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怕骨质疏松!中医师教你从日常中存好骨本
文 / 郭大维中医师
每次回老家有没有感觉爸爸、妈妈头上的白发好像又多了一点?一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开始感受到岁月在父母身上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一直是老年人要面对的健康问题,从 35 岁之后骨质的流失速度就会变快,渐渐造成四肢酸痛 、下肢无力 、关节酸痛和容易骨折 等等的问题,所谓预防胜于治疗 ,让我们挽起袖子帮爸爸、妈妈存骨本吧。
一、多晒太阳 ,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
维生素 D 在身体里是调节骨质生成的最大功臣,可以帮助钙质的吸收,适当的室外活动可以接触到阳光即可,但不要直接曝晒在强烈的阳光下会导致晒伤和中暑。
二、适当的运动
帮爸妈留意社区活动,帮忙报名太极拳 、 五禽戏 、 气功等等比较舒缓的运动,说不定下次回老家,爸妈就成为了武林高手。
三、饮食调整
◆ 补充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黑芝麻、起司等等
◆ 补充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豆浆、白肉等等
◆ 减少钙质流质要避免的习惯,如少糖少盐、少喝咖啡和可乐、酒
◆ 避免混搭不适合在一起的食物,如苦瓜排骨汤,草酸和钙形成的草酸钙会影响体内钙质的吸收。
介绍大家一门简单的家常菜 - 豆腐炖鱼汤 ,制作容易、好吃又补钙,秋冬来临天气凉爽的同时,最适合晚上来一碗热汤了 ~ 像我一样不喜欢挑鱼刺的人,可以选择鲈鱼,豆腐和鱼的绝妙搭配不需要太多的调味料,是一道少油少盐的健康料理,煮汤的时候加入葱和姜 ,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体。
天气逐渐变冷,可以炖一锅热腾腾的汤全家一起享用。
来源出处:
郭大维中医师 facebook/drtcmdavidkuo/fref=ts
俗话说,年龄一大了,骨头就容易变脆,表现出来的典型特点,就是不小心跌倒后就很容易骨折。甚至有人弯腰搬东西,就会导致 腰椎骨折,与人掰手腕就会造成手腕骨折,还有不少人会腰酸背痛,但又指不出来具体疼痛的位置,这背后的原因,就是骨质疏松。虽然说中医没有骨质疏松的病名,但是从骨质疏松的症状等特点来说,与中医概念中的骨痹、骨痿等,较为符合。而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常来说分以下5个类型辨证施治。
症状表现: 腰酸背痛,腿脚无力,四肢冰凉,怕冷,精神萎靡不振,小便量多而颜色淡,肢体痿软无力,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
分析: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因此骨骼是否强壮与肾的关系十分密切。肾阳亏虚,就不能温煦骨骼,就会表现为腰腿酸软无力,酸痛,而且四肢冰凉,怕冷,精神萎靡不振。
治疗原则: 温阳补肾,强肾壮骨。
处方用药: 青娥丸加减治疗,使用中药如盐炒补骨脂、杜仲炭、核桃仁、制巴戟天、酒炙肉苁蓉、醋炙乳香、醋炙没药等,以发挥补肾、散寒、止痛,强筋壮骨的目的。
症状表现: 腰腿酸软无力,酸痛不适,揉按后症状减轻,伴随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疲劳加重,休息后减轻,形体消瘦,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而量少,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等症状。
分析: 肾阴亏虚,肾精不足,对于骨骼的濡养作用就会减弱。筋骨得不到濡养,就会开始干枯,而表现为骨质疏松的症状。
治疗原则: 滋阴补肾,填精壮骨
处方用药: 大补阴丸加减,使用药物如:龟板、猪脊髓、知母、地黄、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等。
症状表现: 腿脚无力 ,腰背酸痛,四肢无力,易疲乏,大便不成型,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
分析: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但同时脾为后天之本,人自出生以后,就要依赖于脾胃所化生的饮食营养,化生为气血,充养先天之精。所以肾精亏虚,也与脾虚,气血不足,精血无源等具有密切的关系。
治疗原则: 补肾健脾,益气养血
处方用药: 使用中药党参、黄芪、茯苓、莲子、薏苡仁、山药、熟地黄、当归、山茱萸、白术、砂仁、陈皮、桔梗、甘草、肉桂、制附子等治疗。
症状表现: 属于敏感型性格,总是多疑,感觉事事不顺心,常长吁短叹,腰酸背痛,腿脚酸软无力,关节拘急僵硬,活动不灵便,头晕耳鸣,口干舌燥,心烦气躁,脾气大,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
分析: 中认为,肝主筋,中医理论中,筋骨其实就相当于现代说的骨关节系统。而且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气郁滞,就容易导致肝火过旺,损伤肝阴肝血,引发肝肾精血亏虚,而导致骨质疏松。
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滋补肝肾
处方用药: 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使用药物如熟地、山药、山萸肉、当归、麦冬、沙参、生地、枸杞子、川楝子等。
