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8收藏

《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第1张

《诗经》成书至今2500多年。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在汉代以前通称为《诗》,称“经”则是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之后。在前汉初,《诗》有四家,即齐(齐人辕固)、鲁(鲁人申培公)、韩(韩婴)、毛(鲁人毛亨)。

在汉代,经学家将用汉隶写成的经书称为“今文经”,而将用六国文字写成的经书称为“古文经”,其中齐、鲁、韩三家由于是汉隶写成,故而是今文经;用古文写成的的“毛诗”为古文经。

汉代,今文经学占据学术统治地位,故而齐、鲁、韩三家一直是官学,但随着后汉古文经学的兴盛,齐、鲁、韩三家逐渐式微,其中《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只有《毛诗》一家独存,成为《诗经》正统。

《毛诗》开头有序,称为“大序”,每一篇又有单独的“小序”,“大序”和“小序”的作者历来众所纷纭,《四库提要总目》考订详实,可以参看。在经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诗》序一直是理解《诗经》的重要依据,也是今人进入经学的重要途径。

扩展资料:

《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诗经》开辟了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在内容上,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诗经》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历史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大、小雅开创了政治诗的传统。《诗经》中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如屈原的《离骚》中兼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也继承了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及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

《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代的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开启了我国是个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叙述白描法。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在赋、比、兴三者之中,赋是基础。

比,比喻象征法。比喻或者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以此物言彼物。如《卫风·硕人》中运用一连串的比,描绘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发端联想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借助于“比兴”的手段,表达诗人的主观情志,达到象征寄托或情景交融的目的,描绘楚楚动人的艺术境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以及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显著特点。《诗经》中常出现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重沓结构,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从句式来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在整齐中显出参差错落之美。

《诗经》的句式特点是由音乐性决定的,因为《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由乐官搜集而来并加以整理修改的民歌或是由周朝留存下来的祭祀飨宴的乐歌。

《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陶渊明的《归鸟》《劝农》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无法考证具体是那个朝代的作品。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扩展资料

《诗经》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诗经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基础入而得其本音,又详其敛侈而识其音变,又察其高下迟速而知四声古今不同,又观其会通而知协音合韵自古而有,於谐声推测其条理,於假借转注默会其指归,霾緼千年一旦轩露成,诗经韵谱羣经韵谱各一帙已丑再至都门,程蕺园舍人商之第,其书简略无注释不可读,是年冬寓法源寺侧之莲伞庵,键户烧石炭,从邵二云孝廉借书,竟为注释每一部,毕孝廉辄取写其副,至庚寅二月书成钱辛楣学士以为鉴破混沌,为作序三月,铨授贵州玉屏县壬辰四月三入都时,先生馆于淇素人,户部之居。以是书请益先生,云体裁尚未尽善,玉裁旋奉命发四川候补,八月至蜀,后署理富顺及南溪县事,又辨理化林坪站务,王师申讨金酋,储侍輐输无敢稍懈怠,然每处分公事毕,漏下三,股辄篝镫改鼠是书以为常。今年夏四月偕同官朱云骏入报销局,兴趣略同,暇益潜心商订,九月书成,为表五一日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别其方位也,二日古十七部,谐声表定其物色也,三日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洽,其指趣也,四日诗经韵分十七部,表胪其美富也,五

《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诗经》成书至今2500多年。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诗经》在汉代以前通称为《诗》,称“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