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的功效与禁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6收藏

荆芥的功效与禁忌,第1张

荆芥的功效与禁忌

 荆芥的功效与禁忌,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独特热衷的美食,其中河南就对荆芥非常的沉迷,尤其是在夏天,每天吃饭都离不开荆芥,这种对荆芥的喜爱是深入骨髓的,以下分享荆芥的功效与禁忌。

荆芥的功效与禁忌1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荆芥的主要功效有祛风、解表、透疹和止血。荆芥能够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喉咙肿痛等症状。荆芥还可以治疗麻疹、痈肿、疮疥、便血、崩漏等疾病。荆芥是一种常用的解热药,能够散风热、清头目。

 《本草纲目》记载,荆芥作枕可以去头项风,与石膏末一起服用能够去风热头痛。《本经逢原》记载,荆芥能够治疗产后出血。《本草从新》记载,荆芥能发汗、散风湿、利咽喉。

 荆芥的禁忌。有表虚自汗、阴虚头痛症状的患者不可以服用荆芥。《药性论》记载,长期服用荆芥容易导致口渴。《苇航纪谈》记载,服用荆芥期间,患者不可以吃鱼肉。《纲目》记载,服用荆芥期间不可以吃驴肉和鳞鱼。《本草经疏》记载,表虚有汗的患者不可以服用荆芥。

 本文介绍了荆芥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荆芥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能够治疗多种疾病。荆芥的主要功效是镇痰、祛风、凉血,是一种解热要。荆芥的药用价值虽然很高,但也有不少禁忌。荆芥的粉末呈黄棕色,购买时要认真辨别。荆芥需密封放置,不可受潮。

  荆芥的禁忌

 荆芥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两经,它具有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等功效。 可用于外感表证,荆芥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而且荆芥微温不烈,药性和缓。所以表寒,表热的患者都可以使用。

 此外,荆芥还可以用于小儿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而且兼有表症的患者。荆芥炒炭长与理血止血,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包括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吐血,衄血,便血以及妇女崩漏下血等。

 荆芥临床应用中不宜久煎,如果是在临床治疗发表透疹,消疮时宜生用,用止血的时候宜炒用。但对于体质虚弱,易出汗,口干舌燥等阴虚的患者禁用。

荆芥的功效与禁忌2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功效 :解表、散风、消疮、透疹、理血。

  作用 :适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咽喉肿痛、痈肿疮疥、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禁忌 :服荆芥忌食鱼;表虚自汗人群忌服荆芥、阴虚头痛人群忌服荆芥;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荆芥。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1荆芥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

 荆芥有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作用,可以用半两荆芥、一两炙甘草、二两桔梗这三味中药一起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钱,用一盏水与姜三片一起煎至六分,去除药渣在食后趁温服用。

  2荆芥治风热头痛。

 荆芥有治风热头痛的作用,可以用荆芥与石膏相同分量一起研磨成细末,每次用茶调服二钱。

  3荆芥治大便下血。

 荆芥有治大便下血的作用,可以用二两荆芥与一两槐花一起炒紫后研磨成为细末,每次用清茶送下三钱。

  4荆芥治小便尿血。

 荆芥有治小便尿血的作用,可以用荆芥与缩砂仁各等分一起研成末,每次用糯米饮服下三钱,每日三服。

  荆芥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

 在使用荆芥时,可以单独使用荆芥,也可以搭配石膏、槐花、缩砂仁、炙甘草、桔梗、大黄、金银花、土茯苓、熟地黄等中药来使用,服荆芥忌食鱼;表虚自汗人群忌服荆芥、阴虚头痛人群忌服荆芥;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荆芥。

荆芥的功效与禁忌3

  荆芥是怎样一种植物?

 说起荆芥,最懂它的可能就是河南人了。有人说有河南人的地方就会有荆芥,也有人说,只要有荆芥的`地方就会有河南人。

 因为对于河南人来说,它可不是一种野菜,而是菜地里常见的一种蔬菜,许多人因为爱吃,就算是到了外地,也会想方设法在阳台、窗台上种植它。

 荆芥是一种长得很像薄荷,也像罗勒(又叫九层塔)的植物,有些人就常会因为它们外形长得实在太像了,而傻傻分不清楚。

 荆芥是唇形科、荆芥属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它的植株一般不高,普遍都是30-80公分,但是它的茎干很坚强,基部很容易木质化,而在茎干上则有很多的枝条,上面还会有白色的短绒毛,然后长满很多像薄荷一样的叶子。

