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4收藏

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第1张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附: 1 古籍中的滋肾育胎丸 1 拼音

zī shèn yù tāi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Zishen Yutai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b008995

23 处方

菟丝子     砂仁      熟地黄      人参       桑寄生     阿胶(炒)    首乌       艾叶       巴戟天     白术      党参       鹿角霜       枸杞子     续断      杜仲

24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包衣浓缩水蜜丸,除去包衣后,显深棕色;气微香,味微苦。

2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内种皮石细胞棕色或棕红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硅质块。无色或灰白色白色骨组织,具疏松状不规则纹理。草酸钙针晶束长约50μm。石细胞淡**,纺缍形或长卵形圆形,有时一端渐尖,直径约30μm, 长约100μm,孔沟及胞腔明显,层纹隐约可见。非腺毛透明无色,壁薄,顶端较尖,常扭曲撕裂状。棕色或棕**半透明碎块,形状不规则,具棱或圆钝。

(2)取本品 10g,除去外衣,研碎,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去甲醇,残渣加稀盐酸30ml,在水浴上溶解,放冷,用乙醚40ml提取,提取液蒸去乙醚,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何首乌对照药材 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醋酸乙酯甲苯冰醋酸(8:1: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氢氧化钠溶液(1mol/L)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3)取本品 2g,除去外衣,加5%盐酸的70%乙醇液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醇,加水2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氯仿30ml振摇提取,氯仿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挥尽氯仿,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党参对照药材 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4:4:05)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25%磷钼酸乙醇溶液,日光下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27 功能与主治

补肾健脾,益气培元,养血安胎,强壮身体。用于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所致的滑胎(防治习惯性流产、先兆性流产)。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5g,一日3次,淡盐水或蜂蜜水送服。

29 注意

孕妇禁房事。

210 规格

密闭,防潮。

广州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滋肾育胎丸 《医述》:[卷十三·女科原旨]胎前

。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金匮》)妊娠有漏胎、激经之分∶漏胎无时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9.寿胎丸

两)真阿胶(二两)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一分重(干足一分)。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日再服

《本草备要》:[禽兽部]阿胶

平补而润甘平。清肺养肝,滋肾益气(肺主气,肾纳气),和血补阴(肝主血,血属阴),除风化痰,润燥定喘,

《傅青主女科歌括》:[女科上卷种子]骨蒸夜热不孕(三十六)

妇人有骨蒸夜热,遍体火焦,口干舌燥,咳嗽吐沫,难于生子者。人以为阴虚火动也,谁知是骨髓内热乎!夫寒阴

《客尘医话》:[卷二]妇科述略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参麦饮 1 拼音

jiā wèi shēn mài yǐn

2 处方

人参5分,麦冬3钱,五味子8分,通草8分,石菖蒲1钱,川连5分,甘草3分,白芍1钱,灯心3尺。

3 功能主治

疫疹愈后,多言。

4 摘录

《疫疹一得》卷下

古籍中的加味参麦饮 《疫疹一得》:[卷下]疫疹诸方

炼蜜为丸,弹子大,每用一丸,放口噙化)。多言加味参麦饮人参(五分)麦冬(三钱)五味子(八分)通草(

《客尘医话》:[卷二妇科述略]胎前论治

孕妇壅热,心神烦躁,口渴舌干,或舌苔黄黑,宜加减参麦散。人参(五分)广皮(四分)归身(一钱,盐水炒)

《妇科心法要诀》:[卷五产后门]发渴证治

参麦饮加味四物汤竹叶归汤气虚津短参麦饮,血虚四物粉麦煎,渴甚竹叶归效,参术归竹叶甘。注产后气虚

《医宗金鉴》:[卷四产后门]发渴证治

参麦饮 加味四物汤 竹叶归耆汤4气虚津短参麦饮,血虚四物粉麦煎,渴甚竹叶归耆效,参术归耆竹叶甘

《胎产心法》:[卷之下]口干渴兼小便不通或短少论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简义》卷六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卫阳生化汤 1 拼音

