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没药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古籍中的没药散简介,第1张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没药散处方没药(一两)独活(一两半)晚蚕沙(微炒一两半)芎藭(一两半)防风(去芦一两)蔓荆子(一两)当归(一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虎胫骨(一两酥炙黄)炮制上捣烂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白虎风,流注筋骨疼痛。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前热酒调下。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博济方》卷四:没药散别名四味没药调经散(《古今医鉴》卷十一)。处方没药红花(拣净)延胡索(洗)当归(洗)各等分制法上四味,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妇人月水将来或将尽,前后数日腹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酒75毫升,童便75毫升和匀,烧赤秤锤或小铃子淬过后调下。常服只用温酒调下亦可。摘录《博济方》卷四《杨氏家藏方》卷十六:没药散处方血竭(别研)肉桂(去粗皮)当归(洗,焙)蒲黄红花木香没药(别研)延胡索干漆(炒尽烟)赤芍药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血瘀气滞,脐腹撮痛;产后恶露不快,儿枕块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热酒调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普济方》卷三十二引《博济》组成没药3分,甜瓜子半两(炒),自然铜2两(烧,醋淬一度,研碎),乳香1分,骨碎补半两,红芍药半两,五灵脂半两,当归半两(微炒),地龙1分。主治肾脏风攻疰,脚膝疼痛,疮肿。用法用量每服空心、临卧以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没药丸”。《圣济总录》卷一四四组成没药(别研)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芎半两,白芷半两,甘草(炙)半两,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槟榔(生,锉)半两。主治伤折,风寒所侵,风肿不消。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一组成没药1两(研),黄矾半两,白矾半两,溺垽(火煅)半两,麝香1钱(研)。功效消毒。主治五痔。

详见百科词条:没药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49:03 共475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原蚕蛾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原蚕蛾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炮制 29 性味 210 归经 211 功能主治 212 原蚕蛾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原蚕蛾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原蚕蛾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原蚕蛾 1 拼音

yuán cán é

2 《辞典》:原蚕蛾

21 出处

《别录》

22 拼音名

Yuán Cán é

23 原蚕蛾的别名

晚蚕蛾(《日华子本草》)。

24 来源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雄性全虫。于夏季,取雄性蚕蛾,以沸水烫死,晒干。

25 原形态

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厘米。翅展39~43厘米。头部较小。复眼1对,黑色,呈半圆形。口器退化,下唇须细小。触角1对,羽毛状,基部粗,末端渐细,雌蛾的触角灰色,较短;雄者黑色,较雌者长。前胸节和中胸节吻合,翅2对,均被有白色鳞片;前翅位于中胸部,呈三角形,较大,有3条淡暗色的横纹;后翅生于后胸,较小,略呈圆形,有2条较深色的平行线。足3对。跗节5节,具1对黑褐色的爪,有绵状毛。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者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圆筒形,灰白色,有暗色斑纹,全体疏生黄褐色短毛,除头部外,由13个环节组成。头小而坚硬,有单眼,触角,唇、颚及吐丝管。前3节为胸部,后10节为腹部;前胸节甚小,两侧有椭圆形的气门,中、后胸节膨大,外表有皱襞;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第8腹节背面中央有尾角1枚。体内有丝腺,能分泌丝质,吐丝作茧。

幼虫以嫩桑叶为食,经5龄而作茧;渐次化蛹,成蛾。蚕的发生次数,每年有一次及二次、四次等,故有一化蚕、二化蚕、四化蚕等名称,因发生时间不同,又有春蚕、夏蚕、秋蚕等分别。

本昆虫的病死幼虫(白僵蚕)、幼虫的蜕皮(蚕蜕)、蛹(蚕蛹)、卵子(原蚕子)、卵壳(蚕退纸)、茧壳(蚕茧)、幼虫的粪便(原蚕沙)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26 生境分布

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27 化学成份

蚕蛾含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后者约有20种之多,但无α氨基异丁酸、脯氨酸及胱氨酸,又只有雌蛾有鸟氨酸。又含脂肪油。有报道,雄蛾的脂肪油,性质极与蚕蛹油相似。从蛾翅曾分离三种萤光物质,其中主要者为青萤光物质,它是一种喋呤,定名萤光青,据称与鱼类组织中的萤光青是同一物质。蛾又含细胞色素C,它与脊椎动物、酵母等中的细胞色素C相同,初出蚕蛾一公斤,可分离出细胞色素C结晶70毫克。蚕蛾(及蚕蛹)含变态激素α脱皮松及β脱皮松,其中主要的是α脱皮松。

雌蛾有性诱腺,含引诱雄蛾的物质,它们曾被称为性诱色素,都是萤光性色素,见光则分解。蚕蛾含维生素B12,每1000个蛾曾分离维生素B12_17毫克(蛹含36毫克,蚕含75毫克)。又含菸酸。初出的蛾,每天排泄的尿中含菸酸72微克。

28 炮制

《药对》:"入药炒,去翅、足用。"

29 性味

咸,温。

①《别录》:"热,有小毒。"

②《药对》:"热,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咸,温,有小毒。"

210 归经

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肾。"

②《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③《本草求真》:"入命门。"

211 功能主治

补肝益肾,壮阳涩精。治阳痿,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

①《别录》:"主益精气,强 ,止精。"

②《日华子本草》:"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并灭疮瘢。"

212 原蚕蛾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捣烂敷。

213 注意

《本草经疏》:"阴虚有火者忌之。"

214 附方

①治阳痿:原蚕蛾(未连者)一升,阴干,去头,足、毛羽。末之,白蜜丸如梧子。夜卧服一丸。(《千金方》)

②治遗精、白浊:晚蚕蛾焙干,去翅、足。为末,饭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下。(《纲目》)

③治血淋,脐腹及 涩痛;晚蚕蛾,研为末。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刀斧伤及一切金疮,止血生肌:晚蚕蛾为末,掺匀,绢裹之。(《胜金方》天蛾散)

⑤止血定痛生肌:晚蚕蛾、白芷、当归头、陈石灰各等分。共研细末,敷。(《救伤秘旨》蚕蛾散)

⑥治玉枕疮,生枕骨上如痈,破后如箸头:石韦、原蚕蛾(炒)。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散,干贴。(《圣济总录》石韦散)

