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十四年,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多少财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侵华十四年,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多少财富?,第1张

侵华十四年,日本到底从中国掠夺了多少财富?

从1931年入侵中国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14年中日本侵略者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们的罪行罄竹难书,除了奴役和屠杀被占领区的人民之外,日本鬼子还从中国掠夺了数量惊人的财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万一千吨黄金

据有资料显示,整整的14年期间,日本从中国掠夺走的黄金,高达两万一千吨!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如果按现在的市价来算的话,一克黄金是300块钱左右,那么一千克黄金是多少钱

一吨黄金又要多少钱粗略粗略的算了一下,一吨的黄金要在3亿多元左右,日本掠夺了21000吨,这到底是有多少钱

当然了,这只是黄金,还有很多的珠宝玉器,那些根本就是无法估量的。

二、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在东北通过伪“满洲中央银行”大量发行了伪满元,还在张家口设立了伪蒙疆银行发行伪蒙疆劵

还在1938年的时候在北平设立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又发行了“联银劵””,在上海设立了“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了“华兴劵”。而且除了这些金融机构在,还在我国运输鸦片。又狠狠的赚了一笔。其中单是伪“蒙疆银行”鸦片收益就超过了4亿日元。

三、八亿吨粮食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了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日本掠夺了大量的粮食,日本从中国运到日本本土和太平洋等地方的粮食大约是三亿吨,日军和伪军在中国消耗的粮食大约有五亿吨。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

日本众所周知,日本在中国每占领一处地方,都要大规模的采挖当地的一些矿产资源,不管是煤炭石油或者什么别的一些矿产资源。

在抗战14年的抗战期间,日本在我们,华夏大地上,掠夺的煤炭约64亿吨,树木有7亿方,稀土约两亿吨,铜矿约5亿吨,这些资源都变成了日本源源不断的战争物资,输送到前线,被日本人用于侵略和扩张。

五、从中国掠夺了数不清的机器设备和工厂物资

仅以无锡为例,日军侵入无锡后,对全城进行了有组织的洗劫,将各商店、机关抢掠一空,纱厂、铁厂的设备及产品全部抢走封存,运回日本。

六、还有我国的很多珍贵的子画古董之类的文物

据有关统计说,抢夺的文物大约有1879箱,一共有360万件,数量非常的惊人,也让人可恨,我国的大多数文物都是在这个时候遗失的,之后运回了日本的各大博物馆中。有学者估计,在目前日本拥有的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里,光来自中国的历代文物就有200万件之多。

日本人在中国等国的土地上到底抢走了多少东西

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它掠夺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几千年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日本战败后,经济破产,假如不是有这么庞大的财富,怎么可能重新发展的如此快,再次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呢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流落的中国国宝文物数目惊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

仅以古画为例:目前中国流落海外的历代名画初步统计,有记录可查的就已达23万件,美洲(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各占三分之一。欧洲主要分布在德、英、法、比利时、瑞典等国,大部分是当年从敦煌藏经洞揭取掠走的,一小部分是30年代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前后国家文物管理不严由外国人买走和华人带出的。流失到海外的唐代卷轴画有20余张,敦煌16窟收藏的经卷、诗画、书画,时代历经盛唐-晚唐-五代到北宋,都是敦煌石窟的挂幅佛教画,以英国和法国收藏最多,英国大不列颠和巴黎吉美博物馆就收藏有300卷。流失的宋代卷轴画也有二三百张,元代近200张,其余明代名画流失约有8000余件,清代约有12万余件。

流失国宝备忘录:

  日本侵华期间,流失文物360多万件又1870箱,古迹741处。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现有3万多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中国被盗古墓20万座。

  美国收藏绘画最多,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

  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遗书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对我国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战争侵袭,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带来的不仅是百姓的流离失所,更是百万文物的不知去向。据1946年的全国文物损失调查显示,共3607074件又1870箱文物惨遭外国侵略者损坏,其中以日军的破坏力最为惊人。自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伴随着南京的沦陷,南京城内的文物曾遭受大幅洗劫,整个南京大屠杀期间,上至国家博物馆、下至个人私藏,损坏的文物共计26584件。为了有规模的进行秘密抢夺文物计划,日军甚至专门成立了一支文物掠夺部队。这个行动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在1944年,故宫1万多册珍贵古籍遭受日军抢夺,好在国民党抢先一步转移了大部分文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问题来了,当年日军占领了北京城后,肆意掠夺撒泼,却为何唯独没有洗劫故宫呢?首先正如我们前文所说,早在1933年,故宫就有大批文物被分批迁移,期间辗转反侧,总之最珍贵的文物早就荡然无存了,日军自然是不愿多浪费功夫的。其次,相比之下日军更重视的是对北京城的军事占领,当时的日军狂妄的以为中国都是他们的,又何必在意区区一个故宫呢?最后,北京的社会名流对故宫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当时留守故宫的工作人员全力以赴的维护和抵制,才得以保住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一个完好故宫。

