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博物馆“和合中国”特展有哪些亮点?这些文物体现出了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辽宁博物馆“和合中国”特展有哪些亮点?这些文物体现出了什么?,第1张

简单而言,反映了中国古代与和谐有关的物质文化创造。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 

和合中国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实际上,这次展览是廖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专题展览,它旨在通过解读丰富的古代文物和闻名遐迩的彬蔚文化之美,解读和合文化所包含的世界观、世界观、社会观和道德观,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和文明价值观,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身份,继续渗透文化基因,加强对“和合”文化传承和培育的文化信任。

贵州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 

吉林博物馆的珍品是契丹的八角铜镜和白色大理石耳壳,对研究廖契丹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和田玉制成的白色大理石耳壳,做工极其精湛,湖北省博物馆的宝藏是越王勾践的宝剑和曾侯爵易的告密者。这把剑是越王勾践在春秋末期佩戴的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漂亮的青铜剑。曾侯乙编钟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它也是一件国宝,代表了战国时期音乐和礼仪的最高成就。它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自己。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后母戊大方鼎 

安徽博物馆的珍品是楚大定和吴望光剑。楚国文化的象征楚大丁,出土于楚文化发源地寿春楚王墓中。王光剑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件文物。碑文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玉器、青铜、瓷器、丝绸刺绣等工艺,反映了中国古代与和谐有关的物质文化创造;其次,选择与“和谐”文化密切相关的水墨古籍,丰富展览的内涵;三是选择反映人类和自然生态文明、人类和社会家庭和国家感情、人类和世界交流互鉴的文物;第四,选择反映河河文化发展及其当代影响的其他文物。

前不久热播的《国家宝藏》里,

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否让你惊叹不已、啧啧称奇?

古老的文物背后,

蕴含的是一段段或热血沸腾、或凄美哀婉的历史与故事。

在北师大图书馆古籍精品展室——弘文轩里,

同样陈列着一件件珍贵而神奇的宝藏,

等待着你的探索与挖掘。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逾40万册,其中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弘文轩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馆藏古籍精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员定期规划主题,精选藏品,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的收藏历史及历代古籍精品。

下面,就随教务老师一起,开启古籍探索之旅吧~

△▴

弘文轩

思古·馆藏精品

首先是“镇馆之宝”——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存卷二)。这是馆藏中年代最早的文献,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典型的八世纪唐写本。总长度超过九米,首尾完整,书法工致,同名的写经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参照文化部公布的《敦煌遗书定级标准》、《古籍定级标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镇馆之宝”,馆内还按照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展示了经卷、文集等,透过暗黄的书页,仿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纸张与卷册的书生们,因为敬畏与热爱,才得以让一卷卷古籍得以穿越兵火燹灾,渡过重重浩劫,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溯源·师大变迁

在馆藏源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方红色的印章。这些钤印在书籍上的馆藏章,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更名历程,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历史变迁。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首任监督陈问咸的题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藏书印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1989年)中提到本校图书馆“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其中“旧师大”和“旧辅大”分别指1952年院校调整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旧女师大”即民国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馆藏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

钤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所藏图书”

流传·经典永存

除了古籍,弘文轩还藏有许多影印本的经典书籍,包括《琵琶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在书页的翻动间,将经典流传。同时,馆内还展示了木活字、锡活字等珍贵藏品,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件件陈列的实体,穿越浩瀚的时空感受情感的共鸣。

地点:主馆地下一层弘文轩(须乘馆内东侧工作用梯前往)

开放时间:每周四上午8:30-11:30

参观办法:

1仅接待校内10人以上团体预约参观。

2填写《弘文轩展室参观申请表》,并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发送至

hongwenxuan@libbnueducn。

参观须知:

1受场地人数限制,如预约时段人数过多,可能会调整参观时间。

2进入展厅前须存包,食品饮料、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带入展厅。

3请勿触摸展品,请勿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

4展厅内谢绝拍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说起《永乐大典》,其实大家都知道一本真正神秘的书,但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本。原来不在,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据说永乐大典最近实现了。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件事!