215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原蚕蛾的方剂 小肉苁蓉散

1两,天雄1两,石斛3分,远志半两,续断3分,原蚕蛾3分,菟丝子,熟干地黄1两半。主治:虚劳羸损,

赵氏加味六子丸

去心,酒蒸)1两3钱,山茱萸(取肉)1两3钱,原蚕蛾1两3钱,五味子1两3钱,蛇床子(酒蒸)1两6

豆蒸丸

拼音:dòuzhēngwán处方:原蚕蛾28枚(全者,炒),羊靥28枚(劈开,炙干),猪靥28枚(

七子丸

黑附子1两(炮,去皮脐),白茯苓半两(去皮),原蚕蛾1两(酒煮),肉苁蓉1两(酒焙干,先洗),鹿茸

玉杖丸

(煨,去核),砂仁25粒,麦门冬(去心)1两,原蚕蛾1两半(去翅足,炒,系未交公者),桑螵蛸1两半

更多用到中药原蚕蛾的方剂

用到中药原蚕蛾的中成药 通关散

《圣济总录》卷十五之通关散:方名:通关散组成:原蚕蛾(瓦上炒令黄)1两,白附子(炮)1两,苦参1两

蚕蛾公补片

~6片,一日3次。规格:每片重023g(相当于原药材064g)贮藏:密封,置阴凉处。注:雄蚕蛾

雄狮丸

的主要成份:人参、鹿茸、巴戟天、*羊藿、仙灵脾、蚕蛾、蟾酥等。雄狮丸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中枢神经功

甜梦胶囊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规格:每粒装约04g(相当于原药材218g)贮藏:密封。

龟龄集

盐4钱,丁香(用生川椒2分炒,去川椒)2钱5分,蚕蛾(去足翅)2钱,蜻蜓(去足翅)4钱,熟地6钱,苁

更多用到中药原蚕蛾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原蚕蛾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一中品]原蚕蛾

原蚕蛾雄者,有小毒。主益精气,强 ,交接不倦,亦止精。臣禹锡等谨按阴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六妊娠诸疾门]胤嗣

半两)黑附子(一两炮去皮脐)白茯苓(半两去皮)原蚕蛾(一两酒煮)肉苁蓉(一两酒焙干先洗)鹿茸(一两

《圣济总录》:[卷第十]白虎风

心夜卧各一服。治白虎风昼夜游走疼痛。原蚕蛾散方原蚕蛾(炒一分)白僵蚕(炒半两)蝉蜕(炒)地龙(白色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治寒门

,细锉另研用。如无真者,以黄狗肾三枚可代一枚。原蚕蛾原蚕蛾咸热强阴,尿血泄精亦可寻,砂治痹风瘾疹起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四十七虫鱼部]白僵蚕

幼虫有13个环节,胸腹部有8对足,依品种不同身体呈青白色或黑色,虫足极具黏性。

成虫有3对足,两对翅膀,身体上有白色的鳞毛。

蚕的性别:

从蚕的身体的尾部算起,如果在第二、三环节之间有一个叫做海洛尔特氏腺的凸出的小圆点,则是雄性;如果在倒数第二、三环节的下面,有被称为石渡氏腺的四个凹形的小圆点,则是雌性。

扩展资料

家蚕主食为桑叶,也可用其它一些树叶(柞树,柘树亦可养蚕)。家蚕有很强的食欲,它们昼夜不停地吃桑叶,因而长得很快,有成语蚕食鲸吞。此外蚕非常怕冷,温度稍低就有可能冷死,必须注意室温保暖,蚕同时也是蚂蚁的美食,也需注意蚂蚁对蚕的生命威胁。

如果蚕蛹变为成虫,它们会将茧溶解并钻出。由于它们破洞而出,故而蚕茧会被破坏,丝线将会变短,不能用于纺丝织绸,所以要在其尚未破茧以前,即将蚕茧放入沸水中,以杀死蚕蛹,并使茧易于拆解。

-蚕

问题一:蚕屎有什么功效 这个 屎已经不教屎了,叫蚕沙,下面为百度搜的:蚕沙具有去风降湿,和胃化浊,明目降压的功效,对眼疾,接膜炎,心慌,神经衰弱,失眠,偏头痛,高血压,肝火旺,消化不良,关节炎等症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用蚕沙做的枕头还具有清凉降火的作用,它吸汗力强,透气好,冬暖夏凉.

婴幼儿四季睡用,可端正头型,吸虚汗,防吐奶.幼儿可以防起疹,同时促进大脑发育成型.蚕沙:

1,<<别录>>: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2,<<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淤血,腰脚疼冷;

3,<<本草纲目>>:治消渴,癣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

4,<<本草再新>>:治风湿,筋骨疼痛,皮肤发肿,腰腿疼痛,血淤血少易用之;

5,<<泉州本草>>:治疗风寒感冒,偏头痛;

给宝宝做枕头,建议还是选用颗粒比较小的小龄蚕沙拉越细的沙其实越柔软注意事项:

1,请勿使用漂白剂

2,请勿使用超过50度以上的热水洗涤,或与其他深色面料混洗

3,请经常放在太阳下日晒

蚕沙一共分5龄

不同的龄的蚕沙一个是体积不一样大一个是效果不太一样,当然价格也就不一样拉!

就拿5龄的蚕沙跟2龄的蚕 把 体积要大5倍以上 这个是肯定的 象4-5龄的蚕沙一般用来做为药物的原料 1-3龄的蚕沙用来做枕头比较多 当然价格也不一样 如5龄的蚕沙由于在蚕快产蚕茧的时候 蚕每天多会有很多的沙出 比较多 收集也容易,,而幼龄蚕沙收集起来就比较少 所以市场价格要贵很多 无论是在采购市场还是再批发市场 价格也会在好几倍的样子上 城市里面给小宝宝养过蚕的应该是知道的这个区别的。

问题二:蚕的粪便有用吗? 蚕的大便叫蚕沙。可以治疗疾病,其功效有如下:

1风湿痹证。本品辛甘发散,可以祛风,温燥而通,又善除湿舒筋,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千金方》单用蒸热,更熨患处,以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者;若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同用,可治风湿寒痹;与防己、薏苡仁、栀子等配伍,可治风湿热痹,肢节烦疼,如宣痹汤(《温病条辨》)。 2吐泻转筋。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湿,湿去则泄泻可止、筋脉可舒。治湿浊中阻而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常配木瓜、吴茱萸、薏苡仁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3风疹湿疹瘙痒。本品善祛风湿,止痒,可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

问题三:蚕屎有什么作用 蚕砂是家蚕的干燥粪便,蚕砂又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蚕砂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的功效,蚕砂主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

