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首先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因此也称之为硬文化相对来说,精神文化就是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西方硬文化的差异一目了然,但处于深层结构的软文化的差异则须进一步辩证分析中西方软文化的不同决定硬文化的差异,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正在于此——即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的软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很复杂的。要说起文化的差异,我觉得应该先从饮食文化说起,因为“民以食为天”,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方面的差异。世界上有三大美食:中国、法国和意大利,我们看看这些美食方面最基本的差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很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异。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很多菜,可都长得很瘦,西方人每次菜很少,但都比中国人长得结识。 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里,红色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喜庆,而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挑衅和动乱,我们看到西班牙斗牛士拿着红布就是向牛挑战,红色可以激怒斗牛,所以,中国人在喜庆的节日里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而西方人一般选择蓝色,因为他们觉得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在绘画和雕刻艺术上,中国画是泼墨写意,西方的油画讲究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比如:中国人为了表现神仙可以飞行就在仙女的脚下加上几朵白云,体现飞的意境。西方人就不能理解我们这种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西方的经典的宗教题材画作中,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得给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加上一双翅膀。因为他们只有想到翅膀会飞。在雕刻作品中,中国人更注重想象力和意境,比如一个猴子蹲在马背上,它们的比例相差无几,只是表现了一种意境:马上封侯。而西方的雕刻作品讲求写实和细腻,绝不会出项这种比例失调的艺术作品。中国人在介绍来宾时,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会加上很多主观评论。但西方人认为,介绍客人时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都有强加的感觉,介绍主要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附加外貌和抽象的评论。
我国的元朝时间,韩国称为高丽,即高丽王朝,史称王氏高丽,首都开京(今开城),由王建所立。泰封部将王建杀弓裔自立,建立高丽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基本统一朝鲜半岛。1287年起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附属国,1356年恭愍王恢复独立直到灭亡为止。1392年被朝鲜王朝取代。也就是说从1287到1356年的这段时间他们是我国元朝的附属国。
我国的西汉时期,卫氏朝鲜立国之初,即明确了对西汉王朝的臣属地位。发展到卫满孙子右渠时,由于卫氏朝鲜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并直接威胁到西汉对东北亚诸民族的统治,汉武帝在公元108年发兵灭亡卫氏朝鲜,设立四郡,当初就有宣言:南越杀我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我汉使者,头悬北阙; 朝鲜杀我汉使者,即时诛灭。汉武帝时期,这话果然应验,朝鲜杀了汉朝边民,就直接被灭了整个国,设为汉朝的四个郡县。这里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的汉朝时期韩国也是我们的附属国。虽然这个时期他们想独立,但多次被强大的汉朝政权所镇压。
我国的唐朝时期,唐玄宗中原王朝开始将萨水以南土地赏赐给新罗,唐与新罗以清川江作为行政管辖的界线。在大唐时期,中国文化对它的影响直接而深刻。10世纪初王建取代新罗在朝鲜半岛建立新的王国,出于种种考虑,王建将这个直接脱胎于新罗的王国命名为“高丽”,我们称其为“王氏高丽”。但是,这个时候,高丽又犯事了,被房玄龄直接定义:“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若必欲绝其种类,恐兽穷则搏。”后来大唐名将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以上史书记载说明唐朝时期高丽国还是我们的一个附属国,封地国,尽管他们想独立建国的死心难改,但还是斗不过强大的唐王朝,虑被镇压讨伐,而且他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语言文化都是直接受到中国文化深刻的影响。