永乐大典现在在国家图书馆展出。镇馆之宝——永乐大典的12个复制品正在展出。9月28日,北京,以“文学大汇编”为主题的文献展在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当日共有12件珍藏《永乐大典》的原藏品在博物馆第一展厅展出。永乐大典一曝光,瞬间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

永乐大典是真实的。

据悉,本次由国家图书举办的文献展分为五个单元。除了《永乐大典》的真迹,还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古籍,如地图、名家手稿、各个时期出版的《永乐大典》的影印件、《永乐大典》的海外收藏影印件等。

永乐大典是真实的。

本次文献展向公众展示了《永乐大典》的多舛命运和这部宏伟作品的不朽光辉,市民对这部宏伟作品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

据了解,《永乐大典》不仅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学院馆藏之一,也是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如今,该馆共收藏224卷《永乐大典》,其中62卷仍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藏品占现存《永乐大典》卷的一半以上。

延伸阅读:

中国历史悬案《永乐大典》下落之谜!

永乐三年,传说中的明皇帝下令编纂《永乐大典》高僧姚和书院学士,并带领3000多名文官接管这项工作。前后用了四年时间,大典编纂了七八千种书籍,尽可能多的收集了中国的古籍。仪式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保存了中国14世纪以前的大量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

《永乐大典》有22877卷正文,60卷总例及目录被打包成11095卷,总字数约37亿字。《永乐大典》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大型图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成熟、最优秀的百科全书。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张《永乐大典》的收藏表。目前《永乐大典》分散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现在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收藏只有800卷和400卷的《永乐大典》。也就是说我们能看到的《永乐大典》的总数还不到原著的4%!《永乐大典》百分之九十六都不见了!从11095到不到400份,《永乐大典》的一万多份是怎么丢失的?

永乐大典完成后,原藏于南京文远馆。永乐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421年,经过十几年的精心准备和大规模建设,朱棣的新宫和未来的首都北京落成。就是在这个时候,《永乐大典》从南京搬到了这座神秘的宫殿。作为皇家收藏,是保密的。

整个明朝,别说普通文人,就算是高官,也没有机会接触和阅读《永乐大典》,成为封建帝王的个人御品。明朝史书上很少提到《永乐大典》,即使有记载也只是寥寥数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永乐大典》似乎已经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清康熙年间,徐、等官员推开了北京南池子街的黄石门。令人惊讶的是,从明末清初战乱中失踪了数百年的《永乐大典》就静静地躺在这些金色的房间里。此时,《永乐大典》已被肢解。

乾隆三十七年四库全书馆开馆,要利用《永乐大典》进行《永乐大典》的清点,发现少了1000多册,共计2422册。清光绪元年,翰林院衙门重修时,清点大典藏书不到五千册!到光绪二十年六月,文同和在翰林院考试只有八百册!短短二十年,从五千到八百册!《永乐大典》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流失。让人疑惑的是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永乐大典》这么快就亏了!

根据清朝的记载,《四库全书》修订后,一些官员把《永乐大典》视为多余!清政府对《永乐大典》的保管也大不如前。从此《永乐大典》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一些官员也开始偷窃。据光绪年间,一位院士读文时,盗走100多册《永乐大典》本。文死后,这些书被他的后人卖给了外国人或古董商!就这样《永乐大典》被大量丢失了!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抢掠文明古都。位于使馆区附近东交民巷的翰林院已经沦为战场。那些价值连城的古籍,有些甚至从未在宫外住过,正在一点一点被大火吞噬!有些没烧的书就随便扔在院子和池塘里!入侵者大肆掠夺《永乐大典》。这次灾难之后,《永乐大典》几乎失传,只有几百本散落在世界各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