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酊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樟脑酊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樟脑酊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樟脑酊 樟脑酊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zhāng nǎo dǐng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樟脑酊

22 组成

土槿皮6g,樟脑6g,斑蝥15g,酒精60ml。

23 主治

神经性皮炎。

24 樟脑酊的用法用量

每日外搽1次,用消毒纱布包,以起水疱结痂自愈。

25 制备方法

先将土槿皮、斑蝥研成粉,加入酒精浸3天。过滤后,滤液加樟脑备用。

古籍中的樟脑酊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辟虼HT

樟脑、雌黄、鳝鱼骨等分末,烧烟熏之,即以樟脑掺衣席极妙。《外科证治全书》

《炮炙全书》:[卷第三木之属]樟脑

合住,湿纸糊口,文武火之,半时许取出,冷定用。煎樟脑法,用樟木新者切片,以井水浸三日三夜,入锅煎之,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二十第三十门]熏蚊子

传,甚妙。香附子(一斤)苍术(半斤)雄黄(别研)樟脑(别研各半两)上为细末,入雄黄、樟脑和匀,重罗过

《明目至宝》:[卷三]太玄妙方治翳障遮睛并美

芥川芎白蒺藜当归地黄上药为粗末,以碗盛之水浸,将樟脑放药上,用绵纸浆糊,谨封碗口,不要走气,以文武火

《串雅内外编》:[串雅外编卷一]禁药门

我国每年从处暑后自北而南,陆续进入秋季,秋季天气降雨减少,地上干燥凉爽,植物叶落枯萎、

人受自然影响,皮肤干裂,身痒发枯,鼻干口苦,便秘肠燥等等。差别是2020年是庚子年,金运太过,阳明在泉,燥气流行,秋分后进入庚子年五之气,主气与往年一样是阳明燥,但客气是少阳相火,风火就燥,故秋分后两个月气候特点是燥多风热。如人素体阴血不足,更易发上述之病症。书不尽言,今只针对因秋季燥热,身干瘙痒、手足脱皮干裂两病,给大家分享两个,本人用之多年,临床效果很好的中医古方!

皮肤瘙痒,多见于妇女,年老体弱,阴血不足之人,多见全身头痒发脱,皮肤干燥瘙痒,抓之脱屑,严重者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多伴有口干喜饮,便秘如羊矢,而无原发性皮损。已排除恶性肿瘤等内脏器质性疾病者。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有消风清燥汤,药用川芎,当归,赤芍,生地,防风,黄芩,黄连,天花粉,蝉蜕,苦参,灵仙,甘草:方中用四物汤加天花粉养阴活血润燥,甘草、黄连,黄芩清君相之火,防风,灵仙,蝉蜕,苦参祛风止痒,血热加丹皮、血虚加阿胶,阴虚加沙参,玄参,便秘加麻仁、杏仁,烦躁加栀子,薄荷……。

秋季皮炎,常见手掌、足跖部位皮肤干燥瘙痒、粗糙脱皮,皲裂出血,局部疼痛,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明朝。虞抟《医学正传》制生血润肤饮生津、养血、润肤。治燥证。皮肤拆裂,手足枯燥,搔之血出。药用当归(酒洗)、生地黄、熟地黄(酒洗)、黄耆(蜜炙),天门冬,麦门冬(去心),五味子,黄芩(酒洗),栝楼仁,桃仁泥,酒红花,升麻、天花粉,诸药生津、养血、润肤。大便结燥,加麻仁、郁李仁。

《东医宝鉴》记载“生血润肤饮,治燥证,皮肤拆裂,于足爪甲枯燥,搔之屑起,血出痛楚。子仲兄怀德处土,年四十五,平生体瘦弱血少,值庚子年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久晴不雨,得燥证:皮肤折裂,手足枯燥,搔之屑起,血出痛楚,十指甲厚,服此方数十贴,其病如脱。后治十数人皆验。

今年9月22日是什么节?节后怎么 养生 ?节后病选用什么中成药?

2020年秋分后,庚子五之气易发什么病?辨证施治要点是什么?

