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那些可以当做上佳食材的异兽,古人都说美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6收藏

《山海经》中那些可以当做上佳食材的异兽,古人都说美味,第1张

导读:《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志怪古籍,也是一部古代地理奇书,据传最早的内容是由大禹手下的巫师众游历中华大陆,遍览山川异国收集所著,领域涵盖非常之广,乃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看过山海经的人都知道这里面记载有很多奇珍异兽,几乎每一种异兽都能吃,而且还有不同的功效,就像一本复杂的食谱,那你知道有哪些异兽是美味的食材吗?

灌灌

“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意思是青丘山上有种叫灌灌的鸟,样子像斑鸠,叫声像骂街,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不会迷惑。这鸟本身没什么名气,而《吕氏春秋·本味篇》却特地记载了"肉之美者,獾獾之炙。”是说其肉味十分鲜美,成为山海经一大食材。

尚付

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付,食之无卧。”

山海经里长相奇形怪状的鸟太多了,尚付只是其中之一,有人吐槽其真身原来就是现今肯德基的转基因食材鸡(三翅三腿),“食之无卧”的意思是吃了它之后不会打瞌睡,据说肉味鲜美,是为一大食材。

《山海经》载:“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是说在浮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名称是彘,会吃人。

看形貌描述基本确认这玩意儿应该是野猪的一种,所以古人后世用彘泛指猪的意思。野猪可是最常见的野味食材啊,肉味可比一般的家猪更好吃。

何罗鱼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这是说谯明山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何罗鱼”,这种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发出的声音像犬吠,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痈肿病。

有人猜测这应该说的就是现在头足类的乌贼或章鱼,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章鱼大概还能够生活在淡水里吧。据清朝王士稹的《香祖笔记》卷二记载:“今登莱海上三月,何罗鱼始至,味甚美,即宁波之鲞也。”

虽然不确定王士稹所说的何罗鱼与山海经记载的何罗鱼是不是同一种鱼类,不过现在的章鱼和乌贼倒确是挺好吃的。

作者:白舸

问题一:美味是什么意思 美味(拼音 měiwèi ,英文 delicious;delicate )指人们口腔对鲜美的食品的感觉味道很好,很可口,让人能产生食用的欲望。美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食物所含的色泽与食物味道的并称。颜色与味道并存。

问题二:美味しさ是什么意思?那个さ解释一下? ~さ,是接尾词,接在形容词、形容动词的词干后面构成该词干意义的、表示其“外在程度”的名词。

美味しい+~さ=美味しさ=好吃(只是从其外观认为其好吃,并非品尝过后的感觉)!

如果是品尝过后觉得好吃的话,直接用“美味しい”!

与它同样结构的表示“内在程度”的接尾词为“~み”,~!

问题三:有美味意思的汉字 10分 馐,拼音:xiū,美味的食品,珍馐百味,

问题四:饕美味是什么意思 饕餮 传说中贪吃的怪兽

这里指喜爱美食的人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最后把自己都给吃掉了。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唐杜甫《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清李渔《奈何天・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聂绀弩《略谈鲁迅先生的》:“而人类的恶鬼则高踞在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问题五:美味佳肴是什么意思? 美味佳肴 - 拼音

měi wèi jiā yáo

美味佳肴 - 解释

上等的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

也指个人所定义的可口的食品。 形容食物的可口、丰盛。肴,饭。

美味佳肴 - 英语

(1) [slap-up feed]∶上等的、第一流的食品

一顿美味佳肴…还有雪利酒

(2) [dainty dish]∶精致可口的饭菜

准备摆在国王面前的美味佳肴

(3) [delectable morseks]∶味道鲜美的食品

分开坐着,大口嚼他自已的美味佳肴

好吃的东西

美味佳肴 -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精美的食物

美味佳肴 - 结构

联合式

美味佳肴 - 相近词

佳肴美味、佳肴美馔

美味佳肴 - 反义词

粗茶淡饭、清汤寡水

美味佳肴 - 押韵词

百下百着、寿同松乔、颊上三毛、微察秋毫、汗马功劳、死轻鸿毛、炳炳凿凿、振缨公朝、旧燕归巢、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问题六:好吃是什么意思 两种读法:hao(三声)chi 这个不用我解释了吧

