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我有话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呼吸,我有话说!,第1张

自从认识了林道长,逮着机会我就向他讨教各种功法。他说我很通灵,也乐意与我授法。道家功夫非常严谨,各种养生方法各有所长,真是“吃喝拉撒睡“都要修炼。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呼吸养生法叫做“腹式呼吸法”。按照理论上来讲,小小的呼吸法长期坚持下来却是可以给人体带来巨大的健康改善。

既然是呼吸的养生法,所以就要在呼吸上做文章。大概的意思就是通过控制呼吸的身体部位,来达到正常呼吸的前提下,增加腹部附近的肌肉群变化。

气的来源则分为三种,其一是先天父母所给予的,中医称之为先天精气,主要藏在肾脏中,这也是称肾为先天之本的原因;其二是后天身体所获得的,即通过脾胃吸收食物营养所获得,主要在脾胃中,所以脾胃又为后天之本;其三是通过呼吸所获得,定位在呼吸系统中。

首先说呼吸:瑜伽中呼吸法很重要,尤其腹式呼吸,贯穿瑜伽始终,深入瑜伽人的腹底。也亦早就习惯了瑜伽中的呼吸法。

腹式呼吸是让横膈膜上下移动。由于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把脏器挤到下方,因此肚子会膨胀,而非胸部膨胀。因此,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进行深度呼吸,吐出较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同时可以带动五脏六腑的运动,使身体做到真正的内部运动。

  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在感觉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气时再将腹部收缩。腹部向脊柱方向推进。腹式呼吸在中医中讲即是气血补养。

腹式呼吸法是在道家的一种调息办法,是道家内丹修行者,在修行中总结的最为有用的一种呼吸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道家丹道修行中,这种呼吸方法能够有用的调理人体内涵的能量,把内涵能质变的愈加强壮,医治身体各种疾病,培育生命能量(丹田真气)。

  而道家中多采用逆腹式呼吸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带动身体的气血运行。与瑜伽中腹式呼吸正好相反。

在呼吸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哪些基本要素呢?

我们的呼吸是要绵长而缓慢进行的,就像我们在武侠片里看见高手吐纳真气的感觉,基本就是这个意思。然后我们在这个呼吸法的过程中,要全程用鼻子来工作而不是用口。呼吸时间控制在10秒以上为宜,这个视个人肺活量和训练时间自我调整。然后就是呼吸法的训练周期,建议是控制在半个小时附近,如果可以坚持下来的话,每天睡前五分钟的超短补救,慢慢也还是会见效果的。

身体健康程度越好的人,可锻炼的时间就可以适当的延长,呼吸的节奏上也可以尽量的更慢一点,长久下来相信对身体的好处不是一点半点,那么我给你大家说说这种呼吸养生法都会有什么好处。

首先,在这种缓慢呼吸的调节下,肺活量的逐渐变化肯定就不用多说了,对于肺部的一些好处都是潜移默化的,心肺功能的调节应该是最先会得到体现的。

心肺功能强健之后,会大大的减少心脏患病几率,尤其是呼吸类疾病。其次由于腹部的长期鼓起缩回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加快身体排毒进程,甚至会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长期的锻炼下来是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通过平时几分钟的呼吸锻炼,达到对人体如此好的改善,我们何乐不为呢

道家的养生修练方法 据元代李道纯的统计,当时流传的养生修炼方法有三千余种,而道书上记载的大约只有二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十大类。

1、导引按摩类

这一类功法是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包括导引术、按摩术、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梳头、干洗脸、揉耳运目、仙鹤点水、擦脚心、兜外肾、自发动、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与服气、存思配合,组成系列功法。

2、吐纳行气类

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类方法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发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

3、意念修炼类

我国道教气功,除“内丹”堪为不二法门,“行气”久称一树奇葩,其他如守一术、虚静术、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存思术等等,方法尚多;而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不外以意念修炼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为“意念修炼”,并从而与“内丹周天”、“吐纳行气”鼎足而三。

道教三大类功法足以概括我国气功中的一切静功,其中“行气”以呼吸修炼为主,“意念修炼法”以意念修炼为主;然而两者却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行气”功法常须借助意念活动进行配合,而“意念修炼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参与,只不过是各有专攻,侧重不同罢了。而“内丹”之术则综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从而成为我国气功中的千古绝招。

4、内丹周天类

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炼“丹”的系统修炼方法。在道教修炼诸法中,内丹的理论最称精湛,方法最为周密成熟,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精髓。

内丹的流派分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三丰派、青城派;修炼的方法有十多种,但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就修炼的顺序来说,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有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的渐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称“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入手即迳直炼神还虚,绝情忘念,明心见性。

