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属于寺庙园林的有() A上海豫园 B苏州拙政园 C苏州留园 D山西晋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4收藏

下列各项属于寺庙园林的有() A上海豫园 B苏州拙政园 C苏州留园 D山西晋祠,第1张

山西晋祠属于寺庙园林。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

扩展资料

晋祠建筑的布局大多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方式,如圣母殿一线建筑、唐叔虞祠、吴天神祠、文昌宫和奉圣寺等。祠分前后两进院落,以山门——献殿——正殿为轴线安排内部空间,左右两厢辅以配殿。

这种布局方式适应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秩序井然,主次分明,轴线贯通,具有明显的空间位序,充分表达了宗族祭祀观念的价值观以及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安身立命的社会秩序和以德的高低定尊卑的大原则。

在布局、空间组合、材料结构的运用上都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显示了统一的风格和明显的共性,但在这种共性之中,每座建筑尽可能显示出它们独特的个性。

晋祠内的舍利生生塔属于寺庙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型上又具有高耸的轮廓线条,因此,它成为整个风景区的重要点缀和最突出的标志。和整个建筑群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丰富建筑群以及整个风景区的轮廓线。同时,登高远望,视界开阔,成为游人必到的观赏点。

除此之外又有一些小巧怡人的亭榭点缀,使整个祠庙区丝毫不存在沉闷压抑的感受,充分体现了晋祠建筑的清醒理性精神。它可以使建筑群有“正”有“变”,在“散”、“乱”中保持着“秩序”感。除轴线上的建筑外,其他元素都因地制宜地随意安排,也不感到零乱、散漫,而在规矩中增添了自由活泼,灵活多变的意趣。

拙政园的建筑有:兰雪堂、涵青亭、秫香馆、天泉亭、芙蓉榭等。 拙政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孔庙、秦兵马涌、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拙政园景点介绍:

1兰雪堂: 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

2涵青亭: 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3秫香馆: 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4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拙政园

5芙蓉榭: 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上海站和上海虹桥站。

上海站和上海虹桥站(和虹桥机场在一起)都有到苏州的动车,价格一样,上海到苏州动车26元,高铁41元,高铁比动车会快几分钟,到苏州半个多小时。

但车站动车比较少,多高铁,所以动车票买票较难。而苏州站离拙政园不远,有多路公交车和出租,另外苏州也有苏州园区站、苏州站和苏州新区站,这趟线路要到的是苏州站。

扩展资料:

上海虹桥站北部接京沪铁路,是京沪铁路的最终站,南部与沪昆铁路相连,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车站设16站台、30股道、30站台面,总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天安门广场。

车站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站房面积约24万平方米、无站台柱雨棚面积69万平方米,候车大厅面积约11340平方米,最高可同时容纳1万人候车。

除此之外上海虹桥站主体为钢砼组合结构,屋面钢结构采用弹性、球铸、多肢支撑形式;总用钢量近8万吨,约为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外部钢结构用钢量的2倍。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秫香馆:秫香,指稻谷飘香。此处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 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 避雨。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 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芙蓉榭: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又称冬亭。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

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海棠春坞: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院内海棠两株。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与海棠花相呼应。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 笠亭: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

宜两亭: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倒影楼(夜景):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倒影如画景色绝佳。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与谁同坐轩: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波形廊: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匾额 兰雪堂:

兰雪堂行楷,悬挂兰雪堂内,面南。款署:“朱彝尊书”。注释:如兰幽香、似雪洁白之堂。也寓园主人的品德高洁。 秫香馆:

秫香馆正楷,悬挂秫香馆檐下,面南。款署:匾无落款。注释:谷物飘香之馆。 嘉实亭:

隶书,悬挂嘉实亭内,面北。款署:“徵明”。注释:硕果累累的亭子。 楹联 兰雪堂:

此地是归田故址,当日朋俦高会、诗酒流连,犹余一树琼瑶,想见旧时月色;斯园乃吴下名区,于今花木扶疏、楼台掩映,试看万方裙屐,尽占盛世春光。款署:“丙寅春日夷斋钱定一并书于北云楼”。⊙注释:此地是明代归田园居的故址,想当年高朋胜友园内雅集,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今日犹存一树梅花怒放,旧时月色依然朗照;这座园林乃苏州著名的地方,如今古园新貌,花木扶疏,楼台掩映,八方游人汇集,尽情沐浴着盛世明媚的春光。 得真亭:

松柏有本性;金石见盟心。款署:“康有为”。⊙注释:松柏具有不畏严寒的坚贞本性,金石般坚固的结盟显现了终身不渝的誓约。 荷风四面亭: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款署:联无落款。⊙注释:夏有四周池中盛开的荷花;春有三边婀娜多姿的垂柳;两座曲桥划分水面,只见秋水半潭;树木凋零的冬山倒映入水,则可赏似真如幻的虚涵之美。

拙政园居住过的著名人士有:

