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一般有什么庙宇,各国是否有不同的庙宇?
春秋战国之前各国就都有庙,但这个庙不是出家人居住的,而是祭祀用场所。如著名的如司母辛鼎,就是殷商时期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出土的,殷商时期距今约3300年,该遗址出土了大量殷商同时期的文献与器具。
历史有记载的,在战国中期,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国,其入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薛国城池,扩大原任氏西周春秋城至原来的三十多倍,第二件事就是在薛国原宗庙的基础上重立自己的田氏宗庙。齐国灭任薛封田婴后,扩建为田氏薛国宗庙,秦灭六国至汉代后,改建东岳天齐庙为道教庙宇,有时单称东岳庙,有时单称天齐庙,又渐为道儒合一的庙宇,但是该庙也一直伺奉孟尝君,曾塑有孟尝君像,直到民国年间。
可见,中国的庙宇持续时间相当长,最早是从宗庙、家庙开始,过去道家的道场也叫庙,这几个类型的庙宇都比东汉以后传入中原的佛教的庙宇要早的多。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先秦的史籍。
《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
《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以上只是部分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还有部分史书未列举出来,如果需查阅全面的历史古籍,可咨询相关历史专业人士或者查询历史类资料。
序
田子一卷,周田骈撰。骈,齐人,与慎到、接子、环渊皆学黄老之术,皆有所论,附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汉志.道家.田子二十五篇》注:「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隋》、《唐志》皆不著录,佚已久。兹从《吕氏春秋》辑得佚说三篇,其一篇与《淮南子》所引互有详略异同,参订校补,并附考为卷。其说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始《尸子》所谓田骈贵均者邪?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田子
田骈以道术说齐王,王应之曰:「寡人所有者(《淮南子》无者字),齐国也。道术难以除患(《吕氏春秋》引无此句,据淮南子补),愿闻齐(《淮南子》无齐字)国之政。」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得(《淮南子》作为)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得(《淮南子》作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吕氏春秋》作「愿王之自取齐国之政也」)。骈犹浅言之也,博言之,岂独齐国之政哉?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明以鸿(《吕氏春秋》引至此)。己虽无除其患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可陶治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此老聃之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者也。」(《淮南子》引连自取齐国之政焉下。《吕氏春秋.执一篇》、《淮南子.道应训》并引此节,详略不同,互参订补。)
田骈谓齐王曰:「孟贲庶乎患术,而边境弗患;楚、魏之王,辞言不说,而境内已修备矣,兵士已修用矣;得之众也」。(《吕氏春秋.用众篇》)
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田子听之毕而辞之。客出,田骈送之以目。弟子谓田骈曰:「客,士与?」田骈曰:「殆乎非士也。今者客所弇敛,士所术施也;士所弇敛,客所术施也。客殆乎非士也。」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骨节蚤成,空窍哭历,身必不长;众无谋方,乞谨视见,多故不良;志必不公,不能立功;好得恶予,国虽大不为王;祸灾日至。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谨畏化,而不肯自足;干干乎取舍不悦,而心甚素朴。(《吕氏春秋.士容篇》)
田子附录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子二十五篇。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汉书.艺文志》)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此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说之。齐万物以为首。(《庄子.杂篇.天下》)
「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同上)
田子贵均。(《尸子》)
陈骈贵齐,齐死生、等古今也。(《吕氏春秋.不二篇》高诱注)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赀养千锺,徒百人,不官则然矣,而富过毕矣。」田子辞。(《战国策.齐策》)
先秦时代华夏的形成和演变如下:
所谓“华夏”,即文明开化、地处中央之意,而四边蒙沌未开的族群则被称为“夷”“蛮”“戎”“狄”,在中文里面均为贬义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统辖的疆域即为此前七国版图之和,再加上五岭以南的南越之地。
