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做出具体分析《荀子天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8收藏

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做出具体分析《荀子天论》,第1张

古代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1、经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2、史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3、子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4、集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关于《训诂学》的书籍内容介绍如下:

本书对传统训诂学内容做了系统而扼要的介绍,对训诂学的产生和发展做了多方面的探讨,阐述了各时期其他学科所给的影响,深入地显示了训诂学之发展规律,也切实提示了训诂的方法和条例,对训诂理论培养和技能培养都十分重要。

《训诂学》作者杨端志。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1976年8月始,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任助教。1979年参加国家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重点高校训诂学高级师资研究班”学习文字、音韵、训诂之学。1980年8月至1981年8月参加国家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举办的“中国训诂学研究班”学习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训诂学》的作用

一、指导中学语文教学

1、帮助准确解释古书的词义。

2、帮助取舍进行决断在遇到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断,以决定取舍,避免盲从。

3、帮助弥补注本的不足。

4、帮助纠正误注。

5、使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指导古籍整理

1、训诂与校勘通校勘是校读古籍的先决条件。

2、训诂与标点正确理解古书的文意,是对古书进行断句和标点的前提,而要正确地理解古书的文意,必须通训诂。

4、训诂与翻译近代学者严复论翻译,有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

三、指导辞书编纂

1、参照体例,吸收成果,引用方法。

2、纠正旧辞书在释义上的谬误。掌握了一定的训诂学知识,懂得了训诂的条例和方法,可以发现和纠正字典辞书在释义上的个别失误。

3、考索和补充被漏略了的义项。训诂学是研究字、词义的学问,它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辞书编纂提供丰富的资料,从而使辞书不致将应列的义项漏略掉;已经漏略掉的,还可以在重新订时加以补充。

以上内容参考-训诂学

《尔雅》的体例和训诂方法

《尔雅》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训诂汇编,其体例和训诂方法,对中国的训诂学和词书编纂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的古汉语词典和方言词典,体现的还是它的编纂宗旨:“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即用今言解释古语,用通行语释方言。这一编纂宗旨,体现了人们对词书的最普遍、最基本的需要。

《尔雅》是先秦训诂材料的汇编(西汉又有所增加),其编排体例采用分类法——把词语分为两大类,大类中再分小类,有的小类再分目,井井有条,非常便于检索。这种分类组织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尔雅》训释词语采用的是先单词(《释诂》、《释言》)后复词(《释训》)的编排体制。现代的词典仍按这种体制编写。对名物词语的编排体制是根据内容分类,然后逐类分条训释;同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小类,部分小类再分目,一目了然,检索方便。现代许多百科全书汇编,也都继承了这种体例。

《尔雅》用义训的方式训释词语。义训,是以词语在语言中的实际意义直接解释词义,以通语、常语解释文言、古语或方言俗语。这也是后来解释古书词语的字书、辞书所通用的方式。《尔雅》主要使用了以下义训方法:(1)直训,直接用一个单词解释另一个单词;(2)同训,把一组同义词汇集起来用一个常用的词语进行解释;(3)递训,即为了说明词义,几个词辗转相训;(4)分训,对多义字的训释,或分条分别说明它们的意义,或在同条中分别列几个义项;(5)互训,即用意义相同的语词互相训释,也就是用甲释乙,又用乙释甲;(6)义界,即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所释语词的意义作出概括的界说。此外,《尔雅》还运用了以共名释别名、以学名释俗名的训诂方法。

《尔雅》解释的有单词、复词,也有四字的成语和古籍中难懂的句子。成语和语句大多出自《诗经》。我国词典把成语单列为词条,也始自《尔雅》。总之,《尔雅》多种多样的训诂方法,大多被后世的训诂着作和字书、辞书所继承和发展。

1、比较著名的字书: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著的文字工具书。按部首编排,并以六书理论解释字形、字义、字音及其互相关系的汉语字典,为中国最早的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字典。《说文》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133,441字,

 

《尔雅》:

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字书,是后世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的意思;"雅"本意为"正",引申为"雅言",指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近正",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卷20篇。今本19篇。分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小尔雅》:

又名《小雅》,是中国雅学史上第一部增广《尔雅》之作,是中国的第二部训诂专书。《小尔雅》成书较早,《汉书·艺文志》就载有"《小尔雅》一篇"。《小尔雅》久以亡佚。现存的本子是从《孔丛子》第十一篇抄出别行。

 

《释名》:

东汉刘熙撰,是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字书,是第一次为语词本身而编纂辞书。

 

《方言》:

又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西汉扬雄撰。

 

————————————————————————————————————————————

 

比较著名的韵书:

 

《切韵》:

 

系韵书隋代陆法言《切韵》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础,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原书没有流传下来。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

 

《唐韵》:

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唐代孙愐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之后。

 

《广韵》:

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是汉魏以来集大成的韵书,所以对研究古音有重要的作用。

 

 

《集韵》:

《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

《集韵》和《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集韵》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

 

————————————————————————————————————————

 

学习训诂学的参考书目:

 

 

古文字学: 

中国文字学    唐兰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战国文字通论    何琳仪 

甲骨文合集 

殷周金文集成 

卜辞通纂    郭沫若 

殷契粹编    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郭沫若 

积微居金文说    杨树达 

甲骨文字考释    于省吾 

朱德熙古文学论集    朱德熙 

古文字论集    裘锡圭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 

甲骨金文考释论集    陈剑 

甲骨文编    孙海波 

金文编    容庚 

古文字类编    高明 

望山楚简    裘锡圭    李家浩 

九店楚简    李家浩

 训诂学: 

