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头到底有什么用,古书如何记载?
人参芦头为人参的根茎。
不知从何时起人参芦头不能食用的说法流传开来,甚至有了“芦头有毒”等言论。也因此大多卢头被削去舍弃,视为“废物”。今天我们就要还人参芦头一个公道!
所有的人,都祝你快乐
广告
参芦不能吃?科学来解答
查阅一些古代医药典籍,有很多对人参芦头的记载。古代大部分医籍中,有人参“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本经逢源》中说"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从而把参芦作为催吐药。《华氏中藏经》首载参芦,并有“吐人”的记述。历代医家也多沿袭此说,如《本经逢源》就认为“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
因此,临床上以参芦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积阻于胃脘等症。近年来,有一些药品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翻阅了上百本本草古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参芦催吐作用进行了再评价,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参芦及不去芦的全参对鸽、猫、狗、猴等实验动物和人的致吐作用。
结果表明,即使加大剂量,也未见参芦有催吐作用。他们又运用比较药理学方法,对参芦、不去芦的全参和去芦的人参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从而说明参芦不仅无催吐作用,还具有与人参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参不去芦对其应有生理效应的发挥及毒性也无影响。
参芦本无罪,请别再浪费
经有关部门研究,参芦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须根、茎、叶还高,并未发现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对参芦和片面认识,又为人参的合理利用创造了理论依据。参芦占全参的8%-15%,以往入药前需将其除净,浪费严重。
人参的别称是 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
古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推断,人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在地球上被子植物极为繁盛的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180万年),人参在植物界广为繁衍。世界范围内公认人参分布在北纬33-48度之间。我国本草文献的记载证实中国人参的分布与古地质学史,古生物史是相吻合的。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记载着中国4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并有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甲骨文合集》中查到刻在甲面上的“
参”字,这是个典型的象形文字。该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为人参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现,茎上生着多个核果状浆果,这是人参最主要的植物学特征。下部则代表着人参的根茎,主根,侧根等。甲骨文始于商殷时代,距今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在3500年前我国就已经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参”字,并有准确可靠的记载。[2]
公元121年,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参,人参,药草,出上党。”这是文献中对人参产地的最早记载。
《晋书石勒别转》:“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可见人参栽培在当时已经开展, 那是遥远的1800年前。
人参在历代皇家贡品中,自然是世间顶级奇珍。而在中国古代,好多王朝都将人参作为重要贡品。
野山参的应用始于仰韶文化的中后期,已经有5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我国是最早发现并使用人参的国家。
我国也是最早用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在始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上,发现有“参”的记载。甲骨文中的“参“字是象形字,具有人参植株地上、地下的典型特征。
野山参药用精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的总结、搜集和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成书约在东汉末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
东汉献帝时期(189~220),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我国传世最早的医方书,书中收载113方,其中配伍人参的就达21方。野山参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医圣—张仲景
野山参应用的成熟期在唐代:药王孙思邈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全书收载5300余方,其中配伍人参达358个,丰富了人参方剂学。 也是在这个时期,还通过鉴真大师把我国应用人参的成果传播到日本。
孙思邈
明代对人参的临床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达到历史的顶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根据,在《人参传》(李时珍之父李言闻著)的基础上,对各家本草学的人参精华做了细致的收集和整理,对人参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论述。其论述超出了《本草纲目》中任何一味中药所能达到的水平:“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
李时珍
野山参是清宫廷的专用御品,滋养皇家200多年
清朝统治者将长白山脉视为“龙兴之地”。由于野山参资源的稀少,为了保障长白山野山参能长期保障皇族享用,对长白山采取“封禁”政策,对进山挖参人发放“参票”予以管控。“参票”亦称“引票”,是清政府发给入山采参人的凭票,属于管理参务的信票之一。清代对人参的采挖、收购、运销管理极为严格,挖参人凭参票入山挖采。如盛京(今沈阳)等处原额参票五千张,乾隆五十五年(1790)裁减两千张, 嘉庆六年(1801) 再减五百张,每年实颁参票两千五百张;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等处原额参票四千张,乾隆五十五年、嘉庆六年两次削减三千张,实颁参票一千张。
参 牌
在清朝,野山参成为皇家御品,内务府广储司茶库是宫廷人参的收贮之地。从茶库收进和存库人参数可知,每年宫廷对人参的用量都非常大。
乾隆皇帝
毛泽东与野山参
毛泽东
毛泽东晚身体不好,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他配制了人参酒滋补身体。工作人员为毛泽东配制的人参酒现保存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遗物陈列馆。
杨老太太(杨开慧母亲)九十大寿时,毛泽东让人带回的礼物中包括野山参。齐白石九十大寿,毛泽东送了野山参,祝白石老人“福寿康宁,百年期颐“。
人参我们很长听到过,究竟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价值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形态特征
人参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人参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人参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05厘米。
经济价值
美容人参自古誉为“百草之王”“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含多种皁甙和多糖类成分,浸出液可被面板缓慢吸收且无不良 ,能扩张面板毛细血管,促进面板血液回圈,增加面板营养,调节面板的水油平衡,防止面板脱水、硬化、起皱,人参活性物质抑制黑色素的还原效能,使面板洁白光滑,能增强面板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是护肤美容的极品。将人参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后甘油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每日往洗脸水倒一点,用含人参的甘油搓脸或人参水洗脸,能让面板相当滋润。
药用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主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我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传说在公元前约2000年的黄帝等神话时代,人参就开始被认识,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但缺乏文字记载及考证资料。少数人以春秋战国时代越王的宰相范蠡所著《计然》为依据。《计然》一书中有“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的记载,因此认为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但大多数人以《神龙本草经》为依据,认为有2000多年的历史。朝鲜对人参的认识晚于我国5~6个世纪,日本晚于我国7~8个世纪,俄罗斯和美国晚于我国16~17个世纪。
宋代,苏颂在《嘉裕图经本草》论人参曰:“相传欲试人参,使二人同行,一含人参,一空口,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口大喘,含者其息自如。”
明代的伟大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人参“治男女一切虚症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火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痹瘘,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明代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中收载处方2218方,其中配伍人参方达509方,约占总方数的23%,可见人参在祖国医药中的重要地位。
上述种种描述经近代多方面的研究,证明人参确有其独特作用。我国医药界一直把它作为医治神经衰弱和心脏衰弱的良好药物。中医在临床上多用于补益强壮,每遇虚弱体质与老年,病后哀弱、大失血、虚脱等情况时必用之。
怎样服用人参?