hao(四声)chi:这个还像是长沙方言吧,意思是喜欢吃东西的意思,褒贬不定。

问题七:珍馐美味什么意思 精美的食品 美味的食品 滋味好的食物 简单的说就是不常见的美味

问题八:珍馐美味什么意思 精美的食品 美味的食品 滋味好的食物

简单的说就是不常见的美味

问题九:美味英文是什么意思 delicious

1 美味的, 可口的

2 令人开心的, 怡人的

3 (人际关系中的)技巧和谨慎; 敏感

“美味”的意思是:人们口腔对鲜美食品的感觉,味道很好,很可口,让人能产生食用的欲望。美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食物所含的色泽与食物味道的并称,颜色与味道并存。

美味

[拼音] [měi wèi]

[释义] (名)味道鲜美的食品:~佳肴。[近]美食。

近义词:可口 厚味 鲜美 适口 鲜味 甘旨 好吃 至味 佳肴 诱人 美食

反义词:怪味 无味 难吃

美味造句

1、笨拙的大狗能为了得到小游客手中美味的食物,不惜亮出了它的倒立绝技。

2、她的妈妈是一位烹调能手,能做出各种美味的菜肴。

3、女主人把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

4、她不断地给他们的客人端上美味佳肴。

5、面对着满桌的美味佳肴,她却完全没有胃口。

6、同学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美味佳肴。

7、小羚羊只顾着享受眼前的美味,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隐藏的杀机。

8、人这一生品尝过的美味不计其数。

9、对于这一桌子美味的饭菜,我们几个孩子早已经垂涎三尺,迫不及待了。

10、这些美味佳肴是专供国宴用的。

11、这桌子上的美味佳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眼花缭乱。

12、他用当地的美味佳肴来招待客人。

13、即使是最识货的美食家也会着迷的美味佳肴。

14、妈妈早已在餐桌上摆好了热气腾腾的美味早餐,看我吃得杯盘狼藉,她乐开了花。

15、面对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儿子馋涎欲滴的样子真逗人怜爱。

16、有些非洲人认为非洲白蚁是美味佳肴。

17、在美食街上,游客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美味。

豪车、别墅、铂金包早已成了富豪们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动声色地秀一把家底与品位的,还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恺毫无营养的斗富,李白“五花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不提金玉锦绣,却富贵之气尽显。

正如《红楼梦》里簪缨世家通过一道“茄鲞”就分分钟拉开了与庄户人的层次,影视剧《还珠格格》中出宫巡游,紫薇就通过诗词报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见,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装腔,已经从拥有上升到了精贵。

中国 历史 上并不缺少吃货,但能吃出自己格调的人并不多见。

苏东坡被贬途中边走边吃,竟打造出了“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酥”等60多种品牌 美食 ;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 美食 如数家珍,堪称吃蟹骨灰级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纵横吃货界40余年,将自己的经验写成一本《随园食单》……然而,今天说到的并不是这些红透半边天的大佬们,而是一位小众的有趣吃货林洪。在宋朝,想要在 美食 界不从众,又能彰显个人品味,找他就对了。

单独提林洪这个人,很多人都会一脸懵逼,因为这个名字不仅烂大街,在 历史 长河中的知名度实在是忒低了。但其实,他有两个显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谱作者、林逋七世孙(存疑)。

林洪此人,字龙发,号可山,是南宋时期晋江安仁乡人,宋绍兴年间(1137-1162年)进士。他青年时代曾游读于杭州,想在江浙一带跻身士林,却屡屡受到排挤打击。尤其自称为林逋七世孙,被当时的人们所取笑。传言林逋有终身“不娶不仕,梅妻鹤子”的轶事,怎么可能还有后人呢?不过清人施鸿保在《闽杂记》记载:嘉庆年间,林则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时,曾亲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迹,发现一块碑记,记载林和靖确有后裔。据施鸿保分析,林和靖并非不娶,而是丧偶后不再续娶而已。

不过说到底,林洪就算与林逋有亲缘关系,两人在对待梅花的态度上差距非常大:

在林逋心中,于梅花间吟吟诗就觉得人生多么美好,好像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但事实上,生而为人无论隐居何地,都必须要面对生计的问题。据说,林逋在房子前后种了几百棵梅花树,等到树上的梅子成熟了就卖掉。每卖掉一棵树的梅子,钱就包成一包,装在一个罐子里,作为生活费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钱。

