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筋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筋藤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化学成份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筋藤的用法用量 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筋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筋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筋藤 1 拼音

jīn téng

2 拼音名

Jīn Ténɡ

3 筋藤的别名

三托藤、坎香藤、香藤、藤满山香、九牛藤、骚羊果

4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筋藤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yxia levinei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5 原形态

攀援灌木。具乳汁,全株无毛;小枝与老枝均柔弱,老枝圆柱形,节间长约25cm,小枝直径15mm或更细,稍具棱角和条纹。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柄长47mm;叶片嫩时膜质,老时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8cm,宽2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急尖或稍渐尖。聚伞花序单生于叶腋内,花5数;花萼裂片长圆形,长约15mm;花冠白紫色,高脚碟状,花冠筒圆筒状,喉部紧缩;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中部以上,花药内藏;无花盘;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丝状,柱头头状,先端2裂。核果椭圆形,长约9mm,连结成链珠状。花期38月,果期8月至翌年6月。

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400m的山地疏林下或山谷、水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7 化学成份

茎叶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白桦脂醇(betulin), 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

8 性味

辛;微苦;性温

9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痛;胃痛

10 筋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11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筋藤的方剂 桂龙药膏

大芦45g高山龙375g青藤45g五爪龙60g万筋藤10g首乌藤150g当归藤165g四方藤55g温

桂龙药酒

g大芦45g土甘草69g青藤45g五爪龙60g万筋藤10g首乌藤150g当归藤165g四方藤35g温

活血舒筋汤

、续断、甘草。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舒筋通络。主伤筋与筋错、筋挛,关节行动不舒,肿痛。用法用量:水煎

舒筋止痛洗药方

汉防己3钱,秦艽2钱,木瓜2钱。功效:活血止痛,侧重舒筋。主治:筋骨痛。用法用量:用水熬透,洗之。

养筋汤

克炒枣仁9克巴戟天9克功能主治:补肾养心,滋肝舒筋。治肝肾不足,心阴亦虚,筋缩不伸,卧床 ,不能

更多用到中药筋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筋藤的中成药 桂龙药膏

大芦45g高山龙375g青藤45g五爪龙60g万筋藤10g首乌藤150g当归藤165g四方藤55g温

桂龙药酒

g大芦45g土甘草69g青藤45g五爪龙60g万筋藤10g首乌藤150g当归藤165g四方藤35g温

骨筋丸胶囊

桂枝46g血竭27g马钱子(制)27g制法:同骨筋片项下,自始至取上清液与乙醇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稠

舒筋丸

魏氏家藏方》卷八之舒筋丸主治血弱气虚,风湿乘之,筋脉不舒,颈项紧痛,不能转侧,连耳皆痛。用法用量:

舒筋活血丸

治: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筋断骨折,瘀血痛。用法与用量: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

更多用到中药筋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筋藤 《滇南本草》:[第三卷]接筋藤

接筋藤,形似皮条,有小叶,身上有毛,无花。气味甘,性平。主治跌打损伤,散血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二]经筋第十三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其别者结于外。上中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三·身度]经筋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四第十三《经筋》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六《经筋》篇。足太阳之筋

《类经图翼》:[卷五经络(三)]诸部经络发明

喉口唇舌部颈肩部胸腹部背部胁肋部四肢部皮毛肌肉部筋骨血脉部脏腑部前后 〔头面部〕巅∶足太阳交巅。

《医经原旨》:[卷二]经络上第五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拼音名 5 拉丁名 6 英文名 7 海风藤的别名 8 来源 9 原植物形态 10 产地 11 采收与初加工 12 生药性状 13 海风藤的炮制 14 性味归经 15 海风藤的功效与主治 16 海风藤的用法用量 17 海风藤的化学成份 18 组方精选 181 治跌打损伤 182 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19 《中华本草》·海风藤 191 出处 192 拼音名 193 英文名 194 海风藤的别名 195 来源 196 原形态 197 生境分布 198 性状 199 化学成份 1910 海风藤的药理作用 1911 鉴别 1912 炮制 1913 性味 1914 归经 1915 功能主治 1916 海风藤的用法用量 1917 附方 20 海风藤的药典标准 201 品名 202 来源 203 性状 204 鉴别 205 检查 2051 水分 2052 总灰分 2053 酸不溶性灰分 206 浸出物 207 海风藤饮片 2071 炮制 2072 性味与归经 2073 功能与主治 2074 用法与用量 2075 贮藏 208 出处 21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海风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海风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海风藤 1 拼音