症状表现: 既往有腰背扭挫伤或骨折病史,腰背疼痛较为明显,而且表现为刺痛,疼痛感重。伴随有面色紫暗,嘴唇发紫,骨密度检查显示有骨质疏松。
分析: 中医认为,瘀血就是离经之血,是血液流通不畅,在局部积聚形成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后会阻碍经络气血流通,所以会引发不通则痛的症状。
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处方用药: 身痛逐淤汤加减,使用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怀牛膝、补骨脂、地龙等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治疗避免骨质疏松加重,可以缓解腰酸背痛症状,同时还可以有助于预防骨折,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哆咖医生超能团##你的骨骼老了么#
陈潮宗(国内权威中医名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女性自青春期的初潮开始,到更年期的停经为止,「荷尔蒙」就像是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的情人一般,肩负了女性生涯长达三、四十年成熟、生育的重责大任。然而,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当资深美女们一一出现脸潮红、盗汗、失眠、情绪改变、 干涩,性趣缺缺的症候群时,也就揭示了卵巢正逐步停止制造荷尔蒙的青春工程。 纵然面对卵巢的怠工,青春燕子不再的危机,「荷尔蒙」疗法开启了女性黄昏之恋的可能。长期以来这种补充疗法也被视为能在妇女停经后,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更年期症候群,还有骨质疏松症的常规治疗惯例。 但在近期贾克罗素博士发表在美国医学联盟期刊的研究报告中,却指出荷尔蒙补充疗法,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或中风的危险,提高罹患乳癌,和血凝块的机率。引起了医学界「爱之,适足以害之!」的论战。 此刻,资深美女们该如何面对青春与健康两难的拔河呢? 首先掌握「自然就是美」的摄取原则。中医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右归丸加味等复方以及国人常吃的豆制品、芹菜、花椰菜、毛豆、甜豆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异黄酮是植物性雌激素的一种,可抗氧化、减少动脉血管粥状硬化、抑制破骨细胞,增加骨密度,进而改善骨质疏松症。又因具「抗雌激素」的生物效应,可避免传统荷尔蒙补充疗法可能引发乳癌与子宫内膜癌等缺点。 其实,早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一书中便提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因此中医认为,肾气渐衰,精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月经周期开始紊乱,是造成更年期症状群的主因。陈潮宗(国内权威中医名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女性自青春期的初潮开始,到更年期的停经为止,「荷尔蒙」就像是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的情人一般,肩负了女性生涯长达三、四十年成熟、生育的重责大任。然而,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当资深美女们一一出现脸潮红、盗汗、失眠、情绪改变、 干涩,性趣缺缺的症候群时,也就揭示了卵巢正逐步停止制造荷尔蒙的青春工程。 纵然面对卵巢的怠工,青春燕子不再的危机,「荷尔蒙」疗法开启了女性黄昏之恋的可能。长期以来这种补充疗法也被视为能在妇女停经后,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更年期症候群,还有骨质疏松症的常规治疗惯例。 但在近期贾克罗素博士发表在美国医学联盟期刊的研究报告中,却指出荷尔蒙补充疗法,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或中风的危险,提高罹患乳癌,和血凝块的机率。引起了医学界「爱之,适足以害之!」的论战。 此刻,资深美女们该如何面对青春与健康两难的拔河呢? 首先掌握「自然就是美」的摄取原则。中医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右归丸加味等复方以及国人常吃的豆制品、芹菜、花椰菜、毛豆、甜豆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异黄酮是植物性雌激素的一种,可抗氧化、减少动脉血管粥状硬化、抑制破骨细胞,增加骨密度,进而改善骨质疏松症。又因具「抗雌激素」的生物效应,可避免传统荷尔蒙补充疗法可能引发乳癌与子宫内膜癌等缺点。 其实,早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一书中便提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因此中医认为,肾气渐衰,精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月经周期开始紊乱,是造成更年期症状群的主因。相较于现代医学「缺则补之」的疗法,中医在选择相关药物时,则加入了分层负责、个个击破的作战策略。更年期主要属『肾虚』所致,故治疗上以『固肾』为主、『疏肝理气』为辅。 