而自称为他后人的林洪,对梅花十分青睐,性格也有点孤傲,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林和靖是躲到孤山里与梅花、鹤鸟为伍,来躲避人类;而林洪更像是一个标准的文艺 美食 博主,在吃吃喝喝里,发现了别有世界,流连忘返,忘了人间是非。他写梅花不是写其在水里的倒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是写怎么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 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酿酝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较之扫雪烹茶,风味不殊也。

大抵在吃货的眼中,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哪怕是盛开的花蕊也能做成一道 美食 吧。而林洪所有对 美食 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书中。

追求仪式感可不是现代才有的新鲜物,古代文人在吃上,对仪式感可谓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所谓《山家清供》,顾名思义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时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以此作为书名,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由衷的推崇与喜爱之情,也体现了追求清、雅的饮食美学思想。

首先在食材选择上,必须取自于山林。南宋崇尚清雅,因此林洪格外喜爱素菜,追求食物的新鲜与天然,这自然少不了花食。尤其是春分时节,花繁叶茂,摘一两支做茶辅饼再好不过了。书中就提到了一道“梅花汤饼”的菜,做法就是将白梅花、檀香末水和面制成馄饨皮,再用专用的梅花凿压制成梅花瓣状,煮熟过后用清鸡汤作汤底,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

而富贵帝王家更喜爱食用牡丹。南宋吴氏太后(高宗皇后)茹素,春天里最爱的就是这道“牡丹生菜”。做法简单,对食材的新鲜程度却要求很高。即用牡丹花瓣与生菜拌食,或把花瓣裹上薄面,在油锅里炸酥,起锅后装盘就能食用。

而其次,则是吃要得其法。 会吃的人,不是在珍奇里吃出好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东西里,吃出不寻常的味道。 书中所提到的“松黄饼”就很有意思,简直是一场关于 美食 的行为艺术。

松黄饼制作非常简单:“春末,采松花黄和蜜模作饼,匀作如古龙涎饼状”。其香清味甘,充满了自然气息。而吃的过程就很有意思了:先让两个装扮清雅的童仆唱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再让宾客中在“云无心以出岫”的意境中佐酒享用,“使人洒然起山林之兴,觉驼峰、熊掌皆下风矣”。

而书中苏轼碧筒酒的饮用方法,更是风雅至极:“暑月,命客棹荡舟莲中,先以酒入荷叶束之,又包鱼酢他叶内,候舟回,风熏日炽,酒香鱼熟,各取酒及酢作供,真佳适也”。用荷叶盛酒包鱼,荡舟莲中,这道 美食 的制作过程充满风雅与浪漫的仪式感,品饮之间,仿佛误入藕花深处,见莲叶田田,闻清香阵阵。

宋朝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而有了这本《 美食 装腔指南》(误),仿佛隔着千年的时光又再次触到了食物的本味。它不仅是一本食谱,而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是一本如何在家常的吃喝里发现美的书。

如果只是用简单的烹饪手法来命名各类 美食 ,似乎太暴殄天物了。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就演示了如何用菜名装腔的骚操作,所谓“斯文能当饭吃”,在文学家的饭桌,还真能成了一道至味。

1通神饼

有何讲究:通神饼其实就是姜饼而已,菜名据说出自朱氏《论语注》云「姜通神明」,一听就是文化人吃的。

怎么吃:姜薄切,葱细切,各以盐汤焯,和稀面,宜以少国老甘草也细末和入面,庶不大辣。入浅油炸,能已寒。

2蓝田玉

有何讲究:菜名出自《汉·地理志》,蓝田出美玉。魏李预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乃往蓝田,果得美玉璞七十枚,为屑服饵,而不戒酒色。而瓠子去皮晶莹似的,于是得此佳名。