hǎi fēng téng

2 英文参考

caulis piperis futokadsura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aulis pipers futokadsur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iperis kadsurae,caul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kasdura pepper ste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epper ste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ulis Piperis Kadsur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adsura pepper ste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海风藤为中药名,出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 的干燥藤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拼音名

Hǎi Fēnɡ Ténɡ

5 拉丁名

Caulis Piperis Kadsur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

kadsura pepper 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海风藤的别名

风藤、巴巖香[2]。

风藤、巴巖香(《中药志》)。

8 来源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 的干燥藤茎[1]。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的藤茎[2]。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尚有以山蒟的藤茎作海风藤用。

9 原植物形态

常绿攀缘藤本,全株有特殊香气。茎灰色,略扁,有关节,表面具纵沟;枝通常两分歧,关节处常生有不定根。叶互生,有长柄,叶片狭卵形至卵形,长5~85厘米,宽28~45厘米,先端长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全缘,质稍厚,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散生白色软毛,叶脉5~7条。穗状花序生于枝梢,与叶对生,长2~8厘米,直径25~3毫米,下垂;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苞片盾状;雄蕊3枚,罕为2枚,花药2室;雌蕊1枚,子房上位,1室。浆果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3~4毫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海岸或深山的树林中。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10 产地

海风藤主产福建、台湾[2]。

海风藤主产福建、浙江及台湾等地。

11 采收与初加工

8~10月割取藤茎,除去根及叶,晒干。

12 生药性状

干燥藤茎呈长圆柱形而扁,微弯曲,长15~60厘米,直径3~7毫米。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纵向纹理。节膨大,节间长45~9厘米,节上不定根长短不等。横断面韧皮部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木部灰**,有许多小孔,射线灰白色,木质部与韧皮部交界处有小洞,故横切面边缘可见小洞成环状,中央有灰褐色髓。质轻而脆,折断时纤维状。气清香,味辛。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

13 海风藤的炮制

原药放清水中浸30~60分钟,取出放箩内润16~24小时,切片,晒干。

14 性味归经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入肝、脾、肾经[2]。

《中药志》:"辛,微温。"

《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15 海风藤的功效与主治

海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2]。

海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理气的功效,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

《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浙江中药手册》:"宣痹,化湿,通络舒筋。治腿膝痿痹,关节疼痛。"

16 海风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饮[2]。

17 海风藤的化学成份

海风藤茎、叶含细叶青蒌藤素、细叶青蒌藤烯酮、细叶青蒌藤醌醇、细叶青蒌藤酰胺,其中细叶青蒌藤素含量最高,并且有阻抑肿瘤的作用,此外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及挥发油,挥发袖主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香桧烯、莰烯、异细辛醚。

海风藤茎含细叶青蒌藤素(Futoxide)、细叶青蒌藤烯酮(Futoenone)、细叶青蒌藤醌醇(Futoquinol)、细叶青蒌藤酰胺(Futoamide)、β谷甾醇、豆甾醇及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蒎烯、柠檬烯、莰烯等[2]。

细叶青蒌藤素有抑制肿瘤作用[2]。

大鼠静注海风藤提取物可减轻内毒素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引起的血压降低[2]。

海风藤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2]。

18 组方精选 181 治跌打损伤

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182 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全展选编·内科》)

19 《中华本草》·海风藤 191 出处

出自《本草再新》

192 拼音名

Hǎi Fēnɡ Ténɡ

193 英文名

Kadsura Pepper Stem

194 海风藤的别名

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巖胡椒。

19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kadsura (Choisy)Ohwi[Pfutokadsur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割全株,洗净,晒干。

