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古代字画的真伪
一,多看真迹。书画作为文化艺术,既有其自身的积累和师承,也有自己发展的历史,是历史文化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物质条件及生活习俗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时代的绘画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如果一幅绘画不符合时代特点,那很可能是赝品。古代字画作品的真伪判断,归根到底是对真伪进行比较,对古代字画的发展脉络及每个名家的风格面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藏家发现真伪的差异。
二,了解名家风格,一个书画家长年累月所形成的笔法习惯,无论其作品题材如何变化,总能看到他的笔法轨迹和风格特征,所以要熟悉主要书画名家的艺术气质、师承渊源、作品境界以及创作笔法、用墨用色等独特之处,熟悉书画家的画风与笔墨语言,对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能作为鉴定真伪的一个参考。
三,注意题款钤印。在中国画中明确出现署款可以说历史并不悠久。北宋时画家把名款多藏在画中很不显眼的地方,署款真正开始大规模盛行是在元代,这对于一幅作品朝代的判定很是关键。书画作伪者常常利用无款字画或残破字画,在落款和印章上做手脚,有的伪造签名,有的伪造印章。对签名真伪的鉴别,一是从笔法和书法功力上辨认。二是从书画家名、字签署习惯上辨认。对印章的鉴别也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印章。不同时代印章的形状、刻法、篆文以及印章的用料质地多有不同。如宋代印章以铜、玉居多;元代印章质料有木、铜、玉、石;明代中后期印章质料以石质居多。二是看印泥。元代以后印泥是以油调朱而成;而宋代以前多用水印,以水调朱,南宋以后至元代也有用蜜调朱的。调治方法不同,印迹颜色也不同,以此可发现破绽,辨别真伪。另外,也要注意落款年月与作者出生年月是否相符,与事实有无出入。
四,注意题跋。古代字画上多有历代藏家与鉴家的题跋与观款,因为藏家对书画的题跋十分看重,造假者便投其所好,在伪造题跋上下功夫做文章。如明代张泰阶便善用此招,他伪造的假画常常都附带各代名家假跋,因此遇到“名家题跋”时应格外小心,多加审看。书画所用的纸和绢,因朝代不同也有所不同。宋、元所织的绢无论精细、色度都有差别;而一些朝代的造纸用料也有不同。如隋、唐、五代都用麻纸,北宋时期用树皮造纸。如书画上落款的朝代与绢、纸的朝代不符,也可断定为赝品。
鉴别古代字画真伪的方法
1、纸绢鉴别
根据和国学者目前的研究,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礁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
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
2、装潢鉴别
各个时代书画装潢有各自特色,可作为鉴别断代的辅助依据。如南宋宫廷收藏的书画有规定的装裱格式--绍兴御府装潢式,对不同等级的书画采用什么材料来装裱,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手卷用什么包首、什么绫子、什么轴心;立轴的用料的颜色、尺寸、轴头等都有一定的格式。
元代宫廷藏画选择专人装裱,明代书画的装潢形式有进一步发展,书画卷增加了引首,并且有的被写上了字,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或绢挖厢宽边的;立轴则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清代宫廷收画的装裱,有其特殊的风格面貌。
3、印章鉴别
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从其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方面出来。宋代的书画作品,钤盖上书画家本人的印章为数很少,大多数书画家在作品上并不钤盖本人的印章。宋代印章铜、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质料的。
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变化,出现了圆朱文印。质料有木、象牙、铜、玉等,印色大都采用油印和水印。明代初期,各种石料的印章已相当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变化。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大都以《说文解字》为主体。
4、题跋鉴别
题跋可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又或考证它的真、表扬它的美,于是人所共知的。
首先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学习,书本知识,转古玩市场,增加见识增长眼力才能具备一双慧眼,现在假古董充斥市场,特别需要静下心来学习,踏踏实实实践,经得多见得广才能更好地辨别古董的真假。
例如:辨别古钱的真假
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日常知识的积累,
注重观察与思考,
仔细比较。
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
找出一些可循的、
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从而归纳总结出古钱鉴定中的
一般性规律。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古钱鉴定的方法。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
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
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
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
每个朝代
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
铜锡合金铸造
的钱币呈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
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
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
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
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
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
可循。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
地下埋藏了许多年,
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
