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菜肴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温补菜肴有哪些?,第1张

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

1、炖羊肉最有营养

羊肉的做法很多,据古籍记载,元代就有十余种;到了现代,资料最完整的一本《清真全羊菜谱》中,共记载了280种羊肉的做法。如果按照类别划分,则主要有蒸、煮、煎、炒、熏、炖、煨、涮、拌、炸等。这么多做法中,到底哪一种更好呢?记者采访了有多年餐饮经验的厨师杨先生。

据杨先生介绍,炖羊肉是最常见,也是最好的吃法。它最大的优点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汤。煮过肉的汤,营养程度非常高,是滋补身体的佳品。而且,羊肉经过炖制以后,更加熟烂、鲜嫩,易于消化。如果在炖的时候再加上合适的中药或营养上能起到互补作用的食品,滋补作用会更大。如当归羊肉汤、枸杞羊肉汤、黄芪羊肉汤、羊肉萝卜汤、羊肉豆腐汤、猪蹄羊肉汤都属于此类。冬天,很多人喜欢吃锅仔羊肉,这也是炖羊肉的一种。但吃时不要过于心急,一定要保证将肉炖烂、炖熟,否则生羊肉中的酪酸和梭状芽孢杆菌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食后会导致四肢乏力。

杨先生说,烤羊肉串原为新疆地方风味小吃,是用鲜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薄片,串在铁钎上,蘸上调料,在火炉上烤熟。烤羊肉味道鲜美,烤的时候最好选用鲜羊肉,别用冷冻的。这样,营养流失少,而且容易消化。类似的做法还有烤全羊、炒烤肉、炭烤羊腿等。

此外,焖羊肉也可以保持羊肉的原汁原味,做法以黄焖羊肉最为常见。涮羊肉鲜嫩,羊肉中的活性营养成分能够较好地保存。但涮的时间不宜太短,否则不能完全杀死肉片中的细菌和寄生虫虫卵。炸羊肉香鲜、可口,但羊肉中的营养成分损失较大,而且含热量较高,油炸食品还容易产生苯丙芘等致癌物质,最好少吃。

2、虾营养价值丰富,脂肪、微量元素(磷、锌、钙、铁等)和氨基酸含量甚多,还含有荷尔蒙,有助于补肾壮阳。在西方,也有人用白兰地酒浸虾以壮阳,鉴于此,便不难知道为何扶阳不可缺少虾了。但有一点需要留意:虾无疑对肾阳亏者有效,但阴虚阳亢者不宜多吃。

韭菜炒虾肉

原料:韭菜适量,鲜虾250克,生姜3片。

制法:将虾去肠去壳,爆香姜片,放入鲜虾炒熟。韭菜炒妥,与虾一起上碟即可。

功效:主治肾虚、阳痿等症。

蒸虾仁

原料:虾仁15克,海马10克,子公鸡1只,调味品,清汤适量。

制法:将子公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海马、虾仁用温水洗净,泡放在鸡肉上,加调味品、清汤,蒸至烂熟即可。

功效:温肾壮阳,益气补精。主治阳痿早泄。

米酒炒大虾

原料:对虾300克,米酒适量,生姜3克。

制法:将对虾去肠洗净放入米酒中浸泡15分钟后取出,加油、生姜猛火炒熟,调味上碟。

功效:主治肾气不足、阳痿。通血脉,补肾壮阳。

仙茅虾

原料:仙茅20克,大虾250克,生姜2片,盐少许。

制法:仙茅用清水洗干净。大虾用清水洗干净去壳,挑去虾肠。生姜切末。把以上原料一起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中火煲1小时,加入盐少许即成。

功效:主治肾虚阳痿、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等。

醉虾

原料:虾600克,绍酒适量。

制法:将虾洗净,剪去头须,除净肚肠。再将虾与绍酒一同煮2分钟,根据自己喜好,适当加调味品。浸泡1小时后可以食用。

功效:主治肾虚、阳痿、性功能减退等症。干煎蒜子大虾原料:中虾250克,大蒜20克,椒盐1中匙。制法:中虾洗净,切去头尾,沥干水。猛油下锅,与蒜和椒盐同煎,起锅。功效:强健腺体,益精补虚。

对于以上具有补肾助阳作用的食疗,只能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进补,不能没有限制地过量进补,否则“过犹不及”,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泥鳅含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矿物质(钙,磷,铁)维生素(VB,VA,VC)均比一般鱼虾高,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并含有艹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抵抗血管衰老。