#大家 健康 超能团#@大家 健康

神经性皮炎为病症名。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癣化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属祖国医学“顽癣”范畴。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

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又叫慢性单纯苔藓。中医学称之为“牛皮藓”、“摄领疮”,因其好发于颈部,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而得名。如《外科正宗》说:“牛皮癣,如牛领之皮,顽硬须坚,抓之如朽木。”临床特点为皮肤苔藓化,肥厚粗糙,瘙痒剧烈,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常数年不愈,愈后易复发。多发生于颈、肘、骶等部位,以皮肤瘙痒、苔藓化为特征。根据皮损范围大小,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两种类型。本病常呈慢性,易于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其病因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关。现代西医学治疗一般采用镇静或抗组织胺药、x线照射及封闭疗法等,但多不能根治。

神经性皮炎在中医学中称为“干癣”、“牛皮癣”、“摄领疮”等,又因其顽固易发而称之为“顽癣”。《诸病源候论》曰:“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著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外科正宗·顽癣》也说:“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皆属风湿凝聚生疮,久则瘙痒如癣,不治则沿漫项背。”历代医家临床上多用凉血清热疏风、养血润燥、健脾渗湿等法为主,并配合外治。一些医籍,如《儒门事亲》、《本草纲目拾遗》等还有用针灸方法治疗顽癣的记载。

现代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报道,始见于50年代中期,最初的文献多是用针灸疗法和外治法960年代,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内服配合外治的方法比较普遍;针灸治疗则以皮肤针的应用报道较多。70年代,一些新的穴位 疗法,如头针、穴位注射、水灌疗法等,中药局部注射也用于治疗本病,使临床疗效有所提高。自80年代以来,除了在临床上获得较大进展外,还开展了有关神经性皮炎防治的实验研究。如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显示,此类患者大多数表现为界限性异常和轻度异常脑电图,异常率为622%,远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的异常率(274%)。有人通过对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学疗法进行探索,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原因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对此病患者做说服教育以及避免再 ,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之一。对一组神经性皮炎病人进行针灸治疗前后的血浆亮氨酸脑啡呔样物质(LEKIS)含量测定,发现针灸治疗后血浆中LEKIS比针灸前有明显增高(P<001),而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浆中LEKIS无明显变化。据统计,目前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一般在90%左右。

详见百科词条:神经性皮炎 [ 最后修订于2015/6/24 14:49:28 共900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雄黄酊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雄黄酊 1 拼音

xióng huáng dǐng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雄黄酊

22 组成

雄黄粉50g,冰片05g,酒精100ml。

23 主治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

24 雄黄酊的用法用量

混合外用。

古籍中的雄黄酊 《证类本草》:[卷第四]雄黄

雄黄味苦、甘,平、寒、大温,有毒。主寒热,鼠,恶疮,疽痔,死肌,疗疥虫,疮

《本经逢原》:[卷一石部]雄黄

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发明雄黄生山之阳,纯阳之精,入足阳明经。得阳气之正,能破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四杂治门]鬼魅

。野狐皮(焙炙)豹鼻(焙各七枚)狐头骨(一具炙)雄黄(一两)腽肭脐(一两)鬼箭羽(分烧作灰若骨松脂。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玉石部中品之上]石之石

有毒石生雄黄(出神农本经)主寒热鼠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鬼疰杀诸蛇虺

《本草简要方》:[卷之一石部]雄黄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土槿皮酊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土槿皮酊 土槿皮酊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tǔ jǐn pí dǐng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土槿皮酊

22 组成

土槿皮30g,斑蝥10g,高粱酒100ml。

23 主治

体癣。

24 土槿皮酊的用法用量

外用。

25 制备方法

浸出过滤,再加升华硫黄5g及樟脑5g混合。

古籍中的土槿皮酊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疮癣门]治癣方

土槿皮(五钱)白芨(二钱五分)白芷(二钱五分)荜茇(二钱五分)白藓皮(五钱)明雄上药为末。用好烧酒

《本草便读》:[木部灌木类]川槿皮

杀虫治癣。外用多需。(川槿皮川产者佳。土产者即土槿皮。俗称之谓槿茄。可捍可插。植之为藩篱者也。皮浓

《古方汇精》:[卷二疯痰疮毒类]牛皮癣癞方(二十一)

土槿皮(一斤勿见火晒干磨末)以好烧酒十斤。加榆面四两。浸七日为度。不时蘸酒搽擦。二《古方汇精》清爱

《疡医大全》:[卷二十九癞癣部]癣门主方

上身多食后服, 多食前服,白汤送下三钱。癣。土槿皮(一两)斑蝥(二个)鸡心槟榔(三个)番木鳖(四

《本经逢原》:[卷三灌木部]木槿根皮

樟脑酊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樟脑酊的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