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虚空藏菩萨在哪个寺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普陀山虚空藏菩萨在哪个寺庙,第1张

普陀山虚空藏菩萨在普陀山普济寺。

虚空藏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K空间的音译,大乘佛教三大佛母之一,大日如来之眷属,为金刚界八大菩萨之一,也是佛教八大菩萨大智慧母之一。

普济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上,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普陀山第一大寺院。普济寺,始建于宋朝,初名“不肯去观音院”,后称“普济禅院”,俗称“前寺”。

虚空藏,

梵音名 Ākāśagarbha (音译阿迦舍檗婆),密号:库藏金刚。汉译又作虚空孕、虚空库、虚空光等。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

3此虚空藏菩萨在金胎两部,金刚界曼荼罗内,就是金刚宝菩萨,是贤劫十六尊之一,列外廊南方。在胎藏界曼荼罗内,占虚空藏院的首位。

 

4《虚空藏经》有云:「若有人欲得智慧,欲得大家敬爱,欲得良好的歌喉,欲得帝王及百官之位置,欲得种种财产及美满的眷属,同时在行善之后,能名闻天下,则必须经常念此尊名字,一定得到如愿以偿的。」

6释迦牟尼佛赞叹虚空藏菩萨言:「禅定如海,净戒如山,智如虚空,精进如风,忍如金刚,慧如恒沙。其身即是诸佛法器,诸天眼目,人之正导,畜生所依、饿鬼所归,地狱救护众生法器。应受一切众生最胜供养。」「一切众生无上福田,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可见虚空藏菩萨之伟大。

 

7依佛典所载,虚空藏菩萨对一切众生甚为慈愍,常加护持。如果有人赤诚、如法地礼拜过去世三十五佛之后,再别称大悲虚空藏菩萨名号,则此菩萨当会现身加以庇佑。

 

8依《虚空藏菩萨经》所载,此菩萨住在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之胜华敷藏佛所。曾与十八亿菩萨来诣娑婆世界,说破恶业障陀罗尼,令众生得福德,诸愿满足。

 

9虚空藏菩萨咒也是佛教徒常持诵的真言。一般人总以为该咒的特色是增长记忆力。实则虚空藏菩萨的慈悲、方便与愿力,与观世音菩萨都甚为相似。经典曾说他「为诸众生成就大慈,常化众生而无休息。」可见增长众生的记忆力,只不过是其无量菩萨行愿的一小部分而已。

 

10信仰虚空藏菩萨能增进福德、智慧,消灾免难。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此经读诵讲说,可灭五逆重罪,命终遂愿,决定亲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此经出自《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单译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汉文有四译。第一是元魏菩提流支于永平元年至天平二年间(508~535)译出,名《无字宝箧经》,一卷,僧朗笔受。第二是元魏佛陀扇多于元象二年(539)在邺都译出,名《无字宝箧经》,一卷。第三是唐地婆诃罗于永淳二年(683)在长安西太原寺归宁院译出,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第四是唐地婆诃罗重译出,名《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一卷。此四译中,第二译本阙佚。《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因是皇家下旨的官方翻译,翻译程序严格,被认为是最出类拔萃的翻译版本,历代受持感应也最强烈。此经的内容,叙述佛在耆阇崛山,胜思惟菩萨请问二字之义。佛告以永离之法,护持之法和如来觉了之法。菩萨永离之法有九种:一法应除灭,即是欲贪、瞋恚、愚痴、我执、懈怠、睡眠、染爱、疑惑、无明。应守护之法有一种,就是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来觉了之法,即是无有一法是如来所觉所证,因为一切法本无有实,从因缘生;因缘也如电光,念念不住。最后说持此经利益,可以生在净土,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也见灵山圣会。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此经读诵讲说,可灭五逆重罪,命终遂愿,决定亲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附感应故事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养,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地藏菩萨本愿经

 本经简介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简称《地藏经》,大乘佛教典籍,是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之宏大愿望的经典。