泥鳅性味甘平,入脾,肝,肾三经,具有补中益气,强精补血功效,治疗急慢性肝,四肢乏务,阳萎,痔疮等症的辅助佳品。

泥鳅吃法多样,可煮可烧,又可炖可炒。取泥鳅250克,用水清养至腹呈透明洗净。另取嫩豆腐500克置盆中,放泥鳅于盆边,入锅缓火蒸之,泥鳅受钻入豆腐中,三四分钟后加盐,酒姜末,糖,再蒸10分钟,取出加味精,葱花,香油即成,食之嫩香且鲜。

泥鳅大补汤

原料:

泥鳅10尾、大蒜、葱、姜适量

辅料:

盐适量。使用药材:黄芪15克\黄精15克\肉苁蓉15克\山药9克\枸杞子9克

做法:

1活泥鳅入水中养半日,使其吐出肠内脏物;药材用清水略洗。

2用热油爆香葱、蒜、姜,放入泥鳅略微煎香,再将泥鳅与药材入锅,加适量水(淹过食材)炖熟,最后加调味料即可。

Tips:

服法:吃肉喝汤,3~5天吃一次。

有热证、实证(如口干、痰黄、便硬)或有感冒之人,不宜食用。

黄芪等药,补肾健脾、益气强精;泥鳅,补肝肾、健脾胃、治阳痿早泄。本品适用脾肾阳虚之性功能障碍,有助维持好精力。

特色:

功效:补肾健脾、益气强精。适用:阳痿早泄、性欲减退、风湿酸痛、筋骨无力。

4、 人们对滋补食品有冬有冬补,夏有夏补的讲究。而在河鲜食品中,有“夏令之补,黄鳝为首”之说。因为黄鳝经过春季的觅食摄生,到夏季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对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都具有滋补功能,故民间还有“夏令黄鳝赛人参”之说,这是民间在滋补食疗上对黄鳝的称颂。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形似长蛇,是一种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和稻田中的鱼类。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鳝肉中含蛋白质188克,脂肪 09克,还含有磷、钙、铁、维生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品,更是病后体虚、身体羸弱、营养不良者的上好滋补品。

黄鳝全身除一条脊椎骨外,别无其他骨刺,加上肉质较厚,便于烹制。黄鳝的食法较多,既可炸、炒、蒸、烧,又可爆、炖、煎、焖和煲汤等。食肆中的炒鳝丝、爆鳝片、干炸鳝背、豉汁鳝球、红烧鳝糊,以及黄鳝蒸肉饼和黄鳝焗饭等,均美味可口。而将黄鳝切块,与鸡、猪肉配在一起,以文火清炖,是既美味又滋补的佳肴。

黄鳝还具有较高药用价值。据《本草拾遗》中载:“补虚损,妇人产后露淋漓,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 《食疗本草》中也载:“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患湿气、恶气。”现代药书记述,鳝肉补中益血,治虚损,有除风湿,强筋骨,消渴止痢,去风祛痉之功能。另据报道,近年科学家还发现黄鳝中含有一种黄鳝素,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功能,对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故糖尿病人常吃黄鳝大有裨益。但吃黄鳝不宜过量,肠胃欠佳的人更应慎食。而黄鳝由于死后会产生毒素,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所以死黄鳝切不可食用。

黄鳝不宜爆炒

黄鳝又叫鳝鱼、长鱼,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佳品。但要注意,食用黄鳝时不宜爆炒。因为爆炒的鳝鱼丝或鳝鱼片,虽味美可口,却对人体健康不利。

根据科学测定,在一些黄鳝体内,有一种叫颌口线虫的囊蚴寄生虫。如果爆炒鳝鱼丝或鳝鱼片,未烧熟煮透,这种寄生虫就不会被杀死,食入人体约半个月,就会发生颌口线虫感染,不仅会使人的体温突然升高,出现厌食,而且会在人的颈颌部、腋下及腹部皮下出现疙瘩,严重的还会引发其他疾病。所以,食用黄鳝,一定要煮熟烧透再吃,以防发生颌口线虫的感染。

鳝鱼宜与藕合吃

鳝鱼身上有一种黏液,这种黏液是由黏蛋白和多糖类结合而成的。它不但能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合成,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A1、B1、B2和钙等。吃鳝鱼的时候,最好能同食些藕。

因为藕的黏液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并含有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天门醯胺、酪氨酸等优质氨基酸,还含有大量食物纤维,是碱性食品,而鳝鱼则属酸性食品,两者合吃,保持酸碱平衡,对滋养身体有较高的功效。