怎么吃:将瓠子去皮后,切片蒸熟了吃。

3金玉羹

有何讲究: 听上去好像很豪华的样子,其实真身是山药煮栗子。

怎么吃:山药与栗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

4神仙富贵饼

有何讲究: 白术+菖蒲+山药+蜂蜜,古人相信这都是有仙气的食材,是神仙的最爱。

怎么吃:煮术与菖蒲,曝为末,每一斤用蒸山药末三斤,炼蜜水调入面作饼,曝收。

5忘忧齑

有何讲究:其实就是酱黄花菜,古籍中萱草与黄花菜为近亲,萱草别名「忘忧草」,故得此菜名。

怎么吃:春采苗汤瀹,以醯、酱作为齑,或燥以肉。

6真君粥

有何讲究:这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向游庐山,闻董真君未仙时多种杏,岁稔则以杏易谷,岁歉则以谷贱粜,时得活者甚众,后白日升仙,世有诗云:「争似莲花峰下客,种成红杏亦升仙。」岂必专于炼丹服气?苟有功德于人,虽未死而名以仙矣。因名之。

怎么吃:杏实去核,等粥熟同煮即可。

7石子羹

有何讲究:将石子吃出田螺味,此法得之吴季高,且曰:「固非通霄煮食之石,然其意则甚清矣。」

怎么吃:溪流清处取小石子,或带藓者一二十枚,汲泉煮之, 味甘于螺,隐然有泉石之气。

8梅粥

有何讲究:杨成斋有诗曰:“才看腊后得春晓,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怎么吃:扫落梅英,拣净溪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

此外,书中有很多 美食 以意境命名:如“雪霞羹”,即用新鲜芙蓉与豆腐一起煮,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还有傍林鲜、玉壶冰、蜜渍梅花、樱桃煎等,这些典雅又有趣的名字,读到便令人心生向往。

也许,正如西美尔所说,吃吃喝喝是人类最共通的一件事,但正是在这一件最共通的事情里,每个人都显现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趣味、情怀。我想,这大概就是《山家清供》为什么直到今天,仍充满活力的原因吧。

关注“全 历史 ”

在这里

文明脉络随心玩转,关系图谱任你来盘

世有万象,史有千面

下载全 历史 ,换个角度看世界↓↓↓

述而篇第十四章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白话解释摘录自时哉时哉网络教育学院

孔子在齐国听闻与学习表征舜王德业的韶乐,浑然忘我,荡气回肠,三个月都沉浸在韶乐的意境中,吃饭时连肉的美味都感觉不到。因而赞叹的说:想不到韶乐的创作,表征舜王的成就,意境如此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章旨

此章孔子美韶乐也。

历史背景:此章的历史背景是鲁昭公二十五年,郈昭伯在斗鸡上输了季平子,恼羞成怒联合鲁昭公攻打季氏,兵败后被杀,昭公出奔齐国。

鲁昭公25年,公元前517年,孔子三十五岁,由周朝东都洛邑问礼老聃回鲁国时,得知鲁昭公联合郈昭伯与三家大夫打了一场内战,鲁昭公大败,逃亡至齐国,郈昭伯被杀。 鲁国毕竟是有周公治礼作乐的地方,而不敢弑君。 不像之后齐国发生内乱,陈大夫弑齐简公而把持国政,可见, 礼乐教化的力量,对乱臣贼子有约束力的力量。 孔子不愿到没有国君的鲁国,来到齐国,住在高昭子大夫家中,作为家臣,并讲学授徒,在此期间,与齐太师谈论礼乐的道理,并有机缘听到韶乐,感到韶乐至善至美,因此专心致志学习了三个月之久。一心沉潜于音乐之中,吃饭时,连肉味都不知道了,浑然忘我。

本人试答:

1、韶乐是什么音乐?

韶乐是歌颂舜的德政的音乐,舜的天下平和,是由尧禅让。舜传位于禹也是如此,所以其乐和平。因此孔子赞叹舜之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武王由于伐纣而得天下,其乐带有杀伐之声,所以孔子说,武王之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

2、为何齐国有韶乐?

汉书礼乐志说,陈,舜之后,韶乐在陈,春秋时,陈公子完(陈敬仲)奔齐,其后久专齐政,至齐景公时,陈氏代齐。齐乃有韶。

日人竹光鸿说:齐桓公灭遂所得。遂也是舜之后。

3是不是每个人听了韶乐都能荡气回肠,三月不知肉味呢

孔子是一个大音乐家,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不仅要习其曲谱,还做到了历其境而得其志。孔子三十岁就办学授徒,当时他所授课目称“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对此《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于《韶》《武》《雅》《颂》,礼乐自此可得而述”。这些记载,足可以说明,孔子精通乐理,深谙音律。

孔子这样的大音乐家,加上他形而上的内涵,他一生对尧舜大同世界的向往,所以他在表征舜王成就的韶乐中,体会到尧舜之道,能沉浸在韶乐的意境中,吃饭时连肉的美味都感觉不到。

而普通人一没有那个音乐的素养,二没有志于道的内涵,对尧舜的大道也无从向往,自然是无法体会到韶乐的意境了。

4、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不是过于沉迷,不合中道?

