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夜观天象 ?在中国古书中 哪些是代表性的。谢谢 现代代表性的人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如何夜观天象 ?在中国古书中 哪些是代表性的。谢谢 现代代表性的人是谁,第1张

紫微斗数以星宿配合九宫的术数算命方法,是一种星相术,亦是中国传统相术中的一支;因其系统里以紫微星为诸星之首,故得名。此术认为人出生时的星相决定人的一生,即人的命运;认为各种按一定次序出现的星曜对相对应的人的命运具有特定的影响,因而分析人出生时的星相就可以判断人本身命运的好坏和时间顺序。

在汉唐之间的道经“北斗经”“南斗经”,与大藏经中汉唐时期传来的“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就有详尽记载紫微斗数命主星与身主星的排列方法,以及祈禳科仪。紫微斗数之名则首见于明神宗万历35年(1607年)由第五十代正一天师张国祥辑成的《续道藏》,其中收有《紫微斗数》三卷,作者佚其名,根据其内容来看这三卷紫微斗数其实是“十八飞星”之术;清初编《四库全书》于子部术数累计收有术数五十种,不论是“十八飞星”或“紫微斗数”均为在内。[1]也因此紫微斗数被认为来自《续道藏》里收录的“十八飞星”所改良[2]。

《紫微斗数全书》一书指出紫微斗数为五代末的陈抟(陈希夷)所创,而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为吕洞宾传给陈希夷。陈希夷再将紫微斗数传给其子与徒,而之后数百年间,此术一直以孤本形式在其弟子和后代中秘传,此为其相关文献稀少原因之一。

紫微斗数在流传过程中渐渐被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三卷本《紫微斗数》后被道教典籍《续道藏》所收录;南派四卷本《紫微斗数》,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由江西吉水的地理学家罗洪先刊刻流传,即后来的《紫微斗数全集》和《紫微斗数全书》;现为研究紫微斗数的第一手资料,但是皆为清同治时期的刻版。从此书内页即可得知其非一时一人一地之作,该书后来曾由江西名号“负子子”的潘希尹所补辑,亦由福建关西后裔杨一宇所添阅。紫微斗数虽在清末崛起,但是早期的命理学中有八字学独大的情形。而随时代变迁,紫微斗数于1980年代之后在香港和台湾蓬勃发展,与八字学并称中国近代命理学中的两大显学,且凌驾八字学的形势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b/b2/%E6%8E%83%E7%9E%8400012jpg

自西元1980年代以降,斗数理论派别可分为两大主流:一是以星曜解读为主;另一则以四化解读为主。星曜解读为主的派系中又以中州派解读星情最为系统,以十四主星所组成六十星系,彼此互相干涉所产吉凶互应,经整理成《紫微星诀》为论理依据。四化解读为主中又以钦天四化最具严谨,以紫微星辰为经,飞星四化为纬,相互对待,互生体用,其论理依据《斗数秘仪》。两大派别均对紫微斗数有所贡献,前者将全书中之星性解读以现今人之社会风俗加以修正,而不流于八股;后者归纳紫微斗数之构成理论,加以诠释,顾其本末。

[编辑] 论命形式

现今的紫微斗数推命技巧较为细腻,除了技术层面的提升,在论命过程也愈趋于客体性,以往所谓铁口直断的方式也慢慢以心灵层次的咨商对谈来取代;在相较于紫微斗数相关古籍中的专断解读方式,现今则采用较温和多元的解读 ,让紫微斗数推命术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人的一生,此外在星曜的使用技巧上,也趋于成熟与多样性,令紫微斗数推命术在推断吉凶祸福的部分提升其征验度。[3]

[编辑] 推算方法

紫微斗数一般以学排盘为先,排盘顺序为安命身与十二宫、起寅首、定五行局、安北斗南斗等甲级主星,再安其余星曜,然后依宫位的三方四正与大运流年等来解读命盘。

[编辑] 安十二宫

以十二地支盘为基,起寅宫;顺数生月逆数生时定命宫,以命宫逆时针布命迁十二宫;命、兄、夫、子、财、疾、迁、友、官、田、福、父。

[编辑] 起寅首、定纳音五行局

以出生年干支(如:戊子)之天干数乘于二加一是为寅宫宫干;顺布宫干至命宫处,再以命宫干支定命造纳音五行(例如:命宫坐丙戌,为土五局),命造纳音五行皆有配合之数局,分别为;水二局、木三局、金四局、土五局、火六局。