韭菜炒黄鳝

原料:

黄鳝2尾(约400克)、韭菜150克、大蒜、姜适量

辅料:

盐适量

做法:

1黄鳝清理后切片,韭菜清洗后切段,蒜瓣去皮切蓉,姜洗净切片。

2用热油爆香蒜蓉、姜末,放入黄鳝翻炒几下,倒入韭菜后略炒,再加调味料即可。

Tips:

有热证、实证(如口干、痰黄、便硬)或有感冒之人,不宜食用或少食。黄鳝,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祛风湿。本品是一道平补的菜肴,可长期服食,适合怕中药味道的人。

特色:

适用:性欲减退、阳痿早泄、头晕耳鸣、筋骨无力、风湿酸痛

1.温热性食物

龙眼肉:补心安神,养血益脾。

荔枝:甘温养血,益人颜色。

饴糖:补中缓急,润肺止咳。

扁豆:健脾养胃,化湿解暑。

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胡桃:补肾助阳,敛肺止喘。

谷食类:面、蚕豆、豆油、酒、醋。

蔬菜类:生姜、大蒜、大葱、韭、胡荽菜、芥子、胡萝卜、薤白。

果品类:李、橄榄、木瓜、乌梅、粟、葡萄、大枣。

食糖类:蜂蜜、白糖、砂糖。

禽兽类:鸡肉、雉肉、鸭肉、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猫肉。

鳞介类:鲫鱼、鲥鱼、鲤鱼、海虾、鳝鱼、鲢鱼、胖头鱼、鲩鱼、泥鳅、鲍鱼。

粥是我国传统食品。糜粥调补是一种养生长寿的方法。白粥本身就很有营养价值,古人往往制成药粥,既可保健养生,又有治病之功,糜粥食补法介绍如下:

1.山药粥

功用: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益肺固精,止带缩尿。

制法:取山药30克、大米180克,煮粥食用。

2.人参粥

功用:大补元气。适用于阳气衰弱、体质虚寒的老年人,有延年益寿之功。

制法:取粟米50克煮粥,加入人参末、姜汁各5克,和匀,空腹食用,连服10~15天。

3.大枣粥

功用:补益脾胃,对老年人体质虚弱、失眠、营养不良、脾虚腹泻,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过敏性紫癜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制法:大枣10枚,加米100克煮粥食用。

4.莲子粥

功用:益精气、强智力、聪耳目、健脾胃,且可降血压。

制法:莲子肉30克煮烂,加糯米100克,煮粥食用。

5.绿豆粥

功用:利水消肿,清暑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食物中毒、泻痢等。亦可作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制法:绿豆30~60克,煮烂后加大米30~60克,煮粥食用。

6.藕粉粥

功用:补五脏,和脾胃,益血补气。对于老年人腹泻、胃口欠佳、口干渴等均有良效。

制法:大米50克煮粥,藕粉30克用少量凉水调匀,冲入米粥内调服。

7.豆浆粥

功用:宽中下气、利大肠、消肿毒。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黄豆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癌作用。

制法:黄豆浸泡、湿磨滤浆,或用黄豆粉加少量水调匀,冲入米粥内煮开食用。

8.奶汁粥

功用:补虚损、润五脏、益老人。

制法:常用的有牛奶、羊奶、马奶等动物乳汁,但以牛奶最为普遍。大米100克煮粥,再加入动物乳汁,煮沸服食。

9.芝麻粥

功用:滋补肝肾,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乌发。用于老年人肝肾亏虚而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须发早白或慢性便秘等。

制法:芝麻15克,微炒后研成泥状,加大米煮粥食用。

10.萝卜粥

功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顺气利尿,消食导滞。

制法:取萝卜100~250克,加大米100克煮粥食用。

11.胡萝卜粥

功用:调养身体、健胃消食。含有胡萝卜素,可防治维生素A缺乏症,降血压。

制法:取胡萝卜数个,切片,加大米100克煮粥食用。

12.芹菜粥

功用:健胃祛湿,能除心下烦热、头昏目眩。有良好的降血压、镇静和保护血管的作用。

制法:芹菜100~150克,同粳米100克煮粥食用(一般先煮粥,再下芹菜)。

13.羊肉粥

功用:温补强壮。用于老年人阳虚畏冷、腰膝酸软、头昏眼花。为老年人冬令进补良方。

制法:瘦羊肉150~250克,切成小块。加粳米250克同煮食用(亦有羊肉与山药同煮食用或用当归、生姜及羊肉煮汤服食,均可加调味品)。

14.狗肉粥

功用:温肾壮阳。温补之性较羊肉更强。多用于老年人体弱阳虚、畏冷、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尿频等。为冬令进补佳品,老人阴虚火旺者勿食。

