危山东西数十里,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古代又称碑羽山、神羽山,从敦煌绿洲看,隐三峰崇之,如危欲坠,而得名三危。敦煌人称三危山为坐镇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将三危山列为敦煌第一景,称做“危峰东峙”。三危山为敦煌第一圣境,在地方志中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东屹”。

敦煌有什么旅游景点

我是学旅游的,很乐意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敦煌的景点很多,像莫高窟,月牙泉,三危山,藏经洞等。。。

总的来说为你推荐八个景点:

1·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敦煌的标志性景点,就不用多说了。)

2·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及其中的大漠奇迹月牙泉(鸣沙山因沙响而闻名,在鸣沙山上看日落,非常的美。月牙泉可说是除了莫高窟以外,最经典的景点了,茫茫大漠的奇迹,震撼中带着秀美。)

3·亚丹地貌群落魔鬼城(亚丹地貌群落,在这里可以完全的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古老神奇的关隘玉门关(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历经了两千多年,诗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上四个景点是敦煌最著名,最值得看,最不能错过的景点。另外,我觉得还比较有看头的:

展开全文

我是学旅游的,很乐意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敦煌的景点很多,像莫高窟,月牙泉,三危山,藏经洞等。。。

总的来说为你推荐八个景点:

1·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敦煌的标志性景点,就不用多说了。)

2·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及其中的大漠奇迹月牙泉(鸣沙山因沙响而闻名,在鸣沙山上看日落,非常的美。月牙泉可说是除了莫高窟以外,最经典的景点了,茫茫大漠的奇迹,震撼中带着秀美。)

3·亚丹地貌群落魔鬼城(亚丹地貌群落,在这里可以完全的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古老神奇的关隘玉门关(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历经了两千多年,诗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上四个景点是敦煌最著名,最值得看,最不能错过的景点。另外,我觉得还比较有看头的:

5·阳关(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指这儿)

6·沙洲夜市(体会敦煌当地的小吃,还有有特色的工艺品等)

7·三危山(敦煌第一圣境)

8·渥洼池(有很多泉水组成,别具特色)

这八个景点是我比较推荐的。另外,昌马石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一个庙石窟也还可以。

其实,到了敦煌,不得不推荐你顺便去去离敦煌不远的兰州及张掖。

张掖它离敦煌五百多公里,典型的丹霞地貌,到了那儿满目的红,非常的震撼。还有肃南,万佛寺,大湖湾水利等景点也还不错。

兰州相对远一些,好像离敦煌有一千多公里。但是也是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天斧沙宫,兴隆山,白塔山等,非常不错。

另外还要提醒你哟,敦煌旅游最佳时机是夏秋。

希望能够帮到你。。

收起

敦煌必游景点 敦煌必游景点介绍

1、汉长城遗址: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大都是明朝留下的遗迹,自秦汉以来,为了抵御匈奴的侵入,长城成了中原文化的一道屏障。

2、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景区由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石窟两部分组成,拥有大量的壁画、石窟、文物等,是全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胜地。敦煌游玩的首选之地,先在展示中心观看**了解佛教在敦煌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然后坐摆渡车去观赏规模浩大、内容丰富的石窟和壁画艺术。洞窟内到处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既有高达九层楼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数量众多,形态各异,可以跟着讲解一一了解。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3、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在这里你可以爬上鸣沙山,俯瞰月牙泉,还能在山顶上欣赏大漠日落,感受西北大漠的苍凉广阔。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是甘肃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敦煌旅游景点有哪些

1、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

2、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整个山体由油润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觉脚下的沙子会鸣鸣作响,虽深一脚浅一脚,前进一步后退半步,爬山异常艰难,但仍感乐趣无穷。我一鼓足作气爬上顶峰。此时,顿觉劲风夹着细沙,朝身袭来,鸣声不绝于耳,身后留下的脚印很快便消失了。据说,狂风起时,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坠,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平日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的日落景观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叹为观止。月牙泉长约300余米,宽约50米,被鸣沙山四周环抱,泉边白杨亭亭玉立,泉内游鱼悠闲戏水,泉水呈浅兰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梦一般的迷。千百年来不为四周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堪称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称奇叫绝。

