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描写大唐盛世的诗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急求描写大唐盛世的诗词!!!!!!,第1张

1、《忆昔二首》

唐代: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

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

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

洒血江汉身衰疾。

译文: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

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2、《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译文: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

飘摇着的虫丝有百尺长,都绕在树上,一群娇小的鸟儿朝着花啼叫。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树,银色的台子,在阳光下映出许多颜色。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梁家的画阁高大入天,汉武帝建的铜柱高耸触云。

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

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最恨帐前绣着孤鸾,愿将门帘贴上双飞的绕着花木梁的燕,帷幔和翠色的羽被被撒上郁金香料。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新月状的图形。

一个个额头涂着嫩**新月状图形、唇红齿白的美女随车出游,她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轻浮子弟骑着白底青点的马,盘龙纹的铰链圈着车里坐着歌女。不久御史府前静得可以听到乌鸦的叫声,廷尉府门前的树上有雀鸟想休息。

车上隐约可以看到府第旁的豪华道路,车上的帷幕隐没了远处坚固河堤。有人在杜陵北打猎,有人在渭桥的西边刺杀官吏,后来带着宝剑的刺客都被吸引入住妓院,和妓女共宿。娼客日夜想着妓女,她们婉转的歌声和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充溢着房间。

娼客每晚都和漂亮如月的妓女行乐,到早晨骑着马像行云。娼客脚下的路连着妓院,长安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市场相连接。孱弱的翠柳、槐枝垂在地上,车马杂沓的热闹声音也在夜晚响起了。禁军的骑队来了,他们在妓院饮酒。

妓女美丽的衣裳为他们而解开,舞蹈也为他们而跳起。显贵的人做起将相,左右在皇帝身边而不相让。权贵将相容不下贤臣,处处排挤他们。专权的人自以为是英雄豪杰,骑着马得意洋洋。妓女认为自己的舞蹈之技优于千古,枭雄认为自己的富贵超过五公。

世间的事必定会有大改变,昔日的豪华府第,只见几棵青松。汉代扬雄,仕途失意后,甘于寂寞,年年岁岁潜心著书,终于以文章名世。只有凄静的南山一些桂花在纷飞,点点打在人的衣上。

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4、《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唐代: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译文: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绣幕里夜间闪烁着的红烛就像闹市,白天里施着的舞裙活像天空的彩霞。担心是宴会罢了美女也随之而星散,管它扬子江那头一轮皓月是否西斜。

5、《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韦庄有一首诗描绘了大唐盛世的美景: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繁荣昌盛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令人钦羡的丰富绚烂的唐代美食革命,其中以茶文化的形成和生食文化的大发展为重要的体现。

1.唐朝百姓吃生食的习惯

自唐朝以后,便有许多古籍记载南方的生食习惯。隋唐统一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南方的情况便陆续得到记载反映。《云南志蛮夷风俗》记载了云南地区人们怎么吃生鹅肉的方法,他们把生鹅肉切成小方块,拌以生胡椒、鸡椒等调料。《云南通志》说:"或肉或鱼,切而啮之,以五色蔬酥、五盐椒和蒜,食以为敬客。"唐朝时,吃生食的习惯还与祭祀不可分,由这一习惯还衍生出了"歃血为盟"这一成语。

生活在沿海沿江地区的人们,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食用生鱼肉的习惯,他们经常用生鱼宴招待最尊贵的客人。唐代韩愈的诗里曾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潮汕地区吃生鱼的习俗,唐贞元十四年,韩愈因上谏得罪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当他一个河南人初到南方,看到当地生食海鲜的情况,感觉十分新鲜。

他迫不及待地给好友元稹写诗,一一向他介绍潮州人喜食的海鲜,有章鱼、蚝、蒲鱼、蛇等,还有数十种他叫不上名字的海生物。生食海鲜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日本人吃生食的传统是受了古代中国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日本人爱吃生鱼片、寿司等,于是,他们便将日本人视为吃生食的鼻祖,其实不然。先秦时期,我国就把生鱼肉作为款待有功之士的珍馐,汉魏六朝普遍食用,因张翰而成为文化原型,唐代风气最盛。