 这种植物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可以说是南北方都有,但主要是集中在黄河以南,像四川、云南、山东、贵州、湖南、云南和河南等。

 并且因为荆芥有较强的生命力,在路边,房子附近、荒地等都能生长。环境合适,还能像薄荷一样,一长就是一大片,非常的茂盛。

 认识它的人都知道,荆芥这种植物和香菜一样,都是有着浓烈芳香味的。但是对于许多河南人来说,就算是不爱吃香菜,却对于荆芥是爱不释手。

 在河南人的餐桌上,几乎餐餐离不开它。也是因为喜爱,许多河南人的菜园子里总会有荆芥的一席之地,也不需要种植太多,撒一些种子以后,它就能茁壮成长。

 并且荆芥这种植物还有个特性,就是越掐越长,越长越旺,种一次就能吃一整个夏季。可以肯定地说,在人口大省的河南,荆芥这种野菜的蔬菜属性远远超过了其药用属性。

  荆芥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荆芥种植的时间和方法:种植时间、准备土壤地块、播种方法、后期管理。

1、种植时间

荆芥一般都是春季或者夏季进行播种。春季的播种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生长期150天,大概秋分前后就可收获。夏季播种时间是在芒种到夏至之间,可在麦茬地播种,寒露后收获,生长期120天。

2、准备土壤地块

荆芥可盆播也可地播。若是盆播,需选稍微大一些的花盆,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若是土壤松软、透气、肥沃,它的长势会更旺盛。若是地播,选光照足的地块,最好提前耕地一次,清理干净地块中的杂物,保证土壤松软。

3、播种方法

荆芥播种多是用条播法或者撒播法。条播需先用温水浸泡4-8个小时,然后再用细沙拌均匀,按照行距20-25厘米进行,划5厘米深的沟,然后将种子撒在沟内,覆盖薄土即可。撒播时先用细沙拌种,然后将沙子均匀的撒在土壤表面,覆盖薄土就行,大概7-10天的时间便可出苗。每亩地用05-08千克的种子。

4、后期管理

荆芥种下后一般10天左右的时间便可发芽,它喜光,喜温暖环境,种下后最好提供20-25℃之间的环境,环境适宜萌发速度更快,荆芥小苗也可旺盛生长。

荆芥相关介绍

荆芥(Nepeta cataria L),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短柔毛;长茎为紫色的方形基部,四面有纵沟;叶成对生长,叶片分裂成三瓣;轮伞花序集生长于枝顶成假穗状;花冠唇形,青紫或淡红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假苏”。而荆芥之名始见于《吴普本草》。

荆芥最早记载产地为陕西汉中,后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生于山坡、山谷、林缘及路边等处。适应性较强,喜欢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低注积水、土质黏重或贫瘩的粗沙地不宜种植,常采用种子繁殖或育苗移栽种植。

以上内容参考-荆芥(唇形科荆芥属植物)

目录 1 拼音 2 《万病回春》卷五:荆芥连翘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荆芥连翘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回春》卷五:荆芥连翘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荆芥连翘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荆芥连翘汤 1 拼音

jīng jiè lián qiào tāng

2 《万病回春》卷五:荆芥连翘汤

21 处方

荆芥 连翘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芍 柴胡 枳壳 黄芩 山栀 白芷 桔梗各等分 甘草减半

22 制法

上锉一剂。

23 功能主治

治肾经风热,两耳肿痛;或胆热移脑之鼻渊。

24 荆芥连翘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25 摘录

《万病回春》卷五

3 《回春》卷五:荆芥连翘汤

31 处方

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山栀、黄芩、桔梗、连翘各等分,甘草减半。

32 制法

上锉散。

33 功能主治

胆移热于脑之鼻渊。

34 荆芥连翘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

35 摘录

《回春》卷五

古籍中的荆芥连翘汤 《万病回春》:[卷之五]鼻病

。忌生冷、风凉处坐卧。鼻渊者,胆移热于脑也。荆芥连翘汤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山栀黄

《万病回春》:[卷之五]耳病

,及诸药俱用酒炒。两耳肿痛者,肾经有风热也。荆芥连翘汤荆芥连翘防风当归川芎白芍柴胡枳壳黄芩山栀白芷

《本草简要方》:[卷之三草部二]荆芥

风朴硝水煎汤洗。次用木鳖子散调敷。治翻花痔。荆芥连翘汤。荆芥连翘防风当归川芎白芍柴胡黄芩枳壳山栀白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假苏