[编辑] 定紫微星

得出命造五行局后,推判几倍的命造五行局数可以大于生日数(例如:十六日生人木三局者则六倍得可大与生日数);下一步判断得出来的倍数与生日数之差数,再判断此差数为奇数或偶数;若差数为奇数,则以倍数减去差数得到一个新的数字;若差数为偶数,则倍数与差数相加而得一新的数字,下一步起寅宫并顺时针数到上一步骤得出的数目,此一落宫点便是紫微星的位置;依照上一步骤如果改为逆时针来数,便是安天府星。

[编辑] 安甲级星

起紫微星,逆时针一宫安天机星,跳隔一宫,安太阳星,逆时针一宫安武曲星,逆时针一宫安天同星,跳隔两宫,安廉贞星,再跳隔三宫会回紫微星。

起天府星,顺时针一宫安太阴星,顺时针一宫安贪狼星,顺时针一宫安巨门星,顺时针一宫安天相星,顺时针一宫安天梁星,顺时针一宫安七杀星,跳隔三宫,安破军星,再跳隔三宫会回天府星。

起辰宫为正月,顺时针数至生月,安左辅星;起戌宫为正月,逆时针数至生月,安右弼星。

起辰宫为子时,顺时针数至生时,安文曲星;起戌宫为子时,逆时针数至生时,安文昌星。

[编辑] 安四化星

以年干安禄权科忌四化星(取最普遍的《全集》版本):

甲廉破武阳

乙机梁紫阴

丙同机昌廉

丁阴同机巨

戊贪阴右机

己武贪梁曲

庚阳武阴同

辛巨阳曲昌

壬梁紫左武

癸破巨阳贪

[编辑] 专有名词

[编辑] 命身十二宫

命宫、身宫、兄弟宫、夫妻宫、子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奴仆宫(又名仆役宫及交友宫)、官禄宫(又名事业宫)、田宅宫、福德宫(又名福寿宫)、父母宫(又名相貌宫)。

[编辑] 甲级星

十四正曜:紫微斗数中所用的星曜采用《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的称谓,跟史记·天官书上的称谓不同,而且实际上只是符号化的“虚星”,并不代表星曜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

北斗七星

紫微星:北极星

贪狼星:天枢 - 大熊座α

巨门星:天璇 - 大熊座β

天机星:天玑 - 大熊座γ

文曲星:天权 - 大熊座δ

廉贞星:玉衡玉衡 - 大熊座ε

武曲星:开阳 - 大熊座ζ

破军星:遥光 - 大熊座η

南斗六星

七杀星:斗宿一 - 人马座μ--天府星:斗宿一 - 人马座μ

天相星:斗宿二 - 人马座λ

天同星:斗宿三 - 人马座φ

天机星:斗宿四 - 人马座σ

天梁星:斗宿五 - 人马座τ

天府星:斗宿六 - 人马座ζ]--七杀星:斗宿六 - 人马座ζ

中天

太阳星

太阴星

副曜

六吉星:北斗 - 文曲星(文华)、左辅星、右弼星; 南斗 - 文昌星、 天魁星(昼贵,天乙贵人)、天钺星(夜贵,玉堂贵人)

六煞星:北斗 - 擎羊星(羊刃)、陀罗星; 南斗 - 火星、铃星; 中天 - 地空星、地劫星

四化星:化禄、化权、化科、化忌。关于四化,依不同派别有部分差异。

北斗 - 禄存星、吉星: 中天 - 天马星

[编辑] 乙级星

吉星: 中天 - 台辅星、封诰星、恩光星、天贵星、龙池星、凤阁星、三台星、八座星、天官星、天福星、天才星、天寿星、红鸾星、天喜星、解神星、天巫星

凶星: 中天 - 天空星、天刑星、天姚星、天哭星、天虚星、天月星、阴煞星、年解星、华盖星、咸池星、天德星、月德星、孤辰星、寡宿星

[编辑] 丙级星

长生十二神: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博士十二神:博士、力士、青龙、小耗、将军、奏书、飞廉、喜神、病符、大耗、伏兵、官府。

凶星: 中天 - 天伤星、天使星、截路、空亡、旬中、旬空

[编辑] 丁级星

将星、攀鞍、岁驿、岁破、岁建、龙德

[编辑] 戊级星

息神、劫煞、灾煞、天煞、指背、月煞、亡神、晦气、丧门、贯索、官符、小耗、大耗、白虎、吊客、病符

另外那个回答 秀逗了?

