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第1张

1、特藏阅览区:

周一到周四:8:00-17:00        周五:8:00-11:30

2、多媒体学习中心,中文库本第一阅览区,中文库本第二阅览区:

周一到周四、周六、周日:8:00-22:00     周五:8:00-11:30,18:30-22:00

3、总咨询处,中文图书第一借阅区,中文图书第二借阅区,外文图书借阅区:

周一到周日:8:00-22:00   

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历经百余年沧桑,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书室逐步发展成为目前馆舍面积41万平方米的颇具现代气息的图书馆。

图书馆截止2018年底,纸本文献总量达5101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1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874万余册,学位论文882万余篇,引进中外文数据库374个,自建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26个。

2008年,图书馆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我们的古籍线装书达3万余种40万余册,善本古籍3500余种,130种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书馆建成了以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客户机系统和中心机房为主要构成的硬件环境,实现了OPAC、学术资源门户、资源发现、e读、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等多个系统的统一认证。

我院研究生教育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是高校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博士点6个,硕士点8个,博士生导师21名,硕士生导师21名。

中国古代史学科拥有何兹全、黎虎、晁福林等著名学者,在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民族史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中国近代史学科拥有龚书铎、王桧林等著名学者,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世界史学科拥有刘家和等著名学者,在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专门史学科现有文化史、社会史和中外关系史三个研究领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理论与方法、华北区域社会史、环境史、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等方面,有学术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历史文献学学科在历史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等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考古与博物馆学学科在我院发展较快。本学科招收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历史教育学科招收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同时招收教育硕士(历史专业)研究生,面向具有 3 年级以上教龄的在职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

有古籍修复专业的学校如下:

1金陵科技学院:全国第一所开设古籍修复本科专业的高校。

古典文献专业,下设古籍修复、文献保护两个专业,授课基本相同,完全性古籍修复、字画修复装裱。

在金科院,古籍修复专业属于人文学院,文科专业。题主是理科生,那本科阶段算是与金科无缘了,当然你也可以进金科,然后再转专业(这可就折腾了哈,不建议这样做)若真心想学,可以在本科阶段好好准备,毕业时考研,选中大(偏实践)或复旦(偏理论),古籍修复对理科生挺欢迎的,尤其是个子高的男孩纸,哈哈。

2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瓷器修复、字画修复装裱、古籍修复。

3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第一所职校内开办古籍修复专业的学校,主要偏向实践。

4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于2015年正式招收、联合培养“古籍修复与保护”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向研究生偏重实践。

5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6北京市首都联合职工大学:(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由国家图书馆员工亲自任课,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重大维修成果,如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培训一批技术性的人才。

7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装帧与修复技术》为主干课程,现为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

8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与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书,联手培养古籍修复专业人才。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图书室。

1917年,学校将各部图书室的藏书和杂志集中起来,加以重新整理、组织、统一典藏,正式建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并于当年的12月1日举行了开幕式,刘宝廉为首任图书馆主任。

为扩大图书馆规模,1921年9月在和平门外的学校校园内开始兴建第一座图书馆大楼,1922年10月完成。总面积1157平方米,设200人阅览座位,设有办公室、目录室、新闻报纸室、杂志室、阅览室和讲演厅,书库可藏书10万册。

1931年2月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图书馆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1937年至1946年,由于日军的侵略,图书馆随学校西迁陕西,展转碾转于西安、汉中和兰州一带。

1946年复员回到北京恢复运作。图书馆总馆在和平门外南新华街的学校本部,分馆设在石驸马大街的文学院。共有馆舍1904平方米,阅览座位300余个。

1952年院系调整后,石驸马大街的图书馆分馆撤消,增加了辅仁大学馆址。1954年至1959年,由于校址的原因,图书馆分为三处:和平门外南新华街的学校本部;辅仁大学分馆;北太平庄校区。