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枸杞、山药、当归、女贞子、补骨脂都富含植物性雌激素。以山药为例,主要成分是荷尔蒙化学结构式的皂素生物碱 diosgenin,其生理效应与体内某些荷尔蒙如黄体素类相似。由山药萃取而得的是天然荷尔蒙的前躯物,较不像化学合成荷尔蒙药物,会产生干扰人体其他荷尔蒙正常分泌的问题。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相关中药处方,待更年期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而无副作用产生。 其次,以常见于停经后妇女、卵巢摘除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为例:停经发生,导致血雌二醇显著减少,骨质密度因而容易疏松。台中中国医药学院以治疗骨折的传统方剂「右归丸」进行投药研究发现,对女性因肾阳虚所造成的血中雌二醇低于正常者能明显增加浓度,改善骨质疏松。 值得补充的是面对女性更年期的治疗是多途径的。如情绪障碍者,医师多加入具有疏肝理气,调节作用的「逍遥散」,此类药物虽不具有植物荷尔蒙的成分,却能调控自律神经,来达到协同荷尔蒙分泌、缓解心悸不适、降低血中胆固醇沉积速率的效果。 爱自己从减少负担开始!每天摄取有机豆腐或豆浆,也能补充适量的植物性雌激素,让你的黄昏之恋谈得理直气壮!
腰椎骨质增生中医治疗特点有哪些,想知道中医方法是如何治疗此病的。随着近些年来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腰椎骨质增生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腰椎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也随之增多。
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心的健康的一种疾病就是腰椎骨质增生,临床中治疗该病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腰椎骨质增生中医治疗方法。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腰椎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的主要病因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有关,腰椎的骨质增生是因为中年以后,腰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各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也逐渐衰退老化,退化的椎间盘逐渐失去水份,椎间隙变窄,纤维环松弛向周边膨出,椎体不稳,纤维环在椎体边缘外发生撕裂,导致髓核之突出,将后纵韧带的骨膜顶起,其下面产生新骨,形成骨刺或骨质增生。
在多种腰椎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中,比较有效的一种就是腰椎骨质增生中医治疗方法。临床证明,长期用中药治疗骨质增生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驱风寒”、“和气血”、“壮筋骨”,利用传统膏药这三大特点,中医将其运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等骨科疾病,临床结果表明,膏药治疗骨质增生,在中医治病求本、整体施治用药原则的指导下,往往获得令人吃惊的神奇效果。
腰椎骨质增生中医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目前,中医治疗腰椎骨质增生、中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是应用非甾体类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很多,其目的是缓解疼痛现象。而全球处方量第一的非甾体药物,它通过对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双重抑制作用,产生抗炎镇痛作用,并且对关节软骨无损伤,由于它较好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而被广泛应用。
其实医生的任务并不是去消除骨质增生,而是治疗骨质增生引起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炎症和粘连以及因此而压迫神经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目前临床上的内服、外敷、理疗、膏药等治疗方法就是起到这个作用,即改善症状、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不适,骨刺是不可能消失的,骨刺消失与否不是判断骨质增生是否痊愈的标准。
消刺止痛膏
,专治颈椎、腰椎、腿关节等原发性或再发性的骨质增生,它由川乌、草乌、细辛、杜仲等多味名贵中药经古法熬制而成,是遵循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的多味药物大组方,以发挥药材的良好功效。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消刺止痛膏中取芳香透达之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骨质增生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从而达到彻底治愈该病的目的。此膏剂自推出以来已治愈骨质增生顽疾无数例,受到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实为传统黑膏药神奇疗效之体现。