3、敦煌

敦煌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它位于中国西北河西走廊的西端,北纬40度10分,东径92度48分。东与安西县相邻,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南隔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青海相连,是一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全境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93度。 敦煌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上有着光辉的篇章,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大咽喉和中西交通要塞,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现存有石窟寺庙遗址、古墓葬群、汉长城、关隘、古城、烽遂、古驿站等文物景点241处。举世闻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莫高窟,千古绝唱的阳关、玉门关、非凡神奇的鸣沙山、月牙泉,具有传奇色彩的渥洼池、三危山、雅丹魔鬼城,尤其是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的文化艺术和汉长城、悬泉置的历史遗迹,无不令人心驰神往,留连往返。

4、月牙泉

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

5、鸣沙山

在中国,被称为“鸣沙山”的旅游景点有多处,敦煌鸣沙山因为其历史文化的久远和景区特色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也最为人所熟知,因此单列介绍。“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西汉时就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干城内”。敦煌遗书载鸣沙山“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风俗端午,城中子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吼声如雷”。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6、阳关遗址

阳关,位于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从此,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边塞诗人岑参曾写下“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的诗句。宋以后,来自白龙堆的流沙狼吞虎咽,逼着人们东撤,阳关被无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阳关城堞早已荡然无存,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仍傲然屹立着。

7、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处,玉门关西北约100公里处。公园面积398平方公里。它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地质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例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它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敦煌魔鬼城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

8、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50米,西南角设突出坞体的角楼。坞墙系用长、宽、厚约40、20、11厘米的土坯垒砌而成。坞内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时期的土坯墙体平房3组12间(内含一个套间),为住宿区;东、北侧为办公区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马厩3间;坞外西南部建有一组长约50米,呈南北向的马厩3间。坞外西部为废物堆积区。 悬泉置被称为90年-古界的重大新发现。置,相当于后世的驿站。考古发掘证明,在李广利伐大宛获汗血马的同年(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悬泉设立了专事传递公文、邮件并接待过往官差、使节、军队的重要机构-悬泉置。

9、仿宋古城

于敦煌市西10公里,东接戈壁绿洲,西望汉代烽燧,南傍鸣沙山麓,北连大漠旷野。该城是1987年7月,在合作拍摄**《敦煌》时,由日方出资,中方负责设计建造的一座影视城。由于《敦煌》的故事发生在宋代,城市的所有布景均参照宋代风格建造,故称仿宋敦煌古城或仿宋沙洲城,当地人简称其为敦煌**城或敦煌古城。**拍完后,这座古城便移交给当地保护使用,成为中国西部一个影视拍摄基地,敦煌也因此多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古城规模宏大,占地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四周城墙用土坯垒砌而成,开东、西、南三个城门。东城门按原古敦煌东城门式样仿建,古朴典雅;西城门门楼高耸,高达18米,曰:望京楼,楼上悬襟带西域匾额。两城楼飞阁凌空,四角高翘,遥遥相对。城内有五条街区,分别代表北宋时期的汴梁、高昌、甘州和兴庆五个地方。

10、渥洼池

天鹅在这里驻足,黄鸭在这里栖息,鱼翔浅底,鸟映湖中。站在湖堤上放眼望去,湛蓝晶莹的湖水,花红草绿的草原,金碧辉煌的沙山,银光闪烁的雪峰使你心旷神怡。 据史载,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河南南阳新野有一个小官名叫暴利长,因犯罪遭刑,被充军发配到此地屯田、牧马。在放马时,他看到有群野马每天傍晚来渥洼池边饮水。一天,他在野马群中发现了一匹与众不同的骏马。这匹马体态高大,骨骼不凡,枣红毛色,跑起来像一团烈火。 暴利长深知汉武帝酷爱宝马,于是设计将其擒获,献给了汉武帝。为了把马说得神秘奇异,谎称这匹马是从渥洼池水中飞出来的。