唐代的鱼脍种类、鱼脍保存都值得一提。唐代《膳夫经手录》写道鱼脍的选料以鲫鱼为最佳,鳊、鲂、鲷、 鲈、次之,鲚、鮇、魿、黄、竹五种又次之,这是长期的经验总结。除此之外,唐朝人还发明了给生鱼片杀菌的方法,他们用"胡荽、芜荑酱、卤汁"这 类具有解毒杀菌功能的佐料。

日本曾十六次遣使到唐学习文化礼仪、政治制度、佛学、音乐、茶道、造纸、造船等技艺,作为生活中一部分的饮食也可能是其学习的内容。遣唐使中的请益生原本就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他到唐学习的时间很短,这些人中可能有人学习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术;日本遣唐使到达唐王朝的待遇等同于唐代的藩属,在饮食上必定很精当,这是大国的待客之道,鱼脍也可能是宴请遣唐使的一道菜。

不过,由于资料匮乏,上述两种想法没有得到证实。据《旧唐书》和《续日本纪》记载,唐王朝曾派人去日本,其中有些人后来定居日本,并接受了天皇的赐姓和授官,这些赐姓的唐人之后长期生活在日本,其在唐朝的饮食习惯必定继续保留,鱼脍文化是否有可能通过这 些人传到日本,亦苦无资料证实。

我国食鱼脍的传统自始至终没有断裂,只因斫脍人的稀缺、生食鱼脍引起身体疾病等原因,使鱼脍文化渐渐从全国范围内缩减到局部区域,久而久之 被人遗忘,令人产生了生鱼片乃日本所独有的错觉。

2唐代饮茶之风盛行

出了敢吃生食外,中国饮食对世界饮食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对茶叶与饮茶风气的推广。茶叶在现在己经成为与咖啡、可可并肩的世界性三大无酒精饮品,并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惯与传统。

"茶"这一饮品在先秦之时就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人们所食用,汉代以后开始自巴蜀向长江地区传播,但直到隋唐之时,饮茶之风才摆脱了南方一隅而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成为世人喜爱之物。唐代不仅是饮茶之风盛行之时,也是饮茶之风向域外不断传播之时,是茶叶成为世界饮品的开端之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唐代的茶酒业均获得了快速发展。唐人饮茶风习日炽,尤其是中唐以后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日益壮大,茶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茶在唐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流行风尚。可是,社会是复杂多样的,由于生活境遇、社会身份、经济条件和文化素养的不同,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实际生活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唐人茶生活当然也不例外。

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贵族吃茶多用金杯玉盏;而在简陋的农家,虽然没有昂贵的餐具用来吃茶,茶也是必备的饮品。难怪诗人岑参发出"然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的感慨。因而,在唐代既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的盛况,也有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景象。

总之,尽管各阶层饮茶的方式和品位确实有较大差异,但唐人对饮茶的推崇却是显而易见的。在唐代不仅内地有饮茶这一习俗,同时饮茶之风还拓展到了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外地区,贞观十五年,随着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茶叶传入西藏地区。与此同时,茶也向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据《新唐书陆羽传》回纥大量消费茶叶。这也是历史上茶马交换的开始,后来更是逐渐发展为茶马互市。日本高僧最澄由中国研习佛教归国,把茶种带回日本,种植于近江。次年,高僧空海又从中国带走茶籽,在日本各地种下,还把制茶常识传在日本传播。不仅日本茶道受中国影响颇深,朝鲜、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茶文化亦可以从唐代茶文化中找到源头。

3 唐代文人"煎茶"时的讲究

中国人的饮茶行为很是久远,但茶在唐以前往往更多只是作为解渴、提神的一种普通饮品,那吋,茶还达不到文化上的高度与深度。但随着唐人茶生活的普及与风行,陆羽等好茶的文化人对茶的钟爱、研究和总结,茶文化的奠基之作《茶经》应运而生。它是人们喝茶喝到一定阶段,需要某种总结与提升,好茶的文化人肩负起了这份责任,最终凝结成书。其中记载了茶叶的煮饮是文人茶生活的核心内容。其中歩骤规范,讲究也多。