希望以上回答对骨质增生患者有所帮助!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那么,如何在中医上治疗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 方法 ,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方法
1、阳虚湿阻证: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遇寒冷及阴雨天疼痛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法散寒祛湿,温通经络
方药肾着汤加减干姜、甘草、茯苓、牛膝、苍术、仙灵脾、加减偏寒加附子、偏湿加薏米。
中成药健步壮骨丸,口服,一次9克,日2次
2气滞血瘀证:
症状骨节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筋肉挛缩,骨折,多有久病或外伤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疼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羌活、香附、川芎、桃仁、没药、牛膝、地龙、甘草。
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
3、脾气虚弱证:
症状腰背酸痛,肢体倦怠无力,消瘦,少气懒言,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壮骨
方药人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薏苡仁、莲子、砂仁、桔梗、甘草。
中成药龙牡壮骨颗粒
4肝肾阴虚证:
症状腰膝酸痛,膝软无力,驼背弯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牛膝、茯苓、鹿角胶、(烊化)龟甲胶、(烊化)菟丝子。中成药⑴知柏地黄丸⑵健步丸⑶虎潜丸
5肾阳虚衰证:
症状腰背冷痛,酸软无力,甚则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多,或大便久泻不止,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
治法补肾健阳,强身健骨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黄、附子、(先煎)肉桂、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鹿角胶、补骨脂。
中成药金贵肾气丸
6肾精不足证:
症状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软无力,动作迟缓,早衰,发脱齿摇耳鸣健忘,男子精少,女子经闭,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滋肾填精,养髓壮骨
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粉、熟地黄、杜仲、天冬、龟甲、黄柏、炙牛膝。
中成药健肾壮腰丸
7、气血两虚证:
症状腰脊酸痛,肢体麻木软弱,患部肿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气血双补,养髓壮骨
方药八珍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炙甘草。
中成药十全大补丸
其它 治法
1、灸法取穴:肾俞、脾俞、足三里、大椎、大杼、命门、神阙、中脘、关元痛处所属经脉络穴。应直接灸或隔药饼灸。
2、外敷:防风、威灵仙、川乌、草乌、续断、狗脊、红花、葛根、蛇床子、牛膝、白芍、黄芪、*羊藿、杜仲、共研细末,每次用50—100克醋调外敷,装纱布袋上加热水袋覆于皮肤上,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30天一疗程。
骨质疏松的预防方法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 儿童 ,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 措施 ,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VitD(罗钙全)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 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看了“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1 民间治疗骨质疏松方法
2 骨质疏松的食疗方法
3 膝盖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4 骨质疏松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并且大多数见于老年人。但是现在随着 科技 的不断发展,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年轻人活动以及锻炼越来越少,并且很少会晒太阳,这些都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骨质疏松也就越来越年轻化。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骨质疏松呢?