别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

蚕砂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肝、脾、胃经。

功效: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

主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

用法用量:3~8钱,包煎;外用装布袋蒸热熨患处。

来源:蚕砂为蚕娥科昆虫家蚕的干燥粪便。

问题四:蚕拉的屎对人有什么疗效 蚕砂 别 名原蚕砂,晚蚕砂。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 效祛风除湿,活血定痛。 主 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关节不遂,腰脚冷痛,皮肤不仁,风疹瘙痒,吐泻转筋,烂弦风眼。 成 份含有机物、叶绿素,植物醇、皂化物、胆甾醇、麦角甾醇、蛋白质、维生索等。 使用注意无风湿外邪者不宜用。 配伍应用 1.治湿热痹痛,常与防已、薏苡仁、赤小豆、滑石、山栀,连翘等药配伍。 2.治暑湿伤中,吐泻转筋,口渴腹痛等症,多与术瓜、吴茱萸、生苡仁、黄芩、通草等药同用。 3.治霍乱转筋、肢冷腹痛,宜与大豆卷、生苡仁,木瓜、黄连、半夏等药合用。 4.治单纯性抗链“o”增高,可与怨冬藤、防风、薏苡仁、黄芪、秦艽、川芎、鸡血藤等药共伍。 5.治湿疹瘙痒,当与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稀莶草等药同用。 6.治外感头痛,多与白芷、大黄等药共研,用葱汁调和外敷。 古籍方例 方名:蚕矢汤(《霍乱论》) 组方;蚕砂15克,苡仁、大豆黄卷各12克,木瓜、黄连各9克,焦山栀5克,半夏、黄芩、通草各8克,吴茉萸1克。水煎服。 功用: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主治:霍乱吐泻,腹痛转筋,口渴烦燥。

问题五:蚕有哪些用途? 蚕

蚕的品种

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主要分布在中国。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经四次眠和蜕皮。每蜕皮1次,递增1龄。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实际就是蓖麻蚕。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因称马桑蚕。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惠利蚕

即蓖麻蚕。是蓖麻蚕的音译名。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

问题六:蚕屎做枕头有什么好处 你好

蚕屎又名蚕沙

蚕沙为家蚕的干燥粪便,晚出者良,名晚蚕沙。呈短圆柱形颗粒状,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质坚硬不易碎,微有青草味。 蚕沙味甘苦,性温,五毒,主治肠鸣热中的消渴风痹疹。炒黄装袋浸酒,祛风缓诸节,皮肤顽痹。冷血淤血,腰脚冷痛。器藏,治消渴症结及妇女血崩,头风,赤眼,去风除湿、半身不遂。

蚕沙不仅有治病的作用,因颗粒大小均匀与人头部接触,对头部经穴有良好的 功效。

用蚕沙作枕心,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清朝的慈禧太后对药枕极为喜爱,她每年都叫宫廷御医医制做一部分,以供常年使用。中医传统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经络之气血皆聚与头部。头常枕于药枕之上,蚕沙与中药的挥发性有效成分不仅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经气体交换随血液循环流到全身,而且可直接作用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使经络行通,气血流畅。

功能:平衡气血通窍安神,明目清凉,去风止痛,散寒避邪。

适用范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颈椎病以及各种症状引起的头晕,头痛,失眠,咳嗽,面黄少华等。

《泉川本草》说它能“治风寒感冒,偏头痛”。药理研究,晚蚕沙富含有机物、叶绿素、植物醇、多种氨基酸及多量胡萝卜素。

现在医学研究分析,蚕沙中含有机物高达8377%~9044%,其中主要有叶原素、植物醇、谷甾醇、游离氨基酸等多种氨基酸及铜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新型复方蚕沙枕对疗瘙痒、祛风湿、聪耳明目有一定疗效,并能对颈椎病、高血压有一定预防作用。

使用蚕沙枕头时,头温及头部的压力使枕内药物有效成分缓缓散发,第一呼吸入肺,提高休息质量,调理窒息式打呼噜,正所谓闻香祛病。第二持续作用于头项部的颈胳和穴位,有助于人体调节功能的发挥,使全身的肌胳舒通,气血流畅,脏腑安和。第三通过渗透的方式进入皮肤,使人体吸收,从生理、心理、药理三方面发挥综合保健作用。

制作丝绵来晾晒,干后即成一只只洁白如玉、如弓形的绵兜时,首先将蚕茧煮熟后浸于清水中,然后取出茧中的蚕蛹,把茧壳剥开扩松,绷套在拳头上。等绷到五六层后扩成袋形,套在一只特制的半圆形的竹弓上,洗干净后取下,用线串挂起来晾晒,干后即成一只只洁白如玉、如弓形的绵兜了。

至绵兜这一步,要搁在以前,就已经是成品了。人们将绵兜买回家,制作棉衣、棉被时还得动一番工夫。先须将绵兜拉成绵片,然后由两人面对面各拉住绵片的一端,巧妙地用劲将之扯成一层层丝绵。这就是俗称的“扯绵兜”,一般人不会扯,用蛮力不行,贪图快也不能,得用巧劲,慢慢地扯,一边扯一边调整劲力的大小。只有高手才能扯出“匀薄如纸”、“莹洁如玉”的丝绵来。

要求使用稚蚕1----3龄期的蚕砂,晒干或烘干,即可

望采纳

以下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植物知识:宝中取宝蚕和桑》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据说河北省东光县全县有专产桑椹的所谓“椹子桑”四百多亩,年产桑椹百万余斤。东光群众中流传着古代沿传下来的这样几句民谣:

 桑椹之乡话椹桑,东光自古很兴旺;

 人吃桑椹甜如蜜,蚕食桑叶吐黄纱;

 桑皮造纸丈官用,桑木雕弓武将拉;

 综合用桑价值大,富国强兵要靠它。

 桑椹,到过农村的人,对它并不陌生,如果你自小在农村长大,那么一提起吃桑椹,一定会引起你甜蜜的童年回忆:当桑椹成熟时,你的嘴边会因吃桑椹常常染成紫红色。可是生长在江南水乡的人,只能看到和吃过花生米粒般大小的桑椹,如果当你看到河北省东光县五八家、陈家房和燕台一带的大桑椹,你同样会像从来没有见过桑椹般的人那样感到目瞪口呆。因为那里的桑椹比之江南水乡常见的桑椹至少要大上三四倍。按照北方人的口气:“个头的有一寸多长。”而且桑椹的颜色不限于紫红色,有什么马铃椹子、江米糕椹子,小白椹子、大黑椹子,枣红椹子等多种。在桑椹成熟的季节里,你想尝尝那些大椹子的甜味到东光去,从老远看去,不知道底细的,准把那些桑树误认为是什么果树。这些椹子树,具有短而粗壮的主干、开展的树形、茂密的枝叶,但是树上挂的并不是什么枣子或是梨,而是压枝欲折累累成串的桑果。其中大树高两丈余,主干围径粗壮达45市尺左右,树干方圆达四丈多。据说像这样的椹子桑中,单株的产量曾达到过800多市斤!无怪乎在古籍中曾多次记述用桑椹晒干储藏渡饥荒的事迹了。北方桑椹又大又多,含糖份也多,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人民不得不用它来代替粮食解救饥困。