1、王献臣: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祖先吴人,隶籍锦衣卫。明弘治六年(1493)中进士,授职行人,又升迁为御史。但他仕途并不顺利,曾两次被东厂缉事者诬陷。一次被拘禁于监狱,杖三十,谪上杭丞。

当时王献臣刚四十余岁,正当壮年。回乡之后,他以宁真道观废址及大弘寺址造拙政园。从此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王献臣活到67岁之后,73岁之前,即嘉靖十八年至二十四年之间,约70岁左右。他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名园输于徐氏,孙以吊丧为业。

2、陈之遴与徐灿:明崇祯十年(1637),拙政园归海宁陈之遴所得。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中允。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入侵墙子岭,之遴父祖苞时任顺天巡抚,因驰援不及被逮下狱而死。之遴以“奸臣子”永不叙用,故他于顺治二年(1645)降清,官至礼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

陈之遴工书法,近董其昌,曾为其妻书《洛阳赋》长卷,风姿秀润。他的继室夫人徐灿,字湘萍,吴县人,才锋遒丽,诗词皆佳,有《拙政园诗余》三卷传世。顺治七年(1650),陈之遴为作《拙政园诗余序》。徐灿还有古体诗二百四十余首,至嘉庆间才有人为她刻印。

陈之遴得园后,一直在任所未归,园内景色,仅于图中见之。顺治十五年(1658)以“结党营私”的罪名,全家远谪辽东尚阳堡,拙政园也被籍没入官。此后又曾发还陈之遴之子。

3、叶士宽:叶士宽,字映庭,吴县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中举。先后任山西定襄知县,潞安、绍兴、金华知府等职,为士民称道。任金华知府时,郡人为之立生祠,著有《浙东水利书》。

乾隆十一年(1746),叶士宽调宁绍台道,后因父丧归家,遂家居不出,买下了已散为民居、荒凉满目的拙政园西部,加以修葺,还新筑了拥书阁、读书轩等建筑,定名为“书园”。

4、吴_:吴_,字式如,浙江钱塘人(一说平湖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曾总督河务。嘉庆末年,拙政园中部归吴_所有,春日游人如织。由于他长年在外做官,也无暇修葺经营,日久池馆萧条,满目荒凉。

吴_老年多病,几次乞假。道光元年(1821),他终于因病免职,回到吴园居住(他的儿子观察晋德也曾居此。道光二年(1822),因侍郎那彦宝治河不力,遭到降黜,追论吴_与其同罪。虽然他已致仕家居,仍被褫去翎顶,不久就忧郁而亡。

5、张之万:张之万,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他绘画继承家学,山水得王时敏神髓,为士大夫画中逸品。书法精小楷,唐法晋韵,兼擅其胜。与同代画家戴熙,交往相契,人称“南戴北张”。

同治十年(1871),张之万任江苏巡抚时,住在拙政园东部宅园,爱拙政园幽旷雅致,略加修葺。曾作《吴园图》十二册,绘园中胜景十二出,并请李鸿裔一一题诗。

后张之万升任浙闽总督,离苏有日,就与德静山、恩竹樵、英茂文三人商议,以价银三千、修理银二千汇交藩库,于同治十一年(1872)一月,将拙政园改为八旗奉直会馆。

6、张履谦:光绪三年(1877)正月,富商张履谦用六千五百两银子买下了原属汪云峰、汪锦峰兄弟的迎春坊房宅和宅北园地。当时园内“林木蓊翳,间存亭台一、二处,皆欹侧欲颓”,园东即是拙政园中部。张履谦加以修建,名“补园”。

园中的浮翠阁,相传原是太平天国忠王府的望楼,为三层楼阁,张履谦将其改建成二层。张履谦字月阶,苏州人,自号无垢居士。宣统元年,曾任苏州商务总会第四届总理。他曾纳捐得郎中衔,还给长孙张紫东捐了一个小京官,宅内悬有“文源”匾额。

7、李经羲: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清末曾任云贵总督。民国九年(1920)左右,他已年近花甲,买下了拙政园东部房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经过一年多修理,带着姨太太定居下来。

李经羲的子孙后来或迁居香港,或留在上海,无人居苏,此处房宅解放前已抵押与某银行。解放后收归国家。1951年11月由苏南区苏州图书馆迁入。

扩展资料:

拙政园东部之地,原是“归田园居”,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王心一所筑。王心一(1572—1645),曾任刑部右侍郎等职,弃官以后,在此购得十数亩荒地,建筑宅园。

宅第筑好后,王心一自己作《归田园居记》,对园内景色记之甚详。园中山池亭榭之属,暨古藤奇木,名葩异草,山禽怪兽,种种备焉。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常在此聚会,赏景赋诗,留连忘还。“琼瑶”美好的诗文,指当时留下的许多佳作,读读这些诗文,就可知“旧时月色”了。