第1, 择地点。煮饮茶汤总是需要一定的场所,因而环境的选择显得很重要。在唐代,文人雅士们对煎茶的地点选择也很有讲究,他们希望能在自然幽静的环境中能更好地品茗高谈,以旷心境。刘言史在他《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中就对他和友人不辞辛劳,在郊外取水煎茶做了详细地描述:"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可以活高人。"他们将这种行为视为乐趣,自诩为风流雅事,可见当时对于煎茶之地的选择也是一种时尚。

第二,择器具。煎茶要使用专门的器具。陆羽在《茶经》中用了一章的篇幅,详列了种煎茶饮茶用具,并在每件用具下,写明了制作原料、方法、规格及用途,可见煎茶在文人生活中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的。唐代文人们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选用青色的越瓷饮茶。当然,除越瓷外,文人们在各自的品茗实践中也会依个人喜好选用其他地区的器具。如秦韬玉《采茶歌》中用了岗瓯,可见,对于唐代文人来说,煎茶器具的选择可以体现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品位,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经过思考。

第三,择水火。唐代文人对煎茶的讲究还体现在他们对煎茶水火的讲究上。陆羽《茶经》就讨论煎茶水的档次,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代《煎茶水记》中记载了一个叫刘伯会的人,他品鉴了全国的水源,最后得出扬子江南零水第一的结论。相较用水,唐人煮茶对火的要求也不简单。《茶经》提到煎茶最好应该使用炭火,这样煎出的茶可以飘香万里。

第四,择佐料。古人煎茶喜欢在水沸前加入佐料,唐人虽然也有这种习俗。但是这一习俗受到了茶圣陆羽的批评,他认为过多的作料会使茶如同沟渠间弃水,反而损害了茶的本味,故而只是在汤水第一沸时略调之以盐味。后来,在唐代文人群体中,很多人也越来越重视茶本身纯粹的味道,表现在品饮中便是逐渐掘弃了放佐料这一习俗。

在这种煎茶的过程中,反映了唐代的文人雅士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可以说,这已成为他们追求艺术美,以文人自我标榜和要求的一种重要手段。精致的饮茶习惯反映出的则是文人们对生活的讲究热爱,对茶文化的推崇与引领。

结语

在中国,饮食足以堪当文化一词,中国人的吃喝绝非单纯解决口渴与饥饿的问题,饮食中更多的充溢着讲究与内涵,反映出的是国人的生活状态与思想观念。而这场美食革命生动地体现了唐朝文化的包容性,煎茶与吃生食体现在人们的小生活中,充满活力,与时代相称。

古代称男人为“君”,与之对应的女性称呼是“淑女”。

在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第一首诗《国风·周南·关雎》,就有君子、淑女的称呼。

《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释义: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扩展资料:

古代女子的别称有很多,主要有:红袖、红裙、红粉、粉黛、蛾眉、青娥、红颜、裙钗、巾帼、婵娟等。

1、红袖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唐代: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释义: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2、红裙

《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唐代:白居易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释义:

五年悠哉游乐的时光仿佛只是朝夕,在某天,如同天上的浮云般,一下子消散了。那共同抚琴、作诗、饮酒的友人们都弃我而去,这风花雪月之时,最是我想念你的时候。

多少次,我们一起伴着公鸡啼鸣醒来;也有过骑在马上,两人为美人作诗的事情。听到歌姬在暮色里合着雨声的那曲调沧桑的歌曲,我又想到,自从在江南分别的那天,到现在还没听到你的消息。

3、红粉

《春思二首其二》唐代:贾至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释义: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4、粉黛

《长恨歌》(节选)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释义:

唐明皇爱好女色一直在寻找绝色美女,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的。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养在深闺之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5、青娥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唐代: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释义:

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绣幕里夜间闪烁着的红烛就像闹市,白天里施着的舞裙活像天空的彩霞。担心是宴会罢了美女也随之而星散,管它扬子江那头一轮皓月是否西斜。