先修性后修命,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从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见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彻命功。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百日筑基,炼精化气,亦称为小周天;第二阶段为十月养胎,炼气化神,亦称为大周天;第三阶段为三年哺乳,练神还虚;第四阶段为九年面壁,练虚合道。

先修命后修性,为南宗所倡。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守窍调息,循序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至炼神阶段,参究禅宗性理,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从修炼方式讲,内丹又分为清修、双修二派。清修派主张阴阳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这是内丹的主流。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主张男女合修,取药于“同类彼法”。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

道教还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宋元以来,出现了不少“女丹”的修炼方法,一般都从意守膻中“炼体”入手。

5、辟谷断食类

辟谷亦称“却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我国辟谷起源很早,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道教兴起后,接过辟谷之法,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

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这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

6、滋补服食类

这类养生修炼方法又称为“服饵”、“服食”。所服之物大体可分为草本金石类药物。道教宣扬服食用金石等炼成的丹药可长生成仙,已被实践证明属谬误之谈。但所服草木之类药物,多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当非无益。比如适量的服食大枣、灵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参、干地黄等对人均有滋补作用。

7、房中养生类

中国医学把男女的性生活称为房室生活,也叫房事、行房或入房。凡有关医学性保健的方法,中国古代称之为“房中术”。古人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杀人”,所以道家比较注意房中养生的研究。房中养生类的修炼方法就是性生活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锻炼方法。围绕着“养精、固精、保精”的过程,摸索、总结出了交而不泄,并能使精气上行补脑。具体方法有“独卧法”、“御女术”、“采战术”、“采补术”、“四季节欲法”、“求子术”、“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余家之多,不管是补救伤损,攻治诸病,还是采阴补阳,增益年寿,关键都是落在“还精补脑”上。

8、起居摄生类

道家养生修炼之术,除内丹、行气、存思、服饵、房中、导引等法之外,还包括心身两方面的养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饮食、语言、情绪等方面的杂修之法,这就是起居摄生类修炼法,可谓博大精深,网罗无遗。它包括四时调养法、情绪调摄法、饮食调养法、起居调养法等。

9、香汤沐浴类

在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道教修炼方法中,还有一类不被外界注意,但在养生修炼中确有一定特殊作用的养生修炼法,这就是香汤沐浴。

所谓“香汤”,就是调进各种芬芳药料的温热洗澡水。香汤沐浴的作用不仅在于洗净身体,涤尽垢腻,并且还在于借助洗涤身垢的启发影响,反过来对洁净内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气自然清朗,有利于养生修炼。道教作道法之前,皆当香汤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沐浴的香汤常用五种香汤。所谓“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青木香五种香药或香料的总称。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挥发油,味芳香,据道教密传,有避邪和去三尸的作用。桃皮是桃树去掉栓皮后的树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气味芳香,具有较强的健脑醒脑作用,且可以杀诸疮虫,止息痧气。柏叶,则具有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止饥的作用。零陵香,对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有较好的疗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还能清醒毛孔,促进皮下毛细管的血液循环,使沐浴者遍体舒适。

香汤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汤等加制而成。调汤之人,功德无量。

10、指印符咒类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样,也有手印、咒语。道教的手印称“诀”、“手诀”,手指做成诀的姿势叫“掐诀”。诀的种类有数十种,其作用与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则相异。道教的咒语,称为“祝”或“咒”。大约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韵文,第二种是无韵的短语,第三种取自佛教咒语。

道教在修炼时,多用咒语,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气一类,在开始做功及做功结束时,都要掐诀念咒。内丹修炼中亦往往用咒语。念咒时不但要掐诀,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诀同时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应。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炼时,还常书符。符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用场,虽召神制鬼自属无稽,但符篆的实际运用,都与气功修炼密切相关。

前些年,一提掐诀、念咒、画符,人们自然就和封建迷信联在一起。随着气功科学的深入发展,随着练功实践的普及和增加,人们开始注意到诀、咒、符这些神神怪怪的现象里面,居然还大有文章。尤其是密宗三密的发扬光大以及被人体科学界的认可,更使人们重新审视道教中的诀、咒、符。当然要擦去污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有一些已被解放出来,如“吹”、“呵”、“嘘”、“呞”、“呼”、“嘻”这六字诀的治病、养生显著效果已被公认,并普遍使用;“握固”这种手印能促使心气归一、辟邪毒之气的作用,也被公认:“剑指”这种手诀在发气和治病上的显著作用亦被公认并广泛使用。