 《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史事: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有个名叫杨沛的,在他担任新郑令的时候,他看到长期战乱,再加上不时天灾人祸,真到了民穷财尽的时刻,杨沛是个比较有见识的官吏,他号召百姓收积桑椹,晒干储藏,以备饥荒。事有凑巧,那年曹操带了大队人马,行军路过新郑,缺乏军粮。杨沛便把他收贮的大批桑椹干献给曹操的部队,解救了曹军一时饥困,因而深得曹操的赏识。后来三分定局,杨沛也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和提拔。在三国时代,用桑椹解救饥困的记载,见于史籍的还不止一次。像袁绍、刘备的军队,在绝粮的时候,也都曾用桑椹代替粮食解饥。在那一段战乱连年的时期里,不用说,广大民众也是普遍把桑椹作为渡荒的依靠了。大概是“杨沛蓄椹救曹军”的这一史事影响深远的缘故吧,后来广大人民群众便把收贮桑椹备荒作为一好办法。《齐民要术》种桑柘篇中这样记道:

 “今自河以北,大家收(桑椹)百石,少者数十斛……饥馑荐臻,唯赖以全躯命,数州之内,民死而生者,乾椹之力也。”

 一家收贮桑椹多至百石,别说干椹,即是鲜湿的桑椹一百石也就可观了。家家户户都这样办,可以想见,当时河北许多地方农村中桑林一定很普遍,椹子桑也一定很多。

 按照河北东光的民谣中所歌颂的那样,桑叶能养蚕故不必说。桑椹在正常年景可充水果,在饥馑年景那就把它当作解救饥荒的活命之源了。桑皮能造纸,桑木是良才,能做各种硬器具,民谣以武将做雕弓来概括,衬托出桑树的功用犹如文武全才那样受人敬仰,给人们以无穷的恩惠。总之,那里人们对蚕桑的综合利用一直是停留在直观的功用方面,围绕栽桑、养蚕生产过程,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蚕桑的综合利用,也许一直就是这样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可是到了近代,由于科学的昌明,蚕桑的综合利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近代蚕桑的综合利用,已越出了蚕桑生产的范围,虽说来源也还是桑、蚕、茧丝为原料,而加工利用却远远超过了蚕业范畴,它牵涉到化工、医学以及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复杂的科学领域和工艺程序,经过那些不同手段的制成品,已是面目全非,不经说明已无法辨认用的是什么原料。

 自古以来,桑叶只用于养蚕,到冬季落叶,枯桑叶搜集起来作为喂牲畜或搅入塘泥做肥料;夏伐枝条则不用说,大都是堆放一起进灶门当燃料,至于桑果,在北方的部分地区,还将大椹子桑当果品出售,而在长江以南除采种繁殖时搜集部分外,大部分任凭儿童采食或任其自长自落。其实桑树的一身除用桑叶养蚕这一正经用途外,其余部分若加以科学技术的加工处理,可说是浑身是宝。

 枯桑叶中含有蛋白素(干酪素)4340%,这种蛋白素的用途很广,是印染工业、塑料工业及医药上的主要原料之一,桑皮可以制人造棉及制皮浆。用桑皮制人造棉,就是经人工及化学药品处理,除去桑皮中的木质素、果胶、树脂及无机盐等杂质,提取其中的纤维素,经过梳棉就成棉花一样的人造棉。如果要将桑皮改作纸张,可制成较高级的白报纸。这一工艺流程的前半部与制人造棉相同,后段工序省掉浸酸、脱氯及软化三个过程,经打浆机打成纸浆,就可按一般造纸法制成高级的白报纸或桑皮纸。此外,桑皮的纤维经化学处理,还可以作人造丝的原料,如果把这种纤维素经NaOH处理成为碱纤维,再以一氯醋酸(CICHCOOH)处理,并加以稀盐酸中和,可以制成名叫羧基-甲基的纤维素,这种纤维素制品,是棉纺织方面的上等浆料。

 桑果是酿造的好原料。桑果白酒就是选用质量较好的桑果压出果汁,100斤桑果汁,放酒约1~15斤,搅拌均匀然后放入封闭的大缸中,发酵5~6天。发酵完毕后,取出放入“烧酒蒸馏器内蒸馏,蒸馏出来就是50度的桑果白酒。如果把白酒保持一定温度,继续蒸馏,就可以得到95度的优质酒精。

 你大概没有听说过桑果可以做面包吧。是的,香甜的桑果面包是别有风味的。如果把桑果晒干后,磨成粉末,和入面粉可以做成香甜的面包;桑果还可以做桑椹膏,是滋补身体的营养品。同时还可以制成桑椹蜜,这种蜜是一种安眠镇静剂,据说可治神经衰弱,习惯性失眠,促进消化润肠等作用。此外,桑果还可以提取果胶,是食品工业中制果冻、果酱以及软糖等不可缺少的原料。

 桑叶、桑皮、桑果都有它的新用途,大概剩下的桑杆只好当柴薪了吧否。当柴薪那就实在太可惜了。桑杆条除掉用来代替毛竹制成轻巧的手工艺品和盛器外,更可以做高级纸浆和人造丝的原料。经研究试制利用,桑杆为原料制成的人造丝浆,质量合格,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人造丝原料。如果是这样,那末全国700多万亩桑田,若以亩产桑杆500斤计(桑皮约为15%已除外),每年就有近40亿斤桑杆,这么庞大的数字究竟可供几个化纤厂作原料这就要请化纤工艺方面的工程师来计算了。

蚕沙即养蚕中蚕体排泄的蚕粪,自古以来蚕粪的用途只作农田肥料。蚕沙是否还有别的用途,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人去多想过。其实蚕沙和枯桑叶一样含有大量蛋白素(干酪素)。不过它的制取和枯桑叶的工艺流程略有不同。蚕沙中也含有脂肪、蛋白质,还有色素无机盐以及灰分等组织成分,特别是灰分含量较多,约有30%~40%左右,因此蚕沙是备制活性炭的好原料!同时脂肪、蛋白质等还可以用来提取混合油,这种混合油经分析含有汽油和煤油的成分,蚕沙能炼汽油这又是多么有意义的事。组氨酸是一种贵重药品,谁都难以想象,这种贵重药品竟然可以从蚕粪中来提取。当然蚕沙还田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可是这里不叫它直接还田,因为直接还田肥效有限。若将蚕沙和以草木灰、粘土、过磷酸钙、蚌壳粉等,配料比例按3∶3∶2∶3∶3,把这些原料混合均匀,就成了上好的蚕沙化学肥料。

 叶酸是抗贫血及促进生长的药物,又叫维生素B,这种药物就可用蚕沙来提取。此外,蚕沙还可以提取植物生长素(荷尔蒙)和叶绿素。

 在古代史籍中,从没有见过对蚕蛹利用的有关记述。因此,古人是怎样处理蚕蛹的不得而知。大概不外乎喂鸡鸭或作肥料之用吧。在古代养蚕缫丝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少量蚕蛹也只能便宜行事;而现代化的缫丝生产是在专门的缫丝工厂进行,一日出蛹千斤、万斤,这样大量的蚕蛹还像传统的老办法喂鸡、喂鸭或作家畜的辅助饲料,甚至直接沤制肥料,那就未免太可惜了。