我国和朝鲜的中医治疗各种疾病时,多与其他中药配合应用,服用人参有以下几种方法:
(1)蒸服
将人参切成片,取6~9克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架上,蒸炖1~2小时即可服用。上海老年人多用此法,一般日服15~9克,1次或分2次服均可。南方多在蒸米饭时将蒸碗放在木制饭甑内与米饭上一起蒸即可。
(2)吞服
将人参磨成细粉,每日吞服,一般每次服1~15克,日服1~3次,用温开水在饭前吞服或以水研调成稀糊服用。
(3)嚼服
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为最简单的服用法,对于口腔、咽喉病变尤有良效。这种参片或密片可从药店购买,也可自己加工。可将鲜人参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放在较浓的白糖水中微火煮20~30分钟,待糖水浓稠时取出晾干,用清洁塑料袋保存随时取用。干参也可蒸后切片,再加工成糖参片服用。
(4)泡酒
将整根或切成薄片约10~15克人参装入瓶内,用50~60度白酒500克左右密闭浸泡,常将酒瓶振荡,两周后即可饮服,每日约饮30毫升左右,多在饭后服用,可大补元气,延年益寿。
(5)当茶饮
将3~5克人参片或人参粗腿、细根折成段置于茶杯或保温杯中,倒入热开水闷泡10~20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酌加枸杞、山楂、冰糖等。一般可连泡数次,待味变淡后,连渣一起嚼服。可提神健体。
(6)煮服
将一支干参(生晒参或红参)掰碎置小锅加水煮约半小时使其参内成分基本上溶出,水味变苦时,再加入一匙蜂蜜加以搅拌,使二者有效成分合而为一,称人参蜂蜜汤,每天早晨饮一大酒盅或一小杯,既强身又治病。
(7)炖服
这种服用在北方,尤其在东北地区比较普遍,每年冬至以后,一些老年人都要用人参炖母鸡吃。先将老母鸡去掉毛,除净内脏,然后将50克鲜人参或15~20克干人参放入鸡肚内,不加盐酱油和作料,只加清水,用文火炖,直炖到脱骨即可服用。也可在人参的基础上,再增加250克鲜天麻和2~3根黄芪一起炖服。有人嫌老母鸡脂肪太多可将脂肪除去后再炖,或干脆改用一二年生小鸡也可。关于一天吃多少比较合适的问题,尚无统一的看法,因人而异,有的每天吃两匙,有的每天吃一饭勺,一只鸡吃一周或十天八日的都有。一些离退休老干部说,冬天吃人参炖母鸡,确实补身子,提高抗寒力,一冬天也不感冒,即使感冒了也比较轻,好得快。
不仅我国,日本、韩国也用此法服用。具体做法是嫩鸡(乌骨鸡)一只,生人参一支(干燥的2克),江米(称红米)一大匙,姜块大小适中,洋葱半个,老酒少量,用土陶锅或珐琅锅以小火炖4小时,也可加少许盐调味,尽量淡,效果才会更好。
但人参炖鸡有些人不宜服用,一是患血管硬化的人不宜,因鸡汤中鸡油是溶于水的小分子蛋白质,属于过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心血管病人。二是肾功能较差的人,因鸡汤中有一种水溶性矿物质,会使病情加重。三是胃酸过多的胃出血患者,因鸡汤会促使胃酸分泌,使病情加重。
服用人参的注意事项:
①服用人参切忌过量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系教授西格尔博士从133例患者中发现每天服人参超过15克者都患了“滥用人参综合症”。从中外服用者的剂量来看每天服2~3克是没有问题的,上海人日服剂量是3~9克,英国人为04~98克。
②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人参畏“五灵脂”,反“黎芦”,因此这两种中药不能与人参合用。
另外一些中医师认为,吃人参后再吃萝卜,会将人参的补益功能消解,因为人参补气,而萝卜破气。但他们不明白中医学上的“气”有多种,一是先天之肾气(生命能量),二是水谷之气(营养物质的能量),三是从肺吸入的空气,这3种气合成为元气。人参能大补元气,而萝卜所破的气是胃肠消化不良所产生的胃肠胀气。《本草纲目》对人参补气,萝卜理气,二者合用的中医理论早有论述,说明人参和萝卜相辅相成而不相忌。《本草纲目》曰,“萝卜生吃升气,熟食降气”,“生吃可止渴清胀气,熟吃可化瘀助消化”。近代营养学家也研究证实,萝卜含有丰富的淀粉酶,能助消化而消除胃肠胀气。有的人服用人参后出现胸腹胀闷不适等症状,往往与消化不良有一定关系,吃萝卜正好相得益彰。
人参的头到底有什么用,古书如何记载?
本文2023-10-20 17:01: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