制法:狗肉100克,切小块。与粳米100克共煮粥食用(酌加盐、姜、葱、酒调味)。

(1)麻雀。它的肉、血、脑髓、卵,古人都作药用。麻雀肉微温无毒,有“壮阳、益精、补肾、强腰”的作用,还可“以起阴具,令人有子”。所以对于中老年人肾虚阳痿,腰膝酸软,小便频多者,经常吃些麻雀肉和麻雀粥,很有益处。麻雀的选择,以10月开始,正月以前,即冷三月食之最好。

麻雀粥的作法:将麻雀5~10只去毛,剖去内脏,洗净后炒熟,然后放入少量白酒,稍煮,再加水,入米100g煮粥,待粥将成时,加葱白三支,再煮一沸即可。可供冬三月早晚餐或点心温热服食。性机能亢进者不宜多食。

(2)韭菜。味辛、性温,有温中下气、散血、助阳、通便等功效。早在汉代成书,由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十问》中即指出:“草千岁者唯韭”。认为韭菜是寿命最长的菜,为“百草之王”。适用于胸痹作痛、反胃呕吐、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跌打损伤、痢疾、误吞异物等。用法:取50~150g,捣汁饮或炒熟作菜吃。阴虚内热及疮疡、胃疾均不宜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韭菜含有硫化物、甙类和苦味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钠、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

(3)狗肉。食用黄狗肉为上,黑、白者次之。中医认为,狗肉有温补脾肾、祛寒助阳的作用。唐·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说:“狗肉补五劳七伤,益阳事,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狗肉粥对年老体衰、阳气不足、畏寒肢冷、腰膝软弱、营养不良等症有疗效。制法:用250g狗肉,切成小块,少入生姜,同粳米或糯米适量煮粥。可供早晚餐或当点心吃,温热服食,尤以秋、冬季为宜。

(4)松子。它是传统的强精食品。松子仁味甘香美,含75%的脂肪油,主要为油酸脂、亚油酸脂,以及蛋白质、糖类、磷、钙、铁、维生素E等成份。因此,它具有良好的滋补强精作用。

松子在民间常用于中老年体弱早衰、头晕目眩、肺燥咳嗽、咯血、慢性便秘等。用法:每日取松子仁15~20g,研碎,用粳米100g煮粥,分两次口服。

(5)泥鳅、蛇肉、猪耳、雄蚕、生姜和大蒜、生土豆汁、五味子、山药、桑螵蛸、牡蛎、蜂蜜、羊肾、羊睾丸、鸡睾丸等,也有良好的强精作用。

以上介绍的具有补肾强精功效的食品,疗效确切,每位可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自行选食。

鸡肉

鸡属维科动物。以**、黑色羽毛的鸡补益作用佳。鸡古称为烛夜、角鸡、家鸡。

性能味甘性温。入脾、肾、肝经。温中益气,补精添髓。

成分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钠、氯、硫、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钙、维生素a、b、b、2、c、b。其中蛋白质238%。

应用治虚劳赢瘦,中虚胃呆食少,泄泻、下痢;用于肾精不足所致的小便频数,耳聋、精少精冷等;用于产后乳少,虚弱、头晕。

用法煮食或炖汁。

注意和禁忌

阉鸡能啼者及抱窝的鸡,皆不宜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阉鸡能啼者有毒。四月勿食抱鸡肉,令作痈成漏,男女虚乏"。

不宜过食,过食则生热动风。

因鸡肉补而性温,故外感发热,或热毒未清者忌食。疟疾、痢疾、疳积、黄疸、肝火或肝阳亢所致的头痛、头晕、目赤、烦躁、便秘等病症者忌食。

配方和用法

鸡肉首乌当归汤:鸡肉250克,首乌15-20克,当归12-15克,枸子15克。将鸡肉洗净切快,与当归、首乌、枸杞子同煮,肉熟后饮场合肉。鸡肉补气血,首乌养肝补血养头目,当归补血和血,枸把子补肝肾养头目。几味合用补肝肾,滋阴血。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花、易倦等症的补养和治疗。