 蚕蛹主要由蛋白质、脂肪和肝脏淀粉三种主成分组成。根据分析,蛹体中含有十种以上的水溶性氮素,在干燥蛹600克中,可以分离出总量达9556克的各种氮化物。此外,蚕蛹中还有多种含磷化合物。将蚕蛹用种种溶剂浸出其中溶解的磷酸,经定量分析,有十种左右含磷化合物,在600克干蛹中总量达8938克左右,其次还有5414克的灰分。

 蚕蛹可以提取哪些制成品呢蚕蛹通过化工处理,大体上有这样一些产品:

 通常蚕蛹可以制造蛹油。蛹油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可作为制造精炼生丝用肥皂及化妆品肥皂的原料;蛹油可以代替鱼油作为一种油鞣剂鞣制皮革,蛹油经硫酸处理后,成为一种硫酸化油,生成的硫酸化油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此外,可以从蛹油中进一步提炼出汽油和柴油。据试验研究,从蛹油或蛹油脚中炼出汽油、柴油、煤油的混合出油率达60%,其中汽油72%,煤油48%、柴油48%。如果操作掌握得好,其混合油的出油率可达到7506%。

 酪氨酸是一种贵重药品。而这种贵重药物却可以从蚕蛹中提取;蚕蛹中也可以像枯桑叶一样从中提取蛋白素(即蚕蛹干酪素)。此外,从蚕蛹中还可以提取壳糖、味精、化学酱油、活性炭、维生素B、尿素、蛋白陈以及盐

 2酸α—氨基葡萄糖。特别是“盐酸α—氨基葡萄糖”不同于一般葡萄糖,是一种贵重药物,据说能治癌症。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在蚕粪利用方面已大有进展,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对叶绿素的提取已建立了一整套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山东益都蚕种场已进一步从糊状叶绿素中提取成铜钠盐,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铜钠盐车间。最近,该场还从铜钠盐废水处理中成功地提取了三十烷醇(植物生长激素),经各地科研、生产单位大田试验证实,对水稻、玉米、白菜、黄瓜及马铃薯等农作物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对蚕体增丝及桑树增产初步证实也有较明显的效果。

 蚕丝自古以来就极受人们珍视。我国古代由商人贩运到罗马去的丝绸价格竟和黄金等值。蚕丝由丝胶和丝质(又称丝素)两种物质组成,这两种物质化学组成,除少量矿物质(灰分)、脂肪、蜡质物、色素等以外,主要由丝蛋白组成。这种丝蛋白,存在于于丝胶中的叫做丝胶蛋白,存在丝质中的叫做丝心蛋白。一般说,一根生丝,丝质占70%~80%,丝胶占20%~30%,其他成分的量是很微小的。蚕茧缫成生丝,再制成丝织物时,大都将生丝用精炼肥皂炼过,因此丝胶、脂肪蜡质物等均被除去,仅存丝质。

 丝质是一种丝心蛋白,呈一般蛋白质化学反应。丝质也是胶质物的一种,如将丝质可溶物放到限外显微镜中去观察,丝质呈微小粒子而起勃朗氏运动、丁氏现象。但丝质粒子远较丝胶粒子为小,所以丝质极难用肉眼观察,用近于体温的温度使丝质与胰蛋白酶作用,丝质渐起分解生成多缩氨酸及环二肽产物,又以某种细菌作用于丝质,亦可以使它分解。

 丝胶为丝蛋白质的一种,存在于生丝纤维的外层,其性状颇似动物胶,故名丝胶。丝胶是由碳(4432%~4629%)、氢(572%~642%)、氧(3025%~3250%)、硫(015%及氮(1644%~1830%)等五种元素合成。丝胶加水分解后,所得的氨基酸主要有下列几种;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及酪氨酸等等。

 茧衣是蚕茧最初开始吐丝时的外层浮丝,这种丝既不能缫丝,绢纺的质地也较低,所以它的价值极低,每公担仅值数十元。但是茧衣同样是蚕吐出来的,它含的丝胶比正常的生丝含量还多,因此如果清洗掉附着在茧衣表面的一部分尘埃、蚕沙、盐类约45%以外,在压力器内用加压脱胶法得出的丝胶含量可达41%~42%之多。比通常的生丝含胶量要多20%左右。可是以往在作绢纺原料时,必须把它全部拣掉,因此,大量的丝胶就这样当废液白白浪费掉了。缫丝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们和化学工艺专家们有感于从茧衣中固定大量丝胶是大有可为的再生产潜力。怎样使丝胶固定在纤维上面,使它不减少溶解度而达到利用丝胶的目的呢茧丝科技工作者首先和胶体化学打上了交道,从各方面弄清了它的物理、化学反应的性能,经过一系列试验研究,总结出甲醛(HCHO35%的水溶液)和丹宁(CH0O)都是能使丝胶固定的一

 1419种有机物,从而再通过一道道工艺流程,就可制成人造羊毛;用丹宁处理,颜色极似驼毛,故称人造骆驼毛。

 丝氨酸是一种贵重药品。这种丝氨酸也是圆丝氨酸的原料。医学上临床试验证实,圆丝氨酸是一种具有广泛抗生性的新抗生素,是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之一。这两种药物,也都可以从茧衣废料中提取。请想,这岂不是名符其实的废物变宝,宝中取宝吗

 蚕丝生产是我国农家的传统副业,丝绸贸易也是古往今来对外贸易上一直极受世界各国人士欢迎的产品。据外贸报道,1978年我国丝绸出口额是仅次于石油名列第二的大宗商品。在四化建设中,大力发展蚕丝生产,对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有重大的意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直到印染等过程,是蚕丝生产中一套完整的生产环节,既不能脱节,更缺一不可。在统筹安排好发展计划的同时,如果能相应考虑到上述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这对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的经济效益来说,犹如“锦上添花”。

按1978年全国产336万担家蚕茧为基数,出丝率平均以10%计算,即十担鲜茧缫一担生丝,除去汰头、长短吐下脚,一般说一担茧可得蚕蛹80斤左右。这样全年可出蚕蛹2888万担,以26%的干鲜率计算,就能得到75万担干蛹。按照有关试验资料,蛹体中的主成分蛋白质、脂肪和少量磷化物与干蛹成6∶1的比例,这就是说可以获12万担左右的各种氮化物。这12万担左右的氮化物究竟能浸出多少蛹油提炼多少汽油和柴油又能合成多少贵重的药物原料这就要请化工专家们和药物专家们来共同计算了。这样一大注财富吞进鸭肚子里去或甚至白白浪费掉,岂不可惜!40多亿斤桑杆又是多么庞大的人造纤维原料!10多亿斤的桑皮又将造多少纸张!至于枯桑合成各种化合物以及丝胶化学合成物也同样是大笔为国家积累资金的财源。