如何品鉴道教的十大类修炼方法?其层次高低如何判断?李道纯在《中和集·试金石》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划分的方法和标准,即把修炼方法分为傍门九品、渐法三乘以及最上一乘这样三个等级。

以直接修性还虚的顿法(意念修炼法中的炼神)为最上一乘。

内丹周天为渐法三乘,三乘中又分为初乘、中乘、上乘。百日筑基阶段的炼精化气修炼为人仙小成,得的是金丹为初乘层次;十月养胎阶段的炼气化神修炼为地仙中成,得的是神丹,为中乘层次;三年哺乳阶段的练神虚还修炼为天仙大成,得的是大丹,为上乘层次。

11、其它各类修炼方法均属不入乘的旁门。用现代语言来讲,也就是这类方法均属普及健身型的气功或养生方法,还够不上谈修炼的资格,不够档次。

李道纯的品评鉴定方法在道教中是具有代表性,也是被各家基本认可的。

陈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运动,指的是在太极拳运动时所采用的腹内气机聚合与鼓荡,构成了以腹式呼吸为主体的腹内气机腾然的运动方式。从而促进腹部松静与内气的团聚能力,以求尽快进人“出肾入肾”的最佳状态。下面由我给您介绍:。欢迎阅读!

 

腹式呼吸方法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人体吸气时,小腹向外鼓起,呼气时腹部向内收敛,这种呼吸方式称为顺呼吸;另一种是人体吸气时,小腹随着内气纳入,向内收敛,呼气时随着气机沉降于小腹,小腹同步聚合而微有沉意,一般称之为逆呼吸。前者多用于初级架,后者多用于提高架与功夫架。

陈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运动,是修炼身体内部气息和增强元气的主要手段。它来源于古代时期的导引术和吐纳术,二者在我国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早在我国公元前的《老子》《孟子》《庄子》等著作中就有所论述。西汉初年淮南子刘安创编了一套“六禽戏”,东汉末年又经著名医学家华佗改编为“五禽戏”,这些都是内功和气功的鼻祖,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与前提。

所谓导引,又称为道引,就是通过运动肢体,从而达到形神协调的健身方法,属于古代气功中运动的范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这既是导引术中的要点所在,又是陈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以形导气”的必经之路。

所谓吐纳,吐为出,纳为入。吐纳指人体之内的气与劲出入,原是人体的先天本能,也是古人说的“人在气中生,气在人中行”的自然现象。《庄子》刻意篇有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事,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由此可见,炼气与导引、叶纳之术密切相关,以呼吸而炼之求得腹内浑浊之气随呼而吐出,清新的太和元之气随吸而纳人体内,从而达到吐故纳新和壮大内气的效果。

向此不难看出,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与气功的呼吸方法是同出一源的,不过太板拳要求的是“动中求静,静犹动”’姿势繁复,同时还要求动作规范而准确,进行以形导气的周身运动。为此,要求初学者首先要把外形姿势大体记熟后练习准确,使动作连贯起来,呼吸可以光求白然,只须“意想腹部”地聚合就可以厂,待拳架纯熟以后,再配合练习呼吸。

一般的气功,则是在静中求功的基础上,姿势单纯,方法也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从练习的一开始就可以讲究“调息”“意守”和“息调”等。此外,气功的呼吸频率等和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在缓、匀、细、柔、均的程度上,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气功的呼吸一呼一吸一次可以长达一分多钟,而陈氏太极拳的呼吸,则要求随着动作的开合、催领和传递旋转,及其姿势的起、承、转、落或摺叠蛹动同时与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调整呼吸的节奏和频率,促使体内的气息增加与充盈。换句话来讲,太极拳动作中呼吸如果过于缓慢则会导致气机呆滞、身体僵硬,关节转动不灵,来脉转关不真,很难使动作做到松柔圆活。所以拳论有云: “在气则滞,在意则活。”

陈氏太极拳的腹部呼吸运动,更有助于打通脉络调节神经,使内脏在运动中起到气机摩荡和肢体的自身 作用,这样气血能够达到畅通无阻,促进新陈代谢的完成,同时调整全身窍位和毛发孔的同步呼吸,进一步使动作与呼吸自然协调配合,从而增强身体内部气息的凝聚力和运转能力,渐悟“表里一致,形神兼备”的情与境。

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主要以腹式呼吸运动力主,其中腹式呼吸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方法,二者都是“以意调息”的呼吸模式,同时都在借助体内横隔膜的升降过程与背胸及腹部肌内的弧形松沉和蛹动旋转相配合,引导气息向脐内和命门之问即丹田的神经网路凝聚,产牛冲震现象,使“命门火常炊、肾上腺素常旺”;从而促进腹内气机的腾然之势,加强血液回圈的能动性,改善体内物质分泌方式,有利于助长内气的潜转能力和增强身体素质,对防治慢性病也有很大的帮助。