鸡肉冬虫夏草场:鸡肉250克,冬虫夏草9克,两味共煮,肉熟后食用,可加少量盐及调味品,味道鲜美。鸡内补虚损益五脏,冬虫夏草补肝肾壮身体。用于体虚弱或虚劳等症的补益调养。

酒水炖鸡肉苁蓉:公鸡于(或黑公鸡)1只,肉苁蓉30克,或鲜肉苁蓉50克。将鸡去毛及内脏,切块,与肉苁蓉共用水和酒炖,待肉热后即可食用。可加少量盐调味。公鸡肉补肾助阴,肉苁蓉补肾阳强肾气,两味同用,补肾助阳益气。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痉、耳聋、小便频数、夜尿多。

猪肾、羊肾、羊奶、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虾、海参等等亦都是益肾动物性食物。

以“诗礼之家,书香传世”为企业愿景的书香酒店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自2003年8月第一家酒店开业以来,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香集团以苏州为根据地,不断拓展,至今已在江、浙、京、沪、鲁、黔、桂、滇、琼、湘、蒙、鄂、皖13省24市发展了70余家书香文化主题酒店。旗下拥有“书香府邸酒店”、“书香世家酒店”、“书香门第酒店”、“书香心泊酒店”等多个多元化关联品牌。

如果说“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甚至,有人说中国文化就是“吃文化”,上至文人雅士,下到普通百姓,都有各自一套对美食的见解,也不为过。在中国,自古以来流传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部与“吃”这件事情有关。从吃的饱,到吃得好;从满足温饱日常所需,到将文化融入美食吃出情趣,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演化,日渐形成了如今餐饮市场说的八大菜系,但如果再细分,可远远不止8大菜系这么简单。

在绵延2500余年的吴文化中,苏州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美食习惯,渐渐形成了苏帮菜系。书香酒店集团将经过历史长河冲刷的、富有魅力的苏帮美食,从丰富的食谱中精心挑选出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独特的感官体验,从视觉、嗅觉、味觉等全方位,让到店的食客体验到地道的苏帮饮食文化美学。

作为引领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之一《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走遍中国,带所有荧屏前的观众种草各地的美食。书香也有幸,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三季,两次带着苏帮美食登陆荧屏。通过中国烹饪大师、苏帮菜第三代传承人、书香大厨潘小敏大师的演绎,将苏州人的三件子、七件子,与当代艺术家、雅学家、园林学者叶放老师合作的文会宴,更是从《随园食单》、《红楼梦》等多部著作中,将古代文人雅士的美食通过现代的方式演绎拓印下来,打造一桌极具江南风味、文人气息的美食佳宴。

在中国的文人雅士当中,饮食是一种怡情的享受。在书香酒店集团运营部总监谢宇震先生看来,“美食需要有文人们的参与和热情,才能真正地推动饮食文化的发展。他们细腻有才,以食物为媒介,表达志趣理想。而文会宴正是构成中国宴席文化的精粹,通常也诞生在充满书香味道的府邸园林里。这和我们书香不能在匹配了。”

事实上,从典籍记录中还原曾经的美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尽管如今的调料较古代更为丰富,但原材料乃至调料的选择配比,在古籍中并未一一注明,这需要厨师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磨合口味,将古籍中的美味复刻出来,更需要有独具匠心的大厨,来做这件极需耐心与恒心的事情。呈现的美食,不光光是为了这其中的口味,更是这一份从古籍中流传出来的文化内涵。潘小敏大师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态度,“我们在面对古人的食谱时,是面对沉甸甸的文化传统。然而,古法毕竟是古法,做出来的菜不一定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所以在复原的过程中,保留传统经典的同时,要结合当代食材、口味、形式加以革新”。

“不时不食”,这是苏州人的饮食传统,根据不同的时节,吃当季最时鲜的美味。书香餐饮脱胎于苏帮美味,自然也会根据不同时节推出不同的时令美食佳宴。春季的花宴,夏季的荷花宴,秋季的蟹宴,冬季的羊肉宴,期间还有吴王宴、滋补宴,以及书香独一份的以奥灶面为灵魂的面宴。不同季节,也会推出四季美食,春季的江鲜美食节、夏季的龙虾美食节,还有与外地优秀厨师合作推出的春季云南美食节、冬季西域风情羊肉节等。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书香酒店也有自己研发的专属节气产品礼盒。

“食色性也”,吃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文化更是经久不衰的情怀,书香一直以来用自己的匠心,将吃与文化这两件事完美的融合于书香美食中,将诗情永久的流出下去。

