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涤痰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涤痰汤简介,第1张

《济生方》之涤痰汤组成半夏、胆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枣。主治主治暴盲。方解本方以半夏、橘红、枳实、茯苓燥湿祛痰,理气降逆;胆星、竹茹清热化痰;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益气健脾,治痰之源;菖蒲化湿开窍。诸药合用,涤痰开窍。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涤痰汤处方南星(姜制二钱半)半夏(汤洗七次二钱半)枳实(麸炒二钱)茯苓(去皮二钱)橘红(一钱半)石菖蒲(一钱)人参(一钱)竹茹(七分)甘草(半钱)功能主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后服。出处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医宗金鉴》卷四十五:涤痰汤处方当归1两,茯苓4两,川芎7钱5分,白芍药1两,白术(土炒)1两,半夏(制)1两,香附米1两,陈皮1两,甘草1两。功能主治妇人肥盛,不孕,以身中有脂膜闭塞子宫也。用法用量上作10帖。每帖加生姜3片,水煎,送服涤痰丸。出处《医宗金鉴》卷四十五《麻症集成》卷四:涤痰汤处方竹黄、明麻、枳实、橘红、胆星、菖蒲、竹茹、甘草。功能主治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出处《麻症集成》卷四《寒温条辩》卷五方名涤痰汤组成栝楼(捣烂)5钱,胆星2钱,半夏2钱,橘红1钱5分,茯苓1钱,枳实(麸炒)1钱,黄芩1钱,黄连1钱,石菖蒲1钱,竹茹1钱,甘草(炙)5分,生姜3钱。主治膈间痰闭,呃逆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痰闭呃甚者,用白矾1两,水2钟,煎1钟,入蜜3匙,少煎,温服即吐;如不吐,饮热水1小盏,未有不吐者,吐后呃即止。《奇效良方》卷一方名涤痰汤别名涤痰散组成南星(姜制)2钱半,半夏(汤洗7次)2钱半,枳实(麸炒)2钱,茯苓(去皮)2钱,橘红1钱半,石菖蒲1钱,人参1钱,竹茹7分,甘草半钱。功效豁痰清热,利气补虚。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钟,加生姜5片,煎至1钟,食后服。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太阴药

详见百科词条:涤痰汤 [ 最后修订于2018/12/26 11:40:31 共99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汤剂(decoction)为药物剂型之一。又称"煎剂"、汤液。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一般作内服用,亦可外用作洗浴、熏蒸及含漱。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的优点,故临床上应用最广。还可根据临床具体病症灵活处方,汤剂是中医过去和现在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备急千金要方》序:“凡古方治疾,全用汤法,百十之中未有一用散者。……卒病贼邪,须汤以荡涤。”《圣济经》:“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用汤最宜。伤寒之治,多先用汤者以此。”

汤剂的不足之处是量大,不便服用;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散失;贮藏携带困难等。

详见百科词条:汤剂 [ 最后修订于2016/8/17 12:29:39 共156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清营汤记载于《温病条辨》卷一,系治疗温热病邪热传入营分证的代表方剂。其组成为水牛角30g、生地黄15g、玄参9g、竹叶心3g、麦冬9g、金银花9g、连翘6g、黄连5g、丹参6g,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的功效,主治热入营分证。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现代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等热性病而属热入营分者。

清营汤作用最强的地方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调解水盐、酸堿代谢平衡,改善心脏、循环功能方面,因此对流脑、乙脑、伤寒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保护大脑功能,改善脑缺血、缺氧,减轻脑细胞变性及坏死,有镇静、抗惊厥、调节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提高及促进免疫功能作用。在调解水、电解质及酸酐平衡时必须配合多饮水或静脉补液,否则丢失的水分难以补足;配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并发颅压增高症、脑水肿时应结合现代医学降颅压治疗。当该方剂适应证发展到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时单以此方难以挽救病人生命,该方剂也只可用于上述适应证的早期或中期。

详见百科词条:清营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23 11:19:33 共742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四○三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四圣汤的用法用量 24 加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四圣汤 1 拼音

sì shèng tāng

2 《普济方》卷四○三 21 组成

白芍药1两,升麻1两,甘草5钱,紫草5钱,干葛1两,木通5钱(去皮节)。

22 主治

身热如火,头痛颊赤,面红呵欠,鼻疮,疮疹已出未出时。

23 四圣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2片,葱白2根,山楂子根3寸,同煎热服。

24 加减

壮热心烦,加人参、赤茯苓、石膏、麦门冬(去心)。

2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古籍中的四圣汤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痘疔

以针刺破之,吮去毒血,外以四圣散涂之,内服加味四圣汤(见形)调无价散(倒靥)并夺命丹主之。如疮焦黑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见形证治

甘草(各等分)上锉细。水一盏煎,不拘时服。加味四圣汤紫草木通木香黄(炙)川芎甘草人参(各等分)蝉蜕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痘疔

以针刺破之,吮去毒血,外以四圣散涂之,内服加味四圣汤(见形)调无价散(倒靥)并夺命丹主之。如疮焦黑

《疡医大全》:[卷三十二痘疹部(中)]五经治法

山楂、人参、茯苓。若紫红色者,乃热毒未解,可用四圣汤加紫草、酒炒黄芩、黄连、红花之类。治热者四苓散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见形证治

目录 1 拼音 2 益志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益志汤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三因》卷八 81 方名 82 益志汤的别名 83 组成 84 主治 85 益志汤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8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益志汤 1 拼音

yì zhì tāng

2 益志汤的别名

益智汤(《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3 处方

鹿茸(酥涂炙,去毛)巴戟(去心)熟干地黄(酒浸)枸杞子 苁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去皮、脐,炮)桂心(不焙)山茱萸 白芍药 防风(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4 制法

上药研末为散。

5 功能主治

治右肾虚寒,小便频数,遗精白浊,腰胁引痛,咳嗽短气,四肢烦疼,耳呜面黑,骨蒸潮热,头晕目眩者。

6 益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姜5片,盐少许,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7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8 《三因》卷八 81 方名

益志汤

82 益志汤的别名

益智汤

83 组成

鹿茸(酥涂炙,去毛尽)、巴戟(去心)、熟干地黄(酒浸)、枸杞子、苁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脐)、桂心(不焙)、山茱萸、白芍药、防风(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84 主治

右肾虚寒,小便数,腰胁引痛,短气咳逆,四肢烦疼,耳鸣,面黑,骨间热,梦遗白浊,目眩,诸虚困乏。

85 益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盐少许,煎7分,去滓,食前服。

8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87 附注

益智汤(《准绳·类方》卷六)。

古籍中的益志汤 《明医杂着》:[卷之一]劳瘵

蛎、龙骨、山茱萸各七分。愚按前症若肾气不足,用益志汤、金锁正元丹;肝肾虚热者,用六味丸、加味逍遥散

《医垒元戎》:活人治妇人伤寒妊娠服药例

痛温酒下血气痛当归酒下产后心痛胀满豆淋汤下难产益志汤下产后血痢当归汤下赤白带下酒煎艾汤下解内外伤寒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遗精]遗精论列方

百二十)八味丸(补一二一)天王补心丹(补百八)益志汤(热一六五)《经验》猪肚丸(固四十)逍遥散(补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热阵

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一方加茯苓、甘草。益志汤治肾经亏损,遗精白浊,四肢烦倦,时发蒸热等证。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论治(共六条)

古籍中的涤痰汤简介

《济生方》之涤痰汤组成半夏、胆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枣。主治主治暴盲。方解本方以半夏、橘红、枳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