到了我国的明朝时期,李氏朝鲜之初,李成桂为了巩固统治,积极参与明朝建立的封贡关系。在他即位之初的半年时间里,就先后9次遣使明朝,说明国内政权更迭的原因,请求明朝皇帝更赐国号,以求获得明朝对新政权的承认和支持。朱元璋则表示很明确:“朕视高丽不止一弹丸,僻处一隅,风俗殊异,得人不足以广众,得地不足以广疆,历代所以征伐者,皆其自生衅端,初非中国好土地而欲吞并也。”这也能说明他们是明朝的一个册封国,对明政权还是俯首称臣的
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句骊蛮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 侯准既僣号称王,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将其左右宫人走入海。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余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汉时属乐浪郡,四时朝谒。
故马韩为商代后人。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弁辰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语言风俗有同,刑法严峻。
马韩、辰韩、弁韩三个部落,合称三韩。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处于中日俄三国交界之处,地缘政治差得无与伦比的韩国,现在终于靠着美国的支持“抖”了起来。有了成就,自然要衣锦还乡,告祭先祖。但是,上数几千年居然一直当小弟,这自然不能忍,于是,找一个强大的祖宗并证明自己祖上也“阔”过,就成了韩国当务之急。因此,韩国相中了曾在东北建国并击败隋、唐两朝的小强高句丽。
韩国人幻想的地图
然而,高句丽终究只是东北地方政权而已,显然无法匹配韩国如今宇宙大国的地位,因此,充分发挥“创造性”的韩国人就将高句丽的地图圈住了大半个中国,上海也成为了高句丽地盘。但是显然,画地图的韩国人还是笔下留情了。堂堂大韩民国,明明富有宇宙才对,区区半个中国算得了什么?
而且有趣的是,大韩民国也从来不孤单,在中国南方,还有一个嘴上丝毫不弱于它的国家,那就是越南。在越南的历史认知里,他们的国家一度富有长江以南的中国,所以,你就会发现,拥有5000年灿烂文明史的中国,在朝鲜和越南的眼里,其实是发源于长江。
韩国的脑补地图
然而尴尬的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被韩国人认为先祖的高句丽,其实与朝鲜并没有什么关系,高句丽是建国于中国东北地区在一个中国地方割据政权,它的主体民族高句丽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分支,与当今朝鲜和韩国起源的三韩并没有什么关系。高句丽政权与韩国的唯一关系,除了地域相近之外,就是与高丽王国有一字之差了。
高句丽最早起源于夫余,在中国史书上也被称为夫余别种,因为,最早建立高句丽政权的是出身夫余国的朱蒙。朱蒙本是扶余王庶子,由于夫余国的内乱,朱蒙带领一部分支持自己的人离开了夫余国,并到沸流水边的卒本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小王国,由于来历和所在之地,当时也被称为卒本扶余。
高句丽
卒本扶余将国号改为高句丽,还要在朱蒙之子琉璃明王在位之时。随着卒本扶余的不断壮大,在占据原属于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之地后,卒本扶余将国号更为此地的名字——高句丽。而很显然,原属于西汉玄菟郡直辖的高句丽县,当然生活了许多汉人。
高句丽从建国之初,民族的成分就十分的复杂。除了朱蒙建国时从扶余带来的夫余人之外,建国之后不断对外扩张吞并的部族,也成为高句丽的一部分,再加上原生活于东北地区的汉人,最终形成的高句丽民族,其实是由汉人、夫余人、貊系部族、秽系部族共同杂居、融合而成。
高句丽
显然,高句丽民族与生活在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区,仍处于部落时代韩国祖先三韩部族,并没有什么关系。相反,随着高勾丽政权的不断壮大,三韩成为高句丽政权征讨的目标,真正的祖先不断的被欺负,不知道在韩国人的心目中,算不算高句丽与现代韩国的关系。
根据中国古籍记载,高句丽分为五部,分别为桂娄部、绝奴部、顺奴部、消奴部、灌奴部。从公元前37年,也就是西汉孝元帝建昭二年建国开始,高句丽政权横跨了西汉、东汉、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等数十个王朝,一直到唐朝时期,才被彻底灭亡,存在时间长达705年之久。高句丽政权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存世时间最久,最为长寿的政权之一。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本文2023-10-20 19:28: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