《敦煌盛典》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曾广泛流传于我国古代敦煌地区的、青年画匠墨丁与和亲公主之间凄美、缠绵的爱情传说。

整个演出分为六个篇章:序幕 《大漠魂》、第二幕《远走·敦煌城》、第三幕《情牵·莫高窟》、第四幕《婵娟·月牙泉》、《尾声·梦敦煌》。

《敦煌盛典》回归自然,把沙漠作为舞台的重要组成元素。每一个细节更加贴近敦煌历史文化,再现古丝绸之路上重镇敦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风貌,从历史,舞乐,生活使敦煌人们的生活、娱乐画面扑面而来,恍若隔世。

它也是全国的首个沙漠实景演出,现场还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结合会动的观众席,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享受。

扩展资料

《敦煌盛典》实景剧总投资18亿元,由吐鲁番欢乐盛典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投资兴建。

项目主要建设张拉膜洞窟、360度旋转钢结构半圆形观众席、人造鸣沙山小沙丘及弧形月牙泉等内容,能容纳1314人的观众席不仅可以360度原地旋转,而且可以前行或后移,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打破了传统的观演模式,在国内旅游演艺中尚属首创。 

演出特色如下:

1、全球首台沙漠实景演出。

2、360度旋转可前后观众席

《敦煌盛典》设立了360度旋转且前后移动的观众席,与传统敦煌舞台剧相比,打破了常态化的观演和视角关系,通过观众席与舞台表演的不断旋转更替,加强观众的观赏体验感受。

3、绚丽的灯光特效

演出现场,安装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

4、高水准的舞台科技

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配合洞窟包裹式全景投影舞台、超震撼楼体灯光秀、激光秀、多介质水面造影、综合机械演出、3D墙体结构投影、水幕影像等与舞蹈的编创设计融合。

5、强大的演出阵容。

6、流光溢彩的打铁花。

7、华丽的舞美设计。

8、宏伟的古建筑群。

-敦煌盛典

敦煌学·敦煌学的内容、意义及前景

随着国内外研究“敦煌学” 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敦煌学理论的深入探究。自八十年代起,中国学者对“敦煌学”的定义、内容等进行了争论和探讨,出现了几部专著,如刘进宝《敦煌学述论》、林家平等《中国敦煌学史》、胡戟等《敦煌史话》、荣新江《话说敦煌》等,都对敦煌学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看法。目前,“敦煌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敦煌学是以敦煌文献、敦煌石窟考古与艺术、敦煌史迹、敦煌学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上述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历史、考古、宗教、艺术、语言、文学、民族、地理、哲学、思想、科技、音乐、舞蹈、建筑、古籍校勘、中西交通等多种学科。它的目的是揭示佛教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过程、内容、特点和规律;深入揭示敦煌、河西乃至中国古代社会的中西交通等历史的本来面貌和发展规律,探索主要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促进现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一个问题是,“敦煌学”是因地名学,它规定了这个学科的空间范围,是“敦煌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标志。如中国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如果运用敦煌文献资料研究中国文学问题,就属于敦煌学的范围,其他如历史、地理、考古、宗教、科技、民族等莫不如是。所以,“敦煌学”绝不是它所涉及的那十几门学科的简单综合,更不是把它所涉及的那十几门学科的内容统统包揽收容成一个多学科的联合体,它是一门运用敦煌提供的各种资料(地下出土文物文献,地上石窟、壁画、塑像、遗址、城址等)进行学术研究的特殊学科。因此,它与严格意义上的“××学”有别,而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已被学术界承认的学科。

研究“敦煌学”的意义何在呢周一良教授在《何谓 “敦煌学”》一文中用一长段论述来说明其意义:

敦煌壁画雕塑以及文献中的韵书等,我不敢妄论,现只就历史、文学、宗教三方面简单介绍利用敦煌汉文文献取得的若干成果,借以窥“敦煌学”粗略的一斑。

一、历史

甲 首先是旧史所不详的沙州地方历史。安史之乱后,787年(贞元二年,一说781或785年)吐蕃占领敦煌,到848年(大中二年)张议潮以河西十一州归唐,共六十余年。吐蕃赞普派“节儿”统治沙州,汉族官员苦闷屈辱,人民发动起义。唐蕃文化有所交流,敦煌禅僧入藏,多次与印度僧人展开辩论。张议潮归唐后,赐号归义军节度使,世代承袭。七十年后,920年曹议金取代张氏。1035年西夏取敦煌,而曹氏的地位可能维持到1055年。张曹两家统治敦煌前后二百年,与唐、五代、宋朝的中央政权虽保持受封与朝贡关系,实际处于半独立状态,曹议金曾自称大王。沙州境内有不少昭武九姓与鲜卑、吐谷浑等族人,他们从事力役兵役,与汉族杂居通婚。沙州统治者西与于阗、东与甘州回鹘通婚,以确保东西贸易的利润。这些都是靠综合变文、碑文、壁画供养人题名、造窟造像人题名以及各种文书得以考见的。

乙 唐代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历史。敦煌发现唐律及疏以外,还有令和格的残卷以及保存相当完好的水部式,亦即水利管理条例。从户籍簿、差科簿等可以了解徭役、兵役以及均田制实施的细节。学术界趋向于肯定均田制确曾实行,但受田并不足数,而徭役沉重。农民土地分割细碎,且存在所谓 “自田”。从 “社司转帖”得知民间存在称为社的互助组织;从书仪得知一些流行的婚丧礼俗。《氏族志》、《沙州图经》等提供了关于氏族和地理的资料。有名的《往五天竺国传》是新罗僧人慧超入唐后又经中亚去天竺的旅行记。他返唐后终于五台山,这部书是研究当时中亚和印度的重要史料。

二、文学

唐人记载中有所谓“目连变”、“昭君变”,过去不详究何所指。敦煌写本发现后,才解答了这个谜。原来变指变文,是一种兼有韵散、用于讲唱的通俗文学作品。敦煌还发现唐代曲子词《云谣集》。二者都是填补唐代文学史上空白的重要发现。王梵志的白话诗既谈佛理,亦讽时俗,当时颇有影响,为后来寒山子诗的先驱。过去记载中保存了若干首,敦煌写本出现后,才能略窥全豹。韦庄的《秦妇吟》是晚唐士大夫阶级诬蔑农民大起义的作品,但其中也保存一些可供参考的历史材料。过去只在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留下很能反映农民大起义威力的两句:“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敦煌石室中保存了此诗的完整写本,对于研究唐代历史与文学都大有裨益。

附带谈一下敦煌发现的经史子集四部书。虽然数量不多,但保存了某些已佚的古注,而且唐人手写旧本往往保存古字。唐人所写当时俗体字,有些还可以帮助了解后代刊本致误之由。这些都有益于古籍的研究与校勘。写本四部书都属于寺院所藏,史部特别少,反映当时寺院对此不很重视。十三经中只发现九经,没有 《周礼》、《仪礼》、《公羊传》和《孟子》。究属偶然未保存下来,抑或反映某种倾向,有待探讨。

三、宗教

甲 敦煌的佛教势力很大。日本学者估计,当时唐代敦煌县人口两万而僧尼约占一千人。寺庙十几座,十三个乡中至少每乡有一寺,还不算规模较小的“周家兰若”、“张家佛刹”之类。寺院役使沙弥、园子、“常住百姓”、奴婢,还有专门从事某一手工业的梁户 (榨油)、硙户 (磨米面)、酒户以及牧羊人等。寺院田地之外还拥有菜园、果园。从寺院公布的帐目看,收入除“念诵入”、“转经入”之外,最大宗是出借谷、麻、豆等等的“利润入”,半年即取息50%。足见寺院高利贷剥削之重。敦煌发现的佛经中,三方面的写本很有意义。一是大藏中未收的佚经,和不属译出而是中国本土根据当时当地需要杜撰的“伪经”。二是初期禅宗史料,即被主张顿悟的南宗所取代的主张渐悟的北宗的经典。三是短期存在的小宗派的经典,过去不为人所知,如三阶教的经典。