与大道相应的艺术,不是一般的小嗜好所能比的。圣人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5如何才能听懂音乐的境界和内涵呢?

要提升音乐素养,更要提升内涵,能体会音乐家的心志,才能听懂美好音乐的境界和内涵。

6本章是否也是孔子在音乐上乐知者的一种表现呢?

音乐是儒家君子必备的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孔子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虽然多能未必是君子,但君子一定多能。孔子圣迹图中,关于他音乐造诣的描绘就有好多:学琴师襄,访乐长弘,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等。尤其圣人学琴师襄时,连续十天不更换曲子,由得其味到得其志到得其人,终于悟出这个曲子是文王操,使得师襄为之惊叹,佩服圣人的智慧。

孔子通达形而上的内涵,但对形而下的技能也需要学习。孔子学习音乐非常的用心,领悟力也极高。通达形而上的内涵而统摄的学习才能达到游于艺的最高境界。 现在的教育往往本末倒置,以学习技艺为主,而没有文化内涵来统领。这样的学习,技艺的境界是不可能深入的。二是没有文化的灵魂,人也会变成只懂技艺的匠人。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像孔子这样内涵为上,技艺为辅,内外兼修的君子。

不得不感慨,当今时代,匠人容易有,而艺术家少有!

7、为何形容为不知肉味呢?

是否古代肉是很珍贵的食品,肉味是非常美的味道。所以才会用不知肉味形容韶乐之意境的美

唐微智老师指导:

1、韶乐是怎样的音乐?为何在齐能闻到韶乐?

韶乐,是舜王的音乐,叙述舜王教化的大德。孔子当时是东周时期,舜王的后代被周朝封在陈国,所以韶乐理当是保存在陈国,孔子却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是因为陈国公子陈完逃奔到了齐国,就把韶乐一并带来。闻韶乐,代表孔子不只听到,还跟着学习。

2、三月不知肉味三月是实数吗为何用三月?

三月,代表学习的一个阶段,一段时日,并非一定是九十天。在古籍上看到三、九这样的数字,有些是实数,而有些是虚数,若是虚数,就是指多数的意思。

3、为何用肉味来对比?

以前的环境,吃肉是很难得的事情,普通人没什么机会吃肉,肉又是美味,吃肉必是沉浸其中,细细品味。而孔子学韶乐忘了肉味,可见一心专注在学习,食而不知其味。

若换成现在的例子,可以以手机为例,学习一门学问,三月忘了用手机。

4、孔子为何如此好乐韶乐?如此沉浸其中会不会有失中道?

尚书记载了舜王任用贤能,以礼建立秩序井然的政治,乐官夔创作了《韶乐》,叙述舜王得天下来自揖让的美德,朝廷官员恪守职责,上下勤勤恳恳,一片和谐,呈现出舜王治理功成的太平景象。孔子好乐韶乐沉潜钻研,层层深入,感受到舜王的大德化民,这样的体悟,怎么会有失中道呢。

音乐小知识:

乐器有罄、钟、鼓、琴等,三字经说“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八钟材质的乐器,可奏出宫商角徵羽,五种音阶,其中,鼓击不出任何音阶,却可调和各种乐器。

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 宫-商-角-徵-羽 ;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在《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配: 脾 应 宫(1) ,其声漫而缓; 肺应商(2) ,其声促以清; 肝应角(3) ,其声呼以长; 心应徵(5) ,其声雄以明; 肾应羽(6) ,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 宫"属 土 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 商,属金 ,臣之象","臣而和之"。" 角属木 ,民之象"。" 徵属火 ,事之象"。" 羽属水 ,物之象"。

在中国的历史上,饮食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唐、宋、明、清四个繁荣的朝代,饮食文化在人们不断的追求中,变得越发精致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就有着特殊的癖好,这也就导致今天的中华美食如此的层出不穷。