1 有没有记载古人对昼夜现象认识的文言文

在古人看来,自然是神秘的,天体是神秘的,在整个宇宙中有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人世。

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司管的神祗,并给这些神祗命名,如: 风师 名 飞廉 雨师 名 屏翳 云师 名 丰隆 日御 名 羲和 月御 名 望舒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人们自然要十分精勤的观测天象,古代的天文知识由此得到发展。 甲骨卜辞中已经有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

《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已有关于星宿和天象的记录。《史记》中专门列有《天官书》、《汉书》里也列有《天文志》,这是专门论述和记载天文现象的篇章。

我们现在了解一些古书中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七政(七曜):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并称。

金木水火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颗行星,它们又称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其光色银白,且亮度特强。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灿”,《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说的就是金星。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说的也是金星。 木星:古名岁星,也叫岁。

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定的星空区域,所以根据岁星的行程可以纪年。 水星:也叫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岁差: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于地球赤道的微小影响,使地轴在黄道轴的周围作圆锥形运动,慢慢向西移动,约二万六千年环绕一周,同时使春分点以每年50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行。这种现象叫做岁差。

我国最早定出较为精确岁差值的是晋代的虞喜,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使我国的历法较早地区分了恒星年和太阳年。最早计算岁差的历法是祖冲之的《大明历》。

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在黄河流域见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叫紫微垣。

古人认为紫微垣是天帝之座。在紫微垣外,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

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杜甫《秋日送石首薛明府》:“紫微临大角,皇极正乘舆。”

大角,北天之亮星,古人以为是天王座。 宿(xiù):星的位次,这个概念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

二十八宿(舍、星):二十八个星区。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恒星之间相对的位置比较稳定,可以利用它们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所到的位置。

古人经过观测,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都是恒星)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即: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这就是四象。(与西方人将星座联想为动物的形象相类似。)

与二十八宿有关的文学作品有: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 《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三星在隅。”“三星在户。”

《毛传》:“三星,参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

《郑笺》:“三星,谓心星也。” 近人研究,认为此诗三章所言三星,是指一夜之间,时间不同,三个星座顺次出现。

首章“三星在天”,指参宿三星;二章“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三星在户”,指河鼓三星。上述三星是天空中明亮且接近的三颗星。

《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毛传》:“毕,噣也。

月离阴星则雨。”下弦月入毕,在西周时为孟秋多雨之季。

《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正义》:“箕 、斗并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也。”

《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毛传》:“定,营室也。”

《集传》:“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

于是时,可以营造宫室,故谓之营室。”营室是壁宿和室宿的名称。

《左传》:“龙尾伏辰。”“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睹而出之。”

北陆即虚宿,古时东至点之所在。西陆即昴宿,俗名七姐妹星团。

昴与毕秋时同见于夜空。昴毕间为天街,主国界,街南为华夏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

所以古人又常用昴毕星宿来关心战争。昴宿别名旄头。

《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箕风毕雨一词来源于此。

《论衡》:“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斗牛二星相近。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太白食昴。”金星遮住昴宿。

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在西,商在东,不能同时出现在空中。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李白《司马将军歌》:“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北落师门之简称,亮星,象征防守北方的羽林军门。

古长安北门称北落门。 韩愈《三星行》:“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

2 谁能推荐一本关于天象的书

"通志天文略"亦称"丹元子步天歌"。这是你可以多加研读的天文著作,"天文略"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用中国特有的七言诗歌形式编撰而且句句押韵。从文章字句里可以随著作者的生花妙笔遨游天际,编撰者除了天文知识丰富之外在在证明远古中国的学者,实在是饱读诗书。这种充满中国风味的星空描述方式阅读起来与西方在星象文章的感觉真是大相迳庭。以三垣"天市垣、太微垣、紫微垣"这三垣为主跟角、亢、氐、房、心、尾、箕、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斗、牛、女、虚、危、室、壁等等一共二十八宿为辅建构整个中国的天文观。

或者是淮南子一书卷三的"天文训"但是淮南子的天文训较倾向道家思想。描绘的天文观除了空间之外还夹杂时间观念。其中也包含描述阴阳的律吕。徵生宫,宫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等等。其推算消息意味浓厚,这类文章深具中国特色与思维我个人也觉得这类的天象古文是值得涉猎的。以上是推荐的两部钜著以供参考。