 

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要求十分严谨,它是根据功夫的精程序度与不同层次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1自然呼吸阶段。

2动作与呼吸相配合阶段:手足上抬时为吸,下落时为呼;动作合时为吸,开时为呼:

3注吸不注呼:呼气自然:

4注呼不注吸:吸在其中:

5呼吸自然等五层功大循序渐进。

此外,陈氏太极拳关于论述呼吸方法的主张,还有“虚领顶劲”“准头纳气”“腧口纳气” “皮毛要攻”“气沉丹田”,“气意鼓荡” “出肾入肾”和“气遍周身”等说法。

虚领顶劲:要求头部的前顶与后顶之劲—“起微微向上领起,在百会上方碰在一起合住劲,领起周身精神,使脖后两条大筋竖直两条大筋中间的无筋处是中气的主要通道,同时松紧得当,不可硬向上顶,谨防头颈信滞。

准头纳气:准头位于鼻尖正中微下方,注意此处纳气则会心作鼻孔吸气,有助于上丹田的气机纳收与潜转,并能促进心气下沉积横脑膜的下降效果,有利于中气的团聚与潜转。

腧口纳气:在松肩垂肘、含胸塌腰和束肋合腹及负阴抱阳的基础上,利用命门吸肚脐呼的方法,引导脊背诸腧 随着身体动作的开合,同时张驰、吞吐有序,以助背部阳经之气上运,促使牵动往来气贴背的完成。

皮毛要攻:所谓攻,就是竖的意思,是指在全身肌肤放松缠绕运动过程个,使卫气增强,周身毛发进然竖起,并引导毛孔随着周身肌肉的松动缠绕及动作的开合和呼吸的过程,有弛张吞吐之感觉,形成了陈氏太极拳毛孔呼吸的能量。

气沉丹田:是指身桩端正,中气贯串,腹实胸宽,用意识引导呼吸,息息归根,似乎有内气徐徐送往腹部与命门之间前七后三的感觉,决不可使力硬压小腹,但又要做到束肋合腹,确保以意行气身功、心静、意专、气敛、神舒十分自然。

气育鼓荡:是指腹式呼吸运动中,利用横隔肌的升降活动,引导肺部和腹肌有规律地收缩及舒张,以便调整腹体的聚合达于自然化的需要,逐渐形成腹内“气机鼓荡、腾然有序”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腹内之气充盈后,向命门形成冲震作用,任督二脉之气方能做到升降协调自然。与此同时,注重周身的旋转、蛹动及动作的开合与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用于加强丹田的运聚能力,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决不可急于求成,以防产生弊病。

出肾入肾:这本是描述丹田气机克盈后的运聚表现,在腰劲旋转的基础上,利用肾气滚动为主要动力,以双腰隙为出入劲的门户,同步互相催领传递,引导两肋部像鱼鳃一样开合、吞吐、转动。

气遍周身:是指在掌握气沉丹田和出肾入肾的基础上,随着肢体动向的错综两卦交换,促使呼吸与身体内部气机潜转协调一致,元气充盈,肾气增强,中气的旋转幅度加大,渐悟“气遍周身不稍滞”的感觉。

陈氏太极拳所采用的胺式呼吸方沾,要求气机向下沉降,同时与动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步做到“深、反、细、均、缓、柔”从而达到吸气时“气结中亩”,呼气时“气聚中穴”,保持“胺实胸宽”的状态,即把胸部由于运动而引起的散乱之气和紧张状态运转到腹部,待气机聚合后冲震命门,使胸部宽舒,腹部松静丽又充实。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发展呼吸肌的机能、改善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及血液的吸氧气功能都能起到良好的作构。因此,常年练习太极拳的人,呼吸频率会减慢,呼吸差和肺活量都比一般人大,出于练拳时做到了息息归根、意在丹田,因此,运动时汗流而气不喘,是一种难得的增氧气运动。

丹田呼吸法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气场,调节气机顺畅、强化人体免疫功能、平衡人体阴阳状态的一种呼吸练习方法。其实「丹田呼吸」对您来说并不陌生。曾经有过这种经验吗?当你经过一片玫瑰花园时,或者接获一束玫瑰时,有没有试著用深呼吸或深情款款的姿势去闻一下玫瑰花香呢?对了!就是这麽深情一闻,您已经做了一次标准的「丹田呼吸」。

