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什么时候立春几时几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二零一九年什么时候立春几时几分,第1张

具体时间为:2019年2月4日 11:14:14。

立春准确时间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19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19×02422+387]—[(19—1)/4]=8—4=4,则2019年的2月4日是立春。

扩展资料:

立春的由来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立春一过,就意味着冬季结束,新一年的春天开始。

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树造林中的重要性。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有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地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至于具体反映适地适树的内容,包括不同树种对光照、气候、土壤的不同要求等,在古农书及农谚中更有大量的记载。但适地适树一词则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见诸于中国的文献,日本也有类似的术语。

古代造林用的树种大多是野生种,对其种内变异又研究不够,因此适地适树中的“树”主要指的是一个物种。现代的适地适树概念中的“树”,应理解为不同层次的基因型,也包括适地适种源、适地适类型、适地适品种的含义。研究种内各种源、类型、品种的适生地区和条件,是研究适地适树的新课题。

为了贯彻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必须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一方面要求按照立地条件的异质性进行造林区划和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见森林立地),另方面要求对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对各种立地条件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般来说,采用乡土树种造林比较容易实现适地适树,但有时引种外来树种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展生产性引种前须经过周密的分析及一定时期的引种试验(见林木引种)。

当春天回来的时候,庭院里草木郁郁葱葱,绿色铺满了整个院子,柳枝上的黄鹂鸟嘤嘤啼鸣。这是说立春之后的景象。

立春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古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立春节气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今年的立春节气从2月4日开始,到2月18日结束。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自古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

到了小雪,古人们会吃什么呢?不急,听我慢慢道来。

1腌制腊肉

小雪节气民间习俗: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浙江杭州人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腌制腊肉,比如酱鸭等。那为什么要这个时候腌制呢?这就很简单了,古时候没有冰箱,小雪节气以后气温开始下降,这时候腌制腊肉比较好保存,放到过年还可以当年货。久而久之,便成了传统。

2品尝糍粑

小雪节气民间习俗:糍粑

在古时厚,糍粑是南方一些地区的传统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吃刨汤

小雪节气民间习俗:刨汤

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人们齐心协力,干劲十足,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土家人说的“泡汤肉”,指的是刚刚宰杀的猪,通过开水退掉了毛,虽然十年已经是死猪了,但是,人们要趁着猪肉还没有完全冷却,也就是还没变成僵硬的肉块前,烹制做成各种美味的鲜肉大餐,就叫“刨汤肉”。也有人说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也许,这也是土家族那种喜欢捕获鲜活猎物的天性吧。

1965年立春时间是

1965年02月04日 08:46:06

农历: 正月(小)初三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