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对名称相似的中药,你用对了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这3对名称相似的中药,你用对了吗?,第1张

作者: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欧阳芬子

春末夏初, 风雨较多,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及胃肠疾病。

人们常用川贝炖雪梨治疗咳嗽;菊花、决明子泡茶起到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窗口也时常会有患者咨询“贝母怎么比我上次开的大一些?“我家里有菊花可以代替这张处方中的野菊花么?”

川贝母和浙贝母、决明子和石决明、菊花和野菊花 这3对名称相似的中药,你在生活中真的用对了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1、川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主要含有生物碱。

药性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

① 虚劳咳嗽,肺热咳嗽。

② 瘰疬(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乳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肺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川贝母具有镇咳、祛痰、解痉、降压、止泻、增加子宫张力、抗溃疡、镇静、催眠的作用。

2、浙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主要含有生物碱。

药性 :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应用

① 风热、痰热咳嗽。

② 瘰疬,瘿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甲状腺炎),乳痈疮毒,肺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浙贝母具有明显镇咳作用,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有镇静、镇痛、降压作用;能抑制唾液分泌;对肠道有松弛作用。

川贝母与浙贝母的区别:

《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通称贝母。明《本草汇言》载贝母以“川者为妙”之说,清《轩崎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川、浙二贝之 功效基本相同。

川贝母 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

浙贝母 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为川贝母、浙贝母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1、决明子

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含有蒽醌类物质。

药性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

① 目赤肿痛,羞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畏光)多泪,目暗不明。

② 头痛,眩晕。

③ 肠燥便秘。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抑菌、保肝、肾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活性、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等作用。

2、石决明

为鲍科动物鲍鱼的贝壳,主要含碳酸钙、有机质等。

药性 :咸、寒。归肝经。

功效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

①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② 目赤,翳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内障),视物昏花。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决明具有镇静、解痉、降血压、止痛、止血、解热、消炎、抗菌、抗凝、保肝、降脂等作用。

决明子与石决明的区别:

石决明与决明子 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皆可用治目赤肿痛、翳障等偏于肝热者。

石决明 咸寒质重,凉肝镇肝,滋养肝阴,无论实证、虚证之目疾均可应用,多用于血虚肝热之羞明、目暗、青盲(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视神经萎缩)等;

决明子 苦寒,功偏清泻肝火而明目,常用治肝经实火之目赤肿痛。

1、菊花

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菊花主要含有挥发油。

药性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② 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③ 目赤昏花。

④ 疮痈肿毒。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菊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并具有降压、缩短凝血时间、解热、抗炎、镇静作用。

2、野菊花

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要含黄酮类成分。

药性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 :清热解毒。

应用

① 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②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野菊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菊花与野菊花的区别:

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 清热解毒 之功。

野菊花 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疮痈疔毒肿痛多用之;

菊花 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审稿专家: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童绥菊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痈、疽、疔、疖它们都是皮肤感染的一种,区别就是一个比一个更严重。疖子是一个脓头,是里面最轻的一种。痈是很多的脓头,是里面最严重的。在医疗条件不好的地方经常发生因为的了痈死人的事情。熟悉楚汉争霸的人都知道项羽的亚父范增就是的背痈去世的。

入伏吃羊肉注意事项

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别随意尝试。

另外,“吃伏羊”也要控制一定的量。以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的人为例,建议在“三伏天”的每一伏吃一斤至一斤半羊肉,一般伏前三天到入伏这一天,这三天是比较好的进补时机。

同时也要注意,不宜在温度过低的地方进食。这是因为羊肉或羊肉汤有散热、温经、通络的作用,“伏日”气温普遍偏高,人的机体急需散热、排汗,在空调房内温度过低,汗就排不出来,也就达不到散出内热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其他疾病。

吃羊肉后不应马上喝茶,否则容易发生便秘;吃羊肉不宜过量,如果吃羊肉后出现了腹胀,可用桑叶茶解之,这也属于一物降一物。喝羊肉汤时也不宜加醋。

入伏吃羊肉的好处

首先,羊在经过春冬两季的滋养,膘肥肉嫩,其肉炖出的汤味醇,膳味小。所以有六月的羊肉赛人参的说法。

其二,三伏天,人们体内积存积热,在夏天入伏后吃羊肉,据说可以清洗肠胃、消暑去湿。夏天,人们生吃蔬菜瓜果的机会较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喝冷饮、冰啤容易使胃寒,而羊肉可以暖胃生津、保护胃肠,驱散体内的积热。

第三,中医有冬病夏治一说,伏天吃羊肉,至冬身体强壮,尤能御寒,可以预防一切由寒邪诱发的疾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刺苋头是一款十分知名的狼把草中药材,根茎叶所有能够当药。口味有点苦而且一般都生长发育在荒山里。针对活血、消肿、消痒等有非常大功效。古时候中科学家们都满山遍野的找寻刺苋头,在医治许多病症中这个中药材常被别人常用。而在预防传染病的全过程中也有很多人到应用,立即用刺苋头放水熬成的汤还可以有消炎除菌的功效。

