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远镇的惠远古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惠远镇的惠远古城,第1张

惠远是的新疆历史名城之一,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伊犁将军明瑞在伊犁河北岸度地筑城,乾隆帝亲自赐名曰“惠远”,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

惠远有新旧城之分,旧城于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遭毁,新城于1882年收复伊犁后重新修建,这就是后来的惠远城。

惠远旧城垣高一丈四尺, 周长九里三分。1793年再度扩建,周长延伸到十里六分三厘,成为当时新疆第一大城。城内建筑整齐,纵横四条大街直通四大城门。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 、北门来安。每条街上都有小巷,共48条。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钟鼓楼,以镇四方。钟鼓楼为三层,飞檐画栋,气势雄伟,至今保护完好。登楼远眺,四条大街通向东西南北城门大道,一城风光尽收眼底。旧城遗址仍存伊犁河边。

惠远城内有规模宏大的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理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当时的惠远城也是驻军重镇,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的3 年时间内,从热河、凉州、庄浪等地迁调满洲、蒙古官兵4370名及鸟枪步甲400名到惠远。城内城外有不少军事设施、军器库、军局、火药局, 还有官兵操练武艺的教场。城内设有学校10所、官学、私学、义学均有设置,还专门办有俄罗斯学校、培训外交人材。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沙皇俄国还在惠远设领事馆。此外还有负责铸造钱币的宝伊钱局。

清代颇重宗教文化,惠远城内外寺庙林立,清真寺、喇嘛庙是少数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此外建有昌寿宫、关帝庙、真武庙、八蜡庙、龙王庙、城隍庙、火神庙、风神庙、刘猛将军庙、文昌宫、魁星阁、社稷坛、先农坛、道观等等。

惠远城内的达官贵人和民居人家多注重庭院建设,如林则徐称颂的锡云亭家的芍药花园,四周青翠,白杨环抱,园内遍植各色芍药千株。洪亮吉对关帝庙后面的池塘颇感兴趣,常去观赏游玩,他曾写道:“池中积蒲盈顷,游鱼百尾,蛙声闻之”。林则徐对庆参赞署中的荷花倍加赞赏,他写道:“其署中荷花比将军署内更盛。”至于桃园、杏园、梨园、苹果园则比比皆是,时逢开花果熟季节,都是人们赏景郊游的好去处。洪亮吉的“风光谷雨尤奇丽,苹果花开雀舌香”就是最好的写照。惠远城南的望江楼位于伊犁河畔,红栏碧瓦,常有官府贵人或名士墨客登楼,品茶赋诗,饱览伊犁河的景色。惠远旧城的商业也很发达,洪亮吉就曾赋诗描写当时商业盛况。1882年建新城时,也专为商人修建了40间大店、商铺、饭庄等,林立四周,大街小巷里,市肆繁荣,百货云屯,谢彬在《新疆游记》中说惠远新城当时盛极一时,被誉为“小北京”,特别是在伊犁将军长庚的倡导和支持下,惠远城成为新疆吸收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电灯、电话、电报、照相、汽车等现代技术的引进和设置,对全疆的进步有极大的影响。

惠远旧城曾是文化名人荟萃之地。有清一代,有关新疆的大量著述,多在惠远城落墨问世。洪亮吉、祁韵土、林则徐、邓廷桢等等,都是谪居过惠远的名士。嘉庆十七年(1812),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徐松谪居惠远期间,撰写了大量的著作,著名的《西域水道记》和《新疆赋》,就是此时脱稿问世的。以松筠署名的《钦定新疆识略》实际也是徐松的巨著。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下甚多。

清朝末年,全国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迅速蔓延到伊犁,革命党人在惠远新城创办了《伊犁白话报》宣传革命思想、武装革命群众,革命首领冯特民、李辅、杨瓒绪等,于1912年1月7日发动了伊犁起义,一夜之间推翻了清政府在伊犁的统治,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惠远城成立了新伊大都督府。1913年杨飞霞出任伊犁宣慰使,后改为镇守使。1933年又改镇守使为伊犁屯垦使,张培元充任之,1934年,邱宗浚任屯垦使后,始将垦屯使公署从惠远城迁往宁远城(今伊宁市),从此惠远城仅为驻军营地。今天的惠远城是霍城县的惠远镇,仍为解放军某部驻地,城内除了钟鼓楼保护完好并修整一新外,将军府旧址尚存庭院、曲径、回廊、凉亭以及风格粗犷的一对石狮子。此外都成了惠远镇的现代建筑,旧痕难识。

惠远镇行政地图

惠远古城1

惠远古城2

惠远古城3

《西域水道记》(外二种)清代大学者徐松著,是有关西域历史地理的名作。“外二种”为《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三种著作体裁各异,对象相同,内容有机相连。问世以来,多以《大兴徐氏三种》《西域三种》《徐星伯先生著书三种》等名流传。

从学术角度看,有三个显著特点:

1 重视实地调查、踏勘。作者足迹遍及天山南北,所到之处,详细调查记录、绘制地图。书中每个水系均有详细的开方地图。

2 根据内陆河流归宗湖泊的规律,创造性地将西域水道归为11个水系。

3 充分吸收了运用西方先进的投影测绘技术获得的西域地理经纬度。

此外,作为一部实用价值极大的学术著作,《西域水道记》文字简洁而不失优美生动,很多篇章段落甚至可以作为游记阅读。

与《西域水道记》同时,徐松进行了《汉书西域传补注》的撰述,考订古代地名沿革,以今证古,与《西域水道记》注重当代地理互有分工,二书在相关内容下往往注有“互见”字样,可见作者匠心。《新疆赋》属于文学创作,记叙乾隆以来平定西域,开疆辟土的功绩,也对新疆南北二路的山川地理作了提纲挈领的描述。 《西域水道记》(外二种)利用徐松手定稿本、修订本作汇校整理,将徐松的签改、修订按体例加以整合。读者一册在手即可一睹徐氏这部名著的完整形态,更可由徐氏修订的痕迹中窥得其治学、研究的方法、过程。

作者是徐松

徐松(1781-1848),字星伯,清代著名地理学家。著有《西域水道记》12卷,《〈汉书·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等。清嘉庆中上编《全唐文》,徐松入馆任“提调兼总纂官”,借《全唐文》之名,从《大典》中辑出《宋会要》500卷,为保存宋代原始文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宋会要辑稿》全书366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内容丰富、卷帙浩大,堪称宋代史料之渊薮。

惠远镇的惠远古城

惠远是的新疆历史名城之一,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伊犁将军明瑞在伊犁河北岸度地筑城,乾隆帝亲自赐名曰“惠远”,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