——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晚迎秋露一枝新,

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以何在,

向风偏牧艳阳人。赏析“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意谓桃花李花开得鲜艳靓丽,引得人人们纷纷前来观赏,以致树下踩出了小路。杜牧在这首诗中用此典故,却一反其念,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和开花时间之长,极有新意。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所谓“反常”必须以“合道”为前题,方能构成奇趣。这首被人们誉为咏紫薇诗中的佳作,由于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使人玩味不已,杜牧便得到了“杜紫薇”的雅称。译文傍晚的秋露洗净了花枝,

烂漫的花朵占尽了天时;

春风桃李繁华早就不再,

艳阳伴我从暮春到秋日。赏析紫薇在中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隆中的三顾堂内,庭院中就有两株紫薇。《群芳谱》云:“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以手爪其肤,彻顶动摇,故名怕痒花。四五月始花开,接续可至八九月,故又名百日红。省(中书省)中多植此花,取其耐久且烂漫可爱也。祝和父云,此木生林野,自唐家置丝纶,托根其下,常陪词臣挥帝制,因号紫薇。

盛夏季节,芳菲实歇,那万绿成荫、串串成穗的紫薇花,却顶着炎阳,吐出灿烂如火的花朵,由下而上,渐次叠方,微风吹来,花枝颤动,娇姿艳色,风致可人。紫薇花开了,紫色、纯白、紫红、粉红、桃红、暗紫等各种颜色变化多端、争相竞艳,成为夏日的一抹亮色。紫薇花有多种颜色,花白色者,名银薇,紫中带蓝者名翠薇,红色者名红薇。其紫花者为正色,色彩虽多,但却仍以紫,故统称为紫薇。古人有许多对紫薇的赞词。唐诗人刘禹锡有《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云:“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几岁自荣乐,高情方叹嗟。有人移上苑,犹足占年华。”紫薇似古代结于腰间的绶带,故亦称紫绶花。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常言道:“花无百日红”,而紫薇自夏吐艳,持续到秋,超过百日,故又有“百日红”的美称,“满堂红”的雅号。唐诗人孙鲂《甘露寺紫薇花》有:“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诗句。夕阳的光照里有一种紫色灿烂,平凡却高贵,和谐却美丽,但都是真实的。紫薇寿命也长,五百年以上树龄的紫薇,仍繁花似锦。赤日炎炎,火伞高张,盛夏的庭园,绿稠红稀,花事疏淡。五彩缤纷的紫薇,却在这时吐出一片繁英。层层叠叠温润的紫穗,几十朵、上百朵亲切地芬芳在枝条上,静静地、淡淡地如一抹清凉圣美的晚霞。每届花时,繁葩密缀,堆锦簇绣,远望似晴霞艳艳,若绛雪霏霏,缤纷绚烂, 极具浪漫诗情;近观纤秀的花朵,轻盈柔婉,微风掠过,夭娇颤动,舞燕惊鸿,妍姿妙态难以尽述。可见古人对紫薇偏爱是有理由的。紫薇树姿优美,枝干屈曲,幼龄时尚有外皮,以后逐年剥落,露出细腻光滑的树干,成年后不再生出表皮,终年玉肌润肤,如玉石镂成,别具风韵,因此又有“无皮树”的俗称。北方人叫它“猴剌脱”,意思是树干光滑连猴子也爬不上去。紫薇也叫“怕痒树”,人们见了,都不禁喜爱地去抚摸它一下,这时,全树的枝条都会随之而摇,就象一位护痒的人被挠了腋下,全身都笑得发颤,漫天飞舞的花瓣雨带着馨香随即就飘扬开来。那千娇百媚的颤动,那风轻弄影的柔姿,那一瞬的灿烂,是其它花木所不及的。