文火吐纳、武火吐纳的区别:

文火、武火,有很多种说法,但在修行中,文火讲的是呼吸着意轻慢缓,武火讲的呼吸着意重快急。还有一种说法是,文火阴、武火阳,用来平息调和丹田过热或过寒的。比方说,要意念气入下涌泉,但意念轻了,这时候气没到会阴,就散了,没感觉了,那么要想有感觉,就要用武火,重快急的呼吸,意念强行带入,这样就可以加重感觉,使气息感变强,变的长。一般来讲,心境差的,体悟差的,不用强一年不能有效专注的人,在练习吐纳时,武火急,容易激起心性,文火缓,和心性正好一样平和 ,因为肉身必竟为末,而性为根本,所以不伤根本,不伤心性的,文火多数为首选。

如何辨别自己修炼的吐纳是否标准?

每一个地方教学的都不一样,这里说一下我练吐纳的标准感受,初学者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做50~100下(一呼一吸为一下)就会浑身脱力,就是自己没有一丝力气让自己继续再做哪怕一个,因为丹田没有气了,没法继续下去,并且,这种呼吸是深缓细柔长匀,可想而知对于丹田古荡之气的锻炼。正常情况下的练习,在30个左右丹田发热(培养气感),全身出汗(排毒)。这就是注重练气效率的前提,把吐纳练气效率提起来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吐纳5分钟,相当于跑步5公里,就练气效率这一块,吐纳并不压于剧烈运动,内在的消耗是非常大的。俗话说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为什么吐纳是功法,而不是健身锻炼?这是因为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我们注重的就是内练,通过这一呼一吸的练习,能让身体迅速进入有氧状态,增强心肺功能,消耗腹部等堆积脂肪,调节脏腑,排出体内垃圾霉素,强化神经系统等帮助巨大。关键是自己明明是大汗淋漓,但是脉搏与心跳却和平时一样,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如此吐故纳新,自然能培补元气,巩固生命之本!

目前的气功界,练习呼吸吐纳的方式五花八门,有自然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等等,腹式呼吸还分吸气凸腹的顺呼吸,以及吸气凹腹的逆呼吸。练习呼吸吐纳的主要用意在于“气到丹田”,吸气时因为能量进入丹田,小腹自然就会凸出,这才是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

采用胸式呼吸时气并没有进人丹田,而逆呼吸法初练时会感觉比较快、比较强,这是丹田前后阴阳穴道电能相接所产生的效应,算是一种走捷径的功法, 但未能达到“气壮丹田”的目的,无法建构强固的丹田气。因此,炼气最好

还是要遵循正统功法。

练习呼吸吐纳时-般的师父都会教我们“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因为要把空气中的元阳带人丹田,练功初期不容易找到行气的路径,所以我们在任脉上先设点,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这眼、鼻、心、丹田就是点,因为“观”要用心,经常用心依照顺序去观这四个点,久而久之便在任脉上串成一条线, 变成“气”习惯通行的一条道路。

科学家也发现,长期练习呼吸吐纳的人,在身体前面中线处会形成一条“ 兴奋带”,它会形成一条由上而下通往丹田的“气路”,这个兴奋带的电位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皮肤,其原因是这条通路上经常有气通过,附近的细胞不断充电的缘故。而且,由于我们重复使用同一种神经回路,其中的细胞就会建立更多、更强的联系。

换句话说,炼气初期,气并不认得通往丹田的道路,因此要以心带着气往下走。炼气初期,心不能走太快,以免气跟不上,等到气熟悉路径之后,速度就可以逐渐加快,一直练到 “心息相依”的程度之后,以平常的速度呼吸,不必再经由心的带领,气都会循着路径直接进人丹田。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心是生命存在的焦点,心是后天识神,后天管后天,所以心能够主宰后大气。以道家的观点,心为阴神,阴能吸阳,因此心可以引进后天气之中的元阳进入人体。

“大嘴西来 字无,全凭心意练功夫",有一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要特别说明,这里的“心”不是指“循环血液的脏器”,而是指一个“可以任意游动的能最团”。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心停在身体的任何一处,甚至可以将心停在体外,龙门派就有-一 个功法需将心守在身前两三尺之处;中国人形容-一个人心系所爱,有句俗话说“心跟人家跑了”,所以显得魂不守舍。

心属火,凡是心专注之处,都是火力所到之处。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你收束心神,专注手掌心,过不了一会儿,手掌心就会发红、发热、发麻甚至跳跃,这就是心到火到的缘故,炼气初期的基本原理,即在用心驱动、役使能量。

