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六经四书?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周时称“诗”或“诗三百”,成书于东周时期。《诗经》中诗歌的来源一部分来源于搜集的民间诗歌,一部分来源于公卿献诗。
2、《尚书》是儒家主要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对研究上古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就文学成就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3、《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4、《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
5、《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主要分为《经》与《传》两部分,《经》部原名为《周易》,《传》部为《经》部的注释、原理与用途的介绍。《周易》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著,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其出现至成熟当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6、《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六艺与六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艺指的是: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6�1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礼:礼节(即今德育)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音乐 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等古乐;
射:射箭技术 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算法(计数) 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六经指的是六部经典的儒家书籍《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统称。其中,《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
六经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统称。其中,《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
《仪礼》是中国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简称《礼》,亦称《礼经》、《士礼》。《仪礼》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
《乐经》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秦火;一是认为,《周礼·天官》之《大司乐章》为《乐经》;一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第一种说法,即《乐经》已亡于秦火,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1、诗经
西周无名氏,作者没有记载。
内容: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2、《书经》(即《尚书》)
周代先秦诸子。
内容:《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3、《礼经》
先秦,作者不详。
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4、《易经》
远古至汉代,作者不详。
内容:《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5、《乐经》
先秦,作者不详。
内容:有纯乐理内容,如规定音阶距离大小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和规定音高的十二律(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等。
6、《春秋》
春秋孔子。
内容:《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大量当时本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鲁国史官也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会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大夫等间书信内容,比如晋叔向与郑国子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其中记录了齐国史官因为保持真实记录而被杀掉的事件 等等。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记》: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提到了九种古籍:《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孔子整理的六经已大多包括在里面了,而且这些书名已屡见于先秦其他文献。
孔子与六艺 一、六艺 何谓六艺?六艺之说有两: (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 见《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二)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见《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见刘欲撰《七略》,其中著录“六经”经籍,也名之曰“六艺略”。 见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则完全袭用《七略》之名。 ---- 论《周易》始末及其意义 文章作者:[王振今] …… 古说的“艺”即今说的“才能”,古把科学叫“艺之科”,周朝《六艺》是中国传统的六种才能教育体制: 一、礼艺五科: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二、乐艺六科: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 三、射艺五科: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四、御艺五科:鸣和鸾、逐水曲、舞交衢、过君表、逐禽左。 五、书艺六科:象形、指事、会意、转注、谐声、假借。 六、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 二、孔子教的六艺是哪六艺 第一种猜测: 孔子教的六艺是礼、乐、书、御、射、数。 证据:暂无证据支持孔子能系统地教射、御、数或教了射、御、数。 第二种猜测: 孔子教的六艺是礼、乐、书、易、诗、春秋。 证据:《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三、由两种六艺看孔子的影响 论《周易》始末及其意义 文章作者:[王振今] …… 孔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找不到先圣根据,因而是他的杜撰。他不喜欢周朝《六艺》中的“射、御、数”,因而删除;他要“修上”,因而补以“诗、易、春秋”。孔子为什么不喜欢“射、御、数”?为什么添补“诗、易、春秋”? 古《六艺》:礼艺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学问;乐艺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射艺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御艺是关于主事能力的学问;书艺是关于记述能力的学问;数艺是关于数算能力的学问。这些,大约就是中国“周朝大义”中对人类才能教育的逻辑体制。被孔子删除的《射艺》是“周朝大义”中的认识论,它应包括现今的知识论、联想论、意识论、意志论和目的论;《御艺》是“周朝大义”中的逻辑论,它应包括现今理论中的形式逻辑、辩证法、决策论、历史唯物论和现实革命论等内容;而《数艺》九科标志了中国古代的数学辉煌。显然,射、御、数对一个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孔子是陌生的,从他论说中不谈射、御、数就是个明证。他也只有从教育系统中删掉它们,才能表现出孔子的唯我独尊。他提升了诗情、易理、修春秋为《经》或《艺》,实质是把中国射、御、数的理性观念和古代的科学精神葬身于诗情、算卦、战乱的仁义关怀的民道感情观念中。社会的上下关系是上义下利,上道德下仁义,上官下民。孔子“毁道德以为仁义”就是以下犯上。说孔子也教射御数的人,根本拿不出当时的历史根据。 ……
什么是六经四书?
本文2023-10-21 02:19: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3393.html