唐诗人李商隐有《临发崇让宅紫薇》诗:“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在初秋的晨露里,紫薇繁盛而轻盈,似彩霞萦绕于翠叶之间,纯净的淡紫色,仿佛未经受一点世俗的沾染,是那样的清爽。它默默的绽放,处处紫英灼灼,烂漫如火,燃烧着内心的激情。紫薇花,是最有感情的树,它高贵典雅、温婉内敛,花儿不肯凋谢,是怀着希望等待人来欣赏吧,如今赏花人就要离去,花儿也不必再开得那么艳了。几番秋雨后,紫薇的绿叶飞尽了翠色,经霜转红。天已经蓝得明净坚挺,生命等待着最后的一瓣紫薇花片飘下,丰满的日子便如紫薇花次第绽放在心田……

春日退朝

紫陌夜来雨,南山朝下看。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

瑞气转绡縠,游光泛波澜。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

蜀先主庙(汉末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

仙院御沟东,今来事不同。门开青草日,楼闭绿杨风。

将犬升天路,披云赴月宫。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观八阵图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

波涛无动势,鳞介避馀威。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盛事以俟采诗者

长安铜雀鸣,秋稼与云平。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昼居池上亭独吟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

早忝金马客,晚为商洛翁。知名四海内,多病一生中。

举世往还尽,何人心事同。几时登岘首,恃旧揖三公。

门下相公荣加册命,天下同欢忝沐眷私,辄感申贺

册命出宸衷,官仪自古崇。特膺平土拜,光赞格天功。

再佩扶阳印,常乘鲍氏骢。七贤遗老在,犹得咏清风。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秋江晚泊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鹰至感风候,霜馀变林麓。孤帆带日来,寒江转沙曲。

戍摇旗影动,津晚橹声促。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湖州崔郎中曹长寄三癖诗自言癖在诗与琴酒…四韵以谢之

视事画屏中,自称三癖翁。管弦泛春渚,旌旆拂晴虹。

酒对青山月,琴韵白苹风。会书团扇上,知君文字工。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

籍通金马门,家在铜驼陌。省闼昼无尘,宫树朝凝碧。

荒街浅深辙,古渡潺湲石。唯有嵩丘云,堪夸早朝客。

登陕州北楼却忆京师亲友

独上百尺楼,目穷思亦愁。初日遍露草,野田荒悠悠。

尘息长道白,林清宿烟收。回首云深处,永怀乡旧游。

途中早发

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水流白烟起,日上彩霞生。隐士应高枕,无人问姓名。

陕州河亭陪韦五大夫雪后眺望因以留别与韦有…迁贬而归

雪霁太阳津,城池表里春。河流添马颊,原色动龙鳞。

万里独归客,一杯逢故人。登高向西望,关路正飞尘。

城东闲游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罢郡归洛阳闲居

十年江海守,旦夕有归心。及此西还日,空成东武吟。

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

晚泊牛渚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宴坐白云端,清江直下看。来人望金刹,讲席绕香坛。

虎啸夜林动,鼍鸣秋涧寒。众音徒起灭,心在净中观。

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视身如传舍,阅世似东流。

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

前年牧锦城,马蹋血泥行。千里追戎首,三军许勇名。

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董生奉内典)

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馀。

欹枕昼眠静,折巾秋鬓疏。武皇思视草,谁许茂陵居。

咏庭梅寄人(一作庭梅咏寄人)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出震清多难,乘时播大钧。操弦调六气,挥翰动三辰。

运偶升天日,哀深率土人。瑶池无辙迹,谁见属车尘。

凤翣拥铭旌,威迟异吉行。汉仪陈秘器,楚挽咽繁声。

驻綍辞清庙,凝笳背直城。唯应留内传,知是向蓬瀛。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挽歌三首

宝历方无限,仙期忽有涯。事亲崇汉礼,传圣法殷家。

晚出芙蓉阙,春归棠棣华。玉轮今日动,不是画云车。

任贤劳梦寐,登位富春秋。欲遂东人幸,宁虞杞国忧。

长杨收羽骑,太液泊龙舟。惟有衣冠在,年年怆月游。

讲学金华殿,亲耕钩盾田。侍臣容谏猎,方士信求仙。

虹影俄侵日,龙髯不上天。空馀水银海,长照夜灯前。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继体三才理,承颜九族亲。禹功留海内,殷历付天伦。