心火还分文火、武火两种,《 金仙证论》说:“ 微缓谓之文火,紧重谓之武火。”武火的火力强,文火的火力弱,用武火聚气称为“武练",用文火温养称为“文烹”。《乐育堂语录》说:“火候文武,只有意无意之分焉耳。”用心专守则火气很强;若有若无的意守火气则较温和,炼气必须依照需要调整火候,“用意太紧则火燥,用意太缓则火寒”,不能有丝毫差错。

基本上,炼气化精是用心,用心即武火;炼精化然时用意,用意即文火。认真分析起来,用心才有火,用意根本没有火,用意时操作的是磁电能量,易言之,武火为火,文火非火,只是在守窍时,在调息当中有时候还会吸取些许火气进入身体。

简单的一呼一吸,实有很多种方式,主要分为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由于吐纳的呼吸方法主要是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并不只是简易的训练,因此需要把握好吐纳法的训练方式,随后依照恰当的方式开展长期的训练,人体便会慢慢获得改进,免疫能力提升、人体病症获得改进、还能够做到美容养颜、益寿延年的实际效果。

吐纳的正确方法

怎样才能学会正确呼吸呢?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要缓和吸,也就是吸气的时候,要均匀缓慢,尽量深吸,让气体能充满肺泡;二是要用力吐,吐得干净,这样才能将废气全部排出体外,保障交换的气体多一些。最科学的呼吸方法为:“吸——停(屏气10—20秒钟)——呼”的呼吸方式,可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也可使肠鸣次数增加,有利于消化吸收,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还有一种呼吸法,则是以深长的腹式呼吸为基础,逐步使肺、肋骨、横膈膜等肌肉群在呼吸时运动到最大幅度,让空气充满肺部的“全部呼吸法”。“刚开始虽要刻意练习,最终目标却是融入生活,各种姿势和动作都结合呼吸法去做。”如此将更能掌握身体的力量和节奏,提高效率。例如用呼吸法攀登高山时,比较不会出现头痛等高山症状;打高尔夫挥杆能挥的更远。这种呼吸方法,在公交车上、走路时、工作间隙,或者对着公园的树都能练习。尤其面对突如其来的负面情境时,呼吸法更能适时调节身心、稳定情绪。

在空气新鲜的户外,也可以有意识地多做深呼吸。呼吸的具体方法是先慢慢的由鼻孔吸气,吸气过程中,胸廓上提,腹部会慢慢鼓起,再继续吸气,使整个肺充满空气,这时肋骨部分会上抬,胸腔会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秒,然后屏住呼吸5—10秒,停顿2—3秒,开始新一次的呼吸,反复练习会成为一种正确的呼吸方法。

练气功能够调节阳阴、和畅血气、经络疏通、培益真元,使人的生命足以充沛,能接到使弱小强、病患康、老人促根的实际效果。

丹田逆腹式呼吸法

养生气功一般采用下丹田逆腹式呼吸法。

丹田呼吸一定要注意「鼻吸口呼」,「气沉丹田」,蓄气于丹田气海与关元中。更要「意与气共守于丹田」,呼吸要静、慢、细、长、匀,气宜在体内鼓汤。吸气时,口闭,使气由鼻腔进入,呼气时,使嘴若浅吹口哨状,气长而匀、缓慢吐出。

丹田呼吸的具体方法,取站、坐、卧姿均可。上虚下实,深呼吸,鼻吸口呼,同时腹部内收,由外往内压密,臀部夹紧提肛,气绕会阴穴、长强穴,循后背督脉吸气上行,此时气经命门穴、灵台穴、大椎穴,再过百会穴后,经身体前方中线,绕至面部上嘴唇的龈交穴上,结束督脉,并透过搭鹊桥动作,进入任脉。

丹田呼吸法的实际演练:用逆式呼吸法让丹田发热,吸气时腹部缩小,停止保持五秒钟,并想著丹田有一个火球或金光在发热发光,吐气时腹部恢复原状,每天练习三十分钟,练习到只要随时练习两三分钟丹田就能发热为止。

练习丹田呼吸时,先练吸与呼,即所谓的「吐纳」,吐纳包括「鼻吸、口呼」与「督脉吸、任脉呼」,等呼吸动作熟练后,再练手导气与脚导气法。

丹田的位置即俗称的「下丹田区域」,位于肚脐神阙穴下四指幅的气海穴与再下四指幅的关元穴之间,古书记载丹田系「位于腹中,低于脐下一寸三分左右,在脐与脊之间,与脐近、脊远,约三与七之比。」丹田的形状「不过若一气囊耳,如气不沉丹田,则囊扁而不开」,所以充满气的丹田区域,又似灌饱气的气柱、似车轮的内胎,可承受外力的振汤或敲击。