味道:味甘淡、微苦味,性凉。

作用:口服清热去火清热利湿、凉肠、散血活血。外敷消肿消痒。入肠子红。

主冶:痢疾、腹泻、肠泻、肠炎、咽喉肿痛、赤白设备科、痔疮肿疼、痔疮流血、甲状腺结节、胆囊炎、胆结石症,便秘、小孩胎毒。中医外治皮肤湿毒作痒、痈疽疔疖、湿疹等。

刺苋的功效和作用,要是使用过的人便会很信懒它,构成了许多方子,治胆囊炎:鲜白刺苋叶180克,猪小肠180克(去植物油脂),放水炖熟,每天分3次服。7日为1治疗过程。

刺苋味甘淡、微苦味、性凉。口服清热去火清热利湿、凉肠、散血活血。外敷消肿消痒。人/小肠经。主冶痢疾、腹泻、肠炎、咽喉肿痛、赤白痢疾、痔疮肿疼、痔疮流血、甲状腺结节、胆囊炎、胆结石症,便秘、小孩胎毒。中医外治皮肤湿毒作痒、痈疽疔疖、湿疹等。

单方面秘方:

1治痢疾、暑泻:鲜刺苋根45g,水煎加老红糖服。

2治痢疾、肠炎:刺苋、凤尾草各30g,水煎服。或白刺苋60g,乌蕨15g,水煎服。

3治咽喉肿痛:鲜刺苋根50g,水煎服。

4治疗便秘:鲜刺苋100至120g,水煎服。

5治痔疮流血:刺苋60g,水煎加老红糖服。或刺苋、百眼藤头各30g,水煎加蜜服。或用刺苋头30g,马齿笕60g,水煎加蜜或加老红糖服。又能用刺苋根30g,猪瘦肉120g,水焯服用。

6治胆囊炎:鲜刺苋叶180g,猪小肠180g(去植物油脂),放水炖熟,每天分3次服。7日为1治疗过程。

7治寒湿分泌物:鲜刺苋狼把草(或鲜根)30至60g,银杏(去壳)14枚,水煎服。

8治小孩胎毒:刺苋、水珍珠菜、紫茉莉根各6g,水煎服。

问题一:痈疖疔毒怎么读 1、读音:

痈(yōng)疖(jiē)疔(dīng)毒(dú)

2、释义贰

痈: 红肿热痛,浅而高大,未脓易消,已脓易溃易敛,因热毒熏蒸、气血淤滞所致

疔: 初起如粟,根深形小,状如针,顶白而痛,因邪毒侵袭、气血凝滞而致

疖: 浅表局限,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溃易敛,反复发作,因湿热蕴结所致

3、症状:

痈是感染毒邪,气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脓性疾病。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初起局部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红肿胀、疼痛,逐渐扩大高肿而硬,触之灼热。

疔;生于口角而口不能张开的,名锁口疔;生于手指各处的名指疔,生于足趾的名趾疔。疔初起有栗米样小泡,形如钉状,其根较深,或痒或麻,或{赤肿痛,然后肿势逐渐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剧烈,约经5-7天,溃出脓栓,肿消痛止。

疖,名疖疮,发于皮肤浅表,随处可生,多生于头、面、颈、项及臂臀等处。疖初起局部肌肤红肿,继则灼热疼痛,突起无根,肿势局限,有黄白色脓头,随后疼痛增剧,自溃,流出脓水,肿痛逐渐减轻或结块无头,红肿疼硬,根盘较大,寒热甚微,来势缓慢。

问题二:痈 疽 疔 疖 这些字怎么读? 痈,拼音:yōng 。

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易生于颈、背部,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疽。吮~舐痔(喻不择手段地巴结,厚颜 地迎合权贵)。

疽,拼音:jū 。

中医指一种毒疮:痈~。

疔,拼音:dīng 。

中医学指病理变化急骤并有全身症状的恶性小疮:~毒。~疮。

疖,拼音:jiē 。

一种局限性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俗称“疖子”。

问题三:壅 痈 疽 疔 瘰 疬(这些字的拼音怎么读) 壅 yōng

痈 yōng

疽 jū

疔 dīng

瘰 luǒ

疬 lì

问题四:痈疽疮疡怎么读 痈疽疮疡,yong,ju,chuang,yang

问题五:疔疮怎么读音是什么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开始有粟米样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为特征。因发病部位和形状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红丝疔”等名称。现代医学的“疖”属本病范畴。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疔疮走黄症情凶险,须及时抢救,疔疮如已成脓,应施行外科处理。

问题六:《东游记》的主题曲 马景涛主演的《东游记》

吴佳明的《逍遥游》挺好听的 东游记 主题曲,旋律不错;

MP3下载地址

mp3baidu鸡/&lm=-1

问题七:疖肿与痈疽的区别在哪? 您好:痈疽是外科常见疾患,其特点是发病迅速,初起欣肿,继则灼热,肿胀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脓稠黄。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热性逐肿等。另外尚有一种阴疽是指发于肌肉之里,附筋著骨,病灶在深在里,初起无头,漫肿色白,不红不热,未成难消,已成难溃,损伤筋骨,后成瘘管,中医又称为“无头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以及骨结核。 1、银芙二黄散 组方:以上4药分别研细,加入开水调成糊状,敷在患处,每日换药1次。 制用法:金银花、黄柏各30克大黄、芙蓉花(或叶)各20克 2、大黄瓜蒌汤 组方:共锉碎,每服11克,水煎。 制用法:大黄、牡蛎各18克瓜蒌2个(山栀子亦可)甘草11克

这3对名称相似的中药,你用对了吗?

作者: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欧阳芬子 春末夏初, 风雨较多,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