调露曲常在,秋风词尚新。本支方百代,先让棣华春。

月落宫车动,风凄仪仗闲。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

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圣情悲望处,沉日下西山。

享国十五载,升天千万年。龙镳仙路远,骑吹礼容全。

日下初陵外,人悲旧剑前。周南有遗老,掩泪望秦川。

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

雕弓封旧国,黑弰继前功。十年镇南雍,九命作司空。

池台乐事尽,箫鼓葬仪雄。一代英豪气,晓散白杨风。

阴山贵公子,来葬五陵西。前马悲无主,犹带朔风嘶。

汉水晋山郭,襄阳白铜鞮。至今有遗爱,日暮人凄凄。

伤丘中丞

邺下杀才子,苍茫冤气凝。枯杨映漳水,野火上西陵。

马鬣今无所,龙门昔共登。何人为吊客,唯是有青蝇。

河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三首

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令尹自无喜,羊公人不疑。

天归京兆日,叶下洞庭时。湘水秋风至,凄凉吹素旗。

丹旐发江皋,人悲雁亦号。湘南罢亥市,汉上改词曹。

表墓双碑立,尊名一字褒。尝闻平楚狱,为报里门高。

返葬三千里,荆衡达帝畿。逢人即故吏,拜奠尽沾衣。

地得青乌相,宾惊白鹤飞。五公碑尚在,今日亦同归。

哭王仆射相公(名播,时兼盐铁,暴薨)

子侯一日病,滕公千载归。门庭怆已变,风物澹无辉。

群吏谒新府,旧宾沾素衣。歌堂忽暮哭,贺雀尽惊飞。

伤韦宾客(自工部尚书除宾客,一作伤韦宾客缜)

韦公八十馀,位至六尚书。五福唯无富,一生谁得如。

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海内时流尽,何人动素车。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雁鹜群犹下,蛙螟衣已生。

竹丛身后长,台势雨来倾。六尺孤安在,人间未有名。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

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故人云雨散,满目山川多。

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前欢渐成昔,感叹益劳歌。

初至长安(时自外郡再授郎官)

左迁凡二纪,重见帝城春。老大归朝客,平安出岭人。

每行经旧处,却想似前身。不改南山色,其馀事事新。

岁杪将发楚州呈乐天

楚泽雪初霁,楚城春欲归。清淮变寒色,远树含清晖。

原野已多思,风霜潜减威。与君同旅雁,北向刷毛衣。

鹤叹二首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

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谁怜好风月,邻舍夜吹笙。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

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

答白刑部闻新蝉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和裴相公寄白侍郎求双鹤

皎皎华亭鹤,来随太守船。青云意长在,沧海别经年。

留滞清洛苑,裴回明月天。何如凤池上,双舞入祥烟。

终南秋雪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和乐天早寒

雨引苔侵壁,风驱叶拥阶。久留闲客话,宿请老僧斋。

酒瓮新陈接,书签次第排。翛然自有处,摇落不伤怀。

曲江春望

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

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车斜四韵)

何处深春好,春深万乘家。宫门皆映柳,辇路尽穿花。

池色连天汉,城形象帝车。旌旗暖风里,猎猎向西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阿母家。瑶池长不夜,珠树正开花。

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层城十二阙,相对日西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执政家。恩光贪捧日,贵重不看花。

玉馔堂交印,沙堤柱碍车。多门一已闭,直道更无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大镇家。前旌光照日,后骑蹙成花。

节院收衙队,球场簇看车。广筵歌舞散,书号夕阳斜。

何处深春多,春深贵戚家。枥嘶无价马,庭发有名花。

欲进宫人食,先薰命妇车。晚归长带酒,冠盖任倾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恩泽家。炉添龙脑炷,绶结虎头花。

宾客珠成履,婴孩锦缚车。画堂帘幕外,来去燕飞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京兆家。人眉新柳叶,马色醉桃花。

盗息无鸣鼓,朝回自走车。能令帝城外,不敢径由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刺史家。夜阑犹命乐,雨甚亦寻花。