3 有没有记载古人对昼夜现象认识的文言文

在古人看来,自然是神秘的,天体是神秘的,在整个宇宙中有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人世。

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司管的神祗,并给这些神祗命名,如: 风师 名 飞廉 雨师 名 屏翳 云师 名 丰隆 日御 名 羲和 月御 名 望舒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人们自然要十分精勤的观测天象,古代的天文知识由此得到发展。 甲骨卜辞中已经有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

《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已有关于星宿和天象的记录。《史记》中专门列有《天官书》、《汉书》里也列有《天文志》,这是专门论述和记载天文现象的篇章。

我们现在了解一些古书中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七政(七曜):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并称。

金木水火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颗行星,它们又称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其光色银白,且亮度特强。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灿”,《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说的就是金星。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说的也是金星。 木星:古名岁星,也叫岁。

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定的星空区域,所以根据岁星的行程可以纪年。 水星:也叫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岁差: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于地球赤道的微小影响,使地轴在黄道轴的周围作圆锥形运动,慢慢向西移动,约二万六千年环绕一周,同时使春分点以每年50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行。这种现象叫做岁差。

我国最早定出较为精确岁差值的是晋代的虞喜,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使我国的历法较早地区分了恒星年和太阳年。最早计算岁差的历法是祖冲之的《大明历》。

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在黄河流域见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叫紫微垣。

古人认为紫微垣是天帝之座。在紫微垣外,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

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杜甫《秋日送石首薛明府》:“紫微临大角,皇极正乘舆。”

大角,北天之亮星,古人以为是天王座。 宿(xiù):星的位次,这个概念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

二十八宿(舍、星):二十八个星区。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恒星之间相对的位置比较稳定,可以利用它们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所到的位置。

古人经过观测,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都是恒星)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即: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这就是四象。(与西方人将星座联想为动物的形象相类似。)

与二十八宿有关的文学作品有: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 《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三星在隅。”“三星在户。”

《毛传》:“三星,参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

《郑笺》:“三星,谓心星也。” 近人研究,认为此诗三章所言三星,是指一夜之间,时间不同,三个星座顺次出现。

首章“三星在天”,指参宿三星;二章“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三星在户”,指河鼓三星。上述三星是天空中明亮且接近的三颗星。

《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毛传》:“毕,噣也。

月离阴星则雨。”下弦月入毕,在西周时为孟秋多雨之季。

《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正义》:“箕 、斗并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也。”

《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毛传》:“定,营室也。”

《集传》:“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

于是时,可以营造宫室,故谓之营室。”营室是壁宿和室宿的名称。

《左传》:“龙尾伏辰。”“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睹而出之。”

北陆即虚宿,古时东至点之所在。西陆即昴宿,俗名七姐妹星团。

昴与毕秋时同见于夜空。昴毕间为天街,主国界,街南为华夏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

所以古人又常用昴毕星宿来关心战争。昴宿别名旄头。

《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箕风毕雨一词来源于此。

《论衡》:“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斗牛二星相近。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太白食昴。”金星遮住昴宿。

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在西,商在东,不能同时出现在空中。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李白《司马将军歌》:“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北落师门之简称,亮星,象征防守北方的羽林军门。

古长安北门称北落门。 韩愈《三星行》:“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

4 古代天象名称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因为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所以古合称“五纬”。“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

1、水曜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两侧,距太阳的距离总保持在三十度内。

这里的“度”,为中国古代的单位,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说法,所以由运动距离来定“水星”名为“辰星”。

“水星”用肉眼是比较难观测到的,因为“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最小,是地内行星,一般都是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太阳的强光盖过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几天的条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观测到“水星”。

2、金曜

金星,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其银白色的亮光最亮时比淡蓝色的“天狼星”还要耀眼。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所说的“启明”和“长庚”似乎为两颗不同的星,其实两者实际上都是“金星”,当其在日出前可见时,就是所谓的“启明”,而在日落后可见时,就是“长庚”了。

3、火曜

火星,古名“荧惑”。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及岩石都为红色,所以其反射光为淡淡的火红色,类似于荧光;另外,“火星”是第一颗地外行星,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其在地球上自视的运动方向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