几本古代菜谱:

《食经》

这本书传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崔浩的人写的,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这本书全本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各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偶然录入到几个方子,合成了大概有三四十个的菜谱,但也只是全书的一个部分而已。

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调鼎集》

这是一本清人所作的扬州菜菜谱,属于从各处摘抄为主的手抄菜谱集。从手法到选材,从调料到点心制法,从江河鱼鲜到家禽、果蔬,分门别类的写,非常庞杂。有许多菜式,在现代的扬州菜中依然能找到。

《易牙遗意》

这本书的作者不确定,但绝对不是易牙本人作的。易牙这个人相传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厨师,被现代很多厨师奉为祖师爷,据说厨艺那是神乎其神的。不过,他最为出名的一件事却是“易牙烹子”。

《闲情偶寄》饮馔部

闲情偶寄这部书很有名,据说调鼎集的一部分菜谱就是取自它。但更为有名的是它的作者李渔,他不但写书(数量不少),还会编剧(戏曲),而且还能编辑,像是《金瓶梅》、《芥子园画谱》、《三国志》都曾经过他的手头校正或是改定,真个是才情爆表。所以把闲情偶寄当闲书来读,是很舒服的。

《随园食单》

清人袁枚的这本书,相较以上几本书来说,是更出名的,这一方面是时代离我们较近,一方面也是像李渔那样,有文采的人写出东西来,总会更能有意无意的突出渲染一些让人馋的做法和味道。这书单里,将当时杭州和南京的美食记载了个七七八八,包括某官家家厨善做某样菜,某处饭店特制某种酒食,某个寺庙里什么泡菜香飘几里,都有记录,并且都有做法。所以,这本书虽然是一个不会做菜的人写的,只是记录自己的听闻,但是这种记录,对于后人来讲,也是相当不可多得了。

古人所说的浮圆子指的是汤圆。

汤圆别称浮元子,是中国汉族代表小吃之一。汤圆起源于宋朝,其外皮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其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等,具有补中益气、敛汗、止泄的食疗作用。

其制作方法是将黑芝麻放入烤箱中烘烤,然后倒入破壁机打碎,把黄油倒入锅中,融化后倒入绵白糖,不断翻拌至白糖融化;

倒入黑芝麻碎,搅拌至粘稠状,黑芝麻馅搓成小球后冷冻,倒入糯米粉、猪油,分三次加入45~50℃的热水,和成面团,揉制5分钟左右,面团揪成小剂子,包入冻好的黑芝麻球,冷冻一夜取出装袋即可。

汤圆的糯米粉、糖分和油脂含量较高,可能会诱发酮症酸中毒;汤圆中的油脂和热量较高,过量食用容易增高血脂和体重;年老体弱者消化功能减退,特别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较迟钝,可能会因吞咽障碍引起误吸,应少量食用。

元宵和汤圆相似,但两者区别之一在于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食经》也是记录美食的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里面有个描写桂圆汤的场景么?

“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最近有点丧,生活糟糕的一塌糊涂,仔细反省了下一下丧的根源,得出几个结论:

一、人丑家穷想得多而干得少;

二、天冷霾重,啥子都迟到,唯有大姨妈,风雨无阻来补刀;

三、负面新闻丧无天日,无处可躲,用血肉之躯铸成铜墙铁壁来迎接外界的伤害。

经过一番痛彻心扉的自我剖析,我决定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来进行治丧减压自我治愈。毕竟生活如此美好,我可不想让自己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里,一直沉溺在丧情绪里,而错过更美好更正能量的事物。

我的治愈方法是,一整天哪里也不去,关上窗户拉上窗纱,窝在沙发里,抱着软软的抱枕,把自己扔进各种治愈系**中,一部接着一部地看,看到天昏地暗,饿了就吃一碗南瓜粥,渴了就喝一杯白开水,困了就钻进温暖的被窝里睡一会儿,睡醒来一杯咖啡醒醒脑,然后接着看**。

炸鸡也有、薯片也有、瓜子也有、糖炒栗子也有……桌子上摆满了很多好吃的,毕竟这是看美食**,看的过程中总会馋嘴,所以我得做好充分地准备,日子已经这么难过了,再不吃点好的,简直说不过去嘛。

看**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深处仿佛长满了向日葵,一朵一朵竞相绽放,更奇特的是,它们好像长了脚丫,追着太阳不断奔跑……在最遥远的天边,我隐约看到了瘦弱的梵高,在金**的田野里,专注地画着《向日葵》,那一瞬间,我发自内心地笑了。