能用,对宝宝眼睛好,但是做之前要注意消毒。功能: 清热解毒、益脑名目,对流鼻血的人群绝对有效。① 蚕沙别名:蚕砂、原蚕沙、原蚕屎、晚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粪、蚕屎等。 ② 据有关古籍记载,蚕沙有祛风降湿、疗瘙痒、去火、降压、明目、聪耳等功效。对眼疾、心慌、神经衰弱、失眠、偏头痛、高血压、肝火旺、关节炎等症有辅助疗效;本草纲目记载: 蚕沙具有和胃化浊、祛风除湿、凉爽止汗、治头眩、目赤、迎风流泪、湿疹骚痒、外感头痛诸症之功效; ③ 蚕沙可作为中药直接服用,其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脾,胃。中药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肢体不遂,湿痹拘挛,湿疹瘙痒;化湿和胃:用于暑湿伤中之吐泻转筋;

物种名称:桑蚕

学名:BombyxmoriLinnaeus。

别名:家蚕(BombyxmoriL),简称蚕。

科属: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

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就栽桑养蚕,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桑蚕是完全为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桑蚕-起源编辑本段 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形态和习性与今天食害桑叶的野桑蚕(Bombyxmandarina)(见桑树害虫)十分相似,血清沉淀反应强度也相同,杂交能产生正常子代。桑蚕的染色体是28对,野桑蚕则有27对和28对两种类型,一般认为桑蚕与中国的28对型野桑蚕同源。人类最初可能是从桑林中采集原始野生蚕茧取丝利用;随着人类生活的定居和对蚕丝用途的进一步了解而试行在室内养蚕。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野生蚕才逐渐驯化成为具有今天这样经济性状的桑蚕种。桑蚕-生活习性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6-9天蜕一次皮,共需约24-32天,约食下桑叶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桑蚕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桑蚕是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中,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在一年内自然发生的世代数称化性,一年发生1代的称一化性,发生2代的称二化性,发生3代以上的称多化性。热带地区还有终年不滞育的多化性品种。发育的温度范围随发育时期而不同,大致在7~40℃之间,能正常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30℃。桑蚕-形态特征幼虫

长圆筒形,由头、胸、腹3部分构成。头部外包灰褐色骨质头壳,胸部3个环节各有1对胸足;腹部10个环节有4对腹足和1对尾足,第8腹节背面中央有1个尾角;第1胸节和第1至第8腹节体侧各有1对气门。刚孵化的幼虫,遍体着生黑褐色刚毛,体躯细小似蚂蚁,称蚁蚕。蚁蚕借摄食桑叶而迅速长大,体色逐渐转成青白。其体壁的表皮要发生多次脱换,这种现象称蜕皮,是蚕体内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与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蜕皮前,幼虫停止食桑,吐丝于蚕座上,用腹足和尾足固定蚕体,静止不动,称眠。眠是分龄的界限,每眠一次增加1龄。体重和体积随龄期增进而显著增大。蜕皮次数的特性称眠性,受遗传控制,但生活条件的影响也能使眠性发生变化。桑蚕的眠性有三眠、四眠、五眠等;生产上常用的蚕品种是四眠5龄蚕。幼虫生长到5龄第2~3日,可按特征鉴别雌雄:雌蚕在第8和第9腹节腹面各有1对乳白色圆点,称石渡氏腺;雄蚕在第9腹节腹面前缘中央有一乳白色囊状体,称赫氏腺(图2)。5龄生长至极度时,体重约比蚁蚕增加1万倍。此后逐渐减少食桑量以至停食。至前半身呈透明时,称熟蚕,即开始吐丝结茧。结茧过程约需2~3日。幼虫期的长短因蚕品种和饲育条件而异,一般春蚕在24~25℃下约为24~26日,夏秋蚕在26~28℃下约为21~23日。

熟蚕吐丝毕,体躯缩小略呈纺锤形,静止不动,这时称潜蛹(预蛹)。潜蛹是真皮层与旧幼虫表皮分离并形成蛹表皮的时期,约需2日。化蛹蜕皮是蜕皮激素作用的结果。刚蜕皮的蛹呈纺锤形,乳白色,后转深褐色。蛹体分头、胸、腹3部分。雌蛹腹部大而末端钝圆,第8腹节腹面正中线上有1条纵线;雄蛹腹部小而末端尖,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有1褐色小点(图3)。一般蛹体重15~25克。蛹期体内剧烈地进行着幼虫组织器官的破坏,成虫组织器官的发生、形成,以及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等生理过程。化蛹后约14日左右完成成虫发育,这时由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贮存在咽侧体内的羽化激素,因光的刺激而分泌至血液中,约40分钟后蛹便羽化。成虫(蛾)

羽化后的成虫,吐出碱性肠液,以湿润和松解头端茧层,并用胸足拨开茧丝,从茧内钻出。翅初柔软褶叠,随蛾体干燥而展开。全身被覆白色鳞片,头部两侧有1对复眼和1对具触觉和嗅觉的双栉状触角,口器已退化。胸部前、中、后3个胸节腹面各有1对胸足,中胸和后胸背面各有1对翅。腹部雌蛾7节,雄蛾8节。雄蛾外生殖器由幼虫的第9、10腹节变成,雌蛾的外生殖器由第8、9、10腹节变成。交配时雌蛾伸出产卵器,由诱惑腺释放出性信息激素(桑蚕醇和桑蚕醛)引诱雄蛾,交配15~2小时即可产受精卵。一头雌蛾约产卵400~700粒,其中绝大多数在羽化当日产下,至第3日结束。成虫不摄食,交配产卵后约经10日左右自然死亡。卵