不论是学太极拳、瑜伽或静坐,师父都会教你呼吸吐纳,那么,你练的呼吸吐纳方法到底正不正确吐纳是有要领的,吐纳并不等于我们平常的呼吸,吐纳即“吐故纳新”,不但要吐出浊气,还要纳进清气。

相关如下:

深呼吸:

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但往往也最容易忽视呼吸。众所周知,肺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表面积展开有两个足球那么大,但很多人因为呼吸太短促,使空气不能深入肺叶下端,导致换气量小,在正常呼吸频率下通气不足,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导致脑部缺氧,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

因此,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每日进行2—3次深呼吸,可以使人的胸部、腹部的相关肌肉、器官得以较大幅度的运动,能较多地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促进有氧代谢,从而达到养肺目的,并且对于解除疲惫,放松情绪,都是有益的。

所谓深呼吸,就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深吸气时,先使腹部膨胀,然后使胸部膨胀,达到极限后,屏气几秒钟,逐渐呼出气体。呼气时,先收缩胸部,再收缩腹部,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反复进行吸气、呼气,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秒。

腹式呼吸:

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大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胸部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氧气就不能充分地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间长了,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而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正常的腹式呼吸一次约10-15秒,能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能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也能更加强壮。

能使我们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人体的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加充沛了。

吸气时:采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肚脐处,放松全身,先自然呼吸,然后吸气,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使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动。

呼气时:腹部自然凹进,向内朝脊柱方向收,胸部保持不动。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把所有废气从肺部呼出去,这样做时,横膈膜自然而然地升起。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两仪任督二脉通天地:

两脚同肩宽,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无物无我,让心归零。

两手曲伸,掌心向上,鼻子慢慢吸气的同时两手紧跟着慢慢上抬起,到达最高处,两手张开,上体后仰(即打开膻中穴),直到一口气吸完为止,吸气越慢越好。

然后嘴微合慢慢吐气,越慢越好,往回吐气的同时,两手慢慢沿原来的手势返回,直到一口气吐完,两腿绷直,两手刚好摸脚脖,头部紧挨着两小腿,让脊柱24节自然打开。

两仪阴阳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中国一绝”称号。是一种既古又新的的特殊技艺,一种修身养性的道法,一种会通天地的智慧,一种博览并提升生命感悟的哲学。

源于天体阴阳五行,是遵循宇宙和人体自然法则的武学养生功夫;它是集力学、中医经络学、养生学、易经八卦、哲学、美学、阴阳学、平衡学等为一体多学科的一门武学,它融合道家的自然、释家的禅心、儒家的中庸于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武学“武医同源”之精髓。

 逆腹式呼吸是一种不同于平常人们的呼吸方式的一种,它又被叫做丹田控制呼吸,逆腹式呼吸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但是对于逆肺式呼吸很多人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做,那么逆腹式呼吸法怎么做呢

逆腹式呼吸法怎么做

 在逆腹式呼吸的吸气时,随着敛腹含胸,伴随着胸软肋骨与胸骨的下陷,促使膈肌与肋间外肌的运动幅度增大,从而使得膈肌下降的动程增大。胸膈象活塞一样的下行,使得肺在肋条肌神经支配下,带动肺泡,往胸腔横下、腹部纵深向扩张。

 顺式腹式呼吸法运用腹肌来加强横隔的运动,练习久之,可以扩大肺部容积,加强胃肠道及其附近无数毛细血管吸收大量营养物质的功能。练习顺式腹式呼吸后感到胃口好,营养足,精神充沛,自觉一切平和舒适。

 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开始练习时,按照说明“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所谓“隆起”,主要是意想)。很明显这是一种随着呼吸进行的“腹肌运动”。这样的运动,带有“鼓努为力”的味道,并不符合内气升降以意领气的要求,但是又不得不这样照着做,否则就难以入门。所以一方面要“鼓努为力”,一方面又要尽量用意不用力,逐渐使用力减少、用意增加,从而达到掌握“逆腹式呼吸法”的目的。另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气沉丹田”。通过正确掌握气沉丹田,达到“逆腹式呼吸”,即内气升降的方法。怎样正确掌握“气沉丹田”呢在行拳中,随着拳势的开合,配以开吸合呼。呼气时意想有“气”沿任脉沉人丹田;吸气时,丹田气经会阴上升命门,或者吸气时暂不加意念。气沉丹田不是死沉,而是一个活的行气过程,即随着呼气意想内气向丹田松沉的过程。有下沉必有上升,久之得气,自然明白。有人认为腹式呼吸是在动作熟练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强调自然配合为好。窃以为听任自然,会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多花时间,甚或白费功夫。好在有“气沉丹田”的练法可加以弥补,只要气沉丹田得当,就可掌握逆腹式呼吸。然而得法还须明理。