它分为冬春篇和夏秋篇,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部美食**。

女主市子高中毕业后,因为不适应都市生活而回到一个叫做小森的家乡,这时候长年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又不辞而别,只留下她一个人面对寂静又熟悉的乡野,直面百味杂陈又清淡孤寂的心事,独自操持耕种生活,努力复原着母亲教给她的那些美食和旧日生活。

一个人,一只猫,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不依靠,不寻找,简简单单,无怨无悔,唯有一日三餐从不被落单。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一个在爱情和亲情中孤独但不绝望的人,一个在厨房里认真烹制美味食物的身影。

每一帧画面,安静的不像话,偶尔会有弹幕出来说,市子要是有个男朋友一起进行这样的生活就好了,而我觉得,爱情仅仅是个锦上添花的事物,在没有拥有它的日子里,暂且安安静静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辜负一日三餐,不辜负乡野四舍的缘分,不辜负田间劳作的汗水,更不辜负返璞归真的旧日生活。

那些静的只能听见呼吸的日子里,你会明白,孤独即生活。

这部**的基调有点丧,但它有一种魔力,让我忍不住看到了最后,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剧情饱满的文艺美食片。

全片用铜锣烧贯穿其中,让三个命运相似悲剧的人物相聚在一起,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的亲昵”。一个是因为杀人和欠债,而不得不为铜锣烧小店打一辈子工偿债的男人(店长);一个是来自单亲家庭,缺乏家庭关爱的女中学生;一个是年轻时患麻风病而长期与世隔绝的老人(德江老人)。三个人各有各的悲剧和故事,他们之间的话不多,但彼此竟然都能懂得彼此内心深处的忧伤。

甜蜜的食物,反托出了苦涩的故事。店长从未问过德江老人的来处以及手的残疾;德江老人也不会刨根问底店长为什么不爱吃甜食却卖铜锣烧;对于女中学生,店长和德江也从未过问过,片子里也很少交代过。时机到了,该知道的事就会不早不晚地知道。

最令我感动的是,德江老人制作红豆馅时,那种匠人一般的精神,她把豆子当做小孩子,温柔而耐心地指挥着它们,一丝一毫从不怠慢,她会笑着对红豆说,加油哦,一定要好好工作哦。

这样的人制作出来的红豆馅,怎么能不温暖人心呢?事实上,很多人都被德江老人制作的红豆馅惊艳了,于是小小的铜锣烧店,每天总是排满了等待美食的长龙。

但,后来这小小的铜锣烧店变得冷清无人光顾,只因为大家发现了德江老人是个麻风病人,万般不舍中,德江老人笑着离开了,离开的时候,她依然像来时一般,看着店门口的樱花,听着鸟鸣,露出了舒缓而治愈的笑容……

只要互相信任,哪怕一点微小的鼓励,也会让受到偏见的人,获得救赎,获得生存的勇气。

太多话如鲠在喉,感谢这部**带给我的力量。

这是一部被错过的好**,故事很简单,以平静的叙事手法向我们娓娓述说了一个祖孙三代关于美食每个人走的道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

虽然**的配音让大家吐槽太多,但不影响观看感受,最令我感动的是由Henry刘宪华扮演的一晗,经过一步一步的不懈努力,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最终与失散多年的父亲相遇。

在片尾看到祖孙三代同框,相拥而泣的时候,那种猝不及防的感动,让人瞬间泪目,三代人对美食的追求在此时达到了一个共鸣,拥有了同样一个交点,他们放下了一切,回到了起点,找回了家的感觉,也找到了真正的美食——有爱的美食才是美食。

许艺曾说: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一个人长大后,总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你最怀念的,还是妈妈做的家常菜。因为,时光将味道烙在了我们的味蕾上,随生而生,永不磨灭。

突然地,就想起了妈妈的味道。

这是一部老片子了,适合烦躁的时候,一个人安静地看,看完就会安心许多。

**改编自曾任日本南极观测队厨师的西村淳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散文集《有趣的南极料理人》。因为科学研究的需要,八个大叔级男人在南极要待上一年。

每天过着简单枯燥的生活,并且由于气压原因吃的基本是灌装冷冻食品,水无法沸腾泡面都无法煮熟,这样单调的生活难免大家都有内心崩溃的时候,除了寂寞还是寂寞。

厨师西村淳每天想方设法做各种精致的食物,为每天的生活添点色彩,用食物来填补空虚和承载思念。

在极寒之地,料理牵系起了心灵的温暖。

这多么像居住在城市里的我们每个人呢,每天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日子枯燥而黯淡,但幸好有食物可以满足我们的期待,治愈我们的空虚,每一天认真吃饭,然后才有力气去迎接色彩斑斓的一天。