《后汉书·志第十一·天文中》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所以古代中国人民称其为“荧惑”。“火星”是“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最 近,“火星”曾达到距离地球相当近的距离,给对其的观测提供了良机。

4、木曜

木星,古时又名“岁星”。因其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个“星次”(即岁行一“次”)而得名。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那么“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上面所谓的“岁行一‘次’”。

这里的“十二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木星”为目前已知的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其“木星大红斑”曾经是天文界一项著名的谜题。

5、土曜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古代中国人民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好象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所以称“土星”为“镇星”。

另外,也称“土星”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土星”最初令人惊异的,就是它的“环”,从地球上观测,似乎长了两个“耳朵”一样。

搜狗百科-五曜

5 求古代奇异天象的名称,满意的再加50分

1、荧惑守心

“荧惑”是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

荧惑又名赤星、罚星、执法。又视火星在东方叫悬息,在西方为天理,在南方为火星。历史上所有实际发生过的“荧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国史籍中全部 “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

2、五星连珠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古代用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认为它是祥瑞之兆。

3、日食

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4、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

5、彗星

我国很古代就有彗星记事,并给彗星以孛星、长星、蓬星等名称。最可靠的记录,开始见于《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平均周期是七十六年,出现的时候形态庞然,明亮易见。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末的二千多年,共出现并记录的有三十一次。其中以《汉书·五行志》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记载的最详细。

参考资料:

--五星连珠

参考资料:

--日食

参考资料:

--荧惑守心

参考资料:

--月食

参考资料:

--彗星

6 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书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名著简介 具有辉煌成就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孕育了丰富的天文典籍,古代天文学家以他们饱蘸知识的笔墨写下了许多著名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天文学遗产。

历法著作 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运动,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天空分区,等等。因此,中国古代历法有现今天文年历的性质。

现在保留下来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历书。其中记载有人们由观察天象和物候决定农时季节的知识。

它原是《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后来单独成册流传。据考证,正文只有四百多字。

就天文知识来说,它按十二个月的顺序记述了每月的星象,如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南方的星星,北斗柄的指向,银河在天空的位置,太阳到了恒星间什么地方等。此外还有每月的气象、物候以及应该做的农事和政治活动。

例如:“正月,启蛰,……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这里“鞠”和“参”都是星名,“斗柄”就是北斗七星组成勺子形的把子。这部书是否夏代的历书,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但它至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已经成书,而且根据书中反映的天象等情况,说明确有更早时代的资料。

自汉代(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后220年)起,就有完整系统的历法著作留传到现在,包括在各历史朝代中颁行过的和没有颁行过的历法共约一百种,绝大部分收集在《二十四史》的《律历志》中,这是研究中国历法的资料宝库。现择要略作介绍。

《三统历》,西汉刘歆(?-23)作,一般认为是根据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落下闳等人创作的《太初历》稍加修改而成。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历法,后世历法的基本内容这时大体都已具备。

《三统历》共有七节:统母,纪母,五步,统术,纪术,岁术,世经。统母和统术讲日月运动的基本常数和推算方法,包括回归年、朔望月长度、一年的月数、交食周期、计算朔日和节气的方法等;纪母、纪术和五步讲行星的基本常数和推算方法,包括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运行动态、出没规律、预告行星位置等;岁术讲星岁纪年的推算方法;世经讲考古年代学。

《三统历》还明确规定,以无中气的月份置闰,并选取一个“上元”作为历法的起算点。《三统历》的这些内容,对后代历法影响极大,有的沿用至今。

清代学者钱大昕(1728—1804)、李锐(1773—1817)、董佑诚(1791—1823)等人都曾对《三统历》做过详细研究,日本、法国学者还把它译成日文和西方文字。 《乾象历》,汉献帝建安十一乍(公元206年)刘洪(约135—210)作。

它对月亮运动的研究有了新进展,首次提出月亮近地点的移动(过周分),从而算出近点月长度,并在一近点月里逐日编出月离表,又首次提出黄白交角是六度(兼数),首次提出交食计算中推算食限的方法,这些都对后代历法影响很大。 《皇极历》,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刘焯(544—610)作,未颁行。

《皇极历》考虑太阳和月亮视运动不均匀来计算日月合朔的3 时刻,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①。为了求得任意时刻的定朔改正值,又创立了任意间隔二次差内插法的公式。