故宫是中国皇权的象征,一向被一衣带水的小日本视为高不可攀的神殿。但是,侵华日军放过故宫,不是他们良心发现,是他们尚未丧心病狂到不买各种势力的面子,不计各种后果。总之,故宫未遭掳掠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第一种原因是,日军侵占之前,民国政府已经将主要文物转移。换句话说,掳掠的话,失大于得。

第二种原因,顾忌到国际组织、国际舆论的影响。侵华日军虽是侵略中国,但是在国际上却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口号,他们会顾忌到国际上的影响。哪里有去人家皇宫里抢珠宝来共荣的呢。他们还是有这点常识的。

第三种原因,明抢不好,他们想通过渗透、蚕食等方式掌管故宫。有史料记载,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后,曾下令各个政府机关单位必须有至少一名日本人充当最高顾问。故宫被他们盯上。在这种危局中,张庭济积极争取,最终以"故宫不属于国家机关"为由避免了日本人插手故宫事务。

进驻被拒绝后,日本人意图通过拉拢像单士元等一批故宫的工作人员以达到里应外合、实际掌控的目的。像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马衡、单士元、张庭济、朱启钤、叶公绰、陈垣等人都为故宫做过不懈努力。

第四种原因,他们的狼子野心,是为自己的天皇准备。当时,中国贫弱至极,日本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烧杀抢掠,他们觉得中国甚至已成囊中之物。所以,故宫既然没有宝物,留一个完整的建筑群,留一个完全的中国的皇宫,在各方面都是得大于失的。

至于,其他原因,如顾忌到溥仪末代皇帝及其影响力,也是通观全局的考虑。总之,种种因素制约之下,故宫就神奇般地逃过了日寇的魔爪。

青铜器

虎食人卣:盛酒器,商代后期,湖南安化出土,通高357厘米,重09公斤,现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

此器通体为虎形,两后足及尾支撑作踞坐形,前爪与一人相抱,作张口欲食之状。人身与虎相对,手扶虎肩,双脚踏虎后爪上,头侧转,目睛有力,无丝毫恐惧态。虎顶部为卣盖,盖上立一小鹿。虎头两侧有提梁,两端有兽头,外侧饰夔纹。虎头及身为卣身。此卣形制复杂,显示铸造的高超技艺。虎口内人的发际、耳缘,虎的口腔,需用多样小范小能铸成。匠师为表现虎食人的动势,颇费苦心,是罕见精工细作的器皿。(同形一器藏于巴黎赛奴施基博物馆)

羊尊:

盛酒器,商代后期,通高154厘米,日本藤田美术馆藏。

此器为写实羊形,羊头有盘屈巨角,尖嘴、细眼。羊背为尊盖。盖细长,盖面饰浮突饕餮纹。前有一立夔,后有立鸟,均圆眼、弓背,形态生动。羊身及腿部满饰浅龙身凤首长形花纹。腿下有半圆形蹄,圆臀后有细尾下垂。此尊羊的形态生动,身体各部位比例准确,浅纹饰及立饰都很精美。

饕餮纹三足壶:

容器,商代后期,通高60厘米,日本藤井有邻馆藏。

此壶壶身壮大,盖与壶身联成一体,使壶成为无棱角金字塔形。盖上有蘑菇形纽,由于锈蚀,花纹不清,盖中部有小扉棱。壶敛口,口沿下饰浅三角形蕉叶纹。腹呈梯形,下膨,圆形底。颈、腹纹饰分三段,上饰饕餮纹,中间夹饰夔纹带,下部饰宽于夔纹带两倍的饕餮纹带,纹较深。腹部正中有突起扉棱。扉棱成上下两段饕餮纹通鼻,上段饕餮眼小而圆,稍有突起,下段眼较大,圆而突起。饕餮形象已由狰狞威严变为略见形迹的点线装饰。腹下有三柱足,足短粗,无纹饰。壶身正中两侧各有一环形耳,耳上部形似兽头。此壶造型十分稳定,外形圆浑,小纽、小耳、短足,使壶身愈显硕大而有气魄。其形制的特殊,乃青铜器中孤例。

双鸟鼍鼓:

乐器,商代后期,高794厘米,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此鼓全部为青铜铸造,其形可能仿自木鼓。鼓身横置,上较下略长,鼓下有四只外撇如爪的短足支撑。鼓身满饰浅饕餮纹及有目斜角云纹,两侧各有一人形图案。人面浮突,五官俱备,眼大而圆,似瞪视,上横粗眉;通鼻,有翼;口大、唇厚;耳、颈、躯干、四肢均为浅纹。颈细长,躯干为倒三角形,四肢伸张。鼓顶立雕两卧鸟,相背成枕形,中间有小孔。鸟下饰饕餮纹,绕以四瓣花纹方框。鼓两端像鼍皮鳞蒙面,鼓缘饰三列乳钉纹。纹饰精致,尤其鼓皮仿鼍皮十分相像。由此可证鼍(今称扬子鳄)皮蒙鼓早在商代已很普遍。

太保鸟卣:

盛酒器,西周早期,通高235厘米,日本白鹤美术馆藏

此卣形体为一扬头坐状鸟。鸟头有下弯紧闭的尖喙,上有小月牙状鼻孔。头上有大圆眼,眼中有凹陷的圆瞳。头顶有两冠,冠如角高而后弯,直至背部。颔下有两长圆形片状胡。颈部两侧有环,上衔弓状扁梁,梁面为竹节人字纹。鸟腹部膨大,背至腹部饰直线半弦鳞纹,至腹部成宽螺旋纹,是羽和翅的变形。鸟足弯曲前伸,上有简练单线纹。尾自腰后伸出分叉,和双足成鼎立状,稳稳支撑全身。此器自梁至足呈三角形,上小底大,造型稳重;鸟扬头前视,形简练,整体和谐粗犷。器有铭文“太保铸”三字。

婴戏图剔黑盘

盛食器,南宋晚期,高45厘米,直径312厘米,日本文化厅藏_

此盘呈圆形,其髹饰工艺亦为剔犀。纹饰图案分为两组,盘底为婴戏图,盘侧壁为缠枝花叶图,两组图案被两条同心圆圈纹隔开。婴戏图展现出富贵人家的中秋夜景:三重飞檐门楼前后掩映,在浓密的树荫遮掩下,在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飞檐门楼前为一曲槛围绕的庭院,10个孩童或卧或站,或驻足或奔跑,游戏耍闹,气氛热烈;曲槛外水流波动,花树繁茂,树梢上一轮圆月挂在天空,轮中丹桂、玉兔清晰可见。月中的清冷与人世的热闹对比强烈。孩童嬉戏于庭院,使人联想到浓荫掩映的楼阁内当有大人举杯赏月,此景此情让人尽灭出尘之念,点燃享受子孙绕膝、合家团圆的热望。

人物花鸟纹尺八

乐器,唐代,长436厘米,吹口径232厘米,竹,日晒正仑院藏

尺八即古箫。这件尺八共三节,孔正面五,背面一,是竖吹的竹管乐器。它在整体上以竹节与孔为节奏,以六孔作心点装饰大团花,在竹节边框处刻卷草纹,构成虚断实连的围转画面。在鸟鸣蝶飞、花草锦簇的景色中,置正反两组仕女:一组刻弹唱;一组刻赏花。她们云鬓高耸,长裙曵地,宛然是一幅自在逍遥的宫苑游乐图。

尺八采用了竹刻的“留青”技法,工艺复杂。刻去表皮,露出竹肌之处为地,保留表皮之外为纹,成为浅浮雕刻。竹材干后,表皮由青转白而后浅黄,竹肌则渐渐呈深黄,进而变红紫。时间愈久,皮、肌的色差越大,故而花纹日益清晰。孔心团花与节边卷草以线刻为主,主体人物则以面为主,开成经线衬面、以花草衬人物、以装饰托写实的生动和谐的艺术效果,使此古箫成为一件不朽的竹刻珍品。

唐代王维的一幅画“伏生授经图”纵28厘米,横49厘米。现藏于日本博物馆。

我国唐代王维的“干雪霁图卷”,纵313厘米,横2073厘米。现藏于日本。

东晋时期张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房屋神心星神)”,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东晋时期张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岁星神)”,古绢本。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东晋张僧孙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危星神)”,古绢本。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东晋时期五张僧繇“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虚星神)”,古绢本。现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

我国东晋时期的作者张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尾星神)”,古绢本。现藏于日本人阪市美术馆。

我国东晋时期的作者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牛星神),古绢本,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美术馆。

东晋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斗星神)”。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美术馆藏。