《永类钤方》)风热牙痛∶荆芥根、乌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小儿惊痫一百二十种。用荆芥穗二两,白矾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土荆芥 31 土荆芥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土荆芥的药理作用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荆芥 41 拼音名 42 土荆芥的别名 43 来源 44 原形态 45 性味 46 功能主治 47 土荆芥的用法用量 48 注意 49 备注 410 摘录 5 《中华本草》·土荆芥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土荆芥的别名 54 来源 55 原形态 56 生境分布 57 栽培 58 性状 59 化学成份 510 土荆芥的药理作用 511 毒性 512 炮制 513 性味 514 归经 515 功能主治 516 土荆芥的用法用量 517 注意 518 各家论述 519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土荆芥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土荆芥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土荆芥 1 拼音

tǔ jīng jiè

2 英文参考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土荆芥

土荆芥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1]。

31 土荆芥的别名

臭草、钩虫草、杀虫芥、臭藜藿[1]

32 来源及产地

藜科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全草。主产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地[1]。

33 性味

辛、苦,温,有毒[1]。

34 功能主治

杀虫,祛风止痒[1]。

1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鞭虫病,风湿痹痛。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1]。

2煎水洗皮肤湿疹,瘙痒,疥癣,蛇虫咬伤[1]。

35 使用注意

内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便秘、耳鸣和视觉障碍等中毒症状。孕妇忌服。本药有强烈 性,对有心、肝、肾疾患或消化道溃疡者禁用。虚弱或营养不良者应慎用或减量。因有蓄积性,故2~3周内不应重复应用,不宜空腹服药[1]。

36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柠檬烯、驱蛔素(Ascaridole)。叶中还含土荆芥苷和山柰酚7鼠李糖苷等黄酮苷[1]。

37 药理作用

驱蛔素能驱除蛔虫,也可抑制恶性疟原虫。土荆芥油对钩虫、阿米巴痢疾也有效。对皮肤真菌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荆芥 41 拼音名

Tǔ Jīnɡ Jiè

42 土荆芥的别名

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

43 来源

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药。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放通风处阴干。

44 原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多分枝,有棱,无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强烈的气味。单叶互生,具短柄。夏、秋之间开绿色小花,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苞片叶状,花束细小。胞果膜质,扁球形,包藏于花被内。种子细小,红棕色、光亮。

45 性味

辛、苦,微温。有小毒。

46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47 土荆芥的用法用量

1~3钱,研粉或制成丸剂,或制成土荆芥油;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48 注意

孕妇忌服。

49 备注

(1)土荆芥油有剧烈 性。大剂量时引起恶心、呕吐,吸收后能麻痹肠肌而引起便秘,还能引起耳鸣和时觉障碍。中毒剂量则产生昏迷、呼吸迟缓,偶发惊厥。对肝肾也有毒性。虽可用于蛔虫病、钩虫病和钩蛔混合感染。但毒性较大,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成人常用量为08~12毫升,不可超过极量(15毫升);儿童每岁005毫升。服药时不宜空腹,亦不宜先用泻药,因能增加吸收。

410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土荆芥 51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52 拼音名

Tǔ Jīnɡ Jiè

53 土荆芥的别名

鹅脚草、红泽兰、天仙草、臭草、钩虫草、鸭脚草、香藜草、臭蒿、杀虫芥、藜荆芥、臭藜霍、洋蚂蚁草、虎骨香、虱子草、狗咬(疒黄)、火油草、痱子草、杀虫草、大本马齿苋

54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土荆芥的带果穗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采收和储藏:8月下旬至9月下旬收割全草,摊放在通风处,或捆束悬挂阴干,避免日晒及雨淋。

55 原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80cm,有强烈气味。茎直立,有棱,多分枝,被腺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外形,长316cm,宽达5cm,先端短尖或钝,下部的叶边缘有不规则钝齿或呈波浪形,上部的叶较小,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有腺点,揉之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花小,绿色,两性或雌性,35朵簇生于上部叶腋;花被5裂,果时常闭合;雄蕊5;花柱不明显,柱头通常3,伸出花被外。胞果扁球形,完全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5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旷野、路旁、河岸和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北方各地常有栽培。