wèi yáng shēng huà tāng

2 《医方简义》卷六 21 方名

卫阳生化汤

22 组成

炙黄耆3钱,蜜炙桂枝7分,生左牡蛎5钱,川芎2钱,当归4钱,桃仁15粒,炙甘草5分,炮姜5分,酒炒白芍8分。

23 主治

产后自汗。

古籍中的卫阳生化汤 《客尘医话》:[卷三]产后述略

,由此而类推之。则不致误治矣。产后诸病,总宜以生化汤为主,随症加味可也。《竹林寺世传秘本》生化汤论

《女科秘要》:[卷六]产后便览

产后七日内。未服生化汤。块痛未除。可用生化汤以清块痛。即三日内已服生化汤二三帖。几帖。其块痛自除。

《胎产心法》:[卷之下]血脱气脱神脱三证论

实痰火外家治,鲜有不殒生者。若势急,并宜用加参生化汤,补中寓行,免致血虚之失。其血脱患崩一证,由冲

《宁坤秘笈》:[中卷]调护法

,被盖火笼,被中热衣暖腹,胞下后防虚,必须速服生化汤二盏,不可厌药频,自有妙处。济坤丹下胎衣极妙,

《胎产心法》:[卷之下]晕厥论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清化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清化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6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清化汤 1 拼音

qīng huà tāng

2 处方

半夏 茯苓 陈皮 神曲 山楂籽 麦芽 黄连(姜汁炒)青皮 香附子 山栀子

3 功能主治

治妊娠饮食停滞,胸腹饱闷,呕吐恶心。

4 清化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产科发蒙》卷一

6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61 方名

清化汤

62 组成

白僵蚕(酒炒)3钱,蝉蜕10个,金银花2钱,泽兰叶2钱,广皮8分,黄芩2钱,黄连1钱,炒栀子1钱,连翘(去心)1钱,龙胆草(酒炒)1钱,元参1钱,桔梗1钱,白附子5分(泡),甘草5分。

63 主治

温病壮热憎寒,体重,舌燥口干,上气喘吸,咽喉不利,头面卒肿,目不能开者。

64 清化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入蜜酒冷服。

65 加减

大便实,加大黄4钱;咽痛,加牛蒡子(炒,研)1钱;头面不肿,去白附子。

66 各家论述

此方名清化者,以清邪中于上焦,而能化之,以散其毒也。芩、连、栀、翘清心肺之火;元参、橘、甘清气分之火;胆草清肝胆之火,而且沉阴下行,以泻下焦之湿热;僵蚕、蝉蜕散肿消毒,定端出音,能使清阳上升;银花清热解毒;泽兰行气消毒;白附散头面风毒;桔梗清咽利膈,为药之舟揖;蜜润脏腑;酒性大热而散,能引诸凉药至热处,以行内外上下,亦火就燥之意也。其中君明臣良,佐使同心,引导协力,自使诸症悉平矣。

古籍中的清化汤 《血证论》:卷八

病。三才汤天冬(五钱)人参(三钱)地黄(五钱)清化汤升降散僵蚕(三钱)蝉蜕(七个)姜黄(二钱)大黄

《儿科要略》:[第六章·咳嗽论治]第三节·内伤咳嗽

次,则病减一次,盖不进则退,理有固然,宜用滋阴清化汤、保和汤、滋阴保肺汤之属。凡潮热热势甚者其病浅

《血证论》:[卷六]厥冷

渴欲得饮。吐衄随厥而发。皆现真热假寒之象。先以清化汤。合升降散。攻其伏热。或当归芦荟丸攻之。次以五

《血证论》:[卷二]吐血

暑者。湿热二气合化之名也。以清热利湿为主。升降清化汤。加防己木通蒌仁治之。病轻者去大黄。因于怒气逆

《客尘医话》:[卷三]产后述略

本草-古籍

南朝 本草经集注

唐 新修本草 食疗本草

元 汤液本草 饮膳正要 本草品汇精要

明 滇南本草 本草蒙筌 本草纲目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征要 本草纲目别名录

清 神农本草经 本草易读 本草新编 本草备要 本经逢原 本草经解 本草从新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崇原 本草求真 神农本草经读 本草述钩元 本草思辨录 本草便读 本草撮要 本草问答 本草择要纲目 得配本草 本草害利 本草分经 吴普本草 海药本草 本草图经 本草衍义 食鉴本草 神农本草经赞 证类本草

方药-古籍

西汉 五十二病方

东晋 肘后备急方

齐 刘涓子鬼遗方

唐 千金翼方 孙真人海上方 外台秘要 千金宝要 备急千金要方

北宋 医心方 苏沈良方

南宋 普济本事方

元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瑞竹堂经验方 世医得效方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明 炮炙大法 雷公炮制药性解 药鉴 卫生易简方 奇效良方 医方集宜 医方考 普济方 仁术便览 祖剂 文堂集验方 证治准绳·类方