1、中药内服
中医上把骨质疏松分为很多种证型,大部分证型都与肾虚有关系,因此药物中大多用到补肾的药物。药物的选择也要根据患者的脉象以及舌象、身体整体状况来选择。
2、中药熏蒸
将中药材的药力与热力结合起来,这样药物可以更好的渗透到皮骨,可以很好地活血化淤,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药物的选择大多数以散寒化淤止痛的药物为主。
3、中药贴敷
中药贴敷是将药物制作成贴片,将中药制剂贴片贴在患病局部,这样可以使药物的成分缓慢的渗透到患病部位,从而缓解疼痛感。有些骨质疏松还会引起痉挛,采用药物敷贴也可以缓解。
4、补肾壮骨
中医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的最主要原因与肾虚有关系。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补肾为主,补肾壮骨,这样才可以保持肾精充足,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这期间服用对症的汤药,并且根据自身状况,随时进行药物的调整。
骨质疏松这个名词大家都很熟悉,人口老龄化,使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显著增加,驼背、腰背疼痛甚至全身骨痛、骨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 社会 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早预防、早治疗,对于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症 是一种 代谢性骨病 ,主要是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发病率为23%,女性发病率为49%。骨质疏松是造成中老年人容易骨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的分类和基本病因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主要发生在女性绝经后的5~10年内。
基本病因:雌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
2、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基本病因:首先,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其次,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维生素D缺乏,慢性的负钙平衡等等,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基本病因:特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确,可能与骨代谢调节异常,比如骨吸收增加,或者青春期生长突然增加,骨量突增、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又或者与孩子钙代谢异常有关。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是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导致。
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切除术后、肝胆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肝素、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1、吸烟、酗酒、饮过多含咖啡因饮料;
2、体力活动少、长期卧床;
3、日照减少、缺钙、缺维生素D、高钠饮食等;
4、胃切除术后人群。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感觉到乏力,腰背容易疼痛,甚至全身骨痛。跌倒、摔落时,更容易发生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还可导致身体出现驼背等变形情况。常见的典型症状有:
1、乏力: 容易疲劳,劳累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负重。
2、骨痛: 以腰背部疼痛多见,也可出现全身骨痛。疼痛多为弥散性,没有固定的痛点。疼痛通常在姿势改变时、长时间行走后、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甚至出现活动受限。
3、脊柱变形: 比如脊柱变形,严重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可使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的腰椎的压缩骨折,也会牵连到腹部脏器,出现便秘、腹胀等。
4、骨折: 即脆性骨折,在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时容易出现骨折,好发于胸腰椎,其次为髋部、前臂远端、其他部位如肋骨、跖骨、骨盆等部位。骨折发生后,再次骨折的几率明显提升。
另外,特发性青少年型骨质疏松症,除了比较典型的症状外,发病期间会突然生长停滞,容易多发骨折,之后疾病自然缓解。
骨质疏松症的 伴随症状 常有:
1、骨质疏松严重时可导致 胸椎变形 ,严重者可压迫心肺,出现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异常,如驼背患者,常常伴发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肺活量下降等心肺症状。
2、 骨骼畸形 导致周围皮肤被迫褶皱,褶皱处多汗潮湿,极易滋生细菌,出现瘙痒甚至糜烂。长期卧床者还易产生褥疮。
主要有两类,包括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标准和和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一)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
通常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DXA )的测量结果,对于不同人群判断标准有两类:
1、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
骨密度水平判定以以T-值表示,T-值=(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具体标准如下:
正常: T-值≥ ﹣10;
低骨量: ﹣2 5<T-值<﹣10;
骨质疏松时: T-值≤﹣25;
严重骨质疏松时: T-值≤﹣25并且发生了脆性骨折。
2、儿童、绝经前女性和 50 岁以下男性
其骨密度水平的判断用Z-值,Z-值=( 骨密度测定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均值) /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将Z-值≤-2 0 视为“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
(二)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脆性骨折,指轻微活动或日常生活受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表现符合下列其一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1、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
2、DXA 测量的中轴骨或桡骨远端 1/3 , T-值≤﹣2 5;
3、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 ﹣2 5<T-值<﹣1 0) ,且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过脆性骨折。