傲客多凭酒,新姬苦上车。公门吏散后,风摆戟衣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羽客家。芝田绕舍色,杏树满山花。

云是淮王宅,风为列子车。古坛操简处,一径入林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小隐家。芟庭留野菜,撼树去狂花。

醉酒一千日,贮书三十车。雉衣从露体,不敢有馀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富室家。唯多贮金帛,不拟负莺花。

国乐呼联辔,行厨载满车。归来看理曲,灯下宝钗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豪士家。多沽味浓酒,贵买色深花。

已臂鹰随马,连催妓上车。城南踏青处,村落逐原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贵胄家。迎呼偏熟客,拣选最多花。

饮馔开华幄,笙歌出钿车。兴酣樽易罄,连泻酒瓶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唱第家。名传一纸榜,兴管九衢花。

荐听诸侯乐,来随计吏车。杏园抛曲处,挥袖向风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家。能偷新禁曲,自剪入时花。

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从来不堕马,故遣髻鬟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幼女家。双鬟梳顶髻,两面绣裙花。

妆坏频临镜,身轻不占车。秋千争次第,牵拽彩绳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兰若家。当香收柏叶,养蜜近梨花。

野径宜行乐,游人尽驻车。菜园篱落短,遥见桔槔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老宿家。小栏围蕙草,高架引藤花。

四字香书印,三乘壁画车。迟回听句偈,双树晚阴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种莳家。分畦十字水,接树两般花。

栉比栽篱槿,咿哑转井车。可怜高处望,棋布不曾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稚子家。争骑一竿竹,偷折四邻花。

笑击羊皮鼓,行牵犊颔车。中庭贪夜戏,不觉玉绳斜。

赠眼医婆罗门僧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海门潮别浩初师

前日过萧寺,看师上讲筵。都上礼白足,施者散金钱。

方便无非教,经行不废禅。还知习居士,发论侍弥天。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兼遣报君知之句

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赠乐天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以寄

湖上收宿雨,城中无昼尘。楼依新柳贵,池带乱苔青。

云水正一望,簿书来绕身。烟波洞庭路,愧彼扁舟人。

秋夕不寐寄乐天

洞户夜帘卷,华堂秋簟清。萤飞过池影,蛩思绕阶声。

老枕知将雨,高窗报欲明。何人谙此景,远问白先生。

冬日晨兴寄乐天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答乐天见忆

与老无期约,到来如等闲。偏伤朋友尽,移兴子孙间。

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唯馀忆君梦,飞过武牢关。

和乐天诮失婢榜者

把镜朝犹在,添香夜不归。鸳鸯拂瓦去,鹦鹉透笼飞。

不逐张公子,即随刘武威。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商山紫芝客,应不向秋悲。

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

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

洛水碧云晓,吴宫黄叶时。两传千里意,书札不如诗。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

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

几岁自荣乐,高情方叹嗟。有人移上苑,犹足占年华。

令狐相公俯赠篇章斐然仰谢

鄂渚临流别,梁园冲雪来。旅愁随冻释,欢意待花开。

城晓乌频起,池春雁欲回。饮和心自醉,何必管弦催。

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

公来第四秋,乐国号无愁。军士游书肆,商人占酒楼。

熊罴交黑槊,宾客满青油。今日文章主,梁王不姓刘。

和令狐相公入潼关

寒光照旌节,关路晓无尘。吏谒前丞相,山迎旧主人。

东瞻军府静,西望敕书频。心共黄河水,同升天汉津。

和令狐相公寻白阁老见留小饮因赠

傲士更逢酒,乐天仍对花。文章管星历,情兴占年华。

宦达翻思退,名高却不夸。惟存浩然气,相共赏烟霞。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见忆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