训诂学    洪诚 

训诂学原理    王宁 

广雅疏证    王念孙 

读书杂志    王念孙 

经义述闻    王引之 

经传释词    王引之 

小学答问    章太炎 

文始    章太炎 

量守庐群书笺识    黄侃 

积微居金石小学述林    杨树达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沈兼士 

出土文献整理: 

信阳楚简 

包山楚简 

郭店楚墓竹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睡虎地秦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张家山汉简 

里耶秦简 

居延汉简 

尹湾汉简 

其他: 

音韵学概要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    郭锡良 

古字通假会典    高亨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商周考古 

故训汇纂 

史记 

汉书·地理志 

汉书·艺文志 

中国历史地图册 

水经注

论清代训诂学的成就和特点

摘要:

清朝是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实行严厉的思想禁制,迭兴文字狱,学者们乃不得不躲进故纸堆以求安身立命,这倒给训诂学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温床。再者自明末以来,西洋的科技文化渐渐传入中国,学者们受了科学的熏陶,眼界开阔,方法精密。清代训诂学来了一个大的飞跃,进入了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关键词:清代学术 训诂成就 乾嘉学派 段玉裁

从训诂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训诂学的兴盛,两汉是一个高峰,清代是一个高峰。两汉学者的训诂著作和经传的注释为训诂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训诂学的兴盛跟语言变化的加剧和古文经的传布有极大的关系。清代的训诂学有理论,有方法,发展为一门语言学科,跟经学、史学的考证和古音学等的成就有密切的关系。近代以来,学者受语言学、语法学的影响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范围上都有了新的建树,改变了旧日墨守古训,拘牵文字形体,和重古略今的风习,开创了新的途径。

康雍乾时期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慌,摧残人才。许多人才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清代禁书真是五花八门,令人有望洋兴叹,叹为观止的感慨。凡是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民族问题的书籍被禁被毁,当然也在意料之中,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量纯粹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书籍也赫然在目,实在不知道统治者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了。

凡是涉及明朝,比如明人的文集,明人的诗集,明代的历史,明代人物传记,都在被毁名单之列。再者自明末以来,西洋的科技文化渐渐传入中国,学者们受了科学的熏陶,眼界开阔,方法精密。加之乾隆时代在音韵学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奠立了古音学的基础,这对训诂学的发展实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清代训诂学来了一个大的飞跃,进入了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清代训诂学理论的建立,清代学者受晚明焦竑、杨慎等人提倡古学的影响,极力推崇汉代的经学和小学,重考据,求实证,不尚空谈性理之学。到乾嘉时代“汉学”大为昌盛,为经书、子书作注解的人很多。要解释经传就不能不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因此语言文字之学盛极一时。

《说文》、《尔雅》成为人所必读之书。研究《说文》、《尔雅》的重要著作都多至数十种,或刊正文字,或发明古训,各有述造。训诂之学有了极大的成就。著名的训诂学家指不胜数。

在理论方面,清代学者在训诂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沟通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提出研究文字和字义必须理解声音,不理解声音就无以解决从文字形体上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有时会陷于迷惘而不知所措。因为语言是用声音来表达意义的,文字只是记录语音的符号,所以必须了解文字的声音,从声音去探求意义。戴震说:“训诂音声相为表里。”(《六书音均表序》)这是很重要的见解。后来王念孙在《广雅疏证自序》里说:“窃以诂训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段玉裁为王念孙《广雅疏证》作序,也说:“圣人之制字有义而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这些话十分精辟,成为清代学者研究训诂的准绳,从而建立了许多推考字义的理论和方法,把零散的知识贯串起来,使训诂学在中国语言学科中成为有系统、有理论、有严谨方法的一门学问。

清代乾嘉学术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最后阶段,它既是对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结,同时又对近、现代乃至当代学术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就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还曾出现过“回到乾嘉”去的学术思潮这足以证明乾嘉学术的内在无穷魅力,当之无愧地承担着学术发展的桥梁作用。在乾嘉学术诸多成就之中,训诂学无疑是最璀璨的领域之一从训诂学的发展史来看,汉宋时期到清代的乾嘉学派,训诂学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乾嘉学派在清代乃至整个学术史上的重要影响,毫无疑问,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乾嘉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在乾嘉这一学者社会中,卢文弨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一生著述不断,视朴学研究为自己的的毕生追求,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训诂成果,也为清代训诂学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清代训诂学成就斐然,跟古音学的成就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成为研究先秦古籍和探讨字义的根据。其中段玉裁的成就值得一提,他将传统的"以形索义","因声求义"训释方法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求"的训诂方法,并成功地运用于《说文解字注》中,较好地克服了单独使用形训、声训的局限,在寻求语源辨析假借以探求词的本义,以及词义系统研究、同源词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为后人在文字学研究方面提供了主要素材,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陈东辉,卢文弨训诂学乾嘉学派清代学术抱经堂文集训诂成就,,浙江大学,2007

[2]

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8年8月

[3]

张伟,从《说文解字注》谈段玉裁在训诂学领域的成就,《青春岁月》2010年18期

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做出具体分析《荀子天论》

古代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