4、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除了病史、症状,检查特征外,还应同时排除其他引致骨质疏松的疾病。
医生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全面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骨密度的测定,影像学方面的检查,以及必要的血液生化检查。
(一)骨密度测定
1、DXA法
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骨质疏松诊断应用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 ,它可以诊断本病,预测骨折风险,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下列人群需要进行DEXA测定:
(1)将要进行骨质疏松干预治疗的;
(2)有过骨折病史的;
(3)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以上的;
(4)45岁前绝经的女性;
(5)1型、2型糖尿病患者。
2、定量CT法
分别测量松质骨、皮质骨的体积密度。通常用它来测量腰椎/股骨的松质骨骨密度。它将专业的体膜和分析软件与传统CT相结合,测量真正的体积骨密度,不受周围组织的影响,可以较早反应骨质疏松的情况,判断临床用药效果。
3、定量超声
常用于跟骨测量,目前主要用在风险人群的初筛、监测骨骼的变化,以及评估骨折的风险,尚不能用于诊断和药物疗效的判断。
(二)骨折筛查
1、X线检查
因为脊柱椎体骨折,常常会因为没有明显症状,从而被忽略,因此需要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中,通过胸腰椎的X线影像学方法,开展椎体骨折的筛查。
不仅可以反映骨骼的病理变化,还可以判断是否发生骨折,以及骨折的严重程度,但早期病情较轻时X线不易显象,且其结果不能进行量化评估。
需要做检查的高危人群包括:
(1)女性70岁以上,男性80岁以上,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10;
(2)女性65~69岁和男性70~79岁,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15;
(3)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具有一项特殊危险因素的。
2、骨转换标志物检查
分为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两种,分别反映骨形成情况、骨吸收情况,可用于鉴别骨质疏松属于原发,还是属于继发,以及预测骨丢失速度,了解病情进展,以及检测药物疗效等等。
应与 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 鉴别:
转移性骨肿瘤(如肺癌的骨转移)或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表现与骨质疏松类似。临床高度怀疑骨肿瘤时可借助 骨扫描 或 MRI (核磁共振)明确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需要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骨 健康 补充剂添加、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共同进行。
(一)急症治疗
对于疼痛剧烈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消炎镇痛 ,如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依托考昔。
骨折:对于髋关节骨折,应尽快评估是否手术;其余关节的骨折应尽复位、固定,以减轻疼痛。椎体压缩骨折可通过打入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
(二)一般治疗
骨 健康 基本补充剂的应用:
(1)钙剂
充足的钙摄入可帮助获得理想骨量峰值,减缓骨丢失,维护骨骼 健康 。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
提倡尽可能通过膳食补钙,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给予补充钙剂。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摄入钙为400mg,可每天再补充钙500~600mg。
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也容易吸收,不过容易便秘;枸橼酸钙,含钙量低,但水溶性好,也不容易刺激胃肠道。补钙需适度,高钙血症的人禁用,过量补钙还会导致肾结石、心血管病。
(2)维生素D
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强壮,同时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可改善平衡、降低跌倒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调查显示,61%的绝经后女性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而日光暴露不足、老年人,也都属于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酌情检测血清250HD水平,来了解维生素D营养状态,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
活性维生素D制剂。常用的有:骨化三醇(1,25双羟维生素D)适用于肝、肾功能都差的患者;阿法骨化醇(1α羟维生素D)用于肾功能差但肝功能好的患者。
(三)药物治疗
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包括:
·经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已经发生过椎体或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
·骨量减少且具高骨折风险的患者。
骨密度保持稳定或增加,标志着药物治疗的成功。如果治疗期间发生一次骨折,不代表治疗失败,但提示骨折高风险。
双膦酸盐类药物即使停用,抗脆性骨折的作用仍能保持数年之久。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停用后则疗效下降。
此外,抗骨质疏松治疗应至少坚持1年,在最初3~5年治疗后,需评估患者的各种情况。
1、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
(1)双膦酸盐类
能够抑制破骨细胞,从而抑制骨的吸收。
(2)阿仑膦酸钠
治疗绝经后女性或者男性的骨质疏松症。空腹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平卧。
(3)唑来膦酸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静脉滴注。
(4)利塞磷酸铵
治疗绝经后或者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空腹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平卧、进食。
(5)依替膦酸二钠
治疗绝经后或增龄性的骨质疏松,两餐间服药,服药两周,停药11周,再开始第二周期。
注意事项
(1)少数患者服用后,会感觉轻度的胃肠道反应,比如上腹疼痛、反酸等,所以肠胃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
(2)如果一过性“流感样”症状反应明显,一般3天内明显缓解,也可以用解热镇痛药对症解决问题。
(3)如果静脉输注,每次给药前,医生会检测肾功能,对于不符合条件者禁用。
(4)本身有严重口腔疾病,或者计划口腔手术的患者也禁用。
(5)长期用药达到3年以上的话,一旦大腿或者腹股沟疼痛,应当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诱导股骨骨折并发症。