乙、道教 从文献看不出敦煌道观的记载,但石室发现的道教经典,有的钤有 “净土寺藏经”印记。西晋开始出现《老子化胡经》,说老子渡流沙入夷地,成浮屠以化胡人。六朝至唐出现多种化胡经,在石室中可以找到写本,有助于研究道教史和佛道关系。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里提到《老子想尔注》,说“不详何人。一云张鲁,或云刘表”。敦煌发现想尔注残卷,学者们认为是张陵张鲁系统的五斗米道徒所注,是研究五斗米道教义和老子书与五斗米道关系的重要材料。

丙、其他宗教

三世纪波斯人摩尼在佛教、火祆教、基督教影响下创建的摩尼教,和五世纪涅斯托里斯在东罗马帝国创建、属于基督教一个教派的景教,唐时都曾传入中国,其经典都可在敦煌写本中找到。

以上仅就敦煌汉文文献在三方面的利用略作介绍,已可看出其内容丰富异常。

其实,敦煌文献及文物所涉范围十分广泛,但它们有着都与敦煌有关这一特点。即便是中原的公文、四部书、 颁发的写经,亦或是梵文、吐蕃文、于阗文、回鹘文等写本,莫不与敦煌的历史文化有关。而敦煌又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咽喉之地,各种文化相交汇,呈现出多彩多姿的状态,自然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敦煌文献的发现,改写和充实了许多学科的历史。在今天,许多学科中如果缺少了敦煌的资料,可以说是不完全的。

从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及世界各地的敦煌学研究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的敦煌学研究队伍已经扩大到三百人以上,其中多数为中青年学者,其中有些人脱颖而出,已经在某一学科、某一专题有所发明、有所建树,受到了世界敦煌学界的重视。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中国同时列入的还有泰山、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及秦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敦煌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摆在敦煌学者们面前的任务仍然是极其艰巨的,而前途也是光明灿烂的。要想使“敦煌学”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更多的成果,有几项任务是必须着力进行的。

第一,对散落于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要有一份尽可能完整、详细、准确的注记目录,这是进行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

第二,尽可能编定反映全世界敦煌学者研究成果的论著目录,是促进研究深入的重要方面。

第三,尽可能将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及文物刊布,以便使用。

第四,各种文献的分类整理研究成果,应尽量采用专题形式进行,以利各学科非敦煌学者使用。

第五,对敦煌文献、石窟壁画、题记、敦煌遗址及遗迹、传世文献进行综合性研究,找出和解决有关“敦煌学”的一些最令人关注的课题。

第六,加强与非敦煌学者的合作。

当然,还可以举出其他一些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增多,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中青年敦煌学者的崛起,相信不久的将来,“敦煌学”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它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1、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2、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

4、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景区在恢复运营后,对全国所有医护人员实行免费开放,直至2020年底。5月10日,莫高窟恢复开放。

敦煌旅游景点,敦煌旅游景点介绍

最著名的当属敦煌莫高窟了,莫高窟2009年5月实行半价优惠政策,80元/张。7月1日起按照全价执行160元/张,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为淡季80元每人 ,然后就去看看鸣沙山月牙泉最佳答案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 5公里。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 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入虬龙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甚为壮观。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 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

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甘肃敦煌好玩吗

导语:下面为大家带来甘肃敦煌旅游攻略,为大家介绍的敦煌的旅游状况、最佳季节以及景点介绍,敦煌好不好玩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敦煌概况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的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悠久历史孕育了敦煌灿烂的古代文化,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去甘肃敦煌的最佳旅游季节