这部片子的戏码比较老套,类似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超级无敌玛丽苏片。但好在有金城武和周冬雨的演技撑场,让片子有了种高级感,给人轻松而治愈的感觉。

故事是这样的,一场意外让平凡的女主角结识了霸道总裁型男主。之后,男主入住了女主所在的酒店,在并不晓得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女主用一道“女巫汤”征服了男主挑剔的味蕾,以菜会友,隔空交友,一来二往,两人在美食的联结下产生了奇妙的缘分。

男主有严重的失眠症,一次偶然中,他发现自己竟然在女主家的沙发上酣然入睡,从此,这张沙发便成为了他的专属床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餐一饭之中,顾胜男和路晋之间渐渐产生了懵懂的感情。

而贯穿其中的美食,在他们的感情推进下,被赋予了新鲜的意义,如春风拂面,仿佛初恋般美好而甜蜜,喜欢你,也喜欢你做的食物,爱情的味道,值得怀念。

5部**看完,天也黑了,而我也被彻底治愈了。希望你也会从中获得力量,在寒冷的冬夜里,温暖如春天。

花钿说:一个有思想的野生吃货,偶尔文艺,多数逗比。喜欢一切正能量的人和事。

饮食文化出现于夏、商、周三代,迄今已有2800多年,是中华大地孕育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国,民间发明了许多食品,但无法确切知道发明人的名字。这些食物有饴糖、豆豉、酱油、酒曲、豆腐、粉丝、皮蛋等。中国的伊府面是世界最早的速煮面,中国的粽子是世界最早的软罐头。

夏禹时懂得如何种水稻,造酒的杜康是夏朝的第五代国君,夏朝有虞氏为庖正,专司烹饪,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厨师。

在商朝,已出现了五谷、五畜,烧烤和酿酒,并使用青铜器作氽、炸、煎、炒等烹饪行为。商朝人喜欢饮酒,那时制作的盛酒器具非常精美。商纣王造酒池肉林,重视物质享受,这说明当时的饮食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到了周朝,饮食文化更为璀璨夺目。《诗经》、《周礼》、《礼记》中对饮食的记载,已较为可靠和翔实,在那个时候,饮食文化已具有很高的规模。周朝的“八珍”是帝王美食的典范之作。所谓八珍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群、捣珍、渍、熬、肝膋。

在《周礼》一书中,对用于制作珍馐的120种原料、100种酱制品进行了记述。其中主要食物种类有如下一些:

◆六谷:稌、黍、稷、粱、麦、菰;

◆六兽:麋、鹿、熊、麇、野猪、兔;

◆六禽:雁、鹌鹑、鹃、野鸡、斑鸠、鹁鸽;

◆六清(饮料):水、浆、醴、醇、医、酏。

◆一些水产品:鱼、龟、鳖、蜃、蚌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观点。士大夫和文人骚客热烈响应,将饮食文化推向高潮。孔子还主张:“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我国进入太平盛世,饮食文化更加得到大的发展。食物品种多,烹饪技术高,山珍海味、奇肴异馔已勿庸细言。饮食已不仅是满足食欲的需要,而是与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紧密结合,把食疗、营养、文化联系在一起。

宋元时期,我国饮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候,人们的主食已由五谷杂粮向稻、麦两种转变,杂粮已成为辅助性的食品。元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对元代宫廷饮食进行了忠实、完善的记录,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

明清时期,中国饮食文化达到全盛,我国的饮食水平已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

在明代,豆腐和豆制品得到广泛食用。清代的饮食规模和水平,在《红楼梦》一书中有详细的描写。清代除了正餐、副食外,还有各种小吃和应时食品,使人们要感叹食品之无穷、脾胃受纳之有限。光是清代曹庭栋所著的《姥姥恒言》一书中的“粥谱说”,就依据上、中、下三品,对100种粥的选料和制作方法及服食宜忌进行了评述。

进入近代,西方饮食传入我国,传统饮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烹调实践中,中国人大胆改良,不仅将传统的饮食文化予以保留,并使烹饪技术更加科学。由于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人们开始采取中菜西做或西菜中做的原则,丰富了中国菜的做法。

温补菜肴有哪些?

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