 逆腹式呼吸、气沉丹田与“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是怎样的关系呢如何做到“气遍身躯不少滞”呢试举42式太极拳的“马步靠”为例。(靠前动作从略)呼气时,气沉丹田,屏气发力(或呼气发力),同时内气从腰背(气贴背)向四肢发散,内气到后足,气到力到,产生蹬劲使整体向前靠,内气到前足则产生撑劲,稳住重心,内气到上肢,产生靠劲。再以杨式“搂膝拗步”为例。吸气时,内气由丹田经会阴上命门布于腰脊,右手上举,左手收在腹前。接着呼气,右掌前推,左手搂膝,蹬右脚,成左弓步,气沉丹田,同时气贴背向四肢发散,两足产生蹬、撑,劲力发于脚跟,通过腰脊,形于掌指。总之,贵在全身得气,浑然一体。

 逆腹式呼吸法的实质,是借助口鼻呼吸,以意念、拳势为导引,结合放松的气功态,来推动内气的升降、鼓荡,达到拳论所说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气遍身躯不少滞”。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放松”这一窍门。拳家有言:“只要一松,气就能通。”所以,行拳走架的一举一动,都不能忘记“放松”与“行气”的结合,也是“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实践。

逆腹式呼吸的好处有哪些

 逆腹式呼吸虽然也是腹式呼吸,但它与顺腹式呼吸有很大差别。逆腹式呼吸与顺腹式呼吸的相同之处,是二者的呼吸支点都在腹,但逆腹式呼吸的性质与作用机制与顺腹式呼吸大不相同。

 逆腹式呼吸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呼吸形式,一改以重视吸气为主的常规呼吸操作重心,而强调以呼气操作为主;且更进一步,逆腹式呼吸将呼气操作与调动内在气息的运行结合在一起,使呼气过程成为推动和把握内在气息运行的动力和技巧,赋予了呼吸以全新的内容和作用,其意义是顺腹式呼吸无法比拟的。

 这里所说的内在气息,是指内在的生命能量。所谓生命能量,是说明此能量具有生命活力,是生物能量,不是通常的物理能量。这是试图运用现代科学的概念来解释进行呼吸锻炼是内在的机体感觉。众所周知,能量无形无色,既不能被看见也不能被听到,但能量做功的时候可以用仪器测量到。呼吸锻炼过程中内在的气息也有类似特征,它不能够被视听,但机体的内部感官能够感觉到它的运行,其感觉就像是气流,此气流的运行与生命活动的呼吸过程相关,故将其归属于生物能量活动。中医学里就称内在的生命能量为“内气”。这里结合呼吸锻炼,将内在的能量称为“内在气息”,与中医学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应注意这里的内在气息与生理学上的内呼吸并不相同,内呼吸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也叫组织换气,那是人体感觉不到的。

 借助于对呼气的操作,练习者可以有效地培育内在气息,导引内在气息按一定的路线运行,以达到锻炼身心,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在古代,逆腹式呼吸是道家修炼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运行大小周天和修炼内丹的主要操作技术。这里在呼吸锻炼的意义上介绍逆腹式呼吸,目的不在于介绍道家的修炼技术,那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适宜。而且,在缺少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学习那些修炼技术,还可能出现偏差。以下介绍的逆腹式呼吸涉及它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对内在气息的初步培育,不涉及对内在气息的进一步导引和运行。这对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已经够用,如果练习者有兴趣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进取。

除道家吐纳法外其他都是用鼻子呼吸的,真正的丹道修炼是不用逆腹式呼吸的,要理解什么是道家筑基,“筑基只是养元神”。

参考资料:

内丹修炼的起步便为筑基,如同修房建阁,必先奠基,基础稳定,结构扎实,然后才能 竖柱立梁,砌砖盖瓦。《天仙正理直论》说:“修仙而始曰筑基。筑基者,渐渐积累,增益 之义。基者,修炼阳神之本根,安神定息之处所也。基必先筑者,盖谓阳神,即元神之所成 就,纯全而显灵者,常依精气而为用。

呼吸,我有话说!

自从认识了林道长,逮着机会我就向他讨教各种功法。他说我很通灵,也乐意与我授法。道家功夫非常严谨,各种养生方法各有所长,真是“吃喝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