东晋张僧繇“五星十十八宿神形图卷(荧惑星神)”。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李安忠的《鹑图》,绢本,设色,立轴,纵242厘米,横276厘米。县收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

北宋石恪的《二祖心图》,纸本,墨笔,横幅,纵353厘米,横643厘米。现藏于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

我国南宋时宋汝志的《笼雀图》,立轴,绢本,墨画淡彩。纵22厘米,横22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加一条,裴文中教授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虽然现在下落不明,这笔帐日本人也是跑不掉的。

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应有尽有。当时的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为英、法、美、日、西欧诸国博物馆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最多。现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多件,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摹本。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也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历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窃取的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图书馆。伯希和窃取的6000余种经书和一些画卷,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历年的劫掠,加上国内某些军阀、奸商及无知国民的盗卖,中国文物被大量偷运出境,国外的中国文物日见丰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流失之中,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被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对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文物进行了大规模地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其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

1949年解放以后,我国一度告别了大量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非法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统计,从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800多座古墓被盗;1987年1月至6月仅半年时间,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余座,抢走文物1万余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盗;湖南邵阳市某县在二三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1/5。我国文物资源丰富的陕西、山西、河南3省一度竟成为海内外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又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年—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据公安部不完全统计,1993年—1997年,公安机关侦破文物案4943起,缴获文物5万余件。

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象。有报道称,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盆的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挣五六十万港元不止。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八十年代以后,凭借大陆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

为了进一步说明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事实,兹列举部分国外博物馆重要中国文物的收藏如下:

大英博物馆:该馆东方艺术馆,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

大英图书馆:中国珍贵文物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密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

波士顿美术馆: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唐代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该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

此外,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最,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日本有上千座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其中尤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最丰,设有五大展厅展示中国文物。

面对如此光彩夺目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我们在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如此众多的无价之宝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近年来,我国和民间企业积极在全球各地追索和赎买流失海外的文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流失在海外百万件的祖国文物相比较,能够回到祖国的文物实在少之又少。

1860年英法联军开进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光顾了中国很多大城市。别的不说,列强两次入侵抢走的文物就数以百万计,以致百余年后的今天,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英国或者法国的某个家庭发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中国文物,拍出多少钱之类的。

相关图

比起早年的欧洲列强,日本当年抢走的中国文物只多不少。或许西方人来得早,把他们认为的精品文物抢走最多。但从1931年算起,日本入侵中国长达十四年,他们有大把的机会和时间搞走中国的文物。实际上这是日本政府有预谋、有组织的一个计划。从手段来说更是花样翻新,抢是少不了,巧取豪夺或者偷盗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干过盗窃故宫文物送给日本人的光辉事迹。

以致后来有一个尴尬的事实,要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到日本去。日本抢走的中国文物实在太多了。大约有多少呢?前些年的《国际先驱导报》刊文说,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中国记录在案的文物流失有360万件外加1870箱,另有700多处古迹遭蓄意破坏。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360万件什么概念?要知道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故宫目前的馆藏文物才180万件。仅从数量而言,日本起码得搞两个故宫博物院才能放下中国的文物。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了其中一万多件,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清朝的书画瓷器等珍品。近代全世界最具考古价值的超级珍品之一,北京人头盖骨也是被日军掠走的。但运送那一批文物的日本船只阿波丸号沉没了,这件宝贝自此下落不明。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抗战爆发很多年前,日本派遣了大量的学者和探险队窃取中国文物,当然也有出价极低买走或者骗走的情形。这些人实际上都是日本政府资助的。到了30年代,偷偷摸摸的方式不能满足日本日的胃口,大规模的掠夺、盗掘开始了。比如仅在洛阳金村,日本人就一次性抢走了大量的铜器、古籍,其中有数以百计的宋版书珍本。

抗战旧照

人们都知道当年日本在我国东北修了满洲铁路,后来日方有人透露,参与修建铁路的日本人,很多都是历史文化或者考古方面的学者。他们以调研地理环境为借口,摸排中国境内的文物和古迹。当年在日占区,到处都有日本的调研队。如此大规模的文物古迹调研活动,只怕中国几十年来还没日本人当年搞得好。所以说去日本学中国历史,是半点不夸张。

《顺治迁都》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用一个朝鲜人的口吻对日本人说:“你们的大名是日本人,但我喜欢叫你们海盗……海盗,只能漂泊在海上。”我极赞同这句话,日本人倒是想上岸,终于还是被赶回了海岛上。

侵华十四年,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多少财富?

侵华十四年,日本到底从中国掠夺了多少财富?从1931年入侵中国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14年中日本侵略者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