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释下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什么
(一)判断句
1、用“……者……也”或在句末用“者也”“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与余同游)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3、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加强语气表示判断。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4、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5、文言文中的否定性判断也要借助否定副词来表示。“非”“莫”“勿”“不(否)”予本非文人画士。(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被支配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文言文中,有些被动句没有被动词,而是直接由动词表被动。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戍卒叫,函谷举。 “举”是“被攻占”的意思。(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承前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蒙后省略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对话省略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乐乐)。”2、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宾语的省略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
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4、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吾上书太夫人,谱汝(于)诸孙中。5、中心词的省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四)倒装句1、定语后置
⑴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或“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⑵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⑶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2.宾语前置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忌不自信。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⑶用“之”“是”等虚词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惟命是从。⑷介词结构中介词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的宾语由代词充当,宾语前置情况与⑵相同。微斯人,吾谁与归?3.介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充当状语,置于谓语之前。但在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往往放在谓语的后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4.主谓倒装
逐字逐句翻译:孟武子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道:“做爹娘的只为孝子的疾病忧愁。”
杨伯峻翻译的《论语》是这样解释的。“其”的意见和分歧最大。杨伯峻分析认为,其,他们的,他们指代父母,还是儿女,焦点就在这里。杨伯峻应经据典指出,王充和高诱解读经典,“其”代父母。王充的论衡问孔篇说:“武伯善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淮南子说林训说:“忧父之疾者子,治之者医”高诱注云:“父母唯其疾之忧,故曰忧之者子”;马融却说:“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使父母忧。”把“其”字代孝子。杨伯峻翻译时赞同前者,认为“其”代父母。
关于什么句式,文言文所谓的特殊句式,完全依据现代汉语句式规范而言,若翻译为:做爹娘的只为孝子的疾病忧愁。那么此句式是形容词“忧”作谓语,为动用法;若翻译为:做爹娘的只担心孝子的疾病。那么此句式为动宾倒装或宾语前置。如果你赞同马融的观点:认为“其”代孝子,“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使父母忧”那么此句式是“忧”形容词作谓语,使动用法,即孝子的疾病使父母担忧。
这是一句省略句。
完整的句式,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意思:荆柯还有要等待的人,想要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的地方很远还没来,所以还留着等待。
出处:汉刘向的《荆轲刺秦王》。
原文节选: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译文: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扩展资料此文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战国末年,秦国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六国国君为首的旧贵族,即奴隶主阶级,虽然已经临于末日,但他们还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军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杀活动,来做最后的挣扎,而荆轲刺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荆轲就这样死了。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卫人称他为庆卿,而到燕,燕人称他为荆卿。荆轲喜欢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荆轲刺秦王
那他怎样遵守礼仪制度呢?“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摘自:先秦·孔子的门徒《论语·八佾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那他怎样遵守礼仪制度呢?一个人没有仁德,那他怎么能正确运用音乐呢?”
点评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什么叫赤浊 、白浊、赤白浊?
赤浊 、白浊、赤白浊?这都是说女性白带的颜色。赤浊,就是接近红色的白带;白浊,就是纯白带;赤白浊就是混杂红色的和白色的白带。
属热:说的是热症;
属寒:说的是寒凉导致的寒症;
属湿热:是说身体受湿气侵袭以后,没有及时排出体外留在了身体内部的湿气。
帮忙解释下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什么
本文2023-10-21 01:24: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