椭圆形略扁平,约长11~15毫米,宽10~12毫米,厚05~06毫米,一端稍钝,另一端稍尖,尖端有卵孔,为受精孔道。卵粒大小因蚕品种、饲养条件及蛹期温度而异。卵粒重一般为500~600微克。刚产下时呈淡**,表面隆起,后因卵内水分蒸发和营养物质消耗,卵面中央出现凹陷,称卵涡。正常卵的卵涡椭圆形,死卵呈三角形。卵壳表面有凹凸不平呈多角形的卵纹,还有无数针状呼吸气孔。卵的内容物有卵黄膜、浆膜、卵黄和胚胎等。卵黄膜紧贴在卵壳下面,是一层非细胞的透明薄膜;浆膜在其内侧,是一层大而扁平的多角形细胞。卵黄是胚胎发育的营养源。胚胎在卵黄中偏于卵的一方,头向卵孔一端,不断摄取养分而逐渐发育。 蚕卵分滞育性卵(越年卵)和非滞育性卵(不越年卵)两种。非滞育性卵产下后胚胎不断发育,约经10日即形成蚁蚕孵化;滞育性卵胚胎发育至一定程度即进入滞育期,经冬季低温解除滞育,到翌年春暖时才孵化。蚕卵是否滞育取决于蛹期中雌蛹的咽下神经节能否分泌滞育激素;心侧体激素对滞育也有辅助作用。滞育性卵在进入滞育期时浆膜细胞内形成并沉积色素粒,呈黑褐色;非滞育性卵浆膜细胞内不形成色素,仍为淡**。桑蚕-价值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蚕丝织成绢片、丝带和丝线。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蚕桑也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时对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才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又出现日晒和笼蒸。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元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嘉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国的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文化价值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浙江省吴兴的郊外,发现五千年人人类遗留的东西,其中有古代的丝织品,证明很早以前我国就会养蚕,传说黄帝的妃子螺,教人民种桑树、养蚕、抽丝、织布,让大家有好的衣服穿。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制造的丝织品传到欧洲,当时欧洲人还不会养蚕抽丝,不知道这么美丽的布料是怎麼做出来的,由于欧洲人很喜欢买丝织品,商人要运送很多丝织品到欧洲,於是开辟一条运送丝织品到欧洲的路,这条路称作丝绸之路。

我国广阔的原野上生长着许多桑树,有乔木,也有灌木。在桑树上生息着好几种昆虫,它们取食桑叶或蛀食树干。在些昆虫中,有一种吐丝作茧的鳞翅目昆虫引起了先民的注意,这就是桑蚕。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子。人们发现这种茧壳浸湿后,可以拉出长长的银色丝缕,这丝缕可捻成线,也可织成绸。这比起当时的衣服原料麻布和葛布来,要漂亮得多了。随着先民生活的定居,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蚕茧,即开始了人工饲养,并把蚕移到室内来驯养。 我国除桑蚕外,还有柞蚕、樟蚕、樗蚕、天蚕等。柞蚕(AntheraeapernyiGuerin-Meneville)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原产山东莱州(掖县),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现盛产于辽宁、河南等省。柞蚕最早见于《尔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蚕丝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曾经由官方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其主要饲料树种是栎属(Quercus)各种的叶子。在古人眼里,蚕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这是一个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并赋予丝绸神秘,高贵的人文色彩,使之蕴涵浓厚的哲学意味。丝绸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古老的丝绸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是中国联系世界友谊的纽带,丝绸是友好的使者,历史上多以文绣锦帛作为高级礼品,礼赠友邦,“化干戈为玉帛”以示友好。丝绸文化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锦"是多彩提花丝织物的泛称,锦合"金"、"帛"成字,取锦“织彩为文,其价如金”之意。锦以织造技术复杂,图案古雅,色彩瑰丽成为中国传统丝织物中的精品。家蚕驯育起源的神话

家蚕驯育是我国远古时代不知名的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掌握自然规律而加以利用的事实,但毕竟历史过于悠久而无法追溯到其最早起源,因而就有了各种传说和神话。传说之一,养蚕是黄帝的元妃嫘祖所发明。在《通鉴外纪》中有“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后世祀为先蚕。”这种说法比较普遍,解放前蚕神庙里还供着先蚕西陵氏。另外,《搜神记》中有一神话。相传在太古时代有父女二人,父亲外出打工,仅留下女儿一人和一匹马在家。女儿自己饲养此马。由于贫穷和寂寞,她非常思念打工在外的父亲,就对马戏言:“你要是能把我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马听完此言后便挣脱缰绳而去,径直跑到了父亲打工的地方。父亲见到马后非常惊奇,就牵来骑上。马望着来的方向悲鸣不已。父亲见状,猜测家里有事,就骑马回到家里。畜生有非常之情,所以父亲就更加精心喂养。但马不肯吃食,每见到女儿出入都要喜怒击蹄。父亲觉得奇怪,就悄悄地问女儿。女儿只好如实相告。父亲认为此事有辱家门,就用箭将马射死,把马皮剥下晒在院中。父亲又出门了。女儿与邻家女友来到马皮前,对着马皮嘲笑说:“你一个畜生为什么要娶一个女人呢?招此杀身之祸,何苦呢!”话音刚落,马皮突然飞起,将女儿卷走。邻家女友大惊失色,不敢抢救,只好去告诉父亲。父亲返回后到处寻找,未能找到。数天后,在一棵大树枝上发现了他们。女儿和马皮同时化为蚕,生息于树上,其茧厚大。邻女取而养之。因树为桑树,又因桑与丧同音,故取名为桑蚕,老百姓普遍饲养,即为今天的家蚕。