清 古今名医方论 种福堂公选良方 汤头歌诀 奇方类编 医方集解 绛雪园古方选注 医方论 串雅内外编 成方切用 时方妙用 时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 金匮方歌括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验方新编 经验丹方汇编 退思集类方歌注 大小诸证方论 惠直堂经验方 绛囊撮要 古方汇精 外治寿世方 回生集 增订医方歌诀 济世神验良方 医方歌括 医方简义 急救广生集 疯门全书 删补名医方论 雷公炮炙论 炮炙全书 濒湖炮炙法 要药分剂 药征 名医别录 太平圣惠方 博济方 史载之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 鸡峰普济方 洪氏集验方 杨氏家藏方

全生指迷方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严氏济生方 药征续编 急救便方 十剂表 药性切用 华佗神方 集验方 奇效简便良方 神仙济世良方 是斋百一选方 小品方 经验奇方 本草简要方 急救良方 增订十药神书 食疗方

妇幼-古籍

东汉 颅囟经

唐 产宝

南宋 女科百问 妇人大全良方

元 活幼心书 活幼口议

明 婴童百问 女科证治准绳 幼科证治准绳 女科撮要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幼科折衷 幼科发挥 幼科类萃 保婴撮要 妇人规 慈幼新书 济阴纲目 邯郸遗稿 证治准绳·幼科 证治准绳·女科

清 女科切要 傅青主女科歌括 沈氏女科辑要 济生集 幼科切要 婴儿论 小儿推拿广意 女科旨要 女科折衷纂要 女科要旨 女科秘旨 女科经纶 幼幼集成 幼科推拿秘书 幼科铁镜 儿科醒 胎产心法 胎产指南 妇科心法要诀 麻科活人全书 麻疹备要方论 麻疹阐注 痘疹心法要诀 盘珠集胎产症治 原要论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民国 儿科萃精 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要略 痧疹辑要 女科指要

女科指掌 女科秘要 女科精要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幼幼新书 幼科心法要诀

幼科指南 幼科概论 竹泉生女科集要 保幼新编 胎产秘书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妇科秘方 妇科秘书 妇科问答 专治麻痧初编 张氏妇科 产鉴 陈氏幼科秘诀 评注产科心法 慈幼便览 毓麟验方 经验麻科 达生编 竹林女科证治 产后十八论 脚气治法总要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鬻婴提要说 婴童类萃

医论-古籍

东汉 华氏中藏经

齐 褚氏遗书

隋 诸病源候论

唐 千金食治

南宋 医说

金 内外伤辨 儒门事亲 医学启源 兰室秘藏 脾胃论

元 症因脉治 饮食须知 此事难知 金匮钩玄 卫生宝鉴 医垒元戎 丹溪手镜 医述

明 内科摘要 温疫论 寿世保元 广瘟疫论 养生导引法 养生导引秘籍 养生类要 瘴疟指南 明医指掌 明医杂着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丹溪心法 古今医鉴 医学入门 医学纲目 韩氏医通 医学正传 轩岐救正论 丹台玉案 古今医统大全 推求师意 医旨绪余 景岳全书 证治准绳·杂病 万病回春 续医说

清 医林改错 金匮翼 医门法律 笔花医镜 血证论 中风论 脉确 医学从众录 医门补要 痰疠法门 证治汇补 理瀹骈文 温热暑疫全书 疫疹一得 温病条辨 温热逢源时病论 温病指南 女丹合编选注 运气要诀 心医集 性命要旨 松峰说疫 寿世传真 陆地仙经 温热经纬 温热论 养生秘旨 重订广温热论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寿世青编 脉因证治 医宗金鉴 医学衷中参西录 石室秘录 古今名医汇粹 痧胀玉衡 医学三字经 辨证录 医学指归 医学实在易 冯氏锦囊秘录 医学心悟 类证治裁 医碥 医学真传 张氏医通 伤寒论纲目 幼科释谜 妇科玉尺 古今医彻 药症忌宜 医宗己任编 医学妙谛 顾松园医镜 医医小草 医学传灯 宜麟策 养老奉亲书 何氏虚劳心传 周慎斋遗书 订正太素脉秘诀 脉症治方 脉诀乳海 脉诀考证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推拿抉微 脉理求真 脉诀刊误 脉诀汇辨 西池集 宁坤秘笈 温病正宗 达摩洗髓易筋经 修昆仑证验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扁鹊心书 玉机微义 校注医醇剩义 杂病治例 医经国小 卫济宝书 三消论 医学摘粹 简明医彀 辨症玉函 中国医籍考 脉象统类 洗冤集录 格致余论 诸病主病诗 医学见能

伤科-古籍

唐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元 外科精义 阴证略例

明 立斋外科发挥 外科枢要 跌损妙方 外科集验方 外科正宗 外科启玄 外科理例 正体类要 理虚元鉴 慎柔五书 痰火点雪 解围元薮 疠疡机要 仙传外科集验方 证治准绳·疡医