这在中国天文学史和数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后代历法计算日月五星运动使用的内插法多继承《皇极历》的方法并继续发展。 《大衍历》,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后经张说(667—730)和陈玄景整理成文,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颁行,使用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传入日本,在日本使用近百年。《大衍历》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共有历术七篇,讲具体计算方法。

另有历议十二篇(其中略例三篇),讲历法的理论问题,是一行为《大衍历》写的论文,通称《大衍历议》。《大衍历》的制定是从制造仪器开始的,经过实际观测确定基本天文数据,这是科学的方法。

经过《大衍历》的制定,对太阳月亮运动不均匀现象有了正确全面的了解。通过实际观测,破除了一千年来流传的“寸差千里”的谬说。

在计算方法上,《大衍历》创不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的公式,比起《皇极历》来又是一个进步。 《授时历》,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郭守敬(1231—1316)作,次年颁行。

明代《大统历》继续用它的方法,前后共使用三百六十多年,是古历法中行用最久的,也是在天文数据、计算方法各方面发展到高峰的一种历法。中国古典系统的历法到此为止,以后就有西方天文知识传入并影响到历法的编算。

现存《元史·历志》里的《授时历经》上下篇是郭守敬在王恂(1225—1281)初稿基础上重新编定的。当时《授时历》虽已颁行,但各种数据用表、推步算法没有定稿。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王恂不幸去世,由郭守敬一人主持完成。他“比类编次,整齐分秒,裁为二卷”。

《授时历》共有七部分,内容相似于《大衍历》;但采用等间距三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五星位置,又用弧矢割圆术和类似球面三角的方法根据太阳黄经求它的赤经赤纬,这两种方法在天文学史。

7 这句文言文天象是什么意思

讲的都是白虹贯日”顾名思义就是白色的虹霓横贯太阳。在我国古代,多表现兵祸之象。“白虹”是兵,而“日”是君主,“白虹贯日”则有君主受危害之象。日本也有类似的说法,还记得《遥远时空中》里出现过这个天象,那时候安倍说了是“有人谋反”。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古代中国的天象记录,堪称世界一绝,拥有一系列堪称世界之最的独家文献。天象,泛指各种天文现象,如太阳出没、行星运动、月相变化、彗星、流星、流星雨、陨星、日食、月食、极光、新星、超新星、月掩星、太阳黑子等。中国早在4000年前就注意观测和记录天象,此后历代的天文官和民间的天文学家也都始终注重观测天象。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日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异常天象。夏代,我国已经很重视天象的观察,“观象授时”成为一种国政。据《尚书·夏书》记载,夏代仲康时期,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羲和失职,没能及时预告日食,以致当这次日食现象出现时,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怪异的事变,惊慌失措,乱成一团。这次日食约发生在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是天文学家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

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云雾状的小天体,有很长的尾巴,俗称扫帚星。中国古代还有孛里、妖星等几十种称谓。西汉的马王堆彗星图说明,2000多年前中国已有了认真的观测记录。约公元前700年,中国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上已有彗星观察的记载。在周期彗星中有颗很明亮的慧星,叫“哈雷彗星”,每75年就出现一次,因17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它的运行轨道而得名。实际在我国早就发现了这颗星。据《春秋》一书记载,“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人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距今已有2600年,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西方对这颗彗星的记录最早是公元66年,比我国要晚670余年。

流星群是一群小行星的散体,它沿一定轨道绕太阳转动。当地球接近它们的轨道时,地球四周的空气对这些散体产生摩擦,致使其生热发光,在地面上看起来就是流星群(又叫流星雨)。《竹书纪年》中载有夏桀十年(约前1580年)“夜中星陨如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据《春秋·庄公七年》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距今已有2600多年。这是世界上关于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而且它还开启了中国古代对流星雨观测与记录的先河。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上经常出没的暗黑斑点,是最先观测到的日面现象之一,是太阳活动的最基本标志。《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前28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它对黑子出现的时间、形状、大小、位置都做了说明,距今已有2000余年。这次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明确的太阳黑子记录。欧洲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是公元807年,当时还误认为是水星凌日。