商业价值

根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植桑养蚕。蚕丝的利用开始于渔猎时代的末期,而养蚕开始于农业时代的初期即黄帝时代。在周朝(公元前1066年~256年)蚕桑生产已成为专业化,并受到官方督察管理。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221年)达到高度发展,蚕丝已成为贫民百姓的日常衣服和自由贸易的物资了。我国各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很多,有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产品,其图案与色彩的美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的蚕丝生产和丝织业达到另一高峰,宋朝年产丝绸达340万匹,统治者对蚕丝业与农耕同样重视。我国古籍中常有“农桑并举”的记载。“一妇不蚕,或受之寒”一成语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蚕业的高度认识。我国古代社会的衣着以丝绸和棉麻来区分贵贱。官员富豪无不以衣锦为荣,成语“衣锦还乡”应运而生。劳动人民则穿棉麻布衣。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以前,丝绢与粮食同样作为人民负担缴纳的实物,朝廷或官府以丝绢作为对有功臣民的赐赏。现今藏族和蒙古族在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礼节中使用丝质(哈达)以表达敬意和祝贺。丝绸业的发展与普及也影响到我国的文化生活,除了有许多描述采桑、养蚕的美好诗句外,成语“作茧自缚”被用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对自己有利,结果反使自己吃亏受累。唐代白居易有“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缚萦。”;宋朝释道原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的诗句。由于蚕一生只吃桑叶,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赞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我国古代蚕丝的发展促成了对外通商和文化交流。早在公元11世纪,蚕种和养蚕技术已传入朝鲜,公元前2世纪传入日本,公元6世纪传入土耳其、埃及、阿拉伯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桑蚕饲养技术是公元6世纪传人欧洲的,所以蚕丝代表东方古代文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丝绸是广受欢迎的商品,它和桑蚕饲养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路经草原、沙漠、绿洲和山川,沿途兴起一批著名的市镇,如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龟兹、疏勤等。张骞从建元3年(公元前138年)到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奉汉武帝刘彻的命令由我国西部出发,到过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一些国家,并建立了联系。丝绸是我国重要的产品,因此,古代西方称长安古都为丝城,称我国为“丝国”。在南方另有丝绸之路,经成都、保山等地到达缅甸与印度;在东部沿海又有徐闻(广东)、合浦(广西)以及蓬莱(山东)、宁波(浙江)等港口通往太平洋诸岛屿和地区。目前,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多个国家与地区饲养家蚕,年产蚕茧约800万担,产丝约5万吨。我国的产茧量和产丝量都占全世界的首位。蚕业分布在除青海、西藏、宁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浙江地区的农民历来都把这种对人类作出很大贡献的昆虫叫做“蚕宝宝”,它吐出来的丝有珍珠之光,即使在化学纤维日新月异的今日,丝织品仍被誉为“纤维女皇”,它具有的一些衣料特性是其他纤维望尘莫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蚕业有着十分光明的前途。 桑蚕-繁殖 雄蚕孵化时即有1对睾丸,5龄开始约形成140~200万条有核精子,到蛹的中、后期还形成大量的无核精子,但后者不能使蚕卵受精。雌蚕孵化时即有1对卵巢;至化蛹后的1~2日,卵巢内的卵巢管迅速长大,挤破卵巢膜而游离于腹腔,约至第 9日形成卵,并向输卵管下移。化蛾前1~2日,卵细胞核进行第1次成熟分裂,到中期停止、待化蛾交配后,精子进入卵内,才使停留在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的卵核因受刺激而继续分裂,至卵产下后约40分钟停止。第2次成熟分裂在卵产下后约60分钟开始,经20分钟完成。卵产下后约2小时,雄核与雌核融合,并开始卵裂。约在产下后15小时,形成胚盘。胚盘在卵孔一侧的部分细胞逐渐增厚成胚带。卵产下后约24小时,胚带脱离胚盘而成胚胎,俗称胚子。残留的胚盘称浆膜。初形成的胚胎只有1层细胞,以后形成外胚层和中胚层2个细胞层,内胚层在胚胎发育后期才出现。滞育卵的胚胎在滞育期间外形变化不大,随着自然温度下降,蚕卵逐渐解除滞育。解除滞育的最适温度为5℃左右,但一般在15℃以下即能逐步解除滞育。中国生产上把蚕卵胚胎从滞育解除开始到孵化,分为15个阶段(见表)。其中,最长期是生产上的关键时期,过了此期胚胎对低温的抵抗力即减弱,故最长期胚胎是冷藏的临界胚胎,又是加温催青的起点胚胎。反转期是幼虫器官和组织形成最旺盛的时期,不但形态上变化显著,在生理上对外界环境条件也很敏感。二化性种在反转期到转青期间受高温、长光照、多湿条件的影响,可促使产滞育卵,否则产非滞育卵。转青期蚁体已基本完成,对低温的抵抗力增强,生产上可通过短期冷藏抑制,以调节收蚁日期。胚胎发育成蚁蚕后,先吐出碱性肠液使卵孔处的卵壳膨软,继而用上颚刻划撕裂成小块吞下,形成孵化孔而爬出。在自然状态下,蚁蚕通常在上午5~9时孵化。桑蚕-养殖技术小蚕饲育

塑料薄膜覆盖育:用于1~3龄蚕饲育。1~2龄上盖下垫聚乙烯塑料薄膜,四周包折。眠中不盖,蚕饷食后继续覆盖。3龄只盖不垫,薄膜上如凝有雾滴,给桑前擦拭后,再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1~3龄蚕的小蚕期共育。采集桑叶应按照叶位和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采摘桑叶的时间宜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避免在高温烈日下采叶。1~2龄稚蚕给桑要切叶,切叶通常以蚕体2倍见方为标准。每龄少食期和将熟期适当地控制给桑量,盛食期充分饱食。塑料薄膜覆盖育每日可给桑4次。每次给桑量的多少,主要根据蚕的发育、食欲及残桑程度灵活掌握,如果上次给的桑吃尽,下次量可稍增,反之则减少给桑量。小蚕期吃桑只占全龄食桑的5%。给桑方法:给桑前先匀蚕、整座,使蚕分布均匀。1盒蚕种最大蚕座面积:1龄007~12米2,2龄16~4米2,3龄4~10米2。除沙就是将蚕座上的残桑、蚕的排泄物等除掉。在眠前的一次除沙称为眠除,眠起后第一次除沙为起除,其他时间的除沙叫中除。眼前处理包括适时加眠网、进行眠除,使环境干燥。蚕儿发育不齐时要进行提青和分批,并将青头蚕放温度偏高处,勤给良桑,使其赶上大批。起蚕适时饷食,90%~95%的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即为饷食适量。饷食叶适熟偏嫩、新鲜。小蚕期在给桑前将生石灰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起蚕、将眠各一次。

壮蚕饲育及上蔟

4龄至多龄称为大蚕。大蚕期需防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并饱食良桑。桑叶须储存在阴凉、保湿、清洁卫生的储桑室内,平摊于地面上。宜早晨采桑,储备一天用量为宜。4、5龄蚕吃片叶或芽叶,每昼夜给桑4~5次。4龄占全龄用桑量的10%,5龄占85%,尤其是5龄第三天后吃桑很猛,要达到良桑饱食。当遇高温干燥天气,桑叶含水率低,往桑叶上喷水后喂蚕,水要清洁,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蚕期要及时扩座和分匾。除沙是大蚕期卫生防病的重要工作,要用网除沙,不要用手抓蚕。小蚕防病一号在收蚁及2、3龄起,大蚕防病一号在4、5龄起及见熟蚕时,各撒药粉1次。如有蚕病发生,每天撒1次。用法:给桑前将药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10分钟后给桑。生石灰在1龄起蚕消毒。2~4龄起蚕、将眠蚕各消毒1次。5龄起蚕、龄中、将熟蚕各消毒1次。在给桑前将生石灰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要求与大、小蚕防病一号使用间隔3小时以上。蚕室门口每天撒生石灰粉,进出更衣换鞋,病死蚕不能乱丢,要放入石灰罐中集中烧毁。喂蚕、除沙前后要洗手。蚕沙放到远离蚕室的地方发酵,不可直接施入桑园。编织布蚕台育,可在蚕架上放小木条,在木条上铺编织布养蚕。蚕台养蚕除沙时,用卷网除沙效果很好。方法是蚕网卷至蚕台的一半,将底下的蚕沙扫除倒掉,然后放开卷网,再对另一半除沙。条桑育是将伐下的桑条连同叶片一起放到蚕座上喂蚕。可在蚕台上喂养,也可在地面上成畦状喂养(地面先撒25%乐果粉防蚂蚁,并撒一层石灰粉)。塑料大棚养蚕,即节省蚕室,也可加大棚室利用率。一般33米×10

古籍中的没药散简介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没药散处方没药(一两)独活(一两半)晚蚕沙(微炒一两半)芎藭(一两半)防风(去芦一两)蔓荆子(一两)当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