196 原形态

风藤 木质藤本。茎有纵棱,幼时被疏毛,节上生根。叶近革质,具白色腺点,卵形或长卵形,长612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稀钝圆,上面无毛,下面通常被短柔毛,叶脉5条,基出或近基部发出;叶柄长115cm,有时被毛;叶鞘仅限于基部具有。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355cm;总花梗略短于叶柄,花序轴被微硬毛;苞片圆形,近无柄,盾状,直径约lmm,上面被白色粗毛;雄蕊23枚,花丝短;雌花序短于叶片;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苞片和花序轴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球形,离生,柱头34,线形,被短柔毛。浆果球形,褐**,直径34mm。花期58月。

19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198 性状

性状鉴别茎藤扁圆柱形,微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32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12cm,节部膨大,有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有灰**与灰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及多数小孔,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做苦、辛。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小形,角质层突起呈浅齿状。皮层最外侧为23列厚角细胞,内侧有23列纤维排列成断续的环;石细胞偶见;内皮层凯氏带明显。中柱维管束2030个,环列,韧皮部外方有l5列纤维排列成冠状,与束间部位的石细胞联结成环;木质部导管大。环髓纤维46列,髓部维管束49个排成1轮,髓中央有粘液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砂晶和小方晶。

199 化学成份

风藤茎含细叶青萎藤素(futoxide),细叶青萎藤烯酮(futoenone),细叶青萎藤醌醇(futoquinol),细叶青萎藤酰胺(futoam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挥发油。

1910 海风藤的药理作用

海风藤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狗心肌缺血区侧枝血管阻力,对冠心病和脑血栓有较好的疗效。海风藤提取物可以拮抗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并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对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海风藤的这种效应可能与其中风藤烯酮与PAF的拮抗作用有关。PAF(血小板激活因子)提示海风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中药。

1911 鉴别

理化鉴别(l)取本品粉末少许于载玻片上,加适量乙醇湿润,待稍干后,加水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有针状结晶析出,加稀硫酸则溶解。(检查胡椒堿)(2)取本品己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在365nm的紫外光灯下观察,显蓝绿色荧光。

1912 炮制

原药放清水中浸3060分钟,取出放箩内润1624小时,切片,晒干。

1913 性味

辛;苦;微温

1914 归经

心;肾经

1915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止痛。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脘腹冷痛;水肿

1916 海风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1917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全展选编·内科》)

20 海风藤的药典标准 201 品名

海风藤

Haifengteng

PIPERIS KADSURAE CAULIS

202 来源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0hwi的干燥藤茎。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

203 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15~60cm,直径03~2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12cm,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灰**,导管孔多数,射线灰白色,放射状排歹0,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微苦、辛。

204 鉴别

(1)粉末灰褐色。石细胞淡**或黄绿色,类圆形、类方形、圆多角形或长条形,直径20~50μm,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含暗棕色物。草酸钙砂晶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木纤维多成束,直径12~25μm,具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人字形。皮层纤维细长,直径12~28μm,微木化,纹孔稀少,有的可见分隔。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5~90μm,纹孔排列紧密,有的横向延长成梯状,排列整齐。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加入硅胶G3g,混匀,置水浴上挥干溶剂,加于硅胶G柱(15g,内径为15~2cm)上,用环己烷一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海风藤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丙酮甲醇(7: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05 检查 20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 H第一法)。

20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 K)。

20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20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207 海风藤饮片 2071 炮制

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厚片,晒干。

2072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温。归肝经。

2073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2074 用法与用量

6~12g。

20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20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1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茎 41 拉丁名 42 英文名 43 丁公藤的别名 44 来源 45 植物形态 46 采制 47 性状 48 化学成分 49 性味 410 功能主治 5 石南藤的别名·丁公藤 6 丁公藤中毒 61 临床表现 62 治疗 7 丁公藤药典标准 71 品名 72 来源 73 性状 74 鉴别 75 检查 751 水分 752 总灰分 76 浸出物 77 含量测定 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74 测定法 78 丁公藤饮片 781 炮制 782 性味与归经 783 功能与主治 784 用法与用量 785 注意 786 贮藏 79 出处 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丁公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丁公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丁公藤 1 拼音

dīng gōng téng

2 英文参考

obtuseleaf erycibe ste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rycibe obtusifol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aulis Erycibe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obtuseleaf erycibe ste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丁公藤为药名:1丁公藤又名包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茎;2丁公藤为石南藤的别名。