57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气候,在高温高湿地方,药材质量较差,挥发油含量较低。对土壤要求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宜选向阳干燥地区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3月中旬将地翻松耙平作畦,宽1~1.4m,每1hm2施堆肥或厩肥750~900kg作基肥。种子繁殖,春播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直播:按行距30cm在畦上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插入沟内,薄覆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约经10~15d即可发芽。苗齐后间苗12次。每窝留苗1~2株,保持株行距0.5m。育苗移栽:在苗床内按行距1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盖细土一层,灌水湿润。出苗后,待幼苗高至12~16cm时,即可移植,按株、行距各3036cm开穴,每穴栽植1~2株,覆土镇压后,灌水。

田间管理 在幼苗生长期中宜勤除杂草,并须间苗1~2次。定植成活后宜松土除草2~3次。施追肥1~2次,以人粪尿或硫酸铵为宜。

58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黄绿色,茎上有柔毛。叶皱缩破碎,叶缘常具稀疏不整齐的钝锯齿;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可见散生油点;叶脉有毛。花着生于叶腋。胞果扁球形,外被一薄层囊状而具腺毛的宿萼。种子黑色或暗红色,平滑,直径约0.7mm。具强烈而特殊的香气。味辣而微苦。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①上、下表皮均有囊状腺毛,头部单细胞,略呈矩圆形,长100140μm,直径4056μm,柄14细胞。②气孔甚密,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③非腺毛17个细胞,顶端细胞长而钝圆,壁薄多扭曲,基部细胞膨大,有纵向角质纹理。④叶肉组织中有草酸钙砂晶、簇晶及方晶。此外,偶见头部为2细胞,柄69细胞的腺毛,其基部细胞亦膨大呈锥状。

59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其中有:松香芹酮(pinocarvone),土荆芥酮(aritasone)[1]。叶含山柰酚7鼠李糖甙(kaempfrol-7-rhamnoside),土荆芥甙(ambroside)[2]。果含山柰酚3鼠李糖4’木糖甙(kaempferol 3rhamnoside4′xyloside),山柰酚3鼠李糖7木糖甙(kaempferol 3-rhamnoside7-xyloside),山柰酚(kaempferol),驱蛔素(ascaridole),异鼠李素(isorhamnatin),槲皮素(quercetin)[3,4],4O去甲相思子黄酮7OαL鼠李糖3′OβD吡喃木糖甙(4-O-demethyl abrectorin 7-OαLrhamnoside3′OβDylopyranoside)[5]。

510 土荆芥的药理作用

土荆芥油为一种杀肠虫药(主成分驱蛔素,其效较油强2倍),对蛔虫先兴奋,后麻痹,最后产生不可逆性强直;对钩虫也有效,但略差;对阿米巴痢疾亦有效,可用于慢性或带虫者;对绛虫之效颇差。

土荆芥油在肠内易被吸收,吸收后一部分经肺排出,使呼气中有特殊臭气。本药有剧烈 性。土荆芥油对鸟型结核杆菌在体内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对真菌(如发癣菌)则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弱于麝香草酚而强于水杨酸)。土荆芥油中所含驱蛔素对蛔虫有先兴奋后 驱虫效果,对钩虫亦有驱除作用。

511 毒性

对肝肾也有毒性。

512 炮制

除去杂质及根,切细。

513 性味

辛;苦;性微温;大毒

514 归经

脾经

515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主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头虱;皮肤湿疹;疥癣;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516 土荆芥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品15~24g,或入九、散;或提取土荆芥油,成人常用量0.8~1.2ml,极量1.5ml,儿童每岁0.05ml。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517 注意

虚弱、营养不良者应慎用或减量。小儿较成人敏感。有肾、心及肝脏疾病或消化道溃疡者禁用。《福建民间草药》:凡患神经衰弱、心脏病、肾病及孕妇等忌服。

518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止痛,宜煎水洗,小儿麻痘脱靥后洗之,胜过蚬水。2《岭南采药录》:能除风热,杀虫,健胃,止痛。煎水洗皮肤疥癞。3《贵州民间方药集》:可驱肠中寄生虫。外用治蛇虫咬伤。4《江西中药》:适用于钩虫病,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月经闭止,痛经。

519 摘录

荆芥的功效与禁忌

荆芥的功效与禁忌  荆芥的功效与禁忌,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独特热衷的美食,其中河南就对荆芥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