 地藏菩萨之本缘故事,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仞利天宫神通品载,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前,为大长者之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之相好庄严,而产生恭敬景仰之心,为证得此庄严之相,而发愿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同经同品又谓,地藏菩萨为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之一婆罗门女,为救度其母出离地狱,而为母设供修福,并发愿尽未来劫广度罪苦众生。又同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亦举出二说:一、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之王,其国内人民多造众恶,遂发愿度尽罪苦众生皆至菩提,否则不愿成佛。二、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为光目,其母堕于地狱受苦,光目为救度之,而发愿救拔一切罪苦众生,待众生尽成佛后,方成正觉。上记诸说皆随地藏信仰而广传人间,故佛教中常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语来形容地藏菩萨慈悲怜愍之广大誓愿。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为佛门孝经,内容除了弘扬首善的孝道,更谆谆告诫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其地藏菩萨救母的孝道于五浊恶世中,有助家庭伦理发扬,教育子孙孝道。是初学佛者必读的经典。

 按《地藏经》所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即将离开人世进入涅槃时,仍悲悯担忧迷途的众生。因此在弥勒佛(未来佛)降生人间之前,这段无佛住世的期间,佛陀便暂时将六道众生,全部托付给地藏菩萨教化。地藏菩萨亦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因此我们尊称他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既然释迦牟尼佛指示地藏菩萨作天人鬼神等六道众生的导师,我们就应该遵循地藏经教诲,学习地藏菩萨大孝与大愿的精神。

 地藏菩萨以悲愿力救度一切众生,尤其对地狱中之罪苦众生特别悲愍,而示现阎罗王身、地狱身等广为罪苦众生说法,以教化救度之,故一般又以阎罗王为地藏菩萨之化身。如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中,即举出阎罗王之本地为地藏菩萨之说。又如我国民间信仰中,地狱思想受「地藏菩萨本愿经」之影响甚深,而视地藏菩萨为地狱之最高主宰,称之为幽冥教主,其下管辖十殿阎王。近时于敦煌千佛洞发现之地藏十王图,即绘有地藏菩萨及十王等之像,并附有宋代太平兴国8年(983)造立之铭文。

 本经来源

 本经经题下署有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652-710)译,然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等皆无此一记载;又宋、元、明、高丽等诸藏中唯明藏收之,而比明藏更早之宋、元、高丽等诸藏皆未收,故实叉难陀传译之说似不足采信。

 因为译者不详,也未收入译经目录中,在宋朝及元朝编辑的《大藏经》,都没有收录此经。直到明朝,本书才被收入《大藏经》,因此有学者怀疑此经并不是自印度传入,而是五代时在中国写出的经典。该经强调孝道,较接近中国的儒家思想,也被当成是此经在中国所作的论点之一。美国学者格雷戈里(Gregory Schopen)则反驳称在印度佛教中也能找到强调孝道的内容。

 法国学者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于1908年在敦煌发现了西夏文本的地藏经残本,而且地藏经在宋朝之前已传入日本,由这些证据可知,在五代至北宋初年,地藏经已经在中国流行开来。

 在日本,地藏菩萨之信仰始自平安中期,兴盛至今。此一信仰于镰仓时代以后,已有民间信仰。如以示现于塞河原之地藏菩萨为儿童之救护者,并有和赞歌颂之。又如育子地藏、子安地藏专事救护育子之事。此外,参礼六地藏(教化六道之地藏菩萨)、延命地藏、胜军地藏者亦颇多。

 经文内容要略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为度众生「久远劫来发弘誓愿」的非凡之举,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事迹,例如曾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时设法救度母亲的故事。原文:

 「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支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其后,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太辩长者、阎罗天子、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及其众生的状况,解释了使亲人眷属在各种情况下脱离苦难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将自己涅槃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期间,教化世人的任务托付于地藏菩萨。

普陀山虚空藏菩萨在哪个寺庙

普陀山虚空藏菩萨在普陀山普济寺。虚空藏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K空间的音译,大乘佛教三大佛母之一,大日如来之眷属,为金刚界八大菩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