拙政园占地面积四万八千余平方米,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宅园建成后,由王氏后裔居住,后逐渐荒废,成为菜圃。再后并入拙政园,清兵入苏,园由清军将领占用。民国时期曾作过政府机关,学校及学生宿舍等,已是园不成园了。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拨款进行修葺,恢复故事。拙政园开放以后,各地游人纷至沓来,红男绿女,游园赏景,一片盛世风光。

-拙政园

凤凰网-拙政园 兰雪堂联

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

1562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在潘允端写的《豫园记》中说:

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

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

1620年左右竣工,总面积称46000多平方米。当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弇山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但豫园后来屡遭破坏,潘允端所建的均已被毁,存留下来的豫园东部的主要建筑有玉玲珑、玉华堂、积玉水廊、积玉峰、会景楼和九狮轩等。

玉玲珑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高约3米多,玲珑剔透,周身多孔,具有皱漏瘦透之美,为石中甲品。古人曾谓:“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玉玲珑后有照壁,照壁南面壁上有“寰中大块”几个大字,意为“天下大快”。

正对玉玲珑有一书斋,以玉玲珑石上的“玉华”两字命名,为玉华堂,堂上匾“玉华”两字是明代文征明的手迹集字,堂前有白玉兰两棵,东侧是积玉峰和积玉水廊。

玉华堂原为潘允端书斋,后来清代重建,改名为香雪堂。后因战火再次被毁,重建后仍名玉华堂。堂内按文人书房布置,陈列着明代紫檀木画案等珍贵家具。

积玉水廊倚豫园东围墙,临曲池,积玉峰立于廊间,积玉峰玲珑剔透。池西及玉华堂前后,流水潆洄,山石嵯峨,花木扶疏,植白玉兰、白皮松和翠竹,幽雅恬静。

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央,登楼可观全园景物,故名“会景楼”。九狮轩在会景楼西北,轩前置月台,可凭栏观赏池中荷花。

豫园西部有假山与亭子、元代铁狮、萃秀堂、亦舫、万花楼、鱼乐榭、复廊、两宜轩、点春堂还有和煦堂等建筑。

大假山为豫园镇园之作,是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唯一传世作品。高约12米,用数千吨武康黄石堆砌。假山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葱茏,山下环抱一泓池水。游人登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后来清末名人王韬曾描绘:

奇峰攒峙,重峦错叠,为西园胜观。其上绣以莹瓦,平坦如砥;左右磴道,行折盘旋曲赴,或石壁峭空,或石池下注,偶尔洞口含岈,偶尔坡陀突兀,陟其巅视及数里之外。

循径而下又转一境,则垂柳千丝,平池十顷,横通略约,斜露亭台,取景清幽,恍似别有一天。于此觉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尘障为之一空。

豫园时废时兴,大多建筑都已被毁,而大假山仍保持旧观。大假山上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意为登此可挹园内秀丽景色。一在山巅,称“望江亭”,意为立此亭中“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

在仰山堂东游廊口,有一对铁狮,姿态生动,铸工精致。座上各有款识:

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九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赏狮穿廊绕墙而入即游廊,为入大假山之通道,跨于池上。廊间设方亭,有匾为“渐入佳景”。匾下有一太湖石,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池水山景,近在咫尺,有勾起游人信步之意。

亦舫在萃秀堂东墙外,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

万花楼为花神阁遗址,后称“万花深处”,后来重建时添建格思堂,仅存一楼。当时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同业议事,以人神仅咫尺相隔而名“神尺堂”。后又恢复“万花楼”名。

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凭栏可观赏水中游鱼。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鱼乐”蕴含园主人对庄子的仰慕和避世隐逸的心情。

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一处生动的虚隔产生遐想的景观,榭前小溪,一饰有漏窗和半圆洞门的粉墙,不落水面,横临溪上,小溪从拱形墙下淌去,让人产生“小溪不知流向何处”的遐想。

鱼乐榭东北是一条曲折别致的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中间构筑方亭一座,匾额曰“会心不远”。此意出自南朝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意为并非要到遥远之处才能领悟万物造化要旨。

复廊东段用墙分隔为两条。墙上设窗洞,从窗洞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小品图画。复廊东有小轩,“观山观水两相宜”,为“两宜轩”。两宜轩位于复廊南侧,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

和煦堂在打唱台南面,面山背水,四面敞开,夏凉冬温,故取名“和煦”。后面水池畔有假山,山下有洞,流水潺潺。山上有方形小轩,名“学圃”。八角亭与学圃隔池相峙,亭中有古井一口,井栏为明代之物,称“古井亭”。

和煦堂东部假山上有座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深邃。抱云岩上有小楼,上下二层,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登快楼可眺西面大假山和豫园全景。延爽阁画栋垂檐,精致错落。

点春堂北有藏宝楼,上下各五间。东有静宜轩、听鹂亭。据地方志《上海县续志》记载,点春堂初建时附近还有钓鱼矶、水神阁、一笑轩、庄乐亭等建筑,早已毁弃。

下列各项属于寺庙园林的有() A上海豫园 B苏州拙政园 C苏州留园 D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属于寺庙园林。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