总体来讲5~10月是敦煌气候条件最好的时节,也是其最佳旅游季节。春天的新绿在西北尤其喜人,如果碰不到闹人的沙尘暴,春末夏初到这里,感觉非常美好。在夏天极限气温曾经接近40℃,但是感觉上总不像北京那样闷热,可能是因为空气在旷野里流动较快的原因,尤其是清凉的夜晚搭配满天的繁星,也算是给旅行者一份意外的礼物了。另外各地的花儿会都集中在夏季。盛产各种瓜果,在8月前后则可以一饱口福。

等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 旺季160元

淡季80元—120元

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

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敦煌旅游景点——鸣沙山·月牙泉

等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 旺季120元,淡季60元

小交通 摩托车

鸣沙山位距敦煌城南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山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这就是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月牙泉像初五的一弯新月,落在黄沙里。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是当之无愧的沙漠第一泉。

敦煌旅游景点——雅丹地质公园

等级 AAAA

门票价格 50元,坐观光车需另交车费20元

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占地面积400平方公里、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8公里、海拔810—970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地质遗产。以雅丹地貌为主,总体近南北走向。南区以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柱等为主,分布相对分散,总体呈东西走向。它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

雅丹地质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例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它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敦煌魔鬼城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古老的盆地中心层理水平,边缘的层理交错,局部还保存着很多虫迹化石,显示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较松软岩层在大自然疾风暴雨的漫长风化中,导致了各种雅丹风蚀地貌的形成。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甘肃敦煌旅游攻略,希望你们喜欢。

莫高窟景点介绍

莫高窟景点介绍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敦煌莫高窟旅游景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别提醒

目前莫高窟只能参观10个石窟和2个陈列中心;在公众假日期间,可多参观5个石窟。

莫高窟内禁止拍照;阴雨天洞窟不开放;参观时最好带手电筒(景区外也可租到)。

参观莫高窟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因为有参观人数的限制,而且早上光线较好。

最好读一本关于莫高窟的介绍,否则很难看明白石窟雕像和壁画的玄妙。

莫高窟旺季内宾160元,外宾180元(其中20元为讲解费)

莫高窟淡季内宾80元,外宾100元

莫高窟开放时间9:00~17:00

从敦煌去莫高窟可以打的前往,面的单程大约35元左右,轿车稍贵。另外在敦煌市区内也有很多中巴直达莫高窟。如果在窟里呆得比较晚,6点以后可以搭乘一辆接工作人员的小巴,每人5元。旺季前往的话,可以搭乘敦煌饭店附近的绿皮公交直达,票价2元。

敦煌莫高窟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侍女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另有一通石碑,该碑高僧洪辨的告身碑,即记录洪辨一生事迹的纪念碑(至于洪辨之塑像原不在藏经洞内被发现,而是置放在别处,因研究人员在塑像内发现洪辨的法号及一小包骨灰,而将该塑像置藏经洞内)。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1900年,于藏经洞(今编号第17窟),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在现在编号为“17”的洞窟曾发现从4世纪到14世纪的珍贵文物56万件,因之形成了敦煌学,另外还设有敦煌文物研究所。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民,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最大者33米,小者10厘米。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各殊。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最古的地图《五台山图》大40多平方米。从一花一叶、神、佛,到表现当时当地历史人物活动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构图精细,栩栩如生。窟内金碧辉煌,绚丽夺目。画面如按2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资,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敦煌莫高窟旅游景点介绍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_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故后世遂又称之为“千佛洞”。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才重新为人所注意。

石窟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_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敦煌莫高窟

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壁画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雕塑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肥,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藏经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_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莫高窟景点介绍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一个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目前仍保存有从十六国后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代洞窟492个,彩塑2415身,壁画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它以数量浩繁,技艺卓越的壁画艺术向人们展示了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千余年间的社会历史图景。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长约1600米。

1961年,国务院公布敦煌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敦煌莫高窟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和敦煌文书四大部分,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位的立体艺术。其内容极为丰富。

古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恒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

敦煌壁画介绍

1、敦煌壁画始于十六国和北魏时期,在西魏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周逐渐成熟,高峰时期是唐期,题材丰富,形象生动,净土变相、经变画和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