1959年,图书馆在北太平庄新校区内建设馆舍,总面积9300平方米,前为阅览楼,后附一幢八层高的书库楼。共有6个阅览室,1300个座位,19个研究室,8层书库。当时的图书馆分为六个业务部门:采编组、参考阅览组、流通保管组、期刊组、科学方法组和办公室。此时清点馆藏总数为120万册图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图书馆一度关闭。由于教师和图书馆职工的保护,图书馆基本没有受到损失。1973年后,图书馆恢复开放并逐步走向完善。

1989年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投资、香港同胞邵逸夫先生捐资、学校自筹资金合作建成又一座新馆。总面积13000平米,设有书库、阅览室,小研究室、学术报告厅、语音室、视听室、复印室、缩微室等,共有阅览座位1500余个。即为图书馆。当时图书馆有以下业务部门:办公室、采访部、编目部、典藏部、阅览部、流通部、报刊部、情报服务部、古籍部、自动化部、读者服务部、北校分部。

为配合学校学科建设,一座建筑面积37000平米的新图书馆大楼正在拔地而起,将于2008年竣工。

2003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在原有各学科的雄厚基础上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含汉字学、训诂学、古汉语语法、音韵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现代汉语文字词汇、现代汉语语音方言等七个研究方向)、文艺学研究所(含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基本理论、大众文化与文艺美学等四个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含先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等五个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含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等四个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含比较文学理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等三个研究方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含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三个研究方向)、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含历史民俗学、现代民俗学、数字民俗学、性别研究、技术民俗学等五个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研究所(含编辑出版、传播学、新闻学等三个研究方向)、语文教育研究所(含中小学语文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等两个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含语音与音系学、语义学、语法学、历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五个研究方向)等10个教学科研机构。设有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语言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泛媒介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等5个非实体性研究中心;还设有中文教学科研多媒体集成工作室、汉字研究实验室、数字民俗学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这门课好。为北师大历史学院主推慕课,建设历时三年之久。主要介绍了陈垣、刘乃和、白寿彝、何兹全及刘家和五位史学名家的为人为师为学的历程,其中渗透了相关重要治史理论、思想和方法,对年轻一代学者具有极强的教化意义。《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姜海军主管负责建设,历时三年之久。该课程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1、陈垣生平。本部分的主讲人陈智超老师是陈垣先生之孙,自小受家风浸染,接受史学熏陶。陈智超老师曾主编《陈垣全集》,发表了一系列陈垣研究的相关论文,在推动陈垣研究方面做出了扎实的贡献。本课程是陈智超老师对陈智超老师的祖父陈垣先生生平的介绍。

2、白寿彝的史学成就和治学风格。本部分主讲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瞿林东教授,林东教授是白寿彝先生的首批研究生,多年来一直传承着白寿彝先生学风,并在白先生之后,开辟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

3、刘乃和。本部分主讲人周少川老师是刘乃和先生的第一届研究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教授,著有《弘扬励耘精神开创史学新风——浅谈刘乃和先生的史学成就》等回忆刘乃和先生的文章。本课程是周少川老师对周少川老师的老师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与优良学风的介绍。

4、何兹全与大时代。该部分由何兹全先生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宁欣教授讲授,通过回顾何先生的生前经历和主要事迹,生动展现了大时代下何先生的学术选择和人格坚守,完整呈现了何兹全先生立体而又饱满的爱国一书生的形象。

5、刘家和先生历史比较研究的思想与方法。该部分由刘家和先生的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蒋重跃教授讲授,通过回顾刘先生的求学、工作和研究等事迹,系统地介绍了刘家和先生历史比较研究的思想与方法的萌发、形成与成熟阶段,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现了刘家和先生的学术特点与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毛瑞方有孩子。根据查询毛瑞方个人资料信息显示,毛瑞方,女,1979年生人,河南省濮阳市人,200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师从周少川教授攻读中国历史文献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获史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史学博士学位,因此北京师范大学毛瑞方有这孩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