照耀楼台变,淋漓松桂清。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虚声。

和令狐相公以司空裴相见招南亭看雪四韵

重门不下关,枢务有馀闲。上客同看雪,高亭尽见山。

瑞呈霄汉外,兴入笑言间。知是平阳会,人人带酒还。

和郓州令狐相公春晚对花

朱门退公后,高兴对花枝。望阙无穷思,看书欲尽时。

含芳朝竞发,凝艳晚相宜。人意殷勤惜,狂风岂得知。

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怀见寄

前陪看花处,邻里近王昌。今想临戎地,旌旗出汶阳。

营飞柳絮雪,门耀戟枝霜。东望清河水,心随艑上郎。

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令狐相公书问兼…形于短篇以申仰谢

远守宦情薄,故人书信来。共曾花下别,今独雪中回。

纸尾得新什,眉头还暂开。此时同雁鹜,池上一徘徊。

酬令狐相公秋怀见寄

寂寞蝉声静,差池燕羽回。秋风怜越绝,朔气想台骀。

相去数千里,无因同一杯。殷勤望飞雁,新自塞垣来。

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

书信来天外,琼瑶满匣中。衣冠南渡远,旌节北门雄。

鹤唳华亭月,马嘶榆塞风。山川几千里,惟有两心同。

酬令狐相公岁暮远怀见寄(依韵)

别侣孤鹤怨,冲天威凤归。容光一以间,梦想是耶非。

芳讯远弥重,知音老更稀。不如湖上雁,北向整毛衣。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荀令园林好,山公游赏频。岂无花下侣,远望眼中人。

斜日渐移影,落英纷委尘。一吟相思曲,惆怅江南春。

酬令狐相公首夏闲居书怀见寄

蕙草芳未歇,绿槐阴已成。金罍唯独酌,瑶瑟有离声。

翔泳各殊势,篇章空寄情。应怜三十载,未变使君名。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

数丛如雪色,一旦冒霜开。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

思深含别怨,芳谢惜年催。千里难同赏,看看又早梅。

酬令狐相公季冬南郊宿斋见寄

坛下雪初霁,南城冻欲生。斋心祠上帝,高步领名卿。

沐浴含芳泽,周旋听佩声。犹怜广平守,寂寞竟何成。

贞元中侍郎舅氏牧华州时余再忝科第前后…因成篇题旧寺

曾作关中客,频经伏毒岩。晴烟沙苑树,晚日渭川帆。

昔是青春貌,今悲白雪髯。郡楼空一望,含意卷高帘。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令狐相公见示题洋州崔侍郎宅双木瓜花顷…来什辄成和章

金牛蜀路远,玉树帝城春。荣耀生华馆,逢迎欠主人。

帘前疑小雪,墙外丽行尘。来去皆回首,情深是德邻。

和令狐相公春早朝回盐铁使院中作

柳动御沟清,威迟堤上行。城隅日未过,山色雨初晴。

莺避传呼起,花临府署明。簿书盈几案,要自有高情。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令狐相公频示新什早春南望遐想汉中因抒短章以寄情愫

军城临汉水,旌旆起春风。远思见江草,归心看塞鸿。

野花沿古道,新叶映行宫。惟有诗兼酒,朝朝两不同。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酬乐天闲卧见寄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

寒夜阴云起,疏林宿鸟惊。斜风闪灯影,迸雪打窗声。

竟夕不能寐,同年知此情。汉皇无奈老,何况本书生。

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

祖帐临伊水,前旌指渭河。风烟里数少,云雨别情多。

重叠受恩久,邅回如命何。东山与东阁,终异再经过。

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

旧托松心契,新交竹使符。行年同甲子,筋力羡丁夫。

别后诗成帙,携来酒满壶。今朝停五马,不独为罗敷。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

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君酒何时熟,相携入醉乡。

秋中暑退赠乐天

暑服宜秋著,清琴入夜弹。人情皆向菊,风意欲摧兰。

岁稔贫心泰,天凉病体安。相逢取次第,却甚少年欢。

乐天池馆夏景方妍白莲初开彩舟空泊唯邀缁侣因以戏之

池馆今正好,主人何寂然。白莲方出水,碧树未鸣蝉。

静室宵闻磬,斋厨晚绝烟。蕃僧如共载,应不是神仙。

酬乐天感秋凉见寄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声。槿衰犹强笑,莲迥却多情。

檐燕归心动,鞲鹰俊气生。闲人占闲景,酒熟且同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