清 杂病心法要诀 杂病广要 伤科大成 跌打损伤回生集 疡医大全 疡科心得集 外科大成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全生集 外科传薪集 外科选要 外科医镜 正骨心法要旨 伤科方书 伤科汇纂 伤科补要 外科十法

民国 疡科纲要 江氏伤科学 跌打秘方 跌打损伤方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发背对口治诀论 集验背疽方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方外奇方 外科精要 金疮秘传禁方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 青囊秘诀 秘传外科方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 接骨手法 救伤秘旨 虚损启微 诊脉三十二辨 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外科证治全书

经络-古籍

唐 黄帝明堂灸经

元 西方子明堂灸经

明 奇经八脉考 经络全书 经络考 经络汇编 灵枢经脉翼

清 包氏喉证家宝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厘正按摩要术 -- 经穴汇解 炙膏肓腧穴法 广嗣语

五官-古籍

唐 银海精微

元 原机启微

明 口齿类要 神应经

清 审视瑶函 目经大成 尤氏喉科秘书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重楼玉钥 重楼玉钥续编 神灸经纶 眼科心法要诀 喉舌备要秘旨 喉科指掌 喉科集腋 眼科秘诀 尤氏喉症指南 重订囊秘喉书 秘传眼科龙木论 异授眼科 眼科阐微 喉科秘诀 焦氏喉科枕秘

针灸-古籍

南宋 针灸资生经

金 子午流注针经

元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针经节要 针经指南

明 针灸大全 针灸聚英 杨敬斋针灸全书 普济方·针灸 针灸素难要旨 针灸问对

清 针灸易学 针灸逢源 刺灸心法要诀 一草亭目科全书 银海指南 针灸集成 针灸大成 针灸甲乙经 宋本备急灸法 子午流注说难 灸法秘传 走马急疳真方 明目至宝 金针秘传 针灸神书

医案-古籍

元 丹溪治法心要

明 医贯 肯堂医论

清 友渔斋医话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吴鞠通医案 冷庐医话 柳洲医话 古今医案按 侣山堂类辩 临证指南医案 存存斋医话稿 医经溯洄集 三家医案合刻 客尘医话 王氏医案绎注 市隐庐医学杂着 未刻本叶氏医案 回春录 吴医汇讲 奇症汇 知医必辨 花韵楼医案 眉寿堂方案选存 凌临灵方 孙文垣医案 马培之医案 张聿青医案 张畹香医案 曹仁伯医案论 寓意草 程杏轩医案 慎疾刍言 对山医话 质疑录 丛桂草堂医案 归砚录 医学读书记 续名医类案 读医随笔 医学源流论 王旭高临证医案 邵兰荪医案

-- 叶天士医案精华 一得集 丁甘仁医案 上池杂说 也是山人医案 先哲医话 何澹安医案 证治心传 研经言 重订灵兰要览 重庆堂随笔 塘医话 叶选医衡 医原 医暇卮言 医学课儿策

医经-古籍

西汉 八十一难经

东汉 伤寒论

唐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太素

金 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素问要旨论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注解伤寒论 伤寒直格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河间伤寒心要

元 读素问钞 敖氏伤寒金镜录 刘河间伤寒医鉴

明 类经 类经图翼 难经集注 伤寒六书 伤寒论条辨 伤寒证治准绳 伤寒括要 证治准绳·伤寒

清 内经博议 医经读 医经原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六因条辨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黄帝素问直解 素问经注节解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内经评文 内经药瀹 医效秘传 古本难经阐注 难经正义 难经经释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伤寒捷诀 伤寒寻源 张卿子伤寒论 伤寒论注 重订通俗伤寒论 伤寒溯源集 伤寒缵论 伤寒贯珠集 伤寒大白 伤寒悬解 伤寒论类方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审证表 伤寒补例 伤寒舌鉴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指掌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高注金匮要略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伤寒心法要诀

-- 内经知要 灵素节注类编 素问识 灵枢识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难经古义 伤寒总病论 类证活人书 伤寒九十论 伤寒百证歌 伤寒发微论 伤寒明理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 伤寒法祖 伤寒论辩证广注 伤寒论辑义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中寒论辩证广注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四诊-古籍

西晋 脉经

元 诊家枢要

明 濒湖脉学 诊家正眼

清 三指禅 形色外诊简摩 临症验舌法 望诊遵经 诊宗三昧 医灯续焰 察舌辨症新法

-- 脉诀 察病指南

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