时间先来到唐朝,唐朝人最喜欢吃的主食,主要是“饼”和“饭”两类,饼占主导,饭是其次。然而,这里所说的饼与饭,并不是现今大家心中比较狭义的概念。唐朝时期,饼和饭的范畴十分宽泛,所有可以成型的面食,在唐朝都称之为“饼”。而这些饼中,最受唐朝人欢迎的,就是胡饼、蒸饼和汤饼这三类。

胡饼是汉朝从西域引入的一种食物,在唐朝非常盛行。它是烤制出来的,表面会附上一层芝麻,白居易曾用精悍的语言,在《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中将胡饼的美味与当时胡饼的热销程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而蒸饼,则是面糊发酵之后蒸熟的面食,和今天的包子、馒头很像。但是,唐朝人的蒸饼,并不限于单纯的白面制作,中间可以添加很多种配料。由于,蒸饼的可塑性很强,美观度又很好,所以,不光是百姓的餐桌十分青睐它,就连皇家的宴会也会经常将蒸饼作为招待宾客的重要美食之一。

汤饼是在汤里煮过,才能食用的面食,诸如今天的面片或面条。

唐朝,曾有一个让人听到就会垂涎三尺的冷面,叫作“槐叶冷淘”。这道面食是用槐叶汁和面做成的,煮熟之后,需要放在凉水中冷却再食用,味道真的是别具一格。杜甫就曾在《槐叶冷淘》一诗中写道: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当然,除了面食之外,唐朝有很多人也喜欢吃“饭”类的食物。而这里的饭,不只限于我们今天熟知的稻米饭。唐朝人的饭类食物多种多样,除了稻米饭外,还有:粟米饭、黍米饭等等。当然,稻米饭的普及范围最广,尤其在江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稻米。

除了这三种主要的饭类,唐朝人还开创了胡麻饭、乌米饭,以及添加了各种配料的什锦饭,其种类之多,让人应接不暇。如“香稻熟来秋菜嫩,伴僧餐了听云和”(陆龟蒙);“看炊红来煮白鱼,夜间鸡鸣店家宿”(王建);再唐朝,诗是现实生活中做直接的反应。

所以,从诗人的诗中,我们足以看出饭的价值和它在唐人饮食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宋朝,可以说,宋朝是一个全民爱美食的王朝。

中国古人一直都是一日两餐,直到宋朝才开始变成了一日三餐,这一切都得益于老百姓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也使得食材变得日益丰富。人们往往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便会疯狂地追求口腹之欲,所以,宋朝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对于饮食都十分讲究。

尤其是一些贵族人家,为了能够品尝到更加珍贵或更加美味的食材,他们从来不吝啬钱财只为口腹之欲。在宋朝的城市中经济实力尚可的白领们,与今天的年轻人一样几乎都不在家做饭,而是选择去饭店就餐。所以,在记录宋朝百姓生活的史料中,很多记录日常生活的商业店铺中餐饮店就达到半数以上。

这里,而最能说明宋朝百姓生活的,要数《清明上河图》了。

在其中,细心的史学家们发现:整个画面上一百多栋楼宇中,描绘的餐饮行业店铺,就超过了半数以上。而且,在宋朝的史料中,记载了许多有关酒店与当时人们热爱的美食名单。

所以说,在宋朝即使是贫贱的百姓,也同样追求着物美价廉的美味。虽然,他们无法用更多的钱财去获得珍馐美味,但是,在宋朝时期,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有机会、都有权力,品尝到更美味的食物。据《梦粱录》记载道:

“ 更有专卖血脏面、斋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之粗饱,往而市之矣。”

并且,在宋朝人喜欢吃的食材中,蔬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现今学者的考证中,可以看出:宋朝百姓们日常食用的蔬菜,居然可以达到四五十种以上,有些甚至比现代菜市场上的蔬菜种类还要齐全。

当寒冬腊月到来之时,虽然,没有今天蔬菜大棚这样良好的蔬菜种植场所。可是,智慧的宋朝人,不仅可以用暖窖保存一些新鲜蔬菜过冬,有的生意人居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利用粪土发热与保暖的属性,在冬天一样培育出了新鲜的食材。这可能就是中国劳动人民发展史上,反季节栽培技术的雏形。