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
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
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
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
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
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
(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
(2)将伪品放入盐囱
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
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
擦油、打蜡。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绿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
应严重些。北方干燥,雨水少,不易干,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
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
放出土于南方较多,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发现
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
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
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
称之为“红斑绿锈”。如发现钱体通为红锈,应属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入
炉中烧红。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近代各地区的仿古作伪
各时代有各自的仿古作伪特征,这是判断年代,辨别真伪的关键。而近代各地区仿古作伪也各具特色。古董商人曾将各地伪器按制作地称为“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北京造”等。下面将近代各地区作伪的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一)近代苏州民间仿古作伪。
苏州是近代仿古作伪的重要基地之一,伪造银器的历史要早于北京。晚清至民国期间,苏州仿古铜名匠有周梅谷、刘俊卿、蒋圣宝、骆奇月、金润生。整器皆伪者,以周梅谷作得最精,他常语仿作熟坑的器物。刘俊卿则常仿作生坑器物,同时还加入铁锈。周、刘作的伪器流入国外者不计其数。
苏州仿古作伪的基本情况是:
1,多仿河南安阳殷墟的商代器物,仿得精致、避真。
2.胎质的合金成分与北京不同,冶铜时一般都加入银元或银元宝,所以生成的地子亮,闪白。皮色是用大漆加颜色作出来的。
3.分铸组装时铸痕不打磨掉,无垫片,器身常出现—砂眼。
4.伪器与真器大小不一致。
5.由于铜质好,花纹也流畅、利落。
6铭文錾刻得较深,而且规整。
7器物的口沿、扉棱的边缘及棱角发硬,缺少圆润柔和之感。
总之,苏州的伪器在铜料、皮色、锈斑、铭文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铸造技巧较之潍县造精细得多;仿熟
坑器物比北京的好;但伪造生坑器有的不如北京。
(二)近代潍县民间仿古作伪。
山东潍县仿古铜器约始于400年前。清代老艺匠相当多,如有以錾刻花、铭见长的范寿轩;有擅刻细笔道铭文、又能翻砂制镜范的王荩臣和他的儿子王海等,共十几位。
潍县仿古作伪的基本情况是:
1多按《西清古鉴》图录仿造,造型、花纹多不符合商周铜器的特征。
2采用组装法,耳、足、身等分铸,再用焊锡将其组装成器。焊接处不是范痕,即使作上假锈,将锈去掉便露出锡来。
3有的用蜡模翻铸,铸出的器物壁厚体重,有砂眼。
4作锈方法系先用盐酸浸泡,埋人黄土中,再盖上湿麻袋,让器表生出地子和锈。如前述故宫藏民国仿周代方盉就是用这种方法造成的锈,锈层浮薄、松软,没有地子。此外,方盉腹上的方格兽纹是周代没有的。
5潍县老艺人王氏父子伪刻铜器铭文名噪一时,若不是眼力好的古铜专家,很难看出破绽。故宫藏有半片西周初期残鼎,残高21.2厘米。解放前夕,商承柞先生在琉璃厂“尊古斋”看见了这块方鼎残片,上有5l字铭,铭文内容文理驳杂,布局结构松散,字体呆板,笔画粗,显得臃肿。遂问老板黄睿从何处买到这真片假字的残器
。黄说王海欠他二百多块钱,无钱偿还,就用刻好字的方鼎残片顶债。并说字在器上看还可以,拓出来就不太好了,刀痕和字口崩茬非常显露。粗笔道是王海想仿刻铸字,但效果不佳。残方鼎的铭文仿西周后期克鼎,但鼎的造型、花纹又是周初的特征,二者不能统一。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先生曾经说过:古器文字,一行有一行之气,一字有一字之气。伪刻只能得其形,但神气和韵味是刻不出来的。
(三)近代西安民间仿古作伪。
西安也是仿古作伪较早的地区,在真器上錾刻伪铭便始于西安。清咸丰二年(1852)刊刻的《长安获古编》卷2有这样一段记载:西安知县刘喜海甚好古铜,对有铭文的古铜加价收买,而无铭文之器却一件不收。因此,西安一带的古董商设法在我铭文的真器上錾刻伪字,以投刘氏所好。从此,在真器上刻伪铭之风便在西安兴盛起来。
近代西安仿古作伪的基本情况是:
1仿造度量衡器居多。
2作锈方法系将伪器埋入地下若干年。这样生成的锈与真器的锈近似,与酸咬、堆积成的锈不同。
3突出特点是在錾刻伪铭方面。当时,有张姓艺匠人称“凤眼张”的,还有苏亿年、苏兆年兄弟,是西安錾字作伪的巧匠,多在诏版、量器上刻伪字。《金文著录简目》中著录的番仲吴生鼎是西安所出的干坑器物。西安所出于坑器皆无地子,仅一层薄绿锈,粗糙。此鼎原无铭,现有18字铭,容庚先生认为是“凤眼张”伪刻的。故宫藏有—件西周初期的兽面纹盂,高26、宽398厘米,重6.78公斤。此孟现有铭53字,是仿春秋曾伯霓簠铭移刻的,字刻后进行过腐蚀,破坏了原来的氧化层,同时铭文第二行正数第二字和第三行正数第二字之间有錾破补痕,字旁有锈斑。此器是西周的,而铭文却是春秋时期的特征。此器也是西安作伪铭者所为。
(四)近代北京民间仿古作伪。
北京是近代民间仿古作伪的重要基地。所谓“北京造”,为迎合外国古玩商的需求,尽量作的华丽、精巧、形制奇异,地字、锈斑也很逼真,能与“苏州造”、“潍县造”媲美。北京伪作的商周重器和鎏金器最多。
北京最早的古铜局“万龙合”的匠师“歪嘴于”,曾与清宫太监们一起修理过铜器。辛亥革命前后,“歪嘴于”故世。他的技术、字号都由得意门生张泰恩继承。后来,张泰恩将字号改为“万隆合”,人称“古铜张”。他既能刻伪字,又能作伪锈和翻砂,技艺颇精,生意兴隆,为北京的古董商人作了不少伪器。他门下有十多位徒弟,功成业就者有7位:张文普、贡茂林、张字英、张书林、王德山、赵同仁、刘俊卿。他们和张泰恩一样,都是河北衡水县人。近代北京民间铜器作伪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他们的制作上。
怎样鉴别古代字画的真伪
本文2023-10-20 20:28: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