有些星原来很暗弱,但是在某个时候,它们的亮度突然增强,亮度增强几千到几百万倍的叫做新星,增强一亿到几亿倍的叫做超新星。以后它们的亮度又逐渐减弱,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亮度又恢复到原状,好像在星空做了一阵客似的,因此,新星和超新星也称为“客星”。我国早在殷代甲骨文中就有新星记录,见于典籍的系统记录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书·天文志》记载:“无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这是我国最早的新星记录。公元前134年的这次新星出现,在中外历史上都有记载,但不同的是西文的记录没有年月和方位。《后汉书·天文志》记载:“中平二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精小,至后年六月消。”公元185年的这次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

另外,《汉书·天文志》详细地记载了公元前32年10月24日出现的一次极光,这是世界上较早的精确的极光观测记录。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人个对古代的天文历法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历年来我也在网络个搜寻过古代天文历法类的古籍资料,不过所找的古籍很有限,

最多的一次也才在 古籍阁  中寻找到了一百多册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资料,真的是太稀少了,非常珍贵,下面是部分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文献,

《清史天文志》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不著撰者》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

《大清时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

《恒星星座书苏菲》

《授时历议》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

《晋书·律历志》

《步天歌(影印版)》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

《玉烛宝典》

《甘石星经》

《神道大编历宗通仪 (明)周述学撰》

《月令解 (宋)张虙》

《浑盖通宪图说 (明)李之藻》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

《授时历故 (清)黄宗义撰》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

《御定月令辑要 (清)康熙》

《御制历象考成表 (清)允禄》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 (清)乾隆》

《御制历象考成 (清)》

《天经或问 (清)游艺》

《天象源委 (清)张永祚辑》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

《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

《历代长术辑要 (清)汪曰桢撰》

《全史日至源流 (清)许伯政》

《乙巳占 (唐)李淳风撰》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

《七政推步 (明)贝琳》

中国古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中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月食发生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

如果你想得到这些全部四百多册的天文历法书籍的话注意看右下角

我收集的古代天文的书籍目录:

│  观象玩占pdf

│  通雅·天文pdf

│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上)pdf

│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下)pdf

│  隋书·律历志pdf

│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pdf

│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pdf

│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pdf

│  恒星星座书苏菲pdf

│  授时历议pdf

│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pdf

│  玉烛宝典pdf

│  甘石星经pdf

│  目录树bat

│  算七政交食凌犯法 全一册pdf

│  推春秋日食法 (清)施彦士撰 pdf

│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pdf

│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pdf

│  晋书·律历志pdf

│  步天歌(影印版)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一-卷二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三-卷四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五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六-卷七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一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七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三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二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五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八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六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四pdf

│  《清史天文志》稿本01pdf

│  《清史天文志》稿本02pdf

│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pdf

│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pdf

│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pdf

│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不著撰者pdf

│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pdf

│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pdf

│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pdf

│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pdf

│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pdf

│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pdf

│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pdf

│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pdf

│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pdf

│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pdf

│  大清时宪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pdf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一pdf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三pdf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二pdf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四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一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七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三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九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二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五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八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六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一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七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三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二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五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六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四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四pdf

│      

├─钦定仪象考成

│      钦定仪象考成-01_钦定仪象考成_卷首上pdf

│      钦定仪象考成-02_钦定仪象考成_卷首下pdf

│      钦定仪象考成-03_钦定仪象考成_卷一至卷三pdf

│      钦定仪象考成-04_钦定仪象考成_卷四至卷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05_钦定仪象考成_卷七至卷九pdf

│      钦定仪象考成-06_钦定仪象考成_卷十至卷十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07_钦定仪象考成_卷十三至卷十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08_钦定仪象考成_卷十七至卷十九pdf

│      钦定仪象考成-09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至卷二十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10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五pdf

│      钦定仪象考成-11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12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七至卷三十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一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七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三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九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五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八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一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三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五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四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四pdf

│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一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七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三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九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一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七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三pdf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

│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一pdf

│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二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一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七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三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九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二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五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八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六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一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三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二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四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四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一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三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二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五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四pdf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一pdf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三pdf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二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一-卷二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三-卷四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五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八-卷九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六-卷七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十pdf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种,宅嵎夷……日中星鸟,以殷仲春。……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命叔和宅朔方……日短星昴,以正仲冬……鸟兽毛。……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如何夜观天象 ?在中国古书中 哪些是代表性的。谢谢 现代代表性的人是谁

紫微斗数以星宿配合九宫的术数算命方法,是一种星相术,亦是中国传统相术中的一支;因其系统里以紫微星为诸星之首,故得名。此术认为人出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