如果,想对宋朝的美食做一个更深入的研究,不妨多看看《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这两本古籍。关于当时的美食、小吃、点心,都被记录在册。尤其是开封与杭州两座城市,美食的种类最为丰富,所以,宋朝开启了中华美食的全新时代。

且许多目前为止十分复杂且美味的烹饪技术,都来源于宋朝。甚至,我们现在能够品尝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油条、刺身等等,都是发明或流行于宋朝的,并且,连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复杂的烹饪技术,也是在宋朝时期才成熟起来的。

到了明朝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就开始变得多元化了。随着对美味的追求越来越极致,明朝的饮食文化在单纯追求美味的基础上,开始注重文化享乐方面的建设。当时,明朝处于鼎盛时期,在美食上,表现出宫廷派与江湖派两大菜系,并都呈现出了一个巅峰状态,遥相互应。

因为,当时明朝的统治者多半都是南方人,所以,宫廷菜系多以淮扬菜为主。而当时,明朝豪华的酒楼,不光给人们提供饮食活动,还设有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为了拉动消费,刺激内需,朱元璋积极鼓励文武百官去全国的大型酒楼游玩、消费,以此,极大的刺激了明朝饮食文化的鼎盛。

在这样的带动下,明朝百姓的饮食不再受到局限,开始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如果说宋朝的饮食只是单纯地用美味填饱肚子,而明朝去酒楼吃饭则是另外一种娱乐活动。

明朝时期,随着国外供品的涌入,很多食材是国内没有的,比如:番茄、南瓜、辣椒等,都开始纷纷出现在了中国人的餐桌上。当辣椒传入中国之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川菜系、湘菜系,才渐渐的形成。而明朝,番茄鸡蛋汤也开始出现在了中国的历史中,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在很多明朝的史料中都可以发现,明朝时期的古人对于各种煎炒烹炸的烹饪技术,开始有了更加相似的记载。很多地方的名菜,比如:烧芦花猪、水晶鹅、酿螃蟹等等菜肴,都出现了独立的烹饪方法的相关记载。这一点在小说《金瓶梅》中,可以找到更加详细的描述。

现代人在阅读《金瓶梅》时,对于当时饮食的精细程度都感到叹为观止。而明朝如此丰富的饮食文化,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另一部历史巨著——《红楼梦》。

到了清朝时期,满汉全席更是引发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新高潮。极尽奢华的满汉全席,出自清朝,虽然,每一次的满汉全席背后,都会带给清政府越来越沉重的经济危机,可是,这样的饮食文化,却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添上了十分浓重的一笔。

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喜欢游山玩水的“驴友”,在游遍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这位皇帝最喜欢享受的便是尝遍天下美食。所以,在乾隆游访全国各地的时候,他的饮食,除了从皇宫带来的随身厨师外,很多都是出自各地的大厨之手。

清朝的统治者都是满族人,所以,在饮食上,自然将满族特色与汉族特色相结合。在史料中,也详细记载了满汉全席的盛况:冷荤热肴有196道,茶点有124道,一共320道美味,这其中,各种各样的珍奇食材应有尽有,在烹饪方法上,也是层出不穷。

如果一个厨师可以做出满汉全席的所有菜肴,那么,估计这个世界将没有他不会做的美味了。

同时,满汉全席极度奢侈的一面,除了对食材的极致要求,更多的则是满汉全席所有的衬托形式。那就是:用餐者一定会出现在极尽奢华的宫殿之中,席间所有的餐具都是万里挑一制成的,哪怕只是一根筷子,都是用象牙雕刻而成。更有甚者,在宴席期间,有名家名曲相伴。

每位参与满汉全席的人员,一定都是皇亲贵胄、王公大臣,所以,用餐时参与人员的举动都十分庄重,在享用菜肴之时,更是严格遵循餐桌礼仪。有人曾开玩笑说:估计曾享用过满汉全席的王公贵族,即使品尝到美味的菜肴都不敢发出声音,俗称“吧唧嘴”。这样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出现在满汉全席上的。

可以说,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只要是能吃的,它们在中国人的眼里,那都是一道道美食。

《山海经》中那些可以当做上佳食材的异兽,古人都说美味

导读:《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志怪古籍,也是一部古代地理奇书,据传最早的内容是由大禹手下的巫师众游历中华大陆,遍览山川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