4 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茎

丁公藤又名包公藤。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anth的藤茎。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辛,温,有毒。发汗,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跌打肿痛,坐骨神经痛。内服:水煎或水酒各半煎,3~6g。外用:浸酒局部涂擦。内服过量中毒,则产生出汗不止,四肢麻痹等症。孕妇忌服。含有效成分东莨菪素、东莨菪苷及包公藤甲素。东莨菪素、东莨菪苷有抗炎、消肿作用。包公藤甲素有缩瞳及降低眼压作用,还可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心缩力。丁公藤还可 免疫[1]。

丁公藤

41 拉丁名

Caulis Erycibe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42 英文名

obtuseleaf erycibe 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

43 丁公藤的别名

麻辣子。

44 来源

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的茎藤。

45 植物形态

攀援藤本。幼枝被密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5cm,宽2~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干时显铁青色或暗绿色,下面有光泽,具小斑占。总状聚花序腋生或顶生,密被锈色短柔毛;花小,金**或黄白色;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花冠浅钟状,长9~10mm,5深裂,裂片2裂,外被紧贴的橙色柔毛;雄蕊5,着生在冠管上,花药卵状三角形,顶端锥尖;子房1室, 胚珠4。浆果珠形,具宿萼。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地丛林中,攀援于树上。产于广东。

46 采制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隔水蒸2~4小时后,晒干。

47 性状

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4cm。外皮灰**、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的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状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木部宽广,有不规则的花纹(异型维管束)及多数小孔。无臭,味淡。

48 化学成分

含丁公藤甲素、东莨菪内酯。

49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410 功能主治

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5 石南藤的别名·丁公藤

丁公藤为石南藤之别名[1]。出《本草拾遗》。

石南藤又名南藤、爬巖香、丁公藤。出《本草图经》。为胡椒科植物巴巖香Pipe wallichii (Miq) Hand Mazz varhupehense(DC)Hand Mazz的茎叶或全株。分布湖北、湖南、广东及四川等地。辛,温。祛风通络,强腰脚,止痛,壮阳。治风寒湿痹,肾虚腰痛,痛经,阳痿,咳喘。煎服:915g;或浸酒饮。本品含生物堿、鞣质等[2]。

6 丁公藤中毒

丁公藤属璇花科植物,以丁公藤的根、茎供药用。性温、味辛、有毒。[3]

61 临床表现

大汗、出血、四肢麻痹等。[3]

62 治疗

丁公藤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如出汗不止,可以用糖盐水。

2甘草60g,水煎成150~200ml,加蜜糖30g服完。3用温水洗身。

7 丁公藤药典标准 71 品名

丁公藤

Dinggongteng

ERYCIBES CAULIS

72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73 性状

本品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皮灰**、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剥落。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异型维管束呈花朵状或块状,木质部导管呈点状。气微,味淡。

74 鉴别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1,浸渍过夜,加热回流6小时,滤过,滤液加6mo1/L盐酸溶液6m1,加热回流3小时,蒸干,残渣加乙醇l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东蓖若内醋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l ml含0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户,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醋一甲酸(6:10: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

75 检查 751 水分

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7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

7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32:68:01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8nm。理论板数按东蓑若内醋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0

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东夏若内醋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I ml含40[tg的溶液,即得。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70%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6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烧瓶中,浓缩至约l ml,加3mol/L盐酸溶液loml,水浴中加热水解2小时,立即冷却,移人分液漏斗中,用水10 ml分次洗涤容器,并人分液漏斗中,加氯化钠2g,用三氯甲烷强力振摇提取5次,每次15m1,合并三氯甲烷液,加无水硫酸钠2g,搅拌,滤过,容器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滤过,滤液合并,70℃以下浓缩至近干,立即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IOmI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7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醉,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东蓑若内醋(C10 H804)不得少于0050%。

78 丁公藤饮片 7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782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783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784 用法与用量

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785 注意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786 贮藏

置干燥处。

79 出处

筋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筋藤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