有认为“夏”是从夏水(即汉水)得名,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 [3]。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
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大约从编著《尚书》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华夏一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方面。
文明:
华夏文明亦称汉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黄河文明的代表则为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南部红山文化。周从殷礼,对殷商文明存在着继承关系。
孔丘把当时所能见到的商书周书等,涉及从传说中的唐尧到孔丘的一千六百年间的大事选集到百篇,称《书经》,汉以后称《尚书》。孔丘从西周到春秋末期五百余年间的诗——包括官方的民间的,共三千余篇,筛选、精编成《诗经》。《礼经》孔丘追迹三代之礼,对残存篇什悉心整理以传弟子,又称《礼记》。孔丘编定了《诗经》以后,把其中的诗篇,加以重新配乐,称《乐经》。《周易》。《春秋》。
中国是有悠久史官文化传统的国家。司马迁是汉代伟大的史学家,也是继承了先代史官文化的传统而成就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的。
一、《尚书》。它的意思就是上古的书。《尚书》原本有很多篇。孔夫子就是通过《尚书》来教导他的弟子们的。但是经过秦焚书坑儒以后,《尚书》大量的丧失。到了汉代初年,有一个叫XX的人,凭借自己的记忆,用隶书写出了《尚书》的本子。这个《尚书》留存下来篇目不多,只有二十八篇。这里面三代以前的书有两篇,就是《虞书》。传说是尧舜在位期间的历史事件。
《尚书》里边最主要的部分是西周之书。《尚书》这本历史典籍很特别,它主要是指上古时期政令的汇编。从文体我们可以看出来,《尚书》里边所有的文体特点是,典,谟,誓,训,诰,命……这些以政令形式出现的文本。命,在今天的公文种之中,还保留着,是常用的。其它的公文文种虽然不常见,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是重要的政令性的文件。它主要是有关国家政令文件的一个汇编。
《尚书》从语源训估学角度来说,它的语言比较深奥。
二、《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留下来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以鲁国的事件为主的。但是也不只是说鲁国事件独有的。传说是由孔夫子编订的。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时间跨度四百二十二年。是以鲁国的十二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十二个国王的先后顺序为依据来编纂的鲁国的历史。同时也涉及到了其他的诸侯国。但是其他国的《春秋》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它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所以叫编年体史书。这种编年体史书对后代的史书体例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编年体史书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值得我们关关注。
第一,这部史书喜欢记载一些奇闻异事,带有一种传奇性特征。比如说《庄公七年》记载,星陨如雨。这是一个重要的天象。比如《僖公十六年》,六只水鸟退着飞过了宋国的都城。《文公十四年》,光芒四射的彗星,这个记录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对哈雷彗星的记录。从科技史上来说,这条非常重要。这使《春秋》这部史书充满了传奇性的特征。这就是他所具有的文学性。第二,春秋时期,诸侯国不断争霸国,国与国之间战争非常频繁。所以《春秋》记载战争的事情特别多。在记录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他所选用的词语特别讲究,遣词造句特别严格。
《春秋》这部书在遣词造句上对后代的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春秋》,这部书记载历史的时候,往往就是先记在一个时间,再用一两句话来记载某些历史事件,只一两句话就把重大事件描述出来。后人认为如果想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原因等,那么单看《春秋》的话是不行的。所以,后来又出现了许多对《春秋》的语言文字进行补充的著作,就有了《春秋三传》。
《战国策》
《潜夫论》
《九章算术》
《周礼》
《周髀算经》
《竹书纪年》
《楚辞》
《庄子》
《春秋》及其三传
《春秋繁露》
《中论》
《尔雅》
《法言》
《风俗通义》
《汉纪》
《韩非子》
《韩诗外传》
《汉书》
《鹖冠子》
《孝经》
《新序》
《新论》
《新书》
《新语》
《荀子》
《淮南子》
《黄帝内经》
《易经》
《逸周书》
《仪礼》
《管子》
《公孙龙子》
《孔子家语》
《国语》
《老子》
《礼记》
《列子》
《论衡》
《论语》
《吕氏春秋》
《孟子》
《墨子》
《穆天子传》
《白虎通》
《山海经》
《商君书》
《尚书》
《申鉴》
《申子》
《慎子》
《史记》
《诗经》
《释名》
《说文解字》
《说苑》
《孙子兵法》
《大戴礼记》
《太玄经》
《独断》
《东观汉纪》
《吴越春秋》
《盐铁论》
《晏子春秋》
《越绝书》
附录一 篇目索引
附录二 主要西文杂志译名表
附录三 外国人名译名表
附录四 西文文献篇目索引
译者后记
先秦时期一般有什么庙宇,各国是否有不同的庙宇?
本文2023-10-20 20:05: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