2、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降钙素可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量丢失,另外,还明显缓解骨质疏松、骨折引发的骨痛。
(1)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以及由该病引起的疼痛。按医嘱,确定是否需过敏试验。
(2)鲑降钙素:预防制动引起的骨丢失和骨溶解,适用于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骨质疏松。
3、性激素补充剂
雌/孕激素: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针对绝经症状,以及希望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者。
4、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雷洛昔芬: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但是潮热严重的围绝经期女性不宜用。
(四)中医治疗
治疗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为基本治则。建议方剂包括青娥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医生在临床辨证施治,加减应用。
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
1、运动疗法
包括慢跑、游泳、负重练习、体操、跳绳等,此外太极拳也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韧带、肌肉及肌腱的柔韧性。运动锻炼时要注意少做躯干屈曲、旋转动作等。
2、物理因子治疗
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可以增加骨量;微波、超短波等可以减轻疼痛;对骨折延迟愈合者,可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以促愈合;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等可增强肌肉力量、促进神经修复。
此外,因骨折行动不便时,拐杖、助行架等可辅助提高行动能力。骨折患者还可佩戴矫形器矫正姿势,预防再次骨折发生。
骨质疏松症与50岁或50岁以上人群80%的骨折有关。如果不能完全恢复,脆性骨折可能伴随慢性疼痛、残疾,严重者并发死亡。脊椎和骨盆部的骨折尤其如此。
女性围绝经期和绝经后5年内,是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时段。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关键在于对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早期识别,即使经历过脆性骨折,合理的治疗依然发挥预防骨折风险的作用。
就诊科室:
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可以到骨科或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就诊。
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可到原发病的相应科室就诊。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可到风湿免疫科就诊;甲亢等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可到内分泌科就诊。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 健康 的生活方式、均衡的膳食、充足的日照、规律的运动更加有助于骨骼肌肉的 健康 强壮。脆性骨折除了尽早配合治疗,还可以采用辅助性工具,积极康复。
1、家庭护理
(1)行动不便者应选用拐杖等辅助工具,日常生活中小心谨慎,避免跌倒,预防骨折的发生。
(2)应注意改变家居用品布局,在卫生间装把手,减少患者摔倒风险。
(3)对于卧病在床者应多翻身,多擦洗,避免褥疮。
2、日常生活管理
(1)重视钙、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者相当量低脂乳制品;深绿色叶菜、三文鱼或沙丁鱼、豆制品等;
(2)充足日照:每日应尽可能暴露皮肤于日光下,每日15~30分钟,但避免强烈阳光直射,防止灼伤。
(3)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咨询医生合适的运动处方,以提高机体敏捷度、力量、姿势平衡等,运动应当循序渐进,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宜。
3、日常病情监测
骨质疏松属于慢性疾病,治疗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治疗期间的检测也不容忽视。
(1)检测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充足与否。
(2)在药物首次治疗或改变治疗后每年、效果稳定后每1~2年重复骨密度测量,以检测疗效。
(3)药物治疗会有相应的不良反应,应学会监测不良反应症状,掌握基本应对常识。
4、积极预防
(1)我国已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了40岁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内容,所以应当积极重视骨密度测试。
(2)生活中通过运动、饮食补钙、充足日晒等方式,避免缺钙和钙质流失。
(3)围绝经期女性,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
总结:骨质疏松是造成中老年人容易骨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科学饮食并及早进行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如何合理膳食搭配,保持营养均衡请看我的前文《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八大推荐专家解读》()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基本介绍 别称 :骨质疏松症 英文名称 :osteoporosis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多发群体 :中老年人 常见病因 :多种疾病或绝经后易致骨质疏松 常见症状 :腰背疼、身长缩短、驼背、易骨折等 传染性 :无 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预后,预防, 病因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 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②妊娠、哺乳。③营养性 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④遗传性 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⑤肝脏病。⑥肾脏病 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⑦药物 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⑧废用性 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 ⑨胃肠性 吸收不良胃切除。 ⑩类风湿性关节炎。 ⑪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 ⑫其他原因 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 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反应骨吸收)。 (4)晨尿钙/肌酐比值 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2辅助检查 (1)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②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是骨折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诊断 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1994年WHO建议根据BMD或BMC(骨矿含量)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该诊断标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轴骨或外周骨骼测定。 鉴别诊断 1骨软化症 临床上常有胃肠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肾病病史。早期骨骼X线常不易和骨质疏松区别。但如出现假骨折线(Looser带)或骨骼变形,则多属骨软化症。生化改变较骨质疏松明显。 (1)维生素D缺乏所致骨软化症则常有血钙、血磷低下,血碱性磷酸酶增高,尿钙、磷减少。 (2)肾性骨病变多见于肾小管病变,如同时有肾小球病变时,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于血钙过低、血磷过高,患者均有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2骨髓瘤 典型患者的骨骼X线表现常有边缘清晰的脱钙,须和骨质疏松区别。患者血碱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钙、磷变化不定,但常有血浆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3遗传性成骨不全症 可能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较少,结果状如骨质疏松。血及尿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聋等。 4转移癌性骨病变 临床上有原发性癌症表现,血及尿钙常增高,伴尿路结石。X线所见骨质有侵袭。 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多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较大的外力作用,便可发生骨折。骨折发生部位为胸、腰椎椎体、桡骨远端及股骨上端。 治疗 有效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运动 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 2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3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1)激素代替疗法 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 ①雌二醇 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及诊断不清的 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诺酮属于孕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血管舒缩症状。 ②雄激素 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骨吸收药。 ③睾酮 肌内注射,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该类药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质疏松、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有雷洛昔芬,为非类固醇的苯骈噻吩是雌激素的激动药,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髋部的BMD,能使椎体骨折的危险性下降40%~50%,但疗效较雌激素差。绝经前妇女禁用。 (3)二磷酸盐类 二磷酸盐类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关。禁用于孕妇以及计画怀孕的妇女。第一代命名为羟乙基膦酸钠称依替膦酸钠,治疗剂量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给药,每周期开始时连续服用羟乙基膦酸钠2周,停用10周,每12周为一个周期。服用羟乙基膦酸钠需同时服用钙剂。 近年来不断有新一代的磷酸盐套用于临床,如氨基二磷酸盐、利塞膦酸、氯瞵酸(氯甲二磷酸盐)以及帕米膦酸纳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强,治疗剂量下并不影响骨矿化。阿仑膦酸钠证实能减轻骨吸收,降低脊柱、髋骨以及腕部骨折发生率达50%,在绝经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4)降钙素 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对于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二磷酸盐和雌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制剂有降钙素和依降钙素。降钙素有肠道外给药和鼻内给药2种方式,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间可持续达20个月。 (5)维生素D和钙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单纯服用钙剂更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另有维生素D和钙的联合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6)氟化物 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 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每天小剂量氟,即能有效地 骨形成且副作用小。 对于接受治疗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BMD一次。如检测骨的更新指标很高,药物应减量。为长期预防骨量丢失,建议妇女在绝经后即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如患者确诊疾病已知会导致骨质疏松,或使用明确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同时给予钙、维生素D以及二磷酸盐治疗。 5外科治疗 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 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骨折后相关并发症,骨质疏松症虽不能完全预防,但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锻炼等,能在很大程度减轻骨质疏松症,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 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菸、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2二级预防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3三级预防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活性Vit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越老越怕骨质疏松!中医师教你